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通过心理学、教育学、哲学来讨论家长如何来教育孩子。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教育急需一场改革,以前的我们只知道读死书,只知道应试教育,父母从来没有关注过我们想要什么,也没有关注过我们的情绪,为什么快乐、悲伤等等,只是以他们的爱来爱我们。
在这个生活的环境中,孩子会发火,会有负面情绪,想去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被遭到拒绝……此书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解决方案,让每一个妈妈成为做好的妈妈。
这篇书评写的有点乱,因为我对这方面以前是排斥的,我以前以为这些都离我很远,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学习心理学后,发现,不论是谁,不论是不是父母,都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在看这种书,其实就是在看自己的小时候,自己的生活也是这样,要改变自己的人生,那么就要有积极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二)
学习养一个孩子,是作为父母的修行。当那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父母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虽然每一个阶段父母的想法是不同的:在念书期间能够名列前茅,毕业后进入国有企业、500强企业最好毕业就当总裁,然后结婚生子,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帮着带一带孩子……最好是按照自己的规划走完这一生,所有的缘由都美名其曰“为了你好!”然而孩子这种生物却是不能总是按照你的想法生活,也不可能做着你想要他做的职业,无论是未来做着什么样工作的人,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过的总不是那么差。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是一本揽获多项图书大奖的亲子教育专著,它是由儿童心理学家肯尼斯·巴里斯30年儿童和家长领域实践的经验之作。文章共分为了两个部分:孩子的情绪和如何在具体情况下应对这些情绪。共分为了十六章,将出现的几种情况都做好了分析以及做出的对策。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学到如何做一个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父母做的每一步,对孩子的将来都有一定的影响。
育儿过程中,我们总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担心。虽然竭尽全力,却总是怀疑自己。这本书可操作性很强,且充满智慧。它指导着所有家长游刃有余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本书将告诉父母们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告诉家长们如何去接纳孩子们的情绪。文字很浅显易懂,适合当父母最为迷茫的时候阅读。书中引用了很多例子,从这些例子中,或多或少会发现自己与他们共通的地方。同时这也为中国父母提供一个导向:培养一个拥有积极的情绪,且自信的孩子,比学业上取得的成就更加重要。
用提问的方式,告诉父母们积极的情绪是多么的重要。我个人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我觉得父母在教养孩子前应该首先成为孩子最亲密的人。从长远来看,我们为人父母的本性远比育儿技巧更重要。”无论工作有多忙,请仍然将孩子的欢乐作为头等大事。内容上无可挑剔,美中不足的书的印刷,灰黑色且味道浓重,书质量上有所欠缺,影响读者的阅读心情。
\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三)
关于孩子,关于成长,不是简单的看一期《爸爸去哪儿》;深情的回忆一下童年就能明白的事情,最多的还是亲自和他在一起,感受他的成长,感受他的情绪。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每一种应对方式导致的结果,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也会不同,我们都曾年幼无知,也都又哭又笑的度过童年,但是等到了成人之后才明白,原来现在的懦弱不自信是跟小时候的心理阴影有关系,但那时的你并不明白,而你的父母也并不知道如何去引导你。
总有人谈梦想,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喜欢什么。这就是根本问题,很多成功学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没有注意的性格的形成,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生了。
愿这世界安好,更愿你能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亲爱的小孩,请你慢慢长大,好好体会那些你现在也许还听不懂的爸爸妈妈的苦口婆心。世界是不一样的,你眼中的你经历的,你的小孩,可能不需要再去面对,但基本的大道理还是想通的,不要疏于管教,不要忘记沟通,因为这真的很重要。
请你蹲下身子,来听听孩子的梦想,为什么,他一直又哭又闹。为什么他留着你的血,却跟你的性格完全相反,其实你很难解释,叛逆的他,到了成年之后,会发现,自己的小动作,小洁癖却是跟你那么的相似,就像是老友记的瑞秋和乔伊,都不可避免的像极了自己不喜欢的老爸。
