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卖的很火,作者围绕自己的育女经验写的,作者还出了另外两本《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仔细读完,感觉和其他畅销育儿书没啥区别,基本格式都一样:孩子考上好学校后父母受邀演讲,出书,一堆成功经验输出,然而,有多少焦虑,面对险恶挑战的父母能从中获益呢?或者说,本书解决了什么?很大程度上它只不过是一剂安慰剂,甚至都算不上,最终只是看着别人的故事,自己依旧无力地奔跑在一地鸡毛的鸡娃路上。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二
孩子的教育,不但是种子,还是土壤与耕耘的问题。从一个母亲和家庭培养一个优秀女儿的案例中,能有些许启发,试着去找到一些共通点和经验心得,书里还是结合实际讲了比较多的案例的。当然,我更看重的是后天培养,以及我们在认知上的空缺。里面有很多故事,但是我相信她背后应该付出更多的是重复、平淡甚至是痛苦的经历,其实培养没有捷径可言。我们能祈求的只是我们的付出是在正确的方向上,以及如何能让孩子的潜力进可能地显现出来。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三
年初五,还在先生的老家过年。
早上去亲戚家拜年。吃过午饭,大人们都去打牌斗地主了。我下午无事,就步行去附近的书城逛逛。
书城的人很少,有桌椅可以坐着看书。坐下的瞬间,偶然看到书架上的这本,就拿起来放不下了,一下午差不多看完了。
看到后来,发现作者和我是老乡,文字很朴实,更多了一分亲近感。
陪伴孩子都体现在平时的小细节上,很多做法都有参考价值。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四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起来很轻松,更像一部记事小说,没有很多大道理,讲述了自己培养孩子养成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好习惯以及孩子学习过程中总结的好方法。 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参考的地方。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的让学习融入生活中。像睡觉期间通过听英语磁带来做英语启蒙,跟我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英语方法很像,每天定点听收音机的英语频道,每天的耳濡目染。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要做直升机父母,让孩子学会独立。像不同时期扮演不同角色,由小时候的引路人,变成长大后的陪伴者。 文章中没有像现在很多父母一样致力于“激”孩子,而是让孩子充分的运动,每周去爬山,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跟我在另外一本书上看的观点不谋而合,要让孩子充分运动,让体力消耗,这时候脑力在休息。身体虽然疲惫了,可是大脑确放松了,所以更利于孩子的学习。里面还有很多道理,值得一读,浅显而且容易做到。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五
快速阅读完这本书,文笔朴实,深度一般。作为一个六年级女孩的妈妈,对书里很多内容都能感同身受。总体而言,作者的很多教育理念还是非常先进的,尤其在当时的九零年代。
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用心有爱的妈妈,幽默负责任的爸爸,在这样环境滋养下的孩子一定差不到哪里去,她的内心一定是充足温暖的。父母能够做到接纳孩子情绪、言语温和坚定、正面引导已经实属不易。
书中提到的很多具体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给孩子课后充足的放松时间,鼓励他们走进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阅读、多多运动的习惯,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和同伴们玩耍,而不是穿梭在各个兴趣班之间,疲于奔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培养其责任心,学会尊重他人、孝敬长辈等等。虽然放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家庭因其特殊性,如何操作、如何沟通,还是会碰到很多实际的问题。但是,只要有收获,这本书算没有白读。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六
发现一件奇怪的事,看公众号的育儿文章会越看越焦虑,看书反而会减少焦虑...
可能现在的自媒体太会制造焦虑了,不如看几本系统的育儿书,一定会对自己的亲子关系有新的思考与启发。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是一位妈妈的经验分享,里面记录了女儿的成长事迹。
在书里我最受触动的一件事是:女儿上高中的时候,数学考了全班倒数第一,于是去补习数学。妈妈经常给辅导老师发消息,不是聊女儿的弱点,而是告诉老师女儿写的作文被当作优秀范文、托福考试得高分这些好事。在妈妈心里,只是觉得女儿的数学学习遇到了困难,不代表她不好,因此妈妈想把这样的想法也传递给老师。
仔细想想,我们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都是让老师盯着自家娃的缺点……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孩子能做到,老师又怎么能相信呢?
