《蓝狗的眼睛》讲述了一只被困在城市中的蓝色狗,它拥有一双特殊的眼睛,能够看见人们的内心世界。在城市的喧嚣中,蓝狗通过看见人们的真实情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人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真诚。这个故事温暖感人,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一)
想给三星来着,但毕竟把马尔克斯的书都买了回来,本着一种尊敬还是给四星,这本书看得很累,基本上每个故事看2到3遍,虽然是短篇,尤其是晚上看,总害怕睡不着觉,如果你刻意去想象场景的话,有点鬼片的感觉,相信是自己的功力不够,大家的网评也不是很多,说真的,我觉得这本短篇集里没有魔幻,下一本《族长的秋天》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二)
这是我第二次读马尔克斯的作品,先前的《百年孤独》已经让我叹为观止,这本书同样也是如此。《蓝狗的眼睛》收录了加西亚·马尔克斯1947年至1955年的14部短篇作品。仔细一算,当时也就是马尔克斯在20岁到28岁左右的年少时光。书里充斥着疾病、死亡、孤独、腐烂这些主题,并没有因为是短篇小说而失去了对人物和故事的细腻度。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大家去阅读的一本书。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三)
“这是《圣经》上说的那种尘土归尘土的死亡,也许到那时他会有一丝怀旧之情,那是对没能留下一具全尸的缅怀,他留下的遗体虚幻、抽象,只存在于亲人们模糊的记忆之中。他也会知道他将沿着某一棵苹果树的毛细血管向上升腾,而在秋季,当苹果被一个饥饿的孩子咬了一口时,他会猛然惊醒。到那时他会知道——而且一定会有些伤感——他已经失去了作为整体的存在,他甚至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死人或一具平平常常的尸体。”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四)
今天是星期天 雨也停了下来 所以我打算带上一束玫瑰去给自己上坟。玫瑰花红白相间,是她种了用来献给祭坛或编成花冠的。冬天里天气闷闷的,有点怕人,一上午都阴沉沉的,使我想起了村里人丢弃死人的那个山岗。那里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风吹过之后,星星点点洒落着一些老天爷施舍的残渣。现在雨停了,中午时分的阳光应该已经把山坡上的泥地晒干了
我可以走到坟头,那底下躺着我孩提...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五)
终:2017-2-16
读的第二本马尔克斯,今年要把全套读完。
依旧是短篇集。《礼拜二午睡时刻》进的都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拉美的某个村庄、城市中。这本里的故事,就完全是幻想、魔幻的了,很“马尔克斯”。有“死”了很久但长眠于棺材中慢慢成长的少年、有寄生于猫的三千年的灵魂,充斥着死亡、绝望。我觉得依旧没有太读懂。书名讲的是两个于梦中相见相爱的男女,男的醒来便忘了一切,而女的醒来见人就说“蓝狗的眼睛”,因为这是一句暗号。她希望在现实中找到这个男人,但始终没有成功。和书中很多故事一样,有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绝望感。
短篇小说按理应该一个故事一篇读后感,但那样实在有点麻烦。而且马尔克斯的作品,我虽然喜欢,但很多读起来有点艰涩,我不觉得读一次就能想到什么。既然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家,那就一定会再读,以后慢慢体会吧。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六)
对于这本书任何我要作的评论和笔记都是浅薄的,那些文字它是烙印在你肌肤里和流淌
在血液里的。只能把文字摘抄下来,让刺骨的恐惧和孤独留在这。
第三次忍受
6页 简单说吧,这是‘一种活着的死亡‘,货真价实的死亡....
