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摘抄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3 20:00:27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13 20:00:27   小编:

《解决那个局外人》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解开一个谜题并揭开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小说结构紧凑,情节曲折有趣,让人不禁沉浸其中。作者巧妙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思考过程,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本小说不仅有紧张刺激的情节,还融入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一)

撇开里面关于家庭描写的内容,我更愿意把《若血流成河》看作一部关于人性的寓言小说。人们对于恐怖、惊悚,对于那些刺激,既怕又爱,有些人像蚊子一样,从不幸的受害者的血液中汲取营养。

家庭生活方面的描写,与小说的主题相距甚远,像是两条平行的铁轨。尽管作者对于老年人的描写准确传神,但是由于笔墨过于分散,所以难免会降低了作品的可读性。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二)

这是一个较为温暖治愈的中篇小说,也许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描写惊悚恐怖情节的大作家斯蒂芬金的心变得柔和了。这就像一直在推理小说里杀人的东野圭吾,到了一定的年纪,开始写《解忧杂货店》这样的作品一样。

这是世界需要正义,人们渴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宗教主张的是来世报,但是最痛快的正义是现世报,不是吗?阅读《哈里根先生的手机》,令人感到痛快!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三)

尝试过写作的人,都会喜欢《老鼠》这一篇小说的;阅读过作者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闪灵》的人,会从中找到很多相似的情节。

故事一如既往地好看,人物生动鲜活、情节扣人心弦,恐怖的氛围日渐浓郁——

最喜欢的是这样的一段,如果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那就是安徒生童话:

他盯着闪烁的光标又看了几秒钟,然后打字:

女孩尖叫的时候,叫声尖利得足以震碎玻璃,赫克停止演奏钢琴,扭头望去。

随后,德鲁迷失在了故事之中。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四)

《查克的一生》,真是一部有趣的作品。

我们很难对它归类,科幻、惊悚、还是其他什么?

作品采用倒叙手法,先是第三幕,谢谢你,查克!然后是第二幕,街头艺人;再是第一幕,我包罗万象。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读者会以为这是一部世界末日小说,就像烂大街的美国世界末日大片那样,慢慢地,读者会发现故事逐渐走向哲学层面,走向每个人都会成为哲学家的那个时刻。

生命是什么?大多数的人生是循规蹈矩勤勤恳恳的工蚁,极少数的人生像街头艺人或行吟诗人一样自由浪漫,这两种人生就像两根线段,在某个瞬间交叉。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五)

第一篇 哈里根先生的手机 开始觉得就是一个小故事,当第一个人挂掉时,果然不对劲,看得最后一个人挂掉时细思恐极。推理:没猜到是偶发还是必然事件。主观是哈里根的幽灵在实现克雷格的吐槽(对于这种恶意,此刻想称为吐槽)。 第二篇 查克的一生 读三遍也没明白想表达什么(๑•̌.•̑๑)ˀ̣ˀ̣有段话让我莫名喜欢:病床上的男人不是像电影里的鬼魂消失那样逐渐隐没,而是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他从来就没有在这个房间里存在过。他不存在,查克心想,我会宣告他不存在。我会活好我的一生,直到生命耗尽。我过得很好,我有资格过得很好,我包罗万象。 第三篇 若血流成河 这篇写的太棒了!不枉熬夜看完这篇短文。非常精彩的情节,毛骨悚然的文字描述。若血流成河,则吸引眼球。你既见了魔鬼,为何不见天使?假如你见到的东西没有让你烦恼,那么你担心的是什么呢?

