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6 17:25:41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5-16 17:25:41   小编: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这篇文章通过讲述焦虑的本质和应对方法,引发了我的思考。作者认为焦虑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接受它,与其对抗,不如与其和解。文章提出了放松自己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和运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焦虑。阅读后,我意识到焦虑并非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法来化解它,使焦虑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一)

整本书写的也算有诚意,拥有丰富咨询经验的专业执业心理医生写的关于严重焦虑症状/焦虑症的介绍,以及关于如何治疗的操作手册,有一定的实操性。

在实操上有需要的人可以来读一读,我不清楚,因为我读完感觉没啥收获,我觉得主因是我自己用不到。这本书类似于专业操作手册,有需要的人再看也不晚。

整本书翻译上还可以,略有一点硬,但是不影响理解。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二)

知道自己有焦虑的毛病,试过各种方法,反抗,逃避,目前处于逃避的状态。看到这本书,我知道它是对症的药,至于是否是良药,只能通过阅读以及实践知晓。 今天刚刚读完,对焦虑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比如,自以为只有我会被焦虑困扰,其他人都可以正常,松弛地生活,为何我不可以?莫非我是怪胎,是间谍,要小心翼翼地掩饰,才能不被从人群中揪出来(想象力丰富是件好事,但在这里,它会夸大问题的严重性)。 比如,焦虑的底层,是恐惧,恐惧不确定性,面向的时态,是未来。 比如,焦虑会导致不配得感。 比如,焦虑某些时刻,是我对自己的安慰:就算我无法采取有效的行动,我在焦虑,就代表我的态度,起码我在乎。我在这里,弄混了想法以及情绪和行动之间的关系,试图用情绪替代行动。该行动的时候,只有行动是良药,情绪只会内耗。 比如,焦虑其实不是问题,也不会使得情况变差,是我主观认为它影响我的发挥。 比如,我焦虑,是因为我紧张,紧张也很正常,不代表我有什么问题。 比如,焦虑会导致长期不快乐(我确实很难让自己快乐,短期快乐都是建立在其他事物上,而非依靠自己,心力脆弱)。 比如,大脑是生物器官,不是机器,无法做到精准控制产生的想法。 比如,论迹不论心。 比如,无法做到活在当下,就是因为太过重视想法,夸大了想法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力。 庆幸自己买了实体书,之后也会经常阅读,非常精准地找到了我的病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法,甚至想找作者的其他书来看。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三)

有时候我们担心的是焦虑的内容,有时候我们在担心焦虑本身,不管是哪种,“对抗”这种策略常常是无效的,cbt也不行,新的疗法尝尝怀疑人类控制想法的能力。

杏仁核和前额皮质的神经通信是单向的,前额皮质无法向杏仁核发送信号。大脑不是电脑,我们无法简单的删改代码。记忆不会消失,只有创造新的回忆,我们无法和杏仁核进行沟通,只能通过实际接触的方式训练。

焦虑症是一种craving,对舒服的渴求和对不舒服的躲避,教coping strategy只是在增加这种躲避的craving,而不是对自己自动化reaction的观察和体验,和做exposure的目的完全相反,逃避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复观看恐怖电影才能使其变得乏味。

如果试图用发自直觉的方法解决反自觉的问题,可能就会失败,要解决反直觉的问题,就要用反直觉的方法,遇到埋伏的时候就要向敌人的方向逃跑。

1: 通过吃糖意识到“万一”的数量。

2: 不关注焦虑这个想法的准确性,而是问“你的焦虑会不会在你做重要的事情时影响你”。

3: “没错,而且”,接受一切并不断扩充。一边听着想法的喋喋不休,一边做自己的正事。

4: 重复焦虑,多次阅读焦虑句子。

5: 矛盾疗法,让来访刻意想着焦虑,因为停止焦虑的努力才是长期焦虑的根源。可以布置焦虑时间的作业,让来访坚持每天10分钟进行焦虑,很多来访会发现填不满这段时间。如果焦虑只有两分钟,重复5次来填满。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四)

面对纷繁世间的未知与失控,你是否也曾经感到焦虑?是否也担心自己会徒掷光阴?相信卡波奈尔博士的这本《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

书本中情景式的描写让人读来起很有代入感,并且使阅读这本书变得轻松。比如举例感冒了、遭遇了抢劫…… 也许正是因为书中很多假设和案例的都是我们平常日常生活中会思考或者遭遇的,也就早就了书本阅读过程中的感同身受。

“大脑是完美的仆人,却是糟糕的主人”,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下意识想法和焦虑,但是却能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缓解。 针对各种焦虑情况,书本提出了三种日常训练方法 1.“焦虑时间”训练 2.呼吸训练 3.正念冥想训练 书中指出要不抗拒焦虑,设置焦虑时间,让自己沉浸在焦虑中。又或者定期练习腹式呼吸放松、通过正念冥想体验“无为”。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我们寄于天地之间,不过沧海一粟,倒不如直面焦虑,在悠悠岁月里把时间慢煎细品。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五)

