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少女》是一部描述中国古代女子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国风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小说中描绘了国风从少女到成年女子的成长历程,她面对家庭、爱情、友情等现实问题,展现了坚强、勇敢和善良的品质。读后让人感悟到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以及对家庭、友情和爱情的珍视。
国风少女读后感(一)
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这本书的封面,满满的言情小说的花花封面。不过有一说一,封面画师绘画的还是蛮漂亮的,虽然会给读者花里胡哨的第一感觉,但是文字。故事内容是很好的,属于青春文学,比较励志,适合各位 美少女们 阅读,
提到 “国风”,大家会想到什么?我会先想到:汉服 古筝 古典乐器等等,面对一些新潮流行的事物,我们总是 很了解。
这本《国风少女》不是一本玛丽苏爱情言情小说。它 里面讲述的是我们中国 的 国风之一—戏曲。
5个女孩:张子禾,闫澈雪、那琦琦、卢小鱼、许图。5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儿是戏曲学院c1005女生宿舍的舍友。她们都是怀抱着梦想的年轻女孩儿,个性鲜明,一腔热血,乐观积极。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这本书很好的弘扬传统文化就是一个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5个少女组成的国风女团高燃逐梦,虽然力量微小,但若所有热爱戏曲文化的少年团结在一起,即便是星星之火也能燎原。
国风少女读后感(二)
初看《国风少女》的封面,以为是那种二次元风格的作品,心里有点打退堂鼓。如果不是封面左上角的“华流才是顶流”,实在连打开的勇气都没有。还好作者邵子岐讲的故事让我读罢感受到了清新、青春、活力,真的不一般。
《国风少女》讲述的是中国戏曲学院女生宿舍C1005的五位女生学习京剧的故事。虽然最终赋予了传承创新国粹艺术的重任,但五位来自不同地方的,有着不同专业憧憬的女孩还是给我们展示了目前京剧在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后备人才基本功不扎实;专业认知偏差;剧目死板内容陈旧……即使有像国宝级专家罗钟的提携,即便女主人公张子和有着扎实的功底和执着的信念,还是在于现代结合的过程中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邵子岐本身有六年的学戏经历,因此书中的曲目和相关的专业术语对她来说并非难事,即使是书中言及的创新,恐也是他们在探讨和学习的内容,有些在现实中已付诸于实际。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对京剧的创新有着很高的期许,但邵子岐并没有操之过急。脱胎于河南梆子、室友的打酱油、第一次试水的反转等等,都在告诉我们要将这四百年时光的古老艺术重新焕发生机,获得年轻一代的认可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光凭网络传播或是舞美设计就想打动年轻人的心,那简直是异想天开,张子和他们一开始就犯了这个错。
《国风少女》最打动人心的是在遭受了汹涌的追捧和贬损,在经历了感动、困惑和委屈后,她们能够重新站起来,在学校老师的支持下,在坚持国风的前提下,大胆进行创新,又推出了古老艺术与年轻灵魂声影碰撞的新作,虽然结果未知,但有着这些热爱戏曲文化的少年们的砥砺前行,京剧国风重获新生指日可待!
国风少女读后感(三)
传统文化,比如京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等,这些戏剧的没落,我一直都有所听闻,但是好像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 我们能够把国风歌曲听个无数次,单曲循环都没问题,却静不下心来听一场折子戏,陪家里老人看一出戏剧,只觉得台上的人咿咿呀呀的,有什么好看的呢,还不如刷一会抖音,玩一局游戏,有太多消遣可做,哪怕是看一本和戏剧有关的书籍都好,看戏这么高雅的爱好,不适合我。 看这本《国风少女》,看故事里的男女老少,为了戏剧这个梦想,练习基本功十多年,为了能登台献唱,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更是不计其数,但戏剧的没落,就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根本停不下来。 老一辈的坚持我们不懂,小一辈的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对戏剧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好听的国风音乐,富含蕴意的诗词,还有那本该被我们传承下去的乐器,都应该得到人们的知晓,不应该是一小撮人的自嗨,要找到现代流行音乐和古典传统文化更好的结合方式。 