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此生岁月静好》是一部充满温暖与力量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感人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坚韧与乐观,作者展现了生活中的善良与美好。读后感受到了温暖与感动,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与快乐。愿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如书中所愿,岁月静好。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一
清早起来翻完最后几页,读完有两个感受:文中虽有结合张爱玲的作品,有不少评论,但点评到位,文字优美而有诗意,非常适合消闲阅读;作者比较善于抓细节,一言一行自有味道可供咀嚼;有许多有趣的八卦故事,有些竟然是以前没见过的,作为张迷,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二
对于女作家,我是有偏爱的,所以读了三毛全集,同时跃跃欲试于张爱玲、杨绛等。然而终是冷静了,或是意识里已经有了一个明晰的判断,对于后两位,还是有部分内容是不喜或不愿碰触的。 本书除作者之作外一本小册写其他人对爱玲的一些评价,与我所想有一些贴合,终觉视角是有些狭隘的终不敌三毛、杨绛的正面能量,但那也是背景环境的原因吧。况我本不喜小说,所以对于爱玲,打算止步于此了。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三
今年是张爱玲去世20周年,前段时间看到有人写关于张爱玲的评论,说这是最难下笔的,因为是写张爱玲。的确,张爱玲本身就如同她的第一本书《传奇》的名字一样,是一个传奇,能够敢写张爱玲的传记首先就得有一个胆量才行,禁得住众多张迷们的火眼金睛的挑刺,而写过仓央嘉措、三毛等人物传记的王臣也是个胆大之人,又接着续写关于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王臣的这本张爱玲传记《愿此生岁月静好》,语言唯美,从题目的设置上就看出了作者的绞尽脑汁,全部是对仗的体例,从岁月是时光无涯、临水照花、急景凋年、美人迟暮的大目录,到薄暮、兰因、惘然、笙箫等等的二字小目录,可谓独具匠心。在每一篇文章中,都选取了张爱玲作品中的经典语句作为引子,使读者又回味了一遍张氏文风,与传记本身交相辉映,别有风味。传记从李鸿章开始讲起,到讲述张爱玲的童年、学生生涯、成名、与胡兰成的爱情、出国境遇,基本按照时间顺序记述张爱玲的一生,从生到死不可谓不完整,对于一个不甚了解张爱玲的人,此传记足以让人了解张爱玲的一生,但对于张迷来说,这似乎还是不够的。于是让人倍感惊喜的是,随这本传记附赠了一个别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张”经典作品集》,里面收录了张子静、胡兰成等人对张爱玲的看法、对张爱玲作品的评论,非常有价值,可以作为张爱玲传记的有益补充。
纵观整部传记,延续了王臣写传记的文风,文辞优美华丽,个人感情色彩强烈,在传记内容上中规中矩,多引用张爱玲、胡兰成等本人的话进行讲述,对张爱玲的重要事件都有涉及到,不可谓不全面,但在深度上感觉还是稍有欠缺。或许是因为我们都太了解张爱玲了,很多张迷甚至为了张爱玲,而去看胡兰成的作品,所以对于我一个从来没有读过张爱玲传记的人,通过读各种作品,对张的生平事迹也是了然于心,总想在传记中读出些新的东西来。
张爱玲是一个永远读不尽的传奇,无论是她的作品,还是她的人生,还好,“于千万人之中,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我们能够有幸遇到张爱玲。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四
