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追随: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读后感1000字

追随: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2 03:45:22
追随: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9-12 03:45:22   小编:

《追随: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是一部真实记录了中国打工子弟心灵历程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打工子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的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们的辛酸与坚强。这部作品让人思考社会的不公与现实的困境,同时也感受到了打工子弟们对生活的执着和追求。

追随: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读后感第一篇

去年我曾去过一所小学,它位于海淀。几排简陋的平房藏在一大片荒地后边,地里长满了树和杂草,天一晚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校门是一个红色的大铁栅栏,门外院墙上绘着红红绿绿的墙画。操场不大,是厨房和活动室围起来的一块空地,地上抹了一层石灰,有个小男孩特兴奋的跟我说,做课间操的时候脚再也不会崴进土坑里了,冬天下雪还能在上边溜冰玩。我去了老师的办公室,五个老师,有三个看着像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办公桌很大,木头的,上面堆满了作业本,作业本下漏出很多或大或小的木缝。快放学了,几位女老师们在备课间隙讨论起女人最感兴趣的话题——衣服和口红。哪里买的衣服款式漂亮,哪个店里正在打折,谁谁穿得那双鞋那谁也有一双……绿色的大盆栽在窗户边沐浴着阳光,叶子上金闪闪的映着些许红。

我没有进课堂,在窗户底下看他们念书。在操场上仰头看看远方。一大片天空,还有变红的太阳。

放学了,很多孩子并没有着急回家,门口有家长三三俩俩结伴而来,更多的是三五个小朋友自己结成小队伍,一路打闹吆喝着一路回家。有两个小男生跑到操场,从一间屋子里拉出两根塑料水管,晃悠着水管头往地面上滋水,左一下,右一下,高高,低低,水流冲出管头像半面水晶扇子在空中来回的跳舞。“两个臭小子,好好浇水。”老师过来了,调皮蛋儿张着嘴,小眼睛眯成了缝,跟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老师转身走了,跳舞的扇子又出现了,小样儿,我就知道。

要回家吃饭了,操场变得光溜溜的。这所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打工子弟,他们觉得,能在北京上学就是最大的幸福。是因为北京的教育水平好吗?是因为他们的学校设施更先进吗?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就在这里吧。

后来我听说在这里,北京大学曾有过一个为期五年的志愿项目,人们称为“对口支教”。

我没有按原路返回,尝试着从学校的另一边摸索出一条回去的路。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是一溜小农贸市摊位,无遮无拦暴露在土坡上、延伸到土坡下边的马路上。摊位上有蔬菜、有水果、有卫生纸、有油盐酱醋……还有五颜六色鼓鼓囊囊的书包。

