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1000字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7 07:45:24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4-27 07:45:24   小编: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它讲述了一个人在经历了爱情的伤害后,如何重新培养并找回自己对爱的能力。通过学习如何释放过去的伤痛、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以及重新建立信任,作者教会了读者如何重新打开心扉,重新迎接爱的到来。这篇文章不仅提供了有益的建议,还鼓励了我们在爱情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第一篇

热映的《消失的她》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bo,很多小情侣看完电影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矛盾,在女性觉醒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无法容ren渣男的存在,可是情感是双向付出的,即使没有遭遇渣男,在情感中,我们每个人都没办法全身而退。

那些因为情感所造成的创伤为何挥之不去?

那些平淡无奇的日期怎么发现自己仿佛丧失了爱的能力?

那些被催婚却寻找不到适合自己情感的焦虑为何与日俱增?

是我们真得丧失了爱的能力吗?还是在我们经历了感情后,没有及时疗愈自己,让自己陷入了一个悲伤的死循环呢?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一书的作者苏珊·安德森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心理治liao师,曾经帮助过许多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爱情滋run,充实自己的生命,这使她成了许多情感破裂人士的信仰。

这本书是为那些经历了情感破裂的人士所写的,它详细讲述了如何从困境中重建自己的爱情、生命和自我价值。书的主旨是:即便是深爱的人让我们失望了,我们仍然值得被爱。这本书中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和策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过错,树立自信和勇气,并学会与过去的伤痛和解。

书的开始,作者解释了情感破裂的症状以及助于恢复的程序。她深入分析了人们在爱情中会错误的想法和偏见,以及在寻求爱与被爱时,遇到的重大障碍。她还详细解释了如何控制情感反应,避免反复地陷入情感低谷。另外,她还研究了认知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自己、自责和自尊,以及掌握重建自我认知的方法。

个人对于这本书的印象非常深刻,它提供了深du的情感揭示及治liao方案,这本书是一份爱情的恢复指南。书中所述的内容非常接地气,不仅仅是作者丰富的心理学经验,更是作者自身情感历程的经验,这使得我们容易理解和接受书中所述的建议、指导和提示。

如果你曾经经历过情感的破裂,或无法从失恋中摆脱,苏珊·安德森的《重新找回爱的能力》对你而言必将具有重大意义。这本书的阅读将给你带来新的启示,挑战你的思考方式,并帮助你重拾自信和希望。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第二篇

今年对我来说是痛苦的一年,在情感中苦苦挣扎。这本书其实拿到了两三个月了,都是看了几页就放下了,因为当时尚处于破碎阶段的我,痛苦焦虑到了顶峰,无法专注思考,这个特点其实书中也有提及,现在自认为已经进行在phase4-5的路上了,读来感受颇丰。

本书提及遗弃的五个阶段:破碎,脱瘾,内化拒绝,暴怒,提升。 (shattering,withdrawal,internalizing,rage,lifting)-- SWIRL

第一个破碎阶段时,我们会感到震惊,痛苦,恐慌。被切断的联系,被抛入情感冷宫,非常孤独,会有自杀的倾向。

第二个脱瘾阶段时,在我看来,以及如同作者所描述的那样,情感上的撕裂会外化到身体健康上,心悸,失眠,体重降低,焦虑,生理和心理上都极度疲惫。

第三个内化阶段时,会压制失去的愤怒,转而自我鞭打。趋向于将那个人理想化,不停自责,来自对方的任何评价/指责你都会认真对待,执著于这段遗憾的感情,对你应该做,或者能做却没做的事情感到痛心。后悔,自责,遗憾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意识收到了严重打击。

第四个暴怒阶段,我个人认为悲伤已经走到外化阶段。出现想释放遗憾,怨恨,扭转被弃感觉,想重写结局,想报复,开始改变外表等一系列的心理波动。 作出重要人生转型时,人们常常会改变外表,可能是改变发型,购置新衣服,或者开始健身。用崭新的形象向世界宣告:“我来了,准备好吧。为全新的我腾出空间。” 怨恨也是愤怒的一种,不过是低级别的愤怒。随处境的不同而不同,可能因为节假日而怨恨,因为你本来期待的你们共处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可能因为朋友为你介绍对象,还可能来自原本曾经的共同活动没有了,跟可能因为对方开始与其他人进行了亲密的互动。 当愤怒达到了饱和状态,就是时候重掌大权了,你不再是那个被抛弃的人,不再是受害者,利用攻击性能量,创造自己的结局。

