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摘抄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1 23:25:12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0-01 23:25:12   小编: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给孩子读绘本的技巧和方法。作者强调了与孩子共同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在阅读时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声音,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作者还提到了选书的重要性,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选择适合的绘本,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乐趣和习惯。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一篇

作者曾是一名编辑,后来出版儿童杂志,在儿童绘本方面深有研究。

书名是《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但却没有很直接的告诉读者们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认识说出了对儿童绘本的见解及其重要性。

书的前半段介绍了一些日本经典绘本的解读,但由于非日本人也没有看过这些绘本所以没有引起共鸣,但后半部分收益颇深。

日本的儿童绘本已经有过百年历史,我给孩子们挑选绘本时虽不会故意选择特别的作者或者固定某些国家的绘本,总是看着别人推荐的买,但细心留意总结下来,其中很多都是日本的绘本。而且日本的漫画产业发达,日本绘本的画风都很美我也很喜欢。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二篇

这是我三年后再次读松居直的书,同《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一样,也是讲座的合集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书名是爱心树重拟,原日文名为ehon no yorokobi,翻译为绘本的快乐。全书除去后记,共11章,前6章中,松居直细致介绍美国的玛丽.荷.艾斯、瑞士的菲利克斯.霍夫曼、美国的维吉尼亚.李.伯顿和美国的李欧.李奥尼的一本或多本书,从图文关系、作者生平及整体作品多个角度解读他们的作品。但从第7章开始,松居直更多谈论自己如何成为一名编辑、如何依托创办的月刊《儿童之友》(1956年创刊)策划和编辑原创绘本、民间故事绘本化,及以与韩中作者的数次合作为例讲述他向日本讲述亚洲整体民间传说和故事的愿望和努力,而这点恰能解释为什么他在我国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关于他的编辑之路,他列出诸多背景:小时听妈妈读童谣、同兄弟姐妹看画报、陪爸爸看画展、油画家舅舅的影响和高中他对民俗学的兴趣受到很好地支持,他“得以把实地体验到地在书中验证”。因此拥有丰富的美感经验和民俗兴趣的他日后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在图画书(绘本)这一综合艺术领域精耕,并如鱼得水。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三篇

本来是抱着读读或许有帮助的念头借来这本书的,一直搁在哪里没有读完。今日读完,很有感触。回头一看作者,竟是1923年生人,又颇为感慨。中国人读绘本才有多少年,不得不说,日本人是走在前头的。这也就罢了,夹着其中日本所谓战败的种种说法,什么与中国交战又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种种,总是给中国读者一些不好的感受,这些暂放此不提。

绘本,大部分是肤浅得读的,很搞笑的一件事是自己读书给孩子听,本想让他看着画好好感受其中的情节,没想到孩子是盯着字看,结果平白无故认识了几百个汉字。这就是父母的错误“读书”方法所致。绘本,一要读文字,二要读图画,三要读作者。

读文字,不是平平淡淡地读,不是贪图求快的读,不是故作幼稚地读,而是要读出文字里蕴藏的感情和境界,读自己的生命体验,要“回忆自己的儿时”,品味文字的味道,读出抑扬顿挫,富有声调,切合文本节奏语境的语气来,准确传达文字的精神和读者的鲜活的生命意象,为期如此,孩子才能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梦幻世界和精神力量。

读图片,首先读书的人要仔细阅图,先阅读细节,再阅读线索并最终整合成新的意像。所有的图片都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孩子总能从图片中发现新的世界。文字往往并不多,但图片里蕴藏着整个的故事,一个姿势,一个布景,一处颜色,都有其中的“讲头”。会读图,便能培养对美术艺术的鉴赏力,习惯识图的孩子能建构起一个艺术化的世界,一个迥然不同于理性文字的活生生的富有生命知趣的世界。孩子的童真幻想能够通过图画的中介蔓延扎根和生长。

读作者,好的绘本的文字作者,图画作者和编辑都是用心创作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注意体会作者背后的作者用意和缘由,能有别样的收获。绘本,往往是创作者生活的幻想版,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理想抱负,有助于深刻领会作品肌理,把握作品的活灵魂。读作者,向孩子讲授作者的故事,也是个有意思的参照,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侧面重新建构绘本整体理解图像的一个支点。

本书作者有重读日本绘本的报复,联合了一帮各式各样的作者精英,他们到内蒙古听马头琴的弹奏,到桃花源探访武陵人读书为乐的追求,感受原汁原味民俗生活的素朴底色,创作出宏大丰沛情境下饱蘸生命艺术营养的儿童读书素材,让人敬佩,感动。感触而有所心动。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四篇

