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1000字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3 07:15:17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9-03 07:15:17   小编:

《闪光的氰化物》是一部揭示人性黑暗面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困境中的选择和行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深思。小说深刻探讨了道德和伦理的边界,让人反思生活中的价值观和选择。阅读后令人感慨万千,不禁思考人性的本质。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一)

凶手出人意料,但给的篇幅太少所以揭露的时候觉得太仓促了。这本对我而言出彩的是法拉第夫妇和罗斯玛丽的三角恋,阿婆写人性确实有一手,斯蒂芬的性格决定他无法和罗斯玛丽这种美女坠入爱河太长时间,最后他还是认识到桑德拉是真爱。不过桑德拉在这场修罗场中胜利了吗?我觉得没有,她不过是得到了一个会出轨的男人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二)

借着这本凶手是女性而去谈谈女权主义下的女谋杀犯问题,这本书的情节并不复杂,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也不算出彩的,加之我的阅读也是断断续续的,没有感觉有特别出人意表的地方。在悬疑设计上也不是特别的巧妙,看似不可能谋杀,通过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坐错位置而解决了,新意上不足。

但正好结合近期在听《晓说》里,高晓松通过美剧发展所传达出新女权平等主义,用现代的男权和女权观念去分析侦探小说中的女谋杀犯是比较有意思的。

传统意义上的女权,表征的是女人应该有男性一样的权力,注意这里面的权力大多是指正面向上的权力,例如在各个行业的晋升同道中受到同等对待等等。但是女性的恶,这一方向的权力确甚少被文学作品所表现,女性所反映出来的恶,更多是男性压力测试的结果,例如因爱生恨、因妒生仇,哪怕是女性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中的女嫌疑犯也是在男性压力测试下,才实施犯罪的,这种犯罪从开始萌生,一直到实施都无法摆脱男性角色的影响,其实可见在二战结束期间当时的文学所反应的价值观还是男人至上的价值观。

那么当今文学也好,电影艺术的变迁其实在体现着女性价值观的变迁,女性的独立与平等,是体现在善与恶两个层面的,都由女性自发的追求作为最深层次的原因,而不需要去依附大众经验主义的价值观,更不需要在艺术创作中去强加一些改变女性价值观的外部男性角色,让女主角真正成为女主角,而不是让她们因为他们才变成如何,也许这样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才能真正体现出一种女性平等主义。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三)

人物介绍

爱丽丝玛尔(A):B的妹妹,对B不了解。B死后可以继承财产。

罗斯玛丽(B):死者。

安东尼布朗(C):C是曾经是一名囚犯,而B碰巧知道了这件事,C威胁她如果泄露出去就杀掉她。实际上C是情报人员,在这里暗中执行任务害怕B暴露他的身份。喜欢A。

乔治巴顿(D):B的丈夫,知道B不爱他,也知道B和E偷情的事。

斯蒂芬法拉第(E):不择手段的在社会上向上爬,娶了家里很有势力的F。在一次度假中遇见B,不能自拔的爱上了她并成为她的情夫。在B想要与他私奔,准备暴露这段关系后,想要利用毒药在聚会上杀死B灭口。

亚历桑德拉法拉第(F):E的妻子,早就知道了B与她丈夫E的私情,希望她能得流感死掉。

露丝莱辛(G):D的秘书。她认为如果没有B,D就会娶她,因此希望B死掉。被D委托处理I的事宜。

卢西娜德瑞克(H):A的姑姑,B死后搬来与AC同住,溺爱自己的儿子I。

维克多德瑞克(I):败家子,经常向H索要钱款。D要求G将其送往布宜诺斯艾利斯。

瑞斯上校(X)

B一年前在一场在卢森堡餐厅的聚会中中毒身亡。事后警方搜查出B写了一半的遗嘱,将遗产留给A。加之事前B感染流感一直情绪低落,因此判定她为自杀。随后发现C-G等人都对B有谋杀的动机。两个月后D收到两封匿名信,均言A是被谋杀的。为了找到蛛丝马迹,D决定再次举办聚会邀请一位女演员扮演B。借口庆祝A的18岁生日并请求上次没来的X协助他。

在聚会上多出了一把空椅子,女演员因为凶手的阻碍没有来。歌舞表演后大家首先为B的生日祝酒,然后一同去跳舞。回来后D提议为纪念B再次喝酒,D中毒身亡,桌下发现了一包氰化钾。两次喝酒间没有人有机会接近D的酒杯下毒,只有一名服务员帮忙捡起A掉在地上的包。A向C坦诚那包氰化钾是自己的,D死后她从包中掏手帕,毒药掉了出来。之前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包毒药。

凶手是G和I。动机是钱。

I爱上了G,所以并没有将G送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帮他隐瞒。匿名信是G写的,目的是为了怂恿D举办第二次聚会,方便他们实行谋杀。