书中还有很多感人的小细节,例如女儿读五年级时,妈妈会提前教女儿使用卫生巾,并在书包里放几片,以防女儿突然来月经。
最终作者的女儿考入北大中文系,作者的一些教育理念也很值得大家借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七
是从一本书上得知这本刘称莲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她还写了《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以及《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三本书。主要是记录夫妻两人怎么样从农村一路打拼到北京,为了女儿的教育从当初的租住在北大附小到定居北京,女儿也顺利考进北京大学,夫妻事业也小有成就的经历,堪称现代版的孟母三迁。我相信相较于事业上的成功教育好女儿才更让他们引以为傲吧!之前看过很多关于养育儿童类的书,这本显得更加浅显易懂,整本书没有很多深奥的大道理,都是一些记录平常的生活,包括她本人的想法总结,怎么去做怎么去实施的,很有借鉴意义,推荐新晋父母可以看看。每个父母的教育都是有有效期的越早对孩子采用正确的方法越重要。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么样高质量的陪伴就需要每个为人父母深思熟虑了,如果不读书不学习我们认知里的很多教育观念就会受我们父母辈的影响(不管你承不承认多少都会受些影响),而以前的养育观念跟现在又有着天埌之别,所以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观念就是行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学习到好的方法用上去,而且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并不是一用就会有效果的,要不断地去调整改进坚持才可能有一些效果。很多时候大道理我们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所以说这些更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就显得简单易学,也更容易上手。养育孩子其实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修剪自己生命的枝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实现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八
一个育儿日记而已,并非专家,并非作家,权当消遣,看看而已。 看了第一章:带娃玩儿有很多好处,要安排家庭日,带孩子去看大自然,没有规划的旅行爬山也会有意外的惊喜,然后带孩子去养殖种植观察,孩子要挑战难的拼图也陪着他,要带孩子出去玩儿要带小朋友交朋友。 快看完了,真的是,感觉看看目录就够了。没什么干货。要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不管条件再不好,也要想办法给孩子看书,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帮他择校,要呵护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用不断的激励,成就孩子的自信心,要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拥有好心情,要趁早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要引领孩子进入英语的世界,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要过分的在意成绩,要更注重收获,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长大,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在亲子沟通中要用心去跟孩子交流,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要允许他的情绪,认同他。再不济可以用邮件的方式来表达,要建立契约的约束。做了学习提高训练,觉得适合小学生适合初中的家庭,那么你做了什么训练呢?不知道,书里没说。炫耀了一圈,你家方法很好,你家孩子很优秀,就没有了。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对我而言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家里刚好也有一个上小学的小男孩,由于是第一个,我和妻子二人都没有什么教育经验。看到别人家的小孩那么优秀,学这学那,自然而然两人都很焦虑。虽然亲子书籍也看过不好,课时总感觉效果不是太好,有时候家里刚刚还母慈子孝,不过一会就是河东狮吼,相爱相杀。
这本书作者把自己教育女儿的经验总结形成了一本书,书中不乏很多有用的技巧和育儿心得,值得我在现实的亲子教育中进行一一事件。
通过本书,学到了如下一些知识:
改变了育儿观念,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小孩需要陪伴的可能就是10岁以前那几年,等到他们长大,有自己的空间就很难让家长再进入他们自己的生活。但恰恰又是这几年是最终的几年,学习习惯的养成、智力、身体的发育等。父母陪在身边,言传身教比给小孩报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好百倍。
学到了一些小技巧,包括留言簿、家庭BBS等,可以把自己和小孩放在同样的位置。让小朋友的情绪可以有很好的发泄渠道。
知道了一些有用的育儿书籍,包括《21世界少儿百科全书》、《可怕的科学》等,对至今的小朋友依然有用。
