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读后感100字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9 21:55:41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6-19 21:55:41   小编: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是一部介绍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传记电影。该片通过展示蒙克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视角和深邃情感,展现出他对现代艺术的巨大影响力。同时,该片还深入探讨了蒙克作品背后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原因。总体而言,该片生动地呈现了一个艺术天才的传奇故事。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读后感(一)

看了一部伪纪录片 还有这本书 让蒙克这个人在我心中变得更立体了 他不过是一个常人 只是他儿时的经历还有生活的遭遇和处境让他变得如此敏感细腻 如此不同(当然也有先天的成分) 这本书是斯特纳森写的 斯特纳森是一个很聪敏的生意人 正如蒙克美术馆馆长所言 书里提到的时间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真相 他从斯特纳森的视角出发 很多他对蒙克的理解可能比较主观不能尽信 但他的确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蒙克人格 艺术成就 文化遗产 传奇故事等的独特视角 蒙克一生写了挺多自传 但是他不愿公布 什么时候要是能看到就更好了 想起来相比之下 梵高的书信全集显得尤为可贵是(然而我还没看完 很多都还没看。。)蒙克跟斯特纳森的相遇应该说于他们双方 于我们都是巨大的财富 可以看出蒙克也是一个多么固执天真追求真实的人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这是我们人类共有的财产 尽管如蒙克所说 人们当下并不在这些 总是浪费时间让蒙克去处理一些麻烦的事情比如去交电账单 总是这个样子。。好在后来他遇到了斯特纳森 多么幸福 虽然这本书不是蒙克的自传但毋庸置疑的是 蒙克作画的过程也是很艰辛的 他看书看戏剧他在认真的生活思考哲学 甚至生活后期开始吃素食 不饮酒抽烟把咖啡换成茶 他多热爱生活啊多么充分的在感受生活 “生命只有一条戒律:繁衍后代——让盲目的游戏继续,让生命延续。”他没有小孩,他的作品就是他的孩子。

1/6页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读后感(二)

蒙克是一位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同时也是一名版画复制家,我们熟悉的画作《呐喊》出自蒙克之手。传奇人物是从不缺人为他作传记的,斯特纳森所写的这本传记是蒙克传中经典之作,也因他与蒙克交好,在他的描写下,蒙克更加亲近,他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翻开此书,让我们随着斯特纳森一起追溯蒙克的一生。

艺术创作影响着蒙克,蒙克也在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把他从困境中救出来,释放了他的欲望。”每一幅画作都代表了蒙克不同的情绪及艺术观点。艺术家用画作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宣泄自身的情感,画作建构起他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细数蒙克一生,他是个怪人,古怪的性格、阴晴不定的脾气,天才大多数都是“离群的马”,他们总有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本《天才的特写》叙述了蒙克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历程。

因为创作,他甘愿放弃其他乐趣,他投身于艺术,激情探索,不断挖掘自己的才能,这是他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他对艺术的态度。也因为创作,即使他想要亲近家人也要努力逃避,他把对妹妹的思念寄托在画作里。“令他沮丧的是黑暗,他通常会画冬天的夜景,冰冷泛着寒光。”蒙克笔下的夜景是有光的——白雪散发出的光芒驱散了黑暗,黑暗代表着消亡。

色彩是蒙克绘画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擅长用鲜明的色彩来表达情绪,色彩会“说话”。《失火的房屋》是一幅风景人物油画,在画作里,火势从房子的屋顶直逼天空,人们再逃窜,消防车赶到了现场并实施救火,其中有一位人物,蒙克给他的脸颊加上了几抹红色,他一脸惊恐,像是从房子里逃出来的幸存者,火光与天空的蓝色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像从中把天空分成两半,整幅画的色彩都是十分鲜明的,色彩的张力让我感觉到了惊慌和压抑——房屋着火所带来的情绪。房子附近除了消防队员无人靠近。

蒙克的情绪是十分汹涌澎拜的,这点我们可以从他的画作中得知,画作即艺术家本人,从画作里我们可以探知艺术家的内心,蒙克把这份汹涌澎拜投身于艺术中,才创作了无数不朽、有个性的作品。

2/6页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读后感(三)

在人们以往的看法中,天才是不受拘束的,洒脱随心,肆意挥洒上帝赐给他的最令人钦羡的一种东西,叫做天赋。在阅读他们的传记时,往往带着一种探寻的目光,在里面搜寻天赋产生的答案。