这是子禾在故事里的初心,她一直保持这样的探索精神,百折不屈,只为了找到一条出路,不怕被人嘲笑轻蔑和不以为然,有梦想的人,谁都了不起。 就像马延,在三年前就开始探索道路,哪怕有失望,有迷茫,却依旧不改初心。 就像爷爷,就算希望孙女能留在身边,继承河北梆子,但是这是他的梦想,不是孙女的,就放她自在的飞。 就像戏剧学院的老师们,对学生们严格,也是为了戏剧负责,为了未来的戏剧能够得到传承而负责。 在这本书里,为了实现传承戏剧的梦想,所有人都在努力,都在付出,起初我很不解,也像小舒姐,她把戏剧当成谋生的工具,那么传承什么的,不是我这样的小人物应该考虑的事情,也像那琪琪,戏剧就是跳板,就是退而求其次,所以看不懂那些为了戏剧抛头颅洒热血的“傻子”。 可越是看到后面,就越是羡慕这样一群“傻子”,他们努力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不停寻找出路,找错了一条,就再换一条,这个世界上,最怕有梦想的人,最怕有梦想还能坚持的人,最怕是出现这样一群的国风少女,把戏剧当成自己毕生心血,让更多的人看见他们的努力,看见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芒! End。
国风少女读后感(四)
每逢重大节日,阿姨村子里的广场上总是会搭起一座戏台。那一年,我们一家受阿姨之邀来听戏,远远就看到观众席上坐满了人。走近一看,才发现清一色的全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这让我有些惊讶。
而此时,台上正在上演的则是著名的越剧——《五女拜寿》,姨父的妹妹正是其中一位越剧演员。于是,我也找了个位置坐下,一向对于戏曲不怎么感冒的我,居然没一会就听得津津有味。优美动听的声音,真切动人的表演,无一不吸引着我。我看看周围那些老人,陷入沉思,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传统戏曲却吸引不了年轻人呢?
最近,我认识了一位和我有一样困惑的少女,她就是由邵子岐所著的《国风少女》里有着十年武生功底的河北梆子传人张子禾。
子禾的爷爷是著名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瑜茗,作为爷爷的得意门生,爷爷希望子禾能留在本地把这门艺术传扬下去。可子禾却有自己的想法。她发现近年来来听戏的观众都是一些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会对戏曲感兴趣,当这些老年听众老了,戏曲也就不可避免的没落了。于是,子禾想要去更大的城市,去看看其他传统艺术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带着把戏曲发扬光大的重任,子禾来到了中国戏曲学院。在这里她遇到了四个性格迥异却因戏结缘的少女。有从小热爱戏曲却因为变声无法再唱戏而转学民乐的许图;有为了上大学拿学位临阵磨枪的闫澈雪;有为了爱情却最终爱上戏曲的那琦琦;还有喜爱文学创作但不喜欢影视行业浮华氛围的卢小语。她们一边学习着国粹艺术,一边试图改良创新。她们将古老的艺术,与当代年轻灵魂融合在一起,让它们发生激烈的声影碰撞,给京剧带来新的生命力。
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一时间让那些顽固的守旧派接受这种新的形式,势必会带来质疑和贬损。这也让这五位少女感到困惑与委屈,一度怀疑自己。幸好子禾的爷爷和著名梅派男旦刘蜀昀老师给了她们勇气与力量,让她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这五位少女的坚毅仿佛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看到了那些近乎失传的传统艺术正在崛起。现在的我们,有太多古老的传统技艺正在失传,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去喜爱我们的传统艺术,把我们的传统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国风少女读后感(五)
《国风少女》这本青春文学,没有姐妹撕逼,没有要死要活不成熟的爱情,打破我之前看过的那些青春文学和我心中固有的看法,以一群怀揣梦想的少女为主角,展开了一场关于追逐梦想、永不放弃的青春赞歌。
对于京剧,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国粹,然后就觉得离我们好遥远,感觉不接地气。但是听到国风性歌曲又感觉好爱啊,曲风很美,歌词故事性十足。这样的结合真的好爱。
《国风少女》这本书,描写了戏剧大学宿舍里面的五个少女,怀着对戏曲的热爱之情,对当下式微的京剧开始了一条创新改编之路,对“杜十娘”和“孟丽君”故事的改编,同时也是她们对于自己的梦想不放弃的证明。
作者描写的人物形象性格很鲜明深刻,青春洋溢,像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但是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梦想的追逐之心永不放弃!
