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想念我的奶奶,她是我最亲密的家人。奶奶一直照顾我,陪伴我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但是,奶奶已经去世了,我无法再和她相处。每当我想起奶奶时,我总是感到难过和孤独。我希望奶奶在天堂过得愉快,永远不会忘记她对我的爱和关怀。
第一篇
奶奶住院了,弟弟很想念奶奶。弟弟常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奶奶了,我想去医院看奶奶。”妈妈说:“不可以去,奶奶说医院太脏了,不让去。”
从弟弟想奶奶的那天开始,弟弟就每天在念:我想去医院看奶奶……一天不知道要念几次。每天,爸爸妈妈和我都在叫弟弟不要念了,弟弟还是不听,一直念,念到了晚上。等弟弟睡觉了,才不吵了,家里终于安静下来了。
有一天,妈妈把奶奶从医院接回家里,妈妈对我和弟弟说:“奶奶回来了。”我和弟弟高兴地笑了。
晚上,妈妈带我们去奶奶家吃饭,奶奶看到我们很高兴,奶奶对我们一直笑。弟弟很想抱奶奶,奶奶却说不要到她床上,也不要动她的东西,弟弟心里很伤心。不过,一家人又能在一起吃饭了,好高兴哦!
第二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天伴着磨砚的清脆,墨香的阵阵扑鼻,提笔写字的坚定悄然而至。我和春天,还差一个写春联的故事。
腊月二十五,鸟儿啾啾声声作响,溪水的潺潺流动,描绘着一天的好心情。我挽起袖子,捂着嘴呵了一口雾气,伸手向河水去探去。即使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河水还是逃不过那冰冷的温度。我急忙将手缩回口袋,转头向坐在岸边的爷爷笑了笑。我摸了摸头,拿着水桶向河里捞去,“噗”,水桶拍打着河面,打上一桶水,坐在岸边,和爷爷洗着带灰尘的毛笔,洗净后轻轻的将它甩干。当天晚上,整套的笔墨纸砚放好,心满意足地拍拍手。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
腊月二十六,坐在门堤上,我昏沉沉地阅读着一本陈旧的《春联大全》。啊!周公终于要和我约会了,正当我要与书面来个亲密的接触时,“啪”地一声,一个“爆栗”轻轻地落在我的头上,只见妈妈“怒目圆睁”地说:“你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啊!快点好好看,不然就把你藏在爷爷书房的零食收起来了。”说罢,扬长而去。空气中只留下我的一阵哀号。
腊月二十七,爷爷坐在椅子上,我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桌子上,原应是一副大展雄风之势,可是却变了样,“千”子再写大一点,那个“树”再向左边过去一点,那个“梨”下笔重一点,要抑扬顿挫!爷爷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敲拐杖,我俯身提笔在宣纸上“斗争”着,额头上冒着薄薄的细汗,宣纸换了一张又一张,成品却寥寥无几,我有些窘迫,爷爷心平气和地说:“写毛笔字追求一个静字”,心静,写出来的字就不敷衍,我们不追求速度,只追求质量。”恍然大悟,我关掉嘈杂的电视,关掉最爱听的歌曲,深深将心中的念想叹出,一遍又一遍,终于大功告成……放下笔,搬把小板凳坐在小巷子中,等待着风,静待着春天隆重地来临。
正月二十九月,爬上阳台,将写好的春联搞搞贴起,倒数着春节的来临,忽而之间发现阳台上的迎春花开了,春天来了。
我和春天还差一个未编写的故事。
第三篇
最美妙与奇特的事情,不过是在那个偏远、陌生的地方隐没着一座令人向往的故乡,在那座故乡中,我找到了归属于相伴的爱。
——题记
次年夏天,我离开了车水马龙、红灯闪烁的城市中心,回到了心神已久的故乡。故乡还是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用砖头砌成的石墙上又长满了几丛青苔吧,只不过是屋檐下又多了几个燕子窝;只不过是门前的那棵大杨树又长了几丛枝叶吧。一切的一切,都饱含着太多太多的回忆。
站立在这幢用砖头砌成的石墙前,仿佛看到了童年时,与我朝夕相处的玩伴的身影。我们在石墙那儿一起堵过老鼠洞,享受着童年的纯真;一起玩过捉迷藏,享受着童年的乐趣;一起观察过“蚂蚁搬家”、“蟋蟀弹琴”,享受着童年的美好。这石墙上的斑驳的痕迹,仿佛诉说岁月的沧桑,又仿佛是在与我谈天,谈着我小时候的回忆。谢谢你,石墙,谢谢你与我相伴。
走进一层层的青石台阶,伫立在门前,每次的第一件事不是推门而入,而是抬起头,看着这已经黄的发黑的屋顶上,是否又来了几只燕子“安居乐业”?是否又会唱起童年那清脆的歌谣?是否又会每年春天都来准时报道?望向那燕子窝,内心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仿佛看到了童年时,我偷偷地将奶奶做棉纺的大椅子拿来,放在地上,然后踩在椅子上,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往燕子窝中掏一掏,总会欣喜地想象会掏出什么东西来。可这时,奶奶总会吼着嗓子大喊道:“宝儿,不许掏,再掏晚上会啄你的嘴巴咧!”