珍惜这份爱。重视这份教育。
恰逢这本书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写的,不得不说,在有着几千年思想文化的中国,在个人的心理学教育方面,较之美国还是有差距的。而美国的小孩,一般都比中国的小孩子自信。那是因为他们的小孩每天接受的积极的情绪和表扬非常的多,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理解有更深的接触。
作者是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心理学教授;威斯切斯特中心“精神分析和心理疗法研究”部门成员;威廉·艾伦森学院幼儿和青少年心理疗法训练项目组成员。巴里西博士在儿童和家庭方面有超过三十年的工作经验,发表过多篇广为传诵的儿童心理治疗方面的文章。这些光环和头衔下的作品,你值得一读,书中还有相当多的案例,解读孩子的心理问题,像极了一档美国保姆的节目。将道理带到你身边,让你和孩子都有新的成长和进步。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四)
原本一直以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简单的,不过最近,我发现其实不然。晚上睡觉的时候,给孩子唱歌,唱到:“水果也去睡觉了。”孩子突然眼泪水流了出来,原来2岁多的孩子也懂得不舍。有的时候说孩子哪个方面做得不好,他会叫你转过身去,不要再说了,原来2岁多的孩子也懂得廉耻。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放大自己的情绪,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世界。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孩子不听话,是因为我们想偷懒,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大吼大叫,也是因为我们想偷懒。我们总希望一切能如自己所愿,却不想孩子其实也是这样想的,我们之所以会有矛盾,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本质,那就是他们是孩子。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快乐中成长,但是快乐并不单单只是外在的情绪的表现,更重要的还是内心世界的强大。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因为委屈而哭泣,但一定要坚强的面对挫折,积极地向前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习惯于模仿家长的语气、行为以及态度。《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一书中启发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确,我们以积极地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也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否则,适得其反。
何所谓积极?我认为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以及互动。例如对孩子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尽管我们看来那些兴趣无法理解或者说是很幼稚,但是如果家长给予极大的热情,那么孩子会认为家长是站在与他同一条战线上,更有亲切感。例如跟孩子一起玩耍,尽管我们并不喜欢那些游戏,但是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久而久之,我们更能够懂得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喜好,而他们也愿意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小心思。
当然,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表扬也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不过,家长对于表扬的态度总是很纠结。有些报道讲要对孩子多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而有些报道又讲要注意表扬的尺度,否则会造成孩子的自我膨胀。《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一书中的观点倒是给家长解答了这一困扰。家长需要多表扬孩子,但要注意表扬的方式,我们习惯表扬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却忽略了他们努力的过程。表扬具体化才能让孩子知道以后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关注自己的行为本身。要知道,才华是天生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五)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鉴于自信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影响,家长朋友们很是有必要在孩子们儿时注重对他们的自信能力培养。当然,简单的“自信”二字背后实则蕴藏着丰富的学问和内容。身为家长,我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培养孩子们自信的人格魅力呢?
