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散文》读后感100字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散文》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8 02:55:23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散文》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6-28 02:55:23   小编:

《文学里的广州·散文》是“读懂广州”书系中的一本精彩之作。通过散文的形式,深刻展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丰富文化。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广州的景色、人文和历史,让读者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这本书让人更加热爱和珍惜这座美丽的城市。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散文》读后感第一篇

幼时,“广州”二字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来说,十分陌生。

及至成年,甚至直到今时今日,我依然没有去过不止千里之遥的广州,但是并不耽误我听过很多关于它的传说,也读过了很多关于它的书。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

多么美的一句诗,我觉得没有亲眼见过这个场景的人,其实很难想象高大、壮硕的树上满满都是盛开的火红木棉的场景,它只会出现在缥缈的梦中。

羊城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名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更因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经出现过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

广州的历史厚重磅礴,精神大度从容。这套“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选择了从文学角度向广州聚焦,以期更细腻、也深刻地解读广州的辉煌和前世今生。

全套分为诗词、小说、散文和杂记四本,精选了与广州有关的120余首诗词、15部小说、若干篇散文以及杂记,力图全方位展现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蕴和艺术造诣。

于是广州不再仅仅是今日的广州,也是历史的广州和未来的广州。它的人群中,有过去的托举,也有今日的功绩,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

我们更能从这极具风土人情气息的字句中,也借由他人的目光,看到一座城市的“云海南溟远,烟波北渚微”。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散文》读后感第二篇

除了家乡以外,与武汉的羁绊牵连最为深,毕竟于那里求学多年,长期生活过一段时日始终是不一样。

接下来便是广州这座城了。回忆起来十几年间一共往返过五次,探访闺蜜,出差会议,携亲旅游……

一如张欣那篇《喜欢广州的理由》,我也可以轻松列出十几二十项之所以对其魂牵梦萦的缘由。女儿的出生就和这座城有关系,差一点取名为穗穗应该足够说明问题。

好闺蜜也生活在那里,十年来,每年中秋她都会寄来一盒广州酒家的月饼。当我读着这本《文学里的广州·散文》的最后几页,手里拿着的正是半块双黄纯白莲蓉月饼。

“读懂广州”书系的这本 “散文卷”选取了现当代著名作家抒写广州风土人情的美文,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舍的《春来忆广州》、巴金的《广州二月记》、杨干华的《珠江水记》、钟敬文的《羊城风景片题记》、秦牧的《花街十里一城春》、魏微的《我与广州的前世今生》等,细腻的笔触记录这座城市的生活点滴,列数心仪这座城市的种种理由,从而经由她探寻自己的坐标。

如同我,当读到有关珠江、珠海桥的美文,回忆起夜游珠江的一幕又一幕;目光触及至早茶、广府菜、潮汕菜的文字,脑中似乎浮现与友人一同品尝美食时的场景;广州的历史、广州的文艺,越秀公园、石室圣心大教堂、东山口、沙面、十三行批发街……有幸多次体会与感受,根植于记忆深处的地名与画面都跃动出来。小小一册书,勾起了几多美好的回忆,也借此回顾了自己这十几年的人生。

羊城、花城,这座多元包容的城市会成为在这里待过的人的性格中一部分。当选择喜爱她的时候,你也选择了某一种精神生活。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散文》读后感第三篇

尘世的经历,不仅给人的外貌留下痕迹,更给人的内心留下痕迹。

——梁凤莲《西关小姐》

都说广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白天,它像一个刚出浴的少女,沐着柔和的阳光;夜晚,它又似羞涩的姑娘,笼罩着轻纱,朦胧而妩媚。

而作为千年古都,她不仅仅只有外表,她还是一个多元与魅力结合在一起,包容性ji强的一座城市。

这套“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沉甸甸的,仿佛将广州的故事全部塞满了到了这套函盒里,红、蓝、绿、棕四个颜色的封面,分别对应诗词、散文、小说、杂记四本书,色彩灵感源于广州的“满洲窗”,配上“读懂广州”的笔记本,真的让人爱不释手。

《文学里的广州·诗词》

这里收录了历代诗人咏广州的经典之作,如杨孚的《榕》、张九龄的《使至广州》、苏轼的《浴日亭》、陈恭尹的《九日登镇海楼》、梁佩兰的《粤曲》等,这些诗词融情于景,意境豁达,令人回味无穷。

《文学里的广州·散文》

选取现当代zhu名作家抒写广州风土人情的美文,如鲁迅的《〈如此广州〉读后感》、老舍的《春来忆广州》、巴金的《广州二月记》等,以细腻的笔触记录这座城市的生活点滴,寻觅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烟火气”。

《文学里的广州·杂记》

收录古今中外名家描绘广州时代气象的杂文、名人传记,如司马迁的《史记·南越列传》、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刘斯奋的《广州赋》等,一首首波澜壮阔的史诗,守护广州延绵千年的城市记忆。

《文学里的广州·小说》

收录的是16位当代作家潜心打磨的“广州故事集”,如欧阳山的《三家巷》,章以武等的《雅ma哈鱼档》,张欣的《岁月无di》,张梅的《成珠楼记忆》,鲍十的《咸水歌》等,都饱含了作家们虔诚的目光,照亮回味无穷的温暖瞬间。

看完这套书,让我深深记住的是广州的民族风情和市井生活,多年前去广州旅游的记忆浮现了在脑海里,广州人热情好客、务实创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也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里,可以感受到风土人情,和这座千年城市的生活气息。

而封面纸张的亚麻纹肌理,彰显书卷气,更添复古情怀。内页选用浅灰色的轻型纸,纸张颜色柔和,手感轻盈柔软,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这也是我di一次接触这样的纸质的书籍,充满新鲜感。

是啊,就像老舍《春来忆广州》中所说:在大街小巷,院里墙头,百花齐放,欢迎客人,真是“交友看花在广州”啊!