1 最近开始关注绘本,翻出买了7年都没读完的《绘本之力》,花了三个晚上囫囵吞枣看完了。读到一半时,决定把松居直的关于绘本的书都找来读一读。于是,《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是我认真读的第一本关于绘本的书。 我很好奇原版的书名是什么,中文版的名字取得十分投机,看上去很知乎体,但也很击中焦虑的父母心。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其实得把“给孩子”去掉,爸爸妈妈得自己先能够进入绘本的世界,一旦进入了那个世界,自然而然也就可以做到“给孩子读”了。不然很有可能,读着读着就变成知识问答或者记忆力大比拼了。这是一个去繁存简的过程。 2 书不到两百页,内容却非常丰富:开篇讲语言的生长,然后是几位经典绘本作家的作品详析,第六章才呼应了书名讲到了读绘本的方法(然而章节名是“真正的绘本体验”,并不是一个权威的方法论),后文是以出版人的角度讲了绘本创作的理念、编辑经验和发掘民间故事的经验。 “做绘本”大概是松居直的命定之事吧,读完后我这么想到。幼年的那些夜晚,睡前母亲为他读童诗童谣简直就是他人生使命的发端,但松居直说,母亲读诗只是为了让他早点睡觉,这并不是设计好了的行为,不是为了培养出“日本绘本之父”才去读诗的。 那么,我读绘本又是为了什么?为了教育吗?培养阅读兴趣吗?还是为了赶赶育儿时髦?再或者,其实我窃喜又找到了一条路径通往令我着迷的孩童世界,我只是因为自己喜欢才假装是为孩子读绘本的? 育儿的焦虑让我总想着要做些什么才好,怎么做才好呢,儿童的生命世界却无法精算,孩子是属于孩子自己的。 3 很喜欢松居直关于语言的描述,我把这些部分概括为“语言的生长”。松居直强调听说的重要性,人类从几万年前就开始以口说语言、耳听语言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但直到六千年前,才发明文字,由“声音文化”到可读写的“文字文化”,孩童的语言发展也遵循人类语言的这种发展顺序。 在早期的生命经验里,听语音的经验就是在灌溉,让“语言生长”。语言一开始是和身体紧密相连的,声音的大小、说者内藏的情绪如何,听到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感受,这些都和身体有关,我们用身体体验到语言,才开始说语言。这个体验的过程,就像种子在土壤中蕴酿破土,这种感受力如果得到很好的保护,长大后也许就可以“好好表达”了,这种表达甚至可以是超越语言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却总是把语言当成知识去学习。如同在讲一本绘本,或者读完一本书时,总忍不住想简短概括一下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嘘,先别说。体验,体验其实更重要。 附摘抄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五篇

不是很对我胃口的一本书。首先,文不对题,书中通篇讲的是作者个人对绘本的一些理解和想法,个人感觉书名应该更改为:如何制作一本好绘本…而不是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其次,总感觉作者是在以成人的角度去解读绘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站在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角度。最后,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作者的语言,趣味性不足,绝大部分篇幅(尤其是后半部分)我是读得索然无味。

一些观点记录:

1.孩子们尽情地在大自然中玩耍,经历丰富的体验,就能学到活生生的语言。但这些语言并不是用大脑来学习,而是和感觉联系在一起的。不断培养孩子们的感性,感受越深,孩子思考得就越深,语言也越生动,并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2.人生最初的体验,就是和谁“在一起”的体验。孩子首先意识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你——母亲。(感动…)

3.所有的游戏,首先必须是自由进行的。被人命令去做的就不是游戏了,顶多只能算是被强加的游戏。游戏是附加在自然过程上的东西。孩子们喜爱游戏,是因为其中有乐趣,而有了自由,才有了乐趣。(切莫为了灌输知识或者训练技能,而强迫小孩玩毫无兴趣的游戏。)

4.在挑选绘本或者是读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朗读者是如何理解的,其内心又是如何享受和描绘故事的,对孩子听故事时的理解影响很大,因为朗读者对故事的理解会微妙地反映在朗读时的声音和表情里。

5.成年人一般只是用眼睛看插图,或者单纯作为一种绘画去欣赏,但是孩子却能在插图中读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来,因为画面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用语言来替换。

6.绘本的朗读者,如果不能同时运用大人和孩子的两种眼光去解读插图的话,就无法成为优秀的朗读者。

7.绘本里有两种语言:文和图。读绘本时,需要“读”文、图两种语言。读绘本的关键在于“读图”。

8.读图的要诀是,第一次拿到绘本时,不读文字,先读图: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仔细阅读去,观察线、形和构图。这三者组合在一起,隐藏着叙述故事的力量。接着,请注意画中的细节。仔细地捕捉细节,故事的趣味性会更加丰满地展开。在仔细阅读所有画面的每个细节后,再来留意画面的流畅性,也就是画面间的连续和变化,是否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是否有戏剧性效果,等等。

9.用完以上方法读完图后,再来阅读文字。不能默读,而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发出声音朗读。声音中有一种流动的气息,会唤醒隐藏在文字中语言的生命。朗读时呼吸是否顺畅,韵脚运用是否高明,句与句之间的联结、转折以及节奏感等是否适合故事本身,图中描述的故事世界是否被充分表现出来,等等,都需要用耳朵来确认。为孩子倾听着的耳朵与心情着想,用声音的语言去感知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读文字的时候,也需要留意故事情节和结构。读懂了故事的这两个要素,就能了解故事的难易度,也能大致判断出绘本适合的年龄。故事的长短大多时候不能作为判断基准。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六篇

平时自己也很喜欢看书,所以会给自家的孩子订租绘本买绘本。可是租回来,买回来,动手能力弱于脑力能力的我就开始犯懒了。自己也不愿意提前看,图都不看,文字不过脑子的就读出来了,还觉自己已经做了这些功课了。这几天阅读了松居直老师(看完这本书觉得称呼老师没什么问题)的《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才觉察到自己对于绘本及阅读的理解太过浅显了,觉得书买了任务就结束了。松居直老师在这本书里面的好些文字都给我不一样的启发。

一、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的

关于阅读绘本松居直老师是这样认为的:“真正的绘本体验,是孩子在听别人读绘本的时候,自己进行的在创造。孩子用耳朵听文章、用眼睛看图的同时,也拼命地运用想象力去描绘故事中的世界。这种让文和图达到统一的阅读,才是真正的绘本体验。”

今天下午在买玩具的地方听到一个爸爸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给你买的玩具要自己拼。”我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心中吐槽到:“陪伴孩子一起玩才是玩游戏和玩玩具正确的打开方式吧?”想到这里又想到了读绘本,松居直老师告诉我们:“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的,并不是孩子自己阅读的。”在这之前我认为绘本是孩子自己读的,只不过因为孩子不识字所以我才要给她读,现在看来我没有提前要求孩子认识很多字真的是很棒的事情。她因为不识字还会认真的去看图,通过读图来认识绘本。而我们父母作为孩子的引导人,通过给孩子阅读绘本让她感知我们阅读的声音,以感知为桥梁,声音作为实质,交流作为落脚。