张子禾,从小跟随爷爷学河北梆子戏,基本功扎实,更难得的是有一颗要把戏曲发扬光大、跟随时代发展的心。为了把式微的戏曲在年轻人一代中流传,她赴北京学习京剧,不忘初心,刻苦练习。
许图,地道北京人,从小学习京剧,但是到了青春期,由于变声不能再继续唱京剧,转而学习民乐,并且是B站有名的up主,擅长视频拍摄和剪辑。
卢小语,才女一枚。善于用文字表达故事和感情。因为看不惯现在影视界的浮华,所以投入戏剧创作的学习中,沉稳的修炼自己。我觉得作者有在卢小语身上影射自己吧!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对戏曲文化和传统文化都有很深的研究。
闫澈雪,我感觉她最像我们普通人。没有优异的成绩,也没有坚定的梦想。每天努力生活着、学习着。但是慢慢地找到自己坚持的方向,并且为之努力。
那琦琦,刚开始典型的恋爱脑,为了男友放弃自己的梦想,后发现所托非良人,幡然醒悟,和舍友一起为戏曲的新式传播努力。
作者笔下的五个女孩性格各异,因为缘分成为舍友,后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让自己的青春光彩夺目。
如果你还在每天犹犹豫豫地蹉跎人生,就看看这本没有“狗血爱情”,只有“为梦想不懈努力”的青春文学小说,在这五个女孩身上你会找到一股力量,坚定目标后,不要犹豫,勇敢去做吧!
国风少女读后感(六)
近年来,古风热潮不止,从河南卫视打造的唐宫夜宴、到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有关戏曲有关传承以及流行潮流让这些古老深厚的文化深入我们的眼前。带着王者归来的气势。
《国风少女》这本书拿到的时候,乍一看封面还以为是二次元小说,一旦开始阅读就会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吸引人,区别于以往不同的男女情爱,书中展现了一群学戏曲的孩子,一个宿舍同学之间的故事。
作者是邵子岐老师,拥有六年学戏经历,获得过省级评剧小梅花荟萃银奖,是具有真正戏曲经验的作家。著有《情书里的民国》《林徽因传》《莲花千里不如君》等作品,是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雁北堂签约作家,多家杂志专栏作者。作者的深厚知识储备让这本小说,有大量的戏曲基础又有趣读内容。
五个少女,都各具代表性,主角的张子禾,走不同道路的那琦琦,临时抱佛脚的润雪等等,都是这个时代下,不同女性的缩影。阅读时跟着她们的故事,在喜爱、梦想、现实中所遇到的疑惑以及他们所作的选择,不知不觉就会联想到自己,为什么会跟着他们喜怒哀乐,也许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我们的影子。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因为有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才有创新和流行!
国风少女读后感(七)
第一次听说“国风”二字,是偶然听到仙四的同人曲《朱砂泪》,唯美的歌词、浓浓仙侠风的曲子瞬间将我吸引,从此以后,我一发不可收拾,把各种国风的歌曲一股脑往硬盘里塞。
那么,到底什么是国风?在诗经中,国风是采集自民间再艺术加工而成的诗歌,那如今国风又有什么含义?复古的汉服、诗赋、雅乐可以算国风,那比大白话文雅的几行词句算不算?如果把古代的诗歌用现代的曲子唱出来又算不算国风?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国风文化所代表的,是当今社会对复兴传统文化的渴望。
雁北堂最新出版的《国风少女》,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复兴传统文化而勇敢创新的故事。这里书名的“国风”,指的是传统的戏曲艺术。
女主张子禾,出身戏曲世家,从小练功,本来凭着爷爷的名望,可以一生安稳度过。但是,她清楚意识到戏曲艺术在今的式微,决心高考志愿填报国戏,去外边闯荡,寻找挽救戏曲的方法,自己的专业也从原本的武生改为青衣。
和她同寝室的几个女孩各怀心事,许图和张子禾一样出于对戏曲的热爱,卢小语为了寻找写作灵感,闫澈雪和那琦琦只是为了能上大学读书。几个人性格不同,心思各异,日常难免起冲突,互相之间也会形成远近亲疏。
但是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几件事让她们逐渐重新凝聚在一起。严格的日常练习、团队参与B站比赛、国家大剧院演出选拔、改编《杜十娘》,张子禾和许图逐渐找到了创新的路,闫澈雪和那琦琦找回了对戏曲的热爱,卢小语实现了自己创作的梦想。
我觉得,故事中对《杜十娘》的改编的剧情是全书的精髓,在原本的剧本中,杜十娘命运悲惨,而几个女生通过多剧情设定,重新改编剧本,录制成游戏,引起B站一股浪潮。
而后,国戏公众号转载新编《杜十娘》带来的舆论让他们受到打击,尤其是张小禾,似乎自此一蹶不振。在放假期间,张小禾随爷爷在街头唱了新编的《杜十娘》,获得路人的叫好,从此张小禾明白,创新并不能一下子被接受,但人民的眼光是雪亮的,懂得美与丑。
