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沟通书》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读物,通过讲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方式,引发了我深思。作者强调了倾听和尊重的重要性,提醒家长们要真正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如何与孩子建立更好的关系,也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一)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他们在我眼里,永远是前辈、先贤的存在,他们永远是对的,我一直按照他们的指引往前走。我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朋友一样对待。这一切可能是自己内向的性格使然,但是也直接导致我求学生涯的若干年里,与他们的关系若即若离,遇到问题也从来没有第一时间跟他们联系,而是一直在向外寻求。为此,我曾碰过壁,也犯过错,所幸我没有跑偏。如今偶尔想起过往,还是会觉得后背发凉,与父母缺乏沟通带来的隔阂,至今都没有得到弥补。 如今,我已为人母,若生怕跟孩子产生疏离感,选择与孩子做朋友,孩子就总是没大没小;若继续同我父母那样给人以距离感,我又怕孩子脆弱的神经禁不住考验。 这次,我通过阅读《给家长的沟通书》一书,对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面得到了许多启发,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 首先,从书中我认识到蛮重要的一点,与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一定不要怕自己在孩子面前“出丑”。我们不需在孩子面前树立完美高大的父母亲形象,也不要以长辈的姿态去评判与管教他,这除去带给孩子威严之外,并无卵用。我们更应当做的是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优点也有缺陷,通过你自己的故事去引起与孩子的情感共鸣,鼓励他们做出行动与改变,这样可以拉进与孩子的距离,也可以借此与孩子搭起良好沟通的桥梁。 其次,本书针对常见的交心、敏感、危险、品质、勇敢五种对话类型介绍了具体方法与实践。尤为实用的一点是,本书列举了许多沟通开启的话头与提示语。我们可以按照书中例子去实践,而不需要绞尽脑汁自己苦想。 交心的对话是皆大欢喜的对话类型,也是最受欢迎的。展开以交心为基础的对话,首先要确定您的孩子属于哪种情绪类型,发泄式,闷葫芦式还是发酵式。其次,深挖关系,然后,表达情绪,最后,借用作者提出的话头中的任一个,开启一段与孩子的对话吧。 《给家长的沟通书》一书适用于每一个作为家长的你,尤其适合马上经历或者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书中列举了若干恋爱、xing、酒精的问题,以实用会话案例帮助我们建立和谐友好的亲子关系,是一本出色的工具书。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二)
在这个充满无尽干扰并时刻影响着孩子的世界中,如何来培育孩子,成为令众多宝妈宝爸们头疼的问题。《给家长的沟通书》的作者试图向您展示如何通过日常对话的练习来保持对孩子生活的影响。 在众多的可以影响孩子的选择当中,有的家长在陪伴孩子玩游戏、有些家长在陪伴孩子锻炼、有些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有些家长在怒吼…… 怎样才可以给孩子施加正向的影响力呢?家长朋友们是否正在失去与孩子的影响力游戏?如果您们想指导孩子的成长,那么他们需要了解您。我们在努力的鸡娃的赛道上,需要换个视角来审视我们与孩子沟通的过程,在向孩子施加正向影响力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该如何贯彻落实,众多的问题奔涌而出,鸡娃常见,父母的努力的确使我们容易忽略的。 育儿专家 Amy Alamar 博士和 Kristine Schlichting 博士试图向您展示如何定期与您的孩子沟通,通过程序化的、模式化的交谈来获得孩子们的信任。在孩子们众多喜欢选择当中,让你成为他们最喜欢寻求建议和安慰的人。 有时很难与您的孩子谈论严肃的话题。不能很好的把握沟通的时间、场合,如果你有这方面问题,本书可以为您提供非常多的提示和活动去开启对话、交谈,这些对话与交谈涵盖了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话题,非常的便于使用;作者还试图可以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和延续一段密切的亲子关系,这个过程对孩子而言,如果了解如何从轻松到严肃的各种话题,不断的练习沟通的艺术,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们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作者在书中为打击提供了帮助你开启和推进对话的范本,以及当你孩子不断长大时你们保持沟通所需的实际方案,家风的传承就在这日常生活对话中,真是值得推广。 在这里,作者在书中会教您如何养成习惯,为您提供提示,帮助您就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广泛主题展开潜在的困难对话。作者将这些对话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类型:(1)交心型。包括情绪、亲情、友情、亲密关系、丧失、悲伤和自爱;(2)敏感型。例如多元化、性和性别,以及性别认知;(3)危险型。包括酒精、自杀、攻击和骚扰;(4)品质型。例如保持谦逊、保持正直;(5)勇敢型。包括发声和独立性。