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鲤·严肃点!文学的读后感大全

鲤·严肃点!文学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9 10:05:25
鲤·严肃点!文学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4-19 10:05:25   小编:

《鲤·严肃点!文学》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探讨了文学对于人们思想情感的影响和启示。文章认为文学不应只是娱乐消遣,而应该具有严肃性和思辨性,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强调了文学在塑造人们精神世界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一)

严肃小说与类型小说,有时感觉泾渭分明,有时又好像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这一期的《鲤·严肃点!文学》重点讨论了这个问题。

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由黄昱宁代表的“不需要去刻意区分”的观点,另一种是唐诺代表的“小说必须严肃,类型小说都是在讨巧”。

黄昱宁认为“类型小说也好,主流文学也罢,都是古老的文字世界的一部分。……如今它们面对的是同样的越来越强大的竞争者:图像、影视、人工智能”。黄昱宁以阿特伍德为例,你能说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是科幻小说而不是严肃文学吗?

但是唐诺说,“所以说我们该老实承认了,通俗享乐小说已更远离文学,它已被编入更华丽、更庞大的影视(以及电玩)工业体系中,……”市场流行什么类型,相应的类型小说就会马上跟上。但是这种流行不一定,甚至一定不是走心的,可以触动灵魂的。

所以这个问题,你怎么看?类型小说我看得最多的应该是推理类。我觉得类型小说之所以比严肃小说更加流行,是因为它更容易让读者有归属感。比如有人可以说我是看推理的,有人说我是看耽美的……严肃小说门槛更高一些,它要求对人性做一些深入地思考,而并非题材上的或者技巧上的思考。

除了文学讨论和评论、访谈,本书中还收录了三篇小说,作者分别是徐皓峰、班宇和双雪涛。说实话这三位作者的语言风格好像啊,都是短句子,节奏快,有点碎。好像现在很流行这样的行文方式。现在大家都不喜欢读长句子了吗?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二)

类型小说和严肃小说有什么区别呢?

抛开框架结构、内容形式这些抽象的定义不谈。

可以把类型小说看作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比如武侠、推理、言情、恐怖、科幻等等,这些小说有着让人废寝忘食的吸引力,拿起再放下的时候天都快亮了。

而严肃小说则是让很多读者“望而生畏”的作品,有多少人曾无数次翻开又放下《百年孤独》《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等等这些人类高质量文学作品,却从未把它们读完过。

诺贝尔奖几乎从不颁给广受读者欢迎的类型小说作家,获奖作者都是凭借严肃小说拿奖。仿佛文学界有着天然的鄙视链,严肃小说的地位就是更加尊贵,更有资格瞧不起类型小说。

连格雷厄姆.格林都把自己的作品分成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两大类。斯蒂芬.金也不无尴尬地抱怨过自己在主流文学界的眼中是个方式卑微的俗人。

这本书是关于书的书,也是关于不同作者的书,听数十位中国优秀年轻作家和译者讨论福尔摩斯、钱德勒、门罗、勒卡雷、马尔克斯、科塔萨尔、莫迪亚诺等等和他们的作品,在语言和思想的交锋中探索文学新的可能性。

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类型小说和严肃小说一定要分个高下吗?它们的边界也许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在如今这个时代,能吸引读者捧起书阅读就是好事,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兴趣是最好的指南针,不光对读者而言,对作者而言也是如此。人与书的不期而遇是一件像掠过头顶上空的一片云彩一样美好的事,至于严肃小说还是类型小说更得读者的心,哪一种可以走得更远,其实并不重要。

谢谢这本书,它像一张闪着光的地图,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遇到了好多之前从没看过的好作品和作者,是今年收尾时的惊喜,真心推荐给你们。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三)

《鲤·严肃点!文学》

新版的《鲤》文字密度信息量依旧很高,甚至,有一种更高更高的感觉。

我现在似乎是更加喜欢小开本尺寸的“文库型”图书了,一小本,一手就能拿捏在手里、也不重……阅读的舒服感挺恰到好处的。

旧版《鲤》开本大些,但是内文字号有时候特别小特别小,读起来挺费眼神。小字体这一点就跟《收获》杂志有得一拼了!

最后,要吐槽一下,整本新《鲤》340多页——竟然仅在第312页有本书唯一唯一的一张图片!图片极度之少(封面图不计),张主编同志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我觉得,其实在书中每一PART的分目录里就放一张儿图片、共5张,那也会挺好的……图片稍微多了就会“不严肃”了吗?未必,未必!

P312 唯一的图片!

总之,内页中仅有1张图片的《鲤》最终使我大受刺激……!救救我吧……!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四)

