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介绍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狱中所写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谈到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反对。这封信充满了坚定的信仰和对正义的追求,激励了许多人投身于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中。
《曼德拉狱中来信》读后感(篇一)
吴主任推荐的,满书都是说明曼德拉是一个好学,而且永不服输的人。不过整本书的内容很单调,没有一条清晰具体的故事线,读起来有点吃力和枯燥。
就是那种,看看就行的书,但是非要领悟出什么大道理,那就没有了。而且里面很多都是外国黑人姓名,而且他们名字很多,一时这个称呼,一时那个称呼,如果不多看注解,真的很容易搞混乱,出现人物过多,没有系统梳理,造成阅读有点难度
《曼德拉狱中来信》读后感(篇二)
在那个时代,书信是唯一可以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吧,对于终生囚禁的—曼德拉来说,是唯一。 从他对朋友的信件中,看到了真挚的友情和关心,在狱中的他能为朋友做得不多,但他还是把自己的真心拳拳地写入信中—-告诉他们,我还是我,我还在。 从他对监狱长和政府当局的信中,不卑不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诉求,即使在被无视的情况下依然不依不饶地坚持✊,为自己和狱友获得一份尊重。在他对妻子的信件中,情感是最沉重的,对于自己作为丈夫不能为妻子遮风挡雨的歉疚,对于自己作为孩子父亲的缺位感到的痛苦和不安,对于母亲的牵挂和担忧,每一件事他都渴望参与,每一个人他都希望陪伴,可惜….。 只有在信中,竭尽全力地去表达关心和爱,用字里行间的充满爱和力量的话语去鼓励家人们勇敢面对。 他的那份孤单和无助只有黑夜懂得。但他把仅有的阳光全部投入进了信中,这是他的精神慰藉。从他给学校的信件中看到他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学习的执着。可佩可敬。 从他的书信中,感觉到他一直在朋友,亲人和有人身边,斗争也从没有应牢狱而停止。
《曼德拉狱中来信》读后感(篇三)
希望 相信 爱
同样是久经战火沧桑洗涤的苦难之地 可以走出来 的都与这片土地有一位宽宏悲悯的伟人有很大关系 南非如此 印度如此 我们也如此 可怜那些饱受战火煎熬 在仇恨与报复的循环往复中沦丧的苍生
他的伟大不在于卓越天智 而在于他的心灵与胸怀 人格魅力的感召使世人折服 包括敌人;
世界是不公平的 如何对待仇恨与冤屈 如何对待恶意与诽谤 他给了我们榜样 身处弱势 面对强大 屈颜媚骨没有用 只会让对方更肆无忌惮 不是对抗 而是融化 学习他们的语言 尊敬的态度 自强不息 七十古稀还在学习 这种毅力不是开玩笑的
仇恨与怨愤只是本能 只会让我们越陷越深 永远在轮回的泥泞中匍匐 包容悲悯 这种需要不断努力才能有的高尚品德 拥有他 发自内心的相信他 才能让我们拥有走下去的力量 才能有走出轮回的可能 内心的强大才能消融负面 有余力才能转化为对世界的爱
可是这条道路是艰辛孤独的 接二连三沉重的打击会不断拷问自己是否错了 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 困难再大 毁灭性的那致命一击 只有自己
伟人何以伟大?在于他超越了人性缺点 创造了人性向善 的高度
《曼德拉狱中来信》读后感(篇四)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一生致力于破除南非种族隔离,促进南非种群和解,让四分五裂的南非走向团结与自由。1962年他44岁,因为从事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活动而被当局政府逮捕入狱,并先后在四家监狱关押了27年之久,直至71岁才得以释放。 因为是政治犯,27年的牢狱生涯中,曼德拉仅偶尔被允许探视和对外通信,最严苛的时候甚至半年才能得到一次探视机会,寄出一封500字的信件。在被关押的10052天中,他经历了母亲和长子去世,妻子遭受的人身危险,子女的教育和前途,自己的律师考试,家族的人事纠纷,为狱友争取应有的权利……所有这一切,曼德拉只能通过书信来了解、推动、实现。 1990年6月22日,纽约联合国总部,曼德拉发表演讲,呼吁联合国维持对南非的制裁,直到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 德克勒克,南非政治家,南非共和国最后一位白人总统(1989————1994)。
