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镂空与浮雕1读后感锦集

镂空与浮雕1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9 13:00:24
镂空与浮雕1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5-09 13:00:24   小编:

《镂空与浮雕1》是一部讲述雕塑技艺的文章,通过对比镂空和浮雕两种不同的雕刻方式,揭示了它们的独特魅力和工艺特点。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这两种技术的应用和传承,引人入胜。读后感受到雕塑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艺术家们对于细节和创新的追求。

镂空与浮雕1读后感第一篇

范俊奇在《镂空与浮雕I》里说,他不追星,而这本书显然是他多年以来对于各个领域风云人物的研究与追逐,但他们对于范俊奇而言,说是偶像、导师、挚爱等似乎都不太合适,范俊奇在后语里的表达给出了答案,他写这些名家大拿,是因为他“贪”,“贪那些我没有被分配到的人生。”很多生活,都是再怎么向往也无法抵达的,还好有文字,可以成为孤僻之人的庇护所,范俊奇就是这样在他的文字里扩展着他的一生,正如木心所说,“人如果只有一生,未免也太寒碜了。” 范俊奇是马来西亚人,曾担任过三本女性时尚杂志和一本男性杂志的主编,目前为电视台市场部企划经理,由于工作的原因,他能接触到众多明星和时尚家,这些人也出现在《镂空与浮雕I》里的前两辑——镂和空。开头即是王炸,写的是上个世纪末港台明星的黄金时代,张国荣、张曼玉、林青霞、梅艳芳等等,从范俊奇与他们短暂的相遇故事,写到他们隐藏的情感和生活,我不知道这些事情是否完全真实,但通过范俊奇娓娓道来的写法,电影镜头般的播放,让人感觉范俊奇就是亲历者。 浮,对应的是诗人和作家,雕则是艺术家——画家、舞蹈家、雕塑家、建筑师,在不同的领域,范俊奇都表达着不同的赞叹,这本书可谓是非常私人化的表达,人的一生很漫长,他则是精心选取,侧重几处描写,突出一种情绪,不是扒拉一些八卦野史,不是发表一些尖锐点评,也不是夸大一些荣誉贡献,而是抓住最吸引他的、与他有共鸣的内容,而真挚和诚恳往往能够打动人心。 汉语其实是范俊奇的第二语言,但本书词藻华丽优美,词汇量也很丰富,他对汉语的理解和诠释肯定是与国人有区别的,有些地方甚至有些不通顺或者让人看了不太习惯,这也增添了一种来自异域的冲突之感,这方面又与同为马来西亚的黎紫书有所不同。马来西亚作者的华语文学,也成为了华语文坛的一部分。 关于《镂空与浮雕I》,可以先翻一下目录,若是里面有你感兴趣的人物,那么千万不能错过从范俊奇视角的讲述,他关注着他们的一切,倾注了所有的情感,从这些名人身上,范俊奇想到的是无数浓稠的回忆,看到的是多彩未知的人生。

镂空与浮雕1读后感第二篇

我很喜欢电影,也喜欢看电影类的书籍,包括导演、演员与影片本身有关的解读。不过当下网络上优质的影评太少了,绝大部分所谓的“影评”只是观后感。在看到一些让人倒胃的影评时,我甚至会想,电影是不需要影评人的,影评人却需要精神科医生。

《镂空与浮雕1》吸收到我,首先是这本书的封面,简洁却很夺目,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更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梁朝伟、张国荣、王家卫、李安。我是这四位的影迷,因此迫不及待想看看作者是如何书写他们的。

如果说这是一部影评集,显然是窄化了这本书,用散文集或者随笔集更恰当。具体而言,本书主要分为四辑,分别以“镂”“空”“浮”“雕”为题,讲述了导演与演员、设计师、作家、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四类群体,为这些在各自领域内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绘制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像。

至于书名为何叫做“镂空与浮雕”,用作者的话来讲,沿用的是专栏的名字,潜伏的目的也很明显,是用这个名字提醒自己,在风流人物“镂空”的流离岁月里,“浮雕”出人世的眉眼与钢索,尤其是作者那些特别喜欢的、敬仰的、被他们感动过也和他们一起体会过同样的切肤之痛的人,一直都在用他们或破烂或绚烂的人生,让作者能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挪用他们的身份,分叉出另外一条“一半是想象、一半是实验”的剧场,再以文字为烟幕,让作者在别人建构起的人生中,来去穿梭,寻幽探秘。

我十分喜欢阅读这种文章,它们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从他人的生命中获得充沛的思想资源,从而丰厚自身的生命体验。进一步讲,我从作者的叙述中,不仅了解到这些名人更多的八卦趣事,还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这个人,一个大写的、立体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范俊奇是马来华人,从他的文字中,我们也可一窥马华文学的形态,就像美学大师蒋勋所评价的,这本书投影在异域的汉字与华文,背离正统文学,敢于偏离正道,真正走上时代绚丽多彩多姿的伸展台。