但文学该担心的不同,是那些难以符合商品简单游戏规则的种种东西怎么办,是不成为商品就没意义、就不值得去想去做、就等于不存在吗?这相当尴尬,文学书写者总是那种比一般人多停留一会儿、多看一眼、多想一下的人,文学的根本思维抗拒着简单,文学说的总是,如昆德拉讲的,“事情比你想的要复杂”。——《严肃点!文学》张悦然 主编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悦然创办的《鲤》系列丛书中,对类型文学和严肃文学这两种原本不同的文学形式进行探讨的一册,氛围主题讨论、小说、访谈、专栏和评论等不同板块,不一定都会吸引你,但总有能吸引你的。 张教授在卷首语提问:“在严肃小说中引入类型小说的方法是否是文学已经堕落的标志?……如今这种融合式小说的潮流是否象征着人类彻底进入了浅薄快速的时代?” 或许在创作者的世界,这可能是个尖锐的问题,然而,我相信对于一个开拓型的读者来说,更重要的依然是作品本身。在我看来,这世上只有堕落的内容,并没有堕落的类型。一如黄昱宁提及的莱姆,他写的都是严肃文学最不待见的科幻类型,但他讲的都是人是如何困于自身的局限中的严肃问题。 事实上,在试图动摇文学创作的并不是文学创作本身,而是唐诺说到的大众倾向。毕竟这一行业不可能逃离市场运作,而这样的关系就造就无可奈何的悖论,要营生就需要迎合大众,但“集体需求的天花板太低了也太单调了”,大众是需要教育和培养才能不仅仅停留在官能享受上,但要提升大众审美就意味着自我牺牲。“好小说”和“受欢迎的小说”之间的矛盾,文字和视频之间的矛盾如此尖锐,并没有那么容易破解。 但说到底,阅读是为什么被需要?能想好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认识到了阅读本身的意义。在我看来,它作为消遣其实很鸡肋,不如视频和打游戏畅快;它作为教育其实不够系统,不如找一套顶级大学的课程来得彻底。但正是它可以游走在娱乐与严肃之间的性质,给了读者最宽泛的智性训练的可能性,不是文字在告诉你要组装什么,而是像玩《塞尔达》,文字提供的是一大堆你可以去组装任何东西的零件。 当然组装出的东西实用不实用,这个自由度也依然在阅读者那里。但是,我既不相信说我不用读书也能学习的人,也不相信笃信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人,同等环境下,前者的素材太少不可能拥有深刻的认知,但后者就会被淹没在文字中忽视文字最终需要服务的真实生活。所以什么形式的文学才是好的文学?或许不是文学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思想问题。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五)

《鲤:严肃点!文学》这辑MOOK,质量很高,每一篇单拎出来都非常抗打。

这一辑聚焦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分野和交融,包含围绕“文学边界”主题讨论、小说、访谈、专栏和文学评论几部分,张悦然邀请了数十位创作者参与讨论,很多我都喜欢,里面有,黄昱宁、唐诺、马伯庸、范晔、徐皓峰、班宇、双雪涛、吉井忍、黄灿然。观点各有不同,但为身为读者的我们指出方向。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经常有不爱看书的同事朋友让我推荐书,他们的特点和要求出乎意料的一致,主要体现两方面:

一是,他们都不想买书,让我根据他们的水平借书给他们,说找找感觉。结果,有一个算一个,这些书他们没有一个还我的。

二是,他们都要求推荐轻松却有内涵的书,他们渴望养成读书的习惯,希望读书有所收获,却不能接受严肃的书,认为那些书沉闷,让人犯困。然而,奇怪的是,我推荐金庸的武侠小说或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他们却觉得没什么用,很多都看过电视,就不用看书了。

还有很多相同的嘴脸、更深层次的特点,在此不展开讨论。

可见,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不仅在出版界、写作界、研究界分野,在读者眼里也有分野:类型文学是看着过瘾但看了没啥用的,严肃文学是都说很厉害但不知道厉害在哪也读不进去的。

书中的讨论都很有料:

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一方面,很多类型文学已达到甚至超过了严肃文学的水平,如钱德勒、勒古恩、莱姆;另一方面,很多严肃文学正在借鉴类型文学的形式,如博尔赫斯、波拉尼奥、埃科,格雷厄姆·格林将自己的写作分成赚钱的和严肃的两类。

我最喜欢唐诺的《快速回想一次小说这东西》,他从古至今梳理了小说的发展脉络,从故事到小说,从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再到今天,在这个发展脉络上,我们能看出一些文学的核心问题。

问卷部分最喜欢慕明的作答,详细又深入,切中核心。他提到,类型文学和严肃文学合流,一方面能拼接产生新的故事,让故事更易读,更有新意。另一方面让我们发现不同语言体系间的相似性,帮助作者在庞杂信息时代整合不同维度信息,并以小说形式构建具有复杂层次的文本森林,由此将人类生命当成完全的整体看待。

书中徐皓峰、班宇、双雪涛三个人的小说,各有趣味,分别讲了对规矩的无奈,对婚姻的无奈,对世界的无奈,却又都戛然而止,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最喜欢班宇的《歌队》,这完全是一首诗;其次是徐皓峰的《大手大脚》,但刚读起劲儿就结束了。

以上。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六)

《鲤》是一本很文学的杂志,由作家张悦然在2008年创立,后来停刊。2023年,主编张悦然携《鲤·严肃点!文学》强势归来,重新延续其期刊的文学价值和深刻影响,非常值得庆贺和期待。

《鲤.严肃点!文学》作为重启后的首刊,我读完以后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这次的主题是探讨对“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的看法、两者之间边界以及是否可以相融合?围绕这一主题,设置了“主题讨论、小说、访谈、专栏、评论”五个栏目,不仅有了黄昱宁、唐诺等撰稿,还邀请了著名作家马伯庸、蒋方舟、路内等,以谈话过问卷的方式来对这个话题各抒己见,博览众长,对打开我们的思路有很大帮助。

那什么是“严肃文学”,它的基本特征是讲究作品思想内容的严肃性和表现形式的艺术性,而类型文学大家很好理解,有公式的、通俗的文学作品。那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有明显界定吗,期刊里,通过问卷讨论,从众多作家发表的看法中,其实是没有的。

