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圣经》深入探讨了跑步的技巧、训练方法与心理素质,强调科学训练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书中结合真实案例,激励读者克服困难,追求健康与快乐。通过系统的指导,帮助跑者们提升自我,实现跑步目标。
《跑步圣经》读后感(一)
前后花了10天才看完,因我是初跑者,只能当随笔看,收获的知识不是很多,等我跑过一段时间后再回来读这本书,写给自己看的,评论字数还娴少。
如果没有在第一缕晨光中看到公路,看到两排之间的凉爽和生机,那么他就不知道希望的意义。
《跑步圣经》读后感(二)
这本书的出版就是浪费人们宝贵的时间!内容空洞无用!主观得估计只适合作者一人,对其他读者毫无益处。文字的力量在书中都被亵渎了,前后句貌似是顺句,实际没有逻辑可言,不负责的拼凑语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作者就不能客观来思考一下,写书的作用、意义和后果呀!
《跑步圣经》读后感(三)
首先跑步圣经这个译名就会误导读者,这本书不是跑步的实用知识汇集,全书大部分是作者跟跑步相关的一些人生感悟与随笔,写的比较随意,没有成体系。而且由于教育背景,个人经历,宗教信仰等的差异,很难说有多少共鸣。少部分跟跑步相关的实用知识,也是偏马拉松比赛的,对于只是业余爱好跑跑的初学者而言,基本没有参考价值。
《跑步圣经》读后感(四)
本以为是本跑步方法指导的书,看了后才发现原来是生活态度的书。 看这本书让我想起了《逝去的武林》, 以前练拳的时候我也有过跟作者一样的感受,练拳就是一种人生,在练的过程中,世界消失了,只有自己的身体,灵魂回到身体的感觉真好。
现在在繁忙的工作中很容易迷失,想想多久没有感受自己的身体了,肩、胯、脚、腰,每个部位都在向主人诉说,要求关注。
不多写了,打拳去!
《跑步圣经》读后感(五)
我是一个初级的跑步者,刚刚跑步一个多月。这一个月的时间让我彻底爱上了跑步。这一个月的时间我几乎没有落下过一天。真正的是爱上了跑步,每天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跑步。
一,跑步给我带来好处,让我迅速戒了烟,让我每天给有活力,让我不再沉迷游戏,我一个月的时间瘦了10斤。还有精神上的勇于拼搏、面对挫折等等。
二,这本书翻译的比较晦涩,不太好懂。而且结构上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编排。
三,这本书确实能够给予跑步者一定的鼓励,一定的精神力量。
《跑步圣经》读后感(六)
这本书没怎么看进去,笔者把跑步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跑步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在跑步中冥想,在跑步中拼搏,在跑步中超越自我。 前几天在玉龙湖跑三分钟跑两分钟走的练习,自己跑步时尝试着闭上了眼睛,脚步一呼两步一吸,每八步睁一次眼确定方向,倒是真的找到了一点天人合一的感觉,感受着自己的脚步和拂面的微风,这种感觉太好了。这个时刻,自己也终于有了一点冥想的感觉。 总的来说,对这本书还是没什么感觉。 2022.10.05
《跑步圣经》读后感(七)
这本书没怎么看进去,笔者把跑步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跑步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在跑步中冥想,在跑步中拼搏,在跑步中超越自我。 前几天在玉龙湖跑三分钟跑两分钟走的练习,自己跑步时尝试着闭上了眼睛,脚步一呼两步一吸,每八步睁一次眼确定方向,倒是真的找到了一点天人合一的感觉,感受着自己的脚步和拂面的微风,这种感觉太好了。这个时刻,自己也终于有了一点冥想的感觉。 总的来说,对这本书还是没什么感觉。 2022.10.05
《跑步圣经》读后感(八)
书中太多作者和自己内心的对话,而且翻译后感觉味道变了,实在和本书的名气不匹配。原以为会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跑步知识和技巧,结果快速浏览之后发现并没有,唯一记住的就是波士顿马拉松。
好吧,我还只是一个跑步小白,还没有进入到和自己内心对话的阶段,现在还只是停留在跑步减肥的表层需求阶段。或者时间会给你答案,当逐渐养成习惯,跑步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我可能会有一些感想和大家发表。再回头看这本书时,心境也会不一样,毕竟我还只是一个7分钟配速的阶段,和高手之间的差距太大,很难体会他的很多心灵精神层面的感悟。
跑步,只会让生活更美好,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跑步圣经》读后感(九)
只能勉强给三星吧,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跑步圣经》这名字也太哗众取宠了,大大降低印象分。
二是翻译腔有点严重,读着读着就快读不下去了。
三是感觉作者陷入了唠唠叨叨的自言自语之中。尤其是前十几章,作者完全是随性而写,毫无结构系统可言,形散神又散,我读完一脸蒙蔽:“作者写了什么?噢,跑步?他写了跑步的什么?”这也不能全怪作者,跑步这东西就形式而言本来就很无聊,更多的是内在的思考和感受,自然不好描述,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空洞之中。
不过,对于一名跑步爱好者而言,书中关于孤独、哲学与跑步之间的联系的思考,细细一想还是可以受用的。
《跑步圣经》读后感(十)
前几天在这里看到有人提到Jim Fixx的Complete Book of Running。再说几句。
詹姆斯·菲克斯的经历非常有趣。他在35岁时才开始跑步。那时他体重110公斤每天抽2包烟,在跑步10年后,也就是他的第一本书出版后,他体重减轻30公斤,并且彻底戒烟。在1984年完成了他的一个日常跑步后,突然心脏病发作去世,去世时52岁。经过医生检查,他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疾病(他父亲就是因为心脏病去世的,去世时43岁),再加上35岁前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了他突发心脏病。
12年追踪1500人,跑步组竟比久坐组死亡率高!