第四篇 老鼠 理智告诉我那只是他生病时做的一个梦,但我还是希望那只老鼠是存在的。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六)

2023-33 相关新闻,今年3月,TVB旗下的直播品牌,TVB识货登陆淘宝。据说第一场直播,TVB内部定的销售目标是,5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但就在当天,直播6个小时,销量2350万元。据说直播间累积人数超过320万(从人气看,已经超过了罗永浩),第二场直播,做了12个小时,观众690万,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是首播的三倍。 有人分析TVB跨界为什么如此厉害?其中一个原因是它长期持续输出符合社会最大价值公约数的东西——TVB几乎所有的电视剧,主打的都是亲情、团圆、励志,这些公认的主流价值要素。这么一直持续做,就导致,观众对TVB,形成了稳定的预期,只要TVB出品,就可以放心看--由此也就形成了强大的势能! 相类比,斯蒂芬惊悚小说的成功也大抵如此: 惊悚恐怖是他小说极具识别度的标签,但在这之下却是一如既往的“老套”结局:善最终战胜了恶。我们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在基督教背景下成长的美国人,总是不免会被善恶二元论的宗教观念所影响,几乎所有古老宗教都有这种观念,看来这也许就是人类最底层的困境选择吧:一丝微弱的人性闪光与无边沉默的人性幽暗悄无声息的持久缠斗--善虽胜而非一劳永逸,恶虽败而不能绝迹! 斯蒂芬小说精彩之处,不在于刺激的情节与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而在于成就这个结局的艰难过程--面对我们自身深渊的挣扎与斗争。 我们靠什么熬过来的? 对亲人的爱、对他人的友谊、不作恶的善意以及朴素得没有理由坚信的坚持--对人性还有希望、值得救赎的坚信。 正如此,斯蒂芬的小说像一杯巧克力牛奶,初尝起来有点涩口,但最后是熨帖暖胃的--惊奇的是这居然是由惊悚恐怖小说泡制的。 没错,他用惊悚来包裹善意!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七)

第一篇《哈里根先生的手机》,除了与逝者交流的手机这个核心故事点外,一老一小的友谊也是很吸引我的一个看点。 第二篇《查克的一生》,小说以倒叙手法创作,开篇第三幕的世界幻灭极为惊艳,一人一世界,人死则幻灭,非常有哲学意味。第二幕一般,最后的第一幕则多了一层对于死亡的思考,初看一般,回味无穷,喜欢那句“我包罗万象”。可惜三幕间的联系太弱,如果相互间能有紧密联系,大概能打一个满分。 第三篇《若血流成河》,是《局外人》的续作,延续了上一部的设定,只是这篇的局外人远不如上一本的同类狡诈、残暴以及强大,不过这个设定和剧情,大概是金在讽刺某类记者吧。 设定有趣,剧情上的进展则很慢,也缺乏上一本面对局外人时那种可怕的压迫感,最后的决战更是潦草敷衍。对决场景完全就是《警戒解除》里比尔和霍莉对战布莱迪时候的翻版,双方高手对决,队友变拖油瓶成为对方的人质,主角遭受要挟,然后另一个队友神兵天降,打出致命一击。除了几处差异外,核心完全是一模一样。 如果没有看过前作,这篇其实只能打7分,勉强及格。但若是从前面四本书一系列看下来,观感又会大不一样。相比故事情节,吸引目光的更多的是那些熟悉的人物。 曾经怯懦、自卑、遭受母亲精神控制的霍莉,现在已经能说不,甚至能一个人策划对局外人的伏杀,哪怕她的心理创伤并未彻底修复,但她在成长,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可惜这一切比尔看不到了。每一次听到霍莉念叨着比尔的名字,诉说着她的思念,读起来还蛮伤感的。还有霍莉的舅舅只在前作出现过一次,但看到他在这篇得了老年痴呆,被送进养老院的场景,心头同样很难受,唉。 第四篇《老鼠》,故事核心其实是很老套的许愿与代价,却被金写的趣味盎然,十分精彩抓人,特别是主角创作的心理,对写作者来说看起来很有趣。 最后,金在本书和《局外人》里不停怼特朗普,真是充满了怨念啊。 想起他被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拉黑时的反应:“被拉黑了,被放逐到一片没有特朗普的荒地。特朗普不让我看他的推文,我可能要自杀了。” 哈哈,所以你被特朗普拉黑,就要在书里不停黑特朗普是不是。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八)

