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得及》是一部描写青春迷茫与成长的小说,主人公在大学毕业前夕面临着选择未来的难题。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和成长过程,展现了青年人在迷茫中逐渐找到自我和生活方向的过程。读后让人深刻思考人生的选择与价值。
《来得及》读后感(篇一)
年轻时的自己还是要的太多了,什么都想做好。但是,疲于奔命的慌乱可能也是青春期的一种普遍状态,因为不是特别确定自己到底要去哪里,很多事情都处在一个努力尝试、努力做好的阶段。一定要经历之后才知道到底收获了什么,才知道如何选择。[1]
人生中那些看起来似乎毫不费力的好机遇,其实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努力和等待的。,坚持好每一个当下,梦想就会如约而至。[1]
《来得及》读后感(篇二)
可能并不是专职作家,何炅老师并不适合写书,而适合面对面地用温柔的语气来告诉我们一些人生的道理。这本书只是每一章节的开篇文章由何老师撰写,其余皆是他人所做,很失望,有一种出版社假何炅老师的名气、何老师受邀敷衍所做的意味。 书的内容很平淡,有的是用小故事叙说道理,有的直接是讲一个道理,很像说教,有点枯燥。 不过我很喜欢其中这句话“心事不是说给别人听,是当着别人的面,说给自己听。”
《来得及》读后感(篇三)
虽然知道何老师这本书的出版是为了宣传《栀子花开》这部电影,但是被何老师的个人魅力折服,还是在图书馆打开了这本书。这本书讲的关于青春,关于毕业,关于梦想,对于刚刚毕业的我,感触颇深,以前本科毕业我一点儿也没有离别的感觉,现在硕士毕业了,真的惆怅万分,可能这是真的毕业了吧,离开了校园,执行社会人的使命了。带着这样的情绪回到本科毕业的那天,我一定会泪流满面,但是当时的我什么也不懂。成长就是,你能不断的包容你过去以为完全无法容忍的一切,长大了,就不能只从自己角度考虑问题,凡事都要想想别人,希望能为社会做贡献,凡事愿意多听多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保持正直和善良,足矣。
《来得及》读后感(篇四)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拒绝配合别人的行动,拒绝倾听别人的想法,拒绝理解别人的意思,常常是因为我们不够自信。我们害怕在谈话中、合作中被别人带离自己设定的路线,害怕被别人改变,害怕会因为别人而妥协然后折损了自己。但是,真正自信的人,是敢于去听别人的想法的。他会将别人发表的想法消化,然后促成更有效的沟通,也能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别人身上收获自己缺失和忽视的部分,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打开自己的耳朵,不急着去诉说,而是用心去倾听别人情感的流动和语言的表达,从而找到最契合的交流脉络,做一个真正勇敢自信的人。
《来得及》读后感(篇五)
现在发现,能引发人更多触动和共鸣的,还是那曾经逝去的岁月,那正经又荒唐,千丝万缕,莫名其妙,那有如史诗般庞大却又似乎不足道的青春。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还是惊了一下,“人生没有最晚的开始,《来得及》”。旋而想起了《Youth》那首小诗,何炅写这本书时四十多岁,当了二十年多快乐大本营主持人,历经起起落落。书中何老师的文章并不多,却非常有他的风格,温暖而正气。没有关于青春的迷茫,有的只是他这么多年体会到的真正的人生的样子,他眼中别人的努力和善良。相比书中其他的伤春悲秋的文章,格局不知高了多少。
谁没有过慷慨激昂的往昔,谁不会有几段不愿回首的往事,谁不会遇到几次天不时地不利的恋情?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趁时光未老,赶紧的。
《来得及》读后感(篇六)
“青春就是在每一个当下,都能抬头,仰望天空,念念不忘自己的梦。”最喜欢书中的这么一句,很简单,却深入人心。
一本书中描绘了不仅仅是何老师还有很多友人的青春梦想和青春故事,有的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有的却近在咫尺,通过一本书,看到了不一样的名人们。看过了《栀子花开》这部电影,再来看这本书,交相辉映,更活灵活现了,好像电影中几个人物穿梭于书本中,为大家讲述着一个个的故事。
每一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段弯路,走的时候很艰难,但走过了回头看,绝对是财富。
《来得及》读后感(篇七)
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相信不同的年龄段下,不同的心态下读他的时候,感觉是完全不同,也可能是当下的自己读过后感触来的极度特别,看着看着有想笑、想哭……
整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毕业-爱-梦想-成长-朋友-迷茫。每一个部门有何炅自己写的文章,也有邀请其他作家写的文章。可是整个主题,至于整个风格都是相似的,可以说都是同道中人吧。
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愿意去想并去做,一切都还来得及。
摘录:
1.坚持好每一个当下,梦想就会如约而至。
2.所有的运气不过是一直在努力的结果。
3.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了不起的事情是一个人完成的。