第五个提升阶段时,伴随着间歇性的平静和自由,开始提升自己,通过痛苦的洗礼,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坚强和智慧。

其实,从个人经历来看,我认为这几个阶段循环出现,非线性发展,甚至是可能会有倒退的情况。

书中一些引起共鸣的句子:

情感中的最糟糕的部分,都是普通且暂时的,是生活中不可预见的一部份,你会最终从这场风暴中脱身。

此外,书中还有一些关于内在儿童和外在儿童的部分也值得深思,此处不予以展开。

最后分享一下我对破碎的感情,或者说是BE结局的感情的一些新理解,

因为对方身上一些自己喜欢却没有的特质而被互相吸引,就像厄里斯魔镜,镜子里看到的是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分开后能认识到自己想要的那部分,并努力达成,也是一段结局 BE 亲密关系中开出的果实。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第三篇

说实话,这本书我看得很艰难。很长时间都很难投入地看进去。因为它太扎心了!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主要讲的是“遗弃”——当人们遭受遗弃时,会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活动,造成或深或浅的心理伤害,以及如何治愈伤口,再次去爱。

读它的时候,我被一次次唤起那些曾经被“遗弃”的记忆:儿时有一段时间被放养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惶恐、青春期被同学孤立的无助、青年时朋友突然离去的迷茫,所有这些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经历在我为人母之后,再次被唤起,依然会刺痛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放下它。

但我最终还是磕磕绊绊地读完了。

因为我相信正如作者所说,遗弃带来的破碎,是毁灭,但破碎也是重生!只有直面伤口,为它清洁、消毒、上药治疗之后,才能真正愈合。逃避只能使伤口向内化脓、侵蚀,造成更深的伤害。

遗弃其实比想象的范围要广,作者认为一切涉及失去和分离,“无论是失去一份工作、一个梦想、还是一个朋友”都是遗弃。失去家庭、健康或生活目标也都是遗弃。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遗弃,每个人对于遗弃产生的感受也都不同,是非常个人化的体验。

无论是在童年还是成年遭受到的遗弃,每遇到一次都会唤起从前的全部记忆,使得伤痛更加深重。这些伤痛塑造了今天的我们,自卑、回避亲密关系、上瘾、不能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起落、无法拒绝、难以明确描述自己的感觉、控制狂、完美主义、极冲动难以自控、爱上虐待你的人,甚至一次又一次无意识重复被遗弃的经历,凡此种种,难以尽数,统统都是遗弃后的创伤未得到正面处理所造成。

我们如何从累积叠加的伤痛中走出来,书里给出了明确的方法和步骤。本书作者苏珊·安德森是执照心理治疗师,在遗弃的创伤疗愈领域有30多年的临床经验。她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恢复练习,包括五个步骤。

第一个练习叫做:活在当下。

这个词我想大多数人都已经看烦,听腻。到处都在讲要活在当下,到底怎么才能活在当下?没什么有用的方法。所以我在这本书里第一次看到活在当下四个字,也是先入为主觉得又在熬鸡汤。

但当我读到书里“活在当下的指南”这一节时,因为文字非常细腻、具体,很容易就跟着它的指导而运用起感官,将注意力投入到了自己的身边,此地、此刻。“从思绪中退了出来,进入了平和、宁静的当下时刻”,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读到这里我就下定决心,要呼吁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

退一万步说,你心里没有任何伤口,不需要任何治愈,也一定需要活在当下这个练习。现在的世界太纷繁,我们每天都面对超载的信息量,注意力四分五裂,心很累。专注于当下,能够浣洗头脑,产生安定。本书的文字引导非常有效。