家教读本之《自信的孩子,积极的情绪》是我最近正在翻阅和学习的读本。为了培养家中小娃们的自信心,我很是迫切地希望从这本书中寻觅到可以巧妙的方式陪伴孩子们的健康茁壮成长。尤其本书推荐语中所讲述的,这里“用倾听、理解和支持,构建孩子内心积极乐观的正向能量;培养情绪健康的孩子,重拾自豪与欢乐的家庭亲子关系。”这样的内容无疑很是让人觉得其中有着太多的教养知识点值得我参看和借鉴。
走进孩子的情绪世界,处理孩子行为问题的关键:理解和支持,当孩子遭遇“坏”情绪,家庭中的积极氛围,创伤之后的情绪修复,孩子的社会能力,融会贯通:给父母的实用建议,摆脱困境:解决家庭危机五步法,立规矩:如何立规矩,立何种规矩等等章节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引领着书外的家长,教育工作研究者或者老师们的感悟。教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灵巧地运用正确的教养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心去交流,以情去培养!于本书之中,我们不仅仅可以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介绍和讲解;于本书之中,我们更可以借助着诸多的细节场景举例描述透彻地领悟情绪教养的法则。孩子的自信其实并非天生而成。有时候孩子们身边的家长更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关注孩子们的所思和所想,激发他们热情昂扬的积极心态,促成他们自信成长。在翻看这本书册的过程中,我还觉得这本书很是贴心地将文中的内容以各个不同的字体大小,颜色深浅进行区分。方便着书外读者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地查看和学习。虽然我不是一个资深的教育领域人士,但是凭着一腔的热情我在本书之中同样也是感触满满。没有过多复杂的专业术语,有的是实事求是的抛砖引玉和举例说明,自信孩子培养的教育经验一览无遗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方便着我的借鉴和学习,更方便着我随时的领悟和理解。乘着空闲的时光,我总是会粗粗地翻看书中的那些专家的见解和支招。我很是迫切地期盼着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提升自己育儿方面的能力。更希望着可以活学活用地引导着自己的孩子们茁壮成长,自信满满!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六)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
不得不说,在教育类书中,这本书,与众不同。一般来说,亲子教育更加着重于,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而这本书,却重点在探究,为什么会出现问题,问题的背后有什么。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作者:[美] 肯尼斯•巴里西(Kenneth Barish, Ph.D.)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心理学教授;巴里西博士在儿童和家庭方面有超过三十年的工作经验,发表过多篇广为传诵的儿童心理治疗方面的文章。
相信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老师,甚至孩子自身都需要一本指点迷津的书,一本好书,很重要,一本适合的书,更实用!书中脉络清晰,对各种情绪分晰到位,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列举,贴近现实,如:快乐,骄傲,羞耻心。对一些比较有争议的教育问题,如说到表扬,过度表扬问题。有客观的判断,供大家参考,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又与众不同的亲子教养书。揽获多项美国家庭教育类图书大奖,包括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妈妈的选择奖、艾瑞克•霍弗奖等多个知名奖项。在这本书中,儿童心理学家肯尼斯•巴里西总结了自己三十多年来在儿童和家庭领域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当前门诊和神经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让父母们看到,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可以对孩子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为孩子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书中信息量极为丰富,同时也非常切合实际,为教养领域的主要问题提供了适中的答案。在阐述当前家庭教育中关键问题的同时,巴里西博士还提供了日常操作的建议,为广大父母读者就如何保持或增进亲子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指导。
本书着重在于情绪,情绪,是我们与儿童沟通的基本语言,倾听孩子的心灵,所以通过孩子的情绪,了解情绪背后的根源,再到修复情绪创伤,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走入孩子内心的方法。本书涉及到的都是心理分析,分析表象,看透本质。再从中解决问题。如果您还在为孩子的问题而烦恼,《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也许能帮助家长或老师孩子找出原因。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七)