9页 他像一具真正的,无可置疑的死尸一样沉重,但他觉得这样其实更加轻松,连维持死亡的呼吸都不用做了。
10页 他躯体沉甸甸地躺着那里 但很宁静,没有一丝一毫不舒服,就像世界突然停止在那里,没有任何人来扰乱这沉寂,又好像这世上所有的肺部都停止了呼吸,不想打断着空气中轻盈的安宁。他觉得很幸福,像一个孩子仰面朝天躺在密密的青草地上,看着白云高高地飘过午后的天空。尽管他知道自己已经死去了,永远地躺在了他那蒙着人造丝的棺材里,他还是感到幸福。
15页 等他感觉到在自己的汗液中游泳,在某种又黏又稠的液体中游泳,就像当年在妈妈的子宫里游来游去的时候,也许他就活过来了。可他已经准备好忍受死亡了,也许他就死于甘心忍受。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七)
自从有了《百年孤独》名扬天下,马尔克斯的作品被评论的时候就离不开孤独这两个字了,在这本《蓝狗的眼睛》的腰封上写着马尔克斯的14种孤独,因为这本书里收录了十四篇短篇小说,当然了合十四为一其实就是灵魂上的孤独。对于,六点钟到达的女人早一刻钟还是准点都无关紧要,其实她要说的是她早来了是有原因的,可是店主只是知道这位妖娆性感的女士每次都会六点到达,他只需要附送上牛排还负责埋单就好了。至于这个女人的倾诉到底要说些啥听得懂听不懂都是这个女人自己的事情了,店主都会认为这个女人六点到达。同样的名篇蓝狗的眼睛也是一样,这里面有狗啥事吗,还是有一条具体到蓝狗的啥事吗,哦,对了继续细化是关乎蓝狗的眼睛啥事吗,其实都没有了,只是一句蓝狗的眼睛。就像各类旅游景点都会有人留点某某到此一游一样,这个留下的是某某还是那啥啥,还真的是没人懂,有时候不是你懂的就能剧透了,就算是看到有一条蓝狗的眼睛也未必懂了。所以,看了十四种孤独不够的还可以看看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种孤独》这里面一样是孤独,和马尔克斯的孤独有啥不同或者说是加一起二十五种孤独了,你懂的你需要去看书了。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八)
每个人都有几种孤独
在不为人知的世界里
每个人都有几个世界
在久久埋藏的孤独里
我们小心翼翼的活着
害怕被人发现所谓的孤独
我们孤独的只剩下时间
在自己的世界里
谁又不是这样
只是我们从不表现
我们在时间里迷了路
假装总被人需要
其实只是孤独前行
然后流泪在心里
我们在为失去了的世界而哭泣
我们失去的太多了
你可曾想
我们也总在得到啊
因为得到
所以失去
之所以孤独
也是因为我们曾经被需要过
蓝狗的眼睛
还有那些曾经可笑的话
才能证明我们在时间里不断的游走
也许在梦境里
也许在困境里
也许在恐惧里
在那些因为成长所以经历的世界里
还好我们在不断长大
总会遇见一些美好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九)
“”可后来我们才知道,她身上唯一没有摔坏的是对被人疏远的恐惧,是与生俱来面对虚无的恐惧。
从那时算起,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我们都已经习惯看见她坐在那里,辫子总是编了一半,她好像已经溶解在自己的孤独里了,看是能看见她,可她好像失去了天生的现身本领。所以我们现在都知道,她再也不会笑了。因为说这话的时候,她的语气自信而坚定,就像上一次说她不会再走路了一样。我们好像都有把握以后某一天听她说“我不再看见东西了”或是“我不再听东西了”。 她的确是个人,却自觉自愿地慢慢放弃了生命的功能,慢慢地把自己的感官逐个丢弃,直到某一天,我们将发现她靠在墙壁上,就像生平第一次睡着了一样。
也许这一天的到来还很远,可我们三个人就这样坐在院子里,真希望那天晚上能突然听见她突然爆发的,如碎玻璃般的尖厉哭声,至少那样我们能有点幻觉,觉得家里又有个孩子出生了。当然也是为了相信她获得了重生。“”
我想再没有比马尔克斯写的更冷彻的孤独了。我没有把握,十年以后,我看到这段文字之后我估计还是会热泪盈眶。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十)
