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读后感精选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5 02:25:18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4-15 02:25:18   小编: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一文介绍了著名中医学家罗大伦对《伤寒论》的深入解读。文章详细阐述了罗大伦对《伤寒论》中经方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其中病机的独到见解。通过他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医学著作的精髓和实用价值。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读后感篇一

罗大伦博士,是我非常喜欢的中医科普专家。这本《罗大伦解读〈伤寒论〉》,以“伤寒圣手”宋代名医许叔微的医案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各种外感疾病的症状、变化规律和辨证论治的原则、方法。

看完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对中医也有了有更深的认识—— 一、中医疗效:确凿无疑

本书介绍的案例,既有许叔微的,也有现代医家的,只要方子运用得当,覆杯而愈。 一个人吃撑又感冒了(春节期间是不是易得这个病),先后请来两位医生,却越治越重。 许叔微来一看,《伤寒论》里不是写得明明白白嘛?按照条文论治,一服药下去,病人就不喘了,再喝汗出来了,到晚上病就好了。 《伤寒论》里的方子,只要对症,基本上都能迅速见效。很多人怀疑的其实不是中医,而是医生,现在想找张仲景、许叔微那样的医生可太难了。

一、中医发展:与时俱进

以前觉得中医总是在故纸堆里打转转,罗大伦在书指出,中医一直是在不断发展的。 例如对芍药的认识,从《伤寒论》中只提及“芍药”,到后来南北朝时区分出“白芍”和“赤芍”,再到唐朝明确两者的不同功能,直至后世能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使用白芍或赤芍。 再如舌诊,《伤寒论》中出现的不多,到元代出现了把舌诊与伤寒病结合起来的专著,到清代就普及了。这都显示出中医的发展和创新。

二、中医方法:精细明晰

尽管有人批评中医过于模糊,但《伤寒论》的精细和清晰,让人叹为观止。 如桂枝汤,加一味葛根,就成为桂枝加葛根汤,再加一味麻黄,则成为葛根汤。都是治外感病,但组方的细微差别,针对的是病症的细微差异。 我觉得与现代营养学相比,中医要清晰多了,不像营养学,到处都是矛盾的地方,让人无所适从。

《伤寒论》是古人跟瘟疫斗争的智慧结晶,这在当前尤其具有现实价值。试想,有个头疼脑热的,自己就可以迅速解决,能少受多少罪,少花多少钱? 罗大伦说,每家都应有一本《伤寒论》,这个要求有点高了,毕竟很多人可能看不懂。但罗大伦解读《伤寒论》,倒是可以一家一本,仅凭这一句就够了—— 外感风寒,立即喝桂枝汤,基本上一次就能解决问题。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读后感篇二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藏,一代代中医大家给我们留下了中医理论经典之作,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中医理论在不断完善和丰富着,从最开始的简单的治病救人发展起来,最终形成一整套的医学理论,帮助我们不断丰富着对周边世界,对自己的认识,中医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更是先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形成的智慧,是认识自己和周边的关系的哲学,更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

学习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自我修养的一种提升,翻开那厚重的医案,其中偶然透露出的大医治国,医者仁心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罗大伦老师作为方家,从内行的角度解读医案,剖析病例,带我们深入到医家经典伤寒论中去,讲透中医智慧,对于我们自己的保养保健,修养调息,心灵的自我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中医文化,通过不断调整自己内在的阴阳,达到平衡的状态。让我们不断精进,调心安神,获得身体和心里的健康,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幸福。

伤寒论发展出来的经方派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方剂,这些方剂今天还在帮助我们,调节我们的营卫之气,守护着我们的健康,那么面对时空的变幻,中医是如何用这不变的经典之方剂来以不变应对万变的,这背后又有那些变化也不变,听方家罗老师一一道来,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抓住这些具体的症状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看似差不多的药方中藏着变化和应对方法,罗老师把这些经典医案吃透了,听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因症变化的道理娓娓道来,施药之细微差异,讲的明白透彻,禁不住为这些医者方家喝彩,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身体力行的践行着中医的理念,不断丰富着中医的理论和文化,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用心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这本罗老师的解读,并不是非要能开方剂,通过这些经典经方的分析和学习,让我们掌握一些中医理论和知识,面对疾病时不再束手无策,能从自己内在的角度去理解一些东西,多一种维度,多一种方法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点已经足够了。

罗大伦解读《伤寒论》读后感篇三

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张仲景坐阵衙门,为百姓看病治病不取分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医学家,尊称张仲景这样的医生为“坐堂医”。

张仲景苦心研炼医学,写下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后来成为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也成为中医的灵魂。

《伤寒杂病论》书中有113首处方,都是颇具奇效的经典配方,后世称为“经方”。此书也被医界称为“医方之祖”。

南宋医学家、翰林学士许知微,当年因不满宋高宗苟安江南、秦桧陷害忠良,毅然退隐乡里,行医济人。

许叔微苦心专研,一生著述颇丰,成为宋代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大家之一,对辨证施治理论有很多阐述和补充。

70岁高龄的许叔微将平生运用经方的案例整理编撰,写下《伤寒九十论》。书中选择了九十个不同的伤寒病案,记载详细而真实,成为我国第一部医案专著,在我国的医案学发展史以及仲景学术临床应用上均有不容忽视的开创意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推广。大家喜闻乐见的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就是由他发起并主创的电视节目。

之后他又接二连三的参与《百家讲坛》的《大国医》系列、《名医是这样成名》以及山东卫视的《养生》节目。

他认为中医之道即是生活之道,古代的中医智慧,可以启迪照亮我们的人生。,所以在中医文化的推广上不遗余力。做为一个勤于耕耘的专业工作者,当仁不让的要深读、精读《伤寒论》《伤寒九十论》,并且大量应用。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罗大伦解读<伤寒论>》。

在这本《罗大伦解读<伤寒论>》开篇自序是说到:

“宋代许知微、朱肱阐述张仲景的治病法则,验证于临床,传授世人,建立了擅长使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门派,后世尊称为经方派。

许叔微品德高洁,以拯救众生为念,他的《伤寒九十论》是应用《伤寒论》的专著。

我想通过医案的解读,来帮助大家理解《伤寒论》的一些基础的思想。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伤寒论》,学习古代圣人的经典,多掌握一些中医理念,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这本书十分好读,因为医案就是案例,罗大伦老师又十分擅长讲故事。

我们学习内经也好,伤寒论亦或灸绳这之类的书,无非就是想汲取先哲的智慧,学习古法,有病防病,无病强身。

当年张仲景遭遇家族200多人因瘟疫一夜之间没了的这一重创,他发誓写下了《伤寒论》。

以万利民,普世天下,是医者仁心所在吧!

张仲景、许叔微如此,罗大伦亦如此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