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锦集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7 02:55:12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4-17 02:55:12   小编:

《天才候选人》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成为足球天才的故事。主人公通过不懈努力和坚持,战胜了身体上的不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本书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读者感受到了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性。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篇一

弗洛伊德以“超我”、“本我”、“自我”三个概念推翻了康德假定的“实践理性”从而对精神分析疗法进行了改革,这种科学哦方式让人们去正视精神疾病,打去其污名化标签。至此之后,精神疾病也开始走向平民化,而本书将聚焦于那些患有躁狂抑郁症的天才。

20世纪的人看来,杰出人士中患有躁狂抑郁症的很多,甚至有些是家族因素。不仅如此,人们还发现躁狂抑郁症会干扰或降低作品的质量,轻度躁狂和抑郁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造力。对于这样的天才来说,躁狂状态下甚至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活动,就算是非创造性工作领域的人也会体验到一种正面的能量。天才们的共同特征并不是一瞬间就拥有任何创造力的,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与大部分孩童不一样,他们深知自己的与众不同,且他们经常会在独处中得到满足。在别人需要受到外界的鼓励和刺激才能坚持的时候,躁狂抑郁症们的躁狂会让他们本身激励自己甚至成瘾。不仅如此,抑郁也会让他们变得更加专注,不被外界因素所影响甚至困扰,而狂躁症某些时刻会降低工作效率。

当我们去评断一个人是否患有躁狂抑郁症的时候会受到当代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有些人的症状并不明显,所以现在对该症状的评判也有一定困难。轻躁狂的患者会对一切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容易受本能的驱动。躁狂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快,通常表现出不符合常理的自以为是。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各种抑郁的表现,并写了牛顿、贝多芬、狄更斯、凡·高这几位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经历和情绪,让读者了解作为狂躁抑郁症患者的天才的精神世界。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篇二

有人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些历史上的天才都是疯子?

这句话是真的么?

在《天才候选人》这本书中,讲述了躁郁症与天才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一个和上面的话相反的观点。

那就是,天才并不一定都是疯子,疯子也不一定都会成为天才。

首先,躁郁症和传统的疯子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数时候人们所讲的疯子,是指没有控制能力或者是控制能力比较弱的,精神分裂症这样的疾病。但躁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时两极的状态,明显离疯子还太远。

所谓的躁郁症就是,狂躁症与抑郁症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发作。狂躁症明显的症状是思维奔逸,情绪高涨,极度外向。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被人认为有点疯。抑郁症则是完全相反的状态,心灰意冷,做什么都没有力气,没有动力。

患有躁郁症的人,生活就像是在火焰与冰中间切换一样。在这本书中,就介绍了几个患有躁郁症的名人,比如牛顿、贝多芬、狄更斯、梵高。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些不正是天才吗?

但事实上,躁郁症在某些方面确实是帮助他们的才智得以发挥。比如在狂躁症的思维奔逸状态下,灵感会突然迸发。

但并非所有的人得了躁郁症后,都会有机会成为天才。因为除了灵感的迸发外,更多的是思维的井喷。大多数的人是无法分清这里的区别,在狂躁症爆发的时候,他们感到更多的是不受控制的思想,与亢奋。

天才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并非是因为疾病,而是机遇与善于利用疾病的周期。贝多芬在狂躁症发作的时候创作歌曲,在抑郁症发的时候进行谱曲。

因为在抑郁发作的时候,人的反应是木讷的,甚至于会失去行动的意愿。在这个时候,大脑的思考能力变弱。

梵高在狂躁症发作的时候绘画,抑郁症的时候采风。狄更斯也是会选择在狂躁症的时候进行写作,抑郁症的时候进行思考与沉淀。

真正的天才们会掌握疾病周期,并且利用周期。这其实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因为狂躁症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种会让人丧失社会能力的疾病,大多数的人是无法掌控自己的疾病周期。

当然,社会医学发展到现在,这个常见的精神疾病也并不可怕,可以靠吃药等方式进行科学的治疗。

《天才候选人》是一本讲述躁郁症的书籍,如果你要对天才和精神病的关系感兴趣,又或者对躁郁症本身感兴趣的话,那么可以看看这本书。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讲述躁郁症的书,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专业书籍那样枯燥难懂,它既包括很多严谨的专业知识,又将躁郁症与各个行业顶尖人物的生平故事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躁郁症更加深了对于“天才”的理解,以及两者的关联究竟如何?人人艳羡的天才有着不凡的成功,同时也经历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煎熬,竟让我不由自主想到那句不疯不魔不成佛,不倒不颠不成仙......虽然这两句古话并非针对天才身上的躁郁倾向,咱们得老祖先智慧使然还是看出来一些端倪也说不准啊~

