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街》是一部反映当代城市生活的小说。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老实街的居民,他们的生活琐事、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展现出城市中普通人的人性和情感。小说中还涉及到诸多社会问题,引人深思。阅读后,让人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真实与多元。
《老实街》读后感(一)
王方晨的写作阐释了真正的“老实”精神,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为文学赢得了尊严。这样的写作,值得尊敬。
——鲁太光(著名文学评论家)
局域中折射阔大,日常中感念恒久,温和中含有尖锐,真实存在与个性书写相互交融……王方晨的《老实街》是风物图志,是生活图志,是命运图志,更是具有赞歌与挽歌意味的精神图志,它折射出的繁杂丰富让人感吁,让人省思。我也极其赞誉王方晨的故事能力,作为写作者,我愿意从他的叙述中获得启示和妙趣。《老实街》,对我构成了吸引。
——李浩(著名作家)
《老实街》读后感(二)
王方晨的《老实街》是一部自我颠覆与解构特色非常鲜明的“反市井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作为典型市井社会的老实街面对来自于现代性的强势冲击而最终被迫无奈地土崩瓦解。
——王春林(山西大学教授)
《老实街》具有真实与开阔的艺术性,正在于能在作品中看到传统道德在现世的发展与转折,以及人性光辉背后的恶念和虚伪,看到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
——贺仲明(暨南大学教授、博导)
《老实街》书写城市,不仅关注城市景观,而且勾画出了城市之魂与生活其间的人们的心魂,通过城与人的互动,写出了城市的人气,也捕捉到了老实街的居民身上和心上的城市烙印。
——黄发有(山东大学教授)
《老实街》读后感(三)
小街巷,大世界。故国传统人物事件,笔下万千先锋气象。不仅勾画市井、琐碎、生存,而且开掘背面、深处、远方。对道德秩序的重建,对文化心理的浩叹,对未来中国的期许,对表现艺术的创制,使小说焕发出深沉恒久的力量,标举当代小说创作一种独特超拔文体的诞生。
——李一鸣(著名文学评论家)
王方晨把他的老街放在了我们生活的中心地带,却写出了它的天高地远,呈现出了世界的本相。他所精准描摹的老街故事,无不是帮你找回人生的分寸,进退之间,自带光华,其实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代人的文化归属,同时也是去往。
——邱华栋(著名作家)
《老实街》的文字以虚化实、以静制动、以简求工,于平顺、朴拙间,剖解心灵深处的激越、冲荡,流泻出别一种深刻和繁华。
——李掖平(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dy> �ڝ�Z�
《老实街》读后感(四)
王方晨的写作生涯中贯彻着焦灼而隐忍的雄心。十年一剑,腰横秋水,他始终确信自己会抵达一种雄奇阔大的境界。他只是在心中寻找那群人、那个地方、那个时代的经验与精神的交汇点。现在,他可能找到了,他的力量和锋刃于此尽展,这个地方就叫《老实街》。
——李敬泽(著名文学评论家)
王方晨有意识地去写“我们老实街居民”“我们老实街人”,下笔就是讲古说书的风格,娓娓道来,在艺术探索上,非常注意对古典、传统风致的保存。
——何向阳(著名文学评论家)
一条老街就是一个世界 ,几个人物就是一个时代。人世间的纷繁复杂,个人命运的未卜难料,在一条街巷里演义得风生水起,令人欲罢不能。这就是《老实街》的魅力。
——孟繁华(著名文学评论家)
王方晨对小说有一种本质性领悟,手中的笔锋被打磨得有棱有角。他的写作就是要握住实在的东西,握住有质地和有价值的东西。小说中的朴实纯粹、硬实明亮,有目共睹。他赋予老实街以独有的质地,让老街上的芸芸众生的精神发出了亮光。
——陈晓明(长江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老实街》读后感(五)
旧的街景,旧的市井,旧的人伦,缠绵在王方晨的心中。当一座座高楼大厦遍地林立时,我们或许只有在王方晨的《老实街》里,寻找到城市曾经的模样。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以呈现迷乱,寻找秩序之道;以追问现世,表达伤逝之心;以新幻城的想象,解构老实街的命定——这一切让王方晨在现实主义的精微质感之上,建构起独特的人学空间,并再度赋予先锋文学以新锐朝气。
——施战军(《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
“老实街”的名称是人对自己的期许,也是一种修辞和面对未来的希望。百态人生,无尽世相。器物、手艺和人性、道德互相纠缠,展示出生命之复杂和幽微。王方晨以独属“老实街”的语言和纹理,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城市空间。
——梁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王方晨通过《老实街》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美学。他在中国乡村文化传统中解读中国城市,又在现代城市视角中观察都市里的村庄的沦陷与消亡,从而完成了具有多重语义的复调叙事。正因为如此,他得以摆脱陈旧而俗套的怀旧,又避开了冷漠而廉价的批判,使得这一空间能够保持原初丰富而自在的存在,成为一个可以反复打开和解剖的样本。小说在文体上有许多尝试,新的叙事腔调与节奏和对古老小说技术的复活,有意味的不仅是文本的形式,更在于它们契合了作品的叙述对象。毫无疑问,《老实街》是王方晨小说智慧的一次完美而充分的发挥。
——汪政(著名文学评论家)
《老实街》读后感(六)
