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去哪儿了》是一本感人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女孩苏菲和她的玩具一起经历了一场惊险的冒险之旅。在这个故事中,玩具们展现了无私的友爱和勇敢的精神,最终帮助苏菲找回了失去的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情和勇气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一)
乔伊是一个不爱收拾的小男孩,晚上玩完玩具,就把玩具丢在一地。 乔伊的爸爸善意地提醒他睡觉前要把玩具放好,否则玩具就会被玩具精灵拿走。 乔伊就是不听,第二天玩具真的不见了。 乔伊还在跟爸爸较劲,满屋子寻找玩具,最后一无所获。 当天晚上,乔伊就把把娃娃当作诱饵,玩具精灵果然现身了。 玩具精灵的威力可大了,他魔法棒一挥,乔伊和布娃娃马上变小,一起被玩具精灵装入袋子带走了。 带走后的乔伊,在一间屋子找到了他遗失的玩具,还有玩具精灵在别的小朋友那里拿来的玩具。 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乔伊终于安全回到了家里,对家里的玩具也变得格外珍惜。 整个故事乔伊的爸爸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但是读者隐约可见乔伊爸爸的良苦用心。 孩子不爱收拾,每个爸爸都很生气,乔伊的爸爸都没有训斥孩子,而是善意地做了一个提醒。 这就像小时候,我们眼中的父亲,他们话不多,有时候会说几句,但每句都在点子上。 父爱如山,简短的几个字,就透出了期待与爱意。 乔伊的爸爸也是如此,他知道乔伊乱丢东西的习惯不好,并没有过多的干预和指责,而是放开手让乔伊自己去寻找心爱的玩具。 这个过程,乔伊的爸爸没有给出任何帮助,也没有表达任何心疼。 乔伊跟玩具精灵较量了,失败了,才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所有。 小朋友读完这个故事,不需要过多的解读,也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与其说教,不如在孩子在故事中感悟一些道理。乔伊是千千万万孩子的缩影,乔伊的故事也是每个做父亲对孩子的一点小期许。 真正的教育就藏在每个故事中,藏在读过的每一个面面,无论是清新的插页,还是故事结局的和风暖阳,都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开明的爸爸更是懂得恰当地表达护子之心。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二)
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对于家长而言,无疑是件充满着挑战且又幸福的时光。尤其是在亲子互动阅读的交流中,我觉得自己同样也提升了育儿理念,享受到了趣味生动的童真故事,更培养着坚定的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之路的决心。
这些天,我和两个幼儿园的儿子们反复阅读着一本有趣的绘本读物《玩具去哪儿了?》。以问句的形式为书名,本书无形中第一时间激发起了小读者们的强烈好奇心。对于孩子们而言,又有哪个是不爱玩具呢?面对突发意外的玩具失踪案,书外的小读者们自然会先入为主地想要过把侦探瘾。大家一起来认真地帮书中的男孩子共同找一找,查一查失踪玩具的疑案了。乍然拿到这本书册,我家的两个大头儿子早已经先入为主地跃跃欲试。他们不仅喋喋不休地争论猜测着以示案件的真相,又迫不及待地央求着我赶紧帮他们来共同寻找玩具的行踪。
于是乎,一个有趣的阅读侦破旅程就此拉开帷幕。 寻访的过程其实充斥着神秘和奇幻的色彩。采用图文并茂的创作手法,这本绘本读物带领着小读者们一起和小主人公男孩乔伊寻找玩具之路。面对经常会失去玩具的遭遇,书中的小男孩乔伊既气愤也心痛。为了找回玩具,他也是煞费苦心。事实上,玩具的失踪有着潜在的根源。开篇之初,小读者其实不难找寻到某个破案的线索。那就是男孩爸爸其实早已经含沙射影地提醒过小男孩乔伊不能不收整好玩具,不然玩具精灵会拿走的。而男孩乔伊自然并没有听进耳朵。他再找寻玩具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一段惊险的冒险之旅。因为玩具精灵的施法,乔伊变得和玩具一样小。虽然他找到的玩具,但是他也从最初的拿回玩具转变为心甘情愿地将玩具留给了下一个小主人。
故事的情节是曲折的。寻访的过程是离奇的。而我更觉得这个绘本故事的内容寓意是深远的。首先,书中着力强调提点着孩子们应该懂得学会整理收拾自己的玩具。玩具是孩子们的游戏伙伴。我们不能够玩后随意地搁置。虽然玩具精灵这个角色是虚构的,但是它也潜移默化地强调告知着孩子们需要养成良好的收拾整理的好习惯。其次,书中结尾处又巧妙地分享着另一个感人的品质。那就是要学会分享。文中的小男孩乔伊为书外的孩子们竖立了良好的榜样。而书外的小读者们无疑也借助这本书册感知着分享的幸福。玩具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好的玩具更应该互相分享才能给更多的伙伴们带来快乐和幸福。再次,本书的创作充满着想象力。引领培养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培养。
合卷的那一刻,我觉得我和孩子们已经不再关注于《玩具再哪儿了?》的困惑。我更告知着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正能量挖掘就再这本有趣的绘本之中。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三)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童,没有人不爱玩具,只不过是对玩具的定义不同罢了。有小孩子的家庭又怎会少得了一个玩具箱?在肥桐年幼时,为了使其能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我也是下了功夫的,而现在一本《玩具去哪儿了?》的图画书也许可以省掉这些麻烦,尤其是它只需要费时十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值得一试。
《玩具去哪儿了?》的文图作者是来自新西兰的童书作家及插画师斯蒂芬妮.撒切尔,曾做过七年图书馆管理员,一个让我极为艳羡的工作。本书的封面与封底是一幅完整的跨页图,可以从中看到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正处于顽皮年龄的小男孩乔伊与同想象中的小精灵不大相符的玩具精灵,而两者之间便是乔伊心爱的玩具了。
