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一篇启发人心的文章。文章强调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和价值,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去释放和实现。通过提倡积极的心态和努力的工作,作者告诫读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追求目标。这篇文章深刻地提醒人们要珍视自己,勇敢面对挑战,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一)
人类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历史意识的不断增长而产生怀疑,抛去陈旧观点,推陈出新,善于思考、试图理解整个生命。探索自身的奥秘和价值,体验真切而独特的个人生活。 在所有的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所有需要都得不到满足,那么,机体就会被生理需要所支配,当机体被某种需要支配时,它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对未来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当人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时,此时人们就立即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并非生理上的渴望来主宰着机体。而是当这些需要依次得到满足时,更新或更高的需要再次出现,这正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是分层次的。 在我们的文化中,在我们处在一个和平、稳定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健康、正常、幸运的成人,所需要的安全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满足。比如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法(是指通过病人以及心理治疗师所进行的对话来诊疗的方法)的创始人,他弗洛伊德花费数年时间来考察享乐意志,他认为享乐意志是人类动机理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动机理论必须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动物为中心,但人是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动物。科学和哲学也是受安全需要的驱动而产生并发展的,对于追寻安全且稳定的寻求还会体现在人们会选择熟悉的而不是陌生的、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的事物上面。拥有某种信仰或世界观,比如说把世界上的人组成某种令人满意的、和谐的、有意义的整体,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出于人们对安全的追求和需要。不过在特殊的条件下,一个人可能会永远失去更高层次的愿望,注人类动机和本能的满足不会有个完全意义上的真正实施,因为日常行为不仅具有多种动机,同时还有其他决定因素。“例如,另一类重要的决定因素叫作“场”。至少,从理论上来说,行为可能完全由“场”来决定,甚至由特定、孤立的外部刺激决定,如大脑的联想或某些条件反射等。” 纯粹的内驱力本身基本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不过至于对象的选择以及行为的选择这一定是在生活的历史过程中获得或通过学习取得的,必须以高级动物特别是人类为出发点。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二)
所谓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认知来源于生活,对生活的反思积累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它把我们由欲望和情感唤起的种种经历变成了客观、普遍的知识。然后再由我们将它归还于生活本身,所以生活在无数特定的生命之中,每一个生命都是在反反复复体验生活。
我们在社会上的一切经历都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环境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想即是所见,而人又是社会性动物,群体或社会生活的种种制度要求我们必须遵守。社会造就个体,众多个体造就社会,彼此影响。他强调自我实现者是以问题为中心,对人坦率、真诚。在环境和文化中依然保持自我的人格独立,富于创造且反对盲从。
马斯洛发表过一篇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的博士论文,在不惊扰动物的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的35个灵长类悄悄进行观察,并做详细笔记。实验证明不仅在猿猴,而且在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社会行为和组织中,支配驱力都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源自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在支配驱力之上重新构建新的理论解释高级动物中的许多社会行为(人本主义)。在他的需求层次论中,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
需求层次论图解
尼采曾经说过“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我却想到:“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就算活过。”
(本书大部分节选马斯洛的论文,故剖析他的两主要观点)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三)