亲子共读是我们阅读绘本最好的打开方式,父母的怀抱和声音,讲出各种充满想象且各异的故事,让孩子们的脑海里有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自我创造,可谓父母与孩子共度时光的最好方式之一。

二、图文结合的阅读方法

印象最深的段落里,松居直老师说到“小朋友可以在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里自由的穿梭。”让我想起了家里孩子上积木课的nicloe老师,她每次上完课时都会说到小朋友的思维与成人的如此不同,孩子们的思维天马行空不受固定规则和逻辑的限定,有时候看起来不符合成人的快捷,但是同时也不束缚与成人的固定思维。所以现在看来小朋友阅读绘本的方式和我们成人也是十分的不同,松居直老师在书里仔细的写出了作为父母阅读者读图的办法:

读图的要诀,第一次拿到绘本,不读文字先读图: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仔细阅读,观察线、形、和构图。三者的组合隐藏着叙述故事的力量。

接着,请注意画中的细节,故事的趣味性会更加丰满的展开。

下来,留意画面的流畅性,也就是画面间的连续和变化,是否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是否具有戏剧效果等等。

读完图后,朗读文字。朗读时呼吸的顺畅,韵脚运动的高兴、句与句之间的联结、转折以及节奏感的把握,图中描述的故事世界是否被充分表现,还要留意故事情节和结构。而且还要生动。

最后,以大人的身份来读一读“绘本”。

看完这本书后我试着引导曦曦阅读小熊的童话大冒险,安东尼布朗在这本书里藏了很多的细节,从一开始的小红帽漏出的衣角,到后面水晶鞋掉落在森林里,还有毒苹果。开始只读文字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后来我和曦曦慢慢的去看这本书注意观察每一个书里的细节,每发现一个彩蛋,她都开心的不得了。所谓读绘本的乐趣从这一个方面也就可以提现。

想到将来小朋友们对于语文的学习,作文的写作的理解,爱上阅读,爱上读绘本,都是家长需要引导的。作为家长我现在觉得自己的阅读水平都不是十分的顺畅,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所以在阅读绘本上开始,引导小朋友们去用更加科学的办法来阅读。家长们也要好好努力的去学习阅读绘本呢。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七篇

绘本,是喷涌而出的语言的世界。绘本让孩子感受生的欢乐,给予孩子生的力量,也是让成人恢复青春活力的语言的源泉。

1.如果只把语言看作知识,采用解释、灌输的方法,语言就会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尽量用心来轻松地叙述,让听者在不经意间领悟,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让孩子了解语言具体的意思,只是让他们去感觉、去体验。

2.从孩子的婴儿期到小学毕业,大人必须要做的是,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和孩子说话,给孩子唱摇篮曲、念童谣、读绘本、讲民间故事、朗读叙事型诗歌等。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首先要有用耳朵听语言的经验,接着才是“读”和“写”的步骤。要达到真正“掌握”语言的程度,则需要积累丰富的“感觉”体验。

3.如果把孩子们经历的一件件事情比喻成最终会孕育出知识和智慧的种子,那么各种情绪和丰富的感知力则是让这些种子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幼年,正是耕耘这片土壤的最佳时期。“知道”的重要性还不及“感知”的一半。

4.重视语言,就是重视生活,就能让生活中的话语更加丰富

5.每本绘本都凝聚着独特的创意,这就需要作为读这一方的父母,在给孩子们看书之前,先行了解书的结构和特色,洞悉作者的表现意图再发出声音来朗读。

6.阅读绘本的关键:一是绘本的朗读者,如果不能同时运用大人和孩子两种眼光去解读插图的话,就无法成为优秀的朗读者。二是在于读懂了多少图。

7.真正的”读绘本“,注意以下几点:

①第一次拿到绘本时,不读文字先读图:一个画面个画面地仔细阅读,观察线、形和构图。这三者组合在一起,隐藏着叙述故事的力量。

②注意画中的细节。仔细地捕捉细节,故事的性会更加丰满地展开。即使没有色彩,图也能精彩地讲述故事,

③留意画面的流畅性,也就是画面间的连续和变化,是否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是否具有戏剧性效果,等等。一本好绘本,光看图就能读懂故事。插图的画面再优美,如果不能讲述故事,就不能称之为绘本。

④读完图后,再阅读文字。不能默读,而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发出声音朗读。声音中有一种流动的气息,会唤醒隐藏在文字中的语言的生命。朗读时呼吸是否顺畅,韵脚运用是否高明,句与句之间的联结、转折以及节奏感等是否适合故事本身,图中描述的故事世界是否被充分表现出来,等等,都需要用耳朵来确认。为孩子倾听着的耳朵与心情着想,用声音的语言去感知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⑤读文字的时候,也需要留意故事情节和结构。读懂了故事的这两个要素,就能了解故事的难易度,也能大致判断出绘本适合的年放事的长短大多时候不能作为判断基准。

⑥对于绘本的文字,还需要特别留意,文的叙述效果是否像用眼睛看事物那样生动而形象。如果不能自始至终运用这样的文体来讲述故事,那么孩子们脑海中的影像会中断,他们会游离到故事世界之外,紧张感也随之消失。如果作者内心的影像很模糊只会用说明性的文字来联结故事,孩子的耳朵很快就能察觉。说明性的文字是绘本中的大忌。

⑦最后还要再加上对孩子的生活体验和感受的领会。当有真实体验的文字和图画融为一体时,孩子就会对绘本中的故事世界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走进去,发出“哇!真的是这样”的惊叹,并沉醉其中。

⑧以大人的身份来读一读绘本这种“书”吧。这时,请你尽量去回忆儿时的经验、感受和看事物的方法,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去读,再融合作为大人所使用的阅读方法,这时候,你就能读出作者的人生阅历、思想、审美意识、艺术观、梦想和憧憬,以及儿童观等,也会明白,即使将绘本作为一般的读物去读,也是很有意思的。像这样去自由深刻地阅读,就会觉得有趣。只是,切勿把用这种阅读方法获得的感受和印象,教给甚至强加给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慢慢失去读书的积极性和乐趣。