翻开书,环衬上布满蓝色的玩具,与《玩具去哪儿了?》的主题十分相符。本书其实讲述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小男孩乔伊十分喜爱自己的玩具,但是却总在玩完之后拖延整理,爸爸告诉乔伊若是让玩具散落在房间里,夜里会有玩具精灵收走他的玩具,但乔伊却认为这是爸爸在哄骗自己。结果玩具真的失踪了,乔伊在设置陷阱欲夺回玩具的过程中被精灵连同玩具一起缩小后带走了,就这样他来到了玩具精灵的家,看见玩具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房间里。之后乔伊又连同自己的玩具被精灵送到了同学那里,乔伊最后将玩具留给没有任何玩具的同学,并从那以后学会了整理玩具并不时的放走几个心爱的玩具。
从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来说,它很好的阐述了珍惜与分享的过程,从一开始我只以为它是在教导小孩子学会整理而已,但读罢整个故事后回味了一下,它细腻又委婉的表达方式更容易感染孩童的内心,简单来说就是教导方式真诚不生硬,同时也让大人学会面对小孩子要用更适当且温暖的方式使其养成诸多良好的习惯与行为。
故事内核透出的温暖,就连绘图都是让人深感温暖的画风。与乔伊卧室色彩丰富柔和的暖色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同学那冷色调的房间所呈现出的阴冷,也许最终改变乔伊的点并不是玩具的丢失,而是在看到这一幕时所受到的触动,深知自己的幸福,懂得了珍惜,最可贵的是学会了分享。
整个故事从始至终,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乔伊的表情变化,它也透露了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过程,在这廖廖十几页的短小篇幅里,使观者迅速领会并对此感到欣慰,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期待自己的孩子获得相同的经验,这便是阅读绘本的意义。
话说漂流瓶绘本馆的系列绘本大抵都是相似的主题,在孩童成长的路上成为一个个很好的路标,在身体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让内心也在健康的成长。
疯猴勿杀20190415
��ZP���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四)
这本书是给我家小公主看的。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说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然后毕业找一个好工作,有人就建议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去考一下吧,然后父母摇头摆手的说,我不行不行,不是学习的那块料。一个做父母的成年人,都这么不自信,怎么给儿女做榜样呢?这个例子有点儿偏面,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 一直都认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父母天天玩游戏刷手机,然后要求孩子好好看书好学习,这样真的好吗?在老家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我家的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知道天天玩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做父母的你们做什么了呢? 在很多地方看到一个规律,小孩子在未上学之前,都是天真烂漫爱看书且想象力很丰富,随着学历越高,反而越是无趣,甚至以后再也不会看书,这是个很值得玩味的现象。 老祖宗说,“学海无涯苦做舟”,我觉的不完全对,学习是一个涨知识的过程,引导的好,不是苦做舟,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同样,放在小朋友身上,也是对的。 《玩具去哪儿》,是一本儿童绘本,应该适合的是2岁到5岁的孩子看,在大人看来,这是一本很简单的故事,对于“阅历”丰富的大人来讲,三五分钟就能看完,知晓整个绘本到底在讲什么。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充满魔幻色彩的《玩具去哪儿》,就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和教育意义的冒险之旅了。 家里有小孩的人都知道,有了小孩家里玩具绝对少不了,父母给孩子买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买的,各个亲戚朋友买的,并且每个阶段玩的玩具都还不一样,家境好点儿,孩子可爱一样儿,父母又疼爱孩子的,那玩具几年下来绝对是一个大数目,我家小公主的玩具,北京一大堆,在老家还放了好几大箱子,并且有一个共同点,9玩过的玩具小家伙从来不收拾,如果大人也不及时收拾,时间久了,家里简直没有落脚地儿。 不收拾玩具是孩子的通病,所以这本《玩具去哪儿》也是针对孩子的这个特点来讲的。故事中,小主人公玩过的睡前从不收拾,孩子爸爸讲道理也不听,然后爸爸就讲如果不收拾,就会有玩具精灵晚上拿走你的玩具,小家伙不信,心想老爹你又在晃点我,安心的睡的一觉,醒来发现少了一个玩具,以为是老爹把玩具藏起来装作是玩具精灵拿走了,结果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第二天晚上留了个心眼,把心爱的海盗船放在地上,然后假寐。结果神奇的事情出现了,玩具精灵真的来了,精灵拿了玩具原来是另有他用,故事看到最后,很是暖人心,教导了孩子不要乱扔玩具,也教导了孩子9要有爱心。 2岁多的孩子,刚刚接触这个世界,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我们怎么教导最后就会长成什么样,这个阶段,用绘本这样图片多文字少,又充满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书,很明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五)
老一辈人回忆起童年,会怀念他们亲手制作的风筝、铁环、布娃娃,带着手工的温暖,独一无二;70、80后记忆中的玩具大同小异:发条青蛙、烟纸牌、掌上游戏机,每个年纪都有集体标配;到了现在的小朋友呢,他们的玩具太丰富了,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供过于求难免就会有遗忘箱底的。物资充裕的年代,还有必要惜物吗?