你是否因为焦虑浪费了很多时间?你是否因为自己不由自主地陷入焦虑而焦虑?你是否因为长期焦虑感到筋疲力尽?你是否因为焦虑而质疑自己甚至丧失对自我的信心?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量化社会里,我们疲于奔波,苦于忙碌,却始终找不准自我定位,时刻被焦虑紧张的情绪包围着、困扰着…… 为了拜托焦虑情绪,我看了一些心理学和精神学方面的专著和科普读物,也做了一些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算是我近期的“自救指南”。 在进行书籍筛选时,这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书名透漏出的对焦虑情绪的不屑一顾又放任不管的态度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我视之重如泰山而彼视之轻如鸿毛。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作者对焦虑的态度。书中的观点改变了我对焦虑情绪的认知,问题的关键不是寻找停止焦虑的方法或是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而是改变人与焦虑的关系,试着与焦虑情绪共存,进而最大程度上减少焦虑带来的痛苦。 本书通过建立在大量实证上的有效策略,帮助我们打破焦虑的循环,带领我们走出焦虑设下的陷阱。

作者告诉我们如何理解焦虑情绪的作用机制,识破焦虑的阴谋,不以消灭焦虑情绪为目的,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在不妨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与焦虑和平共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试着将书中介绍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着摆脱对焦虑想法的反刍,试着去摆脱冲动,冷静、理性、轻松地旁观我的焦虑,这样真的可以在最大程度地减少焦虑情绪对生活的消极影响。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六)

焦虑一直是我的心头病,突然有一天看到《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这本书,书名有种很躺平的感觉,因而就好奇书的内容。怀着这份好奇,我打开了《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这本书。当然,也为了找到如何缓解焦虑的答案。每天空闲时间时,我心里就会难受,害怕、心慌或恐惧,很想知道根源究竟在哪里?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专门治疗各类焦虑的临床心理学家戴维·A ·卡波奈尔,他出版了四部针对焦虑的专题作品,运营者“焦虑教练”网站,并已经向9000名心理咨询师讲授过焦虑应对方案课程。可以看得出来在焦虑研究领域造诣十分深厚。

什么是焦虑呢?焦虑就是预示未来会发生坏事的想法和画面,而且你只会为你担心的事焦虑。

焦虑都有哪些状态呢?书里描述有很多焦虑状态,而这些状态大部分我都占了,比如:(1)第一章作者举得两个案例:①乔经常感到焦虑,只是大多数人看不出来而已。焦虑影响他享受生活,侵占了他的休息时间。②安和不认识或不熟的人交往、和上司或权威人士打交道以及参加集体活动,她就会紧张和焦虑。(2)万一我爱的某个人去世了,怎么办?万一我得了癌症,怎么办?万一乔看出来我很紧张,怎么办?这些问题我也有想过过。而这个“万一”句式恰恰是长期焦虑的核心。

同时,我还回顾了自己过去的焦虑想法,我把其中一些罗列了下来:(1)午休时总睡不踏实,担心迟到,心慌。(2)晚上准备睡觉关灯后的一段时间,就会胡思乱想,担心自己得癌症,担心自己的亲人去世,恐惧。(3)有时候跟人聊天,说出了一些话,担心别人对我的看法不好。

书里将焦虑分为可以改善的普通焦虑和妨碍正常生活的长期焦虑。通过分析,看来我是处于长期焦虑状态的。而我以前最常用的对抗焦虑的方法是:逃避,认知重建,转移注意力,停止思考,依靠美食、书籍、手机的安慰,避开焦虑的导火索(也就是减少对相关信息的接触),其中我觉得有点效果是认知重建,依靠美食、书籍、手机的安慰,避开焦虑的导火索。

那用什么方法来缓解焦虑更有效呢?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反向法则。还配合举了一些例子,影响深刻的有两个:(1)一只狗挣脱绳子后,如果我去追它,它就会逃跑。但如果我反过来逃跑,它就会来追我,于是,它在追上我的时候,我就能抓住它的项圈。(2)假设你要去参加一场家庭聚会,因为一点小意外,被安排在“争论叔叔”旁边。他很喜欢与人争论。他喜欢跟人聊天时唱反调。但是你只想好好吃顿饭,不想争论。他如果找你聊天,该怎么办呢?我当时看到这里,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您说的都对。”这就是采取跟直觉相反的策略。想应用好反向法则,作者提出了应对长期焦虑的策略AHA三步骤:(1)承认:向自己承认自己的焦虑,并接纳它会伴随自己生活的事实;(2)顺应:像迎合争论叔叔一样顺应焦虑想法;(3)行动:继续完成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事。

学会需要一分钟,掌握需要一辈子。任何改变都不会一蹴而就,我要从改变自己看待焦虑的态度做起,练习、坚持这三个步骤,终有一日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七)

我们是不是经常无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或者总觉得自己很脆弱、很不安?

总感觉自己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总觉得自己没有朋友,被众人所孤立,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

总之,明明就是没有什么不好的事件发生,但是,内心总是不安定、不自信,总有一种惶恐不安的感觉。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经历很熟悉,那就得好好的看一下今天分享的《焦虑的时候就让焦虑好了》这本书啦。

本书的作者是戴维·A·卡波奈尔,专门治疗各类焦虑的临床心理学家,出版了四部专门针对焦虑的专题作品。他运营着“焦虑教练”网络,向全球超过9千名心理咨询师讲授过焦虑应对方案课程。1990年在芝加哥建立了美国首批焦虑障碍专门治疗机构。

焦虑不但会影响到自己的思想,还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身体。有很多人会因为焦虑而失眠、胃疼、食欲不振等。

为了不焦虑,相信你已经试过很多方法,例如:转移注意力、不想它。但是效果却不尽如意,越不想焦虑,反而越焦虑。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作者说应对焦虑并不是远离它,和它对抗,而是要熟悉它。

就好像我们看恐怖电影,一开始感觉很害怕,但是只要你坚持每天看一场恐怖电影。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恐怖电影也不过如此,并没有那么恐怖。