眨眼之间,一代民国才女张爱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在她生后的二十年,其作品仍畅销不衰,其故事被津津乐道。无数人为她编书立传,试图重现这位奇女子的一生。王臣的这本《愿此生岁月静好》便是其中之一,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从张氏家史着笔,娓娓道来,系统还原了张爱玲的家族基因与个人爱恨情仇,不失为一本了解张大才女的广普之作。
作者王臣善于掌控语言,文笔极为流畅优雅,和另一位畅销作家白落梅文风极为类似,读其文字行云流水,绝不磕绊吃力。这样的文字功力,让传记本身成为了散文诗,情感丰沛,词句惊艳。在每一章节的伊始,王臣更是用心地挑选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句子,与其生平故事互为注脚,相得益彰。在女作家中,不少都有自我书写的倾向,无论是《小团圆》,还是《对照记》或是《流言》,都呈现了张爱玲的生活状态,这些作品也成为了王臣为其立传的重要参考。随书附赠的别册,收录了张爱玲身边人的回忆琐记,既可以作为传记的延伸阅读,亦是王臣写作的基础素材,帮助读者更为全面立体地展示张爱玲的生活情状。
王臣十分重视追根溯源,在张爱玲的家史部分不惜奉上大量笔墨,在将近四十页的篇幅中,从李鸿章发端,全景展现了张氏家族三代爱恨情仇、风起云涌,素材全面、细节丰富,可见作者十分用心。对于张爱玲而言,家是牢笼,是残破与疯癫的代名词,因而造就了她“孤傲”的个性。虽然此部分极为扎实精彩,但由于篇幅的浓墨重彩,让此本传记的开头,略微显得沉重。毕竟,张爱玲本人的一生已足够起伏,保留她父母的影响已足以震撼。关于她出生以前较为久远的故事,也许可以再书一册张氏家族聊以欣赏。
不过,当书进入正题,特别是写到张爱玲情感部分时,王臣的叙述自有独特风格与亮点,同样可圈可点。当他写到张胡这段旷世感情时,用了这样的表述:“她无法与一个平顺庸碌的男子假模假式地表演无人问津的旖旎。”一语道破这段感情的实质,轰轰烈烈却伤身伤心,但正因为如此,不甘平庸的张爱玲爱得无怨无悔,当她面对这个硬闯进自己世界的男人,却迷恋得不可自拔。值得一提的是,王臣还提到了另一段张爱玲与桑弧的感情,虽是蜻蜓点水,但这段并不太为人所知的遗憾之爱,同样是张爱玲情感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敢爱敢恨的才女,亦会有想伸手却又缩回手的犹豫,那是《小团圆》中永远床前明月光的燕山,同样是解读张爱玲爱情观的一把好钥匙。
张爱玲终究是一段说不完的传奇,他人言说,难免臆断,若为真爱,还是要多读读她自己写下的文字。倔强如她,大抵更坚信于自我的表达,而世人的评价,对她不过是浮云尔耳。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五
有许多话让我们记住了张爱玲,也许已经不记得到底是那句话戳中了我,但只是一句话就足以让我爱上了她。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有一个民国女子,那么静静的开放,散发着独特的幽香,震惊了文坛,也永远开在了每个人心里。
《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是纪念张爱玲逝世二十周年作品,将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最翔实完备、最精致最唯美最诗意的张爱玲生平记述。随书附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张”经典作品集》,收录民国人眼中的张爱玲,里面有很多胡兰成笔下的张爱玲,也有许多作者书中论据的来源。
相信每个人都读过张爱玲,但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她的一生,王臣用其唯美的文字的,将张爱玲的一生缓缓道来,不妨煮一壶茗茶,在氤氲的清香里慢慢的读读这本书,品味这位传奇女子不凡的一生。
故事从李鸿章与张印塘开始讲起,谁能想到张爱玲的故事已经在清末慢慢酝酿着,也许就是那份深厚的底蕴,才有了后来的她过人的天赋。对于李鸿章与张爱玲的关系,很多人知道,但却并不十分了解,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其中的渊源为我们一一拆解。对于她的家族和过往作者用了许多笔墨,对于张爱玲父母的叙述里,让我们看到了张爱玲性格形成的原因,也许就是父母过早的分离酿成了她孤寂的性格,父亲的决绝和母亲的淡漠都是张爱玲后来独立、自私的缘由。也正是这样,让我们看到了张爱玲真实的一面,看到一个年幼的女孩儿在艰辛中慢慢成长为了一个特别的不凡女子。
