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的读后感大全

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8 01:35:14
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4-18 01:35:14   小编:

《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是一本展现柴科夫斯基音乐家与艺术家身份之间的矛盾与苦恼的书信集。柴科夫斯基以朴实的文字表达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创作的痛苦,同时也倾诉了他对于自身孤独与无助的感受。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伟大艺术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令人产生深思。

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读后感第一篇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得益于父亲的支持,他进入音乐班学习,立志献身音乐事业放弃原有的职业规划,成为一个教育者和创作者,一系列作品大获成功让他成为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巨人。 阅读《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这位大师级人物回归到生活中,便于读者了解他对于音乐创作、对具体作品、音乐家及旅行中发现的音乐见闻的所思所想,同时也透过柴科夫斯基的回信勾勒出梅克夫人是一位热爱音乐、乐于倾听的挚友形象,14年的书信往来,柴科夫斯基同她分享真实的心路历程,有纯粹是情绪的碎碎念,也有给与人启迪的专业见解。

关于灵感,柴科夫斯基认为这是在灵魂深处通过充沛情感所酝酿出来的奇特花朵,对于“表达者”来说稍纵即逝,它不会通过冷漠和理性而产生。他告诉我们从事音乐这类艺术工作要注意保持兴致,不能因为兴致缺缺而陷入惰性,等待灵感不如做有助于灵感快速到来的准备工作,不要辜负自己的才华。他更倾向于尽情创自己感兴趣或是出于内在需求的作品,然而连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任务式”创作的作品反而更容易成功。

他也和梅克夫人提及了自己对于名誉的看法,一方面他追求其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喜悦,然而随着喜爱他的人越来越多,总有人想要掀开给与彼此边界感的面纱,探知他私人的一面,这让他十分苦恼。他对作品的创作投入全部的热情, 他对自己作品的心情也是复杂的,没有引起轰动时的失落,恶评的难过,他也会表现出可爱的一面称自己的作品为孩子,快乐的将正在创作的作品冠以“我们的”,他的一些小心愿也是很有趣的,例如:“多希望能在不被人认识和注意的情况下欣赏自己作品的演出!”,他还剖析了自己的“短处”不能也不善于讨好观众,也会害怕自己才华耗尽。

在《这部交响曲是否有明确的主题》中柴科夫斯基向梅克夫人大概概括了整部交响曲的核心,他提及了宿命,谈到了生命的力量,然而悲伤是其主色调,直到谈到第四章他说要学会用目光去发现周围人的快乐,因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给人一种豁然一亮的感觉,帮陷入自怨自艾的人打开了一扇门。

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读后感第二篇

先说点阅读的状态:这本书适合一边听着音乐,一边阅读。我是听着《胡桃夹子》来阅读的,也因此有种穿越的感觉,仿佛自己是这些信的唯一读者,跟着柴科夫斯基的来信,或是欣喜或是关切或是随之低落。更重要的,我从心中甚至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人正常会有的内心活动,有时候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儿,有时候又充满了迷茫。甚至还会有一种想要给他回信的冲动,如今这个时代,写信真的好久远了啊。

柴科夫斯基:一个真诚的朋友啊~

我最初翻开这本书信集的时候,没有想到柴科夫斯基写信就真的如此内容真切,不是那种专门为了留下什么写的内容,很多内容很多烦恼都是我们也会遇到的。从谈音乐、谈作品、创作、谈音乐家……持续了十四年的信件,让我见识了一个非常立体的音乐家,他更生动,用最真挚的文字向朋友说着自己的心里话。

他让我更愿意面对自己的心理变化,或者面对有时候可能会感到挫败的情况。比如我们不必羞于承认自己无所事事,或者是毫无进展,因为即便是柴科夫斯基都有这样的时候,他在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中曾提到,他自己在一年之中甚至都没有尝试过着手创作。

谁都会有情绪周期,柴科夫斯基也一样。

我们其实都能体会到,所谓周期的说法。比如说行业有行业的周期,正如前些年房地产如火如荼,而如今却非常的低迷,大部分人都对市场毫无信心。同理人也是有周期的,首先有“人体循环周期”,在医学有说法,人体新陈代谢的周期,在正常情况下大约6个月更新掉自身80%的组织。大约半年后更新为一个相对崭新的自身。还有所谓的“情绪周期”,这样的说法等等。