《老实街》携带着文学史的某种顽强的基因,既可以追溯到80年代的文化地理,也可以追溯到沈从文、老舍和师陀的传统,在比较文学的意义上,还可以与马尔克斯遥为呼应。王方晨发挥了其精雕细琢的功夫,将文学史的记忆雕刻为一个羊肠小街里面的景致与人物,在艺术的“剃刀”之下,担负着王方晨的独特生命体验和美学诉求。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南有《繁花》,北有《老实街》。王方晨将诗意与生活融合,以文人抒情的手法,展现了一个丰富无比而又精细幽微的北方都市传奇。
——房伟(苏州大学教授)
王方晨有着宏大的文化意愿,他不仅要构建一条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老街老巷,还要探讨在现代进程中中国本土文化——儒家道德文化的命运与作用。
——刘传霞(济南大学教授)
王方晨把老实街的日常写出了禅意,把小说写出了意境,由于逃脱了简单、哀婉的“肤浅感伤主义”,其深入肌理的洞见让他的叙述始终具有一种反讽的张力。
——丛治辰(中央党校副教授)
王方晨在想象中建筑了一条支汊纵横、纹路复杂的老街,写出了一个秘密的也公开着的市井世界。人在这街上,舒展,委屈,得意,困顿,正是人在人世间的样子。小说里有老词、老韵、老味道、老道理、老说法,却也能看到新时代的探头探脑、无知蛮横、不屈不挠,氤氲出一种难以清楚说出的复杂意味。
——黄德海(青年文学评论家)
���N��WܝR:X�
《老实街》读后感(七)
《老实街》:生活之“实”与艺术之“虚”
张晓峰
每一位写作者心里大约都有这样一个愿望——为自己的故乡立传。从福克纳到莫言、再到贾平凹等人莫不如此。这一次,人们从王方晨的新著《老实街》里,看到了济南。怎样衡量一部作品是否写活了一座城市?标准其实很简单——如果人们在阅读之后不仅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和风貌有所认知,而且激发了想要进一步了解它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对它的感情,那么作者的书写就是非常成功的。虽然《老实街》的艺术和思想涵量远非这一点所能概括,但对于阅读体验而言,它是最为真实也是最为宝贵的。因为即使读者非常熟悉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以及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但爱上它们却是很少见的。
王方晨的《老实街》是别具一格的。他将济南这座名城书写得古朴而清新,醇厚而澄澈,恒久而又岁月沧桑物是人非。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不仅有“泉城路南的老实街、旧军门巷、狮子口街、榜棚街、十八拐胡同,还有东边那些个宽厚所街、历山顶街、洪字廒街、仓门楼子街、公兴里、武库巷”,作为主要故事背景的老实街上还有“王家大院、张家大院、黄家大院、苗家大院,那些杂货铺、酱菜店、小五金店、馍馍房,那些院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那些花墙、影壁,涤心泉、屋中泉、墙下泉”,这丰满的市井烟火气,既热闹又不失闲淡雅致。小说中除了社会变迁与历史掌故,还穿插了五花八门的职业和民间手艺,如铁路工、搓澡工、小学校长,以及开杂货铺、竹器店、纸扎店的,其中的地方美食更是与人物相得益彰,如编竹匠的女儿鹅喜欢吃的合锦菜,虽然“她店里也有合锦菜,苤蓝丝儿、榨菜丝儿、干平菇丝儿、石花菜、菊花瓣儿、花生仁儿、杏仁儿、核桃仁儿、瓜子仁儿、芝麻、黄姜,一样不缺,但没有唐二海家的味道。她走过酱菜店时,自然想起了合锦菜。那种味道,啧,怎么说呢,像是拿鸡汁儿细细收过的”;再比如擅长说媒的老花头爱吃的黄蘑鸡,“黄蘑鸡非鸡,而胜于鸡。心佛斋素菜选料以豆制品、油皮面筋、山药为主,这黄蘑鸡则以手撕蘑菇过油,鸡的味道完全按配方由中药料调出”。这些地方美食在作者笔下色香味俱全,又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紧密相连,不禁使读者心驰神往。
现在的问题是,《老实街》中所描述的充满魅力的济南,有其真实性吗?
之所以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在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具有写实风格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少见了。王方晨的《老实街》甫一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莫言为其题写了书名,足以见得莫言对作者和作品的赏识。但莫言的写作理念与王方晨是有区别的,比如在真实与虚构的问题上,莫言就主张“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在谈到他的著名的“高密东北乡”时,他坦率又不无得意地说:“看起来我写的好像是高密东北乡这块弹丸之地上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我把天南海北发生的凡是对我有用的事件全都拿到了我的高密东北乡来”。莫言笔下“虚构的乡村”不仅让读者也让很多职业的文学工作者上了当,《丰乳肥臀》的日文翻译吉田富夫来到高密,发现这里一马平川,“没有山峦也没有丘陵,没有沙漠更没有沼泽,当然也没有那些神奇的植物。我知道他感到非常的失望。”
如果将城市作为表现对象,莫言说:“这个城市也应该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我想我不应该愚蠢地让北京、上海这些具体的地名出现在我的小说里。我写的城市应该独一无二的、在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将来也不可能出现过的”;“我何必去写许多人写过的北京、上海?我自己虚构一座城市就是了。我写了多年的乡村其实早就是一座虚构的乡村”。这样的写作理念确实与《老实街》差别甚大。但艺术创作在很多方面并非只有一个标准,比如鲁迅评价《红楼梦》就曾经赞叹它“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其实这句评语用于《老实街》也是非常恰当的。
