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物种起源经典读后感有感

物种起源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2 15:26:17
物种起源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9-12 15:26:17   小编:

《物种起源》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著名著作,探讨了物种的起源和进化原理。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和研究,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解释了物种的多样性和变化。这本书深刻影响了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思考。

物种起源读后感篇一

“当我们看生物不再像未开化人看船那样,把它们视为完全不可理解的东西之时,当我们将自然界的每一产物都视为是具有历史的东西之时,当我们把每一种复杂的构造与本能都视为是集众多发明之大成,各自对其持有者皆有用处,几乎像我们把任何伟大的机械发明视为是集无数工人的劳动经验,理智甚至与错误之大成一样之时;当我们这样审视每一生物之时,自然史的研究将会变得多么地更加趣味盎然啊。”

“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所有的现生的以及已经灭绝了的类型,是如何能一起归入一个大的系统里,每一个纲里的几个成员又是如何通过最为复杂的辐射型的世系线而连在一起,或许我们永远都解不开任何一个纲的成员之间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网,然而,当我们观念上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不去诉诸某种未知的造物计划,那么,我们便可望取得实实在在的,尽管是缓慢的进步。”

“当我把所有生物不看作是特别的创造产物,而把其视为是远在志留系第一层沉积下来之前就业以生存的几种少数生物的直系后代的话,我觉得他们反而变得高贵了。以过去为鉴,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推想,没有一个现生的物种,会将其未经改变的相貌传至遥远的将来,在现生的物种中,很少会把任何种类的后代传至极为遥远的将来,盖因从所有的生物得以分类的方式看来。每一个属的大多数物种,以及很多属的所有的物种均未曾留下后代,而早已灰飞烟灭了。偶开天眼觑前程,我们或可预言操最后胜券并产生优势新物种者,将是一些属于较大的优势类群的常见的、广布的物种。既然所有的现生生物类型都是远在志留纪之前便以生存的生物的直系后裔,我们可以确信,普通的世代演替从未有过,哪怕一次的中断,而且也从未有过曾使整个世界夷为不毛之地的任何灾变,因此我们可以稍有信心的去展望一个同样不可思议般久长的、安全的未来,由于自然选择纯粹以每一生灵的利益,为其作用的基点与宗旨,故所有身体与精神的天赐之资,均趋于走向完善。”

读这本书,我突然理解了中学历史上近代学者们对进化论乃至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倾心,理解了严复为什么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虽然天演论是赫胥黎的)。

近代的枪炮惊醒了老大帝国的盛世美梦,惊回首,英伦三岛的蕞尔小邦已经甩下她太远太远,她甚至丧失了如周王室般宣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的底气,基于救亡保种的迫切需要,近代学者们纷纷研究起西方著作,试图找出天命更改的缘由。即使在今天,在二百年后的新中国,在远离了不平等条约和战火硝烟的图书馆,再度捧起《物种起源》,若不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角度,我亦不能否认在这本书文字背后涌动着的,不止有强调理性的科学精神和顽强的乐观主义,更有这种精神所支撑着的当时大英帝国征服世界的昭昭天命!能诞生这样伟大的科学著作的国家,当是何等的伟大!除了“受命于天”,当时的学者似乎难以找到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了。

我不揣冒昧地猜测:能被两百年后的我感受到的,近代史上的先辈们也一定感受得到,毕竟他们更加靠近那个中国屈辱的年代,那个英国意气风发的年代,那个如蒸汽机锅炉般沸腾的年代。

物种起源读后感篇二

第一章 家养下的变异

人类驯养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人为选择导致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广布的、分散的和常见的物种变异最多/大属的物种比小属的物种变异更多:

1、物理环境有利于某物种的生存 →该物种大量繁殖 →广布、分散和常见/更多的变异及变异物种更强的生存能力→形成更多的物种(一个属里的物种由变种累积变异形成)

2、一大属里的很多物种类似于变种

大属中的变异往往更活跃→大属中物种间的差异量小于小属中物种间的差异量

第三章 生存斗争

1、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自然选择:个体间任何微小的变异如果能对个体有利(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差异被保存并遗传