因为每种类型都需要不同的策略和“对话启动器”。 作者搜集整理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讲述了父母如何通过日复一日的相互交谈与孩子建立非凡的关系。你不必担心从何处开始,可以从书中选择任意一个活动开启与孩子们的沟通、对话,这更像是一个练习手册或行动指南。 基于西方思维方式或者教育方式的实验转化而来,部分的案例可能并不适合中国的家长,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依然可以作为我们与孩子沟通和对话的一个重要参考。 在 Alamar 博士和 Schlichting 博士的帮助下,与您的孩子展开对话会可能会变得更容易,这样当出现重大问题时,您的孩子会首先转向您,而不是做出其他对孩子不利的选择,这难道还不重要吗?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三)
日常对话是亲子关系的关键 读《给家长的沟通书》 威尔杜兰特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亲子关系是一直是困扰家庭关系的关键。作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一直是一道难题。 就算孩子从0-6岁阶段,也有着孩子自发的心理成长过程。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渐渐形成,从对世界的无知到一点点的深刻认知,到形成自我主张。 家长总是面对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总是没有头绪。这还不算是最重要的,当面对孩子的话越来越少,孩子的世界越来越难懂时,沟通就像家庭里无法破冰的行为。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屏障并不是互相理解,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教育与沟通,是能够互相形成链接的,但是在现在这种链接却越来越淡泊。 《给家长的沟通书》面对着多数家庭会出现的问题,设计了多处对话形式,通过建立与家长对孩子日常生活的沟通,来强化对孩子的了解。 不仅优秀是一种习惯,良好的沟通习惯和家庭氛围也是一种健康的日常。所谓的沟通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无法建立语言和行为上的链接开始的。 全书提供了许多种难以交流的话题形式,不管是交心形式的,还是面对危险形式的,或者是品质形式的,或是勇敢形式的,全书都一一列举了详细的清章,供家长参考与使用。 或者我们可以说,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个性特征,但是面对着孩子成长中会存在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在日常沟通方面的问题,全书都有涉猎,作为家长可以逐条试着使用。 想要建立超凡的亲子关系,日常会话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不能期待速效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所有的一切基础都是一逐渐形成和搭建的。 日常习惯和交流、分享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不同阶段要建立良性的沟通模式也是关键因素,不能期待着出现问题才解决,往往治标不治本。 能够给孩子最好的养育就是从孩子的立场建立沟通,当孩子形成了一种和家庭的分享的习惯,将家庭视为安全的壁垒,才能让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为孩子提供支持与帮助。 真正好的亲子关系,都是有着良性沟通的关系,并且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的沟通需要一点一滴建立起来。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四)
在我们每一个家庭当中,有些家庭会有孩子。只要是有孩子的家庭,那肯定会碰上孩子调皮捣蛋,说话不听。这个时候,有一些家长就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去和孩子说才能让他不要这样。
现在有一本书籍,名字叫《给家长的沟通书》。你可以通过学习书中的内容来帮助自己如何的和孩子对话。
本书主要是想要帮助家长养成与孩子日常交流的习惯,通过此习惯来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联系。
本书作者艾米·阿拉玛尔博士,深耕教育领域逾十五年,曾担任科任教师、教授、家庭教育指导者以及教育改革者。她在学生压力、家长参与度、学习与教学、课程设计及实施,以及将教育研究应用到促进参与和沟通等领域开展了重要研究。
克里斯廷·施利希廷博士,是一位融合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健身健康理念的创新者、企业家、问题解决专家及变革推动者。她在美国康猩狄格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且是一位在康猩狄格州的持证心理学家。她在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还曾接受过认知行为与焦点解决疗法的专业训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本书,学习一下如何和孩子一起沟通。
如果你想要和孩子建立沟通的话,你可以用采访的方式和他这样说:宝贝,我最近在看一本书,是关于一些儿童绘画类的知识,我想和你探讨一下,你在画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然后你是怎样解决的,可以吗?