对于很多读者而言,读罢《老实街》会忍不住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济南真的如作者所写吗?佐证应该很多,从《老残游记》里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到老舍先生笔下温柔可爱的济南的冬天,但我认为最能与《老实街》相呼应的是沈从文先生对济南的理解与喜爱:“济南给从北京来人印象极深的是清净。街道又干净,又清净”;“济南住家才真像住家,和苏州差不多,静得很。如这么做事,大致一天可敌两天。有些人家门里边花木青青的,干净得无一点尘土,墙边都长了霉苔,可以从这里知道许多人生活一定相当静寂,不大受社会变化的风暴摇撼。”看到这样的句子,会忍不住惊讶,这不正是《老实街》中所描绘的那样吗?“老实街是老济南的心脏,青砖黛瓦,那些屋脊,山墙,影壁,斗拱,挂落,哪一样都让人看不够,哪一样都有讲究”;尤其是阿基米德兄弟俩居住的院落“朴素得像件旧衣,洗了多少水,真是不起眼。院里有什么,倒有人窥探过。能看到一架紫藤,生得极繁茂。这怎么叫窥探?逾过墙头,也能看到。每逢春夏之交,紫藤怒放,堆在院墙之上,好像云山崩落。除了这架紫藤,就是藤下一个石桌和两个石墩。两个石墩?好嘛,兄弟俩一人坐一个。一桌,双墩,双人,空得很”。王方晨笔下的超凡脱俗的人间至境原来是真实存在的。
再来看沈从文由衷喜爱的济南的饮食和水果,“这里一般饮食似比北京干净,面包和饭馆中饺子,都很好。水果摊在架子上如小山……”。到处“如画有诗”的感慨也让人们想到了上文提到过的“老实街”的那些名吃。
这种非常“老实”的写法在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当代小说创作中已经非常少见了。扎实、接地气,但又充满了如水的灵动之气,其间跳跃着深邃莹润的心灵、如幻如诗的想象,是一部写实与虚构结合得异常完美的新颖之作。
《老实街》读后感(八)
来源:《长篇小说选刊》
《老实街》:时代轮声中了无形迹的起义
阿探
1
对于文学创作,王方晨自有坚守与进路。不落过往传统之窠臼,同时亦坚拒当下背离艺术本源、急功近利之急切、浮躁与盲动,凌厉的锋芒化作冷峻的叙事展开,以数十年不懈的艺术求索,直奔自我艺术御风而行之境。他似一匹冷峻、理性而不失优雅的孤狼,幽灵般闪击了数十年、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精神文化积淀、遗存与依存,颠覆、摧毁了制约历史发展的民族幽深自闭文化心理,以小说家沉郁、深刻自觉反思与绝地反击,将人们的意识与观念,导向了袭面而来的未来。在今天,这既是正当其时的一种必须,亦是真正意义作家的使命担当。从长篇小说“乡土与人”三部曲《老大》《公敌》《芬芳录》中的“塔镇”,到城市版《老实街》,国人依存性精神地理正发生着跨越性位移,无疑亦是悠久民族文化直面未来的序曲与正在进行时。
王方晨从乡土到城市的迈进直至《老实街》的凝铸,本身就是民族精神史诗探索的接续。和《白鹿原》的叙事构建一样,王方晨选择了整体性倒叙中的倒插,并在此叙事战略上构筑了一条双向流脉,经由悠远之过往、现在,直指未来;并从对未来的真挚瞩望出发,经由现在,有力地重塑过往。
以文化起底的小说稀有可贵,而游刃有余于人心幽深底层、彰显艺术高妙的文本则更为罕有。余秋雨曾给过文化一个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于此基础上去理解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无疑是恰切的,同样在此意义上去解读王方晨《老实街》的民本主义、平民情怀视角,亦是直抵小说神旨的。《老实街》本身就是民族文化沉疴、平民生态意义的熔化与决绝,老实街的各色人等都是固有文化心理或颠覆性的载体,他们的精神时态正是文化流变的动影与写照。
就文学本源价值而言,《老实街》显幽隐烛,可谓时代轮声中一场寂寥的文化起义。文本直击、重击了民族文化异常幽深的内质沉疴,赋予意识鲜亮进路;与《白鹿原》所不同在于摒弃宏大叙事,直抵人心幽暗底层,完成了对当代小说固有文体的颠覆性构建,并昭示了富于绵展的典雅的中国式审美伟力。换一个角度审视,亦完成了一场了无声迹的当代文学创作的起义,不战而屈人之兵。
时代演进的轮声中,老实街一直承载着百年来、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来的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心理诟病,甚至在时代不断淤积的社会张力中禁锢着老实街青春活力的焕发。这是一种异常幽深与复杂的精神痼疾,是悠悠历史长河里凝结而成的安居乐业式理想平民生态的时代性虚妄,一种居守与排外主义合成的文化卑微心态。终结这种文化卑微心态,不仅要依赖外在的时代洪流的激荡、涤荡,更要依赖与内在的人心撕裂。一场携裹着文化外在与内在的现代、传统之战了无声迹地拉开、结束,无异于一场民族文化的自觉起义,在终结了文化卑微心态的同时,带走了我们更多,比如曾经期许的爱情,青春,我们乡愁的栖息地,甚至道德依存、精神沉溺等等。读完小说,在林黛玉式难以挥去的千古悲切中,不觉间我们已经进入新的时代。
这场起义有些酷烈,有些至死的伤魂,漫长而疾如闪电,一战而终,一战而胜。悠远过往之反刍曲终,人心再启程已上路。
2
老实街随同记忆的消失过程,亦是沉寂数千年的文化起义的积聚与极速推进。《老实街》十一章,每一章都是一场涤荡文化沉疴的起义。十一场一战而胜的起义号角沉寂时,我们永远地告别了曾承载着我们生活与生命期许的老实街。这是一场首先由内部生发,积聚,最终在外部强大洪流的催化下爆发的一场起义,苍茫浩荡而冷月无声。
平稳地度过百余年世事惊变的老实街人的“世外桃源”,在时代激变演进的滚滚轮声中还能弥久不变么?一场场幽暗幽深文化起义在积聚着,爆发着,终结着。
