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译李煜词选》是一本优秀的译作,许渊冲的翻译功力和对李煜词歌词的深刻理解使得这本书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性。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李煜词中的悲情、哀怨和无奈,同时也领略到许渊冲独特的翻译风格和精湛的译文。整本书给人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读后感(一)
【写在前面:阅读此书,不管你男女老少,有没有英译文还原的必要,拜读后都将觉得许老、李煜两两都妙!】
中译出版社《许渊冲英译中国传统文化百岁经典21种》这套书共包含《李白》《陶渊明》等17本诗词及《桃花扇》《长生殿》等4本戏剧。
其中《许渊冲译李煜词选》是许老给中译出版社的独家哦!
提到许渊冲许老,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也有像我一样的人,是通过许老逝世的新闻与他相识。就是这位首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的亚洲翻译家,让中国读者认识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同样让西方世界知晓了李白、杜甫、崔莺莺和杜丽娘……很遗憾,我到现在才来拜读许老的译作,但也很幸运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走进许老,对许老致以崇高的敬意。
1/9页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读后感(二)
古代的诗词多美,工整的韵脚、美丽的辞藻,寥寥几字就可以勾勒出一个场景,让人深陷其中,感同身受。南唐后主的词,尤为让人欲罢不能。年轻时养尊处优,用词描绘着宫廷生活,
骄奢淫逸,把爱情又写得肝肠寸断,柔情似水。后期的词,摆脱不了的忧伤,却印刻着国家衰败、亡国之痛。
中国诗词值得推敲,字里行间,就是一种艺术美的宣泄。翻译,是一种美学语言的切换。我之前片面的理解,觉得诗词中的中国意韵,更多的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可曾想,一本《许渊冲译李煜诗选》,就打破了我刻板的印象。
许渊冲(1921年4月18日- 2021年6月17日),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直到去世前,依然醉心翻译工作,他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
读他翻译的诗,不是简单的中译英,而是有意境有韵脚。中文的短小美,在许老眼中,变成了一个个场景,用英语描述出来,画面感扑面而来。哪有那么多不可言传,直接让你在眼前如播放电影一般,绘声绘色。
在许老看来,翻译不是苦差事,而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许老说过一句话“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创造美、发现美,如果同样一句话,我翻译得比别人好,这就是乐趣,是别人抢不走的乐趣。”
李煜,一个矛盾的人设,他在文艺上的造诣有多高,就凸显他作为君王有多无能,即便这样的无能,是历史造成的,而并非个人的治国昏庸。当时的历史趋势,就是南唐没落,北宗即将统一。国运在那个时候,已然衰败,前朝的君王没有预判好国家形式的走向,作为接任的李煜,也只能消极守业,可终究守不住。
作为一个对自己英语不自信的人,一开始买书是为了收藏许老的书,并不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切换中英去感受美,毕竟不同语言体系,要读透它谈何容易。中译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似乎有意破除这种局面,在排版里,左页面是中文,右页面是英文。除了词的正文,右侧搭配了译注,解释或者注音;下方是文字的注解,有对词背景的介绍,也有对英译文的中文回味。一首词,让你中英反复玩味,让你明明白白掉入南唐后主和许老共同编织的艺术美中。
先挑一句,让你感受不一样的语言魅力。《临江仙》里描述“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许老翻译“West of the bower at the moon the cuckoo cries;The screen of peals sees dreary evening smoke rise.”
