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是一本揭示当代信息时代的重要著作,作者从碎片化信息对人们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书中指出,碎片化信息让人们信息获取更快速,但也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浮躁。值得反思的是,如何在碎片化时代中保持思维深度和独立性。
《碎片化时代》读后感(一)
很难想象,在一本凯文凯利的新书可以被预售到几十万册的时代,这本书的关注者居然如此之少,估计跟出版社和宣发有关。
完整的看了它的英文原版还是一年多以前,而成书的时间则更早,在2014年。看到最近各类财经杂志开始炒作“多元化劳动者”或者“零工经济”或者"Slash时代",专指那些在自己业余时间,主营工作之外,利用自己的其它才能赚取收入的现象。比如,律师在空余时间当Uber司机,老师在闲暇时间当专栏作家,等等。
这个概念其实在本书当中就已经有了雏形,叫做“Projecteer”,专指那些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散在不同项目”Project“之上的人,利用自己多方位的专业知识,从多个渠道获取收入和职业成就感。
未来的趋势毫无疑问就是这样,尤其是互联网的存在让这种趋势的可能性更盛。
你的每一份才能都应该转化为收入。
《碎片化时代》读后感(二)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确是这样的,可是人就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一方面抱怨着,另一方面又在享受着。就比如说洗衣机的出现,以前人们几乎消耗在洗衣的时间就是占据了一天的好几个小时,即便是几件衣服也需要几分钟洗吧!然而有了洗衣机,这些事瞬间不用亲力亲为,时时刻刻了,只需要开始和结束前来,又或者直接拿出来就可以穿了呢!所以科技大多数是会给人节约时间,毕竟人的横向时间维度纵向时间维度还是太短暂了,所以才会自古至今都是有着延长寿命的愿望。
然而现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以前也会用这个词语形容如今身处的这个时期,只是不明晰罢了!这本书直接就针砭时弊地说出了这个时代如何碎片化的,而且知根知底地刨出来答案,是一本很有益处的书籍。人类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只是越来越高端了,不再只是一个站立的过程,而是一种高度化的最大化潜能开发。在这个时代,只要有足够的好主意,只要有毅力去实现,终究都是可以完成的。人定胜天从来都是在理的存在,而不是空口之言。 而且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头脑占据支配地位,或许人类最终的发展就会是只剩下一个发达的大脑了呢!
所以现在的我们在这个时代,对于社会或许诉求上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而这个代价又是一种不断的信息交流,也是一种自我隐私的换取。文学上总是把时间过于的温柔化,其实现实中的时间本就是一个衡量的标准,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生进行监测,就会知道文学上的时间真的是一种美化,太理想了。但是这种文学又是生活的一种调剂品,可以给生活带去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因此我就是这种仿佛有着病态的人群,矛盾纠结体。只是初期症状太轻微了而已!
《碎片化时代》读后感(三)
这是澳大利亚创业家史蒂夫*萨玛蒂诺从商业及社会角度,阐述对科技如何逐步影响世界的理解。
基于作者本身也处在商业前线,对流行的博客、社交媒体、众筹、创客运动和3D打印等,在本书都有谈及,通过本书,读者可加深对移动互联网社会的理解。
工业时代,消费者与创造者是工业社会的两个不同阶级。碎片化不仅仅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趋势。信息即是实物,信息改造着物理世界、社会形态,而经济结构也会随之改变。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与服务、分销体系、定价方法以及广告与促销模式均从原本集群、聚合式的商业权力体系中剥离出来,放弃满足各类需求的经济结构,转而向小型、分化、具体及定制平台进行一对一式运营。原本稳定的经济结构也正在快速碎片化。企业在新兴市场推行工业时期的商业策略远远不够。商业与生活方式不再由机会和可能性决定,而完全取决于愿望和兴趣。
科技革命意味着新型经济体将带动工业时代的理念和市场的飞跃向前。任何一种商业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只能使用属于自己时代的方法。人口分析方法已成明日黄花。人口统计学作为受众预测指标的功效正不断降低。一旦生产的要素和分销的方式被颠覆,在决定测量对象时就必须慎重。
通常测量的渠道、产品类型以及系统,会随着改革的巨变而消失。人们会重新定义工作模式、工作地点、产品传递方式及运作地点。人们会接受不再群聚而采取分散的居住模式。受众、职员、供应链、收入来源及其他投入都已无法按照地理区域分析预测。今天的市场已经开始自主选择了。
应该综合分析社会和兴趣图表进行营销预测。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科技驱动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环,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交流的含义正扩展到多个层面及范式。
社交媒体实际上是人类交流方式的自然进化。 社交媒体五个表述原则:人性化表达;多听少说;成为他人的资源并为其提供帮助;与人为善;拒绝长篇大论。
没有任何语言进化能完全取代之前的话语方式,改变仅是交流连接方式的进化增量。网络沟通在本质上也只是人类进化的下一阶段。相较之前的语言形式,网络化改良的对话方式只不过更加深入发展了人类连接的众多可能性。
邓巴的研究(有效人际交往人数介于100-200人)揭示了人类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维持的稳定社交关系数量受确定的认知限制所牵制。分布式连接平台突破了地域限制,让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网络寻找志同道合之人,继而成为现实生活的好友。
人们拥有某件物品主要源于两种目的:功用和地位。所有权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其本身并无真正的价值。今天无需通过所有权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共享型经济体系中,人们可以暂时获得物品的使用权并得到地位满足感。