一把大马士革剃刀,犀利地划破老实街人长久自豪自诩的道德和良知体系。外来者陈玉伋操持古老的剃头业的红火,触动、刺伤了以仁义厚德自诩左门鼻。一场惨烈的心战暗战简洁、奏效,无形无迹的“虐猫”事件驱逐了陈玉伋,他带着无以排解的屈辱郁郁而终。左门鼻胜出了,而输掉的恰恰是以老实著称的老实街。老实街的居守与排外主义,演绎了一场不见血丝的杀戮。左门鼻昭示了老实街文化遗存的极致脆弱心理,道德无罪,有罪的是以道德自诩的人。左门鼻会意识到自己有罪吗?若不是老实街被拆,这种不见血的杀戮或许还会继续。鹅,毋宁说她是老实街的本分道德体系的颠覆者,不如说是老实街毁灭了她一生一世的爱情。美丽的鹅,独立生养儿子,以强大的勇气比照、反衬了以厚德自诩的老实街男人欲望支撑下的人格卑劣、渺小。鹅是老实街男人觊觎的唯一目标,同时是老实街老古道德实质性溃败、朽掉的标识。鹅拉着儿子指着老实街很多的男人说你有很多爹,这是彻底撕破老实街聊以护体的道德伪装。鹅没有飞出老实街,却以颠覆性存在揭示了一种自诩中朽坏的道德遗存。小时候就以自我方式存在的高杰,以现代商业资本代表身份,完成了对老实街的吞噬,他是老实街俯视者。如同“世界的幽微”,高杰以生俱来的强大野蛮,占有了老实街与鹅,完成一生一世的“复仇”。老实街人永远的狭隘与孤陋寡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他们永远活在自己的“想当然”中,他们想当然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鹅的儿子石头,从小就活在孤独正在,他如同母亲一样,要飞出老实街。他一次次地藏匿、去火车站,然而没能躲避老实街人赎罪性的关切,终究“化燕未成”。在老实街人惊惧目光中,石头与搓澡工开怀奔跑,只是一种强力抗拒的意识动影而已。老实街人以强大的腐朽性意识统御,扼杀了石头幼小微弱的挑战。阿基米德兄弟把整个人生活成了一成不变的一天,他们的葆有自我的居守主义,亦是对老实街悠远遗存的对峙与反抗。观望、犹豫中的白无敌以老实街人固有的防卫、排外意识,阻碍并葬送了阿基米德兄弟唯一与世界发生关联的机会。阿基米德是政府机关工作的张树对穆氏兄弟人生的定位,对伟大的未成功的专注者的人生定位,正如同他说,“你们封杀了阿基米德。”坚深的老实街人情世故,抹杀了穆氏兄弟以及更多的生命活力。
在老实街芈老先生的文化观念中,“一动不如一静”。对于沉积过于悠远深厚的老实街,每个人命运似乎早已被注定。朱大头得了歪脖子病,与芈老先生接触后不再背离老实街固有法则。朱小葵却在伸张正义中背弃了老实街的文化居守,不惜牺牲远大前途与爱情,以决裂的方式选择了对老实街的确保,也把自己推向了不归路,她最终被看不见的强势力量惨烈吞噬,留给老实街的只能幽幽的哀叹。老实街拒绝不同,倡导统一、同一,歪了的脖子很难回正。老实街人对固有生存观念的固守,让朱小葵、邰浩守护老实街的行动化为孤立无援的冒险,葬送了他们的爱情,甚至小葵的生命,犯险成为他们对人间烟火的永弃。然而小葵却是义当所为,她的不知所归,在芈老先生笔下化作一种穿破时空的精神长存。他们两人作为冲破老实街固有的行为法则的青年,一明一暗的泣血青春保全了老实街人在被黑恶势力欺辱时应有的尊严。
为了捍卫这一尊严,这一场长久的暗战与心战下来,他们背弃了人间烟火,老实街会理解他们吗?老实街异人小耳朵能听到的八百米下的水声,表征着老实街人一贯寂寞虚妄虚荣心理。在老实街即将被埋葬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大厦下之际,小耳朵灵异的耳朵被儿子割掉,是老实街人虚荣虚妄颜面保留的一种必然,多年以后小耳朵还曾向陌生人道起耳朵的灵异,那已经是一种悠远而微弱不堪的追忆,等同于“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寂寥。老花头的隐秘情事的剥离,勾连起老实街众多人的情欲花事。春去也,花事了。种种的隐秘人性及众人肤浅的欲望暗自积聚,最终形成高杰一统下强大的合力,共同摧毁了老实街数百年来的物质形态及精神遗存,老实街迎来了自己历史的终结。难以终结的是,老实街人们的爱情的期许,将如何又于何处安放?
鹅在老实街被拆除前重开竹器店,是对父亲唐老五的至死忏悔,老实街幽暗的浮影,亦触动了马二奶奶向她做了生命的终极忏悔。鹅没有飞出老实街,亦没有等来一直在等的人,她不得不依赖她不想见的高杰安顿儿子。她重开竹器店,是对过往的诀别,她在精神上终极性地安顿自己。所谓老实街将开告别大宴,是以老锁匠为代表的老实街人最后最弱势的心理虚妄。大宴未成散席日,千年老街惊仓皇。仓皇得连酱菜店主人给每家送去美味的合锦菜,老锁匠为街邻们做出了精美的老式锁的机会都不曾给予。
现代商业文明犹如一面清晰的镜子,映照出老实街人种种幽暗与卑微。人心复杂而仓皇离散,早已紧紧锁定,老锁匠还沉溺在久远的迷梦中,久久难以醒来,却终究在空前痛绝中醒来。时代轮声碾过地方,没什么喜剧,所有的一切对于沧桑骤变的岁月而言都是悲歌哀叹。老锁匠的这种虚妄、卑微心理终究终结,终结中小说完成了庄严、庄重的告别。
3
不属于老实街的高杰,无疑是荡尽老实街老古遗存的外来的强大力量;而属于老实街的鹅,朱小葵,邰浩,对于老实街的众多生命而言,更是一种主动性的决裂,尽管他们为各自的决裂付出很大的代价,毕竟他们给予老实街以新生的微茫之光;至于老实街更多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无疑是被动性,甚至是虚伪虚妄的,只有当他们的排外与居守主义无法应对时,才能卑微而艰难的接受他们所不能接受的一切。同时他们对于鹅,朱小葵、邰浩等人的生命,是无法理解的一种习惯性的冷漠。这正是我们民族久深的文化沉疴,文化诟病,是我们面向未来必须摒弃的,《老实街》每一章的文化意义起义的自陈,无疑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决绝。王方晨凝铸了一种决裂世俗的倔强生命,个性化的人生,以背叛“老实街”精神遗存的酷烈青春,书写了生命的另一种盛放,摧毁老实街固有行为法则的人物在摧毁中构建了某种生命存在的理念。小说从具象开始,以具象的无限延展结束,一条老实街所承载的文化心理,早已超越了它的空间本身,探究了全部的人性,折射出广远的空间,它几乎是整个华夏民族的,甚至是人类学意义的。
小说在具象的追溯与反刍中告别了一个时代,一个时代根深蒂固的文化卑微心理,把对中国社会演进中文化流变的抽象留给读者去深思,去归结,去直面未来。在这个意义上,《老实街》无疑是《白鹿原》文化根性追溯的延宕,是一场更具自觉意义的文化起义,“老实街”也会同“塔镇”一样成为中国文学的精神地理与活化石。
《老实街》专注于文化平民生态的“精神内在性”探幽,以重击、摧毁致力于”探寻能够超越一时之社会需求及特定成见的某种价值观”(哈罗德•布鲁姆),这对于中国文学创作而言,无疑是一种文本内质构建的起义。
