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账入坑指南》是一篇介绍手账魅力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对手账的热情和心得体会。文章中提到了手账的好处和用途,并给出了一些入坑手账的建议和技巧。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手账的魅力,也能够在实践中享受到手账的乐趣。
《手账入坑指南》读后感(篇一)
2017.8.6入手。
2017.8.8看完第一遍。看起来很轻松。时间足够可以一口气看完。
一边看一边蠢蠢欲动,好想马上动手记手帐!
手帐的坑从几年前就入了,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尝试,但是中途总是放弃,也买过很多本子文具。
看了这本书后,对手帐的制作有了简单系统的了解,希望从模仿这本指南做起,慢慢记手帐,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帮助工作学习。
ps
缺点:书籍比较难展开,两页间的缝隙印的图文看不清
《手账入坑指南》读后感(篇二)
还是不错呢,在书店偶然遇到看了,用简笔画画出小物件记录生活中的几个值得记录的点适合我这种懒癌晚期以及手残星人呢,每天一竖格每周一张,再懒一点就可以选择一天一小格,每个月一张的记录方式呢。觉得做手账的意义大概就是每天花一点点时间记录下一天所做或是生活中的小确幸,等到积累起来再看就是满满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手账入坑指南》读后感(篇三)
在2018年的年终总结里我写:
这些事情里面的头一样,就是做手账。
自我第一次接触到手账,就被这种匠心独运、巧心慧思的表达方式所深深吸引。它不但是对生活各种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日常、阅读、电影、旅行、亲子、烹饪……)的记录和总结,是让自己的生活留下印记、存档、备份,甚至是传给下一代的绝佳礼物。它融合了内容、时光、审美、思考等多种因素,绝不仅仅止步于日常打卡,那些用过的电影票根,出差、旅行的机酒票据,演出、景点的入场券,手机里拍下却再也没有翻看的照片……这一切,终于有了归宿~
并且,手账的存在,让文具们焕发了勃勃生机。电脑上的笔记软件?手机上的手账app?再美再便捷,哪有自己亲手设计、亲手制作的手账来得让人满足与欣喜?从经济理论来说,人们付出得越多,就越会对劳动成果感到有所值并且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
但是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审美欠费已久,欠款甚多啊……
为什么别人能做出那么漂亮的手账?为什么那些贴纸那么契合主题?为什么纸胶带能够在别人的手中开出花来?而在我的手中呢?它们只是……嗯……整齐地排列着而已。
所以,在无数次丢掉,想下决心把一切素材都付诸闲鱼的时候,在2018年年末,我决定:认认真真学,然后死磕。我就不信我做不好!
你以为做手账靠的是毅力吗?当然不是。
那些乐在其中,并产出美丽成果的人,没有一个是苦兮兮地在做。人们放弃什么事情,往往是因为不得其法,不得回报。求回报并不是什么应该批判的事情,这世间,除了感情,绝大部分事情都符合付出了就大体会有回报的简单逻辑,只是我们没有找对方法,把自己逼得太苦,也就是:瞎忙。
所以,如何有效开始手账人生,并在这条路上不断有回报(精进似乎也不是大多数人的需要),能够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做出赏心悦目的手账呢?古人已经告诉我们了:
1. 要有好的入门书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张之洞(1837—1909年)任四川学政期间,“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为了解决“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的问题,编成了《书目答问》一书,以指导学子们的治学。目录学向来是读书治学之门径,做手账当然也符合这个道理。因此,在“利其器”之前,我们首先应该选择一本或一系列比较好的入门书,带领我们走入这个领域,了解手账有哪些类型,哪些素材比较适合我们。
从书名来说,《手账入坑指南》无疑是标准的手账入门书,内容也比较全面,由飞乐鸟工作室出品,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年出版,算是比较新的书。在手账如此火热的今天,出这样一本从头教起的“入坑指南”,无疑是踩准了当下心有余而审美、技术不足,花了不少冤枉钱的人的痛点,因此是很好的题材。
全书内容一共分了三大块:手账介绍及种草,打造属于自己的手账,make it better。光看目录的设置,从逻辑上说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提出及引入,按照常规的思虑来做,但是真正读下来会觉得内容的排布还是有一些问题,这或许也是本书选题很好,评分却不高的原因。
事实上,在这个什么事要做就先做起来的时代,手账的主要制作和美化人群又是女孩子,很难说大家都会按部就班地先想起读这本书,然后按照上面一步步做。通常是在各种网站被美美的手账刷屏,然后逛逛网上的文具店,凭个人喜好买了一堆素材回来,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已经下手了却不如人意,因此在没有放弃的基础上,痛定思痛地开始“从头”学习。
那么为什么“从头”两个字我打上了引号呢?因为往往这样的读者不是一张纯白纸,而是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或几个需求。这种情况,怎么能让大家从头开始看本子和胶带,来认清自己买了一堆不能立刻用上的东西呢?美则美矣,但都不成体系。
做不同的手账,要建立最初的理念,要分析自己的需求,要平时注意积累素材——这是我通读全书,并用荧光贴贴了许多觉得自己用得上的地方得出的结论。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认为,本书不宜使用时间顺序的手账入坑介绍方式,而是应该分主题,分需求,也就是说把目前的Part 2 “打造属于自己的手账”相关内容,重新编排,作为底层逻辑来规划全书的内容。
这样一来,本书就认真成为了一本工具书,更增加了购买、收藏的价值,而不是好像我现在一样,二次梳理做完笔记后,就可以把书还回图书馆了,以后不必再看。
当读者,或者手账新手带着各自的需求来读这本书的时候,第一重要的问题,不是立刻行动起来,去买自己喜欢的文具,而是明了各种笔、墨、小工具、贴纸、纸胶带、印章等是为了什么而起作用——为了突出主题,美化版面。
当各人的手账主题已经明晰了以后,怎样才能做成“好看的手账”?答案是“版面”设计。
读图时代的我们,已经浸淫在各种各样的漂亮版式中,被乱花迷了眼,可是本质的版面设计却很少去注意。没有经过专门的美术训练和设计训练的人们,在手账旅程的一开始,就会被自己奇差的审美执行力所震惊:可以看出自己做得难看,但不知道如何做得好看。
所以本书在介绍了按主题排布的手账类型后,第二部分需要教读者做的是版面如何设计得好看,并辅以案例分解,而目前这部分内容较少,只在Part3有简单介绍。
至于“什么是手账”以及“手账和日记”的区别,这是实用主义的工具书,不是课程教材或者学术著作,没有必要着墨太多,因为大家可以在实践中领会定义和区别。
以上的内功有所积累之后,然后才是招式的变化,如何购买文具(要注意对手账主题有预判),如何进行素材的积累和分类,如何应用各种变式、组合胶带和贴纸使之呈现新的面貌、各种字体是如何产生以及小技巧……此部分也宜辅以案例的分析,增加全书的实践性。
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本书的合理内容排布是:
1. 打造属于自己的手账:按不同主题进行全书基本内容的打造
2. 版面设计:那些好看手账背后的版面起底
3. 积累素材:如何围绕主题装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
唉,要是有这样一本入坑指南,我一定买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