言归正传,这本书的扉页上面有两行字:致特立独行的你、致不安于现状的你。如果说,天才给人的印象是什么?最简单的说法或许就是三个字:不寻常~天才究竟有何不同寻常?天才的成就与痛苦背后力量到底是什么?就是这本书最想告诉读者的核心。它的作者是两个,其一是精神科医师,另一个则是一名小说家,这二人的匠心之作就是呈现大家眼前的《天才候选人》,既科普又悦目。

这本书共有八个章节,首先是解读天才,第二章开始介绍躁狂抑郁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人们对于躁郁症的研究书籍还寥寥无几,相较于抑郁症的家喻户晓,躁郁症可以说是鲜为人知。躁郁症(亦称双相障碍),是在临床上最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

从第三章到六章分别以科学家牛顿、音乐人贝多芬、文学巨匠狄更斯、天才画家梵高为例进一步阐释躁郁症,通过具体例证,我们不难发现,躁郁状态可以一定程度催生或激发超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在历史上哲学、宗教、艺术、科学、工业等领域的“天才”身上不断得到证实。

最后两章解说躁郁症是如何减弱与增强创造力。躁狂症分为轻躁狂、躁狂、妄想性躁狂,抑郁症也有轻度抑郁、重度抑郁和抑郁性妄想的区别。并非每一个想要得到天才人士取得的成就都需要躁郁症的加持,毕竟那是一份生命不堪承受之痛。但激发自身潜能还是可以参照本书给出的建议,也就是积极控制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其实是想要提醒姐妹们,无论是抑郁症还是躁狂症,专业医生的判断、诊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尽管书中有专门列举各自症状的表格,作为一知半解的普通读者切不可随意给自己和朋友们对号入座,没必要也伤感情。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篇四

这是一本通俗科普读物,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躁狂抑郁症的另一面,让人不要谈躁狂抑郁色变,中重度会影响生活,甚至还会带来伤害,但是轻症或许可以塑造天才。

作者在开篇先笼统的介绍了一下他的观点是轻度的躁狂抑郁可以促进创造力,从而创造出天才,为何产生这样的观点,其实从古希腊时期就有相似的观点产生,文艺复兴时期有类似观点的专家学者就更多了。作者根据这些历史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合理的推论:轻度躁狂抑郁者在机缘巧合下更容易成为天才。

同时作者也叙述了他对天才的理解,并不是单纯的头衔名词,他认为天才是一种动态关系,是拥有天才头衔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天才是需要社会认可,同时赋予一定意义之后才会被称为天才。“天才候选人”首先一定会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拥有比旁人更突出的天赋,并不是说没有轻度躁狂抑郁的就不能成为天才,而是轻度躁狂会让“候选人”比常人更有动力,更富有激情,用不完的干劲,更多的灵感,同时轻度抑郁会促使他们在适当的时侯更谨慎,更敏感,这个过程可能会在几天内转换过度,也可能在一天内。

“天才”一定是“痛苦”的,如果人们不了解躁狂抑郁症,当出现躁狂或者抑郁对应表现得时候,很容易被世俗或者身边不了解的人定义为“神经病”,或者说“精神分裂症”。有多痛苦?书里介绍了四位众所周知的天才(牛顿、贝多芬、狄更斯、梵高)与躁狂抑郁症之间的纠葛挣扎,其实还有很多有名的人(或者说“天才”)也出现只言片语间,比如说那个小个子的暴君,成为天才或是暴君只在一线间,机遇很重要。

从医学专业性来说的话,这本书讲的很浅,但是从泛读科普来说,是本有趣的读物,可以让大众对狂躁抑郁症有个浅显的概念意识,或许有人在读的时候还会带入一些自己的感受,毕竟,谁不想做个天才呢?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篇五

孩子的学校,每学期家长会,都会提到一个话题,就是抑郁。原本并没有放心上,因为我们的家庭还算和睦,网上常说的哪些打、骂、吼,基本也没有。但是互联网好像懂你的心思一样,各种关于抑郁的推送,看的多了,多少也会有点忧虑。