近日,《每日邮报》报道,丹麦科学家做了一组长达12年、涉及近1500名研究对象的跟踪调研,结论是:每周最多跑3次,每次不能超过48分钟。如果超过了这个运动量,死亡率和从来不运动的人群一样。
《跑步圣经》读后感(十一)
最烂的译著标题之一,原著为Running&Being—The Total Experience。跑步本身与人关于存在的思考是跑步运动的一体两面,这与我的认知相一致,逐渐被跑量塑造的形体和通过跑步得到的思想提升是跑步的魅力所在,通过身体与心灵的磨砺来实现体质提升与更为深刻的自我认知,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会给跑者带来长期的平静而优质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认为精神因素在长跑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也是本书为何用一多半篇幅进行哲学的探讨——跑步自有其哲学,这部分令很多读者昏昏欲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跑得不够多、不够远。从本书相对松散的结构可以看出,它的确是由作者多年跑步笔记整理而成的。从中也可以看出美国跑步文化的深厚土壤所培育出的对跑步的深度认识,因此从主题上讲,它值得四星的评分。不过跑者恰好又是像村上一样的文学家实在凤毛麟角,读起来当然就不如《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那样津津有味,原著四星,译著三星。
《跑步圣经》读后感(十二)
正好现在从南昌回天津的火车上。许久没有坐过夜车,十一最后一天的返潮大军还是很强大的,把我的机票拱到了4000+ 为了省点银子果断换乘了交通方式。火车车厢是个很烟火气很重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汇集在一个小小的车厢,上演着专属于自己的剧情。躺着无事,从Kindle里速读了这本书。
作为一个刚刚跑步3个月的起步小跑鸟,谈点自己的粗浅体会。
作者是个有点个性的小老头,性格特征如下:1 有毅力、专注、不服输等典型跑步老鸟特质;2 心里细腻,关注自我,从书中大量感受性描述不难得知;3 强大的自信心:全书大篇幅的内容有些作者半自传性质,书名《**圣经》得是对个人权威度自信心爆棚的一种表现。4 聪明到狡猾:有关跑步的思考、理解及冲刺时的小伎俩…
综上所述,本书对于跑步老鸟们可作为感受交流与求共鸣的读物,对于跑步初鸟(尤其是像我这种半马都没参加过的选手)有些感受及思考的深度暂时体会不到。但如果你对于跑步感兴趣,爱思考,好奇点滴,不妨快速一阅
今天有点小突破,在南昌一不小心差点跑了半马的距离,还不太费力。有关跑步,我想还是留给我第一个半马结束后,再详细表达与分享
朋友圈都在刷明天上班的消息,假期就像跑休一般,大神们似乎是永动机,匀速、重复的往前奔跑,不怎么需要休息。
所以,你的能量来自哪里?你的圣经是什么?