游戏发烧友都知道,剧情游戏拥有大量受众,无论是国内的橙光,国外的《行尸走肉》《克苏鲁》等,以及近两年流行的以《纸嫁衣》为代表的恐怖解谜向游戏,都令玩家顿觉惊艳。可以说小说中改编戏曲这段剧情,还是非常应景。
传统戏曲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有着一套成熟严格的体系,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艺术家的付出及水平毋庸置疑。但受新潮的冲击,如果固步自封,戏曲会逐渐没落。如果与新潮事物结合进行创新,或许能有一条复兴的道路。
无论是国风歌曲里的戏腔、洛天依虚拟歌姬的形象,抑或是《纸嫁衣》里的戏曲形象、《古剑奇谭》里的皮影场景,都是十分应景的创新。当戏曲通过各种媒介逐渐被年轻人接受,它也将再次繁荣。
国风少女读后感(八)
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能推陈出新的国风少女,更加期待的是我们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以及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大胆的推陈创新。 ——看后留言
最近读了这本《国风少女》,其实在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我觉得也可以叫做《国风少女们》,书的封面很好看,剧情上,也和我之前看过的很多言情小说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是言情小说,大部分人都是冲着剧情的流畅度,以及剧情是否好看来的,我个人觉得对于一些细节方面,完全不用太过苛刻,以下我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对这本小说的观点和感受: →五个少女一台戏~ 没有错,别的剧本是三个女人一台戏,但在这本小说中,又加了两个少女,这五个少女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但都有相同的爱好,那就是戏曲。 因为戏曲把她们联系在一起,我有时候在想,这本书的隐形“男主角”就是戏曲,虽然她们各有优缺点,但是,她们同样在为戏曲的创新努力着。
→撒狗粮不如“搞事业”~ 相对于传统言情剧中,一半撒狗粮一半搞事业,这本书的内容则更加的纯粹,在这本书所有剧情中不能说完全没有狗粮,只是其中的恋爱戏份比较少,大部分的剧情都集中在日常生活和戏曲相关的剧情中。 书中的五个少女们,她们也有过误会和分歧,最后误会化解,她们在一起通过努力诞生出了新的作品,然后在各自对戏曲的期盼中收尾,算的上是一本戏曲含量比较高的作品了。
这里要首先说明一下,这本小说也是我迄今看过很有特点的一本小说,书中,没有太多腻腻歪歪的撒狗粮片段,完全是冲着发扬戏曲,搞事业来的,对于想看一边搞事业,一边恋爱的小说,小伙伴们可以左转了。 而对于喜欢戏曲,以后想要从事戏曲类行业,或者报考戏曲类专业的小伙伴,不仅可以看这本书来打发时间,还可以了解不少关于戏曲类的知识,当然,在这里稍微提一嘴,戏曲是我们中国独特的瑰宝之一,与其一直耗着、等着,坐看被别的国家所“借鉴”,不如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打磨和发扬我们的戏曲文化。
国风少女读后感(九)
其实空泛的国风二字,或许更多让人想起现在一些伪文言文的靡靡之音,本书内容其实却是很精准的京剧加河北梆子的变相科普加安利。
文中正儿八经的大段京剧唱词有,如经典《卖水》,《武家坡》(摆德云社所赐,五加皮的梗深入人心),作者全文选用的基本上是即使路人也略有耳闻的曲目,不会让对京剧并不感兴趣的人过于抵触,毕竟主旨还是青春逐梦,即使是路人,也可放心食用。
虽然作者年纪不大,行文还稍显稚嫩,特别是开头的情节推进也有待提升,例如前文马延和闫澈雪在食堂不快的一幕,马延一个眼神加上一些只有读者能看到的内心戏,就使得闫澈雪愤愤不快,这样的描写在我看来有些过于开上帝视角,前后连贯性不强;
另外就是有一处描写主角们在上课,作者点评说“多年的学生生涯留下来的好习惯导致她很难上课溜号。”此处有些语焉不详,应是多年的好学生生涯留下来的好习惯,因为我当了十几年学生,怎么上课现在还溜号呢(对不起
除了以上我因为啄木鸟行为挑出的毛病意外事件,其实全文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写主角张子禾对《铁弓缘》的演绎。这也是我愿意给此书打四星的原因,因为行文的小瑕疵和节奏慢,我一度差点没看下去,书宣传的是不谈情爱,但是文中的男女主角的感情戏有些太拉垮了,如同同志之间的革命情谊,如果是想看一些甜宠剧情的,我非常不建议,但是瑕不掩瑜,主角一人分饰五角色上演铁弓缘的描写让我甚至打开了b站完整地观看了这出戏,即使没有声音和视觉画面,作者这段生动的描写比起视频来也毫不逊色,前期的蛰伏铺垫,到这一段爆发,让人感觉酣畅淋漓,男孩子气的女主不少见,开主角光环的不少见,天赋异禀的不少见,武生出身青衣加身由天赋异禀的假小子女主,这是头一遭,可谓噱头十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室友二人去横店却起了争执的情节,经典的戏剧冲突,狗血又合理,对当下现实的一些乱像还进行了讽刺,让人欲罢不能(对不起,虽俗但我很爱)怕无聊的朋友不用担心看不下去。