在你和孩子沟通的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发脾气的。比如说你原来定好的计划,结果不去实施了。那孩子肯定会觉得你出尔反尔。有的孩子会瞬间的爆发,变得非常失落,不明白为什么会计划发生了改变。有的孩子会慢慢发酵,开始不会问为什么改变计划,但是过一段时间会时不时的提起。还有一种孩子是没关系,这样的孩子就觉得直接翻篇。
第1种孩子需要赞扬他们的热情,让他们有时间和空间发现情绪,等他们做好准备了再去处理问题。第2种孩子是需要赞扬他们深思熟虑的样子。第3种孩子需要赞扬他们能够帮助周围的人的冷静的样子。在和这些孩子交流的时候,因为计划的打算可以和他们说一下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让他们理解。
如果我的孩子最后遇到了这种事情的话。我会和他说为什么去不了的原因。然后我会会告诉他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够自己把握的。所以当事情发生的时候,要想着如何去面对他,如何去解决他。如果不去解决和面对他,那这个事情就会一直存在。
很多时候家长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的。但是小的时候又生怕他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使得有一些孩子不能够勇敢的去玩耍。因为这样的孩子,身边都会有一个家长在保护她。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的有一些探索和探险是可以的。有时候触觉和视觉能够帮助孩子的大脑增加一些神经元。让孩子的大脑能够更好的发育。
但是害怕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所以孩子一定是会有害怕的东西。当你想知道孩子害怕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先说一出一个自己害怕的东西。然后再告诉孩子,让他告诉自己一个孩子害怕的东西。这样通过一来一回你就获得了孩子害怕的东西。
在孩子生长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一个自己的心理暗示和投射。每个人都是自己第1次当爸爸或妈妈。当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说明你非常的优秀。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属于他独一无二的性格。可能会做出一些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但是你能够解决的话,那就说明你还是非常有能力的。在孩子做出不好的事情之后,一定要好好沟通。在解决了孩子的事情,然后还工作好了自己的任务。就说明你不仅可以带娃,还可以把工作做好。这是一些人都是做不来的事情。所以到底要和自己的孩子沟通的话,可以来看一看这本书。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五)
书目:给家长的沟通书
作者:【美】艾米'阿拉玛尔 【美】克里斯廷'施利希廷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会不会第一时间求助你?
你在孩子遇到各种成长问题的时候,会选择怎样与孩子交流?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和孩子建立怎样的关系?
当我成为父母以后,经常为以上的几个问题而焦虑。沟通无效的现实,常常让我产生语言苍白无力的错觉。我相信这些问题不单是我一个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给家长的沟通书》针对以上问题给我们做出了自己的解答,这个解答值得每一个父母去进行尝试。
《给家长的沟通书》的作者,一位博士是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对孩子和家长的教育进行了重要研究并进行了课程实践;另一位博士是专业的心理学专家,并且还是一位存在学习障碍和沟通障碍的孩子的母亲。
两位专业的教育博士,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本书中介绍了应该怎样通过对话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起超凡的亲子关系。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话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话前的心理建设、对话类型、对话场景、对话目标等内容。
第二部分,重点讲解了对话展开过程的引导方式,并着重说了五类对话方式:交心的、敏感的、危险的、品质的、勇敢的。以及在这五类对话中可以借鉴的对话问题和对话方式。
读者阅读本书,可以形成一个总体的沟通目标,然后通过具体的对话问题引导,联系如何建立超凡的亲子关系。最终实现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给家长的沟通书》是一本浅显易懂的实用型沟通书籍。
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大量的会话案例,以及实用的会话问题上。
你可以将它当作一本构建沟通态度的劝诫书,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将它作为一本练习亲子对话的工具书。甚至可以用书中的对话练习,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互相练习来实现沟通。
本书的适用范围,主要面向的是青少年时期具备一定沟通能力的孩子的家庭。当然,对于所有年龄段的父母和孩子来说,寻找沟通话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实现超凡的亲子关系,是每个家庭愿意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六)
身边的很多父母,每天晚上等孩子回家之后,只说三句话:吃饭了!作业写完了吗?早点睡!