8.竭尽全力去回忆你心中藏着的那个孩子吧。这是观察孩子时的重要线索。”大多数的成人,已经失去了自己内心里曾经的“孩子”,因此看不到眼前的孩子,心灵便无法相通。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八篇

不同于之前的朗读手册和早期阅读的书,这本书是揭示了绘本背后的故事,绘本的韵律,如何去欣赏等,并没有给出很多指导性的实际动作。因为这本书的标题叫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所以读完后发现与我自己期待的有些不同,但是还是了解到了很多关于绘本制作的精彩内容。

首先探讨的是,绘本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作者分享了一个故事,有一次窗外下雨了,孩子坐在窗前看雨,母亲突然说:绢滤过的雨啊!孩子立刻想到了,之前吃过用棉布过滤的豆腐,在那瞬间和这个场景紧紧的贴合在了一起!所以说明语言并不只是大脑学习,而是和感觉联系在一起的。孩子是运用五感来学习和阅读,在下雨的时候,过视觉听觉,能够感受语言的微妙色彩,更能体会它的实际含义。另外,作者提到可以将孩子出生后看到的第1本绘本保存好,等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是他读的第1本书,就像精神上的脐带,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纪念,就像树的根。

然后作者举了一些绘本的实体案例,讨论了绘本如何去看, 特别是作为教师如何引导,要带着怎样的理解。比如翻页,如何停顿以及停顿的节奏。要配合故事场景的展开,能够考虑到艺术效果,有时缓慢有时急促,这很重要。 如果我们选择森林主题,给孩子阅读前要思考森林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森林是神秘的,会不会有哪个动物藏在里面,会有一种激动和神秘的感觉。带着这种认知去带领孩子阅读,让大自然唤醒孩子的感性!再比如有的时候故事中的孩子会随身携带着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在孩子们的眼里是特别的。比如一些超级英雄,他们都会带一些法宝,所以要关注这些道具。可以产生相关的提问,引起孩子的好奇和想象。孩子往往能更敏锐的捕捉到故事中图片的细节。

另外我们要注意和孩子的交流,因为语言既可以留住梦想也可以打破梦想。比如有的时候孩子会想象出一个朋友,在故事的森林中等他。如果这个时候你说:故事结束了。那对他来说,想象的世界也结束了。但如果说:你的朋友会在那里一直等你,下一次你们还可以一起玩!这样说就大不一样了!因为这样将孩子的幻想延续到了将来。童年时期的每一种经历都非常可贵,作为老师,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意识,想一想多少年前,我们也是这般大,我们会好奇什么?会喜欢什么?对什么会觉得无聊?

在我们朗读绘本的时候,我们的表情和声音会让孩子直观的感受,是否有趣?要带着大人和孩子的两种眼光去解读绘本。所以如果自己没有好好理解故事,只会机械的翻页,机械的阅读,那就太可惜了。

另外,我被深深的种草了伯顿创作的小房子绘本。当中的第2个场景中,作者将原本看不见的时间用太阳从大变小的方式表现出来,用一个跨页便表现了从早晨到晚上的场景。另外书中还运用到颜色的变化制造感觉,比如到工业时代,整个画面增加了棕黑色调,所以我们感到了烟尘和噪音。 绘本的文字也很重要,要将文字精简,而且有韵律。

之前我一直搞不懂,在我翻阅一些绘本时,了解到其阐述的哲理,艺术价值和人生感悟,也会看到作者对这本书的介绍,往往很深奥。我会很疑惑,孩子顶多能记住当中的词汇,故事情节和情绪,怎么能知道这背后的意义呢?对于这点,这本书是这样解释的:“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要让他们明白隐藏在故事背后的道理是不可能的,但这点并不重要。因为孩子们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玩,会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跟主角有共鸣的孩子,长大以后应该也不会忘记吧。等他们长大了,就会去思考路在心里的那个故事的意义,那个主角的行为到底是什么。” 是的,在读了很多书后,他们会渐渐地明白此中的含义。这是孩子们心里留下的课题!所以不要把所有问题的答案和道理直接告诉孩于,不要将所有谜底全部托出。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发掘自我的创造性。

我记得我很小,妈妈给我买了一本The Giving Tree,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这大树真好,真希望有个像它一样的朋友,咦?他还会说话,树枝还像两个手臂哎!然后我会用水彩笔把树叶一个个涂满颜色。现在,我还记得那本书,却早已感受到它传达的美好,会被这份简单的快乐而感动。

如何带着孩子的角度正确打开绘本呢?不读文字先看图:观察画面之间的联系,观察光,线和构图,观察画中的细节...往往在这些中,隐藏故事的力量。

本书还分享了绘本创作者的故事,从中我看到了艺术家的执着和意志力,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折服。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九篇

小孩子爱听故事,大人们也都觉得给小孩子读故事书很简单,只要故事有趣,读得声色并茂,孩子就会喜欢;然而,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些我们真的了解吗?