当我阅读柴科夫斯基的信的时候,特别能理解他,也就渐渐理解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念头。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就不想上班”,这种倦怠的情绪,也就是前面说到的周期情绪。明白这是一种合理的现象,就能够更理性地应对这种情绪。至于如何应对,我觉得柴科夫斯基也给出了一些答案。

比如,他在心中提到,“我认为,只有在家里,在佛罗洛夫斯科耶才能恢复创作兴致……”

这里不是提倡说要“换环境”,重点是理解到,他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产生了变化。《周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老祖宗的智慧也是这样说的呢,所以通过一定的变化,就能更好的度过自己的情绪周期。比如在不想做的工作内容上,可以多和同事沟通和上级反馈,少闷头做事。有些事情还可能在沟通中就找到了方式,或者在沟通中事情会变得更简单了。另一种情绪真的上来了,那就可以干脆放一放,去做点放松心情的事情。等整个情绪平稳了,愉悦了,再拿起来考虑一下怎么做比较好。

好想有个梅克夫人般的人儿写写信~

十四年的通信,梅克夫人与柴科夫斯基之间拥有深厚的友谊。他们在信中讨论了许多创作,也分享了许多心情,我突然想到了中国的伯牙与钟子期,这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是不是觉得很像,人生得一知己啊,是多么幸运的事呢!

每年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写封信吧!

——卡西

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读后感第三篇

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

《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著有芭蕾舞剧三部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古典芭蕾舞剧的代表作。那么,是什么让柴科夫斯基如此成功?或许,从《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窥得真相一二。

《柴科夫斯基致梅克夫人书信选》是一本收录了柴科夫斯基写给梅克夫人书信的选集。这些书信不仅展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支持,也反映了柴科夫斯基在音乐创作和个人生活中的心路历程。

在书信中,柴科夫斯基向梅克夫人表达了自己对她深深的感激之情。梅克夫人作为他的资助者,为他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使他能够摆脱经济困境,专注于音乐创作。同时,她也是柴科夫斯基精神上的支柱,在他遭遇个人和社会的压抑时,给予他巨大的精神支持。

梅克夫人是谁?梅克夫人,全名纳德扎·冯·梅克(Nadezhda von Meck),是一位生于1831年的俄罗斯贵妇,以其对音乐的深厚热爱和慷慨资助而闻名。她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铁路工程师,母亲则出身贵族。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梅克夫人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并培养了极高的音乐修养。梅克夫人在17岁时嫁给了工程师卡尔·梅克,然而婚后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丈夫的微薄收入难以支撑起庞大的家庭开支,而她对丈夫作为公务员的生活也感到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梅克夫人展现出了她的商业禀赋和精明干练,她鼓励丈夫辞去公职,投身铁路工程事业,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卡尔·梅克因此成为俄罗斯的铁路大亨,为梅克夫人留下了巨额的财富。在丈夫去世后,梅克夫人选择了隐居生活,几乎停止了所有的社会活动。她并不热衷于名流贵妇的舞会和沙龙,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欣赏音乐。她甚至从国外请来了有才华的音乐家来自己家中工作,为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能够专注于音乐创作。德彪西等年轻的音乐家都曾在梅克夫人府上工作过。

梅克夫人与柴科夫斯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的热心听众和资助者,更是他精神上的支持者和朋友。两人的书信往来频繁,内容涵盖了音乐、生活、情感等多个方面。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生涯中,梅克夫人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这部被他们在信中亲切地称为“我们的交响曲”的作品,曾是两人信中的主要话题。柴科夫斯基在信中表达了对梅克夫人的深深感激,并将这部交响曲题献给她,以表达他内心的感激之情。而梅克夫人也在回信中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和珍视,两人的情感交流在书信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这本书还展示了柴科夫斯基在私人通信中不加掩饰的内在世界。他谈到了音乐创作的观念、具体创作过程、对音乐界同人的评论以及国外音乐旅行的杂感等。这些内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的重要资料,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出版正值柴科夫斯基逝世130周年之际,它不仅是对这位伟大作曲家的一种纪念,更是向读者展现了柴科夫斯基坦诚的自我表达和他对艺术事业、生活乃至人生的态度。无论是对于柴科夫斯基的乐迷还是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