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生日信》,我被主人公对生日的理解深深触动。他从不期待豪华的礼物,而是希望能收到一封真挚的信。这封信不仅是朋友对他的祝福,更是对他内心的理解和关怀。这让我意识到,在物质社会中,真挚的情感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生日信》读后感(一)
亲爱的张子清教授:
弗雷德·雅各布斯(美国)告诉我说,你寄送给我一本书。邮件必定在什么地方被吞没了。不过,谢谢寄书和想到我。
他提到说,你正对英国诗歌做“广泛的研究”。
除了同一些诗人的友谊和对零星的作品的兴趣,我对整个诗坛的了解不太多。
但我乐意告诉你关于我创作的情况。
也许你最好寄给我一张单子,列出你的问题。
至于翻译:我知道某种诗歌译本比其他的译本更成功。对我的作品,我们可以试验一下,看看哪种方法译成中文为最佳。
盼复!
此致
敬礼!
特德·休斯
1998年1月18日
休斯写过译者张子清教授的信
《生日信》读后感(二)
每次阅读诗歌的时候,我就很偏爱这种夫妻或是情人之间所写的文字,在这些字里行间充满的关于爱情的想象和想法,往往会让我觉得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但是在阅读这些诗歌背后的故事的时候,我才会明白,这些诗歌读起来之所以充满了丰沛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好,有些时候也只是因为其中一人的感情过于丰富。本书的作者在这本诗歌集完成很多年后,才袒露自己最初的想法,就只是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关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情感。
但是,这样的情感对于双方来说,比噢那个不是绝对的美好,我只能够从一方的文字中去揣摩两个人。在这些诗歌中,并没有多么华丽的词藻,仿佛只是想要记录那些属于过去的故事,属于他也属于她的故事。在感情的故事中,并不存在谁对谁错,只能说谁的想法更多,谁的想法输出的更多。
“二十五岁时的我惊讶于自己/对最简单的事物无知”那时候年少的我们,对于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总要很多年之后,才能够察觉到自己当时的无知。曾经我们认为自己可以遇到爱情,甚至认为自己能够掌控爱情,但是后来的我们都成为了爱情里的小丑。我们曾经以为的天长地久、只此一人,或许将来都会成为没有实现的承诺,还有带有后悔的青春年华。
“我记住了来路”其实这在作者笔下是很平常的一句话,但是我觉得我好像在这里面看到了我的过去。有些时候我们迷失在爱情中,我们其实就是因为陷入了太深的过往里面,找不到来路,所以也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因为我记住了来路,即便我对于过去是那样的不舍,我也只会将我们的故事写在文字中,让那些语言代替我内心的情感。
“我说过,这不是梦”在拥有爱情和还未拥有爱情的时候,我们都已经拥有了梦境,在这些梦里面,有些时候我们会实现我们心中所愿,有些时候也会看到那些我们最不想见到的场景。我们希望通过梦境找到未来的启示,但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有些时候会宁愿活在梦中。不过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自己明白,什么是真实,而什么是虚假。
《生日信》读后感(三)
1956年,诗人特德休斯和同为诗人的西尔维娅普拉斯在一个酒会上一见钟情,二人闪电结婚。可惜的是,这轰轰烈烈的诗人之爱来如飓风却也去如流星。这段爱情只持续了6年,却走向了暗淡收场的结局。更可悲的是,在离婚过程中,西尔维娅普拉斯自杀身亡,从此让这段爱情故事成为了悲剧,流星击中地面留下的伤痕却永远陪着还活着的一方,直到他死去。
从此休斯成为了千夫所指,受尽抨击。他始终未对这段感情经历做出正面回应,直到35年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把他一生中写给亡妻普拉斯的诗句结集出版,正是这本《生日信》。
《生日信》像是一把手术刀,剖开了休斯紧闭多年的内心,也划开了他和普拉斯的生活,让读者终得一窥这段以悲剧收场的爱情,和休斯自己对这段生活的追忆。
这部诗集记录了两人从相识、热恋、结婚到分开的过程,以及普拉斯去世后休斯的追思。休斯把他从未向任何人吐露的心迹留在了诗中。
在第一首诗《富布莱特奖学金学生》中,休斯写道也许他在奖学金学生的合影中曾经注意过“你”(普拉斯),注意到了你的刘海,生平第一次尝到了鲜桃。“二十五岁的我惊讶于自己 对最简单的事物的无知”。虽然是悼亡诗,但从人称和细节来看,简直像是热恋的情侣间的习作。那时的他们还看不到后面的故事,沉浸在“我爱上了你我想回忆所有关于你的一切”的状态中。
而在第四首《访问》中,休斯以“你已离世十年。这仅是一个故事。你的故事。我的故事。”收尾,看似平静,却隐藏了无数的遗憾。
阅读这本书如同陷入作者回忆的旋涡,两人生活的过往,两人的羁绊,两人的孩子,还有这事件后久久无法平静的余波,都在这八十八首诗中。
作者通过这部诗集告诉我们这些局外人,你们只看到了开始和结局,如今我来告诉你过程。结局和过程哪个重要,此间的陟罚臧否,任世人评说。至少,休斯通过这部诗集,展现了一段真实的爱情,还原了人性与生活的多面性,消解了自己冷酷无情的罪人形象。爱情是盲目的,性格是多样的,通常人们爱上的只是眼中的对方,而一旦浸入生活,展现出所有角度的人,你究竟是爱哪个维度的她?