自从有了《百年孤独》名扬天下,马尔克斯的作品被评论的时候就离不开孤独这两个字了,在这本《蓝狗的眼睛》的腰封上写着马尔克斯的14种孤独,因为这本书里收录了十四篇短篇小说,当然了合十四为一其实就是灵魂上的孤独。对于,六点钟到达的女人早一刻钟还是准点都无关紧要,其实她要说的是她早来了是有原因的,可是店主只是知道这位妖娆性感的女士每次都会六点到达,他只需要附送上牛排还负责埋单就好了。至于这个女人的倾诉到底要说些啥听得懂听不懂都是这个女人自己的事情了,店主都会认为这个女人六点到达。同样的名篇蓝狗的眼睛也是一样,这里面有狗啥事吗,还是有一条具体到蓝狗的啥事吗,哦,对了继续细化是关乎蓝狗的眼睛啥事吗,其实都没有了,只是一句蓝狗的眼睛。就像各类旅游景点都会有人留点某某到此一游一样,这个留下的是某某还是那啥啥,还真的是没人懂,有时候不是你懂的就能剧透了,就算是看到有一条蓝狗的眼睛也未必懂了。所以,看了十四种孤独不够的还可以看看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种孤独》这里面一样是孤独,和马尔克斯的孤独有啥不同或者说是加一起二十五种孤独了,你懂的你需要去看书了。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十一)
本来是计划假期四天读完的,结果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它。开年来读过最好的短篇集。不通过这部《蓝狗的眼睛》,我们就很难得知马尔克斯的真实实力。本书综合继承了卡夫卡、海明威、福克纳等前人的感官经验。
死亡在马尔克斯笔下有如初恋的情书一般满载罗曼蒂克的气息,如《纳沃,让天使们等候的黑人》,自我跨越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无序在等待自我。纳沃处在了死亡与真实的中间地带,因为他的自我还保留在了众人的记忆中。
《第三次忍受》和《埃娃在猫身体里面》,最令人难以忍受的便是真实的消逝和等待中潜滋暗长的沉沦,有卡夫卡的特点。
从《蓝狗的眼睛》一篇可以见到博尔赫斯《另一个人》与残雪《阿琳娜》的身影(后者更为强烈),马尔克斯将现代性个体孤独的悲剧气质发展到了极致,这种爱情孤独我们其实在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就已经得以窥见了,这种黑暗中牵绊的爱情命运和难以跨越的时空、记忆鸿沟已昭然横亘在现代人的面前。
《有人弄乱了这些玫瑰》写出了最贞洁、忠诚的爱情或友谊。
《六点钟到达的女人》有些许海明威式的漫游文学气息。
《有人从雨中来》很符合我一直在人的身上看到的那种半明半暗的特性。总之,整本书的写作是一件应当受人钦佩的事件。
6.6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十二)
马尔克斯这本短篇合辑扎扎实实让我想起了被百年孤独中复杂人名支配的恐惧,但他这个家伙妙就妙在让你不记得人物,寻不到逻辑,摸不着头脑可还想不停看下去,这或许也是一种魔力吧。 收录的前几篇是大师二十岁左右写的,文风很华丽,用复杂繁琐的比喻去描写迷失,死亡和疾病,这样冗长的形容竟莫名妙得很,确认过眼神,是我磕药都写不出来的绝望徒劳感。 中间部分六点钟到的女人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虽说台词啊人物啊都在固定场所,但整个故事塑造得特别慵懒又饱满,画面感够强,脑补成果整个一舞台剧。 啊啊对了蓝狗的眼睛作为标题不是没有理由的啊,它的脑洞我实在是太喜欢,如果我和我的爱人每天在梦里幽会而现实中的他却不记得我,那我讲不好也会也会哭兮兮满大街对暗号。不过这样的设定会不会也隐喻着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的经典情感话题呢?真是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 后面梦游和啄眼睛那两篇没太狙击到我,可能是我文化程度不够看懂,也可能是不魔幻不马尔克斯,非得格物致知还是能扯出些诸如“不要放弃自己”“不要人云亦云”一类的道理的,但我真心觉得大佬写的时候只是纯意识流没想这么多。 不得不说大师真是个暗黑小王子,或者是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再加上拉美这个大熔炉的复杂性让这他变得拧巴迷茫,但这样的性格能成就他粘糊又虚无的文风,真是世界读者的幸运。
整本看下来,觉得作者对死亡好奇得很,于是在死亡边缘疯狂试探胡乱猜测再哈哈哈大笑三声觉得反正死不了我还是得带着大家盯着希望好好生活。所以即使很多篇主题都忒暗黑却不会让人觉得负能量,细思极恐生的小鸡皮疙瘩反倒可能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