当代文学“一体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解体后,中国作家在回归文学本源性价值的创作中多路突进,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盛极一时。集中向西方学习的时代开启,也开启了作家与作品关注、介入时代及生命本体的创作。在这洪流中,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选择了以历史追溯的方式介入时代,他的这种介入的背后更蕴含着与历史、与时代保持适当的距离,因此更深刻地反思了历史、文化及猛进中时代,一部书,一道原终成经典。及至当下时代,物质万能,人类精神客体化,文学内质的小众化、个体化、碎片化趋势进一步加剧,时代本身有着绑架作家的态势。与众多作家技术化、受众化、类型化的选择所不同的是,王方晨一直坚守着自己对文学的认知,在人们精神几近荒芜的时代,倾心倾力于平民生态的“精神内在性”探幽,在创作中留下一路令人惊异的亮色。这既是他与时代保持距离的选择,又是对文学进路时代性的反思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直达文学本源的有效突进,无异于文本构建的自觉起义。
文化在庙堂之上,属于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的表达,是方向性目标的表达。在乡土在城市,归根结底则是一种精神意识依存对行为选择的导向。社会的演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种意识依存,只有当这种影响达到相当的程度,引发内外的合力,才能产生根本性改变。人性是复杂高深的,中国人的思维观念更是谜一般的存在,尤其是数千年以来的这种道德精神的存在。它在确保社会秩序和谐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压制了个性化生命的活力释放,甚至成为一种故步自封的没落,老实街就是这样一种强大道德精神遗存,似一座坚深的禁锢人性的堡垒,它甚至囚禁了这座老城迈向新时代。王方晨扼住数千年来的民族文化沉疴,以虚构的老实街种种复杂人性,展开了这种文化意义上的“精神内在性”探秘,在精神趋向荒芜的时代轮声中,剥离出幽深、惊心的民族性“精神内在性”,为国人的道德精神重建完成了自觉、深刻意义的反刍与反思,潜藏在小说背后的批判是尖锐而犀利的。而文本所凝铸的这种批判是无迹可寻的,所谓“不著一字尽风流”,同时所有的反刍反思挽歌式的留恋,亦承担着“探寻能够超越一时之社会需求及特定成见的某种价值观”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意义。时代骤变中才能发现发现精神道德的不足,时代更需要直面未来的文化重建,小说中女性鹅,朱小葵,排爆警察邰浩等,则是着眼未来的这种价值观的探路者,亦是一种摆脱“老实街”陈腐窠臼的先行者。王方晨专注于文化平民生态的“精神内在性”的创作,与陈忠实先生一样既介入、又置身时代之外,他们选择了过往与时代之外的站位,整体性反思民族文化的遗存,并把全新时代文化内核的重构寄望于未来。同样,《白鹿原》与《老实街》对平民百姓的行为模式选择葆有充分理解和温情,在地域民俗风情的画卷上,细微、本真地观照了他们的复杂而幽深的人性,最终给予平和与瞩望。
在文体构建上,如同小说内质本身一样,也是一场执着坚定的起义,完成了中国式精微结构的布阵排列,同时亦是大一统思维优越性昭示。宏观上脉络明晰,具体到局部复杂而精深,其每一关联之间富于自然神韵。《老实街》每一章具有独立性,每一章都是对老实街人事的精神态反刍与反思,都是一种对过往的追溯与告别,都是整体倒叙中的倒插叙事的精神态再现。整体俯瞰整部小说,构结方式是一致的,十一章精雕细刻,十一场起义汇聚成对数千年文化沉疴的决绝。“老实街”是一种强大精神意象的设置,是小说精神场域的关联,更是平民生态、精神意识时态的映照与联结,是对小说章节的无形的一统。
4
《老实街》选择了属于小说本体近似古典的语言,几乎可以读出汪曾祺式干净、节制、朴实、沉稳,富于承载及延展意蕴,更有卡尔维诺近似于冷漠的理性。更重要的是,王方晨让叙事成为了小说本身。文本内在性的气息及理性视角,是为撕开并直面我们传统文化真实、卑微心理,质朴的语言意在展开文化健康心理的渐进性构建。
作品勾绘了现代社会进程中人情世情百态图,侧重于百姓生活,映照了政治生态,但这对于王方晨的创作而言,不是重点。其重点在于,王方晨以“起义”式的构建,完成了国人共性情感的审美性悲切塑铸与定格。时代轮声碾过的地方,实际上没有绝对的胜出者,每一个人回首永逝的过往,无疑是难以挥去的凝神。文本体式只是经典型文本的包浆,精神内在性的苛求与千古苍凉的审美意境,才是创作的价值所在。《老实街》审美追求所赋予我们的是,面对过往与未来,如何对自己述说和如何承受自己。对于王方晨而言,《老实街》创作既是一场起义,亦是一种至美的哀咏。
尽管我们对城市里老古遗存的荡然无存,心中葆有深深遗憾;尽管在数十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但我们,依旧不能扭转历史前进的车轮,我们依旧只能随历史的轮声迈进新时代,任滚滚轮声碾碎我们悠远的梦。如同白鹿原上白嘉轩所坚守的精神堡垒,坍塌是历史的必然,新的构建是时代重大命题。在这个意义上,小说中大拆迁只是传统道德体系坍塌的一种隐喻。
在《老实街》里,王方晨倾力凝铸了一种告别过往、直面未来的平和心态,以对老实街悠远的反刍,奏响了老古文化道德迈向现代社会的序曲,是序曲,亦是挽歌。在王方晨放眼社会文明进程的整体性视野里,消失的“老实街”,依旧是我们的“幸许之地”。王方晨对老实街的理性认知,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胸怀,一种跨越时代交接点的适度的文化心理、心态。
《老实街》更是文学意义的一场起义,对于时代进程而言,无异于“于无声处听惊雷”。事实上,文本以空前的克制完成了所担负的使命,在一丝幽幽的失落中,不知不觉已登临彼岸。
《老实街》读后感(九)
理解城市:王方晨《老实街》的时代意义
文/郑斯扬
《老实街》是由王方晨近年系列短篇小说合集而成的长篇小说,显然表明了他最近一个时期的创作选题和思考方向。济南的老实街成为王方晨理解社会的新起点,系列短篇构成他阐明社会的关键维度和角度,形成对社会问题的系列思考和评估。在城市现代化语境中,对拥趸传统与重建城市做出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反应——作为城市里的我们,如何面对城市给的深深冲击?
