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看透银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看透银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6 16:35:40
看透银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6-16 16:35:40   小编:

《看透银行》是一本揭露银行内部运作的书籍。作者详细讲述了银行的利润来源、风险控制以及对客户的管理。通过对银行行业的深入分析,书籍揭示了银行的内部机制和运作模式,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银行的运作方式。

《看透银行》读后感(篇一)

几个重要指标/概念:

1. 利差:分净利差和净息差。

净利差=利息收入/总生息资产-利息支出/总计息负债

净息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总生息资产。常用。

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是影响银行净息差(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加减息对净息差的影响:要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以及长期/短期债务债权如何错配。

2. 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

3. 费用:信用减值损失、业务及管理费。

4. 周期性:顺周期非强周期。

信贷、监管皆顺周期,但可以自身调节(以丰补歉)来弱化周期属性。

不想买银行股的主要原因是,大头的资金还是想投到ROI更高的赛道上,RMB的积累还没到可以吃分红过日子的阶段。非RMB的银行股,已经持有足量了。

《看透银行》读后感(篇二)

冰哥签名镇楼。

冰哥亲笔签名

冰哥是雪球的大 V,这次有幸第一时间抢到了冰哥签名版新书,赶快读完来抢个书评的沙发。

我个人梳理的整体脉络:

1. 银行的业务(前三章,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2. 银行的收入和支出(四五两章,银行的收入、银行的费用)

3. 银行业的特点和未来(六七两章,银行业的特质、银行的未来)

4. 如何投资银行股(最后三章,银行的估值方法、如何看银行的财报、投资银行股需要关心的问题)

这里把书里提到的小招的优势总结一下吧,利益相关,目前是小招股东。

1. 净息差高。资产收益率较高,因为配置了较多的高收益零售贷款,比如信用卡贷款和小微贷款,同时负债成本低,因为存款中有大量的活期存款。

2. 风控能力出色。贷款不良率和贷款迁徙率低,风险抵补能力强,拨贷比和资本充足率高。主要得益于比例较大的低风险、高收益零售贷款。

3. 客户群优质。虽然金葵花和私人银行客户占比少,但 AUM 很高,同时对公客户的黏性也在不断增强。

4. 前瞻的战略布局。率先推出存折终结者一卡通、第一张符合国际标准的信用卡、最优秀的私人银行。

这里不得不说,以前我还挺不喜欢金葵花客户的,可以随意插队。现在我只想说,请各位大哥多放点活期在招行,好让招行给股东创造收益

《看透银行》读后感(篇三)

最初是关注雪球的价投谷子地,作者是招行的铁粉,对银行这块研究也比较深,经常阅读作者的文章,所以当作者出书时第一时间预约了,并第一时间阅读了。最近在写一些读书笔记,就刚好把之前读的这本也写写。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内容精炼没有半句废话,而且编排合理,即便是对银行完全不了解的小白投资者也能由浅入深的了解银行行业,做到深入而不晦涩,非常难得。首先是针对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三块主要业务进行分别介绍,然后介绍银行的收入和费用,再介绍银行业的特质,银行业的未来,银行的估值方法,如何读银行业的财报,以及如果投资银行股中绕不开的一些争论。

一些笔记:

最后,由于银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之处在于,其发展无时无刻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比如对于国家要求银行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以及利率的政策等,作者对于这部分行业政策的解读能力也非常到位,非常佩服。

《看透银行》读后感(篇四)

“我从不试图去翻越7英尺高的栏,我只是专注寻找1英尺高的栏,然后很轻易地跨过去。”——巴菲特

A股“韭菜”可以跨过的栏,之前我认为只有指数基金;读了《看透银行》,我觉得银行股也可以算一个。

其实分析银行股的专业门槛是非常高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拨贷比、同业拆借、净息差、不良偏离度……关键指标跟一般商业企业完全不同,相信大部分人看了很可能都会如坠云里雾中。就我自己来说,读了两遍《看透银行》,依然只能乖乖承认“还看不透”——这也不算什么太丢人的事吧。

之所以说银行股是“韭菜”可以跨过的栏,是因为哪怕“看不透”,但选中龙头坚定长期持有,闭上眼睛迈开腿,也是有机会跨过去的。只要不是胃口太大、过分投机,“韭菜”就有可能摆脱“被割”的命运。

1、银行业有央行、银保监会两座大神镇着,他们时刻紧盯着的就是金融风险。这样有权威、有实力、又勤勉的监督者,可以让银行股的投资者少操很多心。其他行业的股东,很少能获得这样免费的“福利”。

2、持有银行股,不用担心假账。银行管理层没有动力、也几乎没有能力这么做。

3、银行“大而不能倒”。银行与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储户、家庭紧密连接,哪怕遭遇暴雷,陷入困境,也大概率可以获得政府出手相救——即使最后救援失败,但至少有被救机会。给了其他行业的企业,很可能直接就挂了。

4、银行业是非常古老的行业,核心商业模式稳定、可持续。其他类型的企业,别看有的当前市盈率已达到100以上,但10年之后这家企业甚至整个行业还在不在,都很难说;而对银行,则不必有此担心。只要保守经营,哪怕每年蜗牛般地增长,拉长时间,成为百年老店,就是巨人。

5、银行是百业之母,是大河,其他行业是小河。小河有水,大河不会干;小河缺水了,央行“放水”,也会通过大河流向小河。

6、科技对银行业的颠覆力,之前被过度高估了;而科技对银行业各项能力的升级助力,则被低估了。依托互联网的P2P颠覆不了银行业,这一点已经被事实证明。

7、中国银行业被过度低估的状态有望被纠正。《看透银行》这本书中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洞见是:之前银行股估值持续下降以致长期处于破净状态的直接诱因,并非银行业本身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属性,也并非经济降速,而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全球银行业推出的《巴塞尔协议III》和后续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TLAC标准”,这两项政策大幅提高了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迫使银行降低杠杆倍数。而现在《巴塞尔协议III》的影响正逐渐消失,“未来如果能够叠加经济企稳复苏和银行混业经营的实质性进展,这种过度的担忧产生的低估有望得以纠正”。

8、银行股有稳定的分红。最容易被忽视的股市暴雷就是“增长幻觉”,大股东或管理层在天上画了张大饼,挣到的钱没有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红利,而是用于规模扩张,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非但没有成为价值的创造者,反而成为价值的毁灭者。目前龙头银行股一般会将净利润的30%左右用于分红,股东可以拿到真金白银,分享到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果。

9、持有银行股,反而可以更专注于本职工作。看懂银行财报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对没有金融或财务背景的“韭菜”们来说,说实话,看了也白看,比较理性的选择就是“不看”,转而更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最大的机会成本就是自己本专业能力的荒废。买银行股,可以避免这一点。

10、最后一点:大国崛起,银行从不缺席。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