许老的翻译王国里,你可以读到很多的精彩。李煜的每一首词,即便你对中文版本已经倒背如流,读一读许老的翻译,还是能体会到英语翻译后的惊艳,犹如你一开始便知道对方是个美人,但却不晓得人家貌可倾城。
翻译是许老获得快乐的法宝,那阅读的快乐,就要你真心投入去体悟了。
2/9页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读后感(三)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虞美人》
这是李煜的词《虞美人》中的一句。提起李煜,我们先想到的不是他的身份南唐后主,而是自然想到他的才华。确实,李煜的书法,他的绘画,或者说是音律,都非常精通,他的词可以说是这当中成就最高的。
今天读的就是一本关于李煜词的书,书名是《许渊冲译李煜词选》。
市面上关于李煜词的书不少,推荐这个版本,主要是因为:
一,这本《许渊冲译李煜词选》精心挑选了李煜极具代表作的词四十首
这里有李煜早期词中最著名的一首《清平乐》:
这里有李煜写自己寻欢作乐的词《浣溪沙》:
这里有李煜到汴京思亡国的词《子夜歌》:
有李煜写美人的小词《长相思》,有李煜降宋后的物我两忘的《乌夜啼》等等。同时还有李煜父亲李璟的词作4首。
二,这本《许渊冲译李煜词选》可双语阅读,花一本书的钱,体验两本书的感觉。
书中有中文的李煜词,我们可以欣赏李煜笔下的绝美词句。前期的语言轻松明快,后期情感沉重。每一个词都有中文解释,介绍了创作背景,更便于我们去理解词的含意,去理解李煜当时的情感等。词中某些词或是字都加以注解,方便我们理解和背诵。
许渊冲老师将每一个词都翻译成英文,我们可以品名英文词的魅力,通过阅读英文词,从而掌握更多的单词,增加英词的词汇量,提升英文的阅读能力。
三,这本《许渊冲译李煜词选》的作者是许渊冲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足以看出他在英法文作品翻译上有很深的造诣。他曾是全球华人国学大奖海外影响力奖获得者、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等等。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有着三千年的诗词。在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品读着被许渊冲老师翻译的李煜的词,去感受它的魅力。
3/9页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读后感(四)
许渊冲,许老,今年六月逝世了,享年100岁。这位百岁老人,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能读到这位译界巨匠的作品,实乃三生有幸。《许渊冲译李煜词选》是他的代表译作,书中精选了南唐后主李煜代表词作40首和其父李璟词作4首。
李煜,作为皇帝,他是失败的,但是在词坛,他却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千古词帝”。也许他当皇帝是埋没了,只有在诗词界,那才是他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擂台,除此,他还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可以说他不入文艺界真是屈才了。
但也许恰是他坎坷的为帝经历,促成了他空前绝后的词作。北宋大臣陈彭年称其“幼而好古,为文有汉魏风。”明末韵学家沈谦称赞:“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虽然历史上对李煜为帝多有贬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又有无数人颂扬他的词作。
说起李煜,最为众人熟知的是他的《虞美人》,“虞美人”是词牌名,李煜流传于世的有两首《虞美人》,大家通常说的是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那是他的绝比之作。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就是他以血书写的,是绝望之时的悲愁悔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许老将其译作:“If you ask me how much my sorrow has increased, Just see the overbrimming river flowing east”, 许老的翻译灵活自如、韵律融合,overbrimming用得恰到好处。Overbrim,溢出的,有滔滔之感。
许老的翻译大胆有创举,让我们在领略汉语之美时也领略到英文的趣味。许老曾说“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喜欢的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乐趣。”他做到了,也让我们大家都享受到文学之美!
4/9页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读后感(五)
古今帝王君主数不胜数,但是能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的却是凤毛麟角,我们都知道在宋朝曾出现过一名被称为天才艺术家的宋徽宗赵佶,擅长书法、绘画,能诗词,多才多艺,他的艺术造诣不亚于当代的诸多诗词大家。殊不知在他之前的南唐后主李煜才是那个千古第一词帝。
百岁老人许渊冲许老在《许渊冲译李煜词选》中将用中英直译的方式与这位人称千古词帝的李煜隔空对话,用英译的形式来呈现李煜所留给后人的优美诗词,在英文语境中感受李煜在亡国前的华丽与亡国后的愁恨之间诗词意境的变化。
李煜虽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一般为人所熟悉,但是他的词作《虞美人》一旦吟唱出口,相信许多人都能随之哼上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许渊冲译李煜词选》中许老共精选收录了李煜生前代表词作40首以及其父李璟词作4首,在外文语境下欣赏南唐后主笔下的千古绝唱。
本书采用中英对照的方式,左页中文原词,右页为许老英文直译,在书页下方配有该词的详细注解,即使是从未了解过李煜的词作者,也可以在注解中一窥李煜在作词时的心境与时代背景的差异。
以李煜最为人熟知的《虞美人》为例,许老对《虞美人》的英译不仅体现出了李煜在生日饮酒时对自己以前花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也在译作中将李煜身为臣虏时的悲痛刻画于英译版本中。如这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When will there be no more autumn moon and spring flowers For me who had so many memorable hours? How can I bear the cruel memory of bowers And palaces steeped in moonlight?
李煜的作品风格前后期差别很大,在亡国前所写诗词大多是一些宫中行乐的场景,极尽华美奢靡。王国维曾称李煜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是他作为君王的短处,却是他作为词人的长处。明明拥有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却偏偏生长在帝王之家,诗人郭麟曾为之叹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在亡国后李煜的词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变得沧桑沉痛且厚重,如果没有经历亡国之痛,是绝对写不出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的句子来的。
如《乌夜啼》中: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Your rouged tears like crimson rain Will keep me drink in woe.When shall we meet again? The stream of life with endless grief will overflow.
