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读后感1000字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4 22:25:29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8-14 22:25:29   小编: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通过详细介绍南京市区内的民国建筑,展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作者对每座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解读,让读者更加了解民国时期的南京。阅读后让人对南京的历史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读后感第一篇

我一直认为,风景是留给懂它的人欣赏的。我很爱逛南京的街头巷尾,发现一些老建筑,门口贴着“民国建筑”的标识,但只能拍个照再感慨下,并不知道那些几十近百年历史的建筑究竟是什么来头。发现这本书很巧合,就是有一天一时兴起跑到了老门东的先锋书店,无意中发现此书翻了几页就心想一定要买下它,我去过很多书店书城,但只在这家景区书店发现了它,也许书店是想卖给游客,但我觉得只有真的住在南京、深爱南京的人才会耐心读完它。

2022年的最后几天,熬了几夜终于读完,书里文风亲切,有时读着会笑出声,有详有略,还能被普及一些专业知识:学到了欧美装饰主义风格,西方现代风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样式,美国殖民地建筑风格,汉藏结合建筑风格……认识了杨廷宝,吕彦直,赵深,童寯,陈植建筑师……知道了爱奥尼柱,中式歇山顶,拉毛墙面……领略了英国公和洋行,美国芝加哥帕金斯建筑事务所,墨菲设计出的三所风格各异的高校的建筑,还有原来我每天经过的不起眼的小楼竟是冈村宁次的住所……那些散落各处的小洋楼,有的后人继承、有的变为私宅、有的变成民居大院、有的人去楼空变成危楼,真不住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看这本书的时候常常觉得既可惜又庆幸,可惜有一半的建筑是无法参观的,庆幸能从书里的照片窥见一二。2022年的最后一天读完了它,2023年我准备开启寻找民国建筑的奇妙之旅了,等我慢慢发现吧!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读后感第二篇

身在海外,托人转辗带来《南京民国建筑地图》一书,已讀。為此第一次註冊豆瓣,第一次發言。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本人二十多年前曾经为了呼吁保护某历史名城的历史建筑,首次在传媒界试图用文字和图片来唤起社会关注,但屡战屡败最终落荒而逃;二是本人近年关注民国某领域的历史,虽然南京国民政府乃民国历史的其中一段,但本人从未从南京历史建筑角度去关注民國事件和人物的彼此關係。因此读到《南京民国建筑地图》,甚是惊喜--该书质量远超本人多年来阅读的许多中外历史建筑图书的平均水平,也富含大量原先不为常人所知的民国歷史细节,很是钦佩该书二位作者及其出版社能在现今出版形势下,献给读者如此优异的图书。本人觉得该书完全可以成为民国历史学家及建筑界、摄影界和旅行界人士等可以常年检索或浏览的书籍。

首先,作为前文字从业人员,盛赞该书图片摄影质量之高及苦心--因为,历史爱好者终究可以耗下时光,终归可以理出建筑背后故事之一鳞半爪,但建筑之存像,却完全不是靠用功可以体现丝毫的,也不完全是会摄影的人士简单录像的。记得自己二十年前即使摸清了一幢幢历史建筑的来龙去脉,但苦于影像之难,寻找几位摄影人士助力往往非常困难--首先,谁愿意在大拆迁的时代里,在陋巷简街或森严壁垒的地方,拍摄看起来面目不全或面目全非的传统历史建筑?摄影者大多会找不到一个落脚点拍摄,一个局部镜头都是奢望,拍摄整体面貌,那则要调动全部人际资源。可以想象如今的拍摄要求则会更难!那时,本人经常苦苦哀求摄影者爬到山坡或钻进杂院给我拍一张那雕花钢窗或红漆斑驳的地板或高高的民国房子天花板-----否则,本人打下千言万语,不如编发一张图片的力量----看,那美丽的老房子!你们,居然真舍得拆?!因此,比如,当我读到《南京民国建筑地图》第443页,介绍邵力子故居,指出要从“剑阁路27-1号大院门进去,绕过居民楼,可欣赏其南面局部外观。左页的全景是从力学小学内俯瞰”。我首先想到的是此书摄影者如何花言巧语混进小学顶楼去拍呢?他会被报告为可以可疑人员吗?此书图片如何尋找的拍摄和時間,我想作者是可以单独发文谈谈感想了。