这样的交流方式过于简单,孩子不是机器人,我们更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留意他的情绪。
如何与孩子沟通似乎成了家长与孩子相处的一道坎,有些家长想和孩子交流,结果一张嘴就问学的怎么样?成绩如何?孩子对这样的话题自然没兴趣,不想和父母多说,没心情聊下去。
个别孩子还处在逆反期,就算聊下去,嘴上没有好话,心里也没有好脾气。还有些孩子长期住校,亲子沟通的机会少之又少。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书《给家长的沟通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青春期(10-20岁)亲子对话的范本和案例,从日常会话到深度交流,覆盖各类敏感话题,充满了有益且实用的教育策略,是一本现代快节奏家庭的亲子必读书。
这本书教会家长如何通过养成日常与孩子进行交流的习惯,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建立超凡的亲子关系。
书中家长话术和对话范例相结合,诸多开启对话的话头模版,循循善诱,轻松实战。日常对话,话题广布,由易到难,分为交心、敏感、危险、品质、勇敢五个类型,可以作为家教育儿的工具书,分门别类,便于家长即时查找。
书中提倡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家长不是朋友,需要给予孩子有原则的管教,切不可盲目地投其所好,必须有底线意识;家长是坚强的后盾,重要的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分享得失,互通有无,无附加条件地提供情绪情感的终极支持。
《给家长的沟通书》是艾米·阿拉玛尔博士和克里斯廷·施利希廷博士合作的作品,她们分别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深耕多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所积累,因此书中有不少开启沟通的实用话术。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强调的是“教育的最好状态是我们不再觉得我们只是在培育孩子,而是把孩子当作一个35岁的成年人来培养。”
当建立了这样的观念之后,家长才可能以平等的姿态、耐心的态度、非评判的同理心来孩子沟通,孩子也才有可能愿意听和愿意说。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与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一定不要怕自己在孩子面前“出丑”。我们不需在孩子面前树立完美高大的父母亲形象,也不要以长辈的姿态去评判与管教他,这除去带给孩子威严之外,并没有什么用处。我们更应当做的是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优点也有缺陷,通过你自己的故事去引起与孩子的情感共鸣,鼓励他们做出行动与改变,这样可以拉进与孩子的距离,也可以借此与孩子搭起良好沟通的桥梁。
家长把自己当作一个向导或引导者,或者把自己当成伙伴或陪伴者,将孩子作为并肩的同路人,只有这样,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才能无所阻碍。
就像作者在书中说:在孩子成长的时候,他的任务就是去超越自己,尝试新的东西。我们应该预料到了孩子会做愚蠢的决定,还会做那些我们不想让他们去做的事情,而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持镇静,并坚持下去。所以,当我们的孩子作出出格的行为或者犯错被现场抓包的时候,你需要意识到他的这个行为并不是在和你对着干,而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你不仅需要帮助他建立逻辑结论以认清他所犯错的错误,还要和他聊一聊他的决定及其后果。
作者还在书中为家长提供了一套促进沟通的亲子提问方案,鼓励家长与孩子找个单独的时间互相提问,加强对彼此的了解。
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工具,而一旦在情绪爆发时使用,也会变成杀伤力最强的工具。
不经意间,就会转化成「语言暴力」。
《给家长的沟通书》提示让父母学会“假装”成功,这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是一个不断被证明卓有成效的好方法。
只有父母与孩子之间保持良性沟通,有更好的情感交流基础,亲子关系和谐,父母说的话孩子才会愿意听,家庭教育才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七)
孩子的一生有三次叛逆期,一次是一岁半左右开始的,英语中有谚语说terrible 2 horrible3,第二次一般在六七岁左右,中国有句老话叫“七岁八岁讨狗嫌”,第三次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青春期了。
每一个叛逆期,不仅是孩子的成长加速阶段,也是父母的修炼期。
调查显示:70%的孩子逆期会和父母唱反调,超过75%的家长认为顶嘴是孩子成长中最令人讨厌的事情。
许多亲子大战都始于一次看似不经意的顶嘴,与其针尖对麦芒两败俱伤,不如翻开《给家长的沟通书》,通过培养正确的日常对话模式来培养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
01学会让成功的对话发生
所谓的叛逆期,不如说是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期。如果孩子的成长缺失了叛逆,就说明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好好地发展自我,并且逐步完成人生的独立。
父母一方面渴望孩子长大,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听自己的话。很多时候,听话意味着对生命成长、自我独立的绞杀。
著名教育专家杰弗里・伯恩斯坦说过:“父母如果执着于与叛逆孩子进行权力争夺战,最后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境地。相反,当父母学会避免与叛逆孩子一争输赢时,孩子的叛逆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父母要学会正确地跟孩子对话,而非执着于争论对错、让孩子凡事听自己的。
《给家长的沟通书》提示让父母学会“假装”成功,这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是一个不断被证明卓有成效的好方法。但是,父母首先得明确,什么是一个成功的对话?那绝不是我们说什么,孩子就对我们百依百顺,而是我们之间可以开诚布公、真诚表达感受、深度交流观点,哪怕暂时意见没有达成统一。
02 练习为成功的对话做准备
在此之前,从地点到语气,从问句到动作,我们都可以反复排练,通过练习来打造越来越自然、和谐的对话。
1)地点
选择那些能够让自己和孩子放松下来、感觉舒适的地点。比如开车兜风的路上、散步的场景、外出购物等,如果感觉到不舒服,可以暂停,或者重新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再继续。
