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一文指出,科研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强调了硬技能和软实力的双重重要性,呼吁科研人员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自己的软实力。
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读后感第一篇
作者是毕业于中国农科院的博士,现就职于北京农林科学院,在科研之路上硕果累累。这本书结合她个人的求学和科研经历,写了两大主题内容:
1.如何做科研?(第1章~第4章)她的研究方向在生化领域,归纳总结出的科研经验最适用于理工科,人文学科可借鉴共通部分,不完全适配。
2.如何过好研究生三年?(第5章~第8章)来自资深学姐的经验分享,适用于所有学科的研究生。即便无志于学术,也可以作为读研参考指南。
考上研究生只是开始,读研之路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挑战。除了完成学业任务,从长远看还有职业生涯规划、潜在就业压力等;从近三年看,还有三年发展计划、同龄人对比等等。考研不易,读研更不易,不要把它变成一场结果不定、全凭运气的豪赌,也不是一段为期三年的gap,而要当成一项事业用心经营。
要经营好这项事业,少不了书里提到的几种能力:拆解分析能力、心态调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拆解分析能力包括拆解和分析两部分,一方面能将大目标拆解为若干小目标,另一方面能分析出小目标中的难点要点。根据拆解和分析得到的结果,制订方案,采取行动。
提高心态调整能力,作者介绍了几种可行方法。找信赖的人倾诉;培养爱好分散精力;适当降低自我要求;正向看待课题外的任务安排(课题外安排有财务报销、器材订购、制作PPT、撰写材料等);树立个人时区意识,不以他人动向及进展为参照物,走在自己的时区里。
人际交往被作者划分为多个方面。通用的社交技巧有:能够表达感恩,愿意成为帮手,学会举一反三,有边界意识,有同理心,多说“我们”少说“我”(团队精神)。与导师的交往无可避免且十分重要,要主动汇报,使用让听者舒服的、平和的表达方式,站在导师的立场换位思考。学会主动建立弱关系社交,包括学术领域的人脉拓展(推荐方法: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领域外的关系建立(推荐方法:加入付费社群)。
要经营好这项事业,作者的介绍中有两个经验方法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提高时间管理效率。关键在于提前规划,制订日/周/月/季度/年计划,计算完成各项计划所需时间并标注在其后,通过阶段性总结复盘检查执行进度、观察个人成长。每日计划制订推荐“四象限法则”,即今日待办分为重要且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四个象限维度,优先完成前二项任务。
坚持自律。她的无痛自律法:只做5分钟,如只跑5分钟步;假定美好结果,通过对美好结果的设想反向驱动行为;优先做容易获得成就感的事;用奖励机制倒逼习惯养成。
方法都很朴素,实操难度不大,但贵在坚持、难在坚持。考过研的人都知晓个中艰辛,在研究生之路上且行且珍惜,才不辜负当年那样努力的自己。
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读后感第二篇
在孩提时代,许多小朋友在谈论未来的梦想时,科学家往往是他们理想职业的热门选项之一。然而,那时的孩子们对于科学家的工作内容以及所需素养了解甚少,对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往往只是口头上的宣言。 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有意于成为科学家,我们需要尽早深入了解成为科学家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那些我们自身无法改变的能力。如果我们不提前做好准备,可能在真正踏入这一领域后,才会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这将导致我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前期准备面临前功尽弃的风险,也会耽误我们的人生,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对待。
王昕璐,是一位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她发表了20余篇论文,更重要的是她在网络平台上分享着自己的科研学习的过程,让更多读者了解科学家是如何炼成的,了解科学家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 现在,她更是将这些经验整理成书,也就是我们正在阅读的这本《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让我们能全面了解科研人员,探索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核心技能。
通过阅读这本书,再对照我们自身的情况,我们就能明白自己是否具备成为科学家的先天优势,就能明白如果我们想成为科学家,我们是否能通过努力来补足我们的能力,或者尽早放弃,选择其他更合适的道路。
那么,《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关于科学家的硬技能和软实力的信息呢?首先,学习的能力对于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而对于已经走上科研岗位的人而言,学习实际上就是信息获取的能力。科研人员不仅要从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发掘所需知识,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使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从而真正帮助到自己。作者在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如阅读文献、拓展信息渠道以及通过组会学习提升等,让我们了解科研人员具体要学习的知识和渠道。
作为科研人员,除了学习之外,研发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具备动手能力这一关键技能。在现实中,有些人思维活跃,能想出各种点子,但一到动手操作时就会陷入“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的困境。因此想成为科学家就需要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掌握各种实验的具体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会做好实验记录、整理数据以及进行数据分析等等一系列技能。
作为科研人员,还要学会选课题、写论文等任务,这其中也涉及许多可以特别注意的软实力掌握,包括深度思考、人际交往、时间管理等细节。所以《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一书详细阐述的这些内容,对于想成为科学家的你或我而言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就让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科学家成功之路并切实帮助自己在现实之中在这一目标而做好准备吧。
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读后感第三篇
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
评价人数不足
八月份了,准研究生们要开学了吧?学业进入新阶段,你准备好了吗?不如先来快速了解一下科研人需要掌握的“硬技能”与“软实力”吧。
《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王昕璐的作品。
作者发现,许多研究生因为不太会运用科研学习方法、工具等,科研效率不高;有些人更是因为面对科研问题和压力,不知如何解决。
于是作者写了这本《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希望能帮助研究生们从“硬技能”与“软实力”两个维度提升自我,更好地科研和成长。
作者王昕璐花了六年的时间读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开始做短视频,分享自己的科研学习方法。
她科研经历丰富,时间管理能力超强,善于总结,乐于分享,其经历与思考已帮助许多研究生,这本书也将为研究生和准研究生们带来益处。
《科研人的硬技能与软实力》一共8章。
前4章是“硬技能”篇,包括:信息获取能力、科研动手能力、优化课题设计、论文撰写能力。这些是研究生必要了解的干货。
后4章是“软实力”篇,包括:深度思考能力、良好心态养成、人际交往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这些可以帮你更好地平衡科研与生活。
文献、实验、论文,是研究生们科研生活里的主旋律,也是研究生们需要重点提升的“科研硬技能”。
在本书中,作者给出了许多干货:高效阅读文献的方法,如何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如何通过组会学习提升,实验和绘图注意事项有哪些......
还跟大家介绍了如何优化课题设计,研究生开题、中期与答辩要点,更是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撰写论文,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许多技巧。
“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是各年龄段的很多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生群体中也不例外,尤其体现在科研实验中。
作者在本书第2章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典型原因:一是不留意细节;二是机械操作,不动脑筋;三是从不复盘,四可能是方法错了。
针对此种现象,作者告诉大家要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勤于梳理实验步骤,养成留心细节的习惯,勤于思考和请教,保持实验台的整洁。
书中的科研干货还有很多。关于如何提升软实力,后4章更是值得一读,不在这里赘述了,研究生和准研究生们自己翻书看看,收获会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