前言: 说实话,我看书难免有一些浮躁和功利之心,总觉得看书应该对自己有益处,否则我看它做什么,不过是浪费时间。 当我看这本《人的潜能和价值》,理所应当的认为,这就应该是一本激发我们潜能和价值的书,这么想当然的结果,就是被啪啪打脸。 它甚至有些深奥,晦涩难懂,需要特别多的耐心和注意力才能阅读,才能有所收获。 关于本书: 它收录了马斯洛、阿德勒等知名心理学家的作品,围绕着“人的潜能和价值”,延展出我们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深刻探讨了人的尊严与价值、目标感和意义感以及个体创造力与自我实现等重要话题,只有我们真正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激发和实现自我的潜在力量,成为独立自由的人,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阅读它,想我上文说的,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每一位作者的都在尽力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日常生活里学不到的知识,去深入发掘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就像书名《人的潜能和价值》,你的潜能被发掘得越多,用到得越多,你的个人价值也会得到最大化的提现,走向迎娶白富美(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或者我们普通读者没有那么远大的志向,能够挖掘潜能,做自己喜欢并想做的事情,也是一桩美事。 个人的需求: 我无法去设想别人的生活,我们看书更多的也是从自己的观察,自己的角度出发,虽然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太了解自己,什么是想要,什么是不想要;怎样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会盲目自信,也不会过分自卑;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都是我们一生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在我们不用担心温饱,不用担心安全之后,个人的需求就呈现出来了,关于爱情的需求,关于尊重的需求,关于自我实现的需求,等等,诸如此类,每个人的需求都不相同,但大体殊途同归,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为了实现需求而去努力拼搏,方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最大化。 不仅仅是实现需求方面,书籍延伸到我之前很少注意的方向,就是我们心中对于各自需求的排列组合,例如有的人自尊比爱更重要,而有的人则不然,这样的选择没有对错,但是我们回过头去想一想,如果失去自尊和失去所爱之人相比,我会觉得自尊其实一文不值。 同时人的各种需求,也会随着各自的人生经历,所处环境不断变化,比如饿的时候,我不会想着去开发我的写作潜能,比如恐惧的时候,我会去寻求他人帮助,而不是想着去填饱肚子。 人的需求千变万化,却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越了解自己,就越明白他人,也清楚人类是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动物,而我们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有选择去控制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不让它压倒理智,让我们变成真正的动物。 end。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四)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潜能和价值持有好奇和探索,都想对自己的潜能有最深切的认知,对自己的价值有最清晰的判断。因为这样,我们对于自身就会更了解,就会给自己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位。但是同时我们又害怕这种清晰,我们想让自己有无限的潜能,有更具深意的价值。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认识自己呢?怎样才能更积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和价值?并以此创造出更好的生活?
读这本《人的潜能和价值》,在这里用一个新的眼光和世界观来看待生命本身,重新认识自我,发掘最深处的天赋和能力,给自己一个实现人生理想的心理机遇! 《人的潜能和价值》是由美国知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著。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著有《动机与人格》《人的潜能和价值》等作品。 阅读这本书的契机,也是我一直以来对心理学和哲学的兴趣使然。关于人的潜能和价值,也是很多心理学爱好者期待探究的课题之一。这本书很全面地介绍了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此类话题的讨论。世界观体系、心理生活的社会方面、心理学的论据和人的价值、人的动机理论、心理实现与超越、心理治疗等在本书中都有涉及。林林总总,方方面面,都有读者渴望阅读的点。
一开始读这本书,在世界观和绝对真理这些章节,自己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大概是与自身颇有距离,我对这方面的认知并不是很多。当阅读到与自身心理相关的“安全与适应”“成长与环境”等时候,就会出现共鸣,会理解作者所说的话,所想表达的意思。在这样的熟悉感之下,我的阅读兴趣就被勾了起来,有时候遇到不懂的,反复琢磨一下,加以联系自身的思考,也就明白了。所以整体看来,这本书并不晦涩,它是一本心理学作品,也是一本关于生命的哲学思想作品,所以它会有它的哲学思考,细读下来会觉得言之有理,不仅加强了自己对自身的认知,更是扩展了自己的价值观,面对世界更加客观,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解析问题。这些都是我阅读的收获。 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价值,或许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掌握理论与方法,也就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剩下的,自己用理性去分析,用感性去激励,相信每个人都会实现更好的自己!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五)