初为人父人母不免紧张,从备孕开始便开始看不同的书籍,学习着不同的老师们给出的建议和指导。随着孩子的长大,时间也忙碌起来,不免的会有些急躁,火大的次数也变得多了起来。因为那个原本抱在手上的乖宝宝,慢慢的也变成了一个有脾气的少年,会说着他的想法,说着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要那个不要。有时候看着乖巧,但更多的时候,只能用熊孩子来形容了。好不容易空闲了下来再想看看书的时候,发现指导父母培养孩子情绪健康、乐观积极、目标明确的各种好建议的书籍比比皆是,但内容却总有些局限性。当看到这本《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的时候却感觉很好,它可以让家长提供宝贵的育儿经验,让家长能游刃有余的应对一切与孩子有关的日常家庭问题。
当看到孩子无理取闹,哭喊不停的时候,家长会怎么做呢?是置之不理、实施奖惩、计时反思还是加重惩罚?往往好多方法家长们都用过,却不尽人意的让情况变得更糟。而本书之中,作者就带领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倾听他们的想法,让家长知道孩子们想要的是什么,哪种家长的做法会让他们变的不在急躁不在和爸爸妈妈对着干。本书分为十六章内容,从情绪、理解、积极氛围、创伤修复等等各个方面来给家长指导,同时在面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没上进心、不爱和家长交流等等实际的问题上面,也给出了总结和小贴士,用浅显易懂的讲述方式让家长得到非常实用的金玉良言,从而让焦头烂额没状态的父母们得到了一剂良药,让爱心、理解、鼓励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得到证实,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健康,让家庭氛围也变得更为和睦。
都说教育无国籍,尤其是在育儿方面,妈妈们在一起总爱交流着育儿的经验。虽说本书是外国人写的,但是翻译过来之后,对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的交流都有莫大的帮助。揽货多项图书大奖的亲子教育让本书更显得有权威性。而大量的临床试验的例子更增添了本书的丰富性,拿着这样一本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的书籍,感觉顿时有信心了很多。跟随作者的教育理念,让孩子的想法和心情在倾听中释放,让亲子关系在交流中更进一步,变得更好。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八)
每个孩子降临时,为人父母的那种美好,有孩子的家庭都经历过。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工作更加忙碌,社会越来越复杂,如今养育孩子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艰难。我们努力创造条件,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但孩子带给我们的欢乐时光和自豪感已变成争吵,对抗。如何让孩子情绪健康,乐观积级,是每个父母一生的责任。《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主旨和思想是理解孩子情绪的重要性,为父母提供新的视角看待孩子的成长,以及好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该书揽获多项美国家庭教育类图书大奖,包括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妈妈的选择奖、艾瑞克•霍弗奖等多个知名奖项。作者:[美] 肯尼斯•巴里西(Kenneth Barish, Ph.D.)巴里西博士在儿童和家庭方面有超过三十年的工作经验,发表过多篇广为传诵的儿童心理治疗方面的文章;译者:莫银丽,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她写当时翻译的心情跟我现在的心情一样:经历为人母后最大的挫败感。当11岁的女儿冲着我大哭大吼:“爸爸只知道打我,吼我,你只让我写作业写作业,你们都不关心我。。。。。。”我内心充满了绝望,工作辛苦,婚姻吵闹,以前乖巧的女儿,变成这样。母女之间亲子关系还能不能修复,我还能找回我那个经常搂着我,要叫我“妈姐”的女儿吗?
相信很多人看了书中一位哈克特女儿,贝丝的一封信:信中这位父亲不顾工作忙碌,仍然把女儿共度美好时光和创造快乐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这是父亲对女儿最深切的爱。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母:小时候,为了生活,父母也是这样忙碌着,除了家里10几亩地的农活,闲时爸爸会到各个粮站或建筑工地做小工,没有文化,只能做些力气活,扛包,搬砖,提石灰桶等等,工作辛苦,收入微薄,每天都会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但无论回来多晚回来多脏,爸爸总是把自己弄干净后,然后笑着拿出几粒糖或者两三个桔子等等,东西不多,但我们知道这是爸爸每天辛劳节省下来买的,或者别人给爸爸舍不得吃带回来给我们一起吃的。所以长大后,一直对父母感恩,因为他们笑对生活,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童年美好的回忆。
看完此书后,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父辈那么生活操劳,每天给我们一张笑脸,而我们却对自己的孩子那么吝啬呢?女儿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够陪伴她多久,只能努力让自己变得阳光,控制好自已的情绪,才能引导孩子,增强孩子学习的积级性,提升她的目标感,微笑面对每一天。愿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找到合适方法,理解孩子,关爱孩子,培养出情感健康的孩子。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九)