焦虑就好像我们看恐怖电影一样,不想自己焦虑就必须要先熟悉焦虑,反向思维。

我们应对焦虑的策略叫AHA策略,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的是承认、顺应、行动。

第一步:承认,承认和接纳焦虑

当出现焦虑时,不要想着去远离它,而是要先承认自己有焦虑的想法,意识到它可能会让你感到烦恼。虽然,你还会感到焦虑,但是你慢慢地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得这么可怕。

第二步:顺应,像迎合爱争论的人一样顺应焦虑的想法

爱争论的人,如果你越和他争论,他就会越激动。可是如果他说什么观点,你都说“对的、是的、你说得都对。”他看到你同意他的观点,自然就没有兴趣再和你聊下去了。

焦虑就是这样的,你越要远离它,它就离你越近。可是当你顺应焦虑的想法,它就会慢慢消失了。

第三步:行动,继续完成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当焦虑出现后,你可以尝试先做其他重要的事情。等你有时间再看你焦虑的问题时,你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八)

我是个深度焦虑者,看完《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这本书,我释然了很多。

<<焦虑的时候 ,就焦虑好了>>

本书作者是戴维·A.卡波奈尔, 这本书说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焦虑,如何处理和焦虑的关系。

本书明确告诉你,焦虑陷阱的本质是,错把焦虑当成危险。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放大了所有消极方面,弱化了所有积极方面”,现在我知道,光谈不足,忽视成就是我们产生焦虑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一遇到事情就会想着消极的方面,并列举出消极ABC几点来,但是对积极影响却只字未提。现在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焦虑和彷徨了。

我就是典型的错把焦虑当危险,同时又放大了生活上工作上的消极方面、弱化甚至无视了其积极方面,才让自己如此遭罪的,看完这本书,现在再细细想来,我可以调整自己和焦虑的关系,我现在真的觉得自己过得松弛多了。

很庆幸自己能遇上这本书,本书让我深刻意识到并在践行以下三点洞见

理解好、处理好自己和焦虑的关系

把焦虑带来的东西理解成危险,那当然是让人很难受很痛苦。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把焦虑理解成一种提示和警告,这样我们会轻松许多。我们和焦虑的关系最好是这样的关系。抓住了这个点:我们可以处理好自己与焦虑的关系,把焦虑当做是一种提示和警告,我们都会轻松许多。刚开始我对这本书没抱什么期待,觉得这本书跟市面上很多书没什么两样,就单单是看了一小部分,我觉得,这本书跟我是契合的,我和焦虑终于打了个和气的照面。

这又让我想起,自己刚刚结束的一段关系就与我的焦虑有关,我很焦虑,我担心家人对他的不认可。我对他期待很高,每天逼他看书,和他说了我自己的焦虑,说了一些让他容易产生压力的内容,再加上他也是一个感性敏感的人,所以我们的焦虑愈演愈烈。最后是我们分开了。

在这段关系中,我没能理解好、处理好自己与焦虑的关系,他也没能理解和处理好自己与焦虑的关系,但是我应该感恩我能真正意识到了问题之所在。我始终相信,找到了问题之所在,距离解决问题就不远了。不知道以后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但我知道,我以后不会像之前那么焦虑了。

看完这本书,我现在觉得自己可以正确理解和处理和焦虑的关系了。

想法并不危险,行为才危险

“想法危险吗?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来感受一下。现在花一分钟想象一下,这本书在你手里着火了,要想象出每个细节,想象火苗把书页烧卷,想象白色的纸变成了灰色的灰,想象纸烧着的味道,想象旋转着升上天空的烟雾。烟雾警报器随时都会发出刺耳的鸣叫,然而,你就在这里,依然握着这本没有着火的书,读着书里的文字”。书里的这段话主要是想说明“想法并不危险,行为才危险”。所以当我们大脑中出现一些想法,产生一些焦虑时,要告诉自己这句话,也许你会放松很多。

寻找自己的支持和帮助

长期以来,寻找支持和帮助,我的心里指向都是外界,从来没有想过还有“寻找自己的支持和帮助”这个概念,解决问题的自我意识不足,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我们平时对别人的请求会积极回应,但会容易对自己的问题习惯性忽略,其背后是对自己不够重视,意识到这一点,现在我学会了寻求自己的帮助,很多事情,我都可以通过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加以解决。

感谢遇见这本书,它拯救了我这个深度焦虑症患者。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九)

提到负面情绪,我们可能心理比较抵触,谁都想不想和焦虑、愤怒的情绪打交道。但负面情绪对我们也大有用处呢。

在《头脑特工队》里的五个小人代表着我们的五种情绪: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

图片来源网络

电影里的主人公茉莉因为恐惧懂得了远离危险,厌恶让她懂得了分辨喜好,愤怒让她学会了怎么保护自己,悲伤她更敏锐地感知情绪,快乐让她无忧无虑。每种情绪无论好坏对我们都有作用。

就拿焦虑来说,它会让我们注意到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优先思考解决方案,当问题被解决后,普通的焦虑就会消失了。这种焦虑对我们来说是有益处的。

但如果长期处在焦虑中,我们就不能关注当下的事情,而把目光投向了小概率坏事发生,这种焦虑会反反复复影响正常生活。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呢?今天这本《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教给我们不要想解决焦虑,而是改变我们与焦虑的关系。

作者卡波奈尔博士很擅长讲故事,每章都由许多案例以及幽默的语言描述焦虑的过程,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

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生理结构决定的,焦虑设下陷阱的机制是让我们把不确定的感觉当成危险。