日日面对孩子玩到哪儿、扔到哪儿玩具,邀他共读绘本《玩具去哪儿了?》。绘本中的小男孩乔伊淘气又机灵,对爸爸“不收好玩具,玩具精灵就会偷走”的说法不以为然,那一定是爸爸想骗他收拾玩具。可是玩具真的接连不见了,乔伊决定一探究竟。玩具精灵就像圣诞老人,拖着一只大袜子,只不过他是来带走玩具的——顺便把乔伊也带走了。可是,对另一些孩子来说,玩具精灵就是圣诞老人本尊,他把玩具送给了没玩具的穷孩子。见证这一切的乔伊没有取回自己的玩具,他从此学会收好自己的玩具,但有时也会故意留下一个。
绘本传达了一种态度,教养更多的是一种自我领悟、自我塑造的过程,父母需点拨而非灌输。如绘本里的爸爸,他会建议孩子睡前收拾好玩具,但也仅止于提醒他会有什么后果,而且是很有童趣的提醒,并未强求孩子。发现玩具不见时,爸爸既没有帮忙寻找,也没有责怪孩子不收拾玩具,由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也引他思考事情的关联性。待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自己的体验豁然开朗了,收拾玩具便不再是件“苦差”,也不用人提醒。他的惜物之心被激发了,也知他人不易,更有同理心。教养水到渠成。倘非如此,我们又如何去教孩子呢?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重复的劝导或强硬的要挟,只会让父母们身心俱疲,何况达成的效果只是我们自己观念的翻版。孩子理应有自己拿捏的尺度,形成自己的个性,小心惜物或慷慨好施都是美德。
或有人会说,玩具精灵的设定有悖事实,瞒不过孩子的火眼金睛。何妨让他们沉入幻想的世界中,与书中情境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所谓的科学和事实便让位于思想了。如同我们怜恤《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替灰姑娘揪心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感慨《美女与野兽》的哀婉,又何曾计较何为真、何为假呢?而让孩子投入《玩具去哪儿了?》的世界简直太容易了,每一页出现的玩具几乎都能在孩子的玩具箱里找到对应,再对照一下孩子的日常:他懒怠收玩具的借口、他对精灵的将信将疑、他偏爱或厌弃的玩具、他的好奇心和探险欲……孩子随时可以代入书页中,即使他们不去总结要不要收玩具的答案,也一定会对自己的心爱之物多一份珍惜,对占有和分享多一份理解。
作为父母,忧心的难道会是收不收玩具这件小事吗?我们也无非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甚或认为细节会透射出孩子的个性和未来。事情不尽然如此,玩具箱里还有不为我们所知的东西,会随着时光一起滋养有爱的童心。
——己亥年读《玩具去哪儿了?》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六)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童话故事,而那些好的童话故事不仅好听,有精彩的内容,吸引孩子们,而且还总是会教给那些听故事的孩子们一些做人的道理,教给他们如何养成好的习惯和怎样可以拥有优秀的品格。 《玩具去哪了》就是很棒的一本绘本。它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故事中,乔伊原本是一个不爱收拾整理自己玩具的孩子。一天,爸爸告诉他,如果他仍不能在晚上上床休息时整理好自己的那些玩具,而把它们继续留在房间的地板上的话,那么他的玩具会被玩具精灵带走。但乔伊并不相信有玩具精灵。他认为爸爸是在撒谎,在欺骗他而且已经偷偷藏起了他的一些玩具。他决定拆穿爸爸的把戏,把那些已经不见的玩具找回来。但当夜晚来临时,装睡的他竟然真的见到了玩具精灵!并且随着玩具精灵,意外的展开了一场奇妙的冒险之旅。在这场旅行中,变小的乔伊被玩具精灵带到了一个同学家中。他很惊奇的发现这是一个什么玩具也没有的地方。于是,当重新恢复了大小的乔伊,准备悄悄离开时,并没有带走自己的玩具海盗船。 这一趟冒险回来,乔伊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总会在睡觉前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但有时,他也会故意留下一个玩具。而当第二天发现这个玩具不见了时,他就会格外开心。 故事并不很长,读完后,心里暖暖的。 故事中的乔伊,原本的不收拾玩具的坏习惯,最终在一次历险后改正了。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们尤其是幼儿,在长大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毛病。如何引导他们改掉这一些坏习惯,需要我们做智慧型的父母。我们不能一味的大讲特讲道理,更不能对着他们大吼大叫。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一些迂回的战术。比如我们可以给他们讲讲《玩具去哪了》。是的,一个好的绘本真的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合上书的时候,我问睁着大眼睛仰头听故事的小女儿,你喜欢乔伊吗?为什么? 女儿:喜欢,因为他最后学会了整理自己的玩具,不再乱扔它们了。 我:那么,你知道后来乔伊为什么有时会专门留下一个玩具呢?而当这些玩具不见时,他还会开心呢? 沉思后的女儿回答说:因为他知道那是玩具精灵又来了,他愿意自己的玩具被玩具精灵带走。他知道他的玩具去哪了。 故事中的乔伊真正让人喜爱的,不仅仅是他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更让人喜爱他的原因,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愿意帮助那些贫穷的孩子,愿意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贫穷的孩子。分享是一种美德。而当我们有能力可以拿出一些东西和别人分享时,我们也将有着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快乐。乔伊就是那个懂得分享,而最终收获了快乐的孩子。当然,玩具精灵是真的不存在的。但我们有不同的方法,去和那些需要的人分享你拥有的一些东西。只要愿意,你就可以是那个精灵。 《玩具去哪了》带给我们这样一个温暖的故事。我希望我的女儿也成长为象乔伊一样善良的,会和人分享的孩子。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七)