对于胡兰成,张爱玲感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我也是极度好奇的。几年前特别买了本《前世今生》来读,想看看胡兰成笔下的张爱玲,看看他笔下对这段感情的描述。而通篇下来,胡兰成这个人我是很不喜的。在这点上,作者的观点应该也是如此的,这里作者通过胡兰成的《前世今生》,和张爱玲《小团圆》,对张爱玲当时的想法做了分析,让人觉得张爱玲有点在对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的感觉。这段感情对张爱玲的影响应该说是巨大的,即便有一点美好,也在后来的种种变故中消磨殆尽了。
张爱玲的一生就如她的文字一般有一种孤寂、悲凉的味道,王臣用一些诗词和张爱玲的经典语句,将她潮起潮落、起起伏伏的一生描摹的极尽细致。对她一生中的每个重要人物都有介绍,写炎樱、苏青、邝文美等对于张爱玲的影响,也从另一方面让她的一生变得立体而丰富。
透过张爱玲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独特别有韵味的民国才女,而通过这本书,让我们对她的一生更加了解,也对这株开展民国时期的花有了更深沉的爱,即便她有着不完美,也无法抹去她留在岁月中的那抹风景,愿此生岁月静好是对她最好的祝福,却也更显悲凉。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六
“出名要趁早”,年少时读到张爱玲如此坦率直白难掩自负的句子,说不出的艳羡。彼时,张爱玲这个名字像一个传奇,似乎可以指引怀揣作家梦的少男少女因循而往,可是“天才”毕竟不是人人皆有的。
因为传奇,为张爱玲作传的一直不乏来者,王臣的张爱玲传就是其一。张爱玲是特别的,除了天赋异禀,她也刻意标新立异,譬如用奇装异服来引人注目。但王臣笔下的张爱玲又是接地气的,她的所有特别都有源头,一颦一笑都近在眼前,甚至依稀仿佛能够复制。
张爱玲自己曾分析说,她刚出道的时候写书的人少,容易成功。可见才华之外,机遇也很重要,赶上好时候,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其次,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任何时代,自我营销都不可或缺。张爱玲的机遇不是一般人能够望其项背,家学渊源直接攀上主编,得到不遗余力的推荐。有几个二十来岁的青涩少女能有这样的起点呢?现实生活中,从小喜爱读书、爱编故事的小孩大有人在,在校刊上频繁发稿至扛鼎也不难,说到少有文名,幼年能吟诗、能做对也不稀罕,只是面对的不是满清遗老罢了。算起来难得的惟有出身了,能得家学熏陶、能受悉心栽培、能蒙名家指点、最后才是天生的灵气和多舛的经历,这才是有门槛的。出身农村的胡兰成在张爱玲面前总觉露怯,就是这无可变更的差别作祟。
如此看来,普通人不可能成为张爱玲,名门之后倒是可以考虑。作家的子女早早继承衣钵的每个年代都有,无论出道的途径是科举还是出版还是征文还是加入这样那样的协会。出道虽易,却再没有被惊为天才的,因为他们只学到了一半:顺顺利利读书作文,所谓人生百态皆是纸上得来,谁像张爱玲这样颠沛流离,被逼得早熟起来?
在与胡兰成这段街谈巷议的感情中,张爱玲虽然是遇人不淑,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这段际遇,也就没有艳惊四座的天才张爱玲。将爱情心理刻画得如此细腻自然恰到好处,倘非亲身体验过,是不会如此妙笔生花的。“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倘若一开始便是才子佳人皆大欢喜,看不到真实的对方不断暴露的丑态,不经历痛彻心扉的失望,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是否会平淡很多?当下流行的无病呻吟的言情小说又怎会知晓恋爱的痛处?
