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哀悼与忧郁》读后感精选

《哀悼与忧郁》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16 00:30:13
《哀悼与忧郁》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12-16 00:30:13   小编:

《哀悼与忧郁》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逝去亲人的哀悼和自身忧郁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文章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让人深受感动。通过文字,作者传达了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对生命的珍视,引人深思。

《哀悼与忧郁》读后感(一)

“一切美好和完美的价值都仅仅取决于它对我们情感生活的意义。” 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情感,也正因为此,人类常常困囿于各种复杂的情感迷宫中,弗洛伊德作为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大师,其理论常被作为梳理逻辑思维的利器。 《哀悼与忧郁》收录了弗洛伊德1915~1920年的四篇文章,《哀悼与忧郁》《当下对于战争和死亡的看法》《论无常》《超越快感原则》,而这几篇无比巧合地对应了当下的现实状况。

哀悼通常是一种对于丧失的反应,即丧失所爱之人或丧失类似地位的抽象物,比如祖国、自由、理想等。 忧郁在情绪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一种极度痛苦的心境,对外部世界兴趣的丧失,爱的能力的丧失,各种活动上受到的抑制以及自尊感的减弱。 忧郁者展现了哀悼中不存在的一点:即自尊感的极端减弱,一种强烈的自我贬损。 简言之,在哀悼中,是整个世界变得贫乏和空洞,但在忧郁中,是自我本身变得贫乏和空洞。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最深的本质包含着一些本能冲动,这种本能冲动是“爱恨交织”的。这种冲动不仅可以解释我们的忧郁症、我们对死亡的态度,甚至可以解释战争的起因。 死亡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我们都知道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结果,但人类面对死亡的态度却总是充满着矛盾:一方面肯定它的存在,一方面又并不接受它的结果。 为此,人类努力地将死亡的必然缩减为偶然,不断证实所谓的不朽,比如灵魂的存在,又通过宗教延续死亡之后的幻想,创造一切的意义都在于剥夺死亡否决生命的意味。 对死亡的否认意味着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为此,作者给出了他的观点:若要维护生命,必要准备好死亡。

联想到当下被抑郁症笼罩的天空,被战争无情摧毁的家园和被剥夺的生命,还有部分人对于死亡的坦然走进与选择,新的思维新的想法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大脑,这一世生命到底要如何度过。 弗洛伊德说:身处文明社会的我们,对待这种原始冲动的正确做法就是进行“哀悼”。只有顺利地完成哀悼的工作,我们才能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死亡和失去,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

《哀悼与忧郁》读后感(二)

哀悼是一种对于丧失的反应,丧失所爱之人,丧失重要的意义,比如祖国,自由,理想。这样一种状况,我们称之为哀悼,哀悼并不是一种病理情况,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就会结束。 忧郁则是一种极度痛苦的心境,对外部世界丧失兴趣,爱的能力消失,各种活动上受到抑制以及自尊感的减弱,自我谴责,自我伤害,还有对于惩罚一种妄想性期待。 忧郁的人自尊感极端减弱,强烈的自我辨识。 在学习心理学的路上,最吸引我的就是弗洛伊德。 之前只看过他梦的解析和精神分析理论,这一次的这一本是关于死亡和失去。 死亡是生命必然的结果。 精神分析学斗胆宣称: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死。换而言之,在无意识中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不朽的。 所以我们面对死亡是矛盾的。 一方面我们非常严肃的看待死亡,另一方面我们又否认死人。 书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观点。 某些时刻,某些力量唤起了生命当中的力量本质,这种本质存在着自我保护冲动,所以有机体则只想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死亡。 在此我们按下一个暂停键。 并不是每一个生物都将走向自然的死亡,所以我们会去追求一种所谓的不朽,比如灵魂的存在。 然后有了宗教,延续了死亡后的幻想,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人们创造出了前世灵魂重生,这些的创造的意义都在于剥夺死亡。 最近琼瑶的离去,是充满争议的,她选择以自己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她重视生命的体验,所以并非“轻生”。 年华老去 也没什么不好,轰轰烈烈, 潇潇洒洒 ,也是一种选择。 死亡是永恒的课题

《哀悼与忧郁》读后感(三)

哀悼是一种对于丧失的反应,丧失所爱之人,丧失重要的意义,比如祖国,自由,理想。这样一种状况,我们称之为哀悼,哀悼并不是一种病理情况,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就会结束。 忧郁则是一种极度痛苦的心境,对外部世界丧失兴趣,爱的能力消失,各种活动上受到抑制以及自尊感的减弱,自我谴责,自我伤害,还有对于惩罚一种妄想性期待。 忧郁的人自尊感极端减弱,强烈的自我辨识。 在学习心理学的路上,最吸引我的就是弗洛伊德。 之前只看过他梦的解析和精神分析理论,这一次的这一本是关于死亡和失去。 死亡是生命必然的结果。 精神分析学斗胆宣称: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死。换而言之,在无意识中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不朽的。 所以我们面对死亡是矛盾的。 一方面我们非常严肃的看待死亡,另一方面我们又否认死人。 书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观点。 某些时刻,某些力量唤起了生命当中的力量本质,这种本质存在着自我保护冲动,所以有机体则只想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死亡。 在此我们按下一个暂停键。 并不是每一个生物都将走向自然的死亡,所以我们会去追求一种所谓的不朽,比如灵魂的存在。 然后有了宗教,延续了死亡后的幻想,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人们创造出了前世灵魂重生,这些的创造的意义都在于剥夺死亡。 最近琼瑶的离去,是充满争议的,她选择以自己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她重视生命的体验,所以并非“轻生”。 年华老去 也没什么不好,轰轰烈烈, 潇潇洒洒 ,也是一种选择。 死亡是永恒的课题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