4.我们拒绝配合别人的行为,拒绝倾听别人的想法,拒绝理解别人的意思,常常是因为我们不够自信。我们害怕在谈话中、合作中被别人带离自己设定的路线,害怕被别人改变,害怕会因为别人而妥协然后折损了自己。但是,真正自信的人,是干预去听别人的想法。
《来得及》读后感(篇八)
其实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被何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所以想了解一下他写的文字,(这本书中我真的只看了他写的那些篇)。
何老师是娱乐圈中的老好人,感觉舞台上什么样尴尬的场景都能被他化解,妙语连珠的精彩表现,更是让我惊异,这是怎样的学识跟智慧才能在舞台上第一时间有这样的反应,好多话真的可以抄下来作为范本。
我觉得何老师的书里一定会写他的各种经历,以及怎样一些说话、处事的技巧,就像蔡康永老师和马东老师的书一样,很奇怪没有。就如同他说的,他是一个不愿意向别人吐露心事的人,可以说是低调,也可以说是内心强大,他并没迎合我们读者的需求。
不过何老师还是用短暂而智慧的文字熏陶着我的心灵,就像下面这两篇,深深的打击着我的内心深处。
《来得及》读后感(篇九)
我觉得高中生会喜欢,因为他们正青春。
20年前,我是一个高一的学生,而今年正在和闺蜜准备为我们的20周年搞个大庆。所以,这样充满青春气息的文字其实我是完全读不来了,只有其间何炅的文章都一字字看了下来。
每个年纪都有他会喜欢的东西,文字是这样,生活更是这样。
我其实是这几年才活明白点儿的,不再自怨自艾,而是觉得要只争朝夕。
何炅说,一切都来得及,因为你们还年轻。
我周身会有一些整日紧锁愁眉的少男少女,他们总会对我抱怨说生命无趣,我让他们出去跑去跳去唱歌去学习一样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可是最终,他们还是懒洋洋地赖在沙发或者床上摆弄着手机。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我一直在后悔自己没有把握自己最好的年龄,我的自怨自艾让我完全浪费了青春。
但是,哪个年龄不是最美好的年龄呢?
只要你还存在,那么这个时间就是最好的。无论你是豆蔻还是青春甚至如我这般奔四,只要你愿意,一切就都来得及。
一切都来得及改变,前提是你愿意。
我确实浪费了三十年的青春,但我庆幸自己终于开了窍。我甚至找到了一样让自己永远不感疲倦的兴趣,而有了兴趣的生活竟然可以变得如此有趣和轻松。
生命从来不缺乏拐点,你只管向前走,但是,你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唯有如此,你才能不会在每一个岔路口彷徨。跟随你的心,问问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然后迈开大步走就是了。
我想,这就是《来得及》所要传达的意思。
《来得及》或者也是缅怀青春的一本书,它里面有关于青春的每一个主题词,有那些青春偶像的访谈和年轻作者的青春文字,它是为《栀子花开》而来。所以,它有着最鲜明的“青春”标签,只是这标签,只要你愿意,无论你多少岁,你都可以把它戴在身上。因为,一切都来得及!
《来得及》读后感(篇十)
《来得及》应该算是一本电影的衍生品,不论是为电影造势也罢,或是为了借名气出本合集也罢,至少这本书希望能让读者读到一些关于青春的文字,回忆青春,更好地成长。
这本书的确是一本策划出来的书籍,分为7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何炅自己的文字,有与名人的Q&A,也有一些其他知名或是没那么知名人写得文字,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自己的见解,而每个章节都穿插着《栀子花开》中的人物剧照,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是青春的代表,因为这是一本有关青春话题的书……
我没有去看过《栀子花开》这部电影,说实话,自《致青春》后,有关青春话题的电影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知道为何,泛滥的有点不着边际,而打着青春的名号,又似乎看不出青春的印记,自此,我再也不看青春题材的电影,而把自己的那段青春锁在内心深处。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的青春在哪里?那些写在书中的人物都充满了故事,或是努力前行,或是放任不羁,或是幸运出彩……何炅在书里写李晟、写李易峰,说用七年的时间来等待,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然而光光靠等待就能等到机会吗?中间的辛酸或许我们无从知道,不过我想,只有自己积攒了能力方能抓住机会。回头看看自己,故事很平凡,那段美好的光阴似乎被偷走了一般,没有任何可以为之回忆的,留下的知识读书时候没能好好把握的悔恨。
早上听广播的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所有现在流下的眼泪都是以前不努力付出的汗水。”幸运的人会在青春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就像书中彭宇写得那样,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电视台的人到某个饭店吃饭只需要签单而不需要付钱,那时候他不懂得协议,只懂得这样很酷,于是,开始追寻了他的梦想,去电视台工作!