提到马斯洛,我最先想到的是他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的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他将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一层都是下一层需求的前提与重点,如此将各个需求有层次的、发展着的、综合地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一套价值体系,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由于个体的体质差异,导致其有关自我、文化和世界各方面的偏爱不同,最终形成的世界观就不同。但人类总体上还是有一些内在的相同点,马斯洛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主张的人本主义认为人最终并不是被浇铸或者塑造或教育成人的,人的潜能也是与生俱来的,环境并不赋予人潜能或智能,只能容许或者帮助人使其潜能现实化。
马斯洛所著《人的潜能和价值》也是人本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马斯洛选录了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的一些论文,除了他自身外,还有著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心理分析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机体论或整体论学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斯坦等人的作品。虽然不同人物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侧重点不同,其看法自然会有些偏差,但大家对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却是高度认可的,对人无限的潜能和价值也是饱含期待,认为人有能力或者说有潜能创造出一个对整个人类更好的世界(并且人类也是潜意识里这样去做的)。
心理学的著作出名的晦涩难懂,但得益于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的发展,还有本书译者的专业性,《人的潜能和价值》并不难懂,跟随作者的笔墨思绪,好似走了一场心理旅程。羡慕马斯洛与各位学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这是凝聚了大家的心血而成的一本书。
想来自己每天生活蝇营狗苟、浑浑噩噩,全然想不到自己与创造人类更好的世界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用流行的话说就是:间歇性努力,持续性躺平,或许就是被马斯洛说的向后的拉力拉向了负能量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打打鸡血、喝喝鸡汤也许也是一件正确的事吧。
总的来看《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一本人本主义的经典论文集,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其作为入门必读书籍了。全书语言简练、文章观点清晰,也很适合当作科普读物来读。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六)
《人的潜能和价值》,亚伯拉罕·马斯洛等著。 马斯洛是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开创者,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这本书是他和一些人本主义心学家共同提供的研究论文集,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特点,那就是正面认可,成长和发展。 打个比方吧,记得小时候,老妈在看我作业的时候,发现现在老师批答案都是挑正确的给分,她说她那个年代,老师都是找出错的地方,然后扣分的,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出来的分数不是一样的吗?老妈却很感慨,说虽然出来的分数是一样的,但是感觉会完全不一样,我们作业上的这种批法只要答出来一点内容,立刻就会得到认可,而他们那个时候哪怕99分都是对的,你在卷面上也只能看到老师写的大大的“-1”。途径不同,感觉完全不同。 马斯洛和他的战友们采用的方法,其实就是正面给分的方法。 强调人的正面价值,挖掘人的正面品质,不是出了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而是一开始就让人积极向上。
全书分为16章,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和人如何挖掘自己潜能的方法。 本书从世界观的类型开始说起,讨论人的动机和需要,发掘人的创造力,然后给出一些了解自己的方法和自我教育的方法,让人进行体验。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心理书籍,系统学习有系统学习的好处,如果没有时间系统学习的话,那么随便翻开一章,也能得到触动和提升。 你甚至不需要带着问题去翻开。
我对创造力最感兴趣,所以我用第9章来举一下例子。第9章的题目是《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这一章是由马斯洛本人书写的,我们能看到马斯洛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认知,他本身也可以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鲜活的例子。马斯洛过去一直是以成果论英雄的,所以他把创造力局限于某些传统的领域认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才是真正的成功,创造力是属于某些专业人士独有的特权。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有些人并没有得到世俗的成功的认可,但是换一个角度去看他们的话,他们依旧是成功的创造者。比赛场上一个漂亮的铲球,也许并不能够直接得分,但是这个铲球依然有它本身的价值。一个家庭主妇,也许本身并没有可视的社会地位来支撑她,没有直接创造的金钱来衡量她,但她依然可以是一个创造了自己和家人美好生活的女人。马斯洛从中得到了启发,于是他把创造力分成了两种,一种就是我们大众认可的特殊天才的创造力,比如作家、画家、科学家他们的成就一样,这是在过去的价值系统中都已经得到认可的东西。另外一种则是: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这种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是我非常想拥有的东西,也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努力让自己挖掘的潜能。我相信我有。 当一个人能像快乐无忧的孩子一样,不为自己的想象力设天花板,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创造力已经在萌芽了。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七)