走上北京拥堵的街道,红绿灯下,孩子的笑脸那么大。

追随: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读后感第二篇

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追随》的新书发布会,也很好奇了看了一圈行知实验小学。 学校硬件固然是很简陋,却也粉刷的整整齐齐。老师办公室里用的是空调,没有暖气片,不知道教室里有没有。 易本鑫校长红光满面,笑眯眯的像个弥勒佛。这样并没有掩盖住他的沧桑之气,头顶已经凸光了,勉强用几缕白发盖着,五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却像六七十岁。据说他和爱人23年来因为创办和经营这个学校太辛苦,都已百病缠身。他们经历过什么,是难以想象的。 发布会开始,到场的嘉宾们还都比较羞涩,半推半就的从后排往前排挪,杂七杂八地坐在凳子上。一个老师焦急地说,请大家都坐到前面来,好让学生们从后排入座。易校长只是笑笑,立马上前说,大家不想挪就不用挪了,我们就随意一点,让小朋友们和大人们坐在一起,混着坐,怎么样?说着便让学生们一排一排地自己找空座位坐下来。 央广播音台的小曾老师前来为主编怀旧船长打call,负责主持。零下一度,她在越来越大的寒风声情并茂地念了文集中的一篇,一个12岁小作者宋雨欣写的《追随》(显然,书名便是以这篇文章的标题命名的)。 主编胡老师(怀旧船长)虽然已经看过很多遍,仍然在这个时候听得老泪纵横。很多人更是感动地无语凝噎。 从发布会得知胡老师认识易校长是18年前,彼时还是新闻记者的他采访后写的文章被各大报纸转载,行知学校得以引起社会关注。2015年,依然惦记学校的胡老师给适龄学生们义务上了半年的写作课。《追随》便选取了孩子们的当堂作文集结成册。 发言的还有当年和胡老师一起采访的摄影师赵兰健,读蜜传媒出版社社长金马洛,曾经的“网红”育儿嫂范雨素,行知学校的第一拨学生代表,乐嘉的代表梁凤仪女士,各大慈善机构代表,嘉宾还有另外十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 孩子们没有几个穿棉服的,发布会也很务实,大家都把发言缩短,并鼓励孩子们不要按开始的规矩老老实实坐着,冷了就多动动。 朴实的发布会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坐着我身边的一个读者也感慨万千,她说她也曾是一名这样的孩子,家庭特别贫苦,是靠学习好并且有好心人捐助上学的。如今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和同样身世坎坷的丈夫在北京打拼,日子算是小康。 真希望有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充满希望和理想,热爱学习,成为有用之才。

追随: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读后感第三篇

数读着读着就想也讲一个自己的故事,02年左右我在MGZ读“打工子弟学校”,一个不该有的学校名称,父母是从离北京很远的大山里来北京打工的,我们那里穷教育也很落后,每天上学来回要走5个多小时的路,大半年的上学时间都是天没亮出门,晚上打着“火把”回家,父母怕老家条件太差影响我的学习,把我带到了北京。

到目前为止,非京籍孩子在北京上学已经有两种选择了,一是公立学校,二是民办自建学校。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在苛刻的学籍制度和五证要求(五证:在京务工就业证、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本、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面前,实际申请公立学校就读过程中,所需证件远远要比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多,甚至出现对外来务工人员在地连续社保要求。这种违反教育法的规定,直接导致了广大外来务工者子女没有办法进入到教学条件更好的公立学校,只能就近选择民办自建的打工子弟学校,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但后来也是其中一个。

那时候我们住在北京的SQ,找学校全是是靠问人或自己到处跑到处看,学校从S中找到了S16中,从朝阳找到海淀,从石景山找到通州,只要父母干过活去过的地方,能问着人的地方大多都去过了,最终父母的努力和付出总算是开了花,S中因为我的考试成绩收留了我。

或许“外地穷人家”的孩子,成绩在好也还是外地穷人家的孩子吧,好景不长,入学不到一个礼拜,因为受不了学校部分本地同学的侮辱、打骂,进行了反抗(推倒了其中一个欺负我的同学),结果很老套却又不老套的剧情上演了,老套的是我被喊了家长,不老套的是我我爸带回家了,并且还告诉我可以不用去上学了,当时还因为不用上学高兴了很久...

辗转反侧,最终我到了马各庄“实验小学”,从大山里的一天要来回走5个多小时路,变成了一天来回要在11座,载客4-50人的校车上站4个多小时。

土墙黑瓦泥巴路,熏的发黑的土墙,捂了一层破了又捂,在窗户上静静旧发黄的旧报纸,早已经没有了原来颜色的桌子,还剩下3条腿的板凳,这是我对老家学校的记忆,惊鸿一瞥宏伟的校门,绿草地的足球场、水泥路、木地板室内篮球场、琉璃瓦是呆了几天的S中,地狱天堂,眼前的应该是人间吧,大大的院子,砖瓦房,脱落的墙皮显示着岁月对她的洗礼,自来熟的一张张笑脸,瞬间我双眼迷离,这才是人家啊。

追随: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读后感第四篇

俺在1129在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学校《追随》发布会上的发言稿全文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大家好!