一、历史与道德的勾连
老实街的即将倾覆促发了老实街人对历史的警觉。很久以来,人们对老实街的记忆被深深地封锁在旧军门巷和狮子口之间,成为其他人无法分享的独家记忆。老实街垒固的巷道似乎凝固了时间的流脉,人们好像生活在时间的内部,传统的记忆构成老实街人的生命内核并以最日常的方式加固记忆的传统。这种恒长的观念在人心里相当重要,它与对守护老实街的思想并驾齐驱。它不是消极的反映,而是一种积极的热望。正因此,百年老街中的道德自信应运而生,作为本体精神奠定社会的伦理认同,并构成持续的社会动力。
然而,今天老实街人猝不及防地面对有关当前和过去的错位,从某个时间点开始,过去将与自己彻底分离,个人终于要成为记忆的保存者。对于老实街的居民来说,这意味着离散。因此他们把老街的倾覆看作是一次灾难,看作是对传断的恩断义绝。王方晨借助老街倾覆的时间结点,引出一个关于历史的话题。
“老实”是老实街的精神气质,奏响了人们对真实世界和对生存现实认识的和弦。“学老实,比老实,以老实为荣,是我们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的人生训练,而且穷尽一生也不会终止。”……“我们无师自通,不但因为老实之风早已化入我们悠远的传统,是我们呼吸之气,喝饮之水,果腹之食粮,还因为,既生活在老实街,若不遵循这一不成文的礼法,断然在老实街呆不下去,必将成为老实街的公敌,而这并非没有先例”。1老实街似乎成为一种悬置的存在,似水流年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断重返自身的自我认定。
有趣的是,在确证历史本来面目的过程中,日常生活却让历史频频露出马脚。左门鼻与陈玉伋之间的君子之风竟然演变为一场阴谋的暗算,一把“大马士革剃刀”可以剃妥多少个脑壳,却剃不净愚妄与恶念。人们用那么多的时间想出“践石而娠”,却很少关注鹅的不被爱,人们又似乎把对无辜者石头的帮助推到了老实街以外。阿基米德两兄弟的苦难不再是先天不足,而是和被伪饰的道德阴郁地联系在一起。老实街似乎是披挂上阵的艺术品,它的本来面目如此模糊。
老实街人成为了老实街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出发点就是要诚然地活在过去,执着地修饰自己的观点。然而,他们的目的不在于夺取道德的制高点,而是要将礼法、道德和情感揉碎了为自己服务。所以,封杀阿基米德、遗忘马大龙、漠视鹅和石头、遥望小邰和小葵之死、惧怕“光背党”……都不会与老实街闪闪发光的历史和传统汇合,而最有可能的是创作出奇异怪诞的故事,比如,给穆氏兄弟冠以“阿基米德”之称;以“践石而娠”来解释鹅的未婚而孕;把小葵和小邰的死亡看作是一场盛大的牺牲壮举;老实街的元气满满,只是面对“光背党”时突然丢盔卸甲……即便如此,老实街人还是以老实为自己命名,并把老实作为见证为人的唯一词汇。很明显,在很多时候,“老实”完全走了样,但人们总是想法设法地把虚构与真实搓揉、捋顺,妥妥地编扎起来。老实街人对历史和道德的这个态度产生了越来越沉重的影响,以至于王方晨把它作为对人性幽微的探索,落实在笔端。那么他的写作态度以及其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
对老实街的道德现实,王方晨有过这样的表述:“我不是唯道德论者,因为我知道,人最不能避开的是自己。小说里表现的所有人性幽暗,都首先由我心生。人心幽暗深不可测,但我将竭尽一生的努力,取火照亮”。2王方晨不对私人生活做道德的鉴定,是有意为老实街开脱吗?就历史和道德关系问题而言,爱德华·卡尔认为:“对个人道德的赞扬,跟对个人道德上的谴责一样,完全能够贻误人,为害于人”。3他还进一步指出,这并不表示就任何问题势必保持无所谓和毫不偏袒的态度。或许卡尔的观点对理解王方晨具有一定意义。作者不是有意规避道德思考,而是把对人性、道德和历史的问题文学化了。王方晨始终不放弃取火照亮,这是一个写作者的温情与力量。而从伦理方面看,写作本就涉及善恶美丑,而这些不被说破、敲碎的思考本就具有启发和引导的功效。
但是,老实街人为什么要掩饰老实街内部的矛盾,为什么要把自己藏在虚幻的想象之下?规避真相的老实街人又如何真正成为美德的传递者?王方晨又是如何理解老实街人对历史的编纂呢?他一方面觉得:“在经历了漫长岁月而形成的民风民俗包围之下,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安然惬意地受着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的滋养,有时也不免显得有些迂腐自封”;一方面又确信:“但实际上,就连他们自己也不见得就一定相信那些虚幻的道德想象,因为世道的嬗变不仅是传说,更为他们所一次次亲身经历。——老实街上,人情练达、洞悉人心者大有人在”。4的确,人生在世,有关道德的虚幻想象,难免不出现,但却不能否定一切。道德的虚幻想象只是世道变迁中的一个微小片段,那些洞悉人心者被虚幻遮蔽也只是一瞬而已,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会被历史所扩大和丰富,他们终将成为文明的传递者,把美好传递给后人。历史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便是美德或者恶念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人性本就复杂幽微,脱离现实谈美德、脱离历史谈道德,都太抽象了。
值得注意的是,与那些致力于表现时代新变,社会历史转型的文本不同,虽然王方晨要完成的是有关老时代结束、当代道德拆迁和重建的故事,寄予关于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但是他的笔力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对过去生活之事的描绘。这成为《老实街》一个突出特点。可以见出,王方晨并没有把《老实街》处理成转型前后的一系列变化,而是悬置了时空,致力于描述老实街日常生活的情境,使我们有机会把异质的道德逻辑和老实的道德传统之间的关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为我们理解老实街行将消亡、多元道德迎面而来提供了清晰的认识基础。休厄尔曾说:“对历史学者来说,知道如何悬停时间要比知道如何叙述其流逝更重要”。5悬停时间不是局限视野,而是独立地思考过去与当前的关系,且不惮于加以区分,这不仅可以丰富对生活世界的形态和意义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历史和道德之间的紧张关系,为的是更好地理解过去和现在。
二、女性与暴力的谈判