Part 1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买回来一堆绘本读给他听。有得过国际奖项的,有特别温馨的,也有孩子当时非常迷恋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等等等,孩子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唯独有一本我几次读给孩子听,都被孩子打断没能读完。 事实上这本书也是受很多孩子和家长欢迎并推荐的,怎么在我家就出了意外呢? 为此我苦恼了很久,直到参加了一个亲子阅读课程,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老师。老师的一句话,戳到了要害:这本书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不是儿童本位的,孩子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敏感的。 这我才恍然大悟,书中的情节与两三岁孩子唯我独尊的特点是相违背的,怪不得孩子几次都没能听完这个故事。 这是“儿童本位”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我对童书的认知里;也让我意识到,即使是专门面向孩子的童书,也不一定符合孩子的口味。

Part 2

最近读了松居直的这本《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我更加清晰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儿童本位”。 乍一看书名,都会以为是指导父母如何给孩子读绘本的书。然而读完才发现这本书是松居直先生以一个专业童书编辑的视角来告诉大家如何辨别、理解、欣赏优秀的绘本。松居直先生通过举例,带领读者品读了《在森林里》《狼和七只小羊》《睡美人》《小房子》《小黑鱼》《拔萝卜》等等优秀的绘本,将绘本的精彩之处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这本书非常专业介绍了优秀绘本的创作过程和构成要素,并且通俗易懂的传达了童书“儿童本位”的理念。也就是说,这是一本教大人如何读懂童书的书,既读给孩子,也读给自己。 那么,图书(绘本或者童书)的“儿童本位”是如何体现的呢? “儿童本位”,也就是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图书符合孩子的想法,孩子的理解能力,并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传达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图书的内容上来体现,另一方面则是从阅读方法上来体现。 1. 从内容上体现“儿童本位”,主要通过“图”“文”的配合来实现。 文字是适于讲给孩子听的文体,内容上要通畅,可以运用节奏感十足的韵文,也可以运用重复的词汇增强孩子与绘本的亲密度。文字一般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图画通过细节充分的表述故事,图画中隐藏着文字中没有表述的内容以及通过文字无法表达的细节,图画中蕴含的意味,图画传递了作者的思想。图画从整体到局部,到场景的转换都是作者经过精心设计的。图画增强了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即使不看不听文字,孩子也能读懂故事。 通过图画和文字的协调统一,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都会潜移默化的成长。 记得朱自强老师在天津巡讲的时候带领大家欣赏了《拔萝卜》,他提到曾经读完故事,问孩子们:大萝卜拔出来了,谁最开心?孩子们说:小老鼠!显然,小老鼠小小的形象,最后起到的关键作用把孩子们带入到了绘本当中。以孩子的理解力可能无法理解众人合力拔出了萝卜,自然就会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最终拔出萝卜的小老鼠。

孩子跟我们的视角,真的很不同。 绘本内容“儿童本位”的体现,最终是体现绘本在对孩子的理解上的。好的图文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在孩子心里留下印记,这其中的意义远远超过孩子对于绘本的理解,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说:“心里留下的课题,可以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对认知自我提供重要的线索。”“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发掘自我的创作性。” 2. 从阅读方法上体现“儿童本位”,源于儿童阅读和成人阅读的不同。 读书的关注点不同。 成人阅读关注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运用; 儿童阅读则是关注儿童与绘本、与读书的人的联结。 读书的习惯不同。 成人经历多年学校教育,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自然比儿童要强,习惯了文字阅读,阅读文字的能力很强。 儿童最初接触阅读,并不识字,只能通过用耳朵听抽象的文字、用眼睛看形象的图画才能更好的理解;哪怕已经识字的孩子,也更容易被图画书吸引。孩子对图画的理解和观察能力往往比成人强。 所以,孩子的阅读,需要有人“读”给他听,一个字一个字的发出声音朗读。通过文字阅读的发声,唤醒隐藏在文字中的语言的生命,让孩子感受文字中流动的气息,给图画注入生命,静态的图画随之动了起来,孩子走进了幻想的世界。 通过耳朵确认“朗读时呼吸是否顺畅,韵脚运用是否高明,句与句之间的联结、转折以及节奏感等是否适合故事本身,图中描述的故事世界是否被充分表现出来”,显然对绘本创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绘本的创作者不能失去自己内心深处的纯真和朴素,以及留存的儿童时代的体验。”——这些,都是“儿童本位”的理念。 Part 3

松居直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后半部分,介绍了日本绘本发展的历程——如何从最初多年亏损的《儿童之友》期刊到众多原创绘本获得国际奖项;并在其多年从事绘本编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绘本未来发展的方向。无论绘本如何发展,“儿童本位”的理念是不变的,绘本体现的对孩子的理解、支持、以及爱,也是不会变的。 说儿童文学的创作是最难的创作,一点不为过,不仅仅是因为成人思维的固化,更因为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敏感。但对于我们的孩子们,是值得的。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十篇

邻居的小姑娘2岁7个月,那天在小区门口碰到母女两个,这个小娃娃正捧着一本绘本,蹲在树荫下看得津津有味。现在的有孩家庭,几乎每家都会备上几本绘本,通常我们会当做睡前故事读给孩子听,或者想要孩子安静的时候也会扔给他一本绘本,让他自己随意翻看。对于绘本,读得懂字的大人通常会认为文字是叙述故事的主要途径,所以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会有一个错觉,认为读完书中的文字,然后再扫一遍图画就算读完一本绘本。我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这么薄薄的一本图画书,比大人的书还贵呢!”作为一个外行,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疑问,为什么绘本全是图、文字又少、页数更少,但是价格却不菲呢?如何把绘本读厚呢?绘本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打开日本儿童文学家松居直的作品《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以及《绘本之力》。

不得不说,日本绘本水平是世界一流的,而《如何给孩子读绘本》的作者松居直先生是推动日本绘本发展的最大功臣。他是日本出版学会会员、日本国际儿童评议会理事、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文化中心评议员、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中心副会长。历任1969年、1979年、1995年世界图画书原画展(BIB)国际评委,曾两次获得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曾获得美孚儿童文化奖等多个奖项,著有《什么叫图画书》、《看图画书的眼睛》、《图画书时代》、《到图画书的森林中去散步》等书及《桃太郎》、《木匠和鬼六》、《信号灯眨眼睛》等多种图画书。

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中,松居直先生以绘本编辑者的角度对绘本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绘本的创作、绘本的理解、绘本的阅读以及绘本的影响等各方面均有涉及。《绘本之力》的主要内容则是儿童文学家松居直、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以及纪实文学作家柳田邦男对绘本的讨论。