小朋友们,很冷吧?动一动,搓搓手,动动脚,好一些。

一所学校,23年,从一穷二白,到让7万多追随父母的打工子弟免于失学,这是何其伟大的事业!易校长、李老师、行知学校全体园丁,建学、助学的功德,让我们感佩。

一个作家,1999年的严冬,一篇良心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和资助打工子弟教育;2016年一学期免费课程,激励孩子们写下100多万字习作。怀旧船长知行合一、诚恳实干的精神,让我们感佩。

因为感佩,我们想做点什么。

2017年1月,我们开始策划编辑这本小书。最终,选出56个孩子的112篇作文,共计10万字,收进《追随》。我们把这些从尘埃里长出来的声音,收集起来,期待中国和世界倾听。这些声音坚强而明亮,像冬日的暖阳。由此,我们开始期待让更多的人看见《追随》,期待更多的人能为打工子弟教育做点什么。

看见才会《追随》,《追随》方能看见。

今天,在这个篮球场般大小的操场上,在行知学校创办23周年朴素的生日Party上,我们看见了在校园里安心学习的少年,看见了二十多年前从行知学校毕业、如今在各行各业干得有声有色的青年,看见了十几年来不间断关注打工子弟教育的大学教授和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志愿者代表,看见了海淀教委主管部门领导对行知学校全方位的支持和鼓励,看见了坚持不懈给予行知学校资助的慈善机构、社会企业……

我相信,我们看见的是温暖和力量。我相信,我们会看见更多。因为,孩子是朝阳,因为,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有志,国家有望。一个国家的文明、文化程度,仅有大师和名家是不够的,更有赖于全体国民文化、文明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少年一代的充分均衡的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根本基石。

少年时,我们也曾是泥腿子、穷孩子,是读书改变了我们,是教育让我们睁开了眼睛,是文化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我们希望《追随》的出版,能激励到更多打工子弟,去博取更美好的人生,也为中国社会变得更美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以文化人,是教育工作者、写作者、出版者的职责。我谨代表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分社读蜜传媒全体编辑,感谢所有来到《追随》发布会现场的朋友,所有支持《追随》、让《追随》的温暖和力量走得更久远的朋友。

谢谢大家。

追随: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读后感第五篇

读罢《追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部孩子们的作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打工子弟。

他们的父母,就是通常所说的“低端产业劳动者”。虽然我不认可这种说法,但似乎已经约定俗成。他们盖高楼,送快递,卖蔬菜,端盘子……他们住在狭小的随时都有可能被赶走的空间里,如同《北京折叠》里老刀的生活圈子。他们经常被人说“你怎么不回家?”就跟历史上某位皇帝说贫民“没饭吃怎么不吃肉”一样。

他们辛苦,遭遇不好的脸色,他们都无所谓。但他们的孩子,要上学。

这本书的几十个作者,就是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追随着父母的爱,千里万里,不辞辛劳。他们曾被一颗奶糖“骗”,曾让父母“狠心”扔在老家,流干了眼泪;他们只身乘火车到北京寻找父母;他们因“五证”不全被公立学校拒之门外;他们在工地上理解了父亲的血汗;他们在离别中感受惶恐……他们,过早经历了人生的风霜,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却是勇气、乐观和希望。没有怨恨,没有不平,更没有颓废,只有一种奇倔的生命之气,支撑着他们。

他们能够跟流浪的父母在一起,已经感到幸福。

他们比那些留守儿童快乐得多,因为有了依靠。

求学的辛酸,家庭的变故,生活的困境,都无法阻止他们成长。我不知道这种力量从何处来,但篇篇真实的生活刻画,让我对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肃然起敬。

有一位孩子,在讲到自己无法取得学籍卡时,在文中写到“北京,我一定会杀回来的!”这是个有志气的少年。他说的“杀”,是通过自己的成绩。还有一位女孩,好几年没见到妈妈,妈妈回老家接她时,像一个小偷一样躲在学校门口,怯怯地问她是不是XXX……“恨您,但不及爱您入骨!”(孩子原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叹天下孩子情!倘若家乡生活优渥,做父母的怎么会把孩子扔下?