在《老实街》中,王方晨用笔最多的是两个女性人物鹅和小葵。为了挽救老实街她们以个人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老时代的衷心。鹅选择不断地与高杰周旋。对于鹅,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过程。因为鹅与男人的故事向来都有着对生命和欲望的诚实。鹅,一个有着天鹅颈的单身美丽女人,她总是不经意间骚动着老实街男人的心。作为一个单身的母亲,对于感情的渴望很容易使她的身体最容易也更容易沦为生活的手段。无论她是编竹匠的女儿,还是小卖店的老板,她总是不断遭到男人们的骚扰和女人们妒忌。但正是在这样的境遇里,鹅则神奇地成长为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主宰:她把父亲的竹器店改成小卖店,活脱脱地建立了自己的欢乐场;她大胆地对母亲说:“娘,我不知怎么了,我不能见男人了。我一见男人就想吃了他们”。6她是老实街最异类的存在:她在性方面随便又大胆,但是她的任何一桩性事都不是以谋利为目的,她从不感激老实街人对她未婚而孕的遮掩,也从不理会人们制造的说辞和幻想,更不畏惧门墙上“破鞋”的诅咒和羞辱。她的确品行不端,但也从未出卖过自己。
面对高杰,最初鹅萌发的依旧是欲望的诚实,不断增加的情感幻想,扩展到了她对老实街的拯救上。少年高杰从自家房屋摔下来的那一刻深深地镌刻在少女鹅的心中。她把这份少年懵懂的感情放在心里最深的位置,并延伸在多年后他们的相遇中。鹅似乎不再关注身体,她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情感如此渴望。正是在这份情感的掩护下,欲望和身体之间的不诚实表现得越来越模糊,而她也越来越陶醉在细微的情趣中。“她像舞蹈着一步步走回老实街,并不仅仅是因她自以为刚刚从一个人手中救下老实街,更因为她心中真实的快乐”。7她相信情感和誓言的力量,但却忽略了“与人相关的忠诚誓言明显具有匪帮的特点”8这就是女人天真的一个最显明的例证。在最动情的时候,情感才最会被利用。试问性的交易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裁决官员、开发商、老实街人之间的相互冲突的诉求?也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游戏的真相:高杰通过对老实街的开发权获得了与鹅性接触的主观条件,成功地实现了他少年时的愿望。这种原始性的生命本能构成了他隐蔽的暴力行为,他不断地吞噬鹅,并一再地向鹅提出要求。高杰之于鹅就是希望,而鹅之于高杰只是圆了过期的春梦而已。直到鹅为了儿子的就业,再一次向高杰打开她不再年轻的身体,大方地完成了交易。她此时也许才意识到这场感情游戏是多么残酷,更让她措手不及的是雷姆茨玛那句意味深长的告诫“谁一旦越雷池一步,谁就很善于沿着已经选择的方向继续前行”。9
与朴素的鹅不同,作为“民生节目”主持人的小葵,大胆地在政协谈论会上就济南老城区改造问题,当面质问本地高官。接连而至的则是小葵政协委员身份被撤销,主持的节目被中止,台长对她的疏远和躲避,她还不断地受到某些社会势力的威胁。面对腹背受敌、孤立无援,她告别了爱情和亲情,一人闯进高官的生活圈,委身以情妇,一再怂恿高官搞掉天桥区的开发商。小葵如同英雄一般,将自己投入善与恶对抗的激流中,不顾一切地向恶发出反击。小葵身上的侠义是个人和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表现出对社会正义的维护。
小葵的决定仅仅是她个人的意志选择吗?博尔丁曾经指出:“所有的决定都是由个体作出的,但个体几乎总是代表着一个更大的实体,即使是那些最私密、最个人化的选择依然如此。一个个体不是一个独立的精神系统,而是包含多元的人格”。10长久以来,老实街人都不断地强化“老实”的历史,“老实”和老实街成为济南最具历史价值的传统。正因此,老实街人从他们历史的基础上产生了关于维护传统,拒绝拆迁的种种观念。而小葵的表现尤其强烈,这与她一直在“民生节目”中的正义角色担当有很大关系,她内心对传统、对正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另外父亲对她爱情的阻挠、恋人小邰的势单力薄、老实街人对她逆境的漠视,也让她不能回避亲人、爱人、邻里的狭隘、渺小与无情,负气与维护正义之间构成了力量的叠加,这导致了她选择了以更激进、更决绝、更冒险的方式与困境抗争。可以看出,王方晨对小葵人生选择转向的构想冲击力之大,以至于这种设想延伸到对正义复杂性的理解。
早在这伙光背党从老实街口走来的那天起,这样的结果就似乎被我们预料到了。坦白说吧,我们老实街的元气在过去的日子里消耗甚多。接近崩溃的心灵无法应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我们是得承认,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老实街人变成了一包软蛋。
那个日子,只能用暗淡无光来形容。被玷污的涤心泉,映照出我们心底的懦弱,我们就像一个倒栽葱,跌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夜来了,老实街是哑然的,只剩下疲惫的喘息。11
虔诚在老实街人和小葵之间画出了一道界限,从而形成了有关虔诚不同的故事。男人们仍然在原地假装虔诚:面对涤心泉被污,他们懦弱的好像一个倒栽葱,却依然在内心叫嚣着“有啥说啥,我们终会反击”。虔诚似乎是老实街形于外的表现,它不但早已被工具化了,还抽空了为人最重要的一种东西——善良。小葵早已识破虚假,却不可逆地把自己投入了一场烟火之中粉身碎骨。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透过男人来了解历史。老实街活了103岁的芈芝圃老人、专吃黄蘑鸡的媒人老花头、“济南第一”大老实左门鼻、校长芈老大、剪纸传人老祁头、老锁匠卢大头、摄影家白无敌、非凡听力的小耳朵……他们为人裁决大事、配对姻缘、看护孩子、教书育人、传授手艺、守护家院、记录历史、预测气象……他们似乎构成了老街习俗和传统的全部。然而,在历史的危机处和褶皱里,总有新的认识逼迫我们去审视最习以为常的历史景观。分属两个阶层和时代的女性鹅和小葵,她们对历史的死死守护表现为对身体和性命的在所不惜。虽然她们对个人与社会的理解并没有越出女性以身体为手段的传统藩篱,但是她们趋向以个人之力处理危机的精神,具有“浮出历史地表”的重要意义。王方晨呈现了历史与女性复杂的关系,尤其将这种关系的表现与暴力相联系,深刻揭示了女性和历史关系构成中的缓慢与艰难,同时也呈现了女性由集体宿命向个体命运发展的内趋力。这必然会注入新时代的历史之中,成为新时代一种意义的展露。
三、城市与时代的对话
老建筑、老街巷、老火车站、老传统、老故事,这些有关传统的美学意象始终回荡在《老实街》的故事中。尽管如此,王方晨并没有将小说推向怀旧的田园主义乐园,而是直击历史的本来面目。《老实街》的意图远远超过了对旧情怀的批驳,对城市进步主义观点的赞赏。文学尽责的提问:作为城市里的我们,如何面对城市给的深深冲击?