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不管长到多大,我们都还是喜欢孩子那颗纯真的心。小时候很希望能够有人给自己讲故事,给我买玩具,可是却不曾拥有过。所以每次看到别人能够有一堆玩具,我都会很羡慕。所以,这就导致作为一个老阿姨的我,对这样的书却没有免疫力。我很喜欢这种形式的图书,也希望这样一本书能够被更多人熟识,能够成为父母陪伴孩子阅读的一个读物。
《玩具去哪儿了?》这本绘本很暖心,作者是新西兰的斯蒂芬妮·撒切尔,他通过绘本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孩子的善良的内心的故事。一个拥有很多玩具的男孩——乔伊,他每天玩过玩具之后都不喜欢把玩具收拾起来,而是摊的到处都是。他的爸爸为了让他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就吓唬他说,如果你再不把玩具收起来,这些玩具就都跑掉了。结果之后的日子里,乔伊每天早上一起来,就会发现自己的玩具会莫名丢失。为了找寻真相,他晚上假装睡觉,他刚抓到玩具,就被缩小装进了来偷玩具的玩具精灵的麻袋里面。然后他和玩具被玩具精灵放到了一个房间,他发现房间里放满了玩具,当然也有他的海盗船。他爬到了海盗船上,结果又被玩具精灵带到了其他地方。到了那间卧室,他发现有两个孩子在睡觉,正是自己的同学,他们这里什么玩具都没有。这个时候乔伊懂得了玩具精灵的意思。此后的日子,他开始主动收拾玩具,也会刻意留玩具在地板上,为了让玩具精灵带给有需要的人。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整个故事都让人觉得很温暖,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善良的心。我一直相信性本善,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用自己的那颗真挚的心去对待别人,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样一个绘本,从儿童文学角度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来整本书的色彩是明亮的,暖调的,所以这就奠定了这本书的感情基调,就是温暖的,愉悦的,安全的。作者其实用得最多的是暖黄色,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到了那两个孩子家里,色调有点阴沉,也是很好的诠释了那些孩子们的惹人疼的现状,有些压抑和阴郁感。一下子就能带着孩子进入一种情境中。色彩的搭配是绘本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作者也是很用心在勾勒一幅幅生活场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另外呢,作为绘本,与图画相呼应的文字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不看画面,仅凭文字,是缺少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如果只有画面,我们就难以揣测作者想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只有当这些看似平常的画面和文字组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故事时,我们才能强烈地感受到从这里散发出来的既符合儿童生活现实,又充满奇趣想象的巧思、幽默和快乐。
所以一本绘本,尤其是孩童看的绘本,是借助作家的眼睛,将世界及其意义以缩微的方式呈现在儿童读者的面前,这就使儿童对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形象和现象有所注意,并且会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用心观察和体验这些事物。
通过这本绘本,不仅仅是教会了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审美上的熏陶。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八)
之前的我都是习惯性的忽略封面,直奔主题,这次我认认真真的看了看封皮和封底,结果令我震惊。
封皮上是一个插着翅膀的精灵爷爷和一个小男孩,后面是他的玩具火车。我在想可能这本书是想让孩子学会整理,这个精灵爷爷可能是个田螺姑娘,帮忙收拾卫生吧。
但当我打开封底,将封面和封底连在一起的时候,我惊呆了。这个主人公原来叫乔伊,为什么玩具不见了,原来是精灵爷爷将他没有收拾的玩具送给了有需要的小朋友。当乔伊的脸大大的出现在了封底的时候,我知道了,曾经的我错过了很多。
然后再来看环衬,彭懿老师这样解释环衬颜色的作用:颜色会给你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请接受它的暗示,跟随它调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走进后面的故事里。环衬是蓝色的,上面整整齐齐排列着玩具,那么这本书的大概故事应该是和一个男孩子有关吧。
下面就是看文字图画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乔伊,乔伊原本是一个不爱收拾整理自己玩具的孩子,爸爸告诉他,如果他不能整理好自己的玩具,那么他的玩具会被玩具精灵带走。但乔伊并不相信有玩具精灵,他认为是爸爸在编造故事,骗他把玩具收拾好。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何尝不是用一些小小的神话和一个又一个小小的谎言来欺骗孩子。当然,前提是我和乔伊想的是一样的。
第二天起床,乔伊发现自己的玩具车不见了。他问爸爸,爸爸说可能是玩具精灵拿走了。乔伊为了找到玩具,决定一探究竟。半夜,一个小人走进来,乔伊看到了真正的玩具精灵,并同玩具精灵一起来到了有需要玩具的小朋友家里。看到这里,我知道了,斯蒂芬妮·撒切尔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告诉孩子们收拾房间。
再看下去,从那以后,乔伊每天晚上都会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但是有时候也会故意留一个玩具在卧室的地板上,如果第二天玩具消失了,他会格外的开心。故事并不长,读完后,既感慨于作者的用心良苦,用一种提问的方式告诉孩子不仅要收拾玩具,也要懂得分享,同时我也产生了疑问,当孩子看完书,不收拾玩具,想要给有需要人的时候我该咋办......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九)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人员,而孩子们的好伙伴除了那些小朋友之外,玩具是密不可分的了,每个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玩具,而且不同的小朋友喜欢的玩具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大多数小朋友都遵循一个规律,那就是玩一些适合自己性别的玩具,那些玩具适合男孩,那些玩具适合女孩。这个大前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