既然没有明显界定,那么融合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只是这种融合经历了“漫长的季节”。书里通过对斯蒂芬.金、钱德勒、唐娜.塔特、多丽丝.莱辛、村上春树、勒卡雷、门罗、拉美文学的等几十位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表现出作家对两种文学题材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两种文学风格的交融成果。总之干货很多,我也庆幸自己读过其中的一些书,能有所收获。

在看这本书之前,一直对类型文学还是有所偏见的,尤其是现在盛行的网络文学。但是这本书里,它带着我回忆了当年的武侠类型小说,《神雕侠女》《白发魔女传》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还有侦探小说等,虽然青春会消失,但是情怀不灭。 就如同作家马伯庸说的,“作家的本分就是将自己的内心诚实的表达出来,用尽你所认为最美好的技巧就算尽了自己的本分,而读者也只需要去评判一本书,我喜欢不喜欢就足够了。”所以不管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只要一本书可以打动你,那就是一本好书。

蕞后我想说的是,看完这本书,我更清楚的意识到,我们的生命里需要小说,且明白为什么需要小说,它的存在是永恒地照亮“生活世界”。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七)

《鲤》是一本很文学的杂志,由作家张悦然在2008年创立,后来停刊。2023年,主编张悦然携《鲤·严肃点!文学》强势归来,重新延续其期刊的文学价值和深刻影响,非常值得庆贺和期待。

《鲤.严肃点!文学》作为重启后的首刊,我读完以后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这次的主题是探讨对“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的看法、两者之间边界以及是否可以相融合?围绕这一主题,设置了“主题讨论、小说、访谈、专栏、评论”五个栏目,不仅有了黄昱宁、唐诺等撰稿,还邀请了著名作家马伯庸、蒋方舟、路内等,以谈话过问卷的方式来对这个话题各抒己见,博览众长,对打开我们的思路有很大帮助。

那什么是“严肃文学”,它的基本特征是讲究作品思想内容的严肃性和表现形式的艺术性,而类型文学大家很好理解,有公式的、通俗的文学作品。那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有明显界定吗,期刊里,通过问卷讨论,从众多作家发表的看法中,其实是没有的。

既然没有明显界定,那么融合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只是这种融合经历了“漫长的季节”。书里通过对斯蒂芬.金、钱德勒、唐娜.塔特、多丽丝.莱辛、村上春树、勒卡雷、门罗、拉美文学的等几十位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表现出作家对两种文学题材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两种文学风格的交融成果。总之干货很多,我也庆幸自己读过其中的一些书,能有所收获。

在看这本书之前,一直对类型文学还是有所偏见的,尤其是现在盛行的网络文学。但是这本书里,它带着我回忆了当年的武侠类型小说,《神雕侠女》《白发魔女传》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还有侦探小说等,虽然青春会消失,但是情怀不灭。 就如同作家马伯庸说的,“作家的本分就是将自己的内心诚实的表达出来,用尽你所认为最美好的技巧就算尽了自己的本分,而读者也只需要去评判一本书,我喜欢不喜欢就足够了。”所以不管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只要一本书可以打动你,那就是一本好书。

蕞后我想说的是,看完这本书,我更清楚的意识到,我们的生命里需要小说,且明白为什么需要小说,它的存在是永恒地照亮“生活世界”。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八)

《鲤》是一本很文学的杂志,由作家张悦然在2008年创立,后来停刊。2023年,主编张悦然携《鲤·严肃点!文学》强势归来,重新延续其期刊的文学价值和深刻影响,非常值得庆贺和期待。

《鲤.严肃点!文学》作为重启后的首刊,我读完以后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这次的主题是探讨对“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的看法、两者之间边界以及是否可以相融合?围绕这一主题,设置了“主题讨论、小说、访谈、专栏、评论”五个栏目,不仅有了黄昱宁、唐诺等撰稿,还邀请了著名作家马伯庸、蒋方舟、路内等,以谈话过问卷的方式来对这个话题各抒己见,博览众长,对打开我们的思路有很大帮助。

那什么是“严肃文学”,它的基本特征是讲究作品思想内容的严肃性和表现形式的艺术性,而类型文学大家很好理解,有公式的、通俗的文学作品。那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有明显界定吗,期刊里,通过问卷讨论,从众多作家发表的看法中,其实是没有的。

既然没有明显界定,那么融合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只是这种融合经历了“漫长的季节”。书里通过对斯蒂芬.金、钱德勒、唐娜.塔特、多丽丝.莱辛、村上春树、勒卡雷、门罗、拉美文学的等几十位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表现出作家对两种文学题材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两种文学风格的交融成果。总之干货很多,我也庆幸自己读过其中的一些书,能有所收获。

在看这本书之前,一直对类型文学还是有所偏见的,尤其是现在盛行的网络文学。但是这本书里,它带着我回忆了当年的武侠类型小说,《神雕侠女》《白发魔女传》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还有侦探小说等,虽然青春会消失,但是情怀不灭。 就如同作家马伯庸说的,“作家的本分就是将自己的内心诚实的表达出来,用尽你所认为最美好的技巧就算尽了自己的本分,而读者也只需要去评判一本书,我喜欢不喜欢就足够了。”所以不管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只要一本书可以打动你,那就是一本好书。

蕞后我想说的是,看完这本书,我更清楚的意识到,我们的生命里需要小说,且明白为什么需要小说,它的存在是永恒地照亮“生活世界”。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九)

