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尽职调查》一文指出,在进行投资时,尽职调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投资者应该全面了解所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财务状况、竞争对手等各方面情况,避免盲目跟风或被欺骗。只有通过充分的尽职调查,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风险,保护自身利益。
投资尽职调查读后感(一)
本书的目标受众是一级市场的相关从业人员,所以二级市场的股民朋友现在可以滑下指头,寻找下一本适合你的书。 股权投资是非标业务,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的项目,估值往往低不了;估值能接受的项目,不是市场潜力、成长能力一般、就是团队、竞争力弱一些。总之,没有完美的项目。怎么样取舍,取决于每家机构的策略。 策略是领导们考虑的事情,如果你只是组织里的小盆友,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尽职调查。 尽调目的是为了决策服务,清晰准确反映项目情况,评论价值和提示风险。尽调报告质量充分反映从业人员的素质。我见过同一个项目,不同人员写出来的报告,差距直逼人与狗的差距:( 我同意作者关于尽调标准化观点。从初步接触的访谈提纲、业务尽调、财务尽调、法律尽调,机构应该有标准化的要求。人所皆知,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结合。但个人浅见,决策层面是科学和艺术结合。但尽调只能是科学的、有标准的。 对于什么类型、阶段的项目应该重点关注什么,通过什么手段来验证项目方提供的信息,成长性主要驱动因素是可靠的吗?依据是什么?尽调过程及结果必须充分论证及反映。 当然建立标准,并不是死板的看项目,而是降低随意性。 另外,机构的策略决定尽调方向。书中提出判断成长性是决策的最重要因素,这个提法对市场化机构而言,完全正确。但如果你在地方引导性基金搬砖,重点很可能关注它返投落地的经济指标贡献和经营的稳定性上,成长性其次。落实在在尽调上,侧重点有非常大的区别。 相较于市面上泛滥且参差不齐的尽调图书,这本书贴近一级市场投资,有干货,有方法论。值得推荐从业人员批判性阅读。但还是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投资尽职调查读后感(二)
未来的发展变化都不会毫无迹象可循,未来的每一处景象都来自现在的细微变化。如果要预见未来。首先得理解现状。对现象状况理解的越深刻,对未来的预见也就越准确。——戚威
狭义的投资是将个人的财富通过资本配置的手段实现资产增值的过程,而广义的投资能够促进产业的繁荣、融通资源和更大的规模经济的产生。
而投资将资金与产业相结合,促进产业和投资的双向增加,实现双方更大的效益。投资就是找一个大的方向“押注”,一旦找准方向,我们就该专注的贯彻。
对于投资人来说,就是为出资人赚取更多的收益。一切行动的目的和评价都标准都应该紧紧围绕财务回报来展开。投资的回报也取决于企业未来的成长性,而成长性判断是投资决策的核心因素。
而成长性的判断需要重点进行尽职调查,而尽职调查几乎是整合投资的核心关系到投资方案、投资金额和投资收益。
投资就是预见未来,本书对投资的方法论和尽职调查的方法都做了详尽的介绍,不止足于简单的投资说明,更是用具体的实践案例来告诉读者们验证投资价值、发现投资风险的标准化尽调流程与方法。
投资决策的逻辑
任何一个单独的点都无法独立构成项目的判断逻辑,对于投资的逻辑来说应该是一个完整道道闭环,应当考虑成长性、市场开放度、估值范围、退出方案、可行性和风险防控的统一完善,而不是单单依靠一个指标。
那么从投资具体的决策来分析,应当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 价值。价值意味着成长性,成长性是投资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 估值。估值跟成长性直接相关,估值高的前提是企业具有高成长性,如果成长性不够,就不能覆盖高估值的投资成本,也就无法实现投资的目的。
第三, 退出。在一级市场中,缺乏的不是估值低于价值的标的,而是流动性。如果无法退出项目,就意味着投资无法变现,账面上的浮盈也没有意义。
第四, 风险。风险不仅仅意味着收益的波动,还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安全性。不同类型的风险与成长性相关,或者与持续经营能力相关,结合估值、退出方案来综合分析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第五, 策略。投资策略关系到投资决策,是投资方向、投资领域、风险偏好、基金规模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成果。
尽调的逻辑
尽调是以衡量目标企业未来财务成长性为目标,以认知业务实质为核心,以判断投资风险为重点的调查活动。
在投资尽调中应该是一系列尽调文件的总称,主要包括:投资建议书、财务尽调报告、法律尽调报告、行业尽调报告,风控报告等。
在尽职调查的分类中主要分为业务尽调、财务尽调、行业尽调和法律尽调。
业务尽调主要是产品和商业模式两部分:产品的尽调主要包括产品的功能、金钩和运行方式、技术原理和技术门槛等;商业模式的尽调主要从业务流、交易流和资金流的三个维度展开。