男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一般都是枪啊,车啊之类的,而女孩喜欢的玩具则是洋娃娃之类的,当小朋友看到自己心爱的玩具,那种兴奋的感觉,简直不可用语言来形容。孩子喜欢玩具是很自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多,玩具就渐渐的淡出了视野,而且一个成年人喜欢玩具,似乎有些不伦不类。孩子们的玩具是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不断的变化的,以前比较贫穷的时代,穷人家的孩子们根本就没有什么玩具,只能自己制作一些简易的玩具,而这些简单的玩具也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变化,慢慢的开始出现了一些玩具,但是那个时候的玩具还不是很多,能有一个玩具的小朋友就是非常幸福的了。而现在的生活水平非往昔可以比的了,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太阳,是皇上,所以家庭里都以此为中心,那么孩子喜欢的玩具就必不可少了,很多的玩具都是不止有一个,现在的电视广告,动画片里面也是不断的推陈出新,介绍一些比较新奇的玩具,由于加上了电视的特效,这些玩具玩出了花样,让辨别能力不强的小朋友们分不清,这些玩具让小朋友们心动不已,家长们每年花在玩具上的钱也是不计其数。
玩具虽然好玩,可是小朋友们却并不懂得珍惜,尤其是玩具一多,更是毫不在意,随处乱仍玩具,这种现象也是让家长们很烦心,但是却又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没有什么自律性,做事情也很任性,玩具扔的到处都是,所以很多玩具也是经常损坏或者丢失,这些都是常事,这些事情看起来不是很严重,可是却反映出一个问题,对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没有好处。
最近看的一本儿童图画书,书的名字叫做《玩具去哪儿了?》,就是一本关于孩子们玩具的故事,从书的名字就能看出,玩具到底去那里了,让人不仅产生疑问,到底这本书会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带着好奇,翻开了这本书,书的封面就是一对父子,在他们的身边就有着一些玩具,故事主要讲述的就是主人公乔伊就是一个不爱整理房间的小男孩,他的玩具扔的到处都是,而乔伊的爸爸告诉他要摆放好自己的玩具,否则会被玩具精灵收走的,但是乔伊却以为父亲是在吓唬自己,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乔伊也跟随玩具精灵做了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乔伊经历了一些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些事情让乔伊感触颇深,也让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开始收拾好自己的玩具。
《玩具去哪儿了?》这本书的作者是新西兰作家斯蒂芬妮·撒切尔,作者是一位童书作家和插画师,作者有着多年的图书管理员的经历,作者非常喜欢动态图像设计和插画等工作,本书就是作者比较优秀的一本作品,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文中的故事有趣,图画精美,小朋友们很喜欢。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十)
乔伊有很多玩具,但是他总是把它们乱丢。爸爸提醒他如果不把玩具放好,玩具精灵有可能就会趁他睡觉的时候来把玩具拿走,可乔伊一点也不当回事,他才不相信世界上有玩具精灵呢。 然而,第二天,他的玩具车真的不见了!于是他决定一探究竟,看看是不是爸爸把玩具偷偷藏起来了,又或者真的有玩具精灵存在……
玩具是孩子的好朋友,可是很多孩子并不懂得珍惜玩具、爱护玩具,《玩具去哪儿了?》用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们,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掌管玩具的精灵,还有很多需要玩具精灵帮助的孩子们。如果他们不爱护和收纳好自己的玩具,说不定哪天心爱的玩具就会消失不见,再也找不回来了。 可是,到底这个玩具精灵是不是真的呢?故事里并没有说明。我们只知道他是个善良的、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小精灵。孩子们读完这本书之后可能会有疑问,但是这恰恰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好机会。 玩具要不要每次玩过之后就收拾好?如果玩具真的不见了是该马上让大人帮助寻找,还是耐心思考,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想办法找到它们?见到没有玩具的小朋友是不是可以一起分享,或者把自己的玩具送给他们?……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却包含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很多元素,在玩具、精灵、神奇世界、爱心、友情、亲情之间,留予人思考的空间、幻想的余地。画家采用的是水彩绘画,温柔的色调与清透的质感让画面看起来如梦如幻,十分契合故事的内容,明亮温暖的黄色和深沉安静的蓝色形成一定的对比,令画面的整体感觉静谧而不失灵动。 陪女儿读完《玩具去哪儿了?》,不禁感慨: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玩具精灵存在该多好!那样玩具多的孩子们就不会乱丢玩具,没有玩具的孩子就会得到惊喜的“礼物”,大胆的孩子可以体验一下身体变大缩小的感觉,大人们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劝说。
感谢玩具精灵,让一件不起眼的生活小事也变得充满了童趣和神奇!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十一)
儿子又在大喊:“妈妈,我的消防车去哪里了?”