我们误以为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但其实我们并不能。当我们感到害怕焦虑的时候其实是大脑里的杏仁核在工作,它不使用语言,只能通过联想来学习和记忆,因此我们即便拼命劝说自己停止焦虑,对方压根听不到。

因为杏仁核有联想功能,所以再遇到类似事情时,它又开始行动了。我们如果尝试停止思考某事,反而会更容易思考这件事。

难道就没有应对方法了?还真有,类似脱敏治疗。当我们产生害怕时,就是改变杏仁核记忆的最好时机。如果我们怕狗,唯一办法就是接触狗,让自己从害怕到不害怕。等下次再遇到狗的时候,杏仁核就不再起作用了。我们只能与想法和解,而不能与其对抗。

在《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一书中提到: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看待焦虑的态度。比起对抗焦虑,学习如何接受和应对焦虑是更好的方法。

第一步,说出一件最近一直让你烦恼的事,用不超过25个字说出这个典型焦虑最糟糕的一面。前两个字肯定是“万一”。

如果你一个也想不出来,平时可以养成记录我们的焦虑次的习惯。比如随身携带固定颗数的薄荷糖,一旦出现“万一”的想法,就拿出一粒糖。坚持记录自己想到“万一”的次数,慢慢的我们就会养留意这些想法的习惯。

第二步,在一张纸上从1写到25。

第三步,站在一面镜子前,看着自己大声、缓慢地读出你写的句子,读25次。读完一次就划掉一个数字,直到读满25次。

如果不想这样,也可以简短录制一段以“万一”开头的表达焦虑的音频,30~60秒就行,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循环播放我们的焦虑音频。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接纳大脑产生的我们不喜欢的想法。听听我们内心的想法,试着不去反驳。重复焦虑有利于缓解焦虑,因为我们接纳了焦虑想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精力和注意力重新放到重要的事情上。

马克·吐温曾说:“我一生中见过许多糟糕的事情,其中只有一部分真的发生了。”

终其一生我们都无法摆脱焦虑,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看待它,对待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它说它的,我们忙我们的。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十)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想让一切变得更好,但实际上却让一切变得更糟了。这时你是否想过自己和焦虑存在一种共生关系?长期焦虑会令我们筋疲力尽,会让我们质疑自己和我们做的决定,并让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大起大落的情绪。

不仅如此,焦虑还会骗我们以为危险即将到来,让我们在安全环境中做出过度的反应。如何避免大脑被焦虑劫持呢?

在这本《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中,作者卡波奈尔把焦虑拟人化成一个爱抬杠的亲戚,这样一来,你就有机会明确该怎么做,最重要的是该如何改变这种关系了。

作者戴维·A. 卡波奈尔是一名专门治疗各类焦虑的临床心理学家,出版了包括《焦虑发作练习册》《如何应对飞行恐惧》《智取你的焦虑大脑》和这本《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在内的四部针对焦虑的专题作品。

与此同时,他还运营着“焦虑教练”网站,并已经向全球超过9000名心理咨询师讲授过焦虑应对方案课程。他于1990年在芝加哥建立了美国首批焦虑障碍专门治疗机构“焦虑治疗中心”。

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建立在大量实证上的有效策略,帮助我们破焦虑的循环,带我们走出焦虑设下的陷阱。他告诉我们如何理解焦虑想法的作用机制,识破焦虑的阴谋,不以消灭焦虑情绪为目的,而是巧妙地让焦虑不妨碍你做正经事,而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应对方法。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对一个人最无情的报复,不是过分纠缠,而是保持沉默并忽略他,无视他人的挑衅,让他们自知无趣,黯然离场,无视他人的伤害,努力提升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人尚且如此,对于这样一个影响自己的情绪而言,也可以这样。

作者将焦虑比喻成一个设圈套的陷阱,这个陷阱也可以叫它“牛角尖”。在这个“牛角尖”里挣扎越久,陷得越深,所以在一开始准确的识破这个圈套很重要。

其实,焦虑设下陷阱的机制就是让我们把不确定的感觉当成危险。比如作为一名等待儿子放学回家的母亲,过了到家时间一会儿,就会觉得是不是有不好的事发生,难免坐立难安。随着时间的增加,这个坐立难安的程度会加剧,这些不确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母亲的情绪,试想当孩子到家的时候这位母亲会是什么反应?其实孩子可能只是放学跟同学贪玩了,或者没有赶上早一点的公交车等等。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有时候我们会把对未知的恐惧转嫁到未来会发生坏事的可能性上,而不是未知本身。

通过本书我们学会如何摆脱焦虑想法的反刍,冷静、理性、轻松地旁观焦虑,他幽默地提供了鲜活的类比,以帮助读者理解和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它对我们生活的消极影响。比如,在与运动员、艺术家和企业高管共同研究获得最佳表现的心理技能时,对表现的焦虑往往是我们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

另外,这本书本书引人入胜,富有同理心和极强的幽默感,极大地避免了专业术语,他以通俗易懂的写法为各种类型的焦虑者,运用巧妙的类比和隐喻对基于科学的心理学概念和应对方法做出简化,并将其引入日常生活。他从偶尔焦虑的人群到患有强迫症或社交、疾病、广泛性焦虑症的长期焦虑者提供了有效策略。

这里没有所谓技巧,因为本书提供的建议以两种经过充分证实的专业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接受与承诺疗法为基础。同时,他以一种极易为读者消化的方式介绍了这些疗法的精髓,并使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和临床实践中的例子来辅助说明概念。因此,无论是作为独立的阅读材料还是辅助治疗手段,无论是对慢性焦虑者还是有兴趣帮助焦虑者丰富知识和技能的治疗师,本书都很合适。