而且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受过这样那样的心理创伤。无论是不是遗弃造成,书里面的治愈方法,都值得借鉴。我们的心理伤口看不见,摸不着,但决定着我们看待、解释这个世界的方式。

谁都会受伤,谁都会脆弱。痛苦不是可选项,它就是人生。我们不必为受伤而羞愧。

借用作者的话作为结尾:“……脆弱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之一。爱的能力是自我治愈的推动力,我们将拥有更多的力量、智慧,内在也将更加完整。”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第四篇

从遇见到喜欢,从喜欢到白头,这是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相守,如今生活的脚步变快了,爱情反而成了奢侈品,如果再给何非一次机会,他会如何选择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关于寻回爱与被爱能力的心理学书籍,如果面对遗弃你痛苦到无法自拔,如果面对破裂的情感,你心生畏惧,不敢再展露心扉,那么这本书我墙裂推荐。 遗弃这个词,出现在很多情感问题上: ·婴儿被亲人遗弃 ·父母年老被儿女遗弃 ·一个因原生家庭影响,对生活缺乏安全感的人 ·夫妻感情陷入绝境,被对方所抛弃 ·事业受挫,能力不被认可的绝望 这些发生或没发生的,或者更多意想不到的,都充满了被遗弃的慌乱情绪。 书中提出面对被遗弃,人们通常会经历五个阶段。 即:破碎、脱瘾、内化拒绝、暴怒和提升。 这可能会是相互重叠,周而复始的过程,面对突如其来的失爱,我们的心理承受力会急剧下降,这种情绪可能会持续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月,甚至数年。 有人说,时间是治 愈伤心的良药,可心里那道坎迈不过去,时间再久又有何用? 作者针对于五种情绪的转 化,给出了详尽的描述,以及应对和自我调节之方法。使我们明白,正确的情绪疏导才是治 愈痛苦的良药! -直面自己基本的情感需求; -学会更好的面对失去和离别; -摆脱被拒绝、被背叛、被抛弃的羞耻感; -避免落入自我压抑、自我怀疑的陷阱; -任何关系中,能真诚展现自己的脆弱,同时也要对他人的需求和恐惧保持开放态度。 一段感情的维系,依靠的不仅仅只有爱,还有吸引力和好奇心。 吸引力则依靠不断地自我修养,自我充实,经营好自己,该是你的总不会跑掉。 好奇心则取决于自身的神秘感,总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总有新奇的东西输出,爱是两个人的事。 书中罗列了很多小示例,面对形形色 色的“渣男渣女”,如何保持头脑清醒,如何在错误的选择中抽离出来,如何正视自身问题,都依次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 希望看完这本书的人,都可以远离何非这样的人,更希望“何非”们,及早放下屠刀,修身养性。珍惜你们的眼前人!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第五篇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无数次失去,最痛的失去,莫过于失去所爱。失爱本身是一种遗弃,常涉及分手、背叛与孤独,它意味着情感的破裂、人生关键性联结的断开,其伤害大多沉重而持久。

心理治疗师苏珊·安德森,在治愈被遗弃创伤领域有30多年临床研究经验,她在《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这本书中说,“没有指引的话,很多人不能从失爱的痛苦中完全正确恢复”,而所有未能有效处理的遗弃,都会成为自我毁灭的根源。

书中说,遗弃是人类产生的第一种原初恐惧,它深植于大脑,大多从童年时期被带入成年。而当下结束的感情关系,往往会让遗弃的恐惧如尖刀般捅穿内核,撕开童年伤口,在内心产生巨大的空洞。

内心的空洞隐藏的,是强烈的绝望、自我怀疑与愤怒,让人感觉非常无力。于是,当事人会一边困惑自己为什么不能维持这份感情,一边怀疑自己是否还值得被爱,在反复的自我伤害中,不断重复着遗弃自己。

苏珊·安德森告诉我们,其实此时所感觉到的绝望与无助是暂时的,能产生如此深刻的感受,正是个人力量和坚韧品质的验证。痛苦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个人成长阶段的一个起点,因为最困难的时刻,也正是人最强的时刻。