虽然我对京剧只是了解了皮毛,但是从今年春晚甚至于魁智都没出场,到全文的复兴国剧主旨,虽然显得有些理想化,但是我认为如果全书看下来,或许此书真能在戏曲式微的当下勾起年轻人们对戏曲的兴趣,也算功德无量。
国风少女读后感(十)
传统戏剧文化,一直是我们放在嘴边说着要去传承的珍贵文化,人们也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发扬并传承戏剧,前有经典曲目《说唱脸谱》唱到创新唱法紧跟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后有网红戏剧女团“上戏416女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传承戏剧文化。每个人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让更多人熟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最近读到的《国风少女》也算是其中一种独特的、有趣的传承国风、戏剧文化的书。
故事以同住在一个宿舍的五个女孩展开,她们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因同住在C1005宿舍,就用C1005命名她们的组合名。她们本就是戏剧专业的学生,喜爱戏剧、学习国粹艺术的同时,也想着如何去创新国粹,让国粹被现代小年轻接受,让国粹文化发扬光大。但理想是美好的,可她们的创新之路走得并不是很顺畅,她们遇到了困难、困惑、委屈与贬低,可这没有打倒这群可爱的姑娘们,她们在迷茫困苦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与前进的方向,在她们的导师的带领下,一起携手守住初心,以微小的星火,将戏剧文化燃烧到更为广阔的舞台上。主角张子禾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她本就是出生于戏剧世家,但她能够在家族往日辉煌中看到戏剧所面临的问题,并觉醒寻找改变、挽救之法,就是作者赋予了她最为珍贵的性格特质。也是在她的引导下,C1005的姑娘们,才能团结走到一起,一同为了戏剧传承而去做着努力。
在邵子岐的笔下,弘扬传统文化是C1005宿舍的姑娘们的责任;在现实里,传承传统文化何尝不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责任?多少国粹在时间的洪流中被湮没,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又有多少青少年真的可以对国潮文化感兴趣并为之献身呢?可以说很少很少。所以这本《国风少女》虽然是一部小说作品,实际上更是一部唤醒人们积极参与国风文化的传承、积极培养孩子们传统文化兴趣爱好的引导书吧,就像书中写着那样,传统文化不是吃饭的家伙什,而是艺术,艺术就该是活着的。
最后还是要吐槽一下封面,书名是《国风少女》,但封面上女孩却是金发碧眼,而服饰又是我们传统戏服,颇有点日系漫画+欧系混血穿中国风服饰的感觉,这让我觉得封面与内容不符合。如果是纯国风少女的模样也许会更符合本书内容。
国风少女读后感(十一)
初拿到书,看到满面言情小说少女封面,还是有些失望的。它会让读者有初印象的误区,即这可能又是一本陈套的青春文学了。不得不说,撇去画面的华美不谈,画中的少女形象和“国风”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是想迎合文中主题——戏曲创新——那未免也太勉强了。私以为,封面设计,或者说一些美编工作,不能为了画面美而美从而忽视了整本书这个主体。
如果能提些建议的话,除了人物造型和画风设计之外,我认为本书女主虽然大放异彩,但寝室五姐妹们都各有特点,也是故事中重要的追梦人,因此应该是五位少女共舞戏曲的图像或许更加契合。
可能和专业有关,所以对待这方面总是会挑剔许多,请见谅。
封面图
好在书的内容没有让人失望,是一本很轻松、无雷点、不矫情的追梦小说。作为一个完全的戏曲外行人,也能轻松阅读,还可以学习一些戏曲基础知识。
书中也谈及了一些很现实的问题:1.戏曲传统已经难以吸引现在年轻人的注意,对于戏曲本身的创新突破是一条艰难又漫长的道路。2.每个人对自身的认识,在成长中、在追逐梦想中的出现的迷失感。3.这是基于第二点衍生出来的,即凡事不能操之过急。
年轻人有新点子,敢于创新,有闯劲,但冲动,急于求成。在五个女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我与她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像她们那样具有行动力吧,也更没有像她们那么优秀而又伟大的梦想情怀。