随书附赠的别册中收录了张爱玲同时代人对她个人及作品的看法,相关故事可能更接近真实。读毕可见王臣的很多用典都从中取材,不过也掺杂了一些主观判断,如胡兰成写他向苏青询问张爱玲地址时,苏青的迟疑,王臣在书中理解为胡兰成对自己和苏青情事的婉转炫耀。这些见仁见智的问题读者诸君也可以对照原文自行想象,编撰别册的意义似乎是王臣告诉读者,对张爱玲的真正解读不独停留在他的文本中,也存乎每一个厚爱张爱玲的读者心里。
——乙未年读王臣《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七
提及民国的奇女子,张爱玲无疑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位。她是让世人瞩目的乱世佳人。她的才华横溢,她的唯美文字,她的曲折爱情等等都是惹人瞩目的所在。
对于这样一个世人眼中闪耀着光彩的她,我经常会在翻看她经典作品时揣摩和猜测着她的人生故事。丰富饱满的文字描绘,唯美诗意的情感勾勒,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有如一个个的谜般引领着我期盼揭开其中的真相。虽然我读过了不少有关于张爱玲的作品,但关于她人生经历的传记类题材却并不多见。不过这个我心中的遗憾终于在今日的《愿此生岁月静好》告以终结。这是一本为了纪念张爱玲逝世二十周年推出的作品。它的问世全面彻底地弥补了我曾经的阅读遗憾。
对于本书的优雅,唯美书名----《愿此生岁月静好》,它就有若这位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般散发着悠悠的清香。翻看书页,我们便可以跟随着其中的文字共同追忆那一段又一段以往并不为人所知的张爱玲的往事。事实上,这部作品共包括了2个不同的作品集组合。主体部分的张爱玲的前世今生,附加部分的民国人眼中对张爱玲的点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张”经典作品集》。相较于市面上其他题材类的传记类作品,这里的《愿此生岁月静好》着实有着无穷的阅读魅力。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点滴描述,逐一细数着一个形象,饱满的才女张爱玲的细节信息。从她的祖辈起始,到她的童年光阴记录,到她的求学生涯,到她的爱情刻画,到她的整个人生讲述勾勒。身为一名读者,我尤其喜欢这本书中讲述张爱玲每个阶段人生故事伊始,都很是有心地配合附录上了张爱玲文作之中的精彩剪辑。选取于张爱玲的作品,却更是凌驾于她的作品之上的源自于她真实人生经历的写照。尽管看到的是只言片语的张爱玲精彩创作文字,但是我们更可以借由着这些她的作品节选反观到她的灵感缘起。这绝对不是空口的凭空说辞,这更是基于人生历练之后的由衷的,发自肺腑的感叹。如此一来,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立体感十足的张爱玲人物。结合着作品,结合着人生,更结合者旁人对她的点评,书外的读者是那样零距离地感受到了源自于张爱玲的生动气质。平白的文字在这里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追忆民着国第一才女张爱玲的人生故事,品味兼备着文字美感与唯美诗意的精彩升华,感悟着一个最为完整的张爱玲的传奇事迹。尽管这是传记,但是本套书册更脱离了传统形式上的传记类型。这里将人物的作品穿插入人物的故事;这里将他人的点评圆满了人物的形象。她比烟花更寂寞,岁月是时光无涯,岁月是临水照花几大板块的文字叙述尽情展现着一个生动的,完整的,充满着丰富个性的张爱玲。她的另类,她的喜好,她的爱情,人生观念是那样地真实和清晰。读者借助着这里的传记同样可以更进一步去读懂张爱玲的作品。这也是本书的精彩阅读亮点所在。。
斯人虽已去,千古留芬芳。岁月静好,民国佳人,耐人寻味!走入《愿此生岁月静好》之中,我们可以发掘出无限多的故事和风情!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八
我问一位大学论文选题是张爱玲的朋友对张的第一印象时,她脱口而出:胡兰成;我又问一位平时基本不看书的朋友,“你知道张爱玲吗”,他说:知道啊,特矫情;最后,我问一个读了很多张爱玲作品的朋友,“说到张爱玲你会想到什么”,她顿了一下说:她比烟花寂寞。