我总会吓得再也不敢去掏那个燕子窝了,只是会每每走到门前屋下,静静地欣赏一番生命的奇妙与美好。谢谢你,燕子窝,谢谢你与我相伴。
总喜欢在门前院子里的我,总喜欢在那棵大杨树下玩闹。与伙伴们玩着“捉人”的游戏,围着大杨树跑着,闹着,乐着,笑着。夏天,我喜欢在大杨树下乘凉,那树伸展着自己的绿叶与枝干,给我们带来一片清凉与舒心,让夏日的炎热都烟消云散了。俗话说得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果真,在这棵大杨树下,不用扇扇子,就能感受到夏天的阵阵清风沁入人心。大杨树的树皮,皱巴巴的,但却又是岁月的痕迹,向我倾诉,倾诉着儿时的无知。谢谢你,杨树,谢谢你伴我成长。
不知不觉中,晚霞已经在天边燃烧起片片火焰。晚风微熏,夕阳照向大杨树,杨树的影子错落有致地映在地面上;燕子也忙碌了一天回到温暖的窝中;石墙在夕阳的渲染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大杨树,燕子窝,老石墙早已占据了我的心灵。谢谢你们,与我相伴;谢谢你们,让我找到了相伴的爱。
第四篇
一阵强烈的光芒照射进来,直刺我的双眼,我茫然坐起身,微微睁开双眸——天亮了。
我又梦见奶奶了。在那千万根金丝织起的光影中,我仿佛看见了奶奶那张慈祥的面孔,正朝我笑。可我再一眨眼,奶奶却不见了。
什么时候,我依偎在奶奶的怀中,数着她那脸上的皱纹;什么时候,我坐在奶奶腿上,听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什么时候,刚出炉的大饼,拿在手上边笑边吃……
奶奶,我想你了。相隔万丈,那么遥远。你走了之后,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是陪伴?是关爱?不,都不是,是你那“咯咯”的笑声。在你的笑声中,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绚烂无比,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第一缕阳光是多么美妙。每一次周末,我都满心欢喜地等你电话,盼你回来,可都是徒劳……每一次,想起我们的前尘往事,也算是种安慰。
奶奶啊,你永远是我最亲近的人。鲜花曾告诉我你对我的爱,大地知道我心中的每一份思念,奶奶啊,你帮我解开了多少心结……
一阵微风吹过我的脸庞,多像你的双手,轻轻抚摸我的额头。奶奶,我在光影下等你,期待与你再次相见。
第五篇
在我最喜欢的奶奶去世的时候,那个年纪并不懂得为何奶奶要去那个被称为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甚至那个时候是简单的,以为是自己或者爸爸妈妈做错什么事惹奶奶生气了,所以奶奶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等她气消了便会回来了。可是等啊等,问啊问爸爸妈妈,奶奶什么时候气才消。爸爸妈妈只是告诉我,他们也不知道。
直到等到现在我明白了为何有清明扫墓,或许是因为我明白了,所以我不再等了。或许奶奶现在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很好。或许她也像我想她一样在想我。或许她在看着我,希望我快乐健康的成长。
清明节快到了,我去给奶奶扫墓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她,我很想她。
第六篇
今天是4月5日清明节,无论是在何方的人们都会不远千里回到自己的家乡拜祭逝去的亲人。由于今天天气不好,爸爸没有让我去,但我独自在家里不禁想起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是位慈祥、和蔼可亲的老人,她总是笑容满面。当我每次去探望她的时候,奶奶会站在三楼的窗台前大声地喊:“佳吉,你来了。”又或者“堵”着门故意问:“你是谁呀?”然后会紧紧地把我拥在怀里。这时我能体会到奶奶的渴望。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还是位勤劳朴实的老人,她总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爷爷。奶奶做的饭菜很好吃,每当星期六我去奶奶家的时候,都会给我做我喜欢吃的鸡腿和鸭棒,我每次也会吃上两大碗。又或者急忙走进房间从衣柜里拿出“珍藏”已久的小零食给我吃,这时候我能体会到奶奶对我的疼爱。