财务尽调是以量化的方式来验证企业的成长性,将业务尽调中的定性概念以定量的方式进行体现和验证,并对企业的真实成长性进行还原。
行业尽调是从外部竞争的角度去审视和评价业务的竞争力,同时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形成相应的认知。
前面3种调查方式是价值分析的尽职调查,而法律尽职调查是风险的调查,关注的是在持续经营过程中经营风险。他的侧重点是从团队、股权、企业合规、内控制度等方面去调查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形。
结语
投资是一项手艺活,并不单单只是简单的理论学习,需要长久的实践经验和现实训练来实操。
尽管做好万全的投资准备,但还是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会影响投资的成败。
那就是深不可测的人性,投资方法就算再精进也应当尊重人性的出发点,用制度来激励用规则去约束。
投资哲学的本质应该是尊崇人性!
专做堵住总结的公众号
投资尽职调查读后感(三)
投资是一个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行业。人们往往关注其“艺术性”而忽略其“科学性”。一个好的投资行业工作者应该有一套科学而实用的工作方法,从而能更快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建立底层逻辑架构,然后再逐步积累自己的行业认知,最终形成一套真正的既“科学”又“艺术”的投资逻辑体系。
对行业的理解分成下列几个层次:
①我读过(看过行业报告,知道行业基本的概念);
②我听过(访谈过企业创始人,以投资人视角了解过行业的内在运行状态和模式);
③我见过(访谈过多家企业及其上下游,验证过不同企业的说法,知道行业的核心问题);
④我练过(完成过多个细分子行业的行业梳理,能够形成特定大行业的宏观看法,对于大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独到的见解);
⑤我悟过(根据对不同行业的洞察提炼过一套或者多套商业逻辑,能够适用更多行业领域)。
投资决策的核心要点总结如下:成长性业务+成长性市场;成长性>估值对应成长性预期;退出方案明确、可执行;风险可控且风控机制完善;项目符合基金策略。
第一个维度:概念维度 。即营业收入的增长vs订单的增长, 判断企业成长性需要将二者结合,以财务增长来验证业务,以业务增长来预测财务。
第二个维度:时间维度 。历史数据主要用来验证企业的成长速度与质量,进而验证企业的核心业务与成长驱动力,但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未来持续发展的保证。
第三个维度:尽调维度 。①业务尽调:根据访谈、产品演示等方式获取对企业业务的感性认知。该阶段仅有定性的认识,无法做定量分析。②财务尽调:根据财务数据对业务做定量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企业“口中的业务”与“真实业务”情况之间的差异。③行业尽调:在定性与定量分析基础之上,做行业对比分析,明确目标企业在行业中的实际价值与地位。
影响投资回报倍数达成的因素有两点:第一,成长性预期与实际成长性;第二,投资时点的估值倍数与退出时点的估值倍数。实际尽调中投资人应该全面地考虑各类因素对未来实际成长性的影响,与管理层协商将成长性预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业天花板越高,市场规模增速越快,估值倍数越高。通常以可比上市公司或者同行业企业最近融资估值的数据作为参考。
确定目标企业的合理估值时的步骤: 第一,根据项目的风险因素确定其合理投资回报率目标;第二,找到目标企业细分同行业的相对权威的估值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修正企业估值倍数;第三,根据尽调情况修正管理层盈利预测中的成长性预期;第四,根据前述情况确定投资估值区间。
正常情况下每年只有2%~5%的企业能通过IPO方式退出,显然无法满足所有股权投资项目的退出需求。一般需要用对赌进行约束,对赌需要考虑的因素:(1)对赌是指依据双方约定,由创始人在特定目标未达成时向投资人履行特定义务的行为,比如企业在期限内未上市,则由创始人回购投资人持有的企业股权。对赌条款的收益率不高,基本在8%~12%。这种退出方式是保本的一种风控措施,而并非能实现投资目标的退出渠道。 (2)对赌条款并不能完全保证投资本金的安全,但确实能起到促使项目成功的效果。这类条款的意义在于以承担后果的方式约束创始人不要在融资时过度乐观地预测成长,同时将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利益捆绑,保证创始人全身心投入,尽全力运营好企业。通常来说,如果在企业预期与投资人预期有较大差异且无合理依据时,投资人有必要通过对赌条款约束创始人,以作为企业发展不及预期的终局机制。
基本原则:①风险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跟企业的业务相关;②风险要有基本的证据支持,达到合理怀疑的标准;③风险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其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能对企业的业务与经营构成影响,或者对投资决策构成影响的事项。风险提示应该关注真正对业务有影响的事项。比如,以应收账款为例,随着业务增长,风险提示应该关注的是企业在账期管理策略上是否有变化、是否为了保增长而放宽账期、账龄结构是否恶化等情况出现。