我们首先要明白,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给他读绘本的重要意义是“在一起”。孩子们每天都在期待着像袋鼠一样,每时每刻都呆在袋鼠妈妈的育儿袋中,这个期待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实现了。爸爸妈妈读绘本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是躺在妈妈怀里,或者坐在爸爸的膝盖上。与妈妈头挨着头,或者被爸爸抱在怀里。爸爸妈妈温暖的声音从头顶传过来,有趣的图画伴着那温暖的声音,在他的脑海里形成各种各样有趣的画面。在这样的时光中,亲子之间说着共同的话语,分享着各自的欢乐,体会着对方的生命力量。这些温馨的场面都会化作让孩子毕生难忘的记忆,垒砌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给孩子读绘本不仅仅是情感的传递以及亲子关系的建立,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积极作用。第一,读绘本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孩子的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并将其与语言联系在一起,发展孩子感知能力。第二,根据蒙台梭利提出的敏感期理论,3~8岁是阅读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研究表明,这阶段建立的读书习惯、培养的读书爱好与孩子十岁之后开始的正式阅读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关联性。第三,绘本听得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也大有裨益。主要体现在词汇量的增长、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辨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第四,听绘本对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十分有益。科学家们研究显示,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进入学龄期后才开始培养的,而是在婴幼儿期就已经逐渐开始萌发了。第五,优质绘本中的图都是出自大师之笔,结构、颜色搭配、故事体现、情节挖掘等均恰到好处,对孩子视觉素养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何读绘本?

佩里·诺德曼认为,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个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出来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之后产生的故事。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读绘本”呢?松居直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给出了他的见解。

需要注意的是,要父母读给孩子听。读绘本的过程中,书中的故事情节会引起读绘本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能够通过文字传递给孩子的。这种通过语言进行情感沟通的体验是无法通过听机器阅读得来的。

拿到一本绘本后,先别着急给孩子读,你需要先以大人是身份读一下。读时尽量调动起你儿时的经验、感受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试着从儿童的角度去读,再融合成人使用的阅读方法去感受绘本的美感。

接着,给孩子读时,不要直接读文字,而是从封面开始到封底结束,一页一页地仔细读图,观察图中的线、形和构图,注意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每个细节都可能会引领你发现故事中不同的趣味。还需要注意画面的流畅性,看看每一页的画是否保持良好的连续和变化,能否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和戏剧性,确保孩子能够顺利读图。

然后,开始阅读文字。读绘本讲究大声读出来,尤其是给孩子读的时候更加需要声情并茂。注意每句文字之间的联结、转折以及节奏,结合故事发展充分地表现给孩子,让他通过声音的语言去感知生命。

读绘本的过程中应该支持孩子与绘本互动,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提问、假设、猜想,让他们充分感知作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让他思考、探索、想象。

我们应该保持绘本阅读多元化,父母给孩子读绘本只是一种互动方式,还可以让他看图讲故事,或者根据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扩展故事,延伸故事,更可以把故事中的一些活动引申到生活中。

从培养阅读习惯的角度讲,家里创设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家长应该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多多拿起书本。家里的书要多一些,创造阅读的氛围,还可以在家里做一个图书角。

如何选绘本

绘本市场日渐繁荣,品类让人眼花缭乱,到底该怎么选择绘本呢?我们给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从作者出发,以绘本的内容质量以及硬件质量角度考虑

艾肯在《为孩子写作的方法》一书中描绘了优秀的绘本不应该是什么样,他说:”优秀的绘本不能像是工厂生产带上的意见物品,为了配合生产时间表而被匆匆地赶工完成。它不应该像是一件隐含了推销信息的工具,而为某事做宣传。他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单调的、平淡无奇的、晦涩的和次等的。“比如,那些为了宣传让孩子听话的,不要调皮、淘气的绘本,那些简单粗暴地宣传某些知识的绘本等,都没有很好的可读性,背离了绘本的初衷,也失去了作用。

没有人能对优秀的绘本下定义,但那些经典的或者作者比较优秀、绘本整体风格和表现形式看起来让人非常舒服的绘本优秀的几率更高。选择绘本的时候,大人可以先读一读,因为优秀的绘本不但吸引孩子,更会吸引成年人。如果你在读绘本的时候保持热情,而不是敷衍的状态给孩子读,那说明这本绘本不错。当然,优秀的绘本孩子第一眼就会喜欢,所以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选。而且如果哪一本绘本能让他保持热情,要求大人一遍一遍地读,那么这本绘本也是成功的。

优秀的绘本角色栩栩如生,令人难忘,语言也能像诗一样耐得住揣摩,并且与图画配合紧密,生动地展现出故事的节奏,具体、流畅、鲜活、易读、栩栩如生,能够让故事图画动起来,而不是说明性的文字,再配上流畅的图画,那这本绘本也可能比较优秀。

二、多元选择

无论是从题材还是风格来区分,绘本的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彩色的绘本也有黑白的绘本;有图画为背景的绘本,还有以照片为背景的绘本;有知识类的绘本,也有韵文类绘本、幻想故事类绘本、生活故事类绘本。初接触绘本,孩子一定是无法区分自己对哪一类绘本感兴趣,故而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他接触各类绘本,体验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主题、表现形式,孩子应该多多尝试不同类型的绘本。

三、与儿童心理契合

绘本虽然不是专属于幼儿的文学作品,但却是幼儿能接受的最好的文学作品。所以选择绘本时要注意绘本内容应与儿童的心理相契合。幼儿喜欢探索、想象、发明,所以绘本要有想象力和游戏性。比如排队这一元素,很多经典的绘本都会在图画上体现排队的景观,以便于让孩子幻想他也排在队伍中。

另外,绘本还要满足孩子自尊的发展需求,让他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缺点被接纳,让他知道自己的某些诸如怕黑、走路比较慢、流鼻涕等行为是会被成人接纳的。同时,绘本要能够满足孩子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求。让他在绘本中感受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选孩子喜欢的!