“她比烟花寂寞”,正是这本《愿此生岁月静好》的序,竟然会如此巧合。其实,想想却也不尽然都是巧合,虽然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在那些为张爱玲所倾倒的人心中,真的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存在吧。否则,何以我的那个朋友和作者竟然会如此的英雄所见略同呢。
序,往往是用来言志的。“她比烟花寂寞”我想应该就是作者眼中的张爱玲。
从文字风格来说,整本书非常的统一,基本就是“她比烟花寂寞”这样的带点忧伤、看起来又很唯美的语言风格。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很明显能感觉到作者的用心,不管是从文章细节处的一些精致设计,还是文字美感上一些颇似张爱玲“哦,原来你也在这里”的这类文字表达,都可看出作者对张爱玲的喜欢。语言是表,由表及里。作者在叙述张爱玲的一生时,是以张爱玲的感情为主线来叙述她的一生,多少了解张爱玲的人,对于她现实中自己的爱情经历,恐怕都会有些唏嘘之感。所以作者整本书试图用忧伤、唯美的文字,营造出张爱玲如烟花般寂寞的一生,不时会让人陷入深思。
其实我主动读张爱玲的作品也就只有一个短篇小说集《传奇》,但是整本书读下来,却也是很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
记得朱天心曾经说过,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派:三国派和红楼派。大陆的许多作家基本就是三国派,追求波澜壮阔的史诗变现之类,一如《白鹿原》等。而张爱玲很明显就是属于少数里的红楼派。这本书内容着重在写的是张爱玲生平,更多展现其爱情、生活中的样子,对于其作品没有没有太多分析。而张爱玲在她最出名的上世纪四十年代、所有人共赴国难、整个文坛一派激奋昂扬的时候,她却孤傲地转了个身,将视野专注在琐碎、平凡的市井生活之中。当年解放之后上海第一届文代会召开,她我行我素地着一件旗袍出席,看到大家穿得整齐划一时,她说:不行,不行,我不可以这个样子。想到这些,我多少能理解我的那位同学和作者所说的:“她比烟花寂寞”。
稍稍有些遗憾的是,整本传记的表达还是很显得很平铺直叙,并没有什么张力。所以文字虽然如烟花般绚烂、华丽,多少也会显得华而不实。木心在评价红楼梦的诗词时,曾经这样说:《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水草。取出水,极不好。放在水中,好看。然而,像作者书中那些极好看的文字,离开了文章,仍然是好看的,并没有和文章产生太多水乳交融之感,反而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
当然作为一本人物生平的记述,作者从张爱玲家族背景讲起,一生中经历的所有事情,鲜为人知、广为人知的,作者都是面面俱到,非常详尽的记录了张爱玲的一生。如果想去完整地看看张爱玲一生的话,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九
一直喜欢张爱玲,喜欢她的才气,喜欢她的特立独行,更喜欢她的如一张白纸般的通透。因为喜欢,所以看到她的不!如意,心里就格外痛,希望她一切都是好的。看过写张爱玲的书,既然写她,那肯定如我一般,对她是崇拜的。更超过我,愿意把张爱玲的一生让更多读者都知道,都了解,所以作者王臣是张迷的忠实粉丝。
他能把张爱玲的一生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讲得清楚明白,同时作者的爱憎在字里行间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很是难得。张爱玲的长处,他讲出来,她的短处,如自私,爱财等他也真实地再现,不隐藏。是啊,一个人,有些有肉的人,即使被神话了,但他毕竟是人,那么就有七情六欲。稿酬少了,那我就不给你们写了,哪家给的多,就往哪家报纸、杂志投稿。张爱玲就是如此性情。爸爸曾经亏待过她,也是由于乱世,她最后一次要钱学习后,就再也没见过父亲。弟弟来找他借钱,即使有,她也能做到不借。母亲临终,希望能见她一次,但由于生活拮据,她拒绝付机票出国相见……她就是这样,以自我为中心,活得比较洒脱。
任何一个人都是双面的,甚至是多面的,她的率真还表现在穿着打扮上,在张爱玲的眼里,“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很重视穿着,有时会翻出祖母辈箱底的凤凰锦被面,设计一套标新立异的复古衣服,惊世骇俗地显示着独特的个性和新颖的思想。其实,张爱玲虽然文字特立独行,至今仍有传奇的光芒,但在衣装方面,因为她把旗袍改长修短,人家是细细镶滚边,而她用辫子粗的镶边镶滚,以及花色再大胆些而已,完全笃定自己的好恶,不屑于别人的蛮短流长,我行我素的秀自己,自由任性的过自在人生。她是一个真正大俗大雅的女子,她用她的衣着一如用她的文字,给中国文坛增添了一抹艳异的色彩。