投资风险:(1)法律风险:股权代持、股东特殊权利、股权集中、股权质押、出资未实缴等风险;(2)财务风险:内控瑕疵风险、现金流风险等;(3)业务风险:经营合规性风险、客户/供应商/经销商依赖风险、同业竞争风险等。如:①产品/技术门槛较低风险→研发不确定性风险→估值高估风险。②市场开拓风险→大客户依赖风险→跨区域、跨行业拓展风险。③供应商集中风险→供应链管理风险。④市场天花板风险→市场恶性竞争风险→市场格局确立风险→行业变化风险。(4)行业风险:行业竞争风险、监管政策风险等。
持续经营风险:(1) 团队风险:主要是指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掌握关键技术的研发技术人员等核心人员发生的变动与合作等风险。(2)股权风险:关系到利益的分配、责任的承担,以及在企业中的控制权和表决权,适量的股权掌握在适格的股东手中,股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 (3)业务合规风险:对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分析至少从两个角度为投资决策提供判断依据:第一,从成长性角度,行业政策所制定的阶段性目标可以作为预测未来市场规模的依据;第二,从风险角度,法律法规规定的合规性经营要求可以作为企业的经营红线,政策风向也可以作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风向标。(4)财务风险:关注企业的未来资金使用计划,包括扩产、增加员工、业务垫资等。
风险应对原则: 对于不可控或者不可预测的风险,一般可以通过约定风险分担的方式来应对,要求目标企业或者创始人在一定条件或者一定限度内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实践中不可能考虑到风险的所有因素,所以投资机构往往要约定回购条款,确保投资项目有解决方案。
基金要考虑不同有限合伙人的诉求,政府引导基金的反投、招商、回购等要求,市场化母基金的跟投要求,各个有限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协调,优质项目的额度分配等问题。
不同行业尽调方式。比如To B类项目要关注销售合同,To C类项目需要通过业务数据来调研C端的需求;科技类项目需要增加对技术原理和先进性的分析。
尽调一般分成四个部分:业务尽调、财务尽调、行业尽调、法律尽调。前三类归类为价值尽调,重点关注的是成长性风险,法律尽调更多是从团队、股权、业务合规、内控制度等方面去调查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情形,为投资决策做参考。其中,业务尽调中,对企业的业务可以拆分为产品和商业模式两部分。产品的尽调主要包括产品功能、结构、运行方式、技术原理、技术门槛等方面;商业模式的尽调主要从业务流、交易流和资金流等三个维度展开,同时包含对上下游的分析,比如对客户的分析包括客户的类型、行业、区域、行业集中度等。 财务尽调的验证目标可以分成三个:①成长速度:合同成长性、收入成长性、回款成长性等方面核查;②成长质量:高增速、高门槛、高投入等方面核查;③成长驱动力:对于不同业务模型的财务特征的验证分析。
“业、财、行”结合:业务尽调用于认知业务(提出问题),财务尽调用于量化验证业务(分析问题),行业尽调用于对比业务(评价问题)。比如:①创始人说企业成长性高,这是业务层面的描述,需要通过财务层面来验证;②假设企业收入增速达到50%,可以验证业务层面的描述是真实的,但还需要判断收入增速在行业中的水平;③假设行业头部企业的增速为50%,但其收入规模为目标企业的10倍多,说明二者的差距在增加,未来目标企业可能被挤出市场。
三者相结合回答以下问题:①业务方面:企业的产品是什么?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企业面向的客户和行业是什么?企业的技术是什么?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什么?②财务方面: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什么?企业的商业模式优劣有哪些?企业的核心客户和行业是哪些?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地位如何?企业的运营效率如何?企业的管理能力如何?③行业方面:企业的成长速度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水平?企业的核心业务构成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何差异?各自的优劣如何?企业的产品性能、价格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水平?企业在行业中体现了何种层次的竞争力?企业的商业模式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何差异?各自的优劣如何?