生存斗争

广义与隐喻意义上的“生存斗争”,同物种个体间、物种之间、物种在环境(气候等)中等各种错综复杂的为生存而作的斗争,物种在其所处的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求生。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斗争是最激烈的,因为同居一地,所需食物和所面对的危险都相同。同理,同属物种间的斗争强于不同物种。

每一个生命之所以能存活都经历了激烈的斗争,即便是河岸上的一丛灌木都不是偶然存在的。

每一种生物的构造,通过最基本却又时常隐秘的方式,与所有其他生物的构造相关联。 第四章 自然选择

保存有利的变异以及消灭有害的变异的现象,被称为“自然选择”。

尚未发现有一处所在,其本土所有生物而今彼此间均已完全相互适应,并也完全适应了其生活的物理条件,以至于它们毫无任何改进的余地。生物会不断的朝着更有优势的方面变更。

人为选择着力于外在可见性状,“自然”作用于生命这一整部机器;人类为自身的利益而选择,“自然”为生物本身的利益而选择。

一般生活习性基本相同的雌雄双方之间的差异,往往是性选择造成的。

雌雄同体的植物即便雌蕊和雄蕊无比靠近但后代更多的倾向杂交→杂交的后代更有利于生存(达尔文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生殖方式后得出杂交有利于生存的结论,却对这一结论的原因不得而知,该小节总结处依然精准的指出了“两个个体之间的杂交,对于每一次生殖来说,显然是必要的”“然而我怀疑,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可以永久的自行繁衍”这样的观点。因生物种类繁多的变异才能为“自然选择”提供素材,变异来源于基因的改变,而个体间的杂交能最大程度的导致基因重组。在“基因”这个概念还没有诞生的时代,达尔文在书中所论述的进化体系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准确的留白了属于基因的位置。)

关系最近的类型竞争最为剧烈,每一新变种或新种在形成过程中,一般对其最近的同类压迫最盛,并倾向于将它们斩尽杀绝。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理论的诸项难点 第七章 本能 第八章 杂种现象 第九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 第十章 论生物在地史上的演替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续) 第十三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发育不全的器官 第十四章 复述与结论

物种起源读后感篇三

生物进化论有两个核心观点。

一个是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被称为微观进化学。这种进化现在也在发生。你的大便里有每克约10的13次方个细菌,其中大量的突变足以覆盖整个细菌的基因组,你每一次冲厕所,就冲掉了全新的全套细菌基因组信息,这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而第二种就是宏观进化学。微观进化的历史,创造了宏观进化的历史。而历史同时也控制着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38亿年。他创造的历史包含了许多独特事件,同时历史中发生的事件也控制着现代微观进化的发展。

这就是进化学棘手的问题之一,它有很多不同的尺度。

我身边人时常对我感到无语,因为当他们问我,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我会想想说,嗯,没多久,大概2000万年前吧。

发现了吗?如果你要成为一个生物学家,这就意味着你得学会随意缩放深度时间。

进化生物学的渊源是什么,其渊源无处不在。你甚至可以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找到进化思想的元素。但他其实是19实际的思想。

要理解他的发展,我们先来回顾一下1790-1800年的历史。也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之末。

在那时,如果你问一位在西方文化熏染下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我们的历史有多长?

他们应该会口径一致的说,哦,几千年了。

如果你问他,地球上的物种咋来的?

他们会说,创世之初就是如此,从未改变。

如果你接下来再问他们,有没有什么物种灭绝了呢?