《跑步圣经》读后感(十三)
1.结构决定功能。
2.上天给了我一个让我热爱的东西,那么我会把它贯穿于我的整个生命中,让他在我的生活中发光发热。
3.这是体验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逃不开的莫斯:认真,敬业,魔怔。
4.去掌握自己的经历,而不要被经历掌握;去过自己的生活而不要被生活牵着鼻子走。也就是,及时地,成为你自己。
5. 进攻是场游戏,而放手则是任务。
6.如果你感到生活正在消失,或者变得更糟,那么你一定是在为别人而活。你仍然能够用行动证明专家是错误的。
7. 《人类价值的多样性》:自由性,反抗性-操纵并改变世界、佛性-控制资深的欲望。
8. 你可以把这个小孩子带到城外,但是你永远不能把他心中的城市抹去。总有一天,他会回归心中的城市。在那里生活能让我们的文明延续与传承。
9.寻求社交上的平衡以及内心的平静。
10. MAGIC SIX.
11. 取得最佳成绩----找到一个为你提速的人。之后,你只需要跟在他后面即可。直到最后的几十米,才是完全属于你的路程,这时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12.对于任何需要技能、勤奋和才智的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妄自尊大。换句话来说,就是要重视年龄的作用。
13.人的死亡不已经完全归咎与几名,他是死于自己的整个人生。
14. 我置身于那座最理想的伊甸园之中,梦中的伊甸园。危险再与,我将乐不思蜀,再也无法到达那座必然存在输或者赢得天堂。危险再与,我将停滞不前,再也得不到成长。
《跑步圣经》读后感(十四)
说到《跑步圣经》跑圈里的人都太熟知了,国内80年代曾经出版过,许多跑者就是因为看到这本书开始了跑步。这次湛庐重新引进翻译的是35周年纪念版本。这本书首版于1978年,当时正是美国第一次跑步热潮,这本书一出版,就得到非常大的反响,盘踞纽约时报畅销榜14周。美国的众多公众人物都将他认为是一本开启跑步思想的书:克林顿特别写信给作者希恩。
这本书帮助许多跑者找到了跑步的意义。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跑步是一次自我认知,坦承自我的过程,勇于面对自身。他回答了“为什么跑步”。 希恩,美国健身长跑的祖师爷之一,从1963年45岁开始跑步(当时他处于中年忧郁期)。那时他是一个成功的心脏科医生。开始时,他只敢在自家的后院里跑。后来到公路上跑,结果引来满街嘲笑,甚至司机冲他不停地鸣笛抗议。邻居纷纷问他的孩子:“你爸爸怎么穿个内裤每天在街上乱跑?”
50岁时,他创造了其年龄组1英里纪录4:47。在61岁时,取得了自己的最好成绩3小时零1分。
跑步后,希恩开始给报纸、杂志写专栏,这一写就是25年。他是《跑者世界》的医学编辑。在1968年奥林匹克上由hal higdon(《马拉松Marathon》作者,这本书湛庐也将会在下半年出版)介绍给当时《跑者世界》的总编。《跑步圣经》正是他多年的专栏文章精选成书的。在60岁的那一年,跑步15年后,他出版了这部《跑步圣经》。大部分人都是从健康考虑开始跑步,爱上跑步,这本书能帮助你找到跑步的意义,跑的更加笃定。
《跑步圣经》读后感(十五)
花了一整个下午进行阅读,共鸣的点还是有点。首先,作者有一定的跑步天赋,45岁重新穿上跑鞋并接连取得不错的成绩。作为一名跑者,非常强调一英里法则,51岁那年创造了4分47秒跑完一英里的神奇记录。第一次波士顿马拉松赛事成绩3小时09分,跻身前一百名。不得不说是一个很有实力的资深跑者,写跑步的文章自然很有说服力,显然这也是该书得以畅销的原因之一。 书中作者多次提及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这是他很推崇的一个历史名人。作者的跑步成绩必定也受益于詹姆斯的人生哲学,才会不断的提及他的观点。比如“人应该得到最充分的释放”,“人的生活的就是奋斗的过程”等。 书中作者提及自己的马拉松参赛经历,有关于胜利的体验,也有对失败的感受,无论如何都是最真实的情感分享和思考,这些对于广大的跑步爱好者来说有着相当的借鉴意义。 这本书分两部分共18个章节,围绕不同的跑步关键词展开论述,文体上更像是一部跑步文章的随笔集,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可以一口气读下去,也能围绕关键词翻到哪面读哪面,总的来说可读性是可以的。个人更喜欢第二大章:跑者的世界,这部分文字更偏向实践性,也更易引起共鸣。 读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跑步的意义远不在于变得健康和强壮,而是找到真我,或者说自我磨砺方式的选择,即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相比某些跑步公众号上的通俗干货类文章,作者的文字显得自我中心,即为内心而写。
的确作者是在书写真实的自我,要引发读者的共鸣,读者就得有相应的跑步经历,并且得有自己的思考。而许多公众号的文章似乎给出了跑步的“标准答案”,这样的阅读很舒适,然而并非高质量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