书中详细拆解了人在被抛弃后普遍会经历的五个阶段:破碎、脱瘾、内化拒绝、暴怒和提升,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提供了相对应的练习,帮助读者在知己知彼、心中有数的基础上,提高爱的能力,与自我建立健康的关系。

1、破碎阶段的关键词是毁灭感。震惊、恐慌让情感内核苏醒,希望破碎,信任崩塌。练习是“活在当下”,通过管理时间来聚集日常感受,避免聚集焦虑与痛苦。

2、脱瘾阶段的关键词是情感撕裂。当事人会因心痛、心悸而失眠、焦虑,同时又极度渴望爱的回归。练习是“创造一个大的你和小的你对话”,核心是将被遗弃的内心儿童和成人的你分离开来。

3、内化拒绝阶段的关键词是自我折磨。旧伤被撕开,情感伤口易感染,愤怒与自我怀疑加剧着内心的伤痛。练习是“营造一个梦想情境”,用想象力与更高的力量产生联结。

4、暴怒:关键词是释放与逆转。被悲伤困住的自我开始觉醒,受害者的愤怒转化为反击,任由外在儿童以不恰当的方式保护自我。练习是“识别外在的儿童”,建立内在儿童、外在儿童和成人自我的三角框架。

5、提升:关键词是希望时刻。冲出暴怒气流,破解外在儿童防御,找到摆脱自我挫败行为模式的方法。练习是“增强爱的能力”,形成一个旨在增强爱的能力的人生计划。

失爱之痛,痛彻肺腑。每一个当事人需要的都不只是安慰的话语,而是心理重建的方法与路径。书中用案例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剖析了五个阶段与五个练习,带着痛与暖并存的温情,引领读者洞察自己的心灵世界。

这样深入探索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走出失爱的阴霾,而且可以引领读者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收获鼓励与启示,重新被爱滋养,重新找回爱的能力。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第六篇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无法避免“别离”——分手、朋友背叛,以及失去工作、梦想、家庭、家人、健康或生活目标等。

失去,会让我们心碎。如果我们曾经受过伤,经历过情感破裂,我们很容易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和热情,变得一蹶不振。

受到伤害,别怕,别失去信任。世界很美好,我们依旧可以重新找回爱的能力。《重新找回爱的能力》是“被遗弃”后的心理重建,帮助我们走出阴霾,直面自己的内心,更好地面对生命中的失去与别离。

遗弃,一共有五个阶段,我们可以俯瞰一下这个过程。

破碎:

我们会感到震惊、痛苦、恐慌,觉得突然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脱瘾:

我们心痛、心悸,渴望自己爱的人能够回到身边。

内化:

我们在这个阶段里,会压抑自己的愤怒,把“遗弃者”理想化,转而自责、折磨自己。我们执着于这段遗憾的情感,对自己没有做点什么去避免失去而痛心。

暴怒:

把受害者的暴怒转化为反击,迎接外部世界的挑战。在这个阶段,我们或会幻想复仇,或会对遗弃者进行报复。但是,有更好的方法。这时候,自我赋能的暴怒可以成为健康的愤怒。

提升:

这时,暴怒已经帮助我们把能量转往外部,我们的精神将伴随着间歇性的平静得以提升,我们得以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轨。这个阶段,我们将开始放下愤怒,开始新生活,并重新去爱。

在这五个阶段里,《重新找回爱的能力》伴随着我们,给予对应的方法,从一个阶段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面对“别离与失去”,我们不需要自责,不需要自我压抑,更不需要自我怀疑。如何恢复过来,重拾心情继续生活,将会是我们需要学的人生必修课。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第七篇

要具有爱的能力,首先要懂得爱是什么,什么是健康的爱。先要了解自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也要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兴趣、爱好;要学会如何主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具备给予他人爱的条件。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怎样找回爱的能力

没有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古希腊伟大的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称“爱情是万物的唯一统领”,

莎士比亚说“爱情是生命的火花,人是需要爱别人也需要别人爱的,所以我们要培养我们爱的能力。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

作者:[美]苏珊·安德森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遗弃恢复“程序”,包含了被抛弃后我们普遍会经历的五个阶段——破碎、脱瘾、内化拒绝、暴怒、提升,超越安慰的话语,促进真正的改变。作者提供了与五个阶段相对应的实践练习,帮助我们面对不可避免的遗弃创伤,提高爱的能力,并与自我建立一种健康的关系。

书中讲到遗弃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破碎 第二阶段脱瘾 第三阶内化拒绝 第四阶段暴怒 第五阶段提升、建立新了联系

很多人都会在想遗弃到底是什么?