翻开《天才候选人》,读这本书让我知道,抑郁往往伴随着躁狂,躁狂抑郁被医学定义为“双相障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这本书从社会公认的天才的角度分析,躁狂抑郁对一个人创作的影响,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进行了科普。作者之一的朱利安·利布是一位医学博士、精神病学家。翻译阵容也很强大,共四位,有语言学的,有临床心理学的,所以还是很有权威。

读后给我的三点感触:

1、 躁狂抑郁在生活中原来这么常见。

比如孩子,有些孩子遇到不会的题,气的把作业给撕了。到了一定的年纪,突然就不怎么和家里人说话了,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或者还没说几句,就发火、夺门而出、摔东西。

这些现象,我们时常认为是孩子性格不好,其实就是躁狂抑郁的表现。

再比如成长,像家庭暴力、酗酒。有些人为了麻痹自己不断的放纵自己,无度的挥霍。也是躁狂抑郁的表现。

2、 躁狂抑郁也不全是危害。

躁狂抑郁四个字看上去感觉挺可怕的,其实它也不全是危害。轻躁狂和轻度抑郁可以让创造力处于最佳状态。

比如生活中,当特别的兴奋,信心十足,情绪高涨,是不是干一件事就特别的有劲。又或者一个人很安静、很放松的状态,是不是可以不断的让人思考很多很多,有些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在轻度抑郁和轻躁狂状态之间摇摆的人来说,他们富有想象力、独创性、洞察力,细致认真,精益求精等等。

3、 产生躁狂抑郁和很多因素有。

生理遗传、家庭的环境、周围环境的影响都有可能照成躁狂抑郁。

如何控制躁狂抑郁这种情绪了?书中也给出 了一些指导,

比如:生活中,习惯性的锻炼、散心、参加一些有助于创作的的活动。工作中,列出判断一件事的依据和理由,而不是凭当时的情绪去判断,等等。

总之,正确的看待情绪,正确的看待情绪的价值,会更容易理解生命中哪些重要的人。

@丁玥读书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篇六

如果喜欢读名人传记,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些艺术天才基于天赋与努力。天赋靠上天馈赠,努力靠后天机遇和意志力。

读了《天才候选人》才发现,有一些天才伴有精神疾病-躁狂抑郁症,痛苦与激情犹如他们体内的天使与恶魔,时而沉默,时而癫狂,被人们叫“疯子”,也被叫为“天才”。

这种病症让他们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超凡的创造力永不枯竭。

《天才候选人》是一本精神科医生与小说家合写的天才心理传记,获得《美国精神病学杂志》推荐专业书籍。

作者一位是精神病医生,一位是作家,两人合理优势,揭开天才的背后情绪症候。

开篇以医生的专业角度介绍了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全球这种病率逐年提升,再结合牛顿、狄更斯、贝多芬、凡·高这些天才的人生B面,会豁然开朗理解了他们的日记、信件中所描绘的情绪过山车。

这本书与其它传记最大的区别,在于天才们的某些超常规行为和信件中的情绪过激的现象,有很专业的医疗解释。

“躁狂像是住在他身体里的魔鬼,给了他写作的能量、抱负和自信,让他抓住或创造机会,让他结交朋友,去征服这个世界。躁狂加上他伟大天赋,给他带来了财富、友谊以及名声,实现了野心。但从现在起,他要用他的灵魂,他的身体和他的生命来偿还魔鬼。”

你会带着慈悲的心,走进天才艺术家们的卧室、工作室,看见一团不受控制的情绪骚乱着他们,毫无保留地一面疯狂的创作,一面暴躁地指责他人,摧毁自己,一面又孤独而受伤的躲在角落里哭泣。

读过之后,真心心疼这些天才们,他们大多小时候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少受到表扬、赞赏、温暖的观照。

四位大师中有三位拥有不幸的童年:

牛顿的童年经历让人心疼,还在妈妈肚子里,爸爸就去世了,3岁时,妈妈再婚,把他扔给祖父母抚养,11岁时,妈妈再次丧偶,带着3个幼崽回到他身边,然而,妈妈已经不再是那个温柔唯一的妈妈了,他在11之前第一次爆发躁狂症,是与继父的争斗......