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了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而独特的,教育最坏的的示范就是给一个孩子的成长设限,不要随意在孩子的生命上写下我们的规定。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看了这本书,觉得刘妈妈的《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也可以下手了。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十
读此书时正是我怀孕第7个月的时候,一边期待着拥有我血脉的小生命到来,一边思考着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书中的很多案例叙述以小故事形式列举,可读性真实清晰,且实操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比如:阅读的培养,科学引导,健康上网,收藏孩子成长的足迹。读完此书只感叹修行为一个优秀的父母不是一朝就可以的,在育儿这条道路上我还要学习更多。愿未来我和我的孩子彼此期待,彼此努力,给新的生活以幸福和感动。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十一
l 有人把自然界中山 水 树 木 花 鸟 鱼虫归为“生动类信息”要收集生动类信息需要孩子向大自然学些,让孩子变得灵活、善于变化并富于创造力。教育家说“玩雪就是认识雪,看一棵树就是认识一棵树。面对一个自然世界,让孩子把身心投入进去,感知它的美秒,这么一个体验快乐,锻炼勇敢的过程也是建立孩子人格的过程。
l 建立学习型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书读,让孩子读到书。可以增加书店为休闲娱乐的另一个重要场所。
l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小时候让孩子痛快玩,小时候缺的,长大会疯狂弥补,所有的事情适量即可,中庸之道。
l 不断激励,及时给与孩子反馈,什么是对错 好坏 赞扬鼓励 ,孩子不可能样样都棒,碰到问题不抱怨,不批评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
l 如果孩子出现偏科,一定要扬长补短,保持长项!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l 错题本的建立,特别是数学。
l 如果没有时间听孩子的心声,可以让孩子写下来,及时给与回应
l 认真倾听孩子的需求,否则家长只是用淫威让孩子接受了当时的要求,但内心的伤害还是非常大的。
l 跟孩子的契约很重要,彼此都要做到遵守信诺。家庭守则,目前给孩子制定了,重点在于奖励,督促形成好的生活习惯。
l 不当书桌上的“直升机”父母,避免孩子形成依赖的性格,作业是自己的事情,要做到独立完成作业。收藏孩子的作品,未来成为成长最重要的资料。
l 成长树,每完成一件事情及时给与奖励,例如成长树,当孩子看到树上开满花,结满果子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十二
刘称莲是山西人,从小生活在山区的农村,家境不是太好,她的妈妈不识字,自己也不是顶级名校出来背景。在现在的教育类书籍作者中,她的背景不是太有“卖点”,但是我看完书之后,却觉得自己受到的启发并不比看“精英系”父母的书得来的少。
刘称莲夫妇在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为了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丈夫两个人从山西来到北京发展,赤手空拳打天下。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刚到北京的时候,租住在清华周围的一个小四合院里,住着只有七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子。因为女儿年纪小,不适应当时恶劣的居住环境,晚上哭闹,导致一家三口被房东太太赶了出去。不过,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家多年租房,始终没有离开清华太远。女儿也想尽办法让她接受好的教育,从北大幼儿园、清华附小,一路走入成年。
到后来,刘称莲的女儿因为成绩优秀,上了北大,现在在美国读博。其实,最吸引我的不是在于她女儿有多么优秀,说实话,这样的学霸故事看得太多。我最喜欢的,是刘称莲不是一个“虎妈”。她在自己的能力许可的范围内,给女儿提供了她能提供的最佳教育方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一样。虽然她没送孩子去学奥数,学音乐,但每个周末户外运动的陪伴,给独生子女的女儿找小伙伴,帮女儿饲养宠物……无不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怀。刘称莲夫妇的育儿还是一个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和孩子一起发展进步的过程。刘称莲和丈夫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经历的遗憾,这些也都被坦诚地写了下来。比如说,孩子从小偏科,是因为父母在早期教育中没有能够做到均衡发展。再比如,孩子从小时候没有坚持学会一样乐器,这和父母主观的犹豫也有关系。
刘称莲读了很多的心理学著作。本书以实例为主,也引入了一些心理学的理论。比如说,在谈到选择课外班的时候,刘称莲说,哈佛教授的加德纳提出:
这一点对于不同情况的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
