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精)》是一本关于日本歌舞伎艺术的精彩读物。通过详细讲述江户时代的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本书精心收集了丰富的图片和资料,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歌舞伎的魅力。阅读后,我对歌舞伎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日本文化也有了更多的兴趣。
《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精)》读后感(篇一)
古往今来,音乐是不分国界的,艺术也是不分国界的。你看那些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在音乐响起的时候,就会扭动自己的小屁股,还有的孩子会拍手嬉闹,这其实都是人类原始的感官刺激。
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的人一样有那么多的休闲娱乐活动,他们也没有手机没有无线网,甚至在电没有普及之前,大家只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规律且平淡的生活。
但生活总要有些惊喜,不能像一潭死水一样毫无波澜,否则人生就失去了意义。于是,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戏曲,也有专门的戏班子,在特定的节日唱戏给达官贵人们听。
在日本,则流行着另一种曲艺文化:日本歌舞伎。我之前听学姐们聊过歌舞伎的相关八卦,说这是日本的国粹,就跟中国的戏曲一样,也是一种以音乐和舞蹈为中心的综合舞台艺术,只不过他们的演员都是男生,画着夸张的造型,取悦台下的顾客们。
当时我也没有怀疑过真假,就是单纯地觉得有些奇特。直到我翻开了这本《日本歌舞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最大的傻瓜,居然偏听偏信,以为日本的歌舞伎不过如此。
《日本歌舞伎》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历史剧演员和作家堀口茉纯,他在上大学的时候一直在研究歌舞伎的历史,然后出版这一本精美的“历史书”。
之所以翻开这本书,首先还是被它的图片吸引了,在这本书里,作者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歌舞伎画面,尤其是江户八百八町各色人等聚集芝居绚烂喧闹大戏开幕的场面,高朋满座,熙熙攘攘,让人心驰神往。
受时代的影响,整个歌舞伎行业也是大起大落,光景好的时候一票难求,光景差的时候演员们食不果腹。
如果你也对日本的歌舞伎有所好奇,不妨来读一读它吧!
《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精)》读后感(篇二)
我们还记得2岁因容貌火遍全网的日本歌舞伎贵公子藤间斋吧,奶萌奶萌的藤间斋一经亮相便俘获了万千少女的芳心。
一家三代都是美男子,颜值加持我不禁好奇起这个家族的职业来,“歌舞伎”到底是怎样的职业呢?
《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这本书为我科普了歌舞伎艺术的台前和幕后及它的发展史,配着色彩斑斓的图画,即使没有去过现场,在书中也可以感受到浓烈的歌舞伎艺术氛围。
歌舞伎是日本的一项传统艺能,职业世袭或研修生过度,传男不传女,乍一看跟我们看的古代武侠小说的武功传人要求颇为相似。
“歌舞伎”的前身是“倾奇舞”。倾奇舞的创始人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一位女子阿国,她将“奇装异服”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舞蹈表演中,并且女扮男装去茶屋搭讪美女,这种颠覆性的感官刺激带来的魅力让倾奇舞瞬间爆红。
这种表演总是伴随着一些见不得光的行为,尤其是游女歌舞伎。幕府一向重视风纪,就以江户为试点逐步取消女性登台表演歌舞伎。