这本书有五个部分,分别是主题讨论、小说、访谈、专栏和评论。

先说主题讨论,主题是文学的边界,探讨的是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之间的边界。这部分篇幅最多,有论文有访谈有对谈有问卷,论文里也有专业性强和弱之分,一共七篇文章。开篇黄昱宁的《钱德勒不写福尔摩斯:“类型”与“主流”的关系简史》有学术性,不光谈到了钱德勒和福尔摩斯,也说到了J.K.罗琳、格雷厄姆·格林、多丽丝·莱辛、阿特伍德,还有莱姆。其中,说莱姆篇幅最多。最后以一句“主流文学和类型小说的关系史即将进入最关键的章节:打破壁垒,深度交融”作结。

唐诺的《快速回想一次小说这东西》其实也并不“快速”,足足想了四十多页,不过这是一篇看似语言通俗实则很玄的文章,他除小说后边他又讨论了小说之外的诸如小说家、影视改编等问题。《历史小说的严肃性与通俗性——对话马伯庸》里面分别围绕“个人的阅读和写作”、“历史小说的严肃性与通俗性”和“对未来的展望和思考”对谈。《类型的漂移及其他——西语文学三人谈》当成书单倒也不错,有几个人的发言像是在背名词解释。《问卷讨论:严肃和通俗的边界》里很多人回答问题,里面只有蒋方舟听说过。回答丰富多彩,方便阅读。但归言之,那都是别人的东西。

说来惭愧,我到现在才知道有“类型小说”一说,在此之前只知道“严肃文学”“纯文学”“通俗小说”“网络小说”,以及五花八门的“侦探小说”“言情小说”“犯罪小说”“恐怖小说”这些门类。然后,我才知道,我所说的门类统称为类型小说。现在要讨论的是,严肃文学和类型小说的边界。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我看的是一本书,只不过这本书它的标签可能是严肃文学或是犯罪小说。但是不可否认,在看这本书中,能看到作者要处理的严肃的东西,或者作者语言很严肃。然后,我会意识到,这并不是简单的通俗小说。是的,我是将通俗小说(现在得叫类型小说了)放在严肃文学对面的。但显然,作为有追求的作家,总是动的,总是要串门的,即使不串门,对面传来的动静或是一言半句的,总得影响吧。

但无论如何讨论,要不要讨论边界,严肃和类型已经融合了,并且颇有成绩,而且有些很好看。无论是套了类型的皮去讨论严肃的东西,还是在类型中尝试加点严肃的料,都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吸引阅读和满足阅读。首先,太过严肃的东西正常人正常时间是读不下去的;其次,太过通俗的东西确实能吸引读者且无法自拔地阅读,但是回过头并不满足,脑子不动的阅读反而会让脑子觉得侮辱自己的存在了。

再说小说。小说有三篇,都不长,我先看了双雪涛,这个人太冷酷了,结尾拿出的水果刀朝一个小说家一拉,我都能感觉到喉咙一条缝般的冷。但我大概晓得凶手为何杀人,因为小说家不再为古典而向互联网进攻,说是为了生活。大概这就是激进分子看自己的启蒙老前辈一样,反而将老前辈视作保守和敌人。徐皓峰的《大手大脚》跟武师有关,说的是一个武师被新来开馆的给阴的,入了个骗局,最后被逼得混江湖去——老实玩不过阴的——武侠逝去,因为“侠义”精神已经没了,都在图利。但主角实在憋屈,放在网文里,叫“毒”。班宇《歌队》写我和刘武及其前妻的事,写得让我迷糊,有点装神弄鬼,没前两篇有意思。

最后两个部分不谈。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十)

《鲤·严肃点!文学》是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悦然创办并主编的知名文学主题书系《鲤》的全新内容,在这本书中,唐诺、黄昱宁、马伯庸、徐皓峰、双雪涛、刁亦男等数十位一线创作者受邀参与讨论,深入分析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的边界,探讨文学的发展之路。

在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什么是类型文学,什么又是严肃文学。所谓类型小说,就是某一类具有相同特质的作品,它们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与标准。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哪些出色的类型小说呢?我想一定是数不胜数的,比如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j.k.罗琳的《哈利·波特》,它们都在特定的限制之内带来畅快的阅读体验。而严肃小说则善于突破限制,实现自由书写,同时随着书写地不断深入,创造出新内容、新领域、新意义。

类型小说就像是诗歌中的固定音律,让我们在抑扬顿挫中感受那种独特的美妙;而对于严肃文学创作者来说,必须打破限制与制约,才能自由地实现自己的表达,而我们也不禁会去思考,如果类型小说中一些元素是否能够丰富严肃小说的内核,带领读者潜入思考的更深处。

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边界是什么?或者我们无法说出严谨的答案,而事实上类型文学和严肃文学更像一种并行发展的关系。在新的时代下,在新的文学发展中,我们会发现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我们会发现严肃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类型小说的方法和元素,而类型文学也在寻找更广泛的空间。面对着这两种文学形式的融合,我们应该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样的全新交融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也会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作为《鲤》全面改版后的首期内容,这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更是一种更有深度的思考。主题讨论、小说、访谈、专栏、评论等五个固定栏目让众多文学创作者参与讨论,以更开放的视角进行更多的探索,去追寻新时代下文学的更多可能性。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十一)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并不是一个文学的爱好者,阅读书籍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打发时间。困顿在一个即便再努力也无法改变太多的工作,受制于无可奈何的生活,我会选择用书本来获知外部世界,去刺探别人的人生是何种模样,当然,最主要的还来打发时间。

