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这些园林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游走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中,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韵味。
有关苏州园林的作文篇一
苏州园林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妈妈去位于苏州古城西北的园林名胜艺圃游玩。走进艺圃,迎面看见的是一片大池塘,池北有大型水阁——延光阁。延光阁横跨在水面上,厅堂在它的后面。池南以假山景为主,假山土石相间,小亭古树,高低相呵。假山下东西两面各有一个水湾,石板石桥,地平贴水。全园景色自然开朗,亲切可人,具有明代江南园林的风貌。其中,最美丽的就要数乳鱼亭和响月廊了。
池子东南的乳鱼亭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建筑。走进亭子,就能看见一块大理石碑立在亭子的中央,石头上刻有一条大鱼,大鱼的四周可有许多浪花。石碑上的画面栩栩如生,仿佛真的能看见一条鱼腾空跃起。站在亭边向池中望去,清澈家底的池水里有许多金鱼在向乳鱼亭游来,好像在和我打招呼,真是一个观鱼的好地方。
响月廊是园主赏月的地方。晚上,园主常常来到这里观赏月亮,同时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响月廊四周翠竹环绕,月光倒映在池中,水面银光闪闪。我坐在响月廊里,闭上眼睛仿佛听到园主低呤地念诗,借助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也仿佛感受到园主内心的无比惆怅和孤独。此时,我想起来汪琬写的诗句:回廊何窈窕,所釿夜景情。
艺圃真是名不虚传,令人留连忘返!
有关苏州园林的作文篇二
若说金陵是龙盘虎踞,那苏州便是龙口上精巧的珠;若说苏州是龙口玉珠,园林便是它所映出的隔世桃源。
虽儿时游过拙政、留园两园,也因隔时太久而没什么印象。这次再入苏州园林,一来唤起记忆,二来添些情趣。
方入园,只一假山映入眼帘,想到昔梦阮借笔中人物贾政之口道出了:“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如目中,更有何趣?”之见解。而这假山也绝非磐石一块直立于游人面前。其中有孔,有层次,有棱有角,四周植芭蕉。有孔则透,可由此偷觑园中景象,但孔不大,不可以一览全貌,因而平添了几分趣味。
相比于木渎古镇的小家碧玉,拙政园似大家闺秀,多了一些气度。沿小径绕过做屏风用的假山石,视野就开朗了。左右环视,有亭台数座,茅屋一点掩映在草木之中。亭台虽有几分相似,但在旁边砌些石桌石椅,或拉一个古藤廊子,风景就大不同了。正应了叶圣陶先生的评价:“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树木也是如此,有意无意地没有被排成兵阵,只是任其生长。此事已是冬季,高处的叶子早尽数落光,矮些的银杏仍有几片枯黄赖在枝头,而最低的灌木是常绿的,配合树根处的几丛书带草,从高到低,由浅入深,错落有致,融为一幅沉淀下来的中国画。
无论是什么园林,都会带给游人或多或少的惊喜。或是在木渎的严家花园,孤亭之中有独镜一架,众多游者见此就望而止步,另寻妙处去了。我多了份心,绕过镜子发觉仍有路可行,顺其来到了另一番别样天地。曲折回廊立于水上,水中莲花正值开放之时,各色的鲜灵鱼儿在水中嬉戏,对岸墙头冒了几株芭蕉。严家人也着实有闲情逸致,在这里开辟了块灵秀之地,夏日观鱼赏荷坐听雨打芭蕉来了。这只是小发现,在园中可不能忘了回头。匠师们有心将园林建成“无论何处,山水如画”的工艺瓶,正面一景,翻身亦是一番风韵。有些回廊,有意引我们转变角度,若执拗一个方向倒是会错过不少。
园林之妙绝非我这粗浅的文字可以表达的、概括得来的。不入桃源安能知桃源之乐?亲身体味,才可以感受到造园者的用心良苦,这丸龙珠的精妙绝伦。
有关苏州园林的作文篇三
粉墙黛瓦,流水潺潺,在江南水乡苏州,园林着实称得上是一绝,融景于人和环境的园林也着实吸引了太多太多的人对她的美顾盼生姿……
漫步水磨石板路,抚摩百年未变的石阑干,从雕空的花窗里窥园中一景。甚至就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用心去感受,都是一种享受。用眼睛去观察那光影、水纹,用耳去倾听风划过树梢的声音,用手去轻触古人倚栏回首的回廊,用脚印去丈量曲径小路的长度……道不尽,说不完。
亭台轩榭,俯仰生姿,曲径通幽,波平如镜。依稀记得在萧瑟秋风中拙政园的一景,水光潋滟,在一旁的墙面上印下光斑。秋日里的树木大多掉光了叶子,只有少数几棵常绿树还带着绿意。遒劲的藤蔓攀在架子上,“老树枯藤”,几分肃杀。定下神来细细回味,满身金黄的银杏,与红似火的枫树,为园子添上一缕生气。影影绰绰的水光的柔美冲淡了这样的氛围。斜阳慵懒地照耀,给每处景都融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而远处的北寺塔,则像是特意为这院子建造一般,围着沉沉暮霭,使风光似乎无穷尽。
绕过几道曲折的回廊,踏过几许古色古香的厅堂,走进这不知归路的吴地清梦,正为古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智慧拍案叫好,却又被那太湖石带走了目光。“漏、秀、透、瘦”,太湖石最大的美正在于此,而狮子林的假山更是翘楚。错杂的石块看似纷繁却又规律地堆砌,一个门洞连着那一个,像是一庞大的迷宫,还真容易陷进“狮子群”里出不来呢。这魅力竟能让一代帝王题字“真趣”,着实不小。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而千百年前的工匠们更是将此理深谙于心。移步换景,一个窗棂,一级台阶,甚至石阶旁的一丛书带草,都是那么的独特,这也是她能名扬海外的一个原因吧。
这样的美,让人难忘,不禁感慨,来江南不到苏州园林,此乃人生一大憾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