真喜欢这种有才华有风格又放飞自我的大佬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十三)
这本马尔克斯的早期短篇小说集,充满虚无和幻想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多纬度多变的叙事角度,风格怪诞,有很浓的主观色彩,读起来常常找不到主旨,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灵魂装进猫的身体里,福尔马林在动脉里流淌,双胞胎兄弟一个死去另一个活着的也跟着腐烂…这些奇怪的虚幻题材源于想象,很难用现实主义的观点解释,带着一种神秘的魔幻主义色彩,它是梦幻世界亦是想象世界,与现实无关,难怪我读的一知半解。
《第三次忍受》 这一篇关于死亡、灵肉、埋葬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描述,是马尔克斯的另一种死亡形式,一种活着的死亡,第一次死是被医生诊断的死亡,第二次死是一具从儿童时期长大到青春期的尸体死亡,像是一个畸形的死人又像一个古怪的活人。从头到尾,思绪在想象中逐一游遍了身体的每个部分,是死亡的一种延续,是他在新的形态下最自然的延续。最后结束死人生活,化成一捧灰土,无形无状,没有几何学上的造型,是第三次真的死了,或者又是无人知晓的活着? 《埃娃在猫在身体里面》写的是没有肉体的灵魂死亡吗?这模糊的知觉意识,飘荡在一个不可逾越的三维世界里,没有具体的形态,像梦游一样回到生前的家里找回忆,想借猫的身体吃一口桔子,却发现时间已过去三千年。时间的混沌,在埃娃的一念之间,漫长岁月迅速流逝。把真实世界的时间模糊化又是超现实主义的一笔?
《蓝狗的眼睛》中,通篇都是男人女人的幻觉描写:听觉、视觉和触觉。女人能听到持续有个声音在耳边回响,男人坐着能看到背后的女人,以及不用伸手摸也能感受到的触觉,这种虚幻的题材融入现实世界中的描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呈现的脱离现实的虚幻效果吧? 最后借助法国作家安德烈 ·布勒东的一句话帮助理解超现实主义吧: “纯粹的精神上的无意识活动。人们凭借它,用口头、书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实过程,在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又没有任何美学或道德的成见时,思想的自由活动。”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十四)
福克纳的作品里最喜欢的是短篇小说《一朵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不知把福克纳尊为导师的马尔克斯是否是向这位醉着酒去领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导师致敬,在这部由其早期短篇汇总的集子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那篇《有人弄乱了这些玫瑰》。抛除了以玫瑰作为药引的共性,这篇短文其实更神似于同样给予老马灵感的《佩德罗·巴拉莫》,胡安·鲁尔福的集大成之作。
马尔克斯的作品其实都能找到共同的渊源和特点,潮湿又粘乎乎的氤氲,蚯蚓在其中翻滚的土壤,在旷野小屋间游荡的鬼魂,犹如神谕的各种预言……你或许会很快就迷失在他精心构筑的文字丛林,亦能在错综复杂的谱系中找到重见光明的索引。我们需要通读和了解相关的作品和人物,才会懂得作者的暗示和作品的高明之处。
马尔克斯说一生之中曾有两部作品差点掏空了他,一部是《百年孤独》,一部是《霍乱时期的爱情》,不过假如不考虑作品的格局和视野,或许《族长的秋天》才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是最让大多数读者头痛的作品。通读多部他的作品后,很多时候你会有东拼西凑之感,但当掩卷而思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笔下的故事其实是鲜活的,不断向前奔腾的,就如在伸展的枝杈中开出了一朵朵的花,悄无声息,却让人最终难以忽视。
在《蓝狗的眼睛》里,马尔克斯开始尝试着他贯彻一生的写作手法和语气语调,神鬼莫测,略带悲伤的语气里还掺杂着一丝丝的嘲弄。集子中的十四篇短文总有未完待续之感,可它们却大部分在描述死亡,书写着生命的终点处的各类可能和难以琢磨的因由。