育儿过程中,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担心。虽然竭尽全力做好父母一职,却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做得恰如其分。作者肯尼斯·巴里西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育儿经验。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读这本书,你会感觉这恰似一位老朋友和你分享育儿经。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精彩、睿智、及时、有趣。书中的宝贵财富是所有父母都值得积累和享用的。我们很需要这样的育儿书籍,因为在育儿中会遇到很多困惑,很希望可以得到解决。
儿童对于成人表扬和赞许的需要并非科恩所理解的“外在奖励”。糖果和金钱可以算作“外在奖励”,而表扬、微笑、赞许的目光则完全不同。这类表扬和人类其他内在需求一样重要。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表扬孩子时,我们不会让孩子对表扬上瘾。相反,过于吝啬表扬反而造成这样的后果,孩子会因为得不到表扬和赞美而更加渴望得到。所以适当的表扬孩子是很需要的,孩子需要我们多一些的鼓励,才能健康成长。
看了书中B先生和太太为他们六岁茱莉亚前来向作者咨询的案例,发现有的时候孩子无休止的大喊大叫,和父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个年轻的家庭因为医疗和经济的双重压力,生活变得一团糟。同时这期间无权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所以非常他们的关系很槽糕。后来和孩子沟通之后,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实很简单,茱莉亚只是希望父母多一些时间陪伴她,关心她。我们日常生活,因为工作的忙碌,往往会顾不上孩子。其实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稍微抽一些时间和他沟通,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
大多数父母都很认同,家庭氛围较好的孩子容易获得成长。在这种氛围中,我们能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培养孩子面对未来的积极态度。然而,在许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积极的氛围似乎已经被破坏,很多时候,父母的意义仅仅是接送孩子参加各种活动、确保孩子完成功课,督促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父母应该每天都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兴趣活动中,因为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和陪伴。
有了这本育儿书,给我们很多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忽略而产生问题,得到最圆满的答案。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来着父母的耐心陪伴。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成为最亲密的朋友。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和孩子沟通,我们的亲子关系都会融洽的。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十)
家里有个四岁的宝贝,天性活泼,相当积极向上。其实当他还是婴孩时期,我对他的社交能力还是蛮担忧的,作为母亲,当我抱起他和他对视的时候,他经常眼神飘忽到旁边去,不正视我的眼睛,后来长大了,拍照也不爱看镜头,眼睛不是看上面就是看下面,故意躲着镜头。我曾一度担心他有自闭症的倾向……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现在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成天傻笑,到处跟陌生人聊天的小话唠。每天都没有什么烦心事,洗澡的时候会自己大声歌唱,家里随时响起他嘎嘎的大笑声,很羡慕孩子的无忧无虑,也很高兴在我们的陪伴下,他能如此的自信和积极。
虽然家里的宝贝正在向着“半疯”的乐天派迈进,但我依然关注孩子在情绪方面的培养,也许也是想验证下自己这几年的做法是不是正确吧。肯尼斯•巴里西的《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这本书带给了我更系统、更实际的培养孩子积极情绪的方案。肯尼斯•巴里西作为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他将遇到和解决过的丰富案例用生动详实的语言讲述出来,教导读者学习如何做父母,如何一步一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巴里西从孩子的情绪世界入手,先带着我们了解孩子们快乐、骄傲、羞耻、焦虑及生气等种种情绪,然后之初处理孩子行为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支持,告诉我们当孩子遭遇“坏”情绪时家长应该如何做。巴里西还举了一些诸如孩子拒绝沟通、没有上进心、暴跳如雷、情绪崩溃等特殊情绪时,家长的应对方法,十分具有指导意义。
巴西里在书中纠正了很多育儿方面广为流传的误区,比如“过度夸奖”这个问题,经常有育儿类文章警告父母,表扬的危害很大,会滋长孩子们的焦虑感并最终破坏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但依据作者三十年的临床经验,那些造成孩子意志消沉的原因,并不是过度表扬,而是过度批评,巴西里认为,孩子需要表扬,渴望赞许,希望分享自己的骄傲时刻,只要不是空洞的赞美,家长就应该还不吝啬的给予。
而关于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些问题,巴西里也给出了答案,比如“教养应以谁为中心”的问题,在“孩子中心导向”和“家长中心导向”两方争论中,巴西里更支持“孩子中心导向”论,他认为家长在与孩子的接触并制定规矩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同理心,能够安慰孩子,保护他们不受挫折,让他们在当下获得心灵的舒适感,“孩子的情绪发展中——也是他们获得成功人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父母是否严格或宽容,而是孩子内心是否确信,父母始终会给予他们关注、鼓励和支持”。