绘本不仅仅是看图的书,更是绘画大师、文学家们为孩子精心准备的礼物。绘本是孩子的阅读启蒙,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契机。选择好绘本、掌握正确的读绘本方法对孩子至关重要。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十一篇

1、

亲子阅读如此推崇的大环境下,80%的父母都知道给孩子多读绘本是有益无害的,然而也有很多绘本专家一直在说:给孩子读绘本不能照本宣科,照着念,只读到了绘本10%,流失掉了90%的价值。真的是这样吗?

绘本之父松居用了一本书的内容回答了这个问题,并讲述了“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绘本有这么夸张、复杂吗?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要知道绘本发展这么多年,“研究者已经从文学角度,儿童美术等各种角度来展开理解与分析,于是就有了绘本的作品论、作家论、画家论等各个领域的研究,还有的将绘本欧威出版文化的一部分来研究,有的把绘本作为综合艺术来研究,甚至还有尝试从历史中追寻绘本的源流、发展和变化。还有人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给绘本划分主题,并进行分类”。可见读懂绘本也没有那么简单。

当然,作为家长给孩子读绘本,并不需要作如此深的研究才能读(要是要求这样高,父母都可以成为绘本研究专家了),但是,真正去读好绘本,不流失绘本的养分,仍然是有方法的。家长如果能做好这几方面,绘本的阅读将带给孩子和家庭更多的受益。

2、

首先,读绘本前,家长先要认识到绘本于孩子阅读,于亲子阅读,于孩子成长的好处和重要性,明白绘本是如何联结孩子与父母与世界的。

松居直将“给孩子读绘本”这件事,比作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上播种。如果你很随意,认为绘本就是读读而已,那么这是随便撒种子,而不能称为播种。绘本与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开垦“肥沃的土壤”,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感知”,是耕耘这片土壤的力量之源。

“感知”不是让智力先行,而是让活跃的五感先发挥作用。在读绘本的过程中,让孩子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些感觉直接与语言联接在一起。这些语言并不是用大脑来学习,而是和感觉联系在一起。不断培养孩子的感性,感受越深,孩子思考得就越深,语言也越生动,并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耿勋可以接受知性语言的良好土壤,甚至能培养出可以敏锐捕捉到食物本质的心理能力,即“第六感”。

而且,当父母和孩子一起看图,在讲或读的过程中,父母把自己从绘本中获得的感受融入语言之中,孩子的欢乐也会引发父母的幸福感,父母与孩子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交流,在分享中,共同发现和感受绘本中隐藏的趣味,父母也会体验到育儿的快乐,从而赋予了亲子阅读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3、

其次,当孩子拿起一本新绘本需要父母来读时,父母应该清楚要如何去读?

松居直认为:读绘本一定要带孩子感知绘本的两种语言:文和图。绘本的图是可以拿来读的。一个不识字的孩子可以独自把绘本从头读到尾,是因为插图在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而

孩子通过插图读懂了故事。当带孩子读绘本,记得不要先读文字先读图。一个画面一个画面仔细地阅读,观察线、形和构图,并注意这三者组合在一起隐藏的叙事。接着注意画中的细节,仔细捕捉细节,故事的趣味性会更丰满地展开。仔细阅读所有画面的每个细节后,再来留意画面的流畅性,即画面间的连续和变化,以及如何怎么表达故事的完整性、戏剧性。如果不是很明白,可以选无字绘本研究下,例如《四季时光》,如果仔细读,里面就是一个镇的一年四季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能从画面里的线索里找出来;或者看看《彩虹国度》,仔细读画面就能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始、转折、高潮和结尾。

这样读完图后,再来阅读文字。一个字一个地发出声音,感受句与句之间的而连接、转折以及节奏感等是否适合故事本身,途中描述的故事世界是否被充分表现出来,都需要用耳朵来确认。为孩子倾听者耳朵与心情照相,用声音的语言去感知生命是非常重要的。读文字的时候,也需要留意故事情节和结构,好的绘本,通过这两点,就能大致判断绘本适合的年龄。

综合以上的几点,“加上对孩子的生活体验和感受的灵魂,当有真是体验的文字和图画融为一体的时候,孩子就会对绘本中的故事世界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走进故事。”

4、

最后,父母可以以大人的身份来读一读绘本,“请尽量去回忆儿时的经验、感受和看实物的方法啊,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去读,在融合作为大人所使用的阅读方法,这时候,你就能读出作者的人生阅历、思想、审美 意识、艺术馆、梦想和崇敬,以及儿童观等。也会明白,即使将绘本作为一般的读物去读,也是很有意思的。想这样去自由深刻阅读,就会觉得很有趣。”

不过,这样的深刻的阅读,对于家长来说,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要理解作者在这本绘本里意图表达的主题,就必须抓住每一个画面仔细寻找,在绘本的整个构成里,训着故事的韩凯去读懂作者的意图。不管要读文字,还应读懂画面中的每个细节,读出其中所蕴含的以为,这样才能明白作者的思想。”

例如李欧李奥尼的《小黑鱼》。父母和孩子一起共读《小黑鱼》时,通过阅读文图,最容易看到故事里面使用的理解的是故事里所表现的:万众一心就能战胜恐惧的道理。然而仅仅是这个吗?