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山西人,她特别优秀,但吸引我的不仅是优秀,还有她的豁达和坦诚,她能够直视自己的弱点,然后马力十足地前进。刘称莲就给我这么一种感觉,读这本书,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个虎妈,以Excel的方式把自己孩子管理成常春藤盟校的精英阶层,你会感觉到她和我们一样,面对育儿有许多的问题、许多的苦恼,也有许多的无奈,可是她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在有遗憾也有收获的岁月中,实现了女儿和父母的双重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十三
l 陪伴是最好的爱。
l 为了让孩子终身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家人常常把书店作为休闲交流的地方,有意选择视角不同的书籍共同探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再辅以家长的见解,寓教于乐。
l “游戏时间”和“家庭日”。每天晚上写完作业,都有一段“游戏时间”,时长根据她完成作业的情况调整,可以是一个小时也可以是半个小时。把每周日规定为“家庭日”。
l 大自然是本无字的书。
l 从小运动好处多。
l 呼朋唤友好人缘。
l 泡在书海里。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创造读书氛围,做读书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读好书,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l 世界各国中,以色列人读书最多,年均每人读书64本;俄罗斯第二,年均每人读书55本;美国也正在实施年均每人读书50本的计划。
l 《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可怕的科学》《丑陋的虫子》《植物的咒语》《最新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
l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
l 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对待学习的心态很重要。学习是随时随地的。
l 不断激励,成就孩子的自信。
l 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学习习惯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前养成,对她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l 一个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习惯的基本养成需要90天,也就是3个月。
l 语文学习的好方法---阅读与写作。
l 每天晚上睡觉前听英语入睡。英语学习应该从听力抓起。
l 每科一本错题本。
l 孝敬父母,从大人做起。
l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
l 谈心时间。
l 让孩子不痴迷网络的方法:(1)用大量的课余时间阅读。(2)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3)满足孩子内心渴望。(4)父母不玩游戏。(5)孩子屋里不放电脑。
l 家里设置每个人的“邮筒”。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十四
阅读用时 4h31m
第一次写书评,以前看完书就没了,现在想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一篇书评
看这本书的起因是在刷头条的时候,一个广告推荐买这本书,本来我是直接跳过的,因为总觉得这种讲育儿的书鸡汤太多,参考性不强。但回头想了一下,书我都还没看,这么轻易下定论不好,而且我最近不正遇到了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吗?看看不会有什么坏处。于是打开微信读书,找到这本书,体验卡可读!这里真要赞一下微信读书团队,虽然这个双十一我刚充了会员。
说回到这本书,我现在回想一下书里讲了哪些东西,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几乎没让孩子去看课外兴趣班,而是经常带着孩子去爬山、旅游等等,孩子自己也对动物有着浓烈的兴趣。
这点我想了很多,我的孩子目前上着两个兴趣班,一个钢琴,一个画画,之前还有围棋、羽毛球、舞蹈都因为孩子不愿意去上而放弃了。上兴趣班不单单是考验孩子的耐力,其实最考验的还是家长的耐力。我家不在镇中心,更不在市中心,每次上课我都需要开车带孩子去,等孩子结束了再带回来,中间要花掉不少的时间。因为要上课,经常中断了她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时间,我个人周末也基本都无法闲着。
但上兴趣班就真的不好吗?我觉得也不尽然,但当然我也看到了我上面提到的弊端。我在想过两年我会尝试着不让二宝去上兴趣班,除非她自己强烈要求,有这时间我也想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然后多去爬爬山,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运动。
作者与她女儿的沟通方式也很有意思,他们写过书信,用于家庭 BBS,家里很民主,也培养了孩子的主观能力。相反,在很多事情上,因为不放心,我帮孩子做了很多决定。
前几天,孩子要买自行车,我很高兴,趁她还没反悔,赶紧买了一辆。由于太多没骑,刚开始还需要我扶着,但我发现,我扶了很久,她还是骑不好。于是我干脆跟孩子说,你自己尝试一下骑这条直线一小段,慢慢熟悉骑车的感觉。她就这踉踉跄跄地磨合了10来分钟,咦,居然会了!看来适时地放手是很有必要的!