2)时机
父母常常像一个救火队员一样,一旦发现什么苗头,就想要立刻搞清楚弄明白解决掉。
时机的选择往往也决定着一次对话的走向。
3)语气
在孩子那里,家长通常像“咆哮的狮子”,有理不在声高,所以学会调适和控制自己的
音量、语气非常重要。将声音放软、音量调小,轻声细语地与孩子说话,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策略
爱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一次充满爱意、正向引导的亲子对话也需要策略的学习与练习。在对话中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一次摸头杀、一个轻拍肩膀的动作等,都可能让亲子的关系更进一步,让走向深度谈话成为可能。
03 巧用情绪打开孩子的心扉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书中有过这样的论述,“许多青春期的逆反行为,都出自对展现独立性、追求与成人平等,以及对男性或女性气质的渴望。”
其实叛逆不过是孩子的自我保护手段,而顶嘴就是他们自以为最有效的攻击武器。
如果你成功地被他们的语言激惹,那你就掉进了陷阱。而如果你被他们的情绪带走了,亲子关系的破坏就会逐步发生。
为人父母必须要清楚的一点是,孩子的情绪,背后是“请你倾听我、帮助我”的呼唤,孩子的顶嘴,背后是“请让我自己做主”的表达,孩子的叛逆,背后是“我要做自己、我要长大”的呐喊。
为了能够更好地打开孩子的心扉,为深度的沟通做好准备,家长需要识别孩子的情绪类型,《给家长的沟通书》一书中提出了3种情绪类型:
发泄式:孩子会瞬间爆发出比较强烈的情绪,此时家长可以暂时离开,或者做一些事情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通常一两个小时后,孩子的情绪就能够恢复平静。
发酵式:孩子当时也许不会表达出明显的情绪,但是会通过一系列的假想、提问、自言自语等表达对这件事的不理解以及后续发展的担忧。父母可以耐心引导,并给予他肯定与安抚。
闷葫芦式:这类孩子可能没办法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父母在肯定他们乐观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表达情绪,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养育是一场持续终生的自我修行,以分离为目标,以陪伴为手段,以爱心为法器。愿《给家长的沟通书》能够帮助你通过日常的对话养成,为孩子的成长与蜕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让他们在破茧成蝶的艰难中,收获懂得与成全。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八)
亲子关系是所有家有孩子的家庭里最重要的一层家庭关系,这是继男女组建家庭以后长期存在的更具有挑战和成长性的重要家庭关系。而亲子关系交互的基本工具就在于沟通,或者说是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彼此表达与交流。这里面就有一个预期,父母对孩子的预期,以及孩子自身对外界的预期;因此,要建立有益的家庭亲子关系就要建立在无条件的爱的基础之上,然而如何来解读无条件的爱呢,这绝对不是没有原则的爱和没有任何限制的承诺,于是在亲子关系的相处上就会出现矛盾,如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呢,就从作为父母如何来解决与孩子的沟通开始,因为在亲子关系上,父母在孩子的面前还是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所以父母学会沟通的角度和方法、内容对影响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给家长的沟通书》主旨就是要帮助家长养成与孩子日常交流的习惯,并以此方式与孩子建立联系。两位作者来自美国,艾米·阿拉玛尔博士,有十五年的教育领域经历,曾担任科任教师、教授、家庭教育指导者以及教育改革者;而且在学生压力、家长参与度、学习与教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及将教育研究应用到促进参与和沟通等领域开展了重要研究。克里斯廷·施利希廷博士是一位融合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健身健康理念的创新者、企业家、问题解决专家及变革者。
《给家长的沟通书》可以说是需要家长们静心下来阅读的工具书,“以实用会话案例建立超凡的亲子关系”给在迷茫于无尽干扰的世界里寻求建议和慰藉的家长们以安心且稳定的选择。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一、 我来说、你来说:从日常会话到深度交流
二、 来对话吧:日常出现的顾虑
《给家长的沟通书》确定的基调就是要从日常的对话中找出关键的对话类型,并以案例分享的方式,有条理的列举出可以实操的框架给予家长们模仿学习并练习,以达到通过沟通建立起良好亲子关系的目的。这本书不止步于理论的解析,而是在作者们实际的多年教学和实践中,以人们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实际状况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所以本书的方法论是实际可执行的,“没有什么比开话式交流更天经地义的事了,但天经地义并不代表着容易。这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投入精力,承担责任以及勤加练习。”
本书给家长的亲子关系沟通建议是建立在无条件的爱的基础上的,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是值得被爱的,当然无条件的爱并不代表着要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
同时,本书确定了教育的最好状态是:要把孩子视作一个35岁的成年人来培养。这就意味着家长需要克服短视,而是着眼于帮助孩子如何发现人生的意义、找寻人生的目标。也不再过分注重于成绩和分数,而是思考如何让孩子习得和培养在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能力和品质,比如:坚忍不拔的性格、灵活的应变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具备提炼建设性意见的能力等。所以《给家长的沟通书》是一本首先需要家长自我了解并剖析自己的手册,正确认识家长自己,在家庭中必备有开放式的交流,这是家庭教育的成功基础,亲子交流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与家长分享生活是件有益的事情。