松居直在书里特别对《小黑鱼》进行了分析:从视觉意图上来看,作者希望赋予主人公强烈的存在感,对小黑鱼的眼睛也进行了精心的刻画。接着作者用多幅画面来构成整本书,整个14个画面里,就有7幅是有关小黑鱼。从绘画的角度,这7幅是全书的高潮。因此,作者最想表现的小黑鱼落单后在海里四处游荡的场景,而最后大家齐心协力把大鱼赶走的部分并不是故事的主题,那仅仅是一个结局。

5、

为什么这样说呢?松居直认为:虽然小黑鱼一直都住在海里,但是直到落单为止,他对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自己自己在这个世界里怎样一种存在等问题,从来都没有思考过。当小黑鱼落单时,才第一次用自己的而眼睛来观察海中的世界,观察这里生存的生物,他才注意到这个世界如此美丽,从而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很么样的存在,也即意识到了自己是谁,加深了对自我的认知。成长后的小黑鱼在找到新伙伴后,没有躲避,而是主动融入与思考,并尽力为伙伴们觉得生存想办法。当最后想到办法——大家齐心协力,装成大鱼的样子游,和大雨对抗。当这个想法依靠团队的量实现时,小黑鱼说:“我来当眼睛。”这里才是李奥尼思想的重要所在——小黑鱼的身体并不比伙伴们大,也并不是当时眼睛以后就变得多了不起。因此,在这里没有阶层等级之分,那只是作为艺术家的他在深灰的作用之一而已。小黑鱼不是知道这,只是能从她人的视角去看事物的艺术家,这正是政治性社会里艺术家所起的作用这也是李奥尼从个人经历中领悟的哲学。

在采访中,他自己的话也证实了这点。他说,小黑鱼在惨祸中幸存下来,正是因为经历了磨难,才渐渐看到了人生的美丽。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小黑鱼刚开始很寂寞,但后来能以诗意的眼光看待人生,并从中找回了生命的热情。终于,他又遇到了一群躲在礁石后面的小红鱼。

这样的解读是深刻的,但是也不是孩子能做到的。所以最后要提醒的,深刻的阅读可以引导大些的孩子,但是切勿把用这种阅读方法获得的感受和印象,教给甚至强加给孩子。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丢掉阅读的兴趣。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读后感第十二篇

自从怀孕以来,就开始转战儿童阅读,一来是自己深知阅读带来的意义,想在陪伴孩子成长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作为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二来,儿童阅读知之甚少,提前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就从绘本开始着手,绘本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按照成人阅读书籍的方式,翻开阅读,故事几分钟就读完了,总结故事背后的意义,总觉得几十块钱的绘本,这样的阅读方式真的能挖掘出来作者的意图吗?这种阅读方式真的能发挥出绘本最大的阅读价值吗?

我请教了身边绘本阅读资深的朋友,朋友给了我几点建议,有些似懂非懂,或许读书的方法一来靠他人习得,二来要靠自己去总结。

带着疑问,我入手《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这本书,从这本书当中我了解到了很多,以下我将围绕:绘本对于孩子和成人的意义,如何读绘本、如何看绘本等方面进行阐述。

书籍写作者的背景也需要着重介绍,作者好坏决定着书籍的质量,《如何给孩子读绘本》这本书是由日本作家松居直所著。

松居直,著有《什么叫图画书》、《看图画书的眼睛》、《图画书时代》、《到图画书的森林中去散步》等书及《桃太郎》(获得"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美孚儿童文化奖”)、《木匠和鬼六》、《信号灯眨眼睛》等多种图画书。

《如何读绘本》这本书也是在作者根据多年丰富工作经验所创作的,本书通过大量绘本进行论证,生动且真实。

为什么要读绘本?

短小精悍的故事、配套丰富色彩的图画,一本书的售卖价格甚至比成年人书籍还要贵,绘本究竟好在哪里?在孩子阅读生涯中带来怎样的意义?

松居直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一书中讲到:

绘本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故事背后的寓意,同时也是自我感知力的培养。绘本语言简洁、故事有趣、图画优美,能大大提高儿童阅读兴趣,即便不认识字的婴儿也可以进行绘本“阅读”,阅读绘本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绘本的阅读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图像思维扩散的过程中丰富想象力、提高儿童的探索能力以及培养孩童审美能力。

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提出:“睡前10分钟的亲子共读除可帮助入睡外,对孩子的免疫系统、倾听的技巧及想像力的发展都有益”。阅读优秀绘本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亲子共读与孩子自主阅读的区别

成年人一般习惯性先阅读文字,然后匆匆略过图画,如若没有进行专业学习或训练,很难通过画面去发现文字以外图画中的细节,而孩童却能通过图画去解读,进行再创造。

松居直这样形容:孩子不是用大脑读绘本,而是用身体和心灵去感知绘本。同样地,从绘本中获得的体验也会融入孩子的人生体验中。孩子在用耳朵听文章、用眼睛看图的同时,也在拼命地运用想象力去描绘故事中的世界。这种让文和图达到统一的阅读才是真正的绘本体验。

那么如何进行绘本阅读?

1、大人读给孩子听

绘本并非是让孩子自己读的,而应该由大人读给孩子听。大人在给孩子读绘本时,将绘本中的语言通过自己的声音传递给孩子,孩子在听的过程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阅读时,父母的声音越喜悦、越快乐、越美,孩子的体验感会越好,对孩童留下的印象也会越好。

2、提前了解书籍

阅读绘本与成人书籍一样,需要我们提前了解书籍:了解书籍主旨、作者写作意图、作者生平、行文结构等对于书籍内容的深度解读有很大的帮助。

3、读图的要诀

减少机械性的翻页。提前了解书籍有助于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故事的深度解读,避免机械性流于故事文字的阅读。

成年人一般只用眼睛看插图,或者单纯作为一种绘画去欣赏。

所有的图都可以变成语言,作为语言去阅读。

绘本插图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讲故事,大人在读绘本的时候要图文结合,学会发现图画背后的真实意图。

对此,松居直提到一个技巧,那就是拿到绘本时,先读图再读文字,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仔细阅读,观察线、形和构图,仔细的捕捉画面细节,故事的趣味性会展开。

在仔细阅读所有画面的每个细节后,再来留意画面的流畅性,画面的流畅可以确保故事的完整。

读完图,再去读文字,加上生活体验,带领孩子一同阅读,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去读。

这样就较为容易的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孩子也会在阅读中体验更深层次的意义。

发挥绘本本身的作用,不断练习,不久的将来绘本阅读也能物超所值。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