我对奶奶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奶奶虽然已经不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会一直想念奶奶。
王佳吉
第七篇
我的书架上摆着一套唐诗宋词,我看见这套书,就会想起我的奶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妈妈告诉我这套书是我一出生时奶奶送我的见面礼,她希望我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我是在奶奶的怀抱里长大的,从我记事起,奶奶经常给我读诗词,还用家里的旧挂历在背面写上唐诗然后贴在墙上,有空就给我念,给我讲。
就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奶奶经常去医院,我发现她越来越瘦,后来只能躺在床上,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那天,她用骨瘦如柴的手抓着我的小手,亲了又亲,两眼竟流出了泪水,她有气无力地说:“奶奶要走了,不能再陪你读诗词了,你要把没读的继续读完。”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珠泪难收。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逝水空流。奶奶离开我们了,我再也听不到她那慈爱的声音了,但每当背起她教我的诗句,就感觉她在我身边影响着我,鼓舞着我。
第八篇
奶奶在今年的三月六日离开了我们,享年九十三岁。
奶奶一生坎坷,三十五岁守寡,含辛茹苦的带大了三男两女五个孩子,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岁月的风霜与刀剑,铸就了她坚强的性格。为了孩子们她独担风雨,人生漫漫路她独自一人撑起一片天。
奶奶经历了贫穷日子的折磨,她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岁月。她很节俭,吃饭不挑食,穿着朴素,父亲、伯父、姑姑给她的零花钱她从来不舍得花,总是留给我的小侄子、小侄女买零食吃。我们开导她很多遍,告诉她孩子们不缺零食吃,让她自己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她答应的挺干脆,可是,过后依然我行我素,给小孩儿们买东西照买不误,哎!真拿她没办法。
奶奶生前身体很好,也许是上天垂怜她一生的不容易,让她免受病痛的折磨。高寿的年纪,依然为家里的农田操心,清楚的记得那年的秋季,收完玉米后,奶奶怕地里漏掉玉米穗,踮着小脚,亲自到地里去搜寻遗落的玉米穗,劝又劝阻不了,真让人心疼又着急,只有陪她一起去。
奶奶待人亲切,和睦乡里,很有长者风范,街坊邻居家里有了什么事,总爱询问她如何处理,听取她的意见,小辈们也都很尊重她。
每次回家,看见奶奶坐着马扎在院里笑眯眯的,我就觉得她是一个乐观而且容易满足的老人,生活的睿智伴随着流逝的岁月深印在她几多经历的心田。
可如今,再回家,再也看不见奶奶了,清明将至,更加重了我对奶奶的思念。
死者已矣,给生者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怀想与思念,青青柳色依依,绿意盈盈中,我仿佛又看见了无疾而终的奶奶的笑脸,奶奶,愿您在另一个世界里依然快乐如故……
第九篇
怀念奶奶
今天,回到家,看见妈妈把餐桌上摆得满满的,我好奇地问妈妈:“今天是什么日子,为什么又这么多的菜?”
“今天是奶奶的生日,为了……”妈妈慢慢地说到。
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我都忘记了,也许时间会冲淡一切。不知不觉中,奶奶就又到了生日那一天,每年奶奶生日那天我都要打电话回去问候奶奶,但是现在,我去哪里问候?到哪里去祝福?
开始吃饭了,饭桌上摆着一盘西瓜。西瓜,是我和奶奶都最喜欢吃的东西,这种冰冷的带甜的水果,暑假我们回老家时,一般都会给奶奶他们带西瓜。现在,在打回老家的电话里,不会再传来奶奶叮嘱的声音,不会再传来奶奶那满含着期望的话语。
奶奶去世已有半年了,我怀念奶奶那亲切的话语,那从老家带来的土鸡蛋,那慈祥的笑容,那……
怀念奶奶,为我付出的多少。今天是奶奶的生日,以前奶奶从没在我们这里过过一次生日,今天终于在我们这里过过一次生日了。奶奶,祝您生日快乐!