老实街人对老实街近乎偏狭的守护,表现为怀旧的田园情怀。他们把老实街的传统视为整个济南的道德担当,冠之以“济南第一街”的美称。他们不但摒弃了有关历史的苍凉和艰难,还把嫌恶少年高杰、挖空外来人立足之地、阻断斯先生寻亲之路等某些本质性的东西彻底删除,只剩下精心挑选的精致意象。老实街最终变成了传统的化石,宛如一个远离尘嚣的桃花源,抽象而完美。老实街——一切都是刚刚好。
然而,无论老实街的传统是多么悠远绵长,却从不缺乏晴日下的“践石而娠”,夜晚里的鬼出神入,当现代性携带着科技、文化、信息、商业、金融以及新的文明滚滚而来的时候,加固封闭的秩序除了制造巫蛊的阴谋,也别无他法。老实街的历史话语中没有外来的人和事,老实街自然的到生活中不允许任何社会进程的破坏,老实街顽固而强烈。但问题的根本则是,老实街从没有正视真正的历史,而是不断加固封闭秩序的神秘化,借由美德为单一经济辩护,缺少对时代认知的宽广视野。
起初鹅把竹器店改为小卖店后来直接发展成偷欢的俱乐部。鹅把自己从编织的苦力中解放出来,她不再与草木、藤条发生联系,也丧失了古老的匠人精神。她急急地把自己投入到一劳永逸的鱼水之欢和一种新的市场关系中。新的商业模式似乎远离市场竞争的残酷较量,但却发展形成了有关个人欲望的周期感。同时向人清晰地展示,这些变化如何使鹅变得与“践石而娠”渐行渐远,还如何捣毁他人的同情心。我们越发的感觉到老实街的文明向无秩序和更野蛮退化,而鹅徒增的年龄和缺失的羞耻让她越来越丧失调情的资本和生命的活力。
与鹅同样丧失生命活力的还有小耳朵。小耳朵假托儿子之手,减掉了自己灵异的耳朵,是因为他不堪遗弃水脉与历史的传说,更不堪见到人们陷入“听宝”的陷阱中。在变得警觉、幻灭之后,小耳朵终于割掉了自己的双耳,小耳朵截停了人心的贪婪,在表象之外保留了一个老实街的自尊,然而老实街早已远离了自然的状态。口耳相传的告别大宴只是一场痴人说梦的臆想。老锁匠的精美锁匙再也锁不住老实街人的涣散和膨胀。实际上,老实街人都以各自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对生身之地的告别和遗忘,也因此老实街话语里的神人奇事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城市扩建的一个显眼特征就是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和政治的联手,致使老实街强制性的变迁,也给个体带来不安全感。高杰的到来预示了一个外来者对古老道德传统的改变。曾经老实街人对高杰深深地排斥,而今则是高杰对老实街易如反掌的支配和利用。他蛊惑人们心,轻而易举地让鹅乖乖就范,并让鹅在就范中习惯他们之间新的交往方式。这除了表明道德观念的改变,还明确标志着新秩序的建立。事实上,最先察觉新伦理秩序到来的是小耳朵,在失业之初他先是默许老婆去做推拿,而后自己也开始了新的谋生之路。曾经老实街的天赋之才变成了流离失所的打工仔。老实街逐渐出现了新的、复杂的生活和经济形势。高杰代表的商业经济表现为一种更为强大而神秘的力量,他不动声色就可以得心应手地改变秩序、泯灭天禀。王方晨用一系列故事描述正在改变社会基础的经济力量。同时他还想表达对于城市发展的看法——都市化不断改变社会关系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商业资本获得各种优先权,其代价就是对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破坏。高杰身上的许多黑暗意象是否表明不断加深的城市进程和商业化改革,在激起社会矛盾的同时又不断加深人们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忧惧?必须承认,人们已经搭乘变迁的列车,在忽高忽低的精神颠簸起伏中,他们已经无法名状内心的遗憾和憧憬,他们唯有不断加固自身的精神韧性,谨慎、怀疑、顽强、坚韧。
城市化进程的锐意进取,并没有过分增加王方晨的信心。他更看重城市、历史与时代三者的对话。历史构成了城市的前生,时代将要开启城市的今生与后事。历史意识表现我们解读过去的方式,也呈现我们理解现在的角度,但所有表述还要仰仗话语的支撑。历史话语既不始终如一、也非完全面壁虚构,正因为它与时代、人心、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致于构成我们调整历史认知的全部表现。承载历史变迁的老实街即将成为济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这是济南发展的方略,也反映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战略,事实上,商业开发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成为整个世界的发展模式。这就是一个时代的召集之力,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诫命。在王方晨看来,都市化的发展必然引发大规模的商业危机,要化解这场不断加深的危机,人们必须抵抗商业的诱惑与陷阱。这需要人们重新将历史的慈善和温柔、美德和幸福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显示出历史与生活的延续。在场的历史将引导人们重新展开关于人性、价值观、审美观跨时空的思考。但所有问题都是对真实过程的考验,尤其对正视历史话语的考验。王方晨忧心忡忡地感叹:“老实街不在了,但在老实街永远消逝的前夕,我让无数双眼睛,从天到地,从古到今,以生者和死者的视角,看到一个老人的卑微。”12这是否是我们变迁经历后的一次深深回望,或者已经成为我们看待当下的一种历史视角?
《老实街》所要阐明的是理解社会的最好办法就是正视和总结历史经验。正如罗素所言:“历史学是有价值的,首先因为它是真实的;而这一点尽管不是它那价值的全部,却是所有它的其他价值的基础和条件”。13《老实街》本身就是对历史的回应。在历史、道德、时代的维度中,城市获得了足够的讨论时空。它所展示的往昔、今生和来世扩大了人们的想象,并且努力厘清社会转型一般特征的争辩。《老实街》从过去的生活中走来,它用美德的传统,它用朴素的情感,它用跌倒的经验照亮前方的目标和思想。它使城市的天荒地老历历可见,使我们始终相信历史的意义,不断启迪我们不要放弃对历史的追问,这种精神是一种冷静的判断,也是一种积极的热望。事实上,理解今天的时代变迁,无不要以开启新的历史观为前提。
正是因为《老实街》抓住了对问题起源的好奇心,它才能把当前与过去相连,把未来带到当前。这恰恰成为《老实街》的时代意义,也成为王方晨理解城市的幸许之地。
注释:
1王方晨:《老实街》,作家出版社2018年,第4页。
2李冰:《人心幽暗深不可测,但我将竭尽一生,取火照亮——与王方晨对话》,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8a51f0102xequ.html.
3[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83页。
4王方晨:《老实街·后记》,作家出版社2018年,第291页。
5[美]小威廉·H.休厄尔《历史的逻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朱联璧、费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5页。
6王方晨:《老实街》,作家出版社2018年,第60页。
7王方晨:《老实街》,作家出版社2018年,第102页。
8[德]扬·菲利浦·雷姆茨玛:《信任与暴力:试论现代一种特殊的局面》,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61页。
9[德]扬·菲利浦·雷姆茨玛:《信任与暴力:试论现代一种特殊的局面》,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00页。
10[英]肯尼思·E·博尔丁:《权力的三张面孔》,张岩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7-8页。
11王方晨:《老实街》,作家出版社2018年,第172页。
12王方晨:《老实街·后记》,作家出版社2018年,第292页。
13[英]罗素:《论历史》,何兆武、肖巍、张文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