我印象中的作家张悦然,应该和我算是同龄人。她早前《茧》和《誓鸟》都是我曾经热衷阅读的作品。如今再次获得他的新书《鲤》,多少有种好友再相逢的味道。

当然,这样的“好友”有点自娱自乐,因为阅读起来更多的是陌生感。曾经是阅读张悦然的小说作品,而如今的“张悦然”已成为对于文学类型概念的讨论的书籍主编,不得不让人恍惚,这十几年,我仍然还是那个读者,张悦然已然从小说作者转身为文学专家。

这一期的《鲤》主打是对于“文学边界”的探讨,正如张悦然开篇中所述,似乎“想弄清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的边界,以及如今这二类文学类型又是怎样的开始进入融合”。其实,对于还停留在打发时间的读者我而言,这探究过于沉重了。好在,邀请撰文的文学大咖分量很重,使得本身严肃的文学讨论,变得生动了许多,也让阅读兴趣大大提升。

《鲤》创设五大板块,从文学类型的讨论,到最近有着“东北文艺复兴”的两大作者班宇和双雪涛,以及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当代武侠小说作者徐皓峰的三篇小说作品,到第三版块对于刁亦男和双雪涛的访谈稿、第四个板块是这是日本作家专栏作品,最后板块是黄灿然的文学评论。

就书籍编排,还是很充实饱满的,既可以满足文学爱好者对于“文学边界”的专业领域讨论,也可以满足像我这样打发时光的读者,对于最近大火的作家中短篇小说。怎么说呢?各取所需吧。

其实,日子混得久了,不仅让我对文学的类型意识模糊,就连有时做人的态度和评判标准都越发模糊。所以,作为肤浅读者而言,我并不在乎他是“严肃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只要能打发时间就是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巧合的是,这样的观点在马伯庸的访谈章节中也有类似呈现。对于作者而言,销量显然是最主要的,写完的文章作品如果能变现,对于作家还是最大的物质支持。在马伯庸的采访中,采访者一直试图让马伯庸对于文学的类型,以及对于自己文学的创作给予一个“更有伟大意义”的表态,但是有着多年外企秘书的马伯庸显然是“打太极”的高手,他一直用太极的方式,将访谈者对于其关于文学类型和文学创作的动机的诱导一次一次化解,用马伯庸话说:顺其自然,岁月而随遇而安,文学这东西是骗不了人。

我一直认为高端的访谈,其实并不是双方就着约定好的套路开展论调,而是双方有着智慧的碰撞,矛盾的激烈开火,思辨精神蕴藏其中,这是最好的访谈。

第二部分的小说板块中,徐皓峰的《大手大脚》无疑是延续了他武侠情节的文字,竞技武术之间的较量透过文字,将北方武术精神得以涵盖,故事情节上的翻转也让阅读性的提升。

说来有趣,其实在第三部分的访谈中,刁亦男和双雪涛的对话中,他们认为武侠文学或者武侠小说、武侠电影的衰落。二人共同观点,武侠是一个时期的产物,是科技有那么点进步,又没进步到方便的产物,所以武侠小说在那个时间段孕育而生。在如今飞机可以万里航程的飞行,飞檐走壁的功夫,似乎就慢慢淡化了。但是,徐皓峰《大手大脚》却给人看到了武侠的另一种存在,我想更多的读者心目中是需要英雄的,他们需要“英雄”在现实的生活中,做人们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期待于一个大侠,一个英雄来圆自己的梦。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十二)

-

第一次听说「鲤」应该是在张悦然和双雪涛的新书分享会,同伴告诉我张悦然是很厉害的作家,做了个叫「鲤」的杂志。

时隔多年,「鲤」复刊,但…有些一言难尽。

1⃣️ 高高在上的严肃文学

前言中有:「在严肃小说中引入类型小说的方法是否是文学己经堕落的标志?」

堕落这个词是有立场的。但在整本书都没有认真讨论严肃文学、通俗文学的定义的时候,这个立场就是模糊的。

以及,严肃小说比通俗小说更加「高尚」吗?

所以在类型小说出现之前,人们选择翻开「罪与罚」是为了品尝人间苦难,还是希望读到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呢?

2⃣️ 讨论文学史,请加入时代背景

在 Part 1 文学的边界中,各篇文章、访谈和讨论,均围绕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发展与边界展开。

首文借侦探、科幻小说两个类型,去谈论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融合。

但为什么不谈论一下:

1)刑侦技术的各个突破节点对侦探小说的影响

2)美苏的太空冷战对科幻小说以及同期类型小说内容或题材的影响

3)AI技术对当下科幻小说影响

4)电影技术的进步对严肃小说和类型小说的影响

为什么不分析一下:

1)严肃小说、类型小说的出版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2)各个技术突破所致生活方式转变的时间节点前后各类文学出版内容的变化

3)人类消遣方式随时代的变化

很遗憾这已经是Part 1最好的文章了。张悦然老师把这篇放首位,显然也明白这一点。

3⃣️ 看小说的人越来越少是因为小说不好看吗

最令人惊叹的是那篇「快速回想一次小说这东西」。

这位作者真的读了很多书,说话比许知远还难懂,因为许知远真的有逻辑,这大哥约稿来了就直接「快速回想」直接文思泉涌出来。

大哥说「我的另一个小小忧虑是,正统小说书写的进一步业余化。」

别拿职业化当挡箭牌。素人第一本封神的不在少数,职业作家的扑街书也数不胜数。

没职业化的唯一原因就是菜。

写的书卖不上钱。

菜就多练。网文平台能给到小几千元保底,这已经是最好的时代了。

「小说不断朝通俗端倾斜,但小说的整体销售量、阅读量却以相当明确的速度在缩减。」

我不知道搞文学的什么时候才能明白,是电视、电影院、短视频、游戏在抢走严肃文学的读者,而不是类型文学。

根本就是瞎担心。如果文学产业是这样的行业认知,那么被其他行业掠夺也很合理。

4⃣️ 到底什么是严肃文学

看完这本书,我没明白严肃文学是什么,也不明白严肃和类型的边界。

难道教授们没有对此有过研究或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吗?