第十篇
又是那首熟悉的曲调,这是您最爱的曲目,但如今播着同样的曲调,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受。随着曲的旋律,我不经意、不经意地在心湖上泛起了一丝丝的涟漪。在湖波中,我又思念起您;在湖波中,又泛起您和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也许是我不能接受您的离去,但是您确确实实离开了我们已有两年多了,两年多的岁月里,我对您的想念,您又能感受到多少呢?可我又不想您领会到那一丝丝的思念,因为我不想打扰您的清梦,您的宁静,因为您是我最敬爱的人——奶奶。
记得您离别我们的那天,是一个黄昏,一个正吹拂着微风的黄昏一点点的泪水。当我接到那从乡间传来您已辞世的消息,我并没有哭,因为我再也无力从眼眶内挤出那一点点的泪水。我站在窗台前让那透窗而过的凉风夹着小雨拍打着我的脸庞,是一阵阵的刺痛,刺痛的却不是那一张脸,而是那受不想打击的内心……
送别您,我是多么的不舍,我捧着一盘您喜爱吃的天津红枣,心里有说不出的话,但纵使我说出心里的千言万语,您又会听到吗?我想,上到了山,您终于可以安睡了,去您那无人骚扰的乐土,您是多么的安详,在您安详的脸上挂着的是那慈爱的微笑,但也掩盖不了岁月在您脸上留下的痕迹。
我掬一把黄土轻轻地盖于您的身上,我哭了,一直故作坚强,安慰亲朋的我哭了,但只有无声饮泣,暗暗地从眼角淌下了泪珠,因为您不喜欢爱哭的孩子,我怎能又叫你失望呢!您可以放心的归去吧!永远宁静,您那爱哭泣的外孙女已经学会了坚强歌曲依然在播音,我只希望您可跟我一起欣赏这曲调——《彩云追月》。
第十一篇
我的奶奶现在已不在人世,可是我无比怀念她,和她相处的日子。
那是在我5个月大的时候,我还在摇篮里静静地睡觉在我一旁的就是一个满脸皱纹、慈眉善目的老奶奶,那就是我亲爱的奶奶,她正在一旁摇动摇篮,突然我大哭起来,奶奶立即把我从摇篮里抱出来,轻轻地用手掌拍着手,哄我睡觉,我唱着摇篮曲,从此我就深深地喜欢上奶奶。
我长到一岁了,奶奶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从此奶奶在我的心中就有了特别的地位。
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只有奶奶和我在家里,我独自一个睡在一个房间。那个时候,我的家里停电了,只好点着蜡烛。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周围都是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的4旨,仿佛周围有许多“魔鬼”在笑,我很快就被吓哭了,奶奶立刻到我的身边,就像一位战士,把“魔鬼”都赶走了,她马上把我抱到床上把我搂在怀里,说:“不要害怕,有我在呢,我马上把灯点燃给你讲故事。”她点燃了灯,屋子里顿时明亮起来,然后给我讲故事。
奶奶说:“从前有这样的一个人……”听着听着,心里恐惧烟消云散,我想:奶奶真厉害,把周围的“魔鬼”都赶跑了,等到故事讲完,我安然地入睡了。
在一岁半的时候,我便可以在地上走路了,奶奶把我领出去跟别的小朋友玩,奶奶年岁已大,腿脚不是很好,走起路来总是脚痛,她好不容易把我领到了别人的家门口,突然在我的视角中出现了一个“大怪物”正在吐着舌头,对着我喘气,突然它向我走过来,大叫向我示威,我马上被吓哭了,奶奶不注意她的身体,赶忙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奶奶就像一位英勇骑士,打倒了“大怪物”。后来我才知道那所谓的“大怪物”就是一条大狼狗。
奶奶照顾了我两年,在我两岁零一个月时,奶奶就去世了,全家人为奶奶办了丧事,那时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总是问爸妈:“奶奶到哪儿去了?”爸妈总说:“奶奶到了别的地方,不会回来了。”
后来我知道奶奶在我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相貌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现在想起以前的事,总会无比地怀念她老人家照顾我的事,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奶奶的魂灵!