禁止女性演出,美少年们却可以,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于端正风化并无太大效果,幕府便全面禁止歌舞伎。想要表演也可以,必须由剃掉额发只留中间一缕的成年男性来表演,歌舞伎少了美色支持不得不从注重外在转为发展内在,这也是歌舞伎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转型期间,役者右进源左卫门苦恼的发现这种独特发型根本不适合女形演员,于是他设计了一款独特的帽子,巧妙地将头顶的月代部分隐藏起来了,这一设计大受好评,对随后的女形风俗产生了巨大影响。
你以为歌舞伎就这点历史?远不止!歌舞伎在这之后经历了多次兴衰起落,多次改革创新后顽强的存活了下来,歌舞伎演员们的地位也在歌舞伎的不断发展中逐步提高。
每一种艺术的流传都有它的道理,歌舞伎的起源距今已400年,已是一项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喜欢歌舞伎的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呢,你会发现别样的艺术之美。
《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精)》读后感(篇三)
作为一个老二次元,我是通过动漫得知日本的歌舞伎历史的。某年新番里面,《青春歌舞伎》,讲述的就是日本的青少年因为喜欢歌舞伎的故事——一个喜欢歌舞伎的孩子,在高校里寻找和自己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然后一起通过表演,让歌舞伎在学校里有了一定的名气。
当时看这部青春番,对歌舞伎的一个认知大概就是:这是属于我们隔壁国家的一个传统文艺形式,他只能由那个国家的男人们来演绎。当我思考这些认知的时候,我忽然后知后觉地发现,好像和我们的一些文艺具有相同的形式。
通过服装和化妆让人物形象更生动,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让人们更加地记住这些演绎的故事……不得不说,那是一个时代的特色,但也只是过去的那个时代的特色。好像这些看上去属于过去的存在,到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人记得或者传承了。
我没有了解过歌舞伎的过去,也没有看过关于歌舞伎的其他的书籍,但是《日本歌舞伎》这本书拿到手,却让我不得不感慨它的精致以及华丽。这本书的封面,通过剪影的方式,突出了歌舞伎的人物外形,我想对于歌舞伎有一定了解的人,都能够一眼认出这些剪影的角色。
《日本歌舞伎》这本书,除了封面的剪影吸引我以外,书籍里的内容也让我大开眼界。它是一本用图片说明的地方使用全彩的书籍,书籍的纸张也异常的厚实,整本书图文并茂地向我们讲述了歌舞伎的历史以及它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目录也设计得非常有意思,它通过不同时期的歌舞伎特色作目录,让歌舞伎的历史在这本书里显得一目了然。并且,在目录空白的地方,还有着属于歌舞伎特色的人物图绘。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色彩鲜明、并且非常有记忆点的书籍。
看《日本歌舞伎》,容易让我联想到各种丢失的传承艺术,歌舞伎如此,其实我们生活之中很多的传承艺术都是如此。当我们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现代化的生活的时候,这些古老的过去,可能就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境界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书籍去将那些传统的艺术展示出来,可能对此了解的人会更少。如果没有那些因为热爱而自动去展示这些艺术的人,也许我们的世界能够传承的传统技艺,会更快地消失。所以,在我看这本书里歌舞伎曾经辉煌一时的时候,我会思索当时的人会不会思考歌舞伎在未来的没落?
因为看一本书而去思考传承的问题,好像也可以算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了。不过我还是喜欢这本书讲述的关于歌舞伎的历史,那些曾经辉煌的人,还有歌舞伎所在场所所拥有的一些特色。毕竟,就我们现在的生活而言,这些都是不曾存在的一些经典场景。
其实,读书最快乐的时刻大概就是书中的场景在眼前浮现的时刻。而看《日本歌舞伎》最快乐的时刻,就是那些歌舞伎的扮演者的人生时刻,他们吃住在一起,他们因为热爱在一起,他们因为自己是歌舞伎的扮演者而在一起。