许老在编译李煜的词作时首重突出其词作的特点,以及亡国前所作词作和亡国后所作词作的心境、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用其出神入化的翻译手法将其翻译成英文,使我们在双语阅读中同样可以感受到诗人带给我们的语言魅力及古典诗剧的优美意境。
5/9页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读后感(六)
中学时的诗人,李煜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有着极高的诗词、工艺天赋,又是南唐后主,他的人生境遇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正如许渊冲所说:从客观上讲,很少人有他这种惨痛的经历;从主观上讲,有这种经历的人又没有他的才情。
前期纵情于声色,后来亡国,被囚于他国,他用自己的生命、血和泪,写出人生悲剧中的真情实感。他的那些凄凄婉婉的诗词,成了多少人的共鸣,放到现在,仍然是千古绝唱。
这本《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许渊冲老爷子选取了李煜40首经典诗词,和他父亲李璟的4首词作,再次感受这两位诗词作家的悲情故事。
许渊冲老爷子出生在书香门第,是钱钟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文化底蕴浓厚,也终身致力于诗词的翻译工作。2014年,获得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迄今为止,全亚洲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翻译家。
他的诗词翻译特别优美,也让我体会到中英文不同文化下的李煜诗词的魅力。
他被俘后在生日时作了这首《虞美人》,没想到因此引来了杀身之祸,但却挡不住这首词的传唱。
书中如此评价这首词:他的这首词概括了人生最深刻的生死之悲,最广阔的兴亡之感。这首词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唐宋词中的珍品。不仅仅描写了李煜亡国的悲痛,也成为后人表现悲痛时的内心共鸣之词。
尤其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进行了形象化,就像春水一样绵延不绝。
“there”和“fair”的对仗、“increased”和“east”的押韵,无不体现出许渊冲译文的优美音调。许老爷子的翻译让人读着就带上了一丝愁绪,虽然是翻译,但也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悲痛之情。
像这样写实又写意的翻译手法,可以将我们的文化传递到全世界。他生动阐释了中华古典诗词、古典诗剧的优美意境,既有益于英语的学习,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将中国之美变成了世界之美。
6/9页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读后感(七)
《李煜词传》 许渊冲编译 中印出版社出品 刚上三年级的娃娃读了唐诗还不过瘾,最近疯狂迷恋李煜的词,问他喜欢那几首词,他喜欢《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一知半解的理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山人间”,“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春雨晚来风”。问问他眼中的李煜是什么样的,他说是李煜精通书法、工绘画、通音律,是千古词帝,只是生不逢时,才导致国破家亡。也许李煜和宋徽宗一样天生就不是做君王的料,却偏偏出生帝王之家,又或许是经历了亡国之痛,才让他的诗词那么深刻。
南唐降宋以后,曾经那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再也无法歌舞升平,拈花蕊嗅。诗词的内容再也不是了“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谁在秋千里,笑里低低语”的宫廷欢乐颂。更可多的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罗裘不耐五更寒”的寂寥和孤苦,复国无望的李煜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望诗句,却是娃娃眼里最美的诗句,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如春水东流而去。这首《虞美人》原本都是美好意像,勾勒成形,却又成了一幅沉郁到极致的画面。贯穿其中的,是李煜这位亡国之君反复咀嚼痛苦之后的情思。富贵繁华到了极致,却身经亡国,繁华过后,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致。也正因为他经历了这种极端的悲乐,成就了他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的光荣而伟大。
纵观古今中外,没有那个君王能有李煜这样的才情,千古词帝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之佳句。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里,文学已无国界,国际友人也可以阅读中国经典,因为有很多默默无闻的翻译家,在搬运和传播各国的文化瑰宝。这本《李煜词传》被百岁老人许渊冲先生,翻译成英文。 许老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名家诗词《李煜词选》等、古典名剧《西厢记》等、《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2020年获得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海外影响力奖。
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真正做到了信达雅,真正把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传到了世界,让世界见识到含蓄隽永的东方文化的别样魅力。一起来感受李煜的绝世制作《虞美人》的英文译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一江春水向东流。
The Beautiful Lady When will there be no more autumn moon and spring flowers For me who had so many memorable hours? The east wind blew again in my garden last night. How can I bear the cruel memory of bowers And palaces steeped in moonlight? Carved balustrades and marble steps must still be there, But rosy faces cannot be as fair. If you ask me how much my sorrow has increased, Just see the overbrimming river flowing east! 这首诗没有生硬翻译,采用意译,以诗译诗,达到美得效果,原诗中某些字句没有直接译出来。而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选了比较考究的词语替代。 如 memorable hours, sorrow has increased,overbrimming river。 在许老逝世的今年,读一读许老留下的经典佳作,即使到了暮年,仍然坚持翻译《莎士比亚作品集》,遗憾没有翻译完,就驾鹤西去。