科技不断提速将是一种长期的趋势。在人类所有形式的技术层级上,无论是软件还是电脑硬件,以及互联网层面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创新中,新的技术层级总是被叠加在更早的技术层之上,以便创造出更多的功能、效用、深度及意义。企业必须不断适应新科技出现周期越来越短的态势。坐等观望的策略在科技成本昂贵的过去可能有用,但时至今日,对于保守的企业家而言,这一策略实为明日黄花,推陈出新已势在必行。
零售不再仅是供应链的终端,还是每家企业、每个人都能完成的事情。零售商业曾经进入门槛极低,而现在却在迅速转变为由技术驱动且多渠道并存的复杂行业。对于零售商家而言,最为困难的事情在于出售与其他所有商家相同的商品。在线销售那些众所周知的畅销商品是一个降价竞争的过程,只有经营效率最高的经营者才能赢得这场价格战的胜利。价格不再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之一。零售更多地变成了一场物流游戏,而与顾客互动的重要性则退居其次。
降价浪潮的到来已成必然之势。价格持续下降的压力并非消费者知道何处商品价格最低所造成的,而是低成本渠道构成了商品的生产形态。制造商必须与其零售商划清界限,放弃直销这样的潜在商机的情况非常常见。
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中的服务和生产,渠道远比所有权更重要。所有权在之前是唯一的选择,但新兴的扁平化世界将成为改变这一切的催化剂。线上和线下世界只是彼此的前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互相转化。科技革命所提供的工具令人惊讶,人类的连接才是无民族、无国家界限经济体形成的真正原因。销售那些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的商品,只能停止在价格战上;建立看似不相干事物间的联系将会带来新的营收和利润。
制造业的将来必定是呈现碎片化形态的。制造业拥有的优势便是从媒体行业已经发生的历史中寻求经验(人人都是自媒体)。假如某个市场未能以相同的价格、同等的服务,在同一时刻面向所有观众,那么该市场体系就将遭遇入侵。
在所有行业中,零售业将面临着最大程度的入侵压力。最好的方法便是面对现实,然后进行自我入侵。
最佳案例就是大学。大学接纳了这个无法阻止的趋势并开始入侵自身系统。黑客文化并非技术天才们所独享。便于操作的连接工具创造了一种黑客思维,人人皆可成为黑客。
电视作为视听服务的终端要消失了。网络推动的最大创新便是人们可以点播娱乐节目。付费电视必然消亡。电影行业一直希望能够迎来自己的互联网时代,盗版行为并不构成最大的威胁,问题在于电影行业的糟糕记忆力(作者建议实现电影的多设备平台播放、全球同日首发、合理的定价)。
创造基础平台不易,而一旦运行起来,将带来持续走高的利润。然而,这并不代表不能在现有平台上搭建新的平台。所有的科技都存在叠加现象。如果和某个观众群体之间的连接足够强大,并积蓄到一定水平,那么该连接最后将转化为一个生态系统。
银行投机取巧的收费行为与整个世界不断朝着降低交易费用(所有物品)的大方向背道而驰。正是银行那些榨取客户利益而对自己有利的系统使得新的系统得以出现。可以称之为一种系统入侵。银行业中的各个模块正在分崩离析,并将实现端对端的互联网连接。
货币永远是最后一个经受碎片化的,因为首先需要通过其他行业建立起对科技体系的信任。与货币相关的科技是对风险防范值要求最高的领域。金融将更多地呈现出其社会本质,将分散于互联网经济中,并将更加符合互联网经济的流动性特征。当产业格局发生变化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合作而不是竞争。试图找到市场的竞争对手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任何行业中真正的创新很可能来自可预测的竞争领域之外。开放的市场允许新市场的孕育与成长。通过彼此的合作,各方互相竞争的生态系统得以不断扩大。未来商业的飞速发展,使其发展轨迹常常出人意料,商业应该避免妄图预测一切,而是应该把资本都用于纯粹的探索中。游戏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操纵杆,游戏化机制将进入更为广阔的社会领域。用资本优势来战胜创新者一直以来都是很受欢迎的企业战略。其适用范围包括传统媒体、传统零售、物品包装和汽车行业。当并购目标与并购方的商业模式几乎无法融合,或者协同增强效应很难产生的时候,这种做法不可取。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进行自我颠覆。既然外界环境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趋势,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适应这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从长期看,重视人的战略才能够保证企业细水长流,利己的策略仅能逞一时之强。商业的本质是价值创造,而非价值榨取。创造一种互联网文化,清晰地划分出隐私和秘密的范畴。沟通和隐私,这二者天生就是并存的。隐私信息从档案文件中泄露,在互联网上被自由地分享。因此私人生活也日益公开化。设立底线以创造更加完善、安全和公平的社会。
只有潜在利益超过个人所付出的代价,人们才会愿意分享私人信息。短期内存在的挑战是在心理层面上如何适应新的沟通方式。物联网将带来全新的连接与创新的可能。伴随着各种事物与人们日常行为相连所产生的数据,新兴行业将会逐渐浮现出来。传感器、中央处理器和屏幕将越来越扁平化,但功能却更加强大。
感情+动机=行为塑造。无论用于创建情感的工具是什么,情感本身是切实存在的。未来的商人若是想从定价上获得利润,就需要最有效的分销系统,或者是能将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技术相结合,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产品。
现在,地点已经不重要了,除非顾客要购买的是一种经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或者是特别的人生体验。令人津津乐道的产品才是促销的王道。
要保持独立的开放性思维,坚持自我入侵与自我颠覆。结构性失业问题是永久性的、一直变化的猛兽,在社会经济机构改变时,它将以更快的变化速度出现。
对任何物种来说,要生存就得进化。商业也是一种气候。事实上,人类迁移到哪里,最终都取决于气候变化,当有能力管理气候,或是能灵活变通时,气候就尽在掌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