对于不同的人,遗弃有着不同的含义,有时候它是一种过往的失去造成的挥之不去的悲伤,有时候它是恐惧,有时候它可能是一个无形的障碍,阻挡我们建立关系,阻碍我们发挥真正的潜能,有时候它也可能表现为自我破坏,我们会为遗弃的各种形式所困。 其实无论你现在感受到的悲伤如何,这个疗愈过程将帮助你避免落入自我压抑逃避痛苦的陷井,把你的情感埋葬起来,只会让它们无处安放。

书中分享的小知识来增加爱的能力 1.在活在当下的练习中注入爱,要明白进入当下的重要性,通过五种感官感受生活的力量。进入当下带上爱的能力。 2.在每天和“小的你”的对话练习中注入爱,爱要成“大的你和小的你”强有力的对话带来新视野,带你采取积极行动,加强爱的善念。 3.在梦想中注入爱

4.克服外在儿童对爱的阻碍 人和人之间想要把感情维系好,就要不断的学习,感受对方给你带来的爱,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从不缺少爱,缺少的只是感受爱的能力。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第八篇

从拿到这本《重新找回爱的能力》书,至今已有半月的时间,几次想要提笔来写它,都不知道从何下笔。

因为我曾经历「遗弃」,也或者说是被「遗弃」,我一度不知道该怎么办。

至今,自认为我是已经「走了出来」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我只不过是「封闭」了自己,我不敢回忆那些不堪的过去,更不敢正视。

这半个月,我反复地读这本书,不断地回忆,也不断地接纳,更是重新认识了自己。虽然我并没有完全地「找回爱」,但通过这本书,我已经掌握了「找回爱」的能力,「找回爱」指日可待。

在此,写一写个人的拙见,与大家分享。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苏珊•安德森,她是一位心理学家。在书中,她先是解释了什么是「遗弃」。

「遗弃」可以是一种失去的感受,也可以是情绪的低落或对未某件事情产生了恐惧,也可以是失去工作的一种行为……但凡是那些让我们与「正能量」失之交臂的事情和感觉都在此范畴。

「遗弃」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正视它和打败它的勇气。

于是,在本书的主体部分,作者详尽地列出和分析了「遗弃的五个阶段」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帮助我们重塑自我。

在最初被「遗弃」的阶段,在我们的内心里,会有强烈的破碎感,那种感觉会让我们不再相信世间的一切,极度地没有安全感。失望、无助、痛苦、自我否定……这些不同程度上的创伤,有可能会让我们控制不了自己,容易焦虑、冲动、极度的敏感,从而否定自我,甚至出现与意识分离的情况。

在这个阶段,作者给出的建议是进行「活在当下」的练习,这是一种让自己与环境适应的练习,不再聚焦焦虑和痛苦,闭上眼睛,感受当前的一切:所见、所闻、所感,聚焦呼吸,从而越来越平静地接受和吸纳生活馈赠给我们的一切。

当我们经历了破碎感之后,又很想保持自我的状态,但「遗弃」的失去感却也在时不时地冲击着每一根神经,让我们无所适从。因此,脱瘾的影响是逐步积累并且间歇性出现的。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顺应脱瘾能量,可以在大脑中想象一个理想的自己,从自我情感开始练习爱善意,调和不安的情绪,还可以调节身体的免疫能力,疗愈我们的大脑。

应对这个阶段的练习,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练习,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只需要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感受。我们先创造一个大的自我和小的自我,然后可以分别以成人和儿童的角色来进行对话,也可以用笔将这个过程写下来。当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内心的情感时,接纳认可「遗弃」的糟糕感受,这将是一个大的进步。