「问卷讨论」一文中有一个问题:「你认为决定一部作品严肃与否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很明显,本书是想让读者明白的。但可能找来讨论的人都不知道答案?

-

关于类型,我建议可以研究研究网文和电影的体系。商业化是恶心,但他们真能匹配好内容和对应的人,所以他们才有很完善的类型,甚至类型细分、类型融合等等,都已经很成熟了。

除了Part 1,其他部分都很好。

很多人不知道徐皓峰能写小说,只知他是导演,但他的武侠小说真的很精彩。而且没想到刁亦男导演竟然看了那么多小说。

搞文学评论的应该多跟马伯庸、吉井忍学习一下,人家不仅有作品,不知道的东西也不乱说。

-

还有下一期,请多挑选一些小说吧。严肃小说类型小说都行。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十三)

赶在新年第一天,更这篇笔记,有种昨日重现的眩晕。是的,知名文学Mook《鲤》十五周年之际,全面改版复刊啦!锦鲤归来,图个好彩头!

首先让我一怔的却是“张悦然”这个名字。记忆中她还是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A组一等奖获得者,“新概念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记得莫言评价张悦然小说的价值在于记录了敏感而忧伤的少年们的心理成长轨迹,透射出与这个年龄的心理极为相称的真实。

曾按主编交代整理几季获奖作品文摘,张悦然、落落、七堇年、笛安……一众文艺女孩快闪而过。记忆就定格在那一刻。

一眨眼,她们早已亭亭不忧亦不惧。再看她的个人简介,人大文学院副教授,出版多部作品,创办并主编了主题书系《鲤》。每期《鲤》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收录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评论与作家访谈。鼓励和支持原创文学,发掘文学新人。

别来无恙,相见如初。复刊后的第一本《鲤 · 严肃点!文学》。全书分为5个版块:主题讨论——文学的边界;小说、访谈、专栏、评论。

文学爱好者,不会只读爽文当消遣,阅读时总忍不住思考些什么。譬如这次的话题涉及“严肃文学”“类型文学”,“类型与主流的关系”“严肃性与通俗性”。它们之间的边界是什么?作家们都怎么看?

在名家访谈里,听他们讨论问题,也会收获很多与写作有关的硬核知识。还被意外种草了一堆高质量书单:哇,原来作家们都喜欢这些作品呀。

“出色的类型小说善于简化生活,为读者创作深度沉浸的世界,拒绝出戏的受众有时甚至会反噬作者本人。”对此,柯南道尔应该深有体会。福尔摩斯系列越成功,柯南道尔在“严肃文学”方面的尝试阻力就越大,越被视而不见。当他把福尔摩斯“推下了悬崖”,读者们群情激奋,强烈要求再复活。后来,柯南道尔的儿子在一战中殒命,他再次深受打击。晚年写不出一个字的“福尔摩斯”,反而陷入了“唯灵论”。

这个是个关于创作者的极端例子。读来有点悲伤。作者的创作探索,被受众刻板印象框定住。类似于演反派的演员,演技越好,越要做好在现实中被观众攻击的准备。演好了,又很难走出角色限制,想起《红楼梦》里的陈晓旭。

对于杂食阅读的读者而言,倒是不很关心类型问题。凡是喜欢的都可以看。“好的类型作家会重新定义边界。”不过,这个讨论吸引我的点儿是“创作者困境”。再次深化了一个认知:写作是件严肃的事儿。创作者需要面对的考验非常多。

马伯庸老师近年来很多畅销作品《长安十二时辰》《大医》《长安的荔枝》等,他在访谈中谈了“历史的严肃性和通俗性”:历史小说的本质,就是将人类的道德困境置于一个特定场景下进行沙盘推演。”谈话内容很好懂,分享了很多写作干货。

我很喜欢他的总结陈词:我建议就是不要多想,专心去写。作家的身份就是要单纯一点,写出自己满意的东西就够了。

书中小说版块精选了3个小短篇。专栏是吉井忍的《乌冬面馆的孩子》。我很喜欢这个作者的讲述,2023年才看完她的《东京八平米》。生活化接地气的表达,读完消解掉心浮气躁。

总体而言,厚厚一本,内容扎实。书里的访谈和讨论,有一定的理论性。当成一堂堂生动的文学课来听吧,多了很多思想碰撞。将灯火递手中,为在暗夜里阅读的你我理清思绪,让阅读本身有了沉淀的厚重和逻辑的洞明。

《鲤》已经出了26本,复刊词中说:将继续出版纸质刊物,并策划文学工作坊、文学比赛、文学营等一系列活动,以推动中文原创文学的发展革新,及其与世界文学的交流。继“匿名作家计划”后,《鲤》将在2024年启动全新形式的文学比赛。

有兴趣的写手们,可以关注啦。而我,现在想:该怎么集齐前面25本?