《给家长的沟通书》引用迪帕克·乔普拉的一句话“思绪被压缩成语言,里面蕴含着的,是魔法般神奇的力量。”这就显得在家庭里大家的语言交流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能够在父母和子女之间进行开放式的交流,让大家树立起一个观念:我们的家是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抒发情感,获取经验,互相帮助并享受在一起的时光。所以本书以教育和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并配以实用的游戏和提示,帮助家长能够迅速的进入与孩子的深度交流。倡导把日常沟通做为教育的重心,就是当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越频繁越日常化,那么与孩子建立的关系就越密切,在需要家长介入的时候也能成功介入的概率更高,同时,双方都能享受彼此的陪伴。
《给家长的沟通书》在第一部分所立言的让家长了解自己实在是最重要的基础部分,因为真正的了解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在亲子关系上的需求,毕竟外在的表现都是个人内心的映射。因此本书的第一部分还提出了对话类型、并深度解析了内在的问题、最后给出恰当的解决方案;设计的小活动也更有助于解决亲子关系中可能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开启的第一步,场景式的分享令实操更简单。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针对五大类型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交心的、敏感的、危险的、品质的、勇敢的。因为在平常生活中家长好像很难与孩子聊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而在本书中都会家长提供了非常多的样本、案例、甚至话术等,有利于家长根据提示和活动去开启对话。
《给家长的沟通书》包含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家长是如何仅仅通过日常对话(从轻松的到困难的)建立非凡关系的故事,这就让关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理论变得更易于理解和实际的练习和应用,这是所有家长们所期待的。沟通在于日常,正契合于家长与孩子的日常交流,而学会正确有益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九)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培养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但是当我们深陷其中的时候,忙着跟我们的孩子斗智斗勇的时候,我们常常忘了我们的初心。我们希望孩子独立,能够接受挑战,找到自我,但我们总是干涉太多,希望他们按我们的做。因为我们觉得那些我们走过的试错的路,不希望孩子再走一遍,可是孩子的成长就是需要他自己去体验,去感知,去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做?即使跌倒了,让他自己想办法爬起来。按照我们的想法按部就班的成长并不是真正的成长。
这一段内容是我从《给家长的沟通书》里读到的,回想我们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并没有这么多时间陪我们,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可我们现在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娃,但又没有陪伴好我们的孩子,我们就要思考下,是不是我们跟孩子的相处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在这本《给家长的沟通书》中,充满了各种有益而实用的教育策略和会话案例,通过养成日常对话的习惯,让我们在孩子青春期以至未来和孩子保持持续密切的联系,也就是与孩子建立超凡的亲子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延续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让她有站在我们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当然他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我们的见解基础上对他有益的想法。
全书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是“我来说/你来说”,第2部分就是“来对话吧”,在第1部分开始了解你后,就开始正确的对话。对话是我们每天会和孩子进行的一件事,但是让孩子愿意跟我们分享想法,就需要更多前期的基础,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之上。
要跟孩子做好沟通,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孩子,那么就可以提一些问题,然后让孩子回答。但是直接这样说,孩子可能并不接受,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亲子采访的方式进行提问。记住采访的时候,做点笔记,再进行具体提问。
首先让孩子了解我们,向我们大人提问:
你最早的记忆是什么?
你的童年是什么样的?
你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是个好学生吗?
你的缺点是什么?
你参加过什么集体或是社团吗?它们是什么呢?
你现在还在做什么你在我这个年龄时做的事情吗?
你现在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你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和谁住在一起啊?
你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觉得你家里的那些规矩是公平的还是不公平的呢?
你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和谁最亲近呢?
你以前都做过什么样的工作呢?你又是怎么样找到它们的?
你觉得生活中最困难的东西是什么?
……
然后我们家长再对孩子进行提问,也不用立马问孩子,可以换一天再继续。在你进行提问的时候,那些好奇的问题,还可以再细化,并做好笔记。
我们可以向孩子这样问:
这世界上你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什么东西会给你带来快乐呢?
对你而言,现在最让你感到难过的东西是什么呢?你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
你最喜欢或是最不喜欢学校的哪个学科呢?为什么?
总体而言,你喜欢学校吗?
你和你的老师们关系如何?
你和你的同学们关系如何?
跟我讲讲你喜欢的一个朋友吧,你选择他或是她的理由是什么?再跟我说说你不喜欢哪个人,为什么?
你和其他孩子吵过架或是打过架吗?这些争执的起因和结果一般都是什么呢?
你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吗?
你有没有在学校里闯过祸?
你有没有因为学校而担忧过?