尽调报告,是尽职调查的结果呈现方式,是一系列尽调文件的总称,主要包括:投资建议书、财务尽调报告、法律尽调报告、行业研究报告、风控报告等。
(一)搞清楚公司是做什么的?产品具体的形态是什么?软件,硬件,还是软硬件结合?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如何?标准化还是定制开发?产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否存在主辅之分?产品的运行原理和过程是什么?公司在其中做了怎样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产品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比如,哪类客户在什么情况下针对哪些目标群体、终端、系统、数据会做这些审查?做这些审查的目的是什么?客户如何确定效果是否达到?
(二)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产品能力还是交易能力?
产品型公司:芯片研发、创新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
交易型公司:电商平台、视频平台、应用分发平台等。
中间型公司:大部分公司属于此种类型。按照其核心驱动因素在产品能力与交易能力间的侧重不同。
具体业务模式举例如下:①非核心组件研发生产商;②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③系统集成商;④组装装配服务商/开发外包服务商;⑤产品经销商;⑥商品贸易商。
(三)重新定义公司业务
1、用一句话简洁的概括公司业务:客户、功能、产品。比如,目标公司为工业客户提供用于测绘与获取地理信息、巡检、安防监控与应急处理领域的工业无人机软硬件系统。
2、区分远景规划与业务现实、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结合财务尽调,看财务收入占比即可。收入占比最大的即为核心业务,其次为非核心业务,不能把一项在5年后才会成为公司占比最大的业务称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并以此作为估值的依据。
3、从业务沿革中能反映出创始团队的背景以及所拥有的真实核心能力和资源、对市场的敏锐度以及基于环境变化所进行的战略选择及其偏好、适应力以及个人的性格与品质。
(四)对产品建立清晰认识
首先要归类,找到其所属的大类,再通过拆解的方式将大类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品类。
针对技术类项目较好的尽调方式是寻找行业专家做访谈,由行业内的资深专家提供技术评判的相关依据供投资人参考。
(五)商业模式分析:产品层面、交易层面、资金层面
商业模式实质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基于产品/服务,公司是来如何运营并获取收益的。①产品层面:目标公司提供了什么产品/服务。比如,设备厂商设计制造了某类设备。②交易层面:目标公司与哪类客户进行了何种交易。比如,设备厂商通过渠道商将设备卖给了汽车厂商,用于汽车装配。③资金层面:围绕目标公司,资金在不同主体间是如何流转的。比如,汽车厂商把钱给了渠道商,渠道商再跟设备厂商结算。分析完,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一)财务尽调的目标
1、验证成长性: 有成长性的企业才是好企业,成长性的评价标准有两点:处于市场扩张阶段、自身业务有成长性。 成长速度的验证需要结合收入、订单(销售合同)、回款等三个方面进行判断。成长速度至少要高于行业平均增速。而企业规模越大,成长性要求会越低。订单也可以作为验证企业真实性的指标。
2、识别财务风险:如果企业收入持续增长,而订单没有对应增长,那说明企业可能在透支未来业绩。现金流与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科目存在着钩稽关系,分析现金流可以验证企业的财务是否有水分。分析应收账款增长比例与收入增长比例趋势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需核查企业是否存在刻意放宽账期或向渠道商压货来冲业绩的情形。企业账龄结构是否恶化,比如一年期以上的应收账款的占比是否在增加。
(二)分析核心业务
核心业务是指企业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核心业务必须是有前景、有门槛并且企业已经实际投入资源发展的业务。衡量企业的成长质量,主要看核心业务的成长性。 核心业务成长质量好的评价标准为高增速、高门槛、高投入。从判断成长质量角度来看,企业的核心业务毛利率应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业务模式可比的前提下,毛利率越高越好。
原创型企业在成立的前几年往往收入较少,在完成产品研发后收入会迎来快速的增长甚至爆发性增长;相对而言,应用型企业的收入曲线会平缓很多,前期收入增长较快,后期的增长相对较为平缓;毛利率是衡量企业是否为原创型企业和其门槛高低的重要指标。