有位内蒙小女孩,父亲家暴嫌弃她是女孩,母亲双腿残疾,母女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到北京,妈妈做网店客服,孩子除了上学还要干家务。但这位孩子很有志气,很懂事。当看到她最后摆脱了魔掌,能够与妈妈平静地生活在一起时,除了略感欣慰,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她的命运将如何?是不是能够继续上学?

社会的发展固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些孩子们没有过错,他们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是祖国有未来。取决于盛水高底的不是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的那一块。而这一块木板,就是这些仍然处于困境中的儿童。

我诚恳地希望有识之士和广大家长都读读这本书,尤其是长在蜜罐里的孩子。读打工子弟们的作品,尝试理解和体会他们的人生,或许对我们也是一种教育罢。

愿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关注这个群体中来。您的公德心,必有大福报!

追随书籍

追随:中国打工子弟心灵笔记读后感第六篇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非常荣幸跟大家汇报《追随——打工子弟心灵笔记》的成书故事。

我是1999冬天与行知学校结缘,开始报道行知学校;2016年上半年,我又重返行知学校,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孩子们拓展思维、增强自信。写作,不仅是考试升学的需要,更是疗愈心灵的良方。刚开始,易校长担心孩子们相比公立学校的同龄人基础要差一些,还有不少插班、跳级和汉语程度较弱的少数民族同学。我并不担心,因为我相信孩子们都是写作的天才,每个孩子都是一口深井,只要引导得当,必有涌泉畅快奔流。

其实,我并没有教孩子们什么,反而是孩子们给了我极大的教育。今天到场的刘耀娜同学,开始句子都写得不太通顺,不敢写妈妈,因为妈妈是个残疾人。我在课上讲,你的妈妈身残志坚,是位英雄,同学们都要给她鼓掌。从此,刘耀娜同学愤发图强,终于写出了感人的文章。新疆女孩热依拉,平时不敢跟汉族的同学一起玩,好多字不会写。我利用课余时间,让她讲自己的故事,让别的同学主动跟她玩。不久,她变得活跃起来,不仅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还写出了达标作文。这些孩子们,眼里是澄澈的光芒,如同一面面明镜映照着我,让我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他们不怕生活的艰辛,但受不了歧视的目光;他们不需要俯视的同情,但需要平等的关爱;他们千里万里追寻着亲情、理想、希望,就是要做祖国优秀的下一代。我常常被他们的志气和坚忍所感召,被他们乐观向上、挑战命运的精神所感动。冰雪砺奇志,寒梅吐异香。作为一名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要向这些可亲可爱可敬的孩子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半年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我与易校长商量,为孩子们的作品集起名为《追随》。追随,是每一个少年的心声——追随母爱、父爱、梦想,追随学业、光明、希望,追随城乡巨变的铿锵脚步,追随大国崛起的时代强音!孩子们的笔端,充盈着正能量,流淌着真性情,发散着光和热。我作为主编,除了文句错误和标点误用作了修正外,基本保留了孩子们作品的原貌。这些作品,放在文学性较强的书籍中诚然有许多不足,但对标全国十一二岁的少年,确有值得参鉴的珠玉之句,闪耀着易被忽视的人性之光。我相信,《追随》的出版对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有力补充,必能让更多的孩子感知这个群体的精神和力量。

最后,我要感谢易本耀校长共同与我主编此书,感谢乐嘉老师作序推荐,感谢出版人金马洛老师克服困难出版此书,感谢我的好友兰健一直以来的支持,感谢孩子们倾情奉献了自己的才智,感谢各位到场的嘉宾和老师,感谢更多的人们将《追随》分享给读者。特别感谢性格色彩中心委派讲师到打工子弟学校义务授课,因为这类学校需要更多门类的社会专家授课,结出更多的果实,《追随》只是一个开端。我也将继续做好义务授课工作,并将我的教学成果——三才作文教学视频逐步发送到更多的打工子弟学校,共享这一教学成果,让美妙的文字从孩子们心里长出来。

谢谢大家。

追随 发布会现场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