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尋找動物烏托邦》的读后感大全

《尋找動物烏托邦》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1 23:25:20
《尋找動物烏托邦》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11 23:25:20   小编:

《尋找動物烏托邦》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想象的动物世界。故事通过动物们寻找烏托邦的旅程,揭示了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作者用幽默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友爱、和谐和平等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儿童读物,也是一本让人反思和思考的作品。

尋找動物烏托邦读后感(一)

然而,這趟不斷幻滅的旅程,即使不乏「同情疲勞」的時候,我們還是受惠於作者極大的熱情與毅力,藉由她的雙腳和雙眼,一起前往探險、尋找任何改變的可能,為大多時候只能透過個人消費選擇來消極抵抗剝削動物的我們,指引更多可以關注的方向,以及可以投入努力的潛在目標,讓更多人一同尋找、進而實現動物烏托邦,相信才是這本書深層的意義。

或許因為動保工作千頭萬緒,關於「動物權利」與「動物福利」孰輕孰重的辯論,作者直言無法二選一,在我看來乃是這本可謂動保「科普」的著作,並非以哲學思辨為目的,不如更務實地先瞭解何謂對動物最低限度的保障,建立起基礎的共識,期待增加多影響一個人以任何方式為動物盡一份心力的可能,儘管可以預見這些動物終將為人類犧牲生命,只要他們在世時能夠多感受到一些來自人類的溫暖與善意,就有其意義。他們不僅僅是生活中常見的野生貓、狗,或轉化後出現在餐盤裡的雞、豬、牛,還有被活體取膽的熊、在動物園表演的猴子、與遊客合影的鸚鵡、老虎、被密集飼養等待取其皮毛的狐狸、貉、水貂、失去自由的大熊貓……,一旦你留心,就會發現他們化身成各種可見與不可見的形式充斥在我們食、衣、住、行中。

尋找動物烏托邦读后感(二)

看到《尋找動物烏托邦:跨越國界的動保前線紀實》的書名,使我聯想起迪士尼 2016 年發行的動畫電影《動物方城市》,它的原名 Zootopia 直譯即為「動物烏托邦」,片中描繪了一個肉食動物與草食動物和平共存在同一個社會體制下的幻想世界,並致力消弭物種間的不平等與暴力。這自然是另一部將人類排除在外,並將各種非人類動物性格、行為擬人化的電影,這樣的設計,或許是創作者對於人類社會未來發展憧憬的隱喻,但我也情願將它視為作為雜食性動物的人類本身,對於和地球上其他動物的關係能夠改變的一則寓言。

進一步思考《尋找動物烏托邦》的標題,則不免覺得弔詭,一來是從「烏托邦」的詞源來看,它有兩種層面的意義:既可以將它解釋作「美好的地方」之象徵,也能說它表示著「不可能出現的理想社會」;再者,既然副標題已揭示了「動保」的主題,那麼作者從事的保護行動,即是避免動物遭受來自人類的傷害,所以如果有所謂「動物烏托邦」的存在,必然是一個不受人類干擾的環境或時空,假若動物沒有了人為的干擾,又何勞(人類)去「『尋找』動物烏托邦」呢?因此,在閱讀本書之前,便對它產生了多重假想,無法確知將進入一趟樂觀,抑或悲觀的旅程,並且隱然感受到作者或多或少懷有的單純與浪漫性格,以及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唐吉軻德式勇往直前。

尋找動物烏托邦读后感(三)

個人額外喜歡本書的一點是,作者不時以電影、文學、攝影作品作為例證或支持其論述,使熟悉這些作品的讀者容易產生共鳴,或成為讀者日後延伸閱讀的索引,同時也提醒我們,動物保護的倡議儘管經常受到忽視,然而長久以來已是跨領域共同關注的議題,和無所不在的動物身影相同,多元主題與形式的反思其實也俯拾皆是。

我在去年底前往河神的丸子聆聽了一場以此書主題展開的對談活動,會後作者為我在書的扉頁留下贈詞:「懷有同情的想像沒有界線」,此話引述自諾貝爾得獎者作家柯慈(J.M. Coetzee)的《動物的生命》一書,意指「哲學用的語言過於强調人與動物在理性上的分別,令人難以代入動物的處境,比起冷冰冰的哲學論證,文學家更能令讀者進入動物的內心世界,並喚起大眾帶同理心的想像力(sympathetic imagination),把同理心延伸到動物身上,想像動物的生命和直視動物的苦況。」(註)我想這句話對《尋找動物烏托邦:跨越國界的動保前線紀實》一書是很貼切的註解,以作者自身專業的哲學學術背景,親身投入動保第一線的調查工作,還是無法僅僅依循哲學傳統,將人與非人動物理性的區分,而否認眼前動物受苦的事實,這種將自己的經驗代入動物處境,透過文學性的書寫顯現出的同情與不捨,不時真切的流露在字裡行間。

尋找動物烏托邦读后感(四)

「文化的基礎在於對生命的敬意,嚴格來說,就是包括人在內的動物的生命。正因為我們認為這些『有感知的生命』是有價值的,牠們的痛苦是應該被重視的,由此衍生出的一套生活方式才是有意義的。」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 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 在這本作品當中,作者龍緣之以自己的全球動保歷程,提供了讀者更多值得好好思考的空間與角度。現為非政府組織「行動亞洲(ACTAsia)」亞洲區代表,龍緣之所寫的《尋找動物烏托邦:跨越國界的動保前線紀實》,記敘了她從2008年因為好奇接觸動保,在中國進行相關社會運動,並且在各種因緣際會下,遊歷日本、北歐,在第一線直擊現代動物保護/保育現場的旅程。 「保育」兩字看似簡單,但其中千絲萬縷的複雜與矛盾,也顯露在作者的旅途與思路中。 在這趟尋找「動物烏托邦」的未完待續之旅,讀者將看見中國動保人士的困境,不只食狗肉、視萬物為芻狗的「傳統文化」依舊根生蒂固,相關理念的推廣也因為政治因素受到不少阻礙。另一方面,被尊為旗艦物種的大熊貓,則是另一個極端,因為珍稀獲得不少資源,卻也因此成為以保育之名被禁錮的對象。 那麼,在相對被視為「進步」的北歐諸國又是如何?在作者的文字中,讀者將看見所謂「進步」背後,為了服務人類、資本主義而被剝削的動物權益,就算是在動物保護、保育的框架之下,也有許多讓人無法完全認同的事物存在。 「身為人類,動物能夠教導我們的事,實在太多了。」走過保育第一線,為了動物權益成為「三明治人」,甚至為此潛入皮草交易所,只為了親眼看見動物們的處境,作者的勇氣、熱情與決心都讓人感到敬佩;過程中,也能看見她一度被磨損殆盡,無法找到任何前進的動力,並瞭解這條路的任重且道遠。儘管恐怕無法如同作者般,為了動物權益而成為素食者,但只要在閱讀過後,或許都會對於身邊的一切與動物有關的事物,不再感到如此理所當然。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