巧合的是,牛顿的童年经历和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人公非常相似。

狄更斯的童年也不尽人意,父亲情绪极度不稳定,欠下债务曾让全家顿进牢狱,在做童工的狄更斯虽然躲过一劫。

他从小就努力赚钱养家,在黑鞋油作坊里做童工的经历,是他一生的痛苦来源,也是创作来源。

贝多芬的父亲酗酒成性,逼迫四岁的贝多芬练小提琴,8岁学管风琴,虽然这样的暴戾管教让贝多芬13岁就可以钢琴独奏,但贝多芬的童年是黑暗的,小心翼翼的,一不小心就会遭到父亲的痛打辱骂。

随着17岁母亲的离世,贝多芬的唯一的温暖来源消失,养父亲及2个弟弟的责任变重,他的躁狂症也在爆发。

梵高是他们中家庭环境相对稳定的,然而疾病的遗传基因过于强大,兄弟姐妹6人“只有两个没有自杀或被送进精神病院”,梵高从小就表现出孤僻的性格特点。

尽管按照父亲铺好的路,一直想走向稳定的人生,却在20岁左右性格爆发出躁郁症症状,偏执且不计后果得奔向绘画,又在短暂的一生里纠结、批判自己。

“在大多数人眼中,我算什么?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或是一个古怪而讨厌的人,一个在社会中没有地位的人,简而言之,一个最卑微的人。即使真是这样,我也要通过我的作品将这样一个古怪的无名小卒的内心表现出来。——梵高”

成年后他们是社会的边缘人,时而站在艺术舞台中间高傲自大,时而躲在无人的角落哭泣。

他们敏感多变,情绪如潮水,在一寒一热中没有预告的切换,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抓住激情燃烧的瞬间,创作出伟大的人类的杰作。

读了天才们背后承受的精神痛苦,“诗人不幸诗家幸”,感谢这些天选之才,挣脱了上帝的魔爪,为人类文化创造了辉煌的瑰宝。

文|荣荣 关注我❤️一起沉浸阅读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篇七

在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天才候选人》中,朱利安·利布与D.贾布洛·赫士曼共同探讨了一个令人着迷的主题:天才与精神疾病之间的神秘联系。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天才的心理学解读,更是对人类创造力本源的一次另类挖掘。通过深入研究贝多芬、狄更斯、凡·高这些世界公认的不同领域天才背后的躁狂抑郁症状,揭示了一个之前被忽视的真相:天才的躁狂抑郁循环与他们的非凡创造力之间,或许存在着某种难以言说的联系。

狄更斯,这位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巨匠,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但在他光鲜亮丽的文学生涯背后,隐藏着一个痛苦挣扎的灵魂。狄更斯的情绪波动极大,时而陷入深深的忧郁,时而又陷入狂喜。这种躁狂抑郁的症状在当时并未得到医学上的认识,而狄更斯则将其视为自己创作的源泉。正是这种极端的情绪波动,使得狄更斯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与深入人心的共鸣。他将自己的情绪体验投射到了角色身上,使之成为了世界文学中的永恒经典。

如果说狄更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学家天才与精神疾病的关系,那么贝多芬则以音乐家的身份,为我们揭示了天才与创造力之间的神秘纽带。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历程几乎与他个人的精神疾病斗争同步。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躁狂发作时完成的,而这些作品也恰恰是他的巅峰之作。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贝多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但正是这种痛苦经历,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同样地,凡·高以其独特的画风和大胆的色彩运用成为后印象派的杰出代表。但这位天才画家的内心世界却是充满矛盾和痛苦。他的情绪经常在绝望与狂喜之间摇摆不定,而这种情绪的波动也为他的画作注入了生命力。凡·高的画风大胆、直接,这种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与他内心的躁狂抑郁症状有着密切的联系。他通过画作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冲突,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独特的艺术世界。

两位作者尝试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来探讨精神疾病与创造力之间的复杂联系。他们认为,正是这些天才们的躁狂抑郁症状,促使他们以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表达情感。而这种特殊的感知和表达方式,恰恰是创造力的源泉。

本书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天才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创造力。

想不到的是,原来在我们眼中那些光芒四射的天才们,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挣扎。他们的精神疾病并非是创造力的绊脚石,反而是他们获得独特感知和表达方式的催化剂。这一观点让我对创造力的来源,有了另类的理解:创造力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个体与环境、内在与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诞生的。

本书拓宽了对天才与精神疾病关系的认识视野,也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再次提及“天才”这个词,不再局限于其才华横溢的一面,而是看到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灵感。可以说,真正的创造力往往伴随着某种程度的痛苦与挣扎。