他们会说,没有呀,一切都还活着。就在地球上的某处。

亚历山大·冯·洪堡(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显然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当他远渡重洋造访南美时,他认为在委内瑞拉的德布伊斯高原或许能找到些奇异的古老生物,就像法国人在巴黎盆底发现的化石那样,他真的认为那里有一个遗失的世界,当然柯南道尔在后来还就此写了一本小说,遗失的世界。这些人真的认为,嘿,我只要去一趟委内瑞拉或者刚果,就会邂逅一只雷龙。

他们认为适应是神灵介入的结果,他们不相信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就能造出如此精巧之物,例如你的眼睛。虽然我们现在知道,我们的眼睛,进化的也不怎么样。但是当时的人却认为他很完美。

当1859年达尔文出版他的书时,人们开始相信,世界的存在非常非常漫长,但是多长人们却无法确定,我们现在知道,是45亿年,但是当时,人们是根据山脉侵蚀的速度和海洋的盐度来推导的,他们假定太阳一直在积累盐分。因此人们认为世界也就几亿年。

他们知道化石或许代表了灭绝的物种,这是居维叶的贡献(19世纪法国比较解剖和古生物学奠基人),他研究了巴黎盆地的哺乳动物。

乔弗雷·圣提雷尔(法国动物解剖学家,进化论先驱之一)曾在1830年就同源性问题和居维叶辩论,后者反对进化论,认为物种不变。

许多欧洲人都在关注这场辩论。这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辨论题。乔弗雷认为,如果我一只手有五个手指,蝙蝠的翅膀上也有五个手指,海豚的鳍也有五个手指,那就意味着我们从同一始祖那里继承了五个手指。我们之所以相关,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祖先。这就是1830年时的情形,那是在达尔文出书以前。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我们将其归功于达尔文。现在我来简短叙述一下他在1838年到1859年时的经历。这是关于生命以及人类的自然本质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读一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是一个很出色的作家,他使用维多利亚散文体,所以读起来有点像狄更斯。所以这是一本文风优美的好书,他是如何写出这本书的呢?

达尔文可是个医学院的辍学生。他曾求学于爱丁堡,但是他不喜欢医学院。他对甲虫充满热情,继而成为一位瞩目的博物学家。那时,他年仅22岁。即将踏上远航探险的旅程。当时的英国海军部派菲兹罗伊环游世界,测绘航海图。达尔文也在这艘船上。他想知道物种是如何起源的。他确立了这个目标,并因此雄心勃勃。所以他志在解决这个当时生物学最迫切的难题之一。

他的思想部分受到了查理斯·莱尔的启发。这位地质学家发现了深度时间,虽然最早提出者其实是詹姆斯·赫顿。这使得达尔文相信地球存在的时间是漫长的。

他在阿根廷停泊。在那里的河岸,他发现了巨大的犰狳化石。而就在同一河岸上方有活犰狳四处转悠。他们看上去相似,但其实不尽相同。因此,他们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他在智利骑马登上了安第斯山脉。然后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而这里已经离开海平面,有数千英尺。很明显是某种运动使海洋生物化石上升了。在智利中西部的瓦尔帕莱索海岸,他到达之前,正好有次地震还是一次大地震。正经可能比得上04年的印尼大海啸。大概有8.5或者8.6级,同时,把海港上升了大约50英尺。所以他开始动态的看待世界。事物并非总是一成不变的。然后他去了太平洋东部的,属于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他注意到不同岛上的嘲䳉不尽相同。他同样也发现了海鬣蜥,陆鬣蜥的差异。但是实际上是他把这些鸟捐给了博物馆之后,博物馆的人问他,嘿达尔文,你注意到这些鸟是多么的不同吗?达尔文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些南美洲的鸟跑到了不同的孤岛上。多快速地出现了多么巨大的差异。

他回到了伦敦,这段航行持续了四年之久。他有晕船的毛病,所以此后就再也没登过船了。这段经历让他连水都不愿意再靠近了。而且他和船长菲茨罗伊也有些芥蒂。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在小猎犬号上肠胃不适。

他读过马尔萨斯牧师在1798年出版的人口论。马尔萨斯说,人口呈指数增长,而农业呈现性增长。因此,人口比总资源基础增长的快。这使得达尔文相信所有的生物会为资源而激烈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他非常清楚,人口指数级增长的繁殖力量是如何巨大。

我们现在知道生物之间不仅是为了食物而竞争。还为了繁衍后代的一切资源而竞争。例如争夺配偶争夺筑巢区。这些都启发了达尔文,他产生了自然选择的观念。他在1838年灵光乍现,把这个观点写在了笔记里。这个观点的原理看似简单,但他的影响非常深远。