最后,其实每个人都会焦虑,这是人类生存的常态之一。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出现过因“钻进牛角尖”而产生的不切实际的预想。这本书是作者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我们可通过发展应对技能,对生活的很多看法有一个更加平衡的态度,避免无意识陷入“牛角尖”这个陷阱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十一)

同期入职的同事成了副职,自己还是小科员;

周边的人成双成对的,自己还是单身一人;

别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都好,自己的孩子学啥啥不成;

……

当这些事情发生时,焦虑也随之而来。生活、工作、感情都会带给人焦虑。人生路上焦虑很常见,也很烦人。但是焦虑究竟是什么?怎么才能不焦虑?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中说:焦虑就是预示未来会发生坏事的想法和画面,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焦虑假装自己能预测未来,而焦虑预测的结果非常糟糕。

这是一本教我们识别焦虑陷阱,改变和焦虑的关系,让焦虑对生活的影响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的书。作者戴维·A.卡波奈尔是专门治疗各类焦虑的临床心理学家,他向全球9000名心理咨询师讲授过焦虑应对方案课程,1990年就建立专门的“焦虑治疗中心”,临床经验丰富,应对焦虑的策略实证有效。

卡波奈尔出版了四部针对焦虑的作品,这本《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结合大量案事例,告诉我们陷入焦虑的机制、焦虑的种类、如何应对焦虑。

我们对焦虑都不陌生,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焦虑的时候。焦虑严重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吃不下睡不着,甚至损伤身体。没人喜欢焦虑,却很难停止焦虑,有时候努力缓解焦虑的做法却适得其反。

有时候,我们可以缓解焦虑;有时候,当我们尝试停止焦虑,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焦虑。这也就是作者在书中说的陷入焦虑的机制。焦虑分为普通焦虑和长期焦虑。当我们分清自己的焦虑是哪种时,就能更好地应对。

普通焦虑偶尔出现,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过多影响。我们和普通焦虑的关系就像和不熟的邻居或同事的关系,偶尔遇到但交集少。一旦遇见,客气问候一声。产生分歧,不会烦心;相处愉快,也不会很开心,总之对他们没有感情倾向。

长期焦虑则超出正常焦虑的范畴,频率增加,成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麻烦事,甚至导致生活质量大幅降低,越反抗越抵触,焦虑越持久,过于在意焦虑,试图改变它。

普通焦虑和长期焦虑的区别在于应对焦虑的方法和对待焦虑的态度。这也是如何判断自己偶尔有轻微焦虑,还是长期受焦虑折磨的方法。

如何区分自己体验的焦虑是普通焦虑还是长期焦虑呢?主要从三个维度评判:与焦虑建立的关系、看待焦虑的方式以及应对焦虑的方法。

人和焦虑的关系分为两种:“把焦虑视为重要预警”和“别想了”。

在焦虑视为预警的关系中,我们会认真对待焦虑的内容,并找理由反驳、思考预防措施。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不自觉陷入和焦虑的辩论中。

比如公司效益不好,你因为担心失业而焦虑。内心想着万一失业了怎么办?此时会有另一个“你”来反驳:我不会失业,公司需要我共渡难关。你又会想“万一呢”。

总有另一个理由在反驳,脑中会想个不停,但这些毫无价值,甚至会因为焦虑而焦虑。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和焦虑处于上述关系中时,我们就产生“别想了”的态度与想法,进入第二种关系。通常我们会转移注意力,来让自己别想了,但这种方法也可能会产生新的焦虑。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些常见缓解焦虑的方法,但同时分析这些方法是否有效,实践证明很多是无效的,特别是在应对长期焦虑中。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长期焦虑呢?

第一步要承认和接纳焦虑。意识到焦虑的存在并允许自己有焦虑的想法,承认它,不要反抗或驱赶它,之后继续做你的正经事。

第二步是顺应焦虑。避免用本能对抗焦虑,习惯接纳暂时的焦虑状态。

第三步就是行动。继续完成重要的事,不要停留在内心世界,要积极参加现实中的有意义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和精力。

这三个步骤是应对长期焦虑快速的方法。在快速之外,我们需要可以通过日常行为来缓解长期焦虑的方法。

焦虑时间训练:给焦虑设置10分钟时间,沉浸在焦虑中。大声说出自己的焦虑并观察它。写日记是做焦虑时间训练的好方法,可以写成下每次训练的感受和反馈。

呼吸训练:长期焦虑会让我们头晕眼花、不能完整呼吸、有紧张和眩晕感,因此在有需要的时间请尝试深呼吸(腹式呼吸)。

正念冥想训练:找一个能不被打扰的地方,安静坐好,闭眼放松,轻轻呼吸,体验片刻的宁静。通过冥想观察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更加包容、接纳任何想法。

这三种可以融入日常的方法,能帮助我们与长期焦虑的关系更加平衡。

总之,应对焦虑,事半功倍的办法是巧密让焦虑不妨碍自己做正经事,而不是消灭焦虑,冷静,理性,轻松旁观焦虑,尽可能减少焦虑对生活的影响。

如果你过度焦虑,对自己的焦虑感到焦虑,或者你身边有焦虑的人,不妨《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中找到平衡的方法。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十二)

相信大家都听过《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讲的是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因此他整日忧愁,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这则寓言通过杞人担忧天地崩坠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这个故事如果放到今天,里面的杞人就是有着严重的焦虑症状。古人的焦虑,是对自然世界认识的不足、技术条件落后、生存意识的担忧等缘由。而现代人的焦虑更多的是来自于人本身,人的内在因素。

现代社会关系复杂,人情紧张,竞争激烈,处于这样的环境,几乎人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很多人来说,焦虑长期伴随他们左右。长期焦虑会令你筋疲力尽,会让你质疑自己和你做的决定,并让你的生活中充满大起大落的情绪。如何避免大脑被焦虑劫持呢?如何打破焦虑的陷阱呢?

