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的读后感大全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4 12:10:37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8-14 12:10:37   小编: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是一部描述人性、友谊和生死的小说。主人公克林索尔在临终前回忆起他与朋友们在夏天的点点滴滴,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友谊的珍贵。这是一部温暖而感人的作品。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一篇

不懂艺术,但是黑塞的描述的最大魔力在于让你你不自觉在心中读出声来,一幅幅的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个世界色彩斑斓,那里的人充满着热情与活力。你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机械的重复,没有热爱的事物,不再会因为一朵花,一片云,一个邂逅而感到幸福。我想要跳进他的世界跟他流浪,看他的画,看他周遭的一切,学着重新感受这个世界。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二篇

梦境交织的地方,坠入仙境的时刻,吟唱着诗歌,啜饮着美酒,佳人似云忽近又忽远,脱离现实主义的枷锁,理想主义者般的生活着存在着思考着,如林中夏花般绚烂,如山间鸟鸣般悦耳,如雨后彩虹般幻美,浪漫如此,神游天外,挥洒色彩斑斓,燃烧情感万千,走入那弥漫着诗意醉人的,笼罩着温柔光雾里的,宁静蔚蓝色的日子。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三篇

3星半

黑塞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悉达多》,个人很喜欢。这本小说虽然文字优美,但太过意识流和感性。读者是否能与其共鸣是判断此书好坏的关键。作为半自传体,书中克林索尔的迷乱、忧郁、肆意、疯狂和沉沦,都是作者一战后精神状态的写照。虽然我对本书感观一般,但这本书后,作者的涅槃重生,紧接着就写出了《悉达多》。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四篇

语言太优美太漂亮!我边读边勾画,画得太多干脆想“树木”这样的小文抄写几遍吧,那些小诗背诵几首吧。除了形式以外,那“磅礴的自白……动人又恐怖的自我袒露”都直击人心,桃花源般的“农场”,“牧师居所”感受灵魂是活着的,感受在千百种幻想蕴藏在千百种形式中才是生命的所需所愿。想想此时的自己是不是活的太现实、太蝇营狗苟了?生命的鲜活不应只在平稳宁静中贴在地面上内卷,而应更多地体验和感受,时常陶醉于山林湖海中,让心飞翔去见星月旋转。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五篇

画一般的绝美语言文字,把大自然景色描绘得令我心驰神往,我惊叹画家的眼睛终究是能观察到与普通人不一样的细致美丽,那一抹抹明暗交织的极美色彩,将会编织入梦…

所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应该都能切身感受体会到黑塞在一战二战期间以及之后的痛苦与乡愁吧。这样一个漫游者、写作者、诗人、画家,我想这既是克林索尔也是黑塞本人,在死亡来临前仍醉心于绘画,还会有对爱的情欲,还会酗酒…

我是时候好好了解一下历史了:)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六篇

初看这本书就被封面吸引住了。

这本书以黑塞的自身经历为背景,创造出画家克林索尔。书中提到的一些场景十分优美,辞藻相当华丽。黑塞的文字读起来通俗易懂,但很难模仿。这优美的语言时而夹杂着像利刃一样暗语,几乎每一篇都在挣扎。

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张他的照片,他看上去是个特别慈祥的老爷爷,很像大学里教授语言的老教授。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七篇

说是小说,感觉更像是散文集,记录那年夏天的梦幻回忆。

1919年的夏天,对黑塞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夏天,他从战争回归生活,从桎梏回归自由。来到南方,经历一个充满力量与光芒、诱惑与魅力的盛夏。

他将自己化作李白,与密友路易共度的夜晚。与医生、术士、朋友一起山中游玩,梦幻遇到“山之女王”迷恋上她。

1919年夏,看见漫天星月旋转,明白“矛盾对立寂灭之处,即是涅槃”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八篇

今读黑塞自传式小说《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大有读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感觉。前者是虚拟,后者是实叙;前者是“最好夏天”,后者则是“暮春初”;前者在“会稽山阴”,后者在“潘潘毕奥、卡雷诺和拉古诺”。时空不同,但情趣相似。都是“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都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都是“游自骋怀”“视听之娱”;都是“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不论是“悟言一室之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皆感慨“死生亦大唉”。黑塞,何人转世?寄语于《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九篇