与作者女儿相反,我女儿的语文成绩一次比一次差,理科倒是不怎么操心,或许是跟我这理工男有关系,对于偏感性的文科,我们总缺点感觉。之前她语文成绩不好的时候,我就让她多做阅读理解题,效果并不好,这次我打算换个方向尝试一下。现在每晚,我都和女儿抱着书看上半小时,期间辅以看书交流。我想先把女儿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把知识面扩展开,文科我相信还是可以赶得上来的。
以前我带孩子总是太着急,最近思考了很多,我想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不能让她被钉在考试上,我不能总盯着考试成绩,我需要在孩子的快乐和成长上去找到平衡。回想一下,我的童年也不全是考试,也有那很快乐的时光……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读后感篇十五
1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节。”这句话,是印在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刘称莲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做为一个把女儿,培养入北大的榜样妈妈,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了,刘称莲陪伴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
从孩子哇哇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从孩子入学第一天起,“如何培养孩子?”“如何陪伴孩子?”是每一个家长,都要思考的问题。每个家长,都抱着美好的期望,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慢慢开始发展出了独立意志,大人们会发现,那个听话的孩子不见了。和孩子日常的互动,成了需要斗智斗勇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常常是大人生气,孩子也不满意。
真的要看着孩子越来越陌生吗?刘称莲说,不是的。在这本《陪伴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里,刘称莲就告诉我们,如何在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和沟通六个部分,用快乐和自由,给孩子最好的陪伴,最好的爱。
2
在快乐中,优秀起来的孩子,性格更平和,心理更健康,也才能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更多的竞争力。如何给孩子创造快乐的成长环境呢?刘称莲告诉家长的是:把生活中所有美好和快乐的一面,展示给孩子。当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正向的力量,他/她自然而然,就会选择正向的轨道前进了。
孩子一切行为的初始,都是在模仿家长。所以,如果家长经常说,自己很喜欢孩子的老师,孩子也自然会喜欢上了老师,进而喜欢听老师的课,喜欢学校;如果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得到了家长的鼓励和肯定,他会越来越有自信,成绩也会自然而然的提高。
家长应该做孩子的好榜样,如果一个家庭,父母每天都在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孩子自然也爱看电视、玩手机。如果父母都在读书,和努力工作,孩子自然也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和努力的品质。
家长还应该教会孩子玩。对于小学生来说,玩应该是生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都玩什么呢?刘称莲把电子产品,称为电子保姆。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孩子会变得安静,可这不是真正的玩。
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走出课本,才是能让孩子灵活多变,富有创造力,并发展出健全人格的玩。最好的玩是接触大自然。爬山是刘称莲家“家庭日”里重要的活动。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和瑰丽的美,永远都在那里,最容易触动孩子单纯而美好的心灵。
当然,还要鼓励和制造机会,让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上了小学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喜欢和同龄人交流,所以家长应该更多的,让孩子可以和朋友一起玩,一起运动。在玩闹中,不仅可以开发智力,还能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开朗的性格。
3
每个家长都知道读书好,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势必会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可如何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呢?
刘称莲给了我们两个法宝,一是有书读。想要孩子读书,首先得让他有书可读,除了买、书店、图书馆,都是周末带着孩子,比较好的去处。另外还可以读读报纸,不仅可以了解最新的资讯,还可以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观点。
其次,是读到书。什么叫读到书呢?就是把书随意的放到,家里的不同地方,沙发上、茶几上、床头柜上,让孩子随手都可以拿到一本书。开始可能孩子熟视无睹,但慢慢的,孩子就会翻上几页,之后就会被故事的内容吸引了。
对于孩子来说,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大,需要独立面对生活的路。就像孩子学骑车,父母不能总是在后面扶着,这样的帮助,开始可能是为了,防止孩子摔倒,可后来会影响孩子骑车的速度。
家长们可以从小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做选择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刘称莲家,很多小事,她都会用选择题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比如是出去玩,还是呆在家?是去爬山,还是去动物园?如果孩子提出的条件,不苛刻,他们就基本满足孩子的选择。用这样的方式,会培养出一个有主见,并为自己负责的孩子。
4
作为家长,不能预知孩子的一生,但我们能做的是:不用“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当借口,尽可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光里陪伴他们。这种陪伴,不是严厉的指导和教育,而是像带着蜗牛看世界一样,慢慢的陪在他们身边,静静的给他们时间成长。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无论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看起来是否优秀,是否取得好成绩,我们都应该让他体会到被鼓励,被爱的人生。只有这样,孩子才有足够的勇气,开足马力,面对谁都不可预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