斯蒂芬·金在这本书中的四篇,还是延续了他遗忘的风格,在看似平淡无常的生活小事中,隐藏了读书与他的恐怖,那些关于我们的噩梦和恐惧,就这样被他描写了出来。就拿第一篇文章举例,手机目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备的东西,小小的一个却能够通过它的屏幕连接整个世界。我们早已经习惯手机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习惯了它的便捷,但是有些时候,我也会对于电波的传递产生恐惧,毕竟曾经有一部《午夜凶铃》让大家都印象深刻。

在手机出现之前,人们最常使用的联络方式还是信件,书中的我在一位老人家中打工,每日的工作就是为他读书。在智能手机开始出现的时候,我开始想要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但是打工赚来的钱并不足以在短期内满足我的愿望。好在幸运的是,老人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我邮寄卡片,冰鞋随着卡片附上一张彩票,虽然每次都中不了几个钱。

直到有一次我中了大奖,我决定也为这个老人送上一份礼物,我给这个老人送上了一部手机,而这部手机也紧紧连结了我们。老人一开始虽然对这个产品并不信任,但是看到了它的方便快捷之后,不出意料地爱上了这个手机。在老人意外离世之后,我悄悄将手机放在了老人衣服的前口袋,,让这部手机陪伴着老人一同沉睡在黑暗的地下。

正是这部一同沉睡的手机,让我开始想象老人是否没有真正离开我,他是否可以通过这部手机继续联系我,尤其是当我收到了来自那个手机号的短信,一切都开始变得诡异起来。我想要惩罚的人总是在我拨打电话之后,离奇地自杀身亡,我不知道是否是亡灵仍旧在守护着我,但是我也开始害怕有一天自己会受到伤害。

或许这就是人类的本性吧,虽然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强大的力量,让世间万物都害怕,但是自己同样也会害怕这份能力,害怕自己会遭到反噬。并且即便百般想要摆脱,也会在最后的时刻犹豫,总是在幻想万一自己能够有能力去接近无上的能力,万一自己可以让世界听从自己的旨意。

人类的劣根性永远都存在,我们有些时候恐惧的并不是那些未知的事物,而是来源我们自我内心的劣根性。我们都知道人远远比那些虚无缥缈还要可怕,我们知道防不胜防,所以才愈加恐惧和害怕。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九)

记得刚上大学时,选修了一门电影与艺术,有一回,老师花了两次课给我们放映了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其实这部电影早就声名在外,等到我接触时已经是10年以后,精彩的剧情还是深深打动了我,犹记得,影评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而他的原作,即是四海闻名的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就不用我介绍了,作品享誉海内外,《时代》周刊称其为“无可争议的惊悚小说大师”,近期有幸拿到他的最新中篇小说集《解决那个局外人》,惊喜之余,充满期待的读了起来……

这部作品由4篇小说组成,封面的英文是留给其中的一篇《若血流成河》的,这也是其中篇幅最大的一篇,其余篇幅里,已有作品先转化为影视作品上映。

首先碰到的是《哈利根先生的手机》:一位外表冷淡的低调富翁——哈里森先生,一个内心热情的少年——克雷格朗,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不太喜欢智能工具的哈里森先生雇佣少年为他读书;少年恰恰为了想要获得一部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而接受老者的雇佣。短暂的打工时间并不能立刻满足他购买手机的愿望,少年就在这样的期待中坚持工作。逢年过节,哈里森先生都会给克雷格朗邮寄一张贺卡,里面包含一张彩票,他们俩每次都在这样愉快的交流中度过节日……

一次意外的惊喜打破了往常的平静,克雷格朗中了一个大奖。高兴之余,他也给哈里森先生也买了一部新的手机。从不信任开始,通过尝试,哈里森渐渐的爱上了这部手机,让其成为连接他们的桥梁……