达尔文知道这会产生什么影响,所以他没有立即出版,而是转而去做了别的事情。他研究了5,6年的藤壶。还写了大量和自然选择无关的东西。他一直没有把这个观点公诸于世,直到1858年,他收到了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的一封信。这位年轻的英国博物学家,在印尼身患疟疾期间。也想到了相同的观点。华莱士知道达尔文一直在思索这些,便给他写了一封信。

这时,作为一名英国绅士,达尔文不得不考虑自己是该高风亮节,让华莱士独享发现此理论的荣誉。还是声称他早有此观点,因为他的同事们都知道这件事。最后,他们决定联合发表。所以如果你去耶鲁的图书馆查阅1858年宁奈学会生物期刊,你就可以找到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和查尔斯·达尔文联合署名的论文。

他们在此文中提出了自然选择的观点。然后达尔文匆忙的出版了自己的书。他一直在写的书,如果最终完成,将会有1200页厚。所以他出版的是摘要版,只有350页。被命名为《物种起源》。

仅在第一天,6000本书就销售一空,此后不断再版。

从前有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年轻小伙出去闯荡,他知道某个深奥的问题有待解决。碰巧处于特殊的境地而有所启发。进而提出了改变整个世界的观念。我实在找不到理由,为什么历史不可以再重演几次?

接下来我再简短介绍一下微进化和宏进化。

先说微进化,如果人群中繁殖的成功率各不相同,那意味着什么呢?繁殖成功差异,指的是不同家庭有不同数量的后代。或者不同的个体有不同数量的后代。

人群的性状也有差异。繁殖成功和性状之间是零非相关的,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比如高个子的人能生更多孩子。

此外,性状有遗传度也就是后代性状或疾病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度。比如人的身高遗传度是80%。

所以如果你怀疑一个人群中的人是否会发生进化现象,那你参考一下这些因素就知道了,这些因素就包括繁殖成功差异,人的性状差异,两者相关性,以及遗传度。

缺少了这四者中任何一条自然选择都不会起效果。

【微进化】的主题是选择和漂变。对了,下巴是进化的副产品,并没有什么优势。

自然选择是繁殖成功差异驱动的,选择的力度取决于性状差异与繁殖成功的相关性。

接下来再说说【宏进化】,这是个宏大的过程,宏伟的视图。生命是一棵大树,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

树上的节点代表物种形成事件,新的物种在这里产生。在这条时间线上,你能见到生物学不同分科的踪影。实际上生物学的不同领域研究的就是这个过程的不同部分。

比如说,37亿年前,生命诞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8-10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成了后来的真菌,植物,动物。

【系统生物学,种系遗传学】就是试图通过研究生物间的关系来推演生命进化史

36-39亿年前,生命诞生。【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试图研究生命普遍现象,大概研究的是15-40亿年的历史

15-25亿年前,然后出现真核生物和减数分裂,生物学家认为这是组织性行为的起源,【遗传学】叫【细胞生物学】很大程度上在研究减数分裂这个进化的产物,既有细菌遗传学,也有真核生物遗传学。

10亿年前,多细胞出现了,这就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发育生物学】和【普通生理学】是多细胞生物学科,直到10亿年前才出现。

5.5亿年前,脊椎动物常见结构开始出现,【神经生物学】他研究的生物需要出现头部集中化,需要有一套复杂的神经系统,它研究的是5-6亿年前的历史。

1.35亿-6500万年前,被子植物出现

1500-2500万年前,【行为理论研究】

6-10万年前出现了语言

6千年前出现文字

生物学有两种阐释体系。

一个是粗略的机械静止的问题,指生物如何存在的,可以通过研究分子或者更大的运转机制来解答,这是基本的物理化学的解释。

另一个是动态的,进化的,即生物为何存在,为何会形成现在这个样子。生物学区别于物理和化学的是自然选择,他可以适用于生物学以外的多门学科,但不包括物理和化学。使生物与地质学,天文学结合的是进化史。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