共情和理解是优秀育儿技巧的根本,巴西里如是说,很高兴,一直以来,我也是这么做的~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十一)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可能看这类书是早了点,但是我觉得这方面的教育一定不能马虎,这决定着自己后代的未来。大智慧心灵的奥秘,简单的说,智是每天学的知识,慧是从心上发出的。当代教育唯智能主意,把慧给丢得一干二净。而知识、智能只是人的大脑皮层的开发,人的大脑好比一个鸡蛋,大脑皮层好比鸡蛋皮,在整个鸡蛋来说,占的面积非常小。而蛋白、蛋黄部分都在沉睡,心脑并用,左脑右脑并用,将是模仿西方的唯智能教育的10倍、百倍。智能教育只是局部的、零碎的、死的,而中国古代的慧性教育是整体的、全息的、图文思维、童话思维、神话思维。孩子在6岁以前的思维是图文的,整体的,扫描性的,家长不该过早地所谓开发孩子的智力,把孩子大智慧的图文思维、整体思维破坏掉,否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7岁看老,保护好孩子的先天,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童年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打下牢固的根基。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在孩童初期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家庭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越是期望过高,也能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方式不当,缺乏耐心,致使家庭教育的初衷南辕北辙。现代教育理念以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从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相较于成才成功的梦想,基于我本人更期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健康的体格,一种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性格。在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他们单纯如一张白纸,在初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者多重角色。除了给予孩子必要的物质方面,相应的精神需求也不容忽视,诸多的家庭矛盾也是造成孩童心理缺失的重要因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每个阶段都不想缺席。早期的陪伴可以让孩子内心安定,充满安全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的一个健康良性的氛围中茁长成长;在六岁之后的孩子意识中,逐渐培养自立自强的性格,担当的责任,对于错误的行为要不容置疑的制止,适当的苛责会在孩子心中播下善恶是非的种子。
当然,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也会呈现各自的问题。父母多汲取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和方式方法,直面错误的教育后果,对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负责,从本书中,吸取营养,让孩子快乐成长,健康成才。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十二)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是美国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心理学教授肯尼斯•巴里西博士的作品,巴里西博士还是威斯切斯特中心“精神分析和心理疗法研究”部门成员,威廉•艾伦森学院幼儿和青少年心理疗法训练项目组成员,在儿童和家庭方面有超过30年的工作经验。而本书则是就如何保持或增进亲子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该书第一部分讲了情绪健康和积极性格培养的基本原则。这一部分讨论了孩童时代的七大情绪因素,解释了他们为何在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并指导父母如何帮助孩子从沮丧和失望中走出来,如何修复因愤怒而受损的家庭关系,如何保护孩子的理想以及对他人的关心。
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日常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家庭作业、睡眠、游戏中的输赢、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孩子动不动就发怒、缺乏动力、对电视和游戏上瘾,等等。同时,巴里西博士还提供了一些建议,解决这些看似简单却令人头疼的问题。
第三部分则是重新回顾了本书的重点内容,并向读者呈现了作者的育儿哲学和建议,总结了父母会经历的经验教训以及关系孩子一生幸福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书中还讨论了一些有争议的教养方式:溺爱文化、过度保护和关心孩子、过度表扬等等。
因为书里的内容是巴里西博士三十年来积累的经验教训的分享,是从许多父母和孩子那获取的宝贵资料,所以,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显得十分生动也吸引人,因为为人父母,好害怕同样的情绪会产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啊!