很有意思,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我也想躁狂啊,因为天才也躁狂。

天才候选人

暂无评分

[美]朱利安·利布;[美]D.贾布洛·赫士曼 / 2024 / 湖南人民出版社

书名:天才候选人

作者: [美]朱利安·利布;[美]D.贾布洛·赫士曼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Manic Depression and Creativity

译者: 翟蓉菲;戴建翀

出版年: 2024-1

页数: 376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篇八

致特立独行的你

致不安于现状的你 这是《天才候选人》内封的一句话,它好像是对每一个人所说的。本书是由精神医学方面的专家和小说家共同来探讨的一个关于“天才”的话题,天才往往是孤独而又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我们曾对于名人的轶事充满好奇,但是在他们伟大光辉的另一面却是精神与心理学选择了他们。

全书开篇是从医学角度介绍了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其积极的一面是躁狂尤其是轻度躁狂,对人类创造力的发展可能会有极大的助推作用。通过对牛顿、狄更斯、贝多芬、凡·高等多位不同领域天才的深入研究,用专业的医疗解释,诠释他们成功的背后躁狂抑郁和创造力之间的某种微妙关联,这是一次正名之旅,也是一次认识情绪的探索。

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读者熟悉“躁狂抑郁症中的躁狂部分”。躁狂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情绪变化非常快,可能会情绪所致瞬间泪流满面或者暴跳如雷。这让变化有时会完美的融入到天才的作品中去。

从事数学、物理研究的牛顿本应该是理性的人。但是他却经历过多次抑郁的发作。在躁狂的状态下,他就会开始一个新的项目或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冒险。万有引力、光的性质和运动模式,以及某种新的数学。他的身上有很多标签,他充满了理性主义者的妄想和躁狂者的慷慨,而我们通常最熟悉的却只是那个也许并不存在的苹果。

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一旦躁狂发作,就会觉得“我的灵感都是不期而至”舒伯特抱怨说,贝多芬“很古怪,他将悲剧与喜剧结合起来,将愉悦与不适结合起来,将英雄主义与愤怒咆哮结合起来,将神圣崇高与滑稽荒唐结合起来,他将这些矛盾互相结合、互相置换,甚至互相混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在他痛苦而又与躁狂斗争的人生中,创造无数的经典,他的音乐就是他的肖像。

还有狄更斯,这个托尔斯泰眼中“百年一遇的天才”,在他那些经典作品的背后有一种疯狂的力量推动着,狄更斯说,“我似乎有种吸引疯子的力量,他们对我推心置腹。”,而每当他当他沉浸在故事中,他会产生某种幻觉,他发誓,他笔下的人物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都会跟随着他。这种感觉在福楼拜生病的时候也有,那时他刚写完《包法利夫人》。

再如凡·高 ,“他看上去好像是两个人:一个有着非凡的天赋,柔弱而优雅;另一个则以自我为中心,冷酷无情。这两者交替出现。。。。他是他自己的敌人,因为他不仅让他人的生活变得艰难,还让他自己的生活变得艰难。”躁狂之下,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他的热情极度燃烧,他所有的一切都展现那些画作之中!就像《星空》一样的独特,一样的让后来的人难忘!

最后是关于躁狂与创造力分析,从《格列弗游记》的斯威夫特到特斯拉,幸运的是,当他们抓住那瞬间的爆发就会创造奇迹,那种神奇的力量究竟是如增强天才们的创造力,又是如何削弱的,这里将揭晓答案。

作为一部由精神科专家和艺术家合写的作品,探讨的是精神疾病与创造力之间的复杂联系,融合了医学分析和天才的经历,读起来发人深省。这是一种我们不熟悉的力量,也许可以通过控制它,推动出于躁狂中的“天才候选人”再向前一步,让天才的力量展现出来。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书籍或是名人传记

如果你是心理学爱好者,你可以看有关躁狂的研究;

