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评说白居易》是一篇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评价文章。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现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和独特见解。文章对白居易的才华和作品进行了赞美和解读,展现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莫砺锋评说白居易读后感篇一
1.白居易:“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2.愿出100两银子买白居易一首诗。
3.白居易的祖先是龟兹(在今新疆库车)人。
4.因宰相武元衡遇刺案被贬江州司马。《琵琶行》的描写很有特色。
5.后在杭州、苏州任刺史。杭州,白堤,《钱塘湖春行》;苏州,白公堤。
6.甘露之变。
7.白居易《醉吟先生传》:“吾生天地间,才与行不逮于古人远矣,而富于黔娄,寿于颜回,饱于伯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幸甚幸甚!余何求哉!若舍吾所好,何以送老?因自吟《咏怀诗》云:抱琴荣启乐,纵酒刘伶达。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不知天地内,更得几年活?从此到终身,尽为闲日月。”
8.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①日,是我青山独往时。顾索素琴应不暇②,忆牵黄犬定难追③。麒麟作脯④龙为醢⑤,何似泥中曳尾龟⑥?”
注
①白首同归:典出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本意为白头时任然志趣相投,形容友谊长久。潘岳后来被害,与好友共赴刑场再提此诗。此处指李训、王涯等重要官员被害,一说为白居易幸灾乐祸。
②顾索素琴应不暇:典出《晋书·嵇康传》:“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此处是说朝中官员们被害仓促,都来不及像嵇康那样弹一曲《广陵散》。
③忆牵黄犬定难追:典出《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此处说朝中官员为求取功名利禄在京为官,招致杀身之祸而追悔莫及。
④脯:干肉片
⑤醢:鱼肉等所制的酱
⑥何似泥中曳尾龟:典出《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3页莫砺锋评说白居易读后感篇二
《莫砺锋说白居易》、《世界美术史》、《文学经典》、《中国新诗30年》书品
今天所读涣散,开始是对莫砺锋教授这位南京大学古代文学老先生所吸引,又在上学期院里讲座有耳提之缘,故拿来拜读。加之对白居易又有了兴趣,在上次庐山之行和前次浮梁之行与白乐天有所交集,上学期唐代文学的元和体和新乐府运动也是白香山的重点所在,故取而读之,看的重点部分是《长恨歌》。白居易作为多情才子,被顾况由“长安米贵,居大弗易”的轻蔑到“有才若此,居易不难”的称誉,是当之无愧的,就如其而立之年考中进士般的潇洒;又和幼时东邻湘灵的反侧爱情,更是让人知识其情根之灵。教授认为白居易作为杜甫死后二年、李白死后十年诞生的新一代诗坛巨擘,评价还是公允的。他举出乾隆时期对诗坛人物的品评,”李杜白韩苏陆“六大诗人韩愈明明生卒年份均早于白居易却列名于其后的现象,就是说明其诗歌成就是在韩愈之上的。莫砺锋把唐代最高峰划为了两个等级,最巅峰即是李杜,第二军团就是白居易、王维、李商隐、韩愈了。莫砺锋对《长恨歌》鞭辟入里地品读,大增见识。对其中各个句段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来分析飞霜殿弃之不用的原因,如“汉皇重色思倾国”来分析唐明皇从儿子寿王抢夺儿媳册妃的宫闱不堪秘史和传统忠君思想间白居易对之中博弈采取的权衡处理之计,与李商隐这一李唐王朝的揭幕高手诗句“薛王沉醉寿王醒”相对比,从“六宫粉黛无颜色“与同一时期白居易诗作《上阳白发人》的对比,都令人折服。
粗糙翻阅了《蒋介石初上台湾岛》和《达芬奇揭秘》,又有种沧桑感,那些共谍临刑和流浪儿童被组为少年队的照片,和达芬奇《岩间圣母》、《抱白貂的贵妇》、《维特鲁威人》交织得头脑迷离于时空间。
《世界美术史》则看了现代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马奈《草坪上的午餐》将裸女和绅士同画开始,对印象画派娓娓道来,那个时期对蓝色最深的光学分析运用到图画上这一创举不为巴黎学院派沙龙接受,《日出印象》被报刊取笑“印象”的开源,倒是让人按耐不住了,加上塞尚在晚年安置日本小桥的莲池庭院分置二三画室创作睡莲的故事,更让人叹惊。新印象派如《大碗岛的周末》也让人印象深刻了,而卢梭一系列的自然绘卷,又有番真趣。之后野兽派的随性、立体主义的破碎多维、超现实派的梦幻、达达主义的恶搞、新现实主义的逼真以及建筑艺术中朗香教堂和流水别墅不同的美境,让人神往。