把我拉回了童年,童年的回忆总是美好的,而玩具是这种美好不可或缺的角色。玩具是孩子们的天使,没有玩具的童年肯定是黯淡无光的。
我小时候的玩具不是很多,布娃娃、沙包---妈妈用针线缝制的。石头子,跳绳,粘纸,发条青蛙、能够记忆犹新的便是这些了。但是它们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时光飞逝,转眼那些年的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人,为人妻为人母。玩具又回来了。是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五花八门的玩具丰富起来,儿子从小到大,我和宝爸买的,老人买的,亲戚朋友买的,玩具越来越多。似乎每个节日都有理由去购置一样新的玩具。就这样家里也开始越来越乱。
面对这种情况,我一度很抓狂,刚刚捡起地下的汽车,又碰到脚底的恐龙。当我看到了斯蒂芬妮·撒切尔的《玩具去哪儿了》,突然给了我一些启示。可能我们用一种温柔的方式会让孩子的这些玩具变得规规矩矩。
让我们来先看下这个温暖的故事:
小主人公乔伊有很多的玩具,玩完后却不整理,到处都是。这个情景似乎像极了我的儿子啊。乔伊的爸爸就像我一样告诉他,玩具要收拾起来,不然会被玩具精灵带走。我也这样吓唬过儿子,但毕竟不是童话,儿子发现是谎言后就不以为然了。而故事中,玩具真的被精灵带走了。
乔伊开始不相信爸爸的话,世界上是没有玩具精灵的。然而玩具还是不见了,他决定一探究竟。他几次试探,假装睡着,终于知道了玩具精灵来过并带走了他的玩具。可能读到这里来,应该是故事的尾声了,从此乔伊害怕喜欢的玩具再次消失,所以不再乱扔玩具了……
然而作者戏剧性的转折开始了另一个故事,乔恩在阻止玩具被拿走的时候同玩具一起被精灵变小了,他找到了消失的玩具,后来被带到了同学的家里。这个时候的他发现同学家里一个玩具都没有,这段经历唤醒了他的同情心。从那之后,乔伊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收拾好他的玩具。但是有时,他会故意留一个玩具在地板上。如果第二天一早玩具不见了,他会格外开心。
在这段冒险之中,乔伊的探索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当不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勇于行动,一探究竟,坚持去寻求真相。这一点是值得孩子学习的。
这个故事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让我抓狂的不是到处的玩具,忧心的不是收不收玩具,而是孩子对待玩具的态度,这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契机。我想父母应该用智慧的接纳,和得当的方法引导孩子养成玩完玩具整理的好习惯。虽然现在我们不会为经济窘迫而烦恼,但是也一定要懂得珍惜,因为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付出劳动的,有好多小朋友并没有那么幸福拥有和你一样的玩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献出一些爱心,可以将一些不喜欢活不爱玩的玩具送给他们。学会分享,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希望下次我不要听到儿子大喊:“妈妈,我的玩具去哪里了”!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十二)
现在的家庭里,小朋友们的玩具都很多。小朋友们虽然喜欢玩具,要求买新玩具,却基本都是只玩不收拾,爸爸妈妈们只好担任了“保洁员”的角色。以至于这样一来,孩子们对收纳、整理、爱惜玩具等越来越没有感觉,觉得自己就负责“玩”玩具就可以了,其他的事,就都不是自己的事情了。在这一方面,新西兰童书作家和插画师斯蒂芬妮·撒切尔创作的绘本《玩具都去哪里了?》就为家长们处理这一类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故事中,乔伊的玩具很多,喜欢玩玩具,但却不爱整理房间。爸爸警告他,如果不收拾好自己的玩具,玩具就会被玩具精灵带走。岂料乔伊见多识广——现在的小朋友们接受信息的渠道确实比起以往来多得多了,也越来越不容易被爸爸妈妈们的“恐吓”给吓着——所以乔伊根本无视爸爸的警告。乔伊没想到,还真的有玩具精灵,而且他居然还跟着玩具精灵来了一番“历险”!接下来,故事又会如何发展呢?
如果孩子读汇报只读到这一段的话,大概会由前面的情节得出一个结论:不注意收拾自己的玩具,后果就是自己的玩具被带走,而且再也回不来了!这可是大事不妙……如果能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倒也还不错。不过,斯蒂芬妮·撒切尔没有止步于此,她还要继续讲故事。
被玩具精灵无意中带走之后,乔伊先是在一个“奇怪的房间”找到了他的那些消失的玩具;但紧接着他和他的海盗船又一起被带到了他的一个同学家。这个同学乔伊是认识的,他这才发现同学家里很贫穷,一个玩具也没有。乔伊本来想带回自己的玩具,但在同学家里所看到的一切让他的这个想法改变了:他没有带走玩具,而是自己回了家。正是这段经历,让乔伊以后的行为有了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乔伊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收拾好他的玩具;但是有的时候,他也会故意留一个玩具在地板上,故意要被玩具精灵带走——因为他知道,这些玩具虽然他再也玩不到了,却会被玩具精灵带给那些很需要玩具玩的孩子那里……
这个故事的重点其实正是在后半部分。和玩具精灵的一番被动“冒险”经历,一方面教育乔伊懂得了收纳、整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大的意义在于,乔伊的同情心和分享心得到了激发,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最好。事实胜于雄辩,如果家长们只是单纯地命令孩子们怎么样怎么样,效果并不会太好,而且还会仅仅“止步于此”;而如果孩子们能够从像《玩具去哪儿了?》这样的绘本中,自己领悟到一些心得,从而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教育效果就会是一种类似于1+1大于2的效果,远远超过了那些强制性命令的效果!