她的爱情观也是独特的,与胡兰成相恋,没结婚的时候她不在乎胡兰成有其他的情人,她竟然能接受,结婚后,她竟然出钱为胡兰成的女人打胎!这些事情不大度的人是做不到的。虽然她才华横溢,但,女人的世俗依然圈住了她,让她跳不出俗圈,只能在里面旋转。胡兰成是有才气的,从后面他写的关于张爱玲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出,从当时政界人物对他的态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才气吸引了张爱玲,于是,她为了爱,低到尘埃里了。唉!可怜爱玲,一生寻爱,缺不得,到了国外,遇到了爱,但匆匆而过的美好,让张爱玲再次陷入孤独。尤其是老年,一个星期搬一次家的节奏,让老年的张爱玲处境堪忧。
王臣的笔下,我们走完了张爱玲的一生,唏嘘不已。才情,生活,爱情,亲情……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人生中,得失就这样平衡着,有了才气,不重亲情,于是孤独陪伴一生。何去何从?引发我们无数思考。
看完这本书后,我马上找来了张爱玲小说集,看了《怨女》《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原来是不大喜欢看的,总觉得语言表述方式难以接受,老旧,看了《愿此生岁月静好》,看了那些张迷的分析等,居然看进去了。对张爱玲的小说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十
畅销书作家王臣2015重磅新书。继《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今生就这样开始:三毛传》《我们都是爱过的:萧红传》后最新力作。此书是为了纪念张爱玲逝世20周年创作。
1912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紧随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渐渐开化。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她们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而独树一帜,令当时的男性作家耳目一新。尤其是她们将自身大胆的人生情爱追求和不懈探索精神,渗透融合于文学作品之中,达到了更鲜活更新奇的效果,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一股强劲的新鲜血液。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张爱玲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是迄今为止最详细、文字最具美感、最精致最唯美最诗意的张爱玲生平记述。虽然世人对张爱玲褒贬不一,但是此书写的很客观,可谓是权威生动地展现与总结了张爱玲传奇的一生,是张爱玲迷的最大福利之书。胡兰成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看她的文章,只觉她什么晓得,其实她却经历得很少,但是这个时代的一切自会来与她有交涉,好像‘花来衫里,影落池中’。”这个对张爱玲的评价很中肯,同时也恰到好处。我个人看来此书写道了张爱玲的前世今生,提笔落款之间,流露出的细腻及美感无以胜收。
最后,我想对广大读书爱好者推荐此书。现今社会人民都盲目的追求、效仿别人,很少有人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该不该这样、该怎么活才有意义。希望各位能从此书中学到张爱玲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精神,人生本来就短暂,自己要努力做好自己,不要去追逐别人,而消磨人生。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
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奥,你也在这里?”