1、与业务尽调相区别。业务尽调层面的认知,更多是以自身为主。而行业尽调层面的认知更为广阔,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了解企业地位与价值分布,了解别人是如何运作的。
2、区分新需求和老需求。对于新需求,尽调判断的重点在于验证其是真实需求还是伪需求。而对于老需求,比如市场上已经有成熟的模式,目标企业准备加入竞争或者改变现有模式,那么更应该关注供给的差异化,如将以何种方式改变现有的需求供给关系。验证目标企业现存的供给关系是否能产生更高的价值,搞清楚是否有重新分蛋糕的机会。 新老需求的划分依据在于使用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即如果原有需求的使用场景发生了变化,那就是一个新需求。
3、不投市场天花板低的企业。不论行业平均增速处于何种状态,如果企业增速落后于行业平均增速,那意味着企业不足以在行业中立足,最终会被淘汰。好企业的标准是具备成长性,但必须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处于一个增长且没有明显天花板的市场中。所以在行业尽调中,我们要把市场规模及增速作为尽调的目标之一。重点关注问题:
4、产业链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阐述目标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并分析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企业的成长速度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水平?企业的核心业务构成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何差异?各自的优劣如何?企业的产品性能、价格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水平?企业的利润率在行业中体现了何种层次的竞争力?企业的商业模式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何差异?各自的优劣如何?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水平在行业中是什么水平?企业的销售费用投入情况、销售转化情况在行业中是什么水平?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定位是否准确?企业的不同财务指标与其他企业相比是否有异常?原因是什么?
现场尽调的主要工作包括:管理层访谈、查看企业生产办公环境、观看产品演示、查看企业内部管理用业务与财务系统、合同原件审阅等。
1、访谈。访谈是沿着特定的方向先发散再聚集在最终的目标上,以最终验证特定问题。访谈之前会根据访谈目标整理出访谈提纲和问题清单,这样可以帮助投资人把握访谈进程,以防止受访者搞不清问题的逻辑关系,同时也可以避免遗漏重要的问题。应该通过引导尽可能让受访者透露更多的信息,并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因此,原则上不应轻易打断受访者。但是如果受访者输出的信息价值太低,则应该尝试以直接提问为主,按照特定问题框架让受访者提供相应信息。
2、整理尽调结果。会把重要的底稿文件和分析文件汇集在一份Excel文件中。
3、第三方尽调。第一,中介机构介绍初步尽调所了解到的情况,主要包括:企业的主体情况、股权结构、历史沿革、业务情况、行业情况等。第二,投资机构阐述对本次尽调的关注点。第三,投资机构说明尽调时间安排,如进场时间、报告出具时间、报告形式等。财务尽调是中介机构尽调的核心,其可以串联财务、业务和法务的各项工作。因此,财务尽调机构要提前充分了解行业和业务,对访谈哪些部门、问哪些问题,要心中有数。中介机构所做的任何工作,投资机构都清楚地知道如何做并且有能力去做。
4、外部访谈。一般选择三家以上的外部人员访谈,相对客观中立的,是验证产品技术和行业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访谈对象可以是产业链上下游厂商人员、竞争对手人员,也可以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比如投资机构人员、中介机构人员等,要求访谈人员对行业的理解和认知相对深刻。 对于外部访谈的价值:第一,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外部访谈的目的不是听结论,而是听论证过程。第二,从业务中来,回业务中去。外部访谈的观点必须与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相互验证。第三,有广度,才能有深度。外部访谈更重要的是拓展思路,多维度获取信息,避免存在盲区。唯有如此,方能知道哪个方向需要重点研究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