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新观(版刻对照本)》是一部重要的古代文学研究著作,通过对古文篇章的深入解读和分析,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作者对文言文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独特而精彩的文学画面。阅读本书,让人受益匪浅。
古文新观(版刻对照本)读后感(一)
《古文新观》这本书,集阅读训练鉴赏于一体,就像一把钥匙,打破我们对古文难读的恐惧,让我们能够直接与那些智慧的古人对话,欣赏原汁原味的美妙。
您对中国文史充满兴趣,却又对古书的晦涩难懂望而却步?其实,直面古书,即使蕞初障碍重重,也要勇敢地硬闯进去。读懂多少算多少,您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会逐渐变成你阅读古文的宝贵财富。这本书引导我们面对古文能读能断句,能够大致理解古文。书中选录先秦至清代文章20篇,兼及各种文体,篇篇经典。无论是大中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可以依此方法训练提升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增加古文阅读兴趣。
这种训练有必要吗?我觉得还是蛮有必要的。
通过阅读经典原文,我们可以直接与古人交流,这种原汁原味的体验是任何白话翻译都无法替代的。
其次,做难事必有所得。不要被开始的困难吓倒。多读多看多练后,阅读古文的速度会大大伽快,与阅读当代人反刍的译文或演绎相比,这反倒会节省阅读的时间,更能与作者同频共振。
如果你想获得古人智慧的滋养,建议按照编者提到的方法,多多加以练习。掌握了一定语感后,可以尝试阅读其他古文,无论是句读还是译成白话文,都将游刃有余。
书中还有书籍知识介绍,让我们了解“书”的演化历史,从简策到帛书卷子装,再到纸书卷轴装、旋风装等等,这些知识不仅有趣,也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古文新观(版刻对照本)读后感(二)
古人的文章,怎么“读”?你知道吗,除了广义上的读,也包括句读。
句读(jù dòu),古时文章以行气核心,文中一口气行完,并表达出一个意思称为一句;在行完一口气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自然小停顿、间隔,称之为读。
句读,是人们对古文的传统背诵方式,还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编著者说“拿起一篇不太艰涩的古文,能读得断,就能理解”,它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文化演进史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有20篇古文,均有版刻、古文、读本。版刻,类似与写毛笔字临摹的碑文;古文则是用没有标点、一笔一画的文字;读本就是有标点符号的句子,也是我们常见的文言文。
为什么这些古文会被选择编著成书?这些被选择的文字,均符合:少替先贤立论,多讲自家感受;少经天纬地,多日用人生;少独尊儒术,多百科知识。
我印象最深的是版刻。这也是我当时学习写毛笔字,临摹的碑文。那会儿没想到去通读整篇,只是针对某一个字,一心想着怎么写,笔锋、笔顺是怎么样的。
看这本书时,恍然大悟:原来除了上学接触到的文言文,这些古文还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古文不古,真是无处不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喜欢古书,或是想阅读古书,建议按照编者提到的方法,用这本书里的文章,多多加以练习。掌握了一定语感,和对古文的理解力,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古文,句读也好,译成白话文都可以。
现在的书很多,但最初的书就是那么几本。如果每本都读过,也知道现在的书讲的是什么,那是不是可以说书都读完了?
毕竟古书不多。
古文新观(版刻对照本)读后感(三)
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一起跟着作者穿越时空看看,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时代里所展现的形式。
古书的演变,了解“书”的演化历史。
现在的白话文,只要我们认真读,就可以理解里面的意思。上学的时候学的文言文,都是断句注释我们参考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对文章的理解背诵,之乎者也也就不是那么难学,还要再往前看,再穿越一下,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咸淳廖氏世䌽堂刻本,上面的文字是没有任何标点符号,没有断句的,通篇只能通过阅读的人自己断句理解,中间可能断句不一样,理解的意思就不一样。
《古文新观:版刻对照本》中编著夏晓虹、陈平原让我们了解到以前的书籍是怎么保存下来的,“简策”,简策是最简明的诠释就是编简成策,写了字的竹木片称为“简”按照文章的顺序编联起来就是“策”(册),为了保护简策不被磨损,在正文前边在加上两根不写文字的空简。“帛书卷子装”缣帛柔软,适于绘图和书写文字。“旋风装”为了随时翻检的原则,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装裱后,全裱于底纸上不能翻动外,其余均和阅览现代书籍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也在用心的方式保存文字,让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以前留下来的文章。
附赠60天句读挑战,打卡记录表。一起学习吧!让我们看看原汁原味的古书,从识文断字开始。
我们要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还需要了解写文章的环境和事件,以及当时年代的文字保存方式。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更多意义,才能让自己成长的更快。《古文新观:版刻对照本》会让我们对古文有更多的认识,对比之下更容易理解,60篇课后作业让你的句读能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