就好比一句流行的话说:“只有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而人往往在没有经历过失去的痛苦,很难会去品味珍惜的甜头。这就是人生。这本书与其说是让人忆青春,不如说是希望每个正在青春岁月的人好好地活在当下,能够好好地享受,能够好好地利用,能够好好地珍惜!
《来得及》读后感(篇十一)
这是何炅编著的一本书,但是不是全部都是何炅的文字,它记录了拍摄《栀子花开》的一些有关于青春、友谊、事业、梦想的一些事。它不仅仅收录着何炅作为主持人、导演、话剧演员等不同角色的经历与体验;也收录了何炅的好朋友们对青春、梦想的一些思考与有趣的故事;此外还有一些年轻的作家们的青春故事。
这本书共分7章,分别讲述了毕业、爱、梦想、成长、朋友、迷茫与青春等内容,每一章都以何炅的文字开始,并在每个内容中设计了一小节何炅与名人间访谈的记录,还提供给年轻作家一个平台,让他们有关于前面7个内容的文字得以展示并传播。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着青春与年龄无关的观点,但是对于正青春的年轻人,他们的声音、他们对青春的注解是何炅持续关注并要大力向外传递的正能量,这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让观众了解何炅从主持人转变为导演的过程,并帮助有才华有理想的年轻人展示他们的青春记忆。
我一直认为青春不是年龄上的短暂保存期限,只要一个人仍对生活永葆好奇钻研的心,他就年轻着。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他们热爱生活,学习着一切有趣好玩的事情,让生活不会流于平淡与模式,他们学习花艺、烹饪、摄影、油画、木艺、陶艺、健身、旅行……他们向我展示了生活的多样性,生活可以不仅仅只有一种状态,它可以拥有许多不一样的可能。我喜欢他们,喜欢和他们相处、交流,并守护好他们和我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启发。告别平庸、拒绝无趣、永葆青春的心也许是刚刚迈过30岁门槛的我此刻唯一能为自己坚守的一些事。
记得著名的作词人林夕对青春的理解是这样的,“如果是心境上的年轻,我不曾觉得自己青春不再,因为我依然会好奇、会冲动、会沉迷、会犯傻、泪点依然偏低”。只要你对生活还有追求,看到动人的故事与剧情仍会感动落泪,那么当下的时刻就是——正青春。
《来得及》读后感(篇十二)
书评の来得及——你是清风雨露,你是青春年少
拿到《来得及》的几天前刚刚去看了何老师执导的电影《栀子花开》,而这本书不是电影写真集,也不是剧本集,是和《栀子花开》电影有关的,也分享了一个永不消退热度的命题——青春。
还是想写一下何老师,因为意义重大无法忽略而过。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一个综艺主持人有什么好意义重大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节目是陪伴我长大的。从少儿频道的《聪明屋》,再到芒果台的《快乐大本营》。感谢他带给观众,带给我的难以言说的好。
可他给我的影响远不止主持身份。他在圈内的人缘极好,是因为他很会照顾人,熟悉的陌生的都好。他是一位歌手,虽然传唱的歌曲只有《栀子花开》一首,但不管是歌手,作家亦或是其他的创作者,可能心中都抱着“作品不求多,只求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就够了”的想法他也做到了。他还是一位老师,哪怕前段时间不好的传闻让他辞去这个职位,可他写的“永远是北外人”还是打动了很多人。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他?这个问题可能有说不清的答案,但正是这些答案,让我相信他也会是一位好导演,让我愿意去电影院赴一场栀子花开的约定,让我愿意去购买这本《来得及》去阅读他的青春。是他的认真,他的坚持,他的兢兢业业让他能做好每一件事,实现每一个梦想,打动每一个喜欢他的人。
这本书也一如他的态度作得很认真。外封选用了硫酸纸,无数个“来不及”里特别用绿色标明“来得及”,创意地传递了“青春来得及”的观念,内封是帅气的何老师,封底还摘录了一些书中的语句。最让我们惊喜的莫过于书中的内容。全书一共分成了7个部分,选择了青春时讨论最多的7个话题,恰好也是《栀子花开》电影的7个元素,每一个部分何老师都有撰文写自己的青春或是拍摄的过程,还有和文艺大咖的对谈,策划人和一些作家的小文章,甚至安排了留言板收集了7个问题的答案。
我第一个阅读的部分是留言板,每个人对于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同的,但编辑组还是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回答,或许会让读者产生些许共鸣的同时再一次思考自己的青春。(不过有发现有一些回答者好像是固定的?)