意外再次来临,哈里森先生不幸去世。不舍之下,克雷格朗将手机偷偷放在老人口袋。忘年交情左右着克雷格朗,他思念着哈里森先生,思念着联接他们的那部手机……

这次到来的是诡异,克雷格朗收到了来自哈里森先生手机的短信。深埋地下的手机如何能再次激活?难道哈利森爷爷还活着?克雷格朗还没有理清头绪,更离奇的事情来了:只要是克雷格朗想要教训的人,只要他打电话给对方,对方就必定遭受惩罚,这又究竟是怎么回事?……

诡异神秘的氛围,天马行空的想象,行云流水的剧情,后面的每一篇,就像这一篇一样,似一个个成人童话故事,像一部部屏幕悬疑大片。年近八十的斯蒂芬·金保持了他一贯的水准,与时俱进,大胆的在作品中融入现代元素;收放自如,将故事的起承转合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龙点睛,惊心动魄之后又耐人反思。

表面看似独立的四篇中篇,实则一直被一条若有若无的线所串联,正如故事的封面“解决那个局外人”一样,读他的故事,就是一个整体,没有局外。不管你是喜欢重辣,还是喜欢轻咸,斯蒂芬·金的作品中,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口味……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十)

斯蒂芬·金在悬疑推理小说爱好者当中,应该无人不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看似无用的话语,啰嗦的剧情,都是构造故事千万螺丝钉其中的一颗。随意拔掉一个,都会让他惊心搭建的、细思极恐的故事结构崩塌。所谓的穷工极态,大概就是如此。 《解 决那个局外人》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其中包含四个小说《哈里根先生的手机》、《查克的一生》、《老鼠》、《若血流成河》。蕞喜欢的,是《哈里根先生的手机》,它包含着爱,邪 恶,恐怖和欲 望,以及个人对于善恶的取舍。 《哈里根先生的手机》男孩克雷格在退休富豪哈里根先生家帮忙,哈里根在每个节日都会给他邮寄一张刮刮乐。一次中 奖后,克雷格送了哈里根一部手机。几年后哈里根去世,克雷格很伤心。本想藏起哈里根的手机留作纪念,可还是在下葬时塞进他的口袋中。第 二天克雷格打哈里根的手机,听筒里传来他低沉的留 言。过后,一条信息发过来,显示来自于哈里根的邮 箱……不久后,学校有人欺负克雷格。他打电 话给哈里根,留 言诉苦。第 二天,那个欺负他的男生竟然意外死亡了…… 打通的死人的电 话,听到死者的声音,然后是可怕的意外……是来自亡灵的报复吗?故事将会如何发展下去呢?到此打住,禁止剧透。 《查克的一生》、《老鼠》、《若血流成河》题材和《哈里根先生的手机》完全不同,但那种冰冷刺骨的恐惧感是相同的。故事里充满未知、绝望,好似被恐怖织成的黑色大网,牢牢包裹住。 其实让我们恐惧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于未知部分的猜测和怀疑。 越是不了解,无法掌控,就会越害怕。 斯蒂芬·金就是利用了这点,写出无数令人恐惧又想看的悬疑佳作。 《解 决那个局外人》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出品方: 博集天卷

《解决那个局外人》读后感(十一)

《解决那个局外人》是悬疑惊悚作家斯蒂芬·金的一部中篇小说集,共收录四个中篇故事《哈里根先生的手机》、《查克的一生》、《若血流成河》以及《老鼠》。

上述四个故事都带有明显的斯蒂芬·金风格,在情节推进的故事中会出现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灵异元素。

这一点也成了评价这本书的关键:如果可以接受书中的灵异元素,那就会觉得这些故事很棒;而要是无法理解,那恐怕就不会喜欢。

斯蒂芬·金自己在小说中曾尝试给出一个解释: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确定的。在这些事之中首先无法确定的就是现实本身。

换言之,斯蒂芬·金认为,既然现实无法确定,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小说中的超现实元素视作是另一种现实呢?