女主张子禾本身底子优秀,却不骄不躁,肯于为戏曲寻找新出路,又付诸于实践,努力勤奋向上,对待朋友也不小心眼;许图和卢小语也是方向感明确的人,一个在音乐上不断创作和做新尝试(也因为这反而将整个寝室拧成一股绳),一个在文学创作上有过人的才干(后来她为戏曲做文本,着实厉害,还会后期剪辑)。闫澈雪和那琦琦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有自己的软弱,有女生的小性子,她们的个性和矛盾冲突鲜明,和前三人比起来没那么讨喜,但因为她们的存在又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真实起来。她们在迷茫中,在迷失中,兜兜转转,最终柳暗花明,也很符合整个故事的基调。她们俩也很幸运,遇到那么好的朋友来带动她们。
最喜欢两个处理。一个是男女主的情感线(甚至可以说没有男主吧),非常淡,非常自然,没那么多drama,仅是两个普普通通小青年简简单单谈恋爱,清汤寡水,水到渠成,不会让故事脱离主线——反而更像女主和戏曲谈恋爱哈哈。这种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的感觉让人感到很温馨很舒适。另一处是故事结尾的处理,作者并没有交代上传新视频的后续,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呈给读者,将选择权留给读者,这样甚好。若是爽文,会很武断地写道,后续又是引来多么热烈的反响,女生们又是怎样“功名成就”了等云云。这必然会失去很多阅读的乐趣。
听过许多国风歌曲,甚有韵味,古典与新文化的结合迸发出惊人的活力。就如文章结尾所言:此时,风景正好,戏曲未老!
国风少女读后感(十二)
青春小说,并不是只有情爱,卿卿我我虽然是青年人的必修课,而且这样写出来的言情小说也肯定会更有读者缘。但梦想也同样应该成为青少年的最重要追求,理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为了理想而为之付出的努力,更是成长的动力。 青年作家邵子岐就一定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九五后就已经成为知名作家,她一定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而六年戏曲学习生涯,在她的心目中,一个戏曲梦也一定深深扎根,即使不再从事这一行当,这也会成为她生命中挥之不去的一道风景。 怎样让一个无法再回到生活中风景成为可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来填补这一梦想。作家最擅长什么?无疑就是写作了,邵子岐就用自己的笔把她无法完成的梦想在小说中再现,并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自我完善。也就有了这样一本以戏曲创新改良、发扬光大为梦想年轻人的故事,也就有了这一本《国风少女》。
《国风少女》描写了一群中国戏曲学院的女孩子为了京剧可以发扬光大而做出努力、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无论我们的第一女主角张子禾,还是她们C1005宿舍的其他人,虽然进入大学的理由各不相同,但都忠诚于戏曲这一选择,也最终都有了喜爱之情。当然,人各有志,作为大学生,让她们全部都进入一个行当,也不现实,而且,人的天赋也有着千差万别,但作为自己专业的这一行当,戏曲一定会成为他们魂牵梦绕的理想,而那种热爱也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C1005宿舍的同学们来说,她们的最爱就是京剧,就是京剧的创新,就是让京剧为更多的人喜欢、让更多的人接受。而他们也为之做着自己所能做的最大努力,虽然可能这些努力还是杯水车薪,也不被理解,但至少她们付出了,她们尽力了,而如果能唤起更多的人来为之努力,那让京剧走进青年人的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 《国风少女》还是一本校园小说,存在于象牙塔中的那些纯洁的同学之情,也是这本小说的美好之处。对于已经离开学校很久的人来到,学校之间的感情,特别是同宿舍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友情来源了。在早,中学过于忙于学业,没有机会培养感情,而之后,太多利益纠葛,也再很难有友情诞生的土壤,但大学宿舍就不一样,这时的友情也是生命中最牢固的一段,即使今后分开,天各一方,但这种友情还是千丝万缕的存在着。
但在学校里时,这种友情却不会是天然形成的,彼此之间也会有着误解、有着摩擦、甚至有着争吵存在。比如小说中的闫清雪和琦琦之间的关系就有着一段比较复杂的心路历程。在学生时代也许会认为是天大的事,可真正过后回看,这些只是生命中太小太小的插曲了。 《国风少女》以我们的国粹京剧为底色,给我们构建了一个校园中为理想而奋斗的故事。而这就是青年们最应该的本真生活状态。
国风少女读后感(十三)
《国风少女》这本书的作者是雁北堂签约作家邵子岐,著有《情书里的民国》、《林徽因传》、《莲花千里不如君》等作品。
看书名《国风少女》总让人以为是漫画;看《国风少女》封面,总让人以为是造星小说,毕竟一边是银色卷发的美少女,一边又喊女团。其实不然,不如跟着去看一看《国风少女》到底讲的是什么。