第十二篇
奶奶在我们家时,天天带我去这吃酒,去那学习。可是自从妈妈生了两个小妹妹之后,我就很少再享受这种幸福了。因为两个宝宝在一起带太累,太吵,奶奶就把其中一个宝宝带到姑妈家,和姑妈一起带。
以前练钢琴时,奶奶总是会坐在一张小椅子上听着,可是现在,我练钢琴时,身边总觉得空落落的,不再常有人来陪我练琴。
不只是练钢琴没有人陪,连去学数学都没有人陪我。
以前去上数学课,奶奶和我都会在路上讲一些好玩的,边笑边走,一路说到上数学课的地方。我进去上数学课,奶奶就坐在外面等我。而现在,上数学课时只能想象着奶奶在窗外等我……
在我上幼儿园时,每一次放学都是奶奶来接我,每一次买小玩具都是奶奶买给我,每一次买好吃的也都是奶奶买给我。我上了小学,一到四年级,每一次在公交车里睡觉都是靠在奶奶的肩上,这些都令我久久怀念。
虽然有了两个妹妹,我却“失去”了奶奶,我无比怀念那段时光。
第十三篇
重阳节到了,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奶奶在我12岁的时候离开的人世,每年到她生日那天我都会到她的坟前祭奠。奶奶很爱我和我的两个姐姐,我们也爱我们的奶奶,可是奶奶过世了。
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最好的老人,爱听戏,爱给我们讲故事。
不知道奶奶在天堂过的好吗,她一定很幸福的,没有疾病,没有痛苦,奶奶操劳一辈子也没怎么过好日子,在好日子来到的时候却突然的离开了我们。奶奶过世多年,她的照片我一直在我的相册里保存着。
我喜欢奶奶笑,喜欢抱着奶奶的胳膊睡觉。奶奶的脚是旧社会时候裹的小脚,直到离开也没有恢复过来。
奶奶她在天堂笑了。
第十四篇
昨晚,妈妈到很晚才回到家,我有点担心,明明没有说要加班啊,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快十二点的时候,我终于把妈妈等回来了,听到开门的声音,一颗高悬的心终于放下了。可是,听了妈妈晚回来的原因,我的心又立刻紧张不安了起来。原来,我的奶奶又住院了。
每年暑假我都会去奶奶家,陪奶奶住上两个月。开学才一个月,离开奶奶家还不到三十天,奶奶居然生病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眼前浮现的都是奶奶慈爱的脸庞,耳边仿佛又听到奶奶的一声声唠叨,我从没有象现在这样的思念起奶奶来。
在我眼里,奶奶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唠叨大王”,似乎什么事都要唠叨一番才肯罢休。诸如我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会在旁边反反复复地问我:吃饱了?真的吗?不再吃一点吗?要不再喝碗汤?不能只吃肉不吃菜,要多吃菜才能长高……。诸如我要出门时,奶奶总是会不厌其烦的提醒我:要早点回来,过马路要特别小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打球打得大汗淋漓回家时,奶奶又开始唠叨了:打球打得怎么样?满头大汗的,快去洗澡吧,洗完得赶紧换上干衣服,不然就感冒了,你这个皮猴子,不听话又瞎跑了……。有时候,我觉得奶奶都能赶上大话西游里的唐三藏了。
我对奶奶的“温馨提醒”挺烦的,甚至有时还会跟奶奶“唱反调”,跟奶奶发火、吵架、扔东西。可现在奶奶生病去住院了,那熟悉的、以前几乎天天都徘徊在耳边的唠叨声突然消失了,我的世界安静了,可是我却突然不习惯了。原来,我就是在奶奶的唠叨中长高、长大、懂事的呀。奶奶的唠叨是爱的唠叨,是幸福的唠叨,是温暖的唠叨,每一句唠叨都是因为关心我、爱护我、宠爱我,她才会不厌其烦的提醒我。用她自己爱的“唠叨”,让我累计更多的经验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让我更加快乐、幸福的成长。
明天我一定得给奶奶打个电话,告诉奶奶,我想她;也告诉奶奶,其实我真挺喜欢听她唠叨的。亲爱的奶奶,您一定要早日康复,让我回到那温暖而又温馨、每天都可以听得到奶奶的絮絮叨叨的日子。
第十五篇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1)
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曾经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事情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第一枪。
而《孔乙几》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几,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之呼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同情他那?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样走下去。“孔乙几还欠十九个钱那!”是啊,他的债谁帮他还那?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鲁迅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你们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鲁迅的小说,有思想,耐人寻味,他让迷陷于封建制度的人们都清醒起来。那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该做些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鲁迅一起呐喊,呐喊吧!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的生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努力!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呐喊》是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可以说它是中国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书中收集了许多我们所熟悉、津津乐道的文章,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藤野先生》一文是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即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所看到和听到当时一幕幕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景象为背景,文中较大篇幅叙写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如何的一丝不苟和对先生的欣赏,只是在鲁迅先生看来:学医只能医治身体上的疾病,而思想精神上的疾病不是医学所能拯救的。文章从一个侧面描述了鲁迅先生强烈爱国意识的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文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依旧振聋发聩。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这篇文章遗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精神胜利法”的渊源,读者想必也能理解“自欺欺人”是如何的要不得!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