所以确实还真的不得不佩服斯蒂芬妮·撒切尔。她的这种“脑洞大开”斗讲故事的方式方法,真的可以让眼下的爸爸妈妈们,在和孩子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明白到底应该如何做,获得一些特别有益的启示;而孩子们如果看到了这个故事的话,最终能够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确实也是很让人好奇的呢!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十三)
前不久在小区儿童乐园里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五六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沙坑里玩沙子,邻居家三岁的小朋友拿了一个可以挖沙子的小车在玩,这时候来了一个小男孩抢走了他手里的玩具,邻居家的宝宝大声哭起来,而抢玩具的孩子则被家人当众责骂。原本很开心的一段时光,就被这样一点小事扰乱了。
邻居一边哄大哭不止的孩子,一边跟我抱怨说,其实这个小车他在家都不怎么玩的,今天带出来本想扔掉又突然发现可以挖沙子所以又重新玩起来了。在家所有玩具都是玩完了乱扔,以至于这个小车的车轱辘都丢的只剩下一个。
小朋友刚刚懂事,有了自己的各种玩具后并不知道如何收纳,对于分享这件事更是不明白为何,所以家长引导就至关重要了。
收纳与分享是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两项本领,而《玩具去哪儿了》绘本里的故事,就很好的将这两件重要的事融合在了一起。
乔伊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他有着许多的玩具。但他如同很多小朋友一样,玩具玩完了总喜欢乱丢,即便爸爸让他整理,他也并不乐意。直到有一天玩具被玩具精灵带走,乔伊才着急起来。
乔伊最喜欢的海盗船被带走了,为了能够抢回,乔伊用并不喜欢的玩具布娃娃作为诱饵,结果却被一起变小了。而后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玩具精灵将不爱整理的小朋友家的玩具拿走,送给了那些没有玩具的小朋友。
而他最爱的玩具被送给了刚刚转学来的同学。
这让他有点意外,也非常开心。
发现秘密后的乔伊并没有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带走,而是时不时在地板上故意放置玩具等着玩具精灵带走送给其他小朋友。
经历了这次冒险的乔伊学会了整理,懂得了将玩完了的玩具在晚上睡觉前全部收好,同时他也学会了分享,他愿意将自己的玩具带给更多小朋友,这让他也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玩具去哪儿了》是一本很好的引导绘本,教会小朋友收纳与分享。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儿童乐园,共享玩具,收拾自己的物品都是必备技能,相信读过这本书的小朋友,会很快习得这两个重要的事。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十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同事有两个孩子,是学校老师们的玩伴。大儿子一直跟在妈妈身边,小女儿是爷爷奶奶照顾的。在相处过程中,大家都能明显的发现,大儿子乐观认真,同理心强,懂得分享,会照顾别人,是个名副其实的“暖男”;而小女儿则任性自我,说脏话会打人,小偷小摸,从不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但看到别人的东西就想要占为己有。交流过程中,同事也吐露了苦恼,在幼儿园女儿不仅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有时还去抢夺别人的东西。“这个孩子占有欲怎么那么强,还不知道分享呢?”