这座充满吸引力的城市,她叫广州。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散文》读后感第四篇

广州与北京一南一北的两个城市,作为一个从/未到过广州的人,而今我却因为一套书爱上了广州,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作为一个临海城市,古代的广州,成为了中 国早期较早的通商口岸,而近代的广州亦成了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城市。

无论从经济和政/治来讲,广州都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地区。然而,悠久的历史背景也意味着广州在文化上也能够吸纳各家精华,成就广州特色的文学。

读懂广州系列之《文学里的广州》这套书共分为4册,分别从杂记、小说、散文和诗词4个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广州的文化风貌。

散文虽然主题不一,但是在我看来是蕞贴近生活的一本,同时也饱含了作者们对广州这个城市的感情。历史的回忆、旅行的记录、气候的介绍,美食的品味。点点滴滴,牵动着广州这座城市的衣食住行。

羊城广州,一座繁花似锦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信几改/革/开/放前沿地。这是一座让人无法抗拒的城市,从古至今,一步步走来,随着文字的引/领逐步的去了解广州这座城,让人有一种近乡情怯之感。

希望有一 天,自己也能踏上那片土地,感受属于广州厚重的文化气息。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散文》读后感第五篇

《读懂广州》丛书(广州出版社,2023)的出版发布,是2023南国书香节的一个重头戏。我作为编委,参与了具体选编,感触良多,在此逐一分卷点评。

先说诗词卷。主要收的是古代社会古体诗——清朝以前。尤其值得说的除了选篇以外,就是对古诗的赏析。

我最初开始阅读初稿,感觉这种文字有点冒险,怕在注释方面会有偏差。但出书后仔细读,认定可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其中古诗赏析的味道:既有感慨,亦有喜爱,构成了诗词卷的一个优点。读到汤显祖的“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竟有点小小激动。

再说散文卷。此卷由我与吴琪博士选编,最为熟悉。

我们分四个方面策划编选:纵的历史,横的空间,然后是两个最具特征的点:四季节气与日常生活。前者讲述“鸟语花香”,后者触摸文化个性。

鲁迅、老舍、秦牧、章以武、刘斯奋、范若丁、黄天骥、陈俊年、蒋述卓、张欣、张梅、黄国钦、卢锡铭、黄爱东西、钟晓毅、宋晓琪、罗丽、陈启文、王美怡等人作品都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张欣喜欢广州的理由,平白如话,却是亲切又准确;黄爱东西用感性文字抓取了广州人的神韵:很少高大上却是花好月圆;

蒋述卓从不爱到爱上广州,可谓人生真正的“双向奔赴”;陈启文写得感慨万千:虽然没有留在广州,人生却因此大不同:

“或许,一个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的人,和一个从未在广州生活过的人,生活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散文卷结束落在陈启文这句话上,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小说卷也编得有益阅读。

因为小说篇幅巨大,所以书是最厚的。其中,广州几位名家的小说留下广州的身影。尤其要说下今年进茅盾文学奖提名的《烟霞里》。

小说写1996年的广州,尤其是广州站的情景,让我翻出许多那个时代的广州记忆:有点乱哄哄毛茸茸,但活力四射。

小说将广州——“中国的南方”比喻为延安、纽约、巴黎等,在历史长河时间节点有重要意义的城市。

这是一个大胆有趣的比喻。

魏微把自己的感受与广州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谓用文学来写历史、写广州的大胆尝试。

最后说说杂记卷。

决定此卷编写,应该是这套丛书的编辑思想上的一个创新。

杂记在文学文体的边缘,选择作品不是完全文学意义上的杂文,也不是完全的回忆文章,文体面相当宽泛,且跨越历史长度。

从司马迁《史记》一直到当下。司马迁笔下的南越列传一直到当下苍生守护人钟南山。跨度巨大,存量不小。

其中作品的文学性或弱或强,但从不同方面映照了广州这座城。

比如,收入赵佗的《报文帝书》,众学者认为“是岭南第一文,蕴含着岭南进入文明的表征和岭南文化的生命基因”。

赵佗九岁在秦始皇身边做侍卫,对大一统领悟甚深,因此《报文帝书》的实质是接受中原。佗之自诩与辩解,颇具《史记》风采——

南越王音容笑貌浮现;包括指责吕后:提供牛羊,只给母的,不给公的……文字中有一种调侃与自嘲,活脱灵动,兼具文学之想象空间。

虽相隔千年,却读之有味,远非八股呆板。

总之,小丛书,大世界。召唤出无数文字,犹如千万道光芒,闪耀羊城广州。

让我们仰望,让我们注视。

2023-9 广州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流转千年这座城》《岭南乡愁》等。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