——张爱玲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十一
首先我要感谢一下书的作者王臣,我想她一定是读了张爱玲的很多书,或者说她一定也有某种气质,某种才情,所以读了她的文章,我却觉得有张爱玲的味道。因此,《愿此生岁月静好——张爱玲传》算是我读过的几本传记中最唯美的一部。
说这本书唯美,不是说书的的装帧多么精致,而是叙述张爱玲这位才女时,并没有仅仅描述她的才华横溢,气质优雅,孤寂冷傲,以及不幸的情感生活,而是将她的一生用一种直叙的方式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张爱玲,一生都在创作的张爱玲,被那么多人热爱,结局却有些落寞凄凉,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才女萧红。
或许张爱玲太过聪慧了,特别是她的文学才气更让她与众不同,而且她所生活的时代又是那么动荡,这让本来就喜欢思考的她又多了一些无奈。如果你看过《半生缘》、《色,戒》、《倾城之恋》等等影视作品,或许你也能触摸到张爱玲的影子,《色,戒》中那唯美的旗袍据说也是张爱玲生前的最爱。就是这样一位才女,写的作品多是情感故事,而自己的爱情却那么的失败,嫁给胡兰成,她没有得到真爱,因为这个男人没有一点责任感,到处留情,可见,不管你才情多高,一旦你缺失了慧眼,那注定你的人生是被伤害的,后来张爱玲去了美国,又遇到了她的另一半,这段日子,她应该是幸福的,只可惜这个比她大了三十多岁的男人很快就离开了她,从此以后,她只剩下了与文字为伴。直到自己孤苦的离世,也是一周之后才被邻居发现的。
还是回到本书上来,其实写人物传记的作者很多,多是对这些人物或是敬仰,或是喜爱,所以才会那么细致认真的去了解她的家事,她的一生。王臣这本书之所以我喜欢读,是因为读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感觉到王臣是在写一位她心目中的某个人物,而更像是张爱玲本人在写自己的生平,包括当自己唯一的弟弟希望能够从她那里借点钱时,她一口的回绝,而那时她并没有她所说的那么凄惨,可见这个姐姐是鲜活的,并不是我们都会想象成应该如何如何高尚,她就是她,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为了体现张爱玲的完美主义吧,本书作者还整理了一些家人和朋友撰写的他们眼中的张爱玲作品集,免费赠予读者,这样你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熟识这位民国才女了。张爱玲一生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悲欢离合,她用文字在寻求着关于爱的美好,可见人们都想获得最真挚的爱情,而这些对于一些人来说简直就是奢望。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碰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可见她是多么珍惜这缘分,就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样,是一位珍惜情感的女子,很可惜的是她年幼的时候父母离异,这或许对她是有影响的,而且时局动荡,战火不断,就在那个时代能够存活下来都是不易的,可张爱玲还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书写自己所理解的人生,直到终老,还被那么多人喜爱,可见她的一生应该算是成功的。
我只看过张爱玲写的剧本拍成的电影,还真没仔细读过她的作品,不过前一段时间读过蒋晓云的《桃花井》,据说蒋晓云的作品很有张爱玲的神韵,我想应该差不多吧,毕竟她们都是同时期的作家,或许生活的背景,学过的私塾会让她们有一种相似的表述方式,用文字来记录她们所生活的时代,而且还揉进了或多或少的情感。
张爱玲离开了,但是她的作品却成了经典。就如作者王臣所说:“她最好的时光,便是暗夜里提笔,煮字疗饥。”时光无尽,聚散有时,唯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篇十二
张爱玲人称“民国第一才女”、“旷世奇才”,张的作品虽未开读,但无论早晚,终究会读到的。现在未读其小说,先看其传记,是“试探”尝鲜、是“跳步走”。《愿此生岁月静好》一书文字似诗画,标题似珠玉,赏阅体验如入美景、如饮甘泉。全书分章标题:“岁月是时光无涯;岁月是临水照花;岁月是华丽转身;岁月是急景凋年;岁月是往事倾城;岁月是美人迟暮;岁月是不悔人生”。全书各个分节标题,都是两字词语,高度概括凝练其中内容,如第一章岁月是时光无涯写张爱玲的家世,其分节标题分别以“从前;薄暮;大梦;兰因;惘然”为题,分别简略讲述张爱玲的曾祖父张印塘、曾外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祖母李经璹,也显示了作者对张爱玲研究延伸到家族。