就如《百年孤独》,这座马尔克斯所达到的第一次创作巅峰,其实亦是他先前各类尝试的一次集结,你能看到许多之前作品的影子,它们贯通在一起,严丝合缝,深思熟虑,不带一分的不够和谐。《蓝狗的眼睛》也包括在这所有的尝试之中,你能看到一生注定是个传奇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你能看到马孔多出现在大雨滂沱之中,同名作品《蓝狗的眼睛》就像一出百年孤独般的生死劫,在窃窃私语里演示了命运的轮回。
很多人会说马尔克斯不好读,容易让人读着读着便充满了倦意,但马尔克斯其实也很好读,当你知道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和作者本身的成长履历,一切困惑也便引刃而解,他的作品其实是在一种一以贯之的态度中不断升华着。
好的文学作品是靠时间来酝酿和沉淀的,在作者不断成长和成熟的时间轴上,你能看到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多变。奈保尔说作家或许会骗人,但他的作品却不会。是啊,那些落在纸面上的字迹是何等清楚,在时间的长河里,风带不走,雨淋不透。
《蓝狗的眼睛》读后感(十五)
坦率的说这不是我第一次接触马尔克斯的作品,和大多数人相同,我最早接触的是他最富盛名的小说《百年孤独》。但又不大相同的是,这本书我当初只是浅尝辄止,没有读完就打了退堂鼓。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曾和同学打趣的说过这样一段话:“《百年孤独》我读完第一页就知道它是本好书,然后就默默收到了自己书架的最底层。”这句话当然展现出我过去理解力的欠缺和阅读品味的低劣,但另一方面,我又很庆幸自己没有一知半解的把那本书读完,就像我先前说的,好书是不能白白糟蹋掉的。
今天这本短篇小说集《蓝狗的眼睛》收录的是马尔克斯早年的作品,包括他的处女作。但这一点我也是事后才知晓的,我当时只是单纯而强烈的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所以就果断收入囊中,知道这一点后也觉得惊喜非常。这篇小说集收录的是马尔克斯1947年到1955年的作品,大概有近十年的时间跨度,我们从中能清晰感受到他早年就显现出来的浓重个人风格,也能察觉到他在写作上的进步。这本书的外文名叫做《蓝宝石的眼睛》,但中译本译为了《蓝狗的眼睛》,这个译法好像引发了不少读者的疑惑,可对我个人而言倒是还好,毕竟我是单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的。
初读这本书,我的感觉还是十分“苦闷”的,因为对于最初的几篇小说,我不能完全理解透彻,阅读进度也相对缓慢。马尔克斯的文字充满隐喻和暗示,甚至有一种催眠作用。他对感官是十分敏感的,敏感到我这个迟钝的人根据文字想象那些感觉时,都会感到不适和淡淡的疲惫。在第一篇小说《第三次忍受》中,他曾描写到那种“震动椎骨的锋利噪音”,我跟着他的描写去体会那种感觉,真的觉得头皮发麻。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尔克斯在写作早期的作品真的不好读,而且不成熟。刚开始我以为读的苦闷,是自己的理解力不够,当然我的理解力也着实不高。但结合我阅读他1948年之后作品的“畅快体验”,我还是能确定自己先前的观点的。不得不说,大师也曾经年轻过。
在这本文集中,我最喜欢的反倒不是那篇做为这本书书名的小说《蓝狗的眼睛》。可必须说的是,这篇小说确实在上个星期启发了我自己的创作。我在自己的小说中“狂妄”模仿马尔克斯的风格,结果连一点点皮毛都没有学好。我最喜欢那篇《六点钟到达的女人》,我被这篇小说中结构巧妙的对话,和置身其中的代入感所吸引。马尔克斯在这本小说集中收录的故事大多情节不繁复,但他风格强烈的描写和巧思,总是能给你一种独特感受。我是不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所以在这篇文章中强调这一点,之于我个人而言也没有意义。但以这本文集为跳板,我想这将是我理解它的一个契机。
我购入《百年孤独》的时间正是马尔克斯去世的那一年,先前因为对盗版的深恶痛绝,他的作品不曾在中国正式出版。从现实情况上看,我与马尔克斯在时间上是完全错过了。但我现在却有种强烈的冲动,重新拾起《百年孤独》,真正感受马尔克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