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马华作家及其作品被引进国内,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文学风景,丰富了华语文学的整体样貌,如张贵兴、黎紫书、黄锦树等。后浪文学在这一发现马华文学的进程中也出力不少。总之,期待更多此类作品的涌现。

镂空与浮雕1读后感第三篇

木心说:“人如果只有一生,未免太寒碜。”

来自马来西亚的范俊奇,深以为然。一生太短,如果只演一个角色,太委屈。

因二十五年杂志人的背景,他访问过很多明星与名人。他贪恋那些没有被分派到的人生,于是在他的第一本书《镂空与浮雕1》里,以华丽的文字、近镜头的追焦,侧写了三十位风流人物的命运传奇。

也许他和余华一样,愿意在写作和回忆里,无限次重复生命,并自由选择生存的方式。

在《镂空与浮雕1》里,我们坐上了时光列车,与耀眼璀璨的群星相遇。这里有色如春晓的张国荣、华丽曼妙的张曼玉、深情款款的梁朝伟、风华绝代的梅艳芳、流光溢彩的林青霞,这里有用剪刀写诗的山本耀司,还有红发怪婆婆草间弥生……

我喜欢他的文字表现力。

他说张曼玉的声音,低低的,像一只手在安静的午后轻轻推开厚重的木门,天生带着感情。

他说,张嘉玲用霸气一路呵护着梁朝伟的文艺,让其可以安心地当最后一班陪伴月光奔跑的地铁,在这个咄咄逼人、精明得过了分的世界里,寸步不移。

他还说,大家都舍不得梅艳芳,但大家更舍不得的是,曾经趾高气昂、头角峥嵘的那个香港……

在他的笔下,我才知道,俊美迷人的金城武,原来是一个口味素寡的男人。在一个不包装、不喧嚣就会被淹没、被吞噬的年代,他宁愿选择当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冷清的人。

而躲在墨镜背后的王家卫,则喜欢以爱情做蛊、缘分为咒,用封闭式的自言自语,呈现出角色的自我耽溺,打磨掉大明星身上的个人特色。

他写顾城的诗、朴树的歌,他也写海明威的风流、罗丹的秘事。当世界越来越荒谬的时候,他总是格外想念苏珊·桑塔格。

美学大师蒋勋也好爱他的文字,为此专门为他作序:《镂空与浮雕》是投影在异域的汉字与华文,背离正统文学,敢于偏离正道……他年轻,却有够老的灵魂。

这本书的包装,也用了很多心思。外封采用的是触感明显的“珊瑚纸”,高级的紫灰配色,标题采用烫金工艺,典雅中星光闪闪。内封则用炫白的“星幻纸”打凸,明暗起伏中隐喻名人的波澜境遇。

在书中,每个人物都拥有好几张传神精致的插画,这出自同样来自马来西亚的插画家“农夫”,他的肖像素描柔和而温暖,看到那些面孔,就仿佛重回了那段岁月。

在每个或明媚或阴郁的午后,特别适合打开这本《镂空与浮雕1》,让自己随意地沉浸在一则则引人入迷的故事里。

镂空与浮雕1读后感第四篇

之后蒋勋老师传了一则简讯给我,附上一幅很多年前老师写过的诗句,「他们说的繁华,只是前世忘不掉的一次花季」——老师说,这句子让他想起我浮雕过的那些人物。

老师懂人。除了字画的美与诗词的迂回与深邃,老师尤其懂人,懂人在背后如何与岁月辞别与纠缠,也懂人在背后如何对自己幽禁与吿解——懂人的人,总是特别动人。我喜欢蒋勋老师的美学评析背后有对人的怜惜和叹息,喜欢老师说过,在颠沛流离喘着粗气的日子里,生活最高级的美,不外是顾城说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真正化繁为简的人生,老师教会了我,是在层次上追求淡远,是在漫漶和晕染当中不去察觉,像水墨那样,一泼即收—遗忘,其实也是一种记忆。

但我始终眷恋俗世红尘,眷恋人——对于我陆陆续续「镂空」与「浮雕」过的那些人物,因为重新将他们斑斓过的人生剪开、放大,修补和缝纫,然后在他们经历的大悲大喜和小情小爱当中,看见他们把断裂的结合,也看见他们在圆满中崩溃,心底多少会有一种抱歉的情绪——我从来不喜欢一气呵成的人生。少了转折和停顿,少了回眸和伫候,太过笔挺的人生,常常因为缺少了一串叹息而了无诚意。