而作家们的青春故事,感觉路径是相同,感受也是相同,或许是因为青春的模样就是在一个圈子里兜兜转转,总能让人产生共鸣,就好像里泽林的《千百万个夏天》在开篇写到的那样,千百万个夏天的相遇,千百万个夏天的离别,只是经历的人不一样,故事都是相同的。不过好像这本书邀请的男作者比较多,而男作者里少有直男癌,所以他们的故事都是基情满满(喂……)
《来得及》读后感(篇十三)
封面显得很写意,外面还有层磨砂封皮,封皮上面用绿色的文字写着“来得及”旁边有很多很多的“来不及”还有小黑字写着“人生没有最晚的开始”,拿到手有种精致朦胧的感觉(虽然是何老师的照片,但还是很棒)。里面还夹了一些《栀子花开》的剧照,果断造势的书。
收到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不到2个小时就读完了。这是一本大家的散文合集。里面有何炅回忆大学的文字。有很多其他作家关于青春的解读。当然少不了《栀子花开》电影的导演王朔和出品人彭宇回忆的文字。大家都从学生时期的青葱岁月写到了现在。里面甚至还有一些名人采访,林夕,黄磊,蔡康永等等。穿插在大家的文字中间居然没有显得突兀,里面有大家对青春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何炅的发问都很不错。在每一章节的结束还有很多人的留言写在留言板上,一条一条的,如果排版能再好好设计设计,相信会更加的有感觉。整本书都穿插着《栀子花开》的剧照,男主角李易峰,女主角张慧雯,还有电影中的大家等,让我们在文字滋养心灵的同时还能养养眼睛,还是不错的体验。
这本书不能说完全是电影衍生品,里面的有些内容还是很让人有共鸣,能带来思考,比如其中何炅的一篇就描写道一位母亲与长期不回家偶尔回到家的孩子的一段对话,很生动的的再现了我们生活中大家都能遇到的场景,也写出了母亲对孩子深切的爱。确实是那样,让我想要多回家看看妈妈,对妈妈更好一些。
当然《栀子花开》在这里本身就是青春的代名词。所以全书最多的就是给你讲青春这件事,不同时代的人对青春的诠释。大多数人把青春定义到了大学这个阶段。也习惯性的把大学的毕业当成的青春的结束。而且还有很多的故事都写到了毕业分别这件事。我们的青春中充满了冲动,爱情,学习,分别,好像少了这些我们的青春就不在了。
每章都有一篇是何炅访谈,分享了不同青春体验,而大家的回答都是大胆的有勇气的做事,一个字概括青春:“狂”。读完很是热血。是的,我们是青春的,因为我们的心依然年轻,不管我们生理上多少岁。我们依然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依然觉得世界那么大,我们想出去走走。
最后何炅说:人生永远没有最晚的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此书最赞的其实是封面设计,来得及和来不及的对比很有新意。很多人喜欢说的来不及了,这本书就告诉你众多来不及的声音也淹没不了来得及的信念。及时不看内容,这本书讲了什么也知道个八九了。
所以说,喜欢《栀子花开》的此书必入手,这是粉丝的觉悟;想回忆青春的,拿来翻翻也不错;正当青春又活力四射的还是等等再看吧。青春还是自己体验为好,不能走别人的老路。
《来得及》读后感(篇十四)
星期天翻阅了何炅的《来得及》,书里面关于青春的诗意问答和十二篇当红作家的青春书写, 都略过了。重点就看了何老师的青春记忆与感悟,毕竟买这本书就是因为何老师嘛。
他说:
年轻时的自己还是要的太多了,什么都想做好。一定要经历之后才知道到底收获了什么,才知道如何选择。
人生中那些看起来似乎毫不费力的好机遇,其实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努力和等待的。坚持好每一个当下,梦想就会如约而至。
人生永远没有最晚的开始,一切都来得及。
——何炅
单单是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感触也是很大的。在生活当中,有太多的来不及。
想练字,等等吧,等时间宽裕点;
想旅游,慢些吧,等有更多闲钱;
想创业,再看吧,等有资金经验。
最后所有想过的这些念头,没有一项实现。世上没有梦想的人很少,但能付诸实施的人不多。总会有各种念头构想于脑海中,却湮没在时光的流水里。人很多时候,总是茫茫然地,日复一日得过日子。