可在《天才的特写》一书中,天赋的由来并没有得到诠释,读者无法通过蒙克人生中的点滴流向原因的大海里,而天才身上另一种物质在拉近的镜头下,被放大,聚焦,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大大的特写,那就是命运。

和梵高相同的是,蒙克的命运同样值得人怜悯和同情。母亲的早逝给他留下了沉重而持久的心理阴影,直接影响了他理解和认识世界的方式。紧接着全家人被病魔缠身,姐姐和姨妈不久也离开人世。

蒙克不像他的父亲,他无法在宗教的世界里得到宽慰,他头脑中那些压抑的痛苦和迷惘只能通过画笔在画布上尽情释放,他一边画画,一边去外边的世界经历和探索,试图寻找到答案。

如果非要说天赋,那么童年的创伤是这位画家身上的唯一天赋,也是他一辈子都在用画笔探索世界的精神动力。

在他的创作生涯里,很少见到有光明、灿烂的作品,尽管后期他用色大胆,尝试使用些艳丽的色调,新作的色彩都被赋予了强烈的光芒,但他笔下的人物仍然或是沉思不解,或是苦闷难捱,整个画布都弥漫着怪诞的氛围,正如奥布斯费尔德的诗《我看》中那句极痛苦的结尾所说“我必是来到了错误的星球”。

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更趋尖锐的三四十年代,蒙克深知工人阶级的苦难,一心想为其发声,可是,原计划以工人生活场景开始创作后,结果仍然是他早期作品为基础在创作的画。

他缺乏完成手头这一特定任务的内在动力,他的观念无法驱动他甘心用艺术代表社会发声。

蒙克的画作自始至终都不是思想的产物,观念的集合,他创作的内在动力也不是发表宣言,或是传递能量。他和其他天才画家一样,创作不是应该去做的,而是不得不去完成的。

他用画笔和燃料来释放心中的火,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在笔端倾泻,画画是精神的舞蹈,是生命的奔跑。正如他所说,“有时候我画画香跑步一样快。”

3/6页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读后感(四)

【经典之作】

天赋异禀的艺术大家,一生多神秘莫测,他们生活的时代、那些时代里的人、曾发生的故事......多随风消散,不见踪影。

关于爱德华·蒙克,最为熟念的是他的画作《呐喊》,关于他传奇的一生,传于世的繁多,这本书该是特别的那版,也是最经典的。首版于二战期间,2020年再版,致不平凡的庚子鼠年,更多地给困住的现代人一些启发和安慰。

【呐喊】

非科班,不善绘画,对爱德华·蒙克的认识不甚了了,依然会被他作贯穿画作的强烈主观性和悲伤压抑情调所感染,好奇他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和特别的黑色幽默源于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和认识,以及他对人类内心世界和个体性格中隐藏力量的强烈兴趣。

创作是情绪表达的出口,是画家强烈内心的倾吐。正如作者言:艺术创作把他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释放了他的欲望。这些作品处处可见画家的潜意识,而那些激发画家潜意识的家庭、人格、感情纠葛以及对死亡的思考和认识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作者通过相处点滴、一手观察,在字里行间向读者描述、勾勒。

【亲眼观察】

本书的作者,与画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收藏家、投资商、赞助者、作家、朋友、知己......

生前处处树敌的画家,照料生活亦商亦友的作者,他们之间有着长达二十载的私交,他们的相处渗透画家创作和生活的细枝末节。

作者通过近距离的观察细腻地勾勒出艺术家的真实全貌,这些也是画家最私密最直观的一手形象。

作者把那些珍贵的记忆通过对话的直观表述,向读者开启了艺术家人格形成、艺术成就、传奇故事、逸闻趣事的独特观察视角。

与其他传记相比,更得天独厚。

【画作贯穿】

正如作者所言:你必须顺着画作的足迹才能走进爱德华·蒙克的心里。本书特别之处还在于,文字所选配图并非拘泥于众所熟知的大作,随着艺术家的心理历程、思想变化、生活模样,作者很用心地选了那些和艺术家人生阶段匹配的插图。

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作者挖掘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性。比如作者坚信,视觉留下的印象深植于他敏感的视觉神经。画家从视神经受损后重塑的独特视角,新颖地向世人传达艺术所想要表达的感受、情绪和思想。

书里有不少关于绘画技术的描述,这对于绘画、摄影从业者而言是独特的启发。比如空间感的营造、休克治疗法、波突发奇想地色彩和线条运用等,在书中的插图配画里可以直观感受到。