《玩具都去哪了?》
这个问题我们按下不说,先来讲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玩具都去哪了?》。故事的主人公叫乔伊——一个可爱的男孩子。与大部分孩子一样,乔伊拥有很多的玩具,他爱玩玩具,但不主动整理房间。有一天临睡前,爸爸警告他,如果不收拾好自己的玩具,玩具就会被玩具精灵带走的。如你所料,现在的孩子没那么好哄骗。乔伊一点都不相信,他坚定的认为那是爸爸编造出来的故事,想骗自己整理房间。可事情没那么简单,第二天起床。小乔伊发现自己的玩具车不见了!他问了爸爸,找了很多地方,还是没有找到!没想到,竟然真的有玩具精灵!聪明的乔伊为了找回玩具,与玩具精灵一番斗智斗勇。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只是为了教育孩子收拾房间,那就太小看斯蒂芬妮·撒切尔了。 乔伊被玩具精灵的魔法变小,被带到一个“奇怪的房间”,找到了他以前消失的玩具,接下来,他和他的海盗船又一起被带走了。意外的是,他竟然来到了新来的转学生家里,他还没来得及认识这个新朋友。同学家里除了自己的船,一个玩具也没有。善良的乔伊改变了带回自己的玩具想法,留下了玩具,复习离开了。
乔伊
这次经历,给乔伊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收拾好他的玩具,但是有的时候,会故意留一个玩具在地板上,让玩具精灵把它带走。小乔伊知道,虽然自己会失去这些玩具,但玩具会被送到更需要,更渴望它们的孩子那里去。
乔伊和玩具精灵的一番奇妙历险,使乔伊懂得了收纳、整理的重要性,而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激发了乔伊的同情心和分享之心。这就是绘本的神奇之处,它通过柔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勾画出生动的图画,再用清晰的语言组成完整的故事,把要教给孩子的道理有机的寓于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
懂得分享,孩子才可能收获友情,拥有了朋友,孩子才会活的更加快乐。分享教育只是儿童教育的冰山一角,只有深谙其道德父母才能沉心静气,做到高效率的陪伴,高质量的教养。
《玩具去哪儿了》读后感(十五)
子喜欢玩玩具,还喜欢把玩具玩得到处都是。看着满屋子的玩具,他很是开心尽兴。有的妈妈看到凌乱的房间,会大声呵斥孩子收拾玩具;有的妈妈则手脚勤快,很快把玩具整理好。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孩子有可能因为家长的威严而收拾玩具,却有可能破坏亲子关系;父母替孩子收拾玩具,孩子就有可能过度依赖父母,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地处理事情。
如何帮助孩子收拾玩具呢?本书《玩具去哪了?》会给出你一个满意的答案。故事中小男孩的设定特别符合孩子的天性,喜欢玩,不爱收拾;再三催促,仍把爸爸妈妈的话当耳边风。如果孩子不收拾玩具会怎样?让孩子亲身去经历,这样孩子才能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进而养成自律的习惯。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写作业、自己收拾衣服、玩具等等,都能独自及时的完成。
故事是这样的:乔伊是个小男孩,晚上该上床睡觉了,爸爸叫他收拾好玩具。乔伊一直拖延,说明天再收拾。爸爸说,要是不收拾好你的玩具,玩具精灵有可能会带走玩具。乔伊才不相信世界上有精灵呢,那不过是大人骗小孩子的把戏。
第二天,乔伊的玩具车不见了。第三天,小火车也不见了。难道真的有玩具精灵?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乔伊故意把喜欢的海盗船放在地板上。他假装睡着后,真的发现有玩具精灵。个头如乔伊的手掌般大小,背后有一双透明的翅膀,手里拿着一支手杖。
我问九岁的女儿,你相信有玩具精灵吗?她回答,不相信,但是更小的孩子会相信的。三到六岁的孩子,你给他讲这个故事,他会更有可能相信有玩具精灵。当他不收拾玩具时,你可以给他讲这个故事,说不定也会像乔伊一样,会变成一个爱收拾玩具的宝宝呢。
只见玩具精灵用手杖对准海盗船,说:“变小。”海盗船一下子就变很小了。然后 ,小人就飞走了。乔伊很生气,想把玩具拿回来。
第二天晚上,他把旧布娃娃当诱饵,想抓住玩具精灵。没想到,他同布娃娃一起变小了,被带到玩具精灵的家里。这里到处都是玩具,还有他心爱的海盗船。
正当他刚爬进海盗船时,玩具精灵就把他和海盗船装进麻袋,飞到了一户人家。乔伊和海盗船被放大了,玩具精灵飞走了。
我有个疑问,玩具精灵难道没有看到乔伊吗?我猜他是故意没有看到乔伊的,让他经历一次玩具的飞行之旅的。
乔伊置身于一个空旷的房间,这个房间只有一张床和两个孩子,没有任何玩具。有一个孩子还是乔伊的同学,刚刚转学来的。
乔伊想带回海盗船,看着空旷的房间,乔伊改变了主意。他留下了海盗船,自己从窗户翻出来,回家了。朝阳的光辉洒在乔伊的脸上,他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乔伊明白,自己的玩具很多,而同学却一个玩具也没有。当早上醒来时,同学看到海盗船,该是多么惊喜啊!这怎么会有一个玩具,难道是玩具精灵给我的?不知道这个玩具是谁给的,说不定还能增添神秘的惊喜。
从那以后,乔伊每晚都会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但是有时,他会故意留一个玩具在地板上。如果第二天玩具不见了,他会很开心。
乔伊不仅学会了收拾玩具,也学会帮助别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被帮助的人开心,自己也会很开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让孩子不拖沓,养成自律的习惯,就的让孩子亲身去经历不自律的后果。只有他自己意识到后果严重时,才会严格要求自己。父母也要辅助孩子,给予孩子提醒和更多的信任。
想起了一个类似的事情。孩子总是迟到,妈妈每次都叫他起床,叫了一次不起,又叫第二次、第三次。孩子磨磨蹭蹭起床后,刷牙吃饭,急匆匆赶到学校。后来,妈妈想了一个办法。某一天,没有叫孩子起床。等到孩子睡醒后,发现快到上课时间了。他匆忙起床刷牙收拾书包,等到学校后还是迟到了。孩子受到了老师地批评。经历了这次事件,孩子就下定决心要按时起床。每天闹钟一响,就起床刷牙。因此,有些事情,你靠讲道理就没有孩子亲身实践过效果好。
当然,《玩具去哪了?》这本书也很令人感动,就是善良和爱意。历经寻找海盗船的冒险,让乔伊懂得了善良。乔伊的善良让人感到温暖,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不仅会温暖别人,也会温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