收好

《鲤·严肃点!文学》读后感(十四)

上月,伴随《鲤》新刊《严肃点!文学》上市,我们发布了面向读者的调查问卷,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文学的边界在哪里。

一个月间,编辑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热情反馈。网络提供给人以便捷的阅读渠道、低廉的购书成本与海量的文学选项,也让我们得以隔着遥远的距离畅谈,交换彼此对于文学的看法。在问卷中,我们听到了许多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活泼的、深沉的、跳跃的,也可能折射出别样的文学趣味,甚至可能为我们观察文学提供了从未设想过的新角度。

今天,编辑部精心摘选了一些读者问卷,与大家共同分享。在这些选摘中,我们将看到共识、看到异见、看到争执;重要的不仅仅是意见本身,也包括它背后千面百种的人生经验、阅读方法与思考路径——而这,正是一代又一代作家们努力想要去勾勒的。因此,无论你是否赞同,都欢迎加入《鲤》的探索之旅,一起回溯类型文学与严肃文学边界处的道道车辙,并追问这些痕迹会将文学引向何处去。

Q: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小南:类型文学具备某种模式和定向性的东西。而纯文学本身是纷繁复杂的,就好像我们不能把契诃夫和博尔赫斯做类比,把三岛由纪夫和塞林格做比较,包括地域问题:爱尔兰的吉根、特雷弗的小说有明显的“冰雪气质”,而拉美的魔幻热土显而易见,在马尔克斯、略萨等一干作家笔下妙笔生花。

孙卓:主题不同吧,一个体量内,类型文学展现的主题想符合最大公约数,严肃文学展现的主题不那么照顾公约数。同时,类型文学在技法上是可学的,严肃文学技法上不那么可学,需要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以后的、包容万象的发挥吧。但是严肃文学总体来说,在揭示深刻主题和某种真相上,是更有效率、更简洁也更贴近艺术创作的。

麦字歌:我觉得作者的主观意识才是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的最大区别。曹雪芹会觉得自己在写爱情小说吗?阿加莎克里斯蒂会觉得自己在写严肃文学吗?普鲁斯特乔伊斯会觉得自己作品接地气通俗大卖?每个作者,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从动笔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自己作品的定位和风格了,最大的区别也恰恰是这时候开始出现的。

Yasutatsu:故事性的区分, 还有所带来的思想人性的探讨. 还有类型文学某种意义上更偏向于娱乐性相对高一点,也因此,类型小说我认为要在故事性上要做得够好,起码得讲个好的完整的故事(除却某些因为特殊情况而留有一定程度空白的故事),严肃文学仅就小说这类型的话文学性,思考深度要高一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故事性让位

蒋贺子:很多这种词汇在中文中就很尴尬,就像商业片和文艺片,在西方有更明确的发行不同,但在中国就更模糊了些。如果把它们翻译成Literary Fiction和Commercial Fiction的话,我想,Literary Fiction其实是给文学圈子里的人,它的目标是去探索当下文学的边界,要有所突破,要有所不同,某种程度上像是那些学者们的论文,他是给行业内的人或真正热爱的人看的,是有门槛的。Commercial Fiction是给大众看的,是消遣娱乐的,更有普世性的。当然,现在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Literary-Commercial,中文里或许还没有这样的词汇,会就让我们更觉得很多严肃文学向类型文学在靠拢,但在西方,它可能已经就是一种品类,主打一些爱好文学,但又只是爱好的人。

涛涛:严肃文学是个人意识化的艺术作品,类型文学是以受众感官阅读体验为导向的商业作品。

前者是透露严肃文学创作者的思想理念,文学是创作者表达个体对自我、集体、外界等概念化生活、生存的载体,是容器,镜映创作者当时当刻的创作过程,是自然化,天然化,艺术化,纯粹化的。

后者是以文学作为范本成为取悦读者的文化产品,以表达读者情绪、感受,满足读者本能快感为主的作品。创作者按照创作经验、模式、模本进行创作,充满典型化情节、文本表达,有突出刻意化情节表现,可批量复制化模式范本,引起读者情绪反应。

严肃文学揭露人生痛感,表达现实,以小人物为主,不圆满的,闪耀人性的弱点和光辉的,是破梦的过程,引人深思。意识深动变化。

类型文学表达人生快乐,追求现实生活碎片化满足,多是成功的角色,是造梦的过程。本能反应变化。

一个内核向内,一个内核向外,追求主旨的表现也许是不同的。

Q:你读过最严肃的类型小说?

Q:你读过最类型的严肃小说?

Q:你觉得,类型小说里曾出现过哪些非常具有“严肃文学”色彩的角色?

J:《漫长的告别》里面的侦探

麦字歌:张无忌,算是非常严肃文学的的角色,可偏偏又出现在武侠小说里,角色的错位感和现代感,又能在倚天屠龙记里不突兀,令人印象深刻

月山行:《失物之书》中的罗兰,作者明显地将他塑造成性少数群体的发声通道,平权意识的表达很突出。《甄嬛传》中的甄嬛,其实就是现实中大多职场人士的人生写照。

云南鲁智深:《冰与火之歌》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天龙八部》萧峰

Q:哪一种类型文学(比如惊悚、推理、言情、武侠、幻想)最吸引你?你现在最喜欢的类型作者是谁?