读完本书后,我很想问一问休斯,如果事先知道了结局,你还会不会奋不顾身投身于这段爱情?还会不会让情感牵着自己走向命运的旋涡?诗人在书中没有说,也许没有人能够回答。
《生日信》读后感(四)
特德·休斯(Ted Hughs,1930-1998)是英国桂冠诗人,与菲利普·拉金一起被认为是二战后英国最重要的两位诗人。但是更为我所知的并不是他诗歌上的成就,而是他作为诗人普拉斯前夫的身份。所以说实话,我对他对诗并没有太多兴趣,我更好奇的是,在普拉斯之死中,特德·休斯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特德·休斯与普拉斯在1956年2月参加《圣巴托尔夫评论》编辑部举行的酒会上一见钟情,1956年6月结婚。1962年下半年,休斯与阿西娅·魏韦尔同居,丢下了普拉斯、两岁的女儿和六个月的儿子。在休斯离开她数月之后,1963年,30岁的普拉斯用煤气自杀。从此休斯成为众矢之的,但是出于对媒体舆论的不信任,休斯一直保持沉默,直到1988年出版《生日信》。《生日信》一共八十八首诗,大多是谈他同普拉斯的关系,是他写给普拉斯的生日信,也算是他对舆论的一个回应。(本段信息参考《译序》) 译者张子清(2001)对休斯是抱着同情态度的:“笔者作为另一种文化语境里的好事者,觉得英美学术界和文学界对休斯没完没了的苛责似有欠公允。”然后说了一些普拉斯的问题,比如普拉斯患有精神疾病,早有自杀经历等,最后认为,普拉斯与休斯彼此间有爱有怨,不能单纯归罪于休斯。李子丹(2009)认为:“普拉斯的病态心理才是休斯与普拉斯之间的悲剧根源。”(《生日信札》:泰德·休斯与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悲剧探析)谢雪梅(2014)认为:“《生日信件》里的88首诗除了回忆两位诗人从相识、相知、结婚生子到感情破裂直至离婚的生活经历,更多的是为大家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普拉斯,了解普拉斯是如何因为自身的性格、诗歌、压力和死亡的诱惑走向了不归之路。”(从泰德·休斯的《生日信件》探析普拉斯之死)这一类人是从《生日信》中看普拉斯的问题,为休斯一辩。 还有人是从《生日信》中看休斯的情感,比如梁源(2003)认为:“在这部诗集中休斯怀着柔情、内疚与懊丧追忆他与妻子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把他们失败的婚姻归咎于命运的捉弄、结合的仓促、妻子歇斯底里的性格以及她把自己对父亲异常的感情变成对丈夫莫名的迁怒……”最后说“我们仍能看到诗人的惭悔、自责,他对亡妻的怀念,以及他内心无法诉说的痛苦。”(论休斯和他的《生日贺信》)司爱侠(2011)认为:“全篇充满了对故人的追思之情,情感真挚、表述直白,这恰恰与普拉斯自白派诗歌所倡导精神高度重合。”(《生日信札》:炽热情感的赤裸自白) 以上基于《生日信》的探讨,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默认《生日信》完全是真实的,可以借此探讨问题的真相。而张慧芳(2015)指出:“诗体/自传记有其本身的致命伤,因为就传记文学而言,抒情含量对叙事含量的抵扣,其结果便是降低了叙事诗客观叙事的程度。”简言之,《生日信》并非完全可信的材料。那些试图从《生日信》窥测真相的人是天真的。因此张慧芳(2015)认为:“这部诗体自传的意义不在其内容的真实还是虚构,却在于悼亡、警示。”(非典型诗体自传——解读《生日信札》的文本特征) 说实话,我读不下去这本《生日信》,我觉得休斯的诗啰啰嗦嗦、喋喋不休,甚至恶心,他怎么还能写诗?因此找了些论文来读,尝试解决自己读前的问题。现在我知道了,普拉斯之死是复杂的,《生日信》只是提供一些休斯视角,并不足为确证。我个人认为,休斯肯定是有责任的,甚至阿西娅·魏韦尔后来也自杀了,休斯在照顾伴侣情绪上肯定是有不足之处。当然这不能说他就是希望她们死,只是说休斯也有性格为人上的缺陷。从他对大众保持沉默来看,他面对问题的策略就是逃避问题,冷处理,这不是积极的处理方式。最后,写《生日信》也是一种非常迂回的表达,我非常无语。
《生日信》读后感(五)
特德·修斯被誉为英国二战之后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诗人之一。他著有大量的动物诗歌,以黑暗阴郁的风格著名。
除了在诗歌上的成就之外,特德·修斯与著名的美国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的一段闪结闪离的感情,也一直是英美诗坛的一段公案。
他将自己与西尔维亚·普拉斯在七年间的感情关系断断续续地记录了下来,最终出版成为了这本《生日信》。
特德·修斯与普拉斯相识于极年轻的时候,闪婚之后,中间相爱相杀了五六年的时间,最终以普拉斯的自尽作为终曲。
读完这本《生日信》之后,我相信两个人之间是有极深的情感牵绊的,但两个人能长久在一起并不能只依靠精神世界。两人结缘于对于诗歌的热爱与追求,但破碎于同样的原因。