至于图片质量,及传递的意蕴,可以说摄影家的感情融进了这些历史建筑,也是的,没有感情,摄影家不愿去拍这些复杂的房子。

其次,作为老建筑爱好者,很欣赏该书文字作者和编辑的用心及专业。读《南京民国建筑地图》书,惊喜地发现介绍角度首先很“建筑”。原來作者和編者都是建築學出生,果然对建筑的评点及建筑师历史介紹非常到位,这在建筑介绍里非常少--因为,建筑学界人士很少愿意来给公众科普建筑知识?但缺了专业建筑人士的介绍,外行读懂建筑几乎很难,毕竟买自己住家房子的人都要被销售部人员忽悠。百年前的建筑之特点,没有行家点评,读者也许僅僅会想,这房子多少平方米?每平方米多少钱?朝南房间几个?从这本书里,我还第一次学到民国几位建筑大师的名字。建筑师那时的思想和技巧----令人再次感叹那个时代。从书上看,谭炎闿的总统府立法院行政院等题词依然在南京,杨廷宝的作品上覆蓋着紅色橫幅了吧?這便是此書的意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

另外,再次感谢编者使用地图检索功能。希望自己今后能手捧蓝宝书,重游南京,也希望那时书里建筑没有少去。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读后感第三篇

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到南京当晚,收拾停顿循导航去一面馆吃饭。路经的小巷民居中夹有一栋洋楼,昏暗中我用手机拍下了到达南京的第一张照片。走近读门牌上的介绍,原来是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知晓我到了南京,一学建筑的朋友推荐《南京民国建筑地图》这书,我立即下单,第二天回酒店时就拿到了。翻开书,序言的第一段话即是:“在一片灰色民居楼、门面房包围中……”,所配图片也正是这隐于深巷的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关于南京民国建筑的书和文章都太多了,要写出一个不同的角度实在不易,参考了很多资料,此篇文字就当为自己的所见存一个档吧。了解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趣事以及未解之谜,希望有朋友能给予回应。 前文提到,「首都计划」为南京城市规划与建筑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尤其这一段:

国都建筑,采用中国款式,无可疑义……公署及公共建筑物,尽量采用中国之固有形式……政治区之建筑物,凡古代宫殿之优点,务当一一施用……中国式多用于外部,外国式多用于内部……外墙之周围,皆应加以中国亭阁屋檐之装饰物……置身中国城市者,不致与置身外国城市无殊也。

此次南京之行所见的民国建筑,基本遵从此理。而这些建筑的设计师,几乎都是欧美留学背景,甚少例外。南京城市规划总顾问墨菲主导的「首都计划」发布于1929年,我就用建筑设计时间的先后顺序,来串接我看到的民国建筑。

中山陵

▎1925年|中山陵|吕彦直设计

吕彦直生于天津,少年时侨居巴黎,后回国读清华预科,1921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31岁便设计了中山陵,高光闪耀。35岁因病离世,英年早凋。

说吕彦直为天才并不为过,很难想象如此年轻的他是如何把握中山陵整体规划的尺度感的。对于中山陵的设计,他说:“公共建筑,为吾民建设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当采取中国特有之建筑式,加以详密之研究,以艺术思想设图案,用科学原理行构造”。这不就是四年后发布的「首都计划」关于「建筑形式之选择」的主旨吗。

中山陵

在我看来,整个中山陵,填满视觉的就只两个核心元素——应用到极致的青色琉璃瓦和宽阔铺陈的花岗石台阶,视觉干净纯粹有力。具体建造中,中山陵之陵门、碑亭、祭堂以及墓室的地下、地面建筑,皆是钢筋混凝土构造而成;屋面、牌匾、斗拱、梁柱这些“木构件”,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塑造的……

行政院北楼

▎1928年|行政院北楼|设计师未知

国民政府行政院有两个地址,抗战胜利之前位于长江路总统府,抗战胜利后搬至中山北路原铁道部所在地。后者由范文照设计,记载非常明确。

范文照1921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回国后于1927年执业,1930年和自己的学弟、同为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赵深设计了铁道部办公楼。这是一座传统的宫殿式建筑,虽然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造型全然复古,重檐庑殿顶,琉璃瓦屋面。

行政院北楼

我所拍摄的照片是位于总统府的行政院北楼,建于1928年,横平竖直,结构体块,青砖砌筑,立面水泥粉刷。因为刻意拉高了立面墙体,屋顶虽然也是缓坡瓦片,但站在地面完全感受不到。在当时,这应该是风格前卫、看上去也很“简陋”的一座现代建筑。我猜测此楼可能是由范文照设计,原因有二。