说实话,我和先生都不是特别自信的人,甚至是有些许自卑。先生由于自小被母亲否定,所以常常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所以,我深知,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多么重要。巴里西博士的观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信首先要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情感,拥有消极情绪的小孩是不可能成为自信心十足的人的。这一点,我也认同。我遇事比较悲观消极,凡事都会从坏的方面考虑,所以,面对自己没有十分把握能搞定的事情时总是显得忧心忡忡。我不希望小野重蹈我和她爸的覆辙,所以,能阅读这本书让我知晓该如何正确面对孩子各种不良情绪,真是十分幸运。
不过本书专注于讨论学龄前儿童到青少年初期孩子的情绪发展问题,因此,婴儿和学步阶段孩子以及青春期孩子所遇到的问题无法在书中找到答案。可能略显遗憾,但也因此对学龄前儿童到青少年初期孩子的情绪发展问题的讨论研究也更加系统全面。该书在美国获得了不少奖项,我国引进后,也得到了亲子教育专家陈禾的推荐,新手父母值得一读,可能其中的一个点正好切中了您家孩子情绪问题上的要害了呢?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十三)
通过阅读此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对待孩子,要有同理心,要有耐心的听TA讲话,努力做孩子的朋友,这样才能更好的用积极的情绪,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因为目前正是怀孕中,没有具体的育儿体验,也只能针对书中的内容写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收获:
第33页写到:“父母可以采用过程趋向型表扬,即对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提出表扬,评价他们在时间、学习、坚持和决定方面的收获。父母可以在问话和表扬中体现对孩子的努力和选择的赏识。”那么在对孩子提出表扬的时候,不主张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例如:孩子你真棒!或者是“孩子你很有天分”这样空洞的表扬语句,而是要同时评价他们的收获,例如:“这次孩子你很专注,所以很高效率地完成了今天的作业,棒棒的”等,要把具体的孩子付出的努力描述出来,这样的表扬才是较好的表扬,才不会让孩子变得对表扬沉溺。
第48页作者写到:“孩子的情绪发展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父母是否严格或宽容,而是孩子内心是否确信,父母始终会给予他们关注、鼓励和支持、孩子尊敬我们,也想表现得好一些。真正重要的是,孩子快乐时,我们能否分享,孩子悲伤失落时,我们能够给予安慰;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在出现矛盾和冲突后弥合我们之间的裂痕,我们愿意与孩子一同克服他们遭遇的人和困难,让孩子知道,我们为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感到骄傲。这样,我们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富有。无论遇到何种挫折,我们都会帮助他们迅速振作起来,并且在他们成长道路上一直给予他们理想和道德的指引--让他们的人生具有目标感,充满意义。”这一段,可以说是本书的精华,因为这是作者洞悉孩子内心世界30多年得出的自己的理论,非常的有道理。因为作为父母,我们没有跟孩子商量就把ta生出来了。那么ta出来后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能做的能给予的就是我们对ta的爱,与ta一起分享生活中的乐趣一起面对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一起成长,这样才可以做孩子的榜样,让他们逐渐从模仿到学习到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过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总而言之,做父母的,想要孩子尊重自己,自己必须也得尊重孩子,而且想问题的时候要谨记ta还是一个孩子,要用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且要多用鼓励的话语,少用“不”,努力争取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共同成长。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十四)
坦白讲,育儿类的书籍读的越多,困惑也就越多。关于育儿,不论是体格发育还是心理健康的研究,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阶段性,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流观点,有时候,时代更替甚至短到只有几年的时间,很可能当你还没完全掌握目前专家建议的育儿关键时就已经更新换代了。父母是不需要合格证就上岗的职业,本就如此困惑的我们面对众口不一、眼花缭乱的育儿理论变得更加不知所措,母亲的岗位上,我已上岗两年,读了十来本育儿书籍,亲眼目睹一个理论从初建到倒塌,我的困惑也是与日俱增。但即便如此,我相信每个父母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偏向的方向,并在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为自己的理论添砖加瓦。
我所信奉的育儿关键是爱和支持,与肯尼斯•巴里西博士的新书《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倡导的一致。本书关注的孩子在4-10岁左右,我家孩子还未到的年龄。但是孩子的成长从来就没有明显的界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幼儿园小朋友的特点在我们两岁小朋友的身上也已经初见雏形,育儿书籍不怕读早。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书,可操作性极强,对于孩子本身和亲子互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深层次的关注并给出细致入微的解决方案。这些研究得益于作者在儿童和家庭方面超过30年的工作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我在文初提到的困惑,作者直面各大流派的争议,将争议摆到台面上进行辩论进而从严肃的科学层面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简单的为自己的理论提供片面之词。
如作者在前言部分所说“本书写作的主旨和思想是理解孩子情绪的重要性”。在此理论框架下,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情绪健康和积极性格培养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日常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建议,第三部分简单回顾重点内容,呈现作者的育儿哲学。
整体上来说,作者显然“宽容派”的忠实拥趸,且在这个维度上走的更远,他不赞成一切认为宽容会导致孩子骄纵跋扈的观点,反而觉得正是因为父母做的不够才造成孩子的愤怒、偏激、自暴自弃等。关于这一点,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的怀疑来自于自己的成长经验,我认为现在的自己应对挫折和困境的能力很差,并将其归罪于父母给予我太过顺遂的成长环境,但是尽管如此,在成长经历中,还是有许多时候,我对父母并不满意,认为他们对我的关注和理解不够深入,从这一点上说,我对自己的怀疑又不是那么自信了。如果父母给予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的话,我是否会成为更加具有责任感和坚韧的人?