戴维·A. 卡波奈尔是一名专门治疗各类焦虑的临床心理学家,他的这本《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通过建立在大量实证上的有效策略,会帮你打破焦虑的循环,带你走出焦虑设下的陷阱。

焦虑是一种心理过度紧张、压抑的状态。处于焦虑状态的人,特别想释放自己,会感到无所适从,百无聊赖,感到生命的虚无和无意义。当理想遭遇现实的强力对抗,当我们在生活的泥沼里爬滚数年,甚至努力半生后,依然没能看到希望的曙光,焦虑就出现了。

其实那些看似迫在眉睫,必须去思考的问题,都是大脑的骗局。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经典的事例。“在这十秒钟内,请不要去想一只黄色的大象,请不要去想黄色的大象,请不要去想黄色的大象”。那么,你脑海在想什么?你有没有偷偷地想大象了呢?当我没有提到大象的时候,你一定不会想到它,而当我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你大脑是如何配合的呢?

为什么你总是焦虑,因为你太敏感了,为什么你太敏感。你总是要求万无一失,你总是太过于重视自己,你总是觉得地球离了你就转不动了。可你也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之所以害怕痛苦、悲观、难受、焦虑、失眠、抑郁,那都是因为我们的思维都被这些焦虑症状所裹挟,而变得悲观和不真实了。

由于自己过于钻牛角尖、又或者偏执、太看重一件事和一个人了、害怕失去或者怕不好的结局发生,所以给焦虑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滋生的温床,至此我们慢慢地被焦虑所侵蚀、打败,失眠和抑郁情绪也就接踵而来了。

有个心理学家这样讲焦虑,当大脑出现不好的想法的时候,不要回应,那些看似迫在眉睫的问题,其实是大脑的骗局。所以,焦虑来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消灭焦虑,而是摆脱它对你的影响,继续做自己的正经事。

脑的天职就是思考,因此会自动让你陷入焦虑。只有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去体会、感受我们大脑给我们发出的信号,理性地去评估它的真实性,我们才能不被焦虑追着跑。

要学会让自己的精神松弛一些,减少焦虑,多些快乐,人生不易,何必为难自己。有时候将自己的心态适当松弛,可以让你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不让你陷入患得患失中,从而更有助于完成目标。

焦虑的最佳解法就是,它说它的,你忙你的。作者会告诉我们如何理解焦虑想法的作用机制,识破焦虑的阴谋,不以消灭焦虑情绪为目的,而是巧妙地让焦虑不妨碍你做正经事——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应对方法。

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然有序,给自己定各种目标:一年减重多少斤,每个月读多少本书,每天学习多少小时......殊不知,只计划不执行,只会助长焦虑。

其实我们知道,行动才是消解迷茫焦虑最好方式。在行动的同时,明白该做怎样的事,清楚该追求怎样的自我,不急不缓地活在自己的节奏里。

一位网络达人说过“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境由心生,心随行动而安。面对外界的嘈杂,专注自我,屏蔽外界声音,把自己从紧绷中抽离出来,松弛淡然态度面对生活,和世界和解。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教你放开紧绷的弦,获得松弛与自由,用反向思维解救被焦虑劫持的自己。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十三)

过年期间和闺蜜小聚,她和我吐槽每天都很焦虑,因为和公司有仲裁纠纷,离职以后又怕找不到工作,每天不吃安眠药无法入睡。

闺蜜的焦虑不无道理,但是再了解一下她的收入来源,其实一切也没有这么糟糕。首先她单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己住100多平的房子,无贷款,还有一套小房子出租。

即便她失去了工作,除了在公司那里拿到N+1的赔偿,每月还能有固定的租金收入,除了奢侈的消费,一般正常生活开支是可以维持的,所以她究竟焦虑些什么?

戴维·A.卡波奈尔所著作的《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一书提出这样的理论:焦虑设下陷进的机制是,让你把不确定的感觉当成危险。

001 焦虑的陷阱

闺蜜之所以焦虑,是因为长期以来,她一直是有工作的,所以她无法想象没有工作的状态。她开始担心经济来源,害怕与社会脱节,害怕去投简历面试,被HR刁难是大龄未婚女中年,害怕在亲戚朋友中抬不起头。但现实是,她目前还没有失业,她所焦虑的事前还未发生。

其实焦虑是有生物基础的,比如我们远古的祖先,生活在与猛兽搏斗的环境中,时刻保持警惕,才可以生存下来。但现代人已经活在文明社会,危险因素没那么多。大脑的过度警惕,就会产生焦虑,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

002 汽油灭火

现代人因为生物基础,也因为社会环境很容易产生焦虑。但是面对环境,我们常常用了非常错误的方法来解决,越努力往往效果越糟糕。

书中讲了一个“汽油救火”的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邻居家着火了,有个人提着身边的一桶液体去灭火,没想到桶里边全都是汽油,火越浇越大。他还不停的往火里浇汽油,他越努力,火就越大。

这时候邻居回来了,告诉他,这样灭火没用,这是汽油!