P.S:很喜欢爱德华·蒙克第三个阶段的画作,明亮有希望。

愿我们都能有机会找到属于自我的庇护,从现实中逃离,让热爱成为唯一的现实。愿今天的生活都明亮有希望。

4/6页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读后感(五)

爱德华·蒙克是全球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他是1890年代象征主义运动的成员,更是1900年代初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在绘画、版画、素描、雕塑、摄影等方面的大胆试验,使他在北欧乃至国际艺术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呐喊》是当今全球认知度最高的艺术作品之一。 在作者斯特纳森去世前,他将自己所有留下的作品、文献、日记都捐献给奥斯陆市政府,使得之后成立的奥斯陆蒙克美术馆拥有全球最大的蒙克收藏。

斯特纳森与蒙克

两种完全不同人格的邂逅

挪威作家、艺术赞助人和收藏家斯特纳森是蒙克一生的挚友。

拿到手,是一本厚实的,很有质感的艺术画集,《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细腻地记述了天才艺术家爱德华·蒙克传奇的一生。里面记录了蒙特130多个作品,并配以说明,使读者能透过图片认识蒙克,也能从文字更深入的理解蒙克作品的特色。每一幅都有他的故事在,只有真正的走进画集,才能读懂蒙克的心。既是画家个人传记,也是画家作品图录。

关于蒙克,作者写道:

你必须顺着画作的足迹才能走进爱德华·蒙克心里。

蒙克的艺术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尤其是在人类遇到危机的时候,他的艺术总是能启发人们关于生命、疾病和爱的思考。这本书,我读到:蒙克生平与性格的特写;艺术家与挚友的日常对话;蒙克的创作思路、风格与方法;艺术家公共文化形象建立的过程;蒙克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史,了解了一代天才的艺术之路。

5/6页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读后感(六)

有这么一位挪威画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肯定以各种形式看过他的作品。

他就是《呐喊》 《吻》 《马拉之死》等名画的作者:爱德华·蒙克。其中《呐喊》这幅画已经成为现代人内心焦虑的经典象征。

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家罗尔夫·E·斯特纳森在流亡中为爱德华·蒙克

写下《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以此缅怀他们的友谊。

通常对某个人的传记感兴趣,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这个人是名人,自带粉丝。爱德华·蒙克是挪威最著名的表现派画家,虽然他也曾经穷困潦倒,在世时画作的单价就能达到几千上万克朗,拥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和梵高相比,他是幸运的,也是成功的。

第二,这个人在某方面拥有突出的成就,引起别人研究他创作理念的兴趣。

爱德华·蒙克不仅是著名画家,还是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被誉为表现主义运动之父,

他作品标志的风格特点,是旋转的颜色和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

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书里还揭露了蒙克与众不同的创作方式,比如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先有油画版本,再有纸上的版本。在蒙克看来,油画只是初步的探索,而纸本作品才是最终的成品。

有一个特例,是在他1895年的自画像作品当中。在以往,他都是先创作油画再创作版画,但是在创作这个自画像版画时,是直接创作,没有以油画作为参照的。

在1902年《吻》的第四版用了一个版画的方式,则开创了将木板本身的结构纹理作为版画内容要素的创作手法。版画当中两个人物融合在一起,共同享用一个轮廓,体现了蒙克从根本上简化表现方式的风格。

第三,传记作家的文笔能吸引读者,而且所记录的事件既能披露不为人知的一面,又必须是真实可信的。传记到底是图文,一本图书的可读性是很重要的,尤其名人传记通常会有各种版本。

《天才的特写:爱德华·蒙克传》是由同为挪威的罗尔夫·E·斯特纳森所著。罗尔夫·E·斯特纳森不仅是一名作家,他还是与爱德华·蒙克有二十多年私交关系的好友。

在蒙克过世后不久,1944年,作者就把这些围绕着这位著名画家的发生的趣闻轶事述诸笔端,以此怀念老友。书中既呈现出蒙克在公众背后私密性的一面,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以独特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了解读蒙克人格、艺术以及传奇人生的窗口。

这本传记虽然行文比较平实,却超出一般学术文献的宝贵价值。2004年的挪威日报评论说“或许是挪威文学中最优秀的专辑作品,他在描写挪威人的书中是最具个人风格、启发性和幽默感的作品之一”。先后被翻译成丹麦语、英语、德语和俄语等多个版本。

作者斯特纳森认为,要必须顺着蒙克作品的足迹,才能走进这位伟大画家的心理。

这个版本增补了很多内容,其中里面的大量的插图能让蒙克艺术,以及对他的工作方式的描写,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展示了各个作品之间令人意想不到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6/6页

还剩3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