归根结底,育儿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不论是专家还是我们,从来没有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简单明确的指导,也没有人敢打包票自己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肯尼斯•巴里西博士的建议在很多方面有其合理性和创建性,从母爱的本性来说,我支持作者的建议也愿意采纳,但是实践效果上,有待我们进一步验证。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读后感(篇十五)
自从当妈妈之后,我发现自己多了一个习惯,就是走到哪都会首先观察那里的孩子和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说来也奇怪,回想生孩子之前,我看成人与孩子互动时,总是想到“其乐融融”“天伦之乐”“含饴弄孙”这类词汇;当有了孩子,又研究了数本教养类书籍后,我所到之处看到的都变成了“精神虐待”“面目狰狞”“简单粗暴”,诸位读者可能觉得我太言过其实,那么请您仔细回想下以下这些场景是不是随处可见?
游乐场里,一个小女孩刚刚堆好的积木,被一个更小的孩子拿走了一块,她生气大哭,一定要追回。爸爸刚开始好言相劝,后来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开始呵斥,当孩子还不肯罢休时,这位爸爸直接过去一把推翻孩子堆得高高的积木,然后愤怒威胁,佯装离开......
小区里,一个一岁多岁的小宝宝想要自己喝水,自己盖瓶盖,但妈妈觉得会把衣服弄湿,坚决不让,孩子哭得面红而赤,上气不接下气,身体僵硬打直。妈妈对周围的人说,哎,我们家这个孩子啊,就是脾气倔......
邻居楼上,隔三差五就会传来这样的咆哮声“告诉过你多少次了”“憋住不准哭”“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各种咆哮声、哭声加上摔门、摔东西的声音,这样的亲子大战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
蒙特梭利曾经警告过父母,孩子在长大后,会将在童年时期给我们的爱全部收回。可仍有那么多的父母不遗余力地挥霍着孩子对自己的爱,争吵、控制、惩罚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孩子带给我们的愉悦与自豪已经不知不觉中转变为了对抗与冲突。父母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不讲理,有多么的歇斯底里,可却从没想过,你的单纯善良的孩子最初感受到的来自这个世界的深深“恶意”,正是他深爱的父母带给他的,你从未正确地向孩子表达爱,那谈何理解?
可是,父母也不应被一味责怪,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而且,在当代社会,面对众多各执一词,众说纷纭的教养指南,初为父母的我们也往往挑花了眼,不知到底如何是好。
诚如肯尼斯·巴里西在荣获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的新作《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指出,现在的很多育儿指南仍然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少将重点放在理解孩子的情绪上。他认为,从长远来看,我们为人父母的本性远比育儿技巧重要。相比学会在孩子不听话时就倒数“一、二、三”进行威慑,多花些时间陪孩子玩耍谈心,用心去了解他们的焦虑、沮丧、担心,创造令人欢快兴奋的时刻,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的情绪健康都更为重要。
那究竟该如何改善与孩子间的紧张关系,减少亲子对抗呢?我们来听听这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专家是怎么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