如果是你发现自己一直用汽油灭火,可能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你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沮丧,又害怕邻居责怪,内心活动特别多,但其实最需要做的,就是放下汽油桶!

做任何事都比用汽油桶灭火强,站在哪里什么都不做都比用汽油灭火强。

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我们怎么会好心办坏事?但其实这种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一点都不少见。焦虑是一个反直觉的问题。遵从直接的自救可能会让问题更糟糕。

那怎么办?需要以火攻火的办法来解决。

这个方法很奇怪,但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比如你在遛狗,它挣脱了狗绳跑掉了,这时候你去追肯定是跑不过它的。但你可以用反直觉的思维,反过来做逃跑的动作,狗就会追上你了。

“加倍努力”往往是焦虑的根源。

003 对应长期焦虑的三个步骤

书上提出了一个对应焦虑的“AHA”策略。

承认-顺应-行动

承认就是承认自己有焦虑的想法,焦虑不可耻。焦虑有天生的基因,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

顺应脑海中的焦虑,就像冬天冷的不想出门遛狗,但是狗会在家里跑来跑去捣乱,外出遛狗又控制不住它,有时候它跑的飞快,有时候又赖着不走,但是遛狗总比不遛强。

狗就像我们的焦虑,在脑子里横冲直撞,不受控制,但是你越想控制,就越容易胡思乱想,我们学着像遛狗一样,遛我们的焦虑。习惯它的存在,但是不受它的影响,继续做现实中的事情。

你会发现,在行动中焦虑会消散的很快,但是很快又会卷土重来,但是积极的行动会让注意力和集中力放在现实发生的事情上面,而焦虑获得的注意力就会变少。

现代人的焦虑如此严重,我去年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至暗时刻。有段时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同龄人已经不是买了别墅,就是得到了晋升。好像只有我平平无奇,庸庸碌碌的过着每一天。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当然我也有工作,也有用心的照顾孩子,但就是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可是手里的活是没有停下来的,该工作工作,该运动时运动,该做饭就做饭,虽然还是焦虑着,但是慢慢的焦虑的时间变得少了许多。

偶尔还是会有那些念头像电影一样,插入我的大脑,但是不能控制我的生活。当焦虑进入我的大脑时,我肯定是不愉快的,但是我明白,即便再不愉快,再自责,也改变不了现状。还不如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去他的中年危机,降薪裁员,去他的年老色衰,身材走样。现在zf准备延迟退休,即便从现在开始投入一个新的行业,时间还卓卓有余呢。

如果你也有同样焦虑的情况,推荐看看这本好书---《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哦。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十四)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被焦虑所折磨。面对焦虑,人们通常会采用这样两种方法:一种是,找到焦虑的原因来消灭它;另一种是,消灭消极且不合理的想法。

可事实是,这样做,焦虑无法消除,反而你消除焦虑付出的努力,会让焦虑更严重。

那怎样才能更好地解除我们的焦虑呢?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卡波奈儿博士,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戴维•A.卡波奈儿,是加拿大专门治疗各类焦虑的临床心理学家,出版了多部针对焦虑的作品。他还是一位“焦虑教练”,为全球超过9000名心理咨询师授过课。

在对焦虑症不断地讲究和探索后,卡波奈儿博士认为,对待焦虑,主要的不是分析焦虑或停止焦虑,而是改变与焦虑的关系。他把自己对焦虑的全新认识,都写在了《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一书中。

在这本书中,卡波奈儿博士告诉你如何理解焦虑想法的机制,识破焦虑的阴谋。他教你不用消灭焦虑,而是如何巧妙地让焦虑不妨碍你做正经事,让你与焦虑做朋友,最大程度地减少它对你生活的消极影响。

1.正确认识你的焦虑

焦虑是什么?是预示未来会发生坏事的想法和画面。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改善的普通焦虑,另一类是妨碍正常生活的长期焦虑。其中,困扰你的就是长期焦虑。“万一”和“为什么”都是长期焦虑的提示词。作者说,当你焦虑的时候,不要问为什么,想想它“是什么”和“怎么办”才更有用。

长期焦虑对人的危害很大,它会让你不停地思考让自己担忧的事。比如书中乔的故事。乔在跟家人吃饭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人虽然坐在餐桌边,可心里一直在担忧营销计划,盘算着如果老板看到,觉得不好怎么办,还有哪里需要完善的……他一会儿担忧工作,一会儿又担忧孩子上学等,一顿饭都吃不安心。

其实,有焦虑也并不一定都是坏事。焦虑往往会提示你采取适当行动,有助于你的进步。但是,过度的焦虑或者长期的焦虑则是危险的。

2.你与焦虑的关系

生活中,人们与焦虑通常有两种关系:

一是,把焦虑视为预警(一直想)

“万一”句式是长期焦虑的核心。你是不是也经常说“万一”呢?比如你体检时,一生建议你复查某项,没有出结果或者结果有些问题时,你就在心里想:万一我得了癌症,怎么办呢?万一因此不能工作了,怎么办?