内化是一个关键的阶段,也是较容易再回到「破碎」感的阶段,这时候,就需要将「旧伤」「新伤」都清理干净,重新构建人生。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用到大脑的想象力,告诉自己:我很重要,我是最棒的,我是成功的!这样的心理暗示让我们摒弃被「遗弃」带来的负面情绪。

内化也是一个痛苦的阶段,从怀疑自我,否定自我,再到改变自我,从而重新定位自己。

暴怒是一种对扭转被「遗弃」时产生的痛苦的反击,这是非常伤人又伤己的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表现。

我们要做的是把内在情绪和外在行为进行分离,从外表开始改变,控制自己冲动的力量,逆转被遗弃的感觉,不再折磨自己,正视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强大的自我。

当我们经历了前面四个阶段,就能够自然地来到这个阶段——提升。

当然,在治愈提升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这也是一个恢复的过程,我们不再恐惧、焦虑、不安,我们缓慢地从被「遗弃」走出来,从最初的数小时,到后来的数日,再增加到数月,从而变得更加的自信、坚定、乐观。

就这样,我们实现了重塑自我。

当我反复地读这本书,不停地代入自己后,我越来越感受到经历了这五个阶段,就像是凤凰涅槃重生。

所以,我分享这本《重新找回爱的能力》书给大家,希望大家在读过之后,也能够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遗弃」带来的负能量和谐相处,重新拥有「爱的能力」!

重新找回爱的能力读后感第九篇

你是否有过失恋的经历?你失恋后还会继续相信爱情吗?

当你想毫无顾忌地爱一场,那些无形阻挡你的情绪又是什么呢?

你是否常常在亲密关系里无能为力,总伴随很多的焦虑、恐惧甚至痛苦?

美国心理专家、“遗弃康复计划”创始人苏珊·安德森,在《重新找回爱的能力》一书中说,亲密关系里的不安全感,源于我们内心曾经被遗弃的感受,因为这些关于情感的负面情绪体验和记忆,令我们不知不觉失去了爱的能力。

这里的被遗弃并非是父母把我们的身体丢弃,而是一种被遗弃的感受,很多童年经历会引发强烈的遗弃感受,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比如,小时候陪伴我们很久的一只宠物狗死亡,或者长时间居住在一起的祖母离开了,或者母亲突然忙于照顾一个新出生的孩子,或者你听到别人的母亲即将去世,你开始担心这样糟糕的事儿发生在自己身上;

又或者你常常目睹父母大吵大闹要离婚,突然某天他们很晚才到学校来接你;

或者你在学校总是被孤立,没有玩伴儿;学习上的困难总是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又或者你的父母总是批评你,很少肯定你的努力,甚至威胁你做不好就不要你了;

又或许常年寄养在别人家,遭到不公平待遇;童年期的伤痛和疾病经历;强烈的失望……

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实际上会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绝望。作者通过30多年创伤临床研究发现,儿童所经历的所有的失去、受伤和困惑都可以算作遗弃。

儿童时我们最强的依附关系主要和照顾者维系在一起,当然也可能与其他人、能力、理想建立强大的依附关系,任何对这些依附关系的破坏都可能引发恐惧、无助甚至无力感。

而这种恐惧无限期存在,我们甚至忘记了产生这种恐惧的事件,但这种感觉却一直如影随形,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在恋爱或亲密关系中,有些人总是非常缺乏安全感,遇到男朋友没有及时接电话,也能生出许多消极的情绪。

脑科学家研究表明,情感学习过程和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很相似,杏仁核会把战斗中体验到的疼痛和恐惧等情绪,以及过程中有关的视觉、嗅觉和声音的感觉都存入记忆库,即使多年后,相似的视觉、声音或者气味都能激活强大的杏仁核的记忆回路。

其次,这还跟大脑的构造有关,在我们进行情感回应过程中,杏仁核就像是身体的中枢报警系统,时刻扫描可能存在的威胁,且它尤其关注那些可能会唤起恐惧的早期经历,一旦探查到相似问题,就会发出信号,身体立即进入情感危机状态。