聚会当晚,G和I想杀的实际是A。A包里的毒药也是G放进去的。在歌舞表演时I假扮成服务员为A倒酒趁机下毒,歌舞后的祝酒A并没有喝酒。去跳舞时A的包掉落,由服务员捡起,结果放在了相邻的位置上,导致随后回来时A默认坐在包所在的位置,D坐在了A的位置喝下了毒酒。G和I打算,复制一年前的谋杀案,让A被认为是伤心自杀。于是遗产便由H和I继承。

《闪光的氰化物》读后感(四)

首次出版于1945年,也被译作《死的怀念》《万灵节之死》。

这本也是由短篇小说改编过来的,《黄色鸢尾花》(人文版好像是蝴蝶花,有波洛登场),新星收录于《三只瞎老鼠》。

阿婆真的是有好多短篇改编成长篇的作品,所以说尽量先把长篇看了,突然想起还有一则波洛登场的短篇,也是氰化物作为毒药,《蜂窝谜案》其实挺有意思的,感觉也可以改编扩写的。

氰化物------恐怕是阿加莎这个毒杀大师,最常用的毒药了吧。

根据《阿加莎的毒药》记载,至少在十部长篇和四部短篇小说中出现了,解决掉了18个她笔下的人物。

这里,可以突击检查一下,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几本和氰化物有关的作品?

--------------------------------------

这本书是我看得最早的几本书之一,可能有感情分吧,属于阿婆冷门作品里我较为喜欢的。

故事讲述的是,一年前,罗斯玛丽在生日宴会上惨死,警方认定是服用氰化物自杀,一年后,同样这个日子,同样是这家餐厅,同样是这张桌子,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六人围聚在七人的餐桌前,哪一个才是真凶?

我觉得这本书故事气氛很好,营造气氛方面感觉是阿婆作品里前几的,尤其是前两部剧情压抑紧张,甚至可以说诡异,但第三部解谜有点仓促。

叙事方式很不错,各个人物都形象生动(尤其是心理描写十分出色),从所有嫌疑人的视角来回忆罗斯玛丽之死,即便其从未登场,但也从多角度为读者建立了罗斯玛丽形象,并巧妙得带来了各种动机,使剧情充满悬念。

当然,换一个角度想,死者人设又是那种有点讨人厌的有钱女人,设定可能会觉得无聊,但建立死者形象的方式却很不错。

故地重游,却再次发生命案,题材还是蛮好的,对死者脸部的描写也挺写实的。

而且,罗斯玛丽这个死者的名字,本身就有迷迭香的意思,而迷迭香的花语又象征着怀念。

总之,我个人感觉此书情节很不错,引人入胜,剧情方面唯一的缺点就是,为什么不是瑞斯上校来侦破案件。

而是使用一个本来是嫌疑人的角色,转而变为侦探。

-----------------------------------

第83页:并且知道自己有能力抓住太太的心。但是人文版的意思正好相反,这里明显是新星错了。 而且新星有些措词不当,读起来很奇怪。

不过,人文版也没什么好吹的,人文的内容简介最后一段甚至于漏了一些字,而且我随便翻一下都发现了错字。

------------------------------------

实话实说作为推理小说,这本书可能就略显糟糕。

首先,这本书的诡计比较一般,毒杀手段有点差强人意,设置很简单,而且风险很大。但其优点是,可能是过于简单,导致很少有人能想得到。

意外性感觉还是在阿婆水准线之上的,误导还不错,就像新星宣传的那样悬念保持得很好,几乎持续了整本书,每个人都有嫌疑和动机。

但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毒杀手段简单,而是情节的合理性,总有人质疑此书的谋杀手法不太行,说所有人都眼瞎之类的。

但得搞清楚的是,并不是诡计本身的问题,凶手的计划很简单,只是可行性低了点。

导致第二起案子看起来很假,是阿婆自己的问题,想留有一个好的结局,这里就不具体说明了,不然涉及泄底。。

结局是有点仓促,但有些小细节没解释清楚,这里不能算是缺点吧,仔细想想就知道了啊。

只能说是个好故事,但不是一个好的推理故事。

另外提一下,《克里斯蒂阅读攻略》的作者也很喜欢这本书,但是他提到在融合“找凶手”和“找方法”,这两点上,他甚至觉得这本《闪光的氰化物》已经凌驾于《东方快车谋杀案》之上??你们怎么看?这吹大了吧。。

--------------------------------------

评分:★★★★☆-

绝佳的故事的气氛,我甚至觉得是阿婆作品中故事气氛营造得最好的之一,阿婆冷门作品里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也是我最初看的那几本书。

如果,你对剧情情节太较真的话,此书要扣些分数。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