这本书讲了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歌舞伎表演萧条的时刻,那些人基本都难以维持自己的温饱问题,可是对于歌舞伎的一切,他们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了最完美的结果。这大概,也是我们现代人所不具备的一种精神吧——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努力奋斗。
因为不具备,所以我们对传承的历史不屑一顾;因为不热爱,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因为不在乎,所以我们总是觉得人生总是不顺心却又不知道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所以人啊,还是要有点热爱才好。
《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精)》读后感(篇四)
上一本《剑桥剧场学导论》曾提到“谁是剧场的核心”的问题,而在堀口茉纯的《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里,其实也间接谈论了这个问题,不过这本书的观点似乎更明确:剧场是为观众服务的。这不是说堀口茉纯本身持这样的观点,而是这本书所要讲述的江户时代的芝居,正是为了观众而存在的。
芝居,意为“坐在矮草坪上”。日本为供奉神明而举办的传统艺能表演,观众有贵庶之分,贵族坐的是高高搭起的栈敷,而庶民则坐在舞台与栈敷席间的草地上,这就是芝居席。
由于幕府时期有“歌舞伎只能在获得许可的芝居小屋里表演”的规定,江户时代的歌舞伎便以芝居为基础,逐渐形成取悦庶民观众的娱乐。芝居又分大芝居与小芝居,前者有官方许可而后者无,不管如何,此时期的剧场演出都被以芝居代称。现在芝居还被用来形容歌舞伎的演技,这又是后话。
围绕江户时期的芝居,有对应的环境与空间,有歌舞伎,有不同阶层的观众,有相应的文化风俗,有丑闻历史事件,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何堀口茉纯要将其称之为“芝居国”了——有了这些组成部分,芝居俨然是一个热闹精彩却又复杂无比的小世界。
芝居的歌舞伎除了带动民间的时尚潮流,还让役者绘繁荣发展。当时大量的浮世绘都以当红歌舞伎为素材,相当于现在我们追捧的明星的海报或宣传画报,以歌舞剧、舞台、歌舞伎等作为绘画内容的浮世绘,就叫役者绘。而江户时期芝居历史与文化,就在这些役者绘中一一展现。
在《日本歌舞伎》中,我们就能看到大量的江户时期的役者绘,而著者也对这些图像进行详细解析,台前幕后的,或者芝居里外的,通过文字解说与图像呈现,我们得以知道关于芝居历史与文化的更多细节。
这本小书体量不大,信息量亦算丰富,对日本剧场历史以及歌舞伎艺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或许不至于如著者那般对“芝居国”痴迷不已,但一定会喜欢这本小书
《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精)》读后感(篇五)
最早接触日本歌舞伎,是在江西路街机厅——《侍魂》里的千两狂死郎是个狠角色,一记重刀要是挨上,大半行血就没了。后来有了互联网,简单搜了搜这个人,对歌舞伎也产生了误解——干这一行的,怎么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人?!
再后来接触《战国无双》,使用华丽纸伞的阿国却怎么也用不顺手。再一搜她的资料,不禁惊掉下巴——她就是传说中歌舞伎的创始人,原来这一行竟有如此有牌面的角色。
稍微系统接触日本歌舞伎这个行当,是从色彩艳丽的浮世绘上。在歌川丰国、东洲斋写乐等名家笔下,江户时期的风俗和歌舞伎夸张的面容和动作,都成为凝固的艺术。
读完这本《日本歌舞伎》,了解江户时代的芝居,记录着那个年月的三教九流、市井生活。作者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别出心裁地使用了“芝居国”这个词。芝居,就是歌舞伎演出的剧场。小小的剧场,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用“国”来形容,仿佛所有人都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都想过一把帝王将相的瘾。
从场地来看,芝居可大可小。侯宝林在名段《关公战秦琼》中,对国内小戏园子外面这一通吆喝和乱嚷,有着十分传神的描述。日本歌舞伎也不例外——门口吆喝的,进场带座的、找人的、沏茶灌水的、卖饽饽点心的,哪样都不少,单是作者写出来,似乎吆喝声就能传入耳内。