“我们的一切艺术只是补偿,只是对被浪费的生命、活力与爱欲的补偿。人们太高估感官愉悦了,将精神生活看作是对缺失的感官体验的补偿。然而,感官并不比精神更具有价值。因为一切都是合一的,一切都同样美好。只要那个核心在,即爱、热望和激情在,它们便是一体。不论你是在阿索斯山做隐修僧,还是在巴黎做花花公子。”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是黑塞的自传体小说,就说明这个中篇主人公的大多数说法都是黑塞的想法。文风恣意潇洒甚至有点散乱,话语精辟入里个个拎出来都值得琢磨。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十篇

不论是小说部分,还是随笔和诗歌部分,都是“色彩斑斓”的——对颜色的多处落笔和这本书的装帧倒是互成了彼此的风景。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篇散文。叙事,写景,借助主人公抒发对人生的感叹。情感真挚、丰沛而自然。后面的几篇随笔则美如诗,尤其是《乡居》《山隘》和《桥》这三篇。这三篇随笔写得真好,满带热情而不矫作,有思想,也有人的情感流淌其间。 该译作中用词以单音节词为主。少或不用虚词。翻译有些别扭、艳丽和用力。再打磨打磨就好了。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十一篇

越来越不敢读黑塞了,他的文字变成了我内心不安定的源泉。

读过《荒原狼》《德米安》后,感觉他就像被砍到树后留下的木桩,断面上美丽的木纹便描绘出黑塞的脸,沐浴着本不该沐浴的风和日光,突然暴露在本不属于自身的世界。这张脸之所以探入这个世界,只是为了拒斥这个世界……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十二篇

说来惭愧,之前对赫尔曼黑塞了解并不多,百度了一下,才略知一二。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书是读过的第一本他的书,能从书中感受到作者浪漫的一面,作者感触细腻,思绪又比较飘逸,故将本就较常人浪漫的诗人生活描写得更加洒脱,尤其是其中与中国诗仙李杜的连动,更让中国读者觉得亲切。另此书油画般的封面及绿色的扉页也让人心中一亮。唯觉读书时,略有滞涩,拙以为翻译可以更流畅通顺为好。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十三篇

很难理解,,我对德米安的美丽滤镜已经碎了一地^^

一位步入中年,极致自恋精神不正常,希望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都围着自己转的哒哥……

还有这个翻译,除了华丽词藻堆砌的空洞,看不出任何意义,整本书矫揉造作的吓人。

评价:烂的不能再烂 浪费了我宝贵的时间 到底是谁在打高分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十四篇

这是一本逼格特别高的书,外封皮看着是一幅油画或者水彩画。我没有学过画画,具体是什么也不知道。作者黑塞写过《战争与和平》,原来如此出名。这是一本关于画家的书,更像是作者的自传。在我的印象里,画家和诗人一样,都是放荡不羁爱自由,文中写的也是如此,爱世界,爱自由,爱风,爱酒,爱美人。画家的眼中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多姿多彩。我以前看书都是默默的看,默默的感受,可是这本发现不行,看一会就会走神,我就大声的朗读出来,如此一来,才发现这并不是一本读不进去的"高大上"的书,我也能在每一个字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最后总结,幸好还有朗读这种方式,才让我没有错过这么棒的一本书。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读后感第十五篇

关于黑塞,总觉得作品中一直透露着忧伤,1919年夏天,黑塞化身克林索尔,努力用夏天美好的一切,对抗抑郁,思考不得不面对的死亡,接受生命给予的一切。

克林索尔把自己叫做李白,他钦佩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样的通透和智慧,进而也极度向往李白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在静流之舟上。

克林索尔的好友冷酷的路易,是自己在艺术方面难得的知音,却因为一见面就难以抑制和对方倾诉的欲望,而迫使友人总是不能长久停留在自己身边。对于这样的自己,克林索尔知道已经太晚明白,这样做会令自己失去朋友。人终究是孤独的。

经历了战争带给百姓的阴影,他感悟战争把从前(战争之前)的一切衬得像天堂了,哪怕最无趣最不起眼的那些。没错,正所谓有对比,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