如果你能改变学校的一点,你希望这一点是什么呢?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改变呢?
你最早的记忆是什么?
你觉得咱们家的规矩公平吗?为什么?
谁最理解你?
在家里你最认同谁?你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如果你能改变家里的某一点,你希望这一点是什么?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改变呢?
……
结束后,我们再完成一些句子: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
对我的人生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
我人生最棒的事情是……
我最大的优点是……
我所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或者挑战是……
我会发呆做白日梦的事是……
如果我能实现三个愿望,它们分别是?
如果我想改变自身的某一点,它会是……
所有上面的问题都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回答,也可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作为家长,不用担心在还面前揭露自己脆弱的一面,以及揭露一些尴尬、重要或敏感的事情,我们要向孩子做榜样,教导他们如何跟别人建立关系。
如果你从来没觉得和孩子特别亲密过,那么就不要放弃任何和孩子深度交流的机会,通读全书把向孩子提问的地方进行着重标记。对于孩子来说,一个轻松的话题是开始沟通的最好选择,当然一切还是根据孩子的性格以及你和孩子的关系。
我们可以试着用这本书去实践,发生过的事情,学着去解决,没发生的,就试着去体验。没有任何一段关系是完美的,我们能阅读这样的书籍,就是想去了解和关心我们的孩子。
如何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就从良好的沟通开始吧!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十)
身为父母,你有没有被孩子的问题难住呢?
特别是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该如何开启对话,又该讲些什么?
很多时候,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时,可能会脾气变得急躁,或是躲开不谈,这对亲子关系都没有益处。
《给家长的沟通书》一本以实用会话案例,建立起超凡亲子关系的书。
本书作者艾米·阿拉玛尔博士和克里斯廷·施利希廷博士,一位深耕教育领域十五年,一位专研心理学和健身健康理念。
两人将自己的多年实验转化为实践,帮助家长摆脱世间的无尽干扰,养成与孩子日常交流的习惯,并以此方式与孩子建立联系,成为孩子能够寻求建议和慰藉的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在这本书里,对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常见的亲子话题,有哪些非凡的提示和活动?
新学期才开始,家长群里就出现了“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誓言。
当“战役”开始,我们通常会把教育的初衷抛到脑后。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要培养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我们希望孩子能独立做事,接受挑战,并找到自我。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总希望他们按我们的方法去做,但按部就班地跟着家长的每一步去走并不是真正的成长。
你是否知道,你的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什么东西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呢?
对于你的孩子来说,现在最让他感到难过的东西是什么?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当你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留意一下,答案是来自于你自己的认为,还是孩子亲口告诉你的?
在《给家长的沟通书》中,有详细的沟通内容,包含孩子问家长的,还有家长问孩子的。
我们需要从对方的嘴里得到答案,不只是为了答案,关键是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想要了解你!
在一次心理咨询的时候,咨询师问我为什么会有自己很差的感受。我记得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产生的想法,具体的事情已经记不起了,但那场景,那感受,时隔三十多年,依然能够体会到。
情绪和心灵是密不可分的。有些人会因为很小的困难或是失望而放弃抵抗,也有人能拥有强大的韧性并能度过剧烈的情感风暴。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足够的韧性和力量,在未来的生活中能经受住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任何困难。
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辨别自己的情绪,让他学会在瞬息万变的青春期拥有找到正确道路的技能。
同时,这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场不小的挑战。因为,你先要认出自己的情绪。
比如,心理学家建立的悲伤的五个阶段,几乎每个人在悲伤的时候都会经历,但又有几个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呢?