进入芝居就更热闹了。咱们国内听戏,肚里空空垫吧垫吧,一般给上的是水果、瓜子,沏一壶香茗,算是齐活。当歌舞伎的观众明显是个体力活——很多人一大早就排队来看戏,不少人还得寄存行李。桌上摆的吃食,零嘴很少,不少都是硬菜。到底是来看戏,还是来解馋,可能对于这些人来说并不重要。
开场了,观众席和舞台的距离并不算远,台上台下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咱们这儿讲究碰头彩,演员一亮相,只要拿得住场,必然是满场喝彩。看戏叫好也有讲究,一般是一两字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就好。但是在歌舞伎这里,人们吃饱喝足,多余的体力势必要好好发泄一下。唱得不好,就喝倒彩;唱得出色,就高呼演员的艺名,感觉跟现在的追星族有得一拼。
关于服化道,中国的京剧讲究神似,有旗编为车,扬鞭即乘马,腿一绕弯千里迈腿即到,四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日本歌舞伎讲究舞台布景,舞台上甚至还有机关,只为效果能更好地展现。至于绝活,京剧有唱念做打,日本更讲求刺激,如同杂技一般的空中飞人,这在京剧舞台上是绝难想象的。
这个行当的典故和春秋,其实读来也是充满了血泪和心酸。国内京剧界何尝不是如此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点无论在哪里都是适用的。
《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精)》读后感(篇六)
歌舞伎是日本引以为傲的传统艺能,尤其是江户时代歌舞伎的辉煌历史,总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日本历史剧演员、历史作家堀口茉纯在探索和宣传江户时代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与歌舞伎相关的浮世绘作品数量巨大,《日本歌舞伎》这本书正是呈现了歌舞伎在江户时代的辉煌历史。
江户时代的歌舞伎有怎样的魅力?
因为江户时代的绝活儿,壮观、刺激。
比如被称为“宙乗”(意为飞在空中)的空中飞人表演,融入了杂技的惊险刺激,一般情况下,贼人、天狗、狐妖、神仙等角色会用到这样的表演。
妖怪、幽灵现身时,也会用到绝活儿。《东海道四谷怪谈》的场景,灯笼突然燃烧,鬼魂出现,灯笼缓缓消失,演员像变魔术一样瞬间变幻装束。
散场后还有好戏看!
演出结束后,人们会聚在一起,聊聊当天役者的演技、剧情等,有趣的是,演出相关人员也会前来听听大家的评判,还会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总体来说,江户时代的赏剧,是观赏者享受视觉盛宴,时而参与其中,又可品尝美酒佳肴,花费时间、金钱,从琐碎生活中短暂脱离的一种享受行为。
难怪,歌舞伎能够攀上娱乐界艺术巅峰位置,并经久不衰。
那么,歌舞伎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呢?
堀口茉纯在《日本歌舞伎》一书中通过名角的活动轨迹追溯了这一历史。
歌舞伎的起源是德川家康被封为征夷大将军那一年,京都,一位名叫阿国的女子自称出运巫女,自成一派,表演了“倾奇舞”。
阿国歌舞伎爆红,大家纷纷跟风,女扮男装的歌舞伎表演随之涌现,表演形式也逐渐多变,歌舞伎之间迎来全盛时期。
然而,宽永六年,女歌舞伎逐渐被禁止登台表演。后来,幕府全面禁止若众歌舞伎,如果表演需要将额发剃掉,只留中间一缕,表演内容也只能是“狂言尽”,从此歌舞伎进入了夜郎歌舞伎时代。
直到万治三年,演艺界才恢复生机,元禄时代,歌舞伎进入黄金期。
伴随着绘岛生岛事件最大丑闻出现,歌舞伎逐渐走向销声匿迹。
一直到享保年间,二代市川团十郎将多种技艺进行融合,改进了歌舞伎的表演形式,歌舞伎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自此之后,歌舞伎逐渐有了新的发展,也出现了众多名角以及著名剧目。
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歌舞伎的发展历史并非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曲折与磨难,最终成为江户时代辉煌的模样。
《日本歌舞伎》一书配以众多浮世绘作品,读起来赏心悦目,仿佛置身其中一般。对于想要了解日本歌舞伎的读者或是喜欢浮世绘的读者,这本书必然会带给你无限惊喜。
《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精)》读后感(篇七)