可以说,正如机体需要盐一样,它也需要爱来保持健康和避免疾病。换言之,可以说,机体的设计需要盐和爱,就像汽车的设计需要汽油一样。——亚伯拉罕·马斯洛 欧文·D. 亚隆在探讨我们为什么需要意义时,曾经指出两点: 1、人类掌握意义就可以带来一种掌控感。 2、意义感一旦产生,价值观也会随之产生,反之价值感也会强化人的意义感。 在这本书里,马斯洛与其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结合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法,为我们深度讲解了心理学的论据与人际关系疗法、自我疗法、集体治疗法等,探讨哲学思想、人的尊严及价值、进而寻找到内在的自我,建构目标感和意义感,走向自我实现和超越与自我理解,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理解人性与自身、他人、整个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关系。 阿德勒曾断言“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马斯洛也持相似的看法,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必须在人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人际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品质,主从关系、平均主义和冷漠或放任。 人际关系疗法,自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达到心理治疗的一个必要的或非常可取的先决条件,它通常是分配所有人都需要的最终心理药物的最佳媒介,而满足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成果,心理治疗和个人成长通过人际关系获得需要的满足。 马斯洛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探索中,为我们寻找到支撑心理学治疗法的潜在哲学原理,丰富心理学,建立本体心理学理论。 “我们已经知道,健康成长的主要先决条件是基本需求的满足。(神经症往往是一种缺乏症,如维生素缺乏症。)但是,我们也了解到,肆无忌惮的放纵和满足有其自身的危险后果。” 马斯洛将人的动机理论与心理病理学的理论相结合,重新审视本能理论,理清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之间的差异,为我们寻找到自我实现与超越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先最要紧的是理解个人疾病、个人治疗和社会性质之间的关系: (1)社会越健康,个体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就越小,因为患病的个体就越少。 (2)社会越健康,患者越有可能在没有任何技术治疗干预的情况下得到帮助或治愈,即通过良好的生活经历。 (3)社会越健康,治疗师就越容易治愈患者,因为简单的满足疗法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4)社会越健康,顿悟疗法就越容易治愈,因为好的人生经历、好的人际关系就越多,战争、失业、贫困等其他致病因素就越少。 马斯洛始终认为:我们可以对人类充满希望,因为,从原则上讲,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健康的好人。但是,我们也必须感到悲哀,因为很少有人能真正成为好人。如果我们希望找出为什么有些人成为好人而另一些人却没有,那么就要去研究自我实现的人的生活史,看看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八)
这本书主要就是讲个体的体质差异导致对自我、文化和世界等方面的偏爱,进而产生价值观。人类似乎只有一个终极价值,一个所有人都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
这个目标在不同哲学家笔下有着不同的称呼,如自我实现、自我完成、资源整合、心理健康、个性化、自主性、创造力、生产力等。但是,他们都一致同意,这相当于彻底发挥人的潜力,也就是说,使之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成为人能成为的一切。
每天抬头看天上的云都会变得自信多一点
然而,事实上,个体自己并不了解这一点。是我们这些进行观察研究的心理学家创立了这个概念,以便把不同的资料整合起来,加以解释。就个体本身而言,他所知道的只是自己非常渴望爱,认为只要得到了爱,就会永远幸福,永远满足。
也许他事先并不清楚,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会有更高的追求人性是一样的,所以,对所有人来说,生活经验的基本特征也是一样的。这些特征表明,人间的一切稍纵即逝,最终付诸东流。
如果我们希望帮助人成为更完善的人,那么我们就必须不仅认清他们力求认识自己,而且要认清,他们也不愿意,或者害怕、或者不能认识的自己。
不过,人有享受当下的能力。性格很强或性格较强的人往往会通过建立宣示其存在的坚实框架来克服人生的短暂,而性格较弱或耽于沉思的人由于空虚则渴望在无形的世界里获得真正的稳定,还有澎湃的激情创造出来的梦幻效应,直到其内在的幻觉渐渐消失。
存在主义者对真实的人和真实生活的研究,有助于将这种普遍的虚假性,这种由幻觉和恐惧造成的生活,抛入一种严酷而清晰的光线中,将其清楚地揭示为疾病,尽管这种疾病十分普遍。
不自信时也可以去环境优美的地方放松一下