全书叙述文字唯美、充盈禅机:“人生理应一切从简,所有繁华皆是云烟,返璞归真的寂静才是人生的终局。”;“孤独,是一根烟的迷惘,是一杯酒的惆怅;孤独,是一盏日光的涣散,是一袭月色的流亡;孤独,是前世的一句情话,是今生的一份念想;孤独,是一种绝望,是一种期望;孤独,是爱或不爱的人生之光”。
豆瓣上张爱玲传记评价最好的是余斌写的,其《张爱玲传》多次印刷,某版本评分高达惊人的8.9分,参评总人数超1300人。余斌生于60年,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其它著作多为散文随笔,有《事迹与心迹》、《字里行间》、《提前怀旧》、《有书和没书的日子》等,相信同样精彩,定当阅之。
与张爱玲50年代出远走海外相比,其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小张爱玲1岁),终身留在国内,由于家庭出生关系,从银行职员贬到浦东农村教书,庸淡一生,终身未娶。张子静将其人生际遇、姐弟关系等口述注入《我的姐姐张爱玲》一书,也是围绕张爱玲的不可或缺之书。
如果没有张爱玲,胡兰成就是普通的文化汉奸,受国人唾弃的同时,也被遗忘到历史尘埃中。现在因为张爱玲,胡兰成走了狗屎运,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某个角落里,这很无奈。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我的情感历程》、《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等,因搭上张爱玲,沉底后又浮起,不时翻阅。
张爱玲后来声名鹊起,离不开夏志清极力推介,夏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给予张爱玲的篇幅高于鲁迅一倍。夏志清生于1921年,40年代赴美留学耶鲁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夏志清对中国小说文学的研究得到了洛克菲勒财团基金会的支持。夏志清在美写就的文学研究能够得到响应,可见其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具有独特的地位,也是应当去读。
张爱玲的兴起,还有60年代台北皇冠出版社投资出版了《张爱玲文集》的功劳,作为市场化运营的文化公司,其眼界、魄力不由为之叹服。出版社老板平鑫涛,生于1927年,混过DJ、干过公务员、当过《联合报》副刊主编,56年创办《皇冠》杂志,60年代开办出版社、影视公司,杂志发行600多期、书籍出版3000多种、影视拍摄数百部,挖掘培育了琼瑶、三毛、高阳等一批深具影响的文化人。平鑫涛后来与琼瑶相识相爱,几经波折,到52岁时才得以离婚与琼瑶成婚,2019年过世享年92岁。有意思的是,其中文化创业、文人交往、爱恨情仇的平鑫涛、原配林婉珍以及琼瑶,分别出版回忆录:《逆流而上》(平鑫涛,长江文艺2005)、《往事浮光》(林婉珍,皇冠文化2018)、《我的故事:雪与火交织的人生》(琼瑶,湖南文艺2019,修订版;大陆最早版本是《我的故事:琼瑶自传》1989);2019年琼瑶出版了《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深情讲述少女时代迷恋老师、大学落榜、家庭唾弃,与前夫匆匆成亲、写作、争吵、离婚,以及与丈夫平鑫涛的相交相恋相守,一生爱恨情仇、跌宕起伏的情感经历。
由张爱玲与台湾皇冠出版社想到,出版社、编辑与作家的关系犹如伯乐与千里马。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没有编辑或名人的慧眼推介和出版社的投资宣传,作家有时很难脱颖而出、为公众所知。最为明显的例子是木心,如果没有陈丹青长时间驻足纽约发现木心,进而反复强力推介,我想木心极有可能埋没在海外华人的芸芸众生之中。所以,木心的《文学回忆录1989-1994》、《云雀叫了一整天》、《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等要读,陈丹青的《退步集》、《纽约锁记》、《无知的游历》更要读,同时还要找时间细细鉴赏陈丹青的《局部》节目。
读了《愿》一书,七搭八搭地写了这些,必定挂一漏万,只是为自己将来找书读留一些草蛇灰线,以便按图索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