很久以前,我看天海佑希出演的影片《千年之恋:源氏物语》,第一次知道了日本歌舞伎,了解到日本的歌舞伎和我国戏曲一样,也是传承几百年以上的曲艺文化。但对于歌舞伎的发展起源、前世今生却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伎”与“妓”截然不同的含义,令我一度对日本歌舞伎有歧义。
直到最近我读了堀口茉纯的《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对这一门令日本引以为傲的传统艺能——歌舞伎,算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堀口茉纯,日本历史剧演员、历史作家。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演剧专业。自孩童时期便痴迷于歌舞伎,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演剧专业,上学期间学习了歌舞伎史。著有《了不起的江户》《了不起的吉原》等。
本书以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为主线,以大量精美珍贵的歌舞伎题材浮世绘为线索,通过浮世绘作品梳理了日本歌舞伎的发展历史,包括其流派、剧目、名角,以及台前幕后的故事和趣闻,文字有趣、生动,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趣有料。
全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幕“难以抵挡!江户歌舞伎的魅力”,本幕着重为读者介绍了歌舞伎表演形式已经成型的江户后期,观众是如何欣赏歌舞伎的。
通过文字和精美的浮世绘,似乎令人一下穿越回几百年前,整个江户八百八町各色人等皆聚集在大小芝居,歌舞伎表演者通过脸谱、亮相、绝技、杂技等独有的形式在台上沉浸式表演,观众席上大家聊天、起身离席、吃东西,千姿百态,大家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享受演出。
具体来讲,歌舞伎演出的场地有大、小芝居之分,大芝居需要官方许可,小芝居不需要官方许可但只能在寺庙神社里表演,按照当时政府规定,役者必须全部居住在芝居附近,不允许居住在其他地方。
每当表演当日,芝居门口,招揽观众的吆喝声、进场带座声、找人声、卖点心零食,各种吆喝声络绎不绝,单看这些文字,就能感觉热闹纷呈。
进入芝居后,就更热闹,和现在我们看演出一样,有黄金座、VIP、普通座,还有站票,座位不同,价格也不同,据书中介绍,价格从400日元到12万日元不等。吃东西也是观众看剧时的乐趣,人们点的吃食源源不断送到观众席,当时经典的午餐是幕内便当,一份2500日元,也不算便宜。
由于歌舞伎的演出时间很长,据记载,“明日芝居,深夜难眠,寅时便起。”意思就是去看歌舞伎表演的前夜,夜里十二点依旧辗转反侧激动难民,天亮之前便起身开始准备。
更有趣的是,演出开始后,舞者和观众席的互动,那时候的日本不流行鼓掌,所以表演剧目无聊时观众就会大喊:“演砸了”“退场!”等等,反之,舞者演得很精彩,观众变大声呼TA的名字,这和我们现代看明星演唱会有得一拼。
当日演出全部结束散场后依然有看头,观众们会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聚在一起,品评当天的表演精彩与否, 有个小细节:芝居屋(演出人员)也会到大家吃东西的摊位前听听大家的评判,并且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内容进行修改。
正是因为善于听取观众意见和这种交互式的艺能,才使让歌舞伎获得了非常大的群众基础,不论是阅读这一幕文字,还是欣赏丰富的浮世绘图画,无不令读者常会“穿越”到那个时代,沉浸式感受歌舞伎的魅力。
除此之外,本书还介绍了歌舞伎的发展历史,解密了歌舞伎蛊惑人心的的后台(幕后),通过阅读全书,了解日本歌舞伎的发展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它经历了曲折与磨难,最终才蜕变成为江户时代辉煌的模样。
总的来说,不管你对日本的歌舞伎感兴趣,抑或不甚了解,《日本歌舞伎》(江户名角和芝居国的历史)都可以为你开启通往歌舞伎世界的大门!
牛儿,重庆散文学会会员、儿童阅读指导师、书评人。一枚热情又文艺的射手座老少女。爱吃火锅、爱喝冰啤、爱写文字。闲暇之余,穿梭于山城的大小街巷,热衷记录市井众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