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瑜茗在省剧院举办了告别演出,其中一场《辕门斩子》戏中,他指定门下得意弟子兼孙女张子禾演杨宗保。张子禾的唱腔与身段都不错,原本爷爷想让她谢师宴后留在河北,却不想张子禾想要去北京,看如何能让传统艺术河北梆子适应新时代。
高中毕业后,张子禾来到了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在女生宿舍C1005里,认识了四位来自天南海北的的女生:师从评剧筱派、京剧系行当花旦的闫澈雪,学过黄梅戏、京剧系行旦老生的那琦琦,戏剧导演的卢小语,学过京剧的音乐系的许图。
张子禾在这里遇见了白苏老师的孙子马延,同样是喜欢戏曲却又不喜欢阻碍戏曲发展的陈腐规矩的学长。
嗓子不适合再唱京剧的许图,却仍是热爱着京剧,为了离自己喜欢的戏曲近一些,选择了民乐。以文化课与专业课双双第一考入学校的卢小语,喜欢写故事觉得戏曲写文可以沉下心来研磨,对她而言,就是想传播好故事,让创作者的话语权变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抱着这种纯粹的想法。比如文化分不够调档而来的那琦琦想要去娱乐圈发展,来这里,只是为了拿个文凭。比如为了能考上大学而临时捡起戏曲的闫澈雪,只求不挂科毕业,奋斗的目标对她而言太遥远。
正如小说里马延的话:坚持弘扬和发展一种式微的艺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青春励志的小说披上时尚的外套,国粹戏曲生变身女团,这样的设定倒是更符合这一代孩子的审美。
在这本书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传统戏剧知识。比如京剧,有国剧之称,在2010年被列入联全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比如河北梆子是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是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比如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京胡,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在这本书里,五个女孩子在学校,找到了心中的目标。她们不逐流,不随波,她们心中有自己的坚守,她们的眼眸中有星辰。与她们有着四百多年时光距离的古老艺术,在她们的手中,在她们的心中,时代与潮流碰撞,年轻与古老相见。
在这本书里,有着每一个新生对学校生活的新奇,对专业学习的紧张,对舍友相处的学问,充实的生活在大学里。而这五位女生,经历过意见不合,经历过洒汗军训,她们学习着国粹艺术,沉浸在国粹艺术之中,不知不觉已被吸引。
她们不知道如何去找到传统戏剧的改革与创新之路,但是她们知道只要努力终于发现。她们以为不能战胜的困难,都是都是一支支含着蕾、还未盛开的玫瑰,而被刺所伤的终会增强她们自身,坚持终将花蕾浇灌。
由雁北堂出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国风少女》为32开,尺寸是880*1230,随书附送封面同款海报,以及书签二枚。
国风少女读后感(十四)
一口气看完,说实话挺好看的。
现在这种剧情推进紧凑既吸引人又能引人深思的青春文学很难得。
作者你会写就多写点。
戏曲学院里同一个寝室的五个女生对自己专业的不同态度,还有她们经历过一系列磨练与挫折后的成长与蜕变。
女主张子禾是个真心热爱戏曲文化并想要把戏曲文化发扬起来的人,从她身上我能看出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劲头。
看这本书我很容易就共鸣了。
先说河北梆子和京剧吧,作为同样也是一个河北人,我从小听的最多的就是河北梆子,不论是在爷爷爱听的收音机里还是爸爸爱看的电视节目里,小时候的我不懂这是什么,但是你很难否认一个人的爱好养成和她的童年生活环境可以分割开来。所以长大以后我对戏曲总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以至于在书里看到了《辕门斩子》那段唱词的时候,我的脑海中直接蹦出来了旋律,我自己都哭笑不得。
后来在一瞬间,我脑海中闪过许多戏的片段,不止河北梆子,还有京剧,还有昆曲,还有秦腔。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但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同一个元素可以用在多种表示形式上面,然后各自开花。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历史也是一样,我会因为一段唱词而对那段历史产生兴趣,去了解那段历史,然后再反过来听戏便更觉兴味盎然。
刚刚提到昆曲,为什么提到昆曲了呢?