《哈里根先生的手机》中那部在坟墓下依旧可以打通的电话,《若血流成河》中以悲剧为食的“局外人”,《老鼠》中与主人公达成协议的老鼠,全都充满了灵异的气氛,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若血流成河》是四个中篇中篇幅最长的一个,几乎算得上是一个小长篇了,书名“解决那个局外人”也来源于这个故事。

《若血流成河》的主人公霍莉·吉伯尼是斯蒂芬·金另一部小说《梅赛德斯先生》中的次要人物,同时还出现在《局外人》当中。《若血流成河》的情节则延续《局外人》而来,上一部中主人公们解决了局外人,但在这个故事中,另一位局外人又出现了……

小说开头,霍莉注意到了电视上播放的一场爆炸案事件,引起她主义的是最先到达案件现场的记者昂多夫斯基。

这位记者在案件刚发生的下午两点播报的时候,脸上有一颗痦子,但到了晚上霍莉再看新闻,那颗痦子不见了。

霍莉原本以为是因为化了妆的缘故,但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她发现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她在前不久刚与“局外人”交过手,这次的诡异事件让她将两个案件联系了起来。

霍莉对昂多夫斯基展开了调查,同时另一位关注“局外人”的老人也找到了霍莉,二人得出了一个惊人的,任何正常人都不会相信的结论……

但霍莉知道危机已经开始了,她与局外人的决战一触即发,到底她能否解决那个局外人?

在《若血流成河》中,斯蒂芬·金设定下的局外人以悲剧为食,因此他总是伪装成记者,出现在案发现场,在人们惊惶悲痛之时,大快朵颐。

这个设定不仅听上去惊悚,而且还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斯蒂芬·金在小说中意味深长地写道,这种稀有生物做的事情,无非就是看新闻的人们做的事情:把悲剧当做事物。

斯蒂芬·金意在讽刺我们当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这种讽刺在第一个中篇《哈里根先生的手机》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在这个故事中,哈里根先生是个大富翁,在年老后选择隐居到主人公居住的镇子上,与世隔绝。

哈里根先生雇佣主人公为他读书,后来主人公送了哈里根先生一部手机。以哈里根先生的财力,他并非卖不起手机,而是拒绝这种新的事物。

但后来在主人公的指导下,哈里根还是发现了手机的妙处,他感叹:这场地震会改变我们获得信息的时间、方式与地点,因而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斯蒂芬·金在这个故事中并没有一味地批判手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他只是直白地描述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对手机形成了一种依赖,而且这种依赖正变得日益严重。

或许只有一种方式能阻止这种依赖,那就是死亡。哈里根先生去世了,主人公出于对哈里根先生的怀念,将手机放到了哈里根先生的棺木里。

惊悚的是,葬礼过后,主人公给那部手机打电话,结果对方却发来了一条信息。

此后,哈里根先生的手机一直可以拨通,主人公可以听到对面传来的手机铃声。

主人公因为遭遇了校园暴力,而向哈里根先生倾诉——当然是通过那部手机,结果施暴者自杀而死;

主人公敬爱的老师因为一场醉驾事故而死,肇事者因为有权有势而逃脱了惩罚,主人公再次借助手机向哈里根先生倾诉,随后得知了肇事者死亡的消息……

《哈里根先生的手机》也带有浓厚的灵异风格,不过在这种灵异风格之后,传递的其实是一种很朴素的价值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现实世界缺席的惩罚,斯蒂芬·金通过灵异的方式来使其降临。

书中另外两个中篇也很有意思,尤其是《老鼠》中与老鼠定下契约的作家,故事的内核我们其实在其他故事中已经见过了,但斯蒂芬·金依旧将其刻画得格外抓人。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