如果你关注名人轶事,你可以看到普希金、特斯拉、福楼拜等等名人的成功与遗憾

当然,更可以认识我们自己的情绪。这也许是我们毕生的任务,任重道远关注,也许,某一刻,我们也是天才候选人。

天才候选人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天才候选人》由朱利安·利布和贾布洛·赫士曼合著,前者是一位医学博士,精神病学家与执业精神病医师,后者是一位艺术家、小说家,正如推荐序里指出:“他们凭借已经的专业背景和对西方癫狂叙事与人物传记传统的熟悉,构思了这部独具一格的匠心之作。”(p11.) 一、从《名人传·贝多芬》看其音乐天赋 罗曼.罗兰《名人传》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着重刻画了他们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的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表现出他的精神信仰和永不停息的艺术热情,从而谱写了一首英雄赞歌。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的困难与辉煌,但是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走进《天才候选人》可见一斑,然而他并未向多舛的命运屈服,在1810年他(贝多芬)曾写道:“乡下的每棵树好像都在对我说着:'神啊!神啊!谁能把我对森林的痴迷之情完全呈现出来呢?'”(p112.) “我的灵感都是不期而至的,”他(贝多芬)说,“它们可能来自广阔的大自然,可能来自树木丛林,可能出现在我散步之时,可能出现在寂静的夜晚,可能出现在破晓时分。”(p113.) 贝多芬曾写道:“会克制自己激动情绪的人一定是受到了上帝的保佑。”(p118.) 海顿对这位曾经的学生(贝多芬)说:“你将写出前所未有的伟大作品,你拥有别人从未有过的绝妙想法。你从不会让脑海中美好的想法屈服于传统规则,这一点你是正确的。但除此以外,你还会为了顺应内心情绪而将传统规则抛在脑后,在我看来你是一个想法丰富、情绪多变的人。我在你的作品中总能发现一些不合规则之处,它们既美丽又灰暗怪异,因为你本人就是那么怪异难懂。而在我的作品里,则更常出现一些活泼之处,因为我本身就是那样的人。没有什么能动摇我骨子里的乐观活泼,即便我有个让我头疼的妻子。”(p147-148.第4章《贝多芬》) 于是,“我发现他(贝多芬)也有特别快乐、特别幸福的时光。”(p110.)

二、天才候选人的两面性

“同样是躁狂抑郁患者,有些人成了暴君,而有些人则成了天才,这两类人之间存在一些根本差异。……有的人同时具有暴君和天才的潜能。”(p332.) 作者在《后记》里罗列了20世纪诞生了许多天才,有许多人都经历过抑郁症或躁狂抑郁症的发作。

“我现在十分抑郁,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济慈(p292.) “我的悲伤十分强烈、持久,人们甚至认为我疯了,而我也只能被迫接受这种看法。”——16世纪意大利诗人塔索(p293.) “有时,某种忧郁会牢牢抓住我,使我日夜受尽折磨。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没有光明或生机的时期——这是黑暗的地狱,也是最痛苦的死亡。”——彼特拉克(p293.)

“狄更斯既是他那个时代的产物,又对他的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凡·高两者都不是,他在当时的年代显得格格不入。”(p224.)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顺便提一句,1973年7月20日晚上,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在女星丁佩家中服用一粒头痛药物Equagesic后暴毙,年仅32岁。当时,英国警方指派资深法医专家唐纳德·蒂尔教授对李小龙进行尸检,得出死因是“对药物过敏引致大脑水肿”,从此成为官方结论。2006年美国法医认为,李小龙因缺乏睡眠、精神压力太大引致突发癫痫症暴毙,换句话说功夫巨星可能也有过类似的情况。 同样的还有很多很多,譬如毛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说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这样一个人,似乎与作家的崇高地位相矛盾,但我保证再也没有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更伟大的作家了。这种矛盾也许表现在所有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身上,但总体来说,它在作家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作家书写文字,在所说、所写和所作所为之间产生的矛盾往往更加可怕。我们看雪莱,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崇高的理想主义,充满了 他对自由的热爱和对所有丑恶的憎恨,但在生活中,他完全是另外一种人,极度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冷漠无情,这让他自己也感到痛苦。”

三、通过仰望星空懂得安顿好自己的心灵 作者在《前言》里指出:“人类文明是多么受益于那些心智与众不同的人,即患有狂躁抑郁症的天才。”当下我们仰望历史的天空上璀璨夺目的天才明星,是为了安顿好自己忙碌生活的心灵。

我们生存于超越任何时代的信息洪峰之间,碎片化信息降低了我们理性思维能力,碎片化的情绪表达,意味着人格分裂者的春天悄然而至,某种程度暗合了马克思当年提出的异化之说。那么阅读这本书的价值何在?就像纪录片《自由生长》里讲述了北漂白领白天上班晚上送外卖,称这是“职场自救”。就有网友安慰:“上班哪有不疯的,别太难为自己”。

天才候选人

评价人数不足

[美]朱利安·利布;[美]D.贾布洛·赫士曼 / 2024 / 湖南人民出版社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