要从书中也想得到答案的一个疑问说起,包括戏曲在内的传统文化该如何才能实现复兴,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如何不被束之高阁,如何更好的传承下去。
2004年,白先勇先生改编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白先勇先生把五十五折的原本取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九折,根据二十一世纪的审美观,保留了昆曲原有的抽象写意,重新为大家展现了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白先勇先生曾经说编演一出呈现全貌精神的《牡丹亭》一直是他多年的梦想,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让其终于圆梦。
青春版《牡丹亭》受到争议了吗,我想肯定也是受到了的。所有的创新之路都是艰辛的,这本书里写的也是。
2003年11月22日,河南郑州电力工人王乐天,身穿汉服走在郑州的街头,这是见诸报道的中国现代第一位穿汉服上街的人。我穿汉服上街比他晚整十年,可即便是在2013年,我在路人眼中依旧受到了注目礼,即便是在今天,有人依然觉得汉服是韩服,传统文化的断代何其可悲呢?
电影《闪光少女》里受到冷落的民乐和众星捧月的西洋乐形成了鲜明对比,何其讽刺呢?
事到如今,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华流才是顶流又被喊起来了,央戏几个戏曲专业的小姐姐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作品还被央视转载报道了,汉服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登上各大卫视的舞台,民乐也时不时冲上热搜被评论yyds,一切看起来都欣欣向荣,我穿汉服出街再也不用回答别人问我是不是穿的韩服戏服这一类的问题了。我有时会感叹,真好啊。
但有时我又在想,这一切浮华表面的背后,传统真的被传承下来了吗?
就比如,火起来的是戏腔国风,真正的传统戏曲依旧不被大众年轻人所喜爱。
就比如,火起来的是华丽走秀,形制正确样式朴素日常的汉服却会被人否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
国风少女读后感(十五)
疾风磨砺经年苦,只待台上一刻春
——读《国风少女》
文/苇眉儿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很多书:莫言的《生死疲劳》;张恨水《纸醉金迷》;瓦·亚·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发现孩子》;张翎《流年物语》;朱迪特·贝勒《在冬天感谢夏天》……这些,都是质量很高、豆瓣评分也很高的书籍。当我收到邵一岐新书《国风少女》时,感觉题材从未有过的清新脱俗,内容从未有过的梦想闪耀,潮流从未有过的青春前卫。
先看看这些专业名词吧:唱念坐打,起云手,身段唱腔,武生青衣老旦,梨园功底,新式折子戏,西皮二黄,压腿扳腿,虎跳扫堂,卧鱼水袖,候场默戏……没错,《国风少女》是一本有关现代戏曲大学生张弛有道学习生活的书。C1005宿舍的五名青春少女,性格迥异怀揣梦想从各自的城市聚集在此。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五名大学生专业不同,理念不同,对问题的见解看法也都不一致,由此衍生了一出又一出的好戏,哭过笑过也共同努力过,最终让读者见识了她们青春的靓丽,梦想的实现,以及人生的升腾。
京剧系青衣张子禾有着傲人的梨园功底;音乐系的许图得天独厚;天生丽质卢小语;东北女汉子闫澈雪;还有早早坠入爱河的京剧系那琦琦,五位少女在宿舍中的粉红暗战,似水底暗流明处你好我好大家好暗处较劲,果然少女情怀总是诗。中国戏曲学院这样一个全国数得着的大学卧虎藏龙,佼佼者张子禾自律勤奋有天资,专业打磨游刃有余前途熠熠生辉,一个大一新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其成绩和学长相媲美,在她的带动下,C1005宿舍的另外几位女生也不甘示弱,一个个奋起直追,抱团加油,闯出了一番成绩。
我喜欢这样彰显正能量的“女团”,正如书的封面而言,“‘女团’千千万,她们不一般”,没错,华流才是顶流。她们的一颦一笑一倾城,她们的一言一行一进步,那是那句老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付出了比别人一倍甚至几倍的辛苦和努力后,她们继承戏曲,而后改革、创新,绞尽脑汁集思广益将戏曲发扬光大跟上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步伐,“戏曲要想活就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书中这个观点振聋发聩。读到此处,我仿佛看到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较量、厮杀……停滞不前不可取,固步自封不足取,妄自菲薄不能取。以张子禾为首的C1005的姐妹们,用自身的行动,告诉读者一句话:真正经过行业淬炼的人,永远都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套用书中戏曲中的台词:“都是爹生娘养谁贵谁贱?姐妹们且莫要自轻自贱,偏要拼出锦绣前程在眼前,在眼前……”
国风少女,风华绝代。当她们站在国家级大舞台上的那一刻,真真正正的艳压群芳、技盖京城。此刻,只有一句话能配得上她们:疾风磨砺经年苦,只待台上一刻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