这本《生日信》可以理解为特德·修斯对于普拉斯感情上的告白,也是他对于感情生活的迷茫和不解。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88首诗。虽然是诗歌作品,但其中有一部分看起来有些像小说,或者可以把它理解为特德·修斯的诗歌日记。其中几乎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他与普拉斯相处的六年时间里,两人情感的变化。
以时间为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两人的性格对于两人相处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普拉斯自尽之事,对于特德·修斯来说又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与我之前读过的《乌鸦》相比,这本《生日信》显然生活化了许多,并且由暴力的,大刀阔斧般的风格,转变成了对于生活的琐碎细微的思考与絮叨。
对于普拉斯这一位生命中深爱的女人,特德·修斯显然是困惑,难以理解的。我无异于去追究诗人的私生活,但是从《生日信》中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特德·修斯对于普拉斯又爱又恨的纠结情感。
也许是因为坊间对于特德·修斯与普拉斯的感情有诸多的猜测,特德·修斯最终决定把他记录下来的这些与感情相关的诗歌纠集成册,成为了这本《生日信》。
也许特德·修斯只是想让大众们能公平地评论他们之间的这段感情,他无意对于这段感情添油加醋或者进行主观性的批判,而是将他与普拉斯之间的点点滴滴和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下来,就交由大家去评说吧。
我个人觉得这也许这是他处理这段感情最好的方法,既维护了自己与亡妻的尊严,也保护了自己的子女。
事实证明,特德·修斯的这个行为是正确的,即使在他去世之后,这本《生日信》的销售量也已经是一般诗集发行量的十倍。
这本书的翻译者与另一本作品《乌鸦》的翻译者并不是同一个人,所以你能清晰感受到两本诗集的文字风格有些略微的差异,对于刚看过特德·修斯《乌鸦》诗集的我来说,这本《生日信》显然是平和了许多,但依旧不变的是那充满了情绪而饱满的文字,依旧深深的打动着读者的内心。
《生日信》读后感(六)
《生日信》,这是英国诗人特德·休斯写给已逝妻子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诗歌。
妻子在结婚6年后自杀身亡。 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想称它们为悼亡信,因为感觉中,他没有当妻子已经死去,他的每一声诉说都是说给自己的妻子的,他甚至会随时地计算着自己和妻子之间的距离,zui远的距离其实是生死,但是他的心中只有地理距离。“我的笔距离你的手二百英里英里之遥”《作画》(p59)
《作画》这首诗并不是zui出名的一首但是是我印象zui深刻的一首。 作者回忆起,自己和妻子在一起的情形,妻子在作画,自己在她的旁边写作。妻子用笔将人物定格,那个时候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绵绵不绝,出现在作者的记忆里,仿佛当年那个卖香蕉的小贩,用香蕉的主茎制成的小提琴,一直在把旧日的歌在作者的心中拉起。
那些当年曾经在作者的妻子画前走来走去的人,仿佛一直走在作者的记忆里,如果说妻子用画笔定格了当年的画面,失去妻子的痛苦,也让作者用记忆把这些画面反复播放,仿佛单曲循环一样,借着众多的观看妻子画画的外国人的模样,那个他们眼睛中的焦点,一次又一次的成为作者回忆的中心。 不会怀疑他们曾经深爱过。 不会怀疑在妻子死了之后,作者是如何的想念她。作者用诗歌把属于他们两个的时刻刻成了老唱片,反复地吟唱着属于他们的歌。 情侣之间哪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回忆中那些曾经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淡的不能再淡的情节,经过岁月的加持,都变得难以磨灭。
他会悄手悄脚地回到妻子居住过的地方,去做当年妻子让自己做过的事情。 找寻土豆找寻苹果,也似乎找寻当年的记忆。他自然而然地重温那个时候的心情,也顺便自然而然地重温当时的妻子。“这屋对我来说重新显得宝贵,这是因为你独自在这里住了最后的几个星期,因为你曾在这里哭泣过。”(《抢劫我自己》p219)
她已经走了,但是仿佛曾经经历过的所有东西上都带着她的痕迹,随时随地能够打开他记忆的大门。
作者的妻子非常喜欢一个女神,她不仅在家中挂着这个女神的照片,还从杂志上取下这个女神的印刷画像。这个女神是主司生育和繁殖的。 在妻子死后,作者的脑海里也经常闪现着这个女神的身影。他回忆起他们曾经在旅行中带着这个女神的图片: “她是我们zui轻的行李”《伊希斯》(p142) 作者借由这个女神的图片,回忆起妻子的生育,在这件事情上,作者反复否认着死神。 也许否认的就是自己心中的那种执念吧。
也许不管作者在怎样的逃避,也无法改变妻子已经去了死神那里的事实。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