因此,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各有不同。在犯了一系列的错误之后,我们才建立了拿到正确结果的认知。 可是,长大后,我们却忘了这一点。我们希望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对的,我们希望自己不犯错。 但是长大后的世界,跟我们小时候的世界是一样的,我们每天面对的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东西。
行为作为输出的结果,在一个反馈回路中理解并统一整合了由感官输入的信息。而这种输入的信息,很多时候都是在犯错。 即便有时候我们做对了,可是下一次条件一换,我们又做错了。因此,建立认知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没有代价就没有收益。 总结一下,错误的价值,在于它可以给我们建立长期的正确认知。什么意思?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因为,这一次的成功很可能就是下一次的坑。
这种焦虑就不要过多展示了
所以这本书并不仅仅是一部心理学作品了,更是关于生命的著作,帮助读者认识自我,深入发掘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当下的庸庸碌碌并不能决定你以后的运势走向,如果有心,什么时候都能改变现状,而不是怨天尤人。
无论我们在儿童时代所接受的条件作用和有害影响是什么,如果没有别的原因,他们的作用总是有限的。他们之所以至今对你继续产生影响,是因为至今仍听之任之,至今还对过去人家对你灌输的胡说八道深信不疑。
你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放弃自己念念不忘的信条,将自己解放出来呢?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九)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创立人就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就是本书的作者之一。作为代表人物的罗杰斯的不少言论也收录在本书中。人本主义提出了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即反对将人的心里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 这本书是分章节的,每个章节都是不同的大师的经典理论之作。这些出自不同名家的文字糅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人本主义理论的全貌,对心理学的这个分支和流派了解更加深入的一些。 有人说,马斯洛之流行在于其通俗。但是抱着简单通俗的心态去读这本书的话,个人感觉不太适合。但是一本适合全神贯注阅读反思并思考的心理学丛书,也是哲学丛书。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活着,怎样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那这个世界绝对不是现在的样子。
这样碎片化的语言在书中比比皆是,这些文字把晦涩理性的想法表达的感性又生活化。独特的生活构成了独特的个人世界。我的个人世界就像就像引用中文字所说的,需要实在的物化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所以对我来说不见面的瞎聊天,或者说是网恋没有任何意义。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抑郁症患者要轻生要自杀。
科学伦理是可以构建的,而我们也知道如何去构建。 实验证明,所有动物都与生俱来的选择能力。会选择的知道,哪些选择对不会选择的更有好处。对于人来说,只有健康人的选择品位和判断,才能够告诉我们,从长远来说,什么东西对人类是有益的。病态的快乐不能与健康的快乐相提并论。 作为内在结构的重要部分,人类不仅有生理需求,还有心理需求。就个体本身而言,他们知道自己非常渴望爱和被爱。但在需要得到满足后,会有更高的追求。 人类有一种向着某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和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实现,也可以称之为心理健康。这就是说,人类在向着越来越美好的存在前进,这些道路的尽头,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各种普世价值观:平和,仁慈,勇敢等等。
心理学究竟是什么?是治愈疾病,是让人快乐,是不断的探索发现…但就我看来,它是人类对自我不断的深入和认知。看完这本《人的潜能和价值》,也许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十)
《人的潜能和价值》:以人为本的心理学
思衣谷
早在1987年,华夏出版社就译介了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经典之作《人的潜能和价值》。而最近由 好读文化出品,浙江人民出版社又重新出版了该书,这就是体现了好读文化着实是 “只为优质阅读”,为不忘初心的。
2022版《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论文集。主要选录了美国知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有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文章,同时也收录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克鲁贝克、马丁•温鲍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德国心理学家科特•戈德斯坦、弗烈兹•珀尔斯那些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论文。