1、否认:拒绝接受悲伤的现实。
2、愤怒:对失去产生了愤怒和强烈的情绪。
3、讨价还价:做出改变或其他牺牲希望情况能有所好转。
4、抑郁:对失去感到沮丧和悲伤。
5、接受:接受了现实并翻篇。
我们需要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并鼓励他也这样做,即使是那些愤怒的感受也可以说出来。
最后,和他一起解决问题,支持他,让他知道自己信任他的方式并愿意帮助他。
品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他做出的决定和行动的集合,家长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在没有我们的情况下也能最终做出理智的决定。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我们也要明白,虽然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好人”,也必须接受他们的不完美。也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呵护和爱的是他们本身,并不是不犯错的“好人”。
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可以很好、很善良、很有爱心,但仍然可能会有愤怒、沮丧和嫉妒的感受。
拥有良好的品质并不意味着就能永远做出正确的决定,不仅意味着我们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还代表着我们将如何运用语言和行动与他人进行沟通。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行动胜于语言。”
当困难出现时,我们会坚守自己的信仰、道德和观念吗?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举出自己的行动和信念相符及不符的时候的例子,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不同。让他明白,拥有良好的品质,不是坚持不懈地以高尚和光荣的方式做事,而是要尽一切努力去做正确的事,并在犯错时从中学习。
《给家长的沟通书》通过养成日常对话的习惯,让家长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
书中有着丰富的实用信息和策略,不论是建立稳固基础的日常聊天,还是带有安抚性质的理解性沟通,又或是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信和勇气的激励性对话,都将增加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帮助我们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给家长的沟通书》读后感(十一)
“别烦我,我现在不想说话!”“你根本就不懂!”“你说的这些都没用!”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别提多头大了,好像一夜之间,曾经的乖乖仔就进入了叛逆期,对父母永远关上了对话的频道。家长应该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呢?《给家长的沟通书》尝试给苦恼的家长一些可供参考和实践的建议。
《给家长的沟通书》是艾米·阿拉玛尔博士(Amy Alamar, Ed.D.)和克里斯廷·施利希廷博士(Kristine Schlichting, Ph.D.)合作的作品,她们分别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深耕多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所积累,因此书中有不少开启沟通的实用话术。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强调的是“教育的最好状态是我们不再觉得我们只是在培育孩子,而是把孩子当作一个35岁的成年人来培养。”当建立了这样的观念之后,家长才可能以平等的姿态、耐心的态度、非评判的同理心来孩子沟通,孩子也才有可能愿意听和愿意说。
就拿三个比较常见的情景来说:
情境一:如果孩子和我的想法不一致怎么办?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会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同样的,家长也会觉得青春期的孩子不可理喻。其实,任何时期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只不过青春期表现得更明显而已,孩子与家长的想法不一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作者在书中说:
作者还在书中为家长提供了一套促进沟通的亲子提问方案,鼓励家长与孩子找个单独的时间互相提问,加强对彼此的了解。
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家长觉得有点尴尬或敏感的问题,如果家长能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孩子就会意识到,为了保持住家长的颜面而回避问题或闪烁其词是没有必要的,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相反,当家长能够坦诚地分享自己的经历,无论是精彩的,还是尴尬的,都会让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孩子也可以从家长的故事中学习到重要的人生经验。
《继母与女儿的蓝调》
情境二:如果孩子拒绝和我交流怎么办?
当孩子一脸阴郁地回家把自己关起来,“你让我一个人静静,我现在不想说话。”这时候有些家长会觉得很焦虑,担心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总是想打破沉默,不停地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其实,孩子可能只是情绪过载了,需要一个情绪上休息的时间,这应该被尊重和理解。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耐心,保持安静,别焦虑也别胡思乱想。等一段时间,说不定孩子就能从情绪中缓过来,愿意说一说了。
如果孩子事后依然不愿意沟通呢?家长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比如发短信、写纸条等非面对面的途径尝试发起沟通:“你昨天回家看起来很沮丧,愿不愿意找个时间聊一聊发生了什么事情?”,尽量避免直接找老师、找同学、找其他家长,这些方式在孩子看来都是不信任他的表现,家长的耐心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和保护。
情境三:如果对话变成对峙了怎么办?
聊着聊着就火大,“怎么我说什么你都不听呢!”有些暴脾气的家长经常会把沟通变成战争,“我明明是为你好,你还不领情!”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孩子跟自己是不同的个体,你无法强加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到孩子身上,你要做的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问题。
其次,家长还需要意识到,孩子并不需要家长帮他们解决所有事情,他们需要的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的:
最后,双方真的吵起来了就冷静一下,给彼此点休息时间,再继续沟通吧,对峙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场景,孩子需要从中学习如何以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棘手的状况。
《黯夜守护者》
三个情境只是给出了简单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面对的情境远比这要多得多,也复杂得多,作者为此提供了如下通用的沟通策略,建议家长早早练习起来,青春期的沟通问题应该着眼于在更早期的时候在家庭中营造起顺畅沟通的氛围:
《继母与女儿的蓝调》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前,父母扮演的更多像是管理者的角色,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但随着孩子年岁渐长,他们终将脱离父母的羽翼,这时父母已经成为众多影响者中的一员。作者在《给家长的沟通书》中建议家长把自己当作一个向导或引导者,但我更建议家长把自己当成伙伴或陪伴者,将孩子作为并肩的同路人,只有这样,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才能无所阻碍。
沟通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更加没有定法,每一个家长都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尝试,才能找到彼此合频的节拍,在这个过程中请记得:话语背后的态度和话语本身一样重要。你如何看待彼此的关系,如何定位彼此的身份,跟你说出什么样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同样巨大。想让孩子愿意听也愿意说,需要平等、真诚、耐心和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