他结束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
虽身陷囹圄多年,但曼德拉从未沉溺于过去的囚徒经历。恰恰相反,他把精力投入于和解与实现其建设一个和平、多种族、民主的南非的愿景,并在促进两性平等、儿童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权利、艾滋病毒防治、以及改善穷困和不发达社区状况等领域,继续以实际行动推动变革。 纳尔逊·曼德拉: “破坏和毁灭很容易做到,缔造和平、建设和平的人才是英雄。” 大会决定扩展每年 7 月 18 日纪念的“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的范围,借以倡导人道的监禁条件,提高对囚犯仍然是社会的一部分的认识,将监狱工作人员的工作视为具有特别重要性的社会服务,大会不仅通过了经修订的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而且还批准将其称为“纳尔逊·曼德拉规则”,以纪念这位在狱中为囚犯待遇抗争了27年之久的已故南非总统。
书中详实的介绍了曼德拉各个时期的书信,这些信寄出后,甚至从未到收件人手中,让人感觉心里不免有些悲凉。但对这位伟人来说,这算得了什么,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抗监狱体系的阴谋,维护着自身的尊严。他也意识到这一封封的信是自己向官员们表明,他永不放弃这场斗争的证明!
《曼德拉狱中来信》读后感(篇五)
纳尔逊•曼德拉,南非前总统,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斗士,于2013年逝世。他一生都在为了南非种族平等事业而努力奋斗。作为一个斗士,他在监狱中待了27年,在这封闭的27年之中,他唯一能与外界联系的只有书信,也就是这本《曼德拉狱中来信》的内容。通过书信,他仍然表达着对于人权思想的坚持,也正是因为有他的这种坚持,南非的解放运动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最终走向了胜利。1990年,曼德拉被无罪释放,1994年。被选为南非总统,南非的种族平等政策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种族平等不是种族隔离,解放黑人运动也不是剥夺白人的权力 ,这也是曼德拉的坚持,平等才是至关重要的种族政策的基石。
曼德拉不仅仅是一个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斗士。他还是孝顺的儿子,一个伟大的丈夫,一个慈爱的父亲。任何一个丈夫和父亲所关心的事情,也都是曼德拉所关心的事情。虽然他在监狱中身体无法得到自由,但他的心灵与妻子和女儿一直站在一起,他用他的笔表达着他的爱。
相对于《曼德拉狱中来信》中,关于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信件,我更关心的是他表现出平凡人性的那一面。曼德拉对于种族平等的贡献,当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这毕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提到黑人解放运动,提到种族平等,就一定会想到曼德拉。他已经成为一个政治符号,指引着现代的种族平等政策的发展方向。这本《曼德拉的狱中来信》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占了书中的大部分。 但曼德拉同样是一个普通人,就有着普通人所应该有的的七情六欲,爱恨情仇。1962年8月5日,44岁的曼德拉被捕入狱,之后的27年之中,他和他的妻子,女儿的感情一直只能靠书信维持着,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于妻子和女儿表达他的爱。在他对于妻子的信中,他谈到了自己的理想,也谈到了自己的生活甚至谈到了自己的学习。这也是两个不能长期呆在一起的夫妻所必须交流的内容,增加两个人的共同象限,才能保证彼此生活在对方的世界之中,才是维持感情的最有效方法。
当然,感情还是需要直接表达的,在1976年8月19日,给妻子温妮•曼德拉的信中,我们就深切的体会到了这种爱。因为有曼德拉这样的丈夫,妻子所承受的一定会更多。曼德拉在这封信中提到,“你受到的诽谤越多,我就越依恋你”,“你的快乐和美丽笑容令我坚强,胜过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经