7/9页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读后感(八)
身为帝王,不知是上天的悲悯,还是上天的残忍。南唐后主李煜永远是最独特的千古一君,他身上的才气与真情似乎与他的身份并不搭调。可以这么说,他确实是一个失败的君主,却是一个成功的词人。书画、音律、诗文,他样样精通,如若要说他最擅长的,莫过于写词。他前期的词作洋溢着爱与美,显现着宫廷奢华的生活。他后期创作的词意境深远,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十分细腻,善于写一些抽象的事物,如人生感受、自己的哀愁。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能够把一切抽象之物具体地表现出来,这种艺术概括性让他的词作所传达出的感慨更深更广了。
不过,以前从没有想过,后主的词能够被翻译成英文而流传于世。我想,也只有许渊冲先生能够做到将这些词中的真情实意与才情翻译出意境了。其实,家中一直有一本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包法利夫人》,我也一直听闻,不少人并不爱这位老先生的翻译。我有仔细研究过原因,大多数人吐槽他翻译的《红与黑》的结尾,带有太多主观色彩了。对于这一点,我想说,我其实更喜欢许渊冲先生版本的翻译,原因很简单,因为更美。翻译原本就是一种再创造,如若想看原文,大可自己捧字典读外文,我想在信息时代,这一点只要花点时间与精力并不难做到。更有朱光潜、钱钟书二位文人曾说道:“艺之至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从小老师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翻译原则不外乎“信、达、雅”,而“从心而欲”的“雅”才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不逾矩”的“信”是最低标准。
如若你还是不赞同我的观点,没关系,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我们这里是《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许渊冲先生翻译的是词。既然是词,主张意译原则的许渊冲先生更能翻译得传神。换句话说,便是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思想很适合来翻译赋有底蕴的诗词,鉴于诗词的特殊性。我们一起来欣赏许渊冲先生对《相见欢》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再次创造吧。
许渊冲先生一直认为传达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内容更为重要,这一点我也很赞同。人类终其一生,要寻找的是共鸣,而非理解。
感谢阅读,祝您今天也要开心嗷。
8/9页许渊冲译李煜词选读后感(九)
我看外国文学作品时经常会想,原文作者到底是怎么表达的,这个翻译忠实么、准确么、优雅么?大部分的读者都没那么博学,不可能看原著,只能通过翻译家的笔来看世界。
不同的翻译,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觉。被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村上春树,他的作品因译者不同而造成了“林施之争”。林少华认为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忠实”,即在中文读者身上唤起同日文读者类似的审美愉悦。而施小炜的观点则是必须忠实字句,字词准确,字句对应,才能进一步谈论对风格的理解。译者不能只追求字面华丽,而弃原文于不顾。
到底谁是谁非,这个争论没有结果。林少华和施小炜都有着大批的簇拥着,说明他们都各有所长。曾经许渊冲和傅雷在翻译上的差别,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说纷纭。那么读者们不用分辨谁更好,只需要各凭喜好去选择就OK了。
现在有一个机会让你看懂不同的翻译之间的差别,你想不想尝试一下?许渊冲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在中、英、法三国语言中自由行走,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英文是我们的学科教育,我们很多人可能自己很难翻译出诗词的美,但是却能从翻译中看出谁的更准确,更美。就像是没吃过猪肉,还是见过猪跑的。我们一起看看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的一首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佳作吧。
The Grove Has Lost Its Spring Blush
Li Yu
The grove has lost its spring blush,
What a rush.
Petals, assaulted by cold morning rain and evening wind,
Are tears trickling down the make-up,
And scenes luring me to stay drunk.
But when can we both revive?
Life, like water flowing east, is a sorrow ne’er broken up.
下面是许渊冲的翻译:
Crows Crying at Night
Li Yu
Spring's rosy color fades from forest flowers
Too soon, too soon.
How can they bear cold morning showers
And winds at noon?
Your rouged tears like crimson rain
Will keep me drink in woe
When shall we meet again?
The stream of life with endless grief will overflow.
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许老的翻译不管是在忠实于原著方面,还是在韵律方面,都有他的独到之处。首先是上面的译文,将词的意思都表达了出来,但是上下片都没有进行区分,失去了词最基本的美。其次仔细看翻译,第一句,原文是拟人。上面的译文是直译,而许老翻译时,将宾语与主语颠倒,译为“春红谢了林花”,“flowers”与第三句中的“showers”押韵。第二句上面的翻译是“what a bush”与第一句押韵,却与后面的句子无法押韵。而“too soon”与原文音相近,通过重复,让这句与第四句的长短对应,并与第四句、第七句都押韵,很好地提升了整首词的音韵和节奏。
之前看过关于翻译的理论,模糊记得文中说“翻译要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的三者统一”。这次看许渊冲翻译的诗词,查阅资料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许老的翻译理论呀。
他说:我在《外国语》1979年第1期有关译诗的文章中谈到“‘三美’之间的关系是:‘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在这样地亲身实践。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在今年的6月17日,100岁高龄许渊冲与世长辞,大家无不为之扼腕叹息。但或许,他是去了平行世界的另一个空间,去继续传播中文的美,架起中、英、法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我们把不舍化为深深的祝福吧。
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