工作中,想要的机会,还来不及争取,就已消失;
旅途中,想看的风景,还来不及欣赏,便已远去;
生活中,想等的人儿,还来不及表达,就已离去。
人生,总有太多的来不及。就在犹豫、踌躇、等待中成为永远的遗憾。
朋友小夏,肤白貌美,但是写字巨难看。她一直巨羡慕可以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在她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她就下定决心要改变一下。都参加工作了,还能练字吗? 身边的人十之八九都认为已经晚了。然后她就找她的一位姐姐练习写字。
她姐姐是小学教师,平时都有带学生练字。于是她煞有介事的跟一群10岁的小朋友做起了同学。每天坚持练字2个小时以上,一年下来奇迹就发生了。过去她手中奇丑无比的字,终于也变成了曾经让她羡慕的美丽的字。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想的越多,越什么事都干不成。所有想做的事,马上行动,持之以恒,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就像我现在,突发奇想得想搞一个公众号。又想着搞原创,于是,好坏都只能坚持着。为了坚持而坚持!
原创首发于公众号:@花看半开无心自近
《来得及》读后感(篇十五)
文/友竹
看了何老师的《来得及》,顺便回忆了下看似过去没多久,其实已然远去的青春岁月。那些整天喊着“青春只是一种心态,与年龄无关”的家伙们,真的是受够你们啦!但是何老师除外,因为他真的逆生长了。这逆生长可不单指长相,还有心态、性格之类。
大部分人所谓的青春时代都是充满锐气的,可何老师不这样,他说从前的自己待人处事是圆润(何老师竟然不说圆滑,差评!)的。而今到了40岁以后,却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锐度——不再那么没原则地做老好人了,他开始懂得管理、试着对别人提要求。因为妈妈那句话很有道理:没有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你一个人完成的。所谓团结力量大,不信还真不行。
一直认为青春就是迷茫、惊慌却又无力摆脱这类感觉的代名词,翻开这本书看看,好像除何老师拥有一段异常充实的青春外,绝大部分人的青春时代都是在全力对抗那段岁月中度过的。彭宇在《云中鹤,地上狗》里说,“他们只是处在少年人特有的一段混沌时光中,只是迷茫……不知道他们的明天在哪里。而我,就是他们中的一个”。这是一种坦诚剖析自己苦逼青春的友好态度,所以整本书读下来,对彭宇的文字印象特别深刻。
至于那些年近不惑还时时宣称自己离青春不远的人,大概是不愿给人看到他们当年的郁闷和彷徨吧。毕竟在大众眼里向来以正面示人的帅哥级人物想要始终延续他们充满正能量的一面,就跟娱乐圈那些所谓的不老女神一样,大家都在想方设法保持最好的姿态。至于用什么方式去保持,别人不了解也不会去刻意关注。
但让人怀疑的是,到底有多少人能像彭宇所说的“云中鹤”那样,在善意的关注里自然而然得到了温暖?至少就身边的所见所闻来说,大部分人都是彭宇口中“曾经像狗一样奔跑,去撕咬、去抢食,从而获得渴望的温暖”的。十二说,成长就是承认自己的不坚强。她在文章里向我们讲述了关于高考和毕业失恋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她本人。
十二的文字再次提醒我们,有些事情,若不是亲身经历,你不但无法感同身受,还会觉得无法理解。为什么说“肯承认自己不坚强”才能让你真正坚强勇敢?因为那是青春年少者的巨大通病——用骄傲假装自己不在意。
张际星说,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段弯路。是的,手握青春的我们无论是挥霍自己的时光还是父母的金钱,最后的结果都只能是悔恨和懊恼。但是犯过错之后,就只能停留在后悔阶段了吗?她的总结是要正视自己的错误,积极面对问题,并全力解决。还是那句话:修正错误、追逐梦想,任何时候都来得及。
真心喜欢那些敢于正视自己的惨烈青春,又决不放弃梦想的作者和文章;同时深深鄙视那些无病呻吟和跟风谈梦想的空洞、消极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