阿瓜的小花:推理、武侠。正在读金庸《射雕英雄传》,小时候错过了。动作很多,文字表达有力量和速度。闲闲带过的文字简洁有美感,比如“弦声响处,箭发流星”“袍袖在朔风里猎猎作响”。

涛涛:最吸引的类型文学可能是言情。多元性言情类型文学。现在最喜欢的类型作者是Andre Aciman 安德烈·艾席蒙。

洛城:现实主义的悬疑和都市。目前比较喜欢白先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Q:现在你重读最多的类型文学作家是谁?

孙卓:重读?写到这里,我感觉自己真的是对类型文学的定义开始有疑问了。重读的话,基本都不会重读类型文学吧?因为类型文学不够有深度,或者技法上不足以让你觉得这个东西值得琢磨,又或者能唤起你新的认识,简言之就是让你认为有重读价值的类型文学,感觉不是很多。非要说,那就刘慈欣行不?

Yasutatsu:暂无,类型文学很容易一招鲜没啥想二次看的冲动

禾冬:莱姆

张浅风的风:科马克·麦卡锡

J:雷蒙德·钱德勒

洛城:白先勇

Q:在你最喜欢的类型文学中,最常见的套路是什么?

张哮源:套路是一个神秘凶手杀了人,最后发现凶手竟是身边貌似最不可能的人!

Yasutatsu:如果是悬疑推理的话,基本上看得比较多的还是 引子-案件发生-家访环节-伪解答*n-真解答-结局 这个故事结构了,暂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新框架出现,特别是家访环节作为埋伏笔的阵地容易写得很乏味,至于伪解答的反转,看作者笔力能不能控制得住了

纸本阅读客:无限循环结构。很多西方影视剧大都如此。这个是为续集做铺垫。

Q:现在你重读最多的严肃文学作家是谁?

洛城:白先勇

孙卓:麦克尤恩,爱丽丝门罗,双雪涛也是哈哈哈哈,因为是重读,重读说明这个作家要比较能挨近的,简言之你觉得你可以努力一把就去搞定他,懂他技艺的。

小南:金爱烂

云南鲁智深:弗兰纳里·奥康纳

蒋贺子:不知道是不是和大家爱看短视频同理,我越来越爱读短篇了(这个话题我自己也很好奇),所以会重读一些国内外作家的中短篇作品,也会看一些多作家的合集。

涛涛:张悦然 林白 虹影 庆山 亨利·米勒 凯鲁亚克 阿娜伊丝·宁。

Q:一直以来,不乏严肃文学的作家尝试创作类型小说,这类创作有哪些令你耳目一新?

小南:石黑一雄《别让我走》。它表面是套用一个科幻的类型,本质思考的人如何自处,关于人情感的挣扎和动荡。这一点放在孩童身上格外动人。

禾冬:石黑一雄啦,我辈孤雏和莫失莫忘都很不错,还有如此热爱侦探故事的波拉尼奥hh

Yasutatsu:帕穆克的《我的名字是红》《黑书》,用了侦探推理小说的逻辑去构建他的故事,是不错的思路。但是如果说是纯粹的类型小说的话,可能会想到格雷厄姆格林的一系列娱乐小说了。

卫卫:路内的《追随她的旅程》中双女主的设定方式,一个是白月光式的、看似柔弱却内心坚定的女孩,另一个是家境富裕、飞扬跋扈但内心善良的女孩,和世纪初热门电子游戏的叙事很像,比如《仙剑奇侠传》《轩辕剑之天之痕》。不知道路内是否借鉴过,但我觉得这本书之所以受欢迎,这一点起了某种作用。

涛涛:作家虹影创作的爱情小说《月光武士》,兼具言情文学与严肃文学的感觉,不只是表达角色在社会时代变化浪潮中的变化,情感的动荡,也有人性深刻的洞察,当地风俗的介绍等。也有言情文学的感受。阅读体验上是言情小说,但不仅仅是言情文学,有对生活的描写,风俗文化的个性化观察,有时代的更迭背景,是有稳定厚重的文学基调在作品中。

棉棉创作的实验新小说《失踪表演》,能感受到严肃文学和类型文学的结合,感受到作家诚挚的探索和表达。阅读体验上是新言情文学,对于哲学在文学空间中的呈现是耳目一新的。

Q:如果严肃文学也有套路,你觉得是什么?

小南:死亡.....死亡用的太频繁了,太随意了。但死亡本质是一个很严肃的事。

阿瓜的小花:厌倦小说里大段哲思,作家忍不住总是跳出来自己说话。

孙卓:那很多吧,好的所谓严肃文学基本上没有套路,就像每个人的记忆也许能够重合,对时代对经历的记忆;但是每个人说话时候的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写作不是对时代的共同复原和摹仿,而是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喉咙发出的声音。所以声音是绝对不一样的。如果是一样的声音,那只能说明这个作家没有自己的声音,不自觉抄了别人的声音,简言之就是还不够好的严肃文学。那这种作家的主要套路的话可能是作家自以为是,与孤芳自赏,文学上的程式套路的话,就去看看一般般的作者们都怎么写他们手底下的严肃文学,这些模式就会是这种严肃文学的套路。

月山行:如果有,那就是亘古不变的对于人的关照。

蒋贺子:这话是谁说的来着,严肃文学应该就是在讲“事情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这就是严肃的套路吧。严肃文学的重点是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洞察,表现形式不该存在套路吧,或者是该去跳出套路。半数以上读者都认为严肃文学出现了类型化的趋势,但有趣的是,大部分人也同时表示,这种趋势并不会影响严肃文学自身的严肃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