首先,何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心理学。我们常说“认识你自己”或者“我思故我在”,这其实就是人本主义的起源,因为这种主义是强调个体的,是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有着人的积极面的,因此备受人推崇的。因为该主义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如不同于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也如不同于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这就形成第三股心理学实力人本主义。其因为继承了西方古典哲学以及存在主义思想,而理性地分析出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形成一种称为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全书有16章,其中第一章是威廉•克鲁贝克、马丁•温鲍姆写的《世界观的类型及其在形而上学体系内的展开》。其中就讲到在人的生活与世界观中,其中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将朋友视为提升个人价值的动力,而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在我们生活中占有一个明确的位置,这就从认识自我作为出发点,而去认识人本主义的。
而在第二章阿德勒的《心理生活的社会方面》,就从个体离不开集体生活的观点展开,说明了作为个体也是需要群体生活的需要的,其中作者就从劳动分工的内容上,去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实现个体价值的必需环境。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就是作者提出“理想个体”,这里就说到了责任、忠诚、坦率、对真理的追求等美德都是在群体生活普遍有效的原则上建立和保持的。这尤为我们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因为这些都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情感。因此说明,我们作为个体,也需要培养深厚的社会情感,如培养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形成理想的个体人格。
从第三章开始,大部分都是大主角马斯洛主打作品了,其中第三章是《心理学的论据和人的价值》。这里作者就给了自我实现的成长的健康人的特征:如清晰有效感知现实;更愿意接受经验;活力四射;客观、创造力、民主、爱等十点作为参考,是让读者很有深得体会的。而在“倒退的力量:精神病理学”,就让我们知道了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出现“盲目依赖理性”的错误,因此,我们要做到理解疾病和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帮助打破平衡,走向健康。第四章,就是马斯洛从存在主义出发,结合心理学,形成它独立的心理学门派“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五章就是戈德斯坦的《从机体角度探讨动机问题》,他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出了结论是:机体的基本倾向在于尽量实现自身能力和自身人格,即自我实现。此外,作者就机体的动机与治疗是密切关系的,那就是要从帮助病人出发的善意。而第六章关于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就是他最为杰出的心理理论了,那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这自然也是高等教育中关于心理学的必修课,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第七章《基本需要的类本能性质》就为具体分析了关于基本需要的本能理论,这里就强调了人的本能是有着可塑性、灵活性、适应性以及学习能力的,这就有力地批判了人只能作为行动主义的动物属性。由此可见,人还会有人专属的其他能动性的。 第八章《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就是对需求层次理论加深分析,而第九章的《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这里马斯洛就强调,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个性,而不是它的成就,认为这些成就就是个体产生的附带现象,因此是次要的。它强调个性品质:大胆、勇敢、自由、主动、清晰、融合、自我认可等。而十分认可的是那句: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几乎等同于基本人性,或者是基本人性的必要特征或者显著特征。
第十章《自我实现和超越》,其中马斯洛就引用了库比的《被教育遗忘的人》的说明了教育的意义,这是很有有深刻的启发性的。那就是说明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成为真正的人,成为完整的人,教育的意义就是在于激发受教者可以实现自我实现,甚至超越。
第 十一、十二章珀尔斯的《此时此地疗法》《剥洋葱》,就讲述了格式塔疗法是一种经验疗法。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疾病的觉察、体会和醒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自我治疗方法。这种正确地自我估计的疗法不仅对病人的康复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对于时常被一下小事而困扰的正常人,就是教导我们要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不要杞人忧天,心自然也要看开点,才有保持积极心态对面未来的生活的。而《剥洋葱》强调的是在我们遇到问题时,解决的方式应该遵循“一次剥下一层洋葱”的原则,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当然还有最后几章,都是马斯洛的好作品,如《心理治疗、健康与动机》《常态、健康与价值观》《作为敏锐身份体验的高峰体验》《教育与高峰体验》,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六章《教育与高峰体验》,当读完这一章,在家教方面,你是会让三岁的孩子去学习舞蹈音乐等艺术教育的,因为这种远离核心教程的教育,是可以窥见一个孩子的无限和终极价值的。
《人的潜能和价值》这本书汇集了多个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专家的一家之言,尤其是马斯洛的作品尤为值得细看。这不仅是一本心理学作品,更是一部生命哲学著作,帮助读者重新认识自我,深入发掘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勇攀生命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