而所有的明星与名人,认真追究起来,其实都是一宗宗时代的悬案,被印制在一张张粗糙的新闻纸上,让后来的人反覆传阅。因此我书写的对象,都只是在「镂空」的流离岁月,「浮雕」人世间的眉眼与钢索,不讨好别人,不委屈自己,让文字修剪出一方娴静的庭圃,采菊东篱,至于见不见得到南山,其实都还是其次了。

我特别想说的是,没有蒋勋老师的推荐,没有有鹿文化社长许悔之老师的大胆采纳,这本台湾版《镂空与浮雕》,恐怕把握不住和台湾读者进一步的交结,因为它不壮阔,因为它不宏大,因为它纯粹只是向我崇尙的生命体致敬——而致敬的出发点,也许是因为人物本身虎虎生风的成就,又也许是因为人物本身咄咄逼人的风流,根本架构不起宏伟的文学素材,我只是将这些曾经触动过某一个年代的生命,以及他们特立独行,没有办法被复制的才气和美丽,拉过来向我们靠近。

而我在文字里头掩饰不住的迷恋,是迷恋人的繁华与荒凉,是迷恋世间的缤纷与寂寥——这蒋勋老师其实第一眼就给刺穿了。一生太短,一生只演一个角色太委屈,所以我十分享受在文字中乔装成另外一个人,潜入他们生命的某一个段落或某一处章节,陪他们在突然放宽的河道上,把迎风招摇的船帆收短一些,再收短一些,我很相信,这应该会是件多麽有趣的事,然后扭转身,站在和不怀好意的岁月遥遥对望的峭壁,看着繁花落尽,看着鹅飞水静,看着自己站在一块跟别人借来的场景,讪讪地和另一个自己相遇,并且搁下一句,「早就猜到你会在这里。」

镂空与浮雕1

8.6

[马来西亚] 范俊奇 [马来西亚] 陈钊霖 绘 / 2023 / 九州出版社

镂空与浮雕1读后感第五篇

“后来刘嘉玲才透露,葬礼回来之后,梁朝伟一句话都不说,成天抿着嘴在屋子里安静地踱步,甚至把酒吧上的红酒杯子都取下来,一个接一个,慢慢地擦了又擦,但你其实可以听得见梁朝伟心里面的风,在呼呼地、呼呼地吹——一直到第三、第四天,当大家都慢慢接受下来张国荣已经不在了的事实,他这才彻彻底底崩溃下来,哭得整张脸都肿了。”

读着这样的文字,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它描写的如此细致,有如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好像作者就在现场,就在当时梁朝伟的身边。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想象,但却也是一种深入到了骨髓之中的精准探索。

这就是来自于马来西亚杂志人范俊奇的文字。他是新闻系出身,更是在时尚杂志之中打拼多年,当然也就更有着对于这些明星的近距离观察,所以他才能够如此精准,在把握着这些明星最深层次的情感冲突。

范俊奇的这些文字被收录成了文集,也就有了这一册《镂空与浮雕》,把他对于生活在我们真实时空中的传奇明星,用这种深入到骨髓之中的文字,把他们重新刻画出来,让他们真真切切的以一种最本真的状态,走到我们的面前,带给我们完成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这套书中文字给我们的感染力是无与伦比的,它更多是一种伴随着想象,用一种现场既视感的写法,把本不应该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公众形象树立了起来。虽然其中很多细节并不一定真实,但确绝对不会偏出常规,不会让我们感到突兀,甚至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他所写人物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旁观者可能比本人看的更清晰,而这样的一种视角对于所有人来说就是另类的,都是有意义的。所以,范俊奇的这些文字就是能够给我们带来阅读魅力的。

这套书另外一层魅力就是来自于他所写的这些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他们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们很多都生活在我们的公众视野之中,但我们看到的可能都是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那么作者所给我们描绘的另外一面呢?我们也许会知道一些,但绝对没有作者认识如此深刻,也没有作者塑造的如此有内涵。

那么,这些名人都包括谁呢?这里有大量的影视明星,张国荣、张曼玉、梁朝伟、梅艳芳、李安、王家卫,也有着大量的艺术家,压力山大·麦昆、安迪·沃霍尔、山本耀司,有很多诗人顾城、北岛,画家凡·高、埃德加·德加、弗里达·卡罗、草间弥生,雕刻大师奥格斯特·罗丹,当然还有着其他一些同样存在于我们公众视野中的人物。

这本书得到了学者蒋勋的推荐,在序言中,蒋勋提到了许广平,因为她是这本书中特殊的存在。她更多是以鲁迅夫人的身份而存在,但在这本书之中,她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让一个被光环掩盖的人走向世人面前。所以这一篇关于许广平的文章《爱的苦行僧》,既然被蒋勋不时提到,那就更值得一读。

那样一本由极具特色文字构成的“侧写传奇群星”,必然给我们带来超出日常的阅读体验,让我们从这些文字之中感到另类和新奇。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