一、1934年建造的行政院南楼,是一座非常典型的民国灰砖建筑,设计师是赵深,和范文照关系密切。

二、范文照内心有非常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虽然他也设计了铁道部这样的复古建筑,但他后来观念有了转变,曾撰文批评中山陵的设计方案,说其应该对“掺杂中国格式”的折衷主义表示反省,并表示对“拿西方格式做屋体,拿中国格式做屋顶”的做法“尤深恶痛绝之”,呼吁“大家来纠正这种错误”,提倡“全然推新”的现代建筑,甚至提出“一座房屋应该从内部做到外部来,切不可从外部做到内部去”这一由内而外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还说应当“首先科学化而后美化”。

总统府门楼

▎1929年|总统府门楼|姚彬 设计

总统府门楼设计中西合璧。大门南立面以八根爱奥尼立柱支撑,三扇拱门,镌有巴洛克线条装饰。门前一对石狮是清两江总督署辕门遗物,大门北侧门为方形,寓意“外圆内方”。

我遍寻不着设计师姚彬的任何信息,在一份最全的民国建筑师名录里也未能查到其踪迹,但却看到一个关于总统府门楼的有趣记载。总统府研究专家刘刚在一个研讨会上谈到,总统府建筑上存在中西文化的“错位现象”。他发现,总统府门楼并非钢筋水泥结构,而是竹筋木条,是典型的中式砖混结构,这颠覆了以往认为民国建筑是“内西外中”的思维定式。

美龄宫

▎1931年|美龄宫|赵志游设计

赵志游毕业于巴黎中央工艺学校,是一个技术官员,1937年还曾担任杭州市长。

美龄宫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外形为明清官式做法,顶覆绿色琉璃瓦,据说环绕琉璃瓦屋顶有1000多个凤凰雕塑;主体是意料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砖外墙,大面积落地钢窗。

美龄宫

内部空间功能已有了显著的现代生活样式。地下有锅炉房,卫生间贴满马赛克,浴缸、坐便抽水马桶一应俱全,以及总统夫妇需要的教堂。

音乐台

▎1932年|音乐台|杨廷宝关颂声设计

杨廷宝,1926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关颂声,191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

音乐台借鉴了古希腊露天剧场,舞台背景为弧形照壁,舞台前是月牙形喷泉水池。池前依坡就势,五条放射形台阶直道与三条半圆形环道将观众席分割为12块小扇形草坪,最多可容纳3000观众。音乐台整体布局为西式型制,中国元素则聚焦于照壁之上,借鉴中国传统“五山屏风”,上顶、中身、下座三段式,下座为简洁的须弥座;照壁雕饰采用云纹、螭首,护壁基柱以组合型回纹为饰。

音乐台

此民国建筑和谐又多姿,与游客嬉戏的白色和平鸽不时飞翔在灰色建筑背景前,画面祥和动感,气氛迷人。据说这些鸽子1998年从美国引进,飞行直径最多不过50m,适合在广场、草坪养殖。

南京博物院

▎1935年|南京博物院|徐敬直设计

徐敬直1927年至1931年,先后就读于密歇根大学与匡溪艺术学院。

徐敬直的设计方案,最大的亮点是其整体布局。主体建筑被妥帖地安置于狭长入口的中轴线上,营造出庄严雄伟的气派。中山陵音乐台的设计师杨廷宝也参加了博物院的设计竞标,虽然他的方案没被选中,但其仿辽式风格获得了梁思成的认同。梁思成亲自指导徐敬直修改完善了设计,将博物院大殿屋顶改为仿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的辽式建筑,内部结构则按宋代「营造法式」建造,细部装修采用唐宋风格,建筑材料选用钢筋混凝土。

子超楼

▎1935年|总统府文书局|虞炳烈设计

虞炳烈1929年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里昂分校,1931年在巴黎大学深造。虞炳烈的老师很厉害,导师托尼·加尼尔是法国政府的总建筑师,导师杜弗拉斯是法国建筑师学会会长。

子超楼

虞炳烈1933年回国。此时,中国新民族形式、“大屋顶”与西式融合的建筑风气正盛,总统府文书局办公楼的平屋顶是一个例外。

总统府文书局办公楼左右对称,中间高两边低,错落有致;走廊露台,进退有度;立面玻璃格子窗,柱廊贴浅褐色砖片,墙面饰以回纹线条,粉刷米色涂料,温暖朴素却视觉丰富。立面的细节充分展现了虞炳烈的美学修养。

总统办公室

总统府文书局办公楼是由1931年接替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主持修建。林森号子超,所以这栋办公楼又称“子超楼”。抗战胜利后此楼作为总统办公场所,总统蒋介石、副总统李宗仁后来都在此办公,总统副总统两门斜对,空间稍显逼仄。好在庭院绿树成荫,优雅安静。

时间精力有限,此次南京民国建筑的走访只能算是蜻蜓点水略掠而过,留下的诸多遗憾,就当作再去南京的理由与愿望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