二是,“别想了”

你越努力摆脱焦虑的想法,大脑越会肯定你的努力,让你觉得焦虑是危险的。

你之所以焦虑,不是因为你很脆弱或有问题,而是生理结构决定的。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控制的只有你的行为。

有时候对待你讨厌的人或事时,忽视他,不把它当回事,它对你反而就无能为力了。“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以柔克刚,让焦虑碰个软钉子。

3.正确应对焦虑的方法

正确地应对焦虑的方法是:反向法则,就是采取反直觉的方式应对焦虑。作者总结出了应对焦虑的AHA策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承认:承认和接纳;

你在心里意识到焦虑的存在,承认它,不要反抗或驱赶它,之后做你该做的事。既来之,则安之,坦然接纳就好了。有焦虑很正常啊,重要的是,我要专注于重要的事,把重要的事做好了,其它的包括焦虑,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步,顺应:像迎合争论叔叔一样顺应焦虑想法。

应对焦虑,不是跟它硬碰硬,而是反向法则,即用反直觉的方式应对焦虑。比如,可以在焦虑的时候,把自己焦虑的状态写成一首歌或者一首诗,也可以把焦虑写下来。有句话说,把问题写下来,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同样的道理,当你焦虑时,可以把焦虑写下来,你会发现,写着写着焦虑就缓解了。

第三步,行动:继续完成“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事。

在书中,作者还给出了应对长期焦虑的日常练习,比如设置焦虑时间,呼吸练习、冥想练习等等,让你学会松弛自己,心情就自然开朗了。

《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读后感(篇十五)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时代发展和变化得越来越好,我们却感到越来越不幸福,因为我们过得太焦虑了。

2022年之前的我自己,非常容易焦虑,工作上遇到难以沟通的事项,生活中遇到孩子调皮不听话时,甚至一些无关紧要的声音和干扰都会让我陷入一种悲观的情绪中无法自拔,短则几小时,长则两三天。

所以我很希望能够从焦虑中解脱出来,很幸运我结识了这本书《焦虑的时候,就焦虑好了》。

本文推荐书籍

这本书是加拿大的心理学家戴维.A.卡波奈尔所写,他是一名专门治疗各类焦虑的临床心理学家,专攻焦虑37年,这本书是作者的第四本针对焦虑的专题作品。

读完这本书,我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我能够冷静、理智地不旁观自己的焦虑,不在意也不关注它,接纳焦虑的存在,但忽略焦虑的影响,最大程度地减少焦虑对生活造成的消极影响,我逐渐逃出了焦虑的陷阱。

如果日常生活中你也有焦虑困扰,那么不妨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吧。

01 我们是如何落入焦虑圈套的

没有人希望自己是焦虑的,但焦虑这位不速之客却常常不请自来,你越是想消除焦虑,反而会变得越焦虑,就好像深夜失眠的人,越是想入睡,却怎么也睡不着。

我们都很希望我们对生活能够精准掌控,但实则却是变数太多。比如你原本只是想给家人打个电话唠唠嗑,却没想到怎么也打不通,一次两次,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后,你会变得心烦气躁甚至产生很多不好的想象。而最后得知是家人手机没电了,放在家里充电,临时有事出去了。

再比如在家时,你从未担心过家里的电气是否关闭,而一旦走出家门,却总是担心有没有忘记关电关火,甚至会怀疑有没有忘记锁门。

焦虑会随时随地如影随形般出现,所以具体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怎样应对它。

02 三大策略,教你有效应对焦虑

首先,我们要承认和接纳自己有焦虑的想法,你要向谁承认焦虑呢?向你自己就可以了,承认它的存在,不要反抗或驱赶它,然后继续做你的正经事。接纳对象是什么呢?是大脑产生的你不喜欢的想法。

一个人每天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那些你不喜欢的想法,就是你潜意识中产生焦虑的对象。你无法控制你的想法,你要做的最关键的第一步及时承认和接纳它的存在。

其次,是顺应焦虑,采用的方法是反向法则,比如:唱歌、写诗,或是对焦虑进行调侃。这些方法需要你接受焦虑,和它玩耍,而不是拒绝它,对它如临大敌。

最后,是回到现实中,继续做手头的事,转移注意力和精力,这样你的焦虑可能会更快消散。

我们常常有一种感觉,对一件令我们头疼的事情,我们闲下来的时候一想到就会很苦恼,而当我们忙碌起来的时候,却完全忘了这件事情的存在,对待焦虑,也应该这样。

03 三种训练,助你弱化缓解焦虑

第一种是“焦虑时间”训练,给自己设定个几分钟时间,这段时间里,完全沉浸在纯碎的焦虑中,什么都别想,这样做能让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不感到焦虑。

这个方法,类似于“以火攻火”,我们都知道,控制森林火灾时会用到这个方法,在快要失控的森林火灾蔓延的路上挖出隔离带,然后放一把可控的火,燃烧掉所有可燃物,当火蔓延到隔离带区域时,火势就会减小,因为已经没有可以燃烧的东西了。

对焦虑的抗拒就是导致焦虑蔓延的燃料,因此设置专属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将焦虑燃烧殆尽,便能缓解焦虑。

第二种是呼吸训练,它的目的是让呼吸顺畅,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方法是“做深呼吸”,也叫腹式呼吸,在做深吸之前,需要先呼气,然后进行深呼深吸。

第三种是正念冥想训练,这种方法在《高效休息法》一书中也详细讲到过。

本书中作者推荐的方法是找一个安静的不被打扰的地方,将注意力集中在想法、感受和呼吸上,每天进行5-10分钟的冥想,它的好处是能让你更好、更客观地观察自己的想法,同时不再陷入纠结焦虑中。

04 写在后面的话

当我们拼命想要摆脱焦虑时,却发现焦虑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了。

“越挣扎越焦虑”,这是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对自己先前对待焦虑的错误方式的认知。

努力停止焦虑,只会加剧焦虑,让焦虑更持久更顽固,读完这本书后,我尝试使用反向思维去看待焦虑,果然,内心的焦虑缓解大半,而再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去处理焦虑时,我发现我能够跟焦虑和谐共处了,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