再是《文学经典》诗歌卷,不得不吐槽那些郭小川啊什么的红色年代的许多收录,到新时期反而也多是几个主旋律的,不过流沙河《理想》的开头和流沙河《就是那只蟋蟀》倒还好。
而关于新诗的研究,则是越来越头晕。从洪放严阵到食指黄翔到北岛舒婷到顾城海子,让人找不着北了。
2/3页莫砺锋评说白居易读后感篇三
白居易是苏轼最崇拜的诗人,就连苏东坡这个“东坡”的称号,也是来自白居易的《东坡种花》。
我非常喜欢苏轼,而对白居易却不甚喜欢。
或许是受了安意如的影响。挺喜欢读安意如,安意如对白居易的印象极差,字里行间均是对白居易的不满。因此我也总觉得白居易不值得喜爱,于是迟迟不去了解这个大诗人。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白居易的认识只停留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那个“长安米贵,居之不易”的笑话。一直以来,我对这个大文豪、大诗人并无多大的了解。
百家讲坛系列的书我读过的挺多,个人觉得对我这种非文学专业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是挺好的入门读物。于是,看到同事的这本《莫砺锋评说白居易》时便找他借了。
本书穿插了白居易最著名的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详细地讲解了白居易的一生。于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白居易就这样展现在你眼前。甚至是他的“八卦”也被挖出来了,比如白居易的父亲是他母亲的亲舅舅这样骇人听闻的隐私。(我一直很好奇,这样畸形的乱伦婚配,不是该生个智障的吗?为什么白居易偏是个大诗人?)
看完后,感想是,之前的人云亦云是错误的。诚然,每个人都有不可避免的缺点。白居易的身份不只是大诗人,他还是一个普通人,因此我们不能要求他完美。在安意如的文章里,读出了她对白居易最大的不满便是白居易不尊重女性。身为现代女人,我一样鄙视不尊重女性的男人,一样反对大男子主义。可是在封建社会,要求男人把女人平等看待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我们怎么可以苛责白居易呢?
在白居易的晚年,他蓄养歌伎,最著名的就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里的樊素和小蛮了。安意如一直反感白居易蓄养歌伎,但是,最后,白居易自知天命不长的时候是有遣散了歌伎的。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白居易是否无形中也让樊素和小蛮这两个小女子名垂千古了呢?对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伎来说,她们那么卑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却是白居易成就了她们的千古美名。至少千年以后的我们说起樊素和小蛮,不是不屑,不是厌恶,而是赞赏樊素的歌喉和小蛮的舞姿。
而且,白居易还是个痴情种子呢。白居易的《邻女》、《冬至夜怀湘灵》、《寄湘灵》等诗就是写给一个叫湘灵的姑娘的。因封建门第观念,白居易和湘灵最终难成眷属。但是,白居易为了湘灵直到37岁才迫于母亲的压力而娶了杨氏为妻。而且直到老年还一直怀念着湘灵。知道了白居易年少时九曲柔肠的痴恋后,我更喜欢这样痴情的白居易了。
白居易的《长恨歌》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诗。记得高中时读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句时,还不谙情爱的我,内心的震撼无法言说。于是,一夜未眠,背下了这首长诗。
看了莫砺锋教授的这本书后,对白居易有了很大的改观。知道了他坎坷的一生,他勤奋、踏实、爱国,他懂得为官,也懂得生活;他勤勤恳恳地为百姓办事,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和元稹一起写《新乐府》,兴起了新乐府运动。无法否认作为一个凡人,白居易也是有缺点的,但是总体来说,他的人格是高尚的。他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具备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切美德。
莫砺锋教授的讲解详细,生动,虽然引用了一些史料,但不会让人感觉生涩。看莫教授的这本书,仿佛在冬夜,围着火炉听祖父讲故事,白居易的一生,莫教授娓娓道来,听者意犹未尽。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