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家风》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通过讲述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文章中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理解,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和传承。读后让人深刻反思了家庭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传统家风对于塑造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中国好家风》读后感(篇一)
在养娃这场 “持久战” 里,大家是不是总在摸索怎么给孩子最好的引导?
在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里,孩子自然而然爱上阅读,求知若渴;
在父母相互尊重、有商有量的环境中,孩子学会了与人友善相处,情商超高。
咱们日常的言传身教,每一句温和的教导,每一次身体力行的示范,都在塑造孩子的性格,影响他们的价值观。
好家风真不是虚头巴脑的东西,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本《中国好家风》挑选了诸葛亮、颜之推、苏轼等 13 位历史名人,深入挖掘他们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等方面的见解——把名人家风故事串联起来,从 “诸葛亮诫子格言” 到 “康熙帝庭训”,从 “颜氏家训” 到 “曾国藩家书”,一桩桩鲜活的事例都在印证——家风,真的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就说一代文豪——苏轼,他所处的苏家,家风崇尚读书与豁达,一门“三苏”。在这样的环境下,苏轼不仅饱读诗书,更养成了乐观豁达的性格,即便仕途坎坷,也能笑对人生。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吗?
在这个信息爆炸、教育焦虑弥漫的时代,很多家长都被原生家庭的困惑纠缠,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中国好家风》这本书给父母指出一套成熟的教育法则,让我们懂得好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它是孩子人格底层逻辑的基石,能助力孩子塑造健康人格。
1/3页《中国好家风》读后感(篇二)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平时总琢磨着给孩子们找点有养分的精神食粮。翻开宸冰写的《中国好家风》,就像推开一扇装满老祖宗智慧的窗,里头每个故事都藏着教育的巧心思。 看到诸葛亮在《诫子书》里写“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刻想到现在的教育环境。现在家长太焦虑,总怕孩子落后,急着推着孩子往前跑,反倒让教育少了沉淀的时间。诸葛亮这话不就是提醒咱们,得让孩子学会静下来思考,心不浮躁,路才能走长远吗?放现在看,这不就是说教育别被焦虑带偏,得给孩子留些“宁静”的成长空间? 还有司马光的“既知爱,更知教”。好多家长疼孩子疼过头,光知道宠,却忘了“教”比“宠”更重要。《温公家范》里写得多明白,光有爱不够,还得教规矩、教品德。当老师这些年,见过不少被宠得没边儿的孩子,缺规则意识,再看古人的家风,才懂“严是爱,松是害”多实在。 苏轼的“非义不取清廉身”也让我特别有感触。现在诱惑多,从小给孩子种下正直的种子太关键了。得教他们什么该拿、什么不该碰,这是做人的底线。把这些故事揉进语文课,比干巴巴说教管用多了。 宸冰这本书里的每个古人故事,都像默默教书的“老先生”。作为老师,就想把这些家风故事带进课堂,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想告诉家长,好家风不是大道理,就藏在诸葛亮的叮嘱里,藏在司马光的教诲里,是咱们现代人该拾起来、传下去的宝贝。读这本书,就像在时光里寻宝,把那些被遗忘的美好捡回来,给现在的生活添点暖乎乎的底色。
2/3页《中国好家风》读后感(篇三)
最近我读了《中国好家风》这本书,深受启发。书中通过讲述诸葛亮、颜之推、苏轼等13位历史名人的家风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整体风貌,它承载着家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正如书中所说,“好家风造就好人生”,一个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书中提到的历史名人,他们的家风各具特色,但都蕴含着深厚的教育意义。比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教导孩子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则强调家庭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些家风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古人的教育智慧,也为我们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家风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一个充满爱、尊重和书香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求知若渴;在父母相互尊重、有商有量的环境中,孩子学会了与人友善相处,情商超高。家风不仅塑造孩子的性格,更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是身体的住处灵魂的归属。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是家庭最大资源。
作为一位小红书读书博主,我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家风是家庭教育最好的资源。家长们应该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