不仅如此,杏仁核还会继续搜集成长过程中的情感记忆,并对相关情感记忆进行条件设定分类,比如,当我们爱的人威胁我们要分手时,我们会立即感到焦虑不安。这种设定在以后会以固定模式回应类似威胁情景,而且几乎不可能被抹去。

分手的感受也是如此,哪怕是第一次经历分手,这种情感会触发早年原初创伤相似的分离焦虑,激发杏仁核的记忆,我们就会经历早前失去经历引发的恐惧和需求。

而这其中最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杏仁核可以直接从感觉器官,比如眼睛和耳朵接收有关威胁信息,不经过大脑皮层,但大脑皮层才能进行理性思考,这就导致我们接收威胁的速度快,且负责理性思考的大脑毫无机会介入,杏仁核就已经激发我们的身体的行为和情绪。

也就是说,在有机会对这些事件进行合理分析之前,我们的身体已经带我们进行了防御模式。比如,我们很多时候的沟通模式,都是不自觉地启动了防御系统,不知不觉地在自我保护。

因为大脑杏仁核处理情感回应的特殊方式,我们实际上带着从小到大的情感记忆来回应当下事件,这就产生了很强的防御能力和痛苦的情绪,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影响我们去爱和被爱。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绪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解决办法是我们要重新找回爱的能力。

苏珊·安德森说:“爱引领我们和自己的情感建立联系,让我们认识到亲密关系的力量,教会我们脆弱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之一。爱的能力是自我治愈的推动力,我们将拥有更多的力量、智慧,内在也将更加完整。”

第一,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能帮助我们走过关键性的痛苦分离期,创造内心的安全地带。

我们可以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专注练习。研究表明,专注训练多年的人大脑更容易产生出积极的情感。

进行专注练习是一项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活动,比如,我们吃饭时,用心感受食物在嘴里的味道和触觉,坚持去用心感受这个感觉,再比如,我们骑车上班时用心感受风吹过皮肤舒爽的感受,等等。

第二,与内在的自己对话。

在内心创造出一个被遗弃的儿童的样子,再思考自己理想的样子,然后开启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之间的对话。

你可以告诉身体里的那个“小我”,理解它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以及痛苦,理解她当时的无助,甚至抱抱她,告诉她现在你已经有能力保护她不受任何伤害。

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儿童自我,有时候需要我们的肯定、理解、安慰和鼓励,这给我们的内在带去更多的滋养,让我们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第三,创造一个梦境。

多构建积极的情感体验,这需要建立在前面两步基础之上。

活在当下,避免过去消极情感的泛滥,多与内在的自己对话,多多理解那个无助的自己,我们的内心才会越来越有力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多多构建积极的梦境,多想象自己拥有想要的生活后的场景,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暗示,内心生出足够多实现目标的力量,在积极目标指引下努力,我们的感受也会更加美好幸福。

第四,识别外在儿童,区分行为和情感。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一件事发生,我们控制不住地生气做了某个决定,可事后又后悔甚至怀疑自己:这是我做的决定吗?我当时怎么那么傻?

其实,这是受内心的小我的影响,让我们的行为表现得像个儿童一样,这其中的表现并未经过理智思考,而是出于本能的欲望和需求,但这样的行为往往于事无补,反而给我们造成许多困扰。

这就需要我们在事后及时反思,区分哪些是行为,哪些只是这个行为带给我们的不好的情感体验,去思考为什么这件事会让我们不冷静、不理智,这背后又藏着我们自己的哪些情感创伤体验,从而及时疗愈自己。

第五,增强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部分与生俱来,更多的需要后天练习,特别是它还会在生活创伤中渐渐消磨掉,这让我们渐渐屏蔽了外界给予我们的爱的体验感,也失去了给予爱的能力。

增强爱的能力,我们先从爱自己开始,尝试着多倾听自己,理解自己,安抚自己,多满足内心合理的需求。

爱是流动的,要想能感受到如泉水般的爱,需得自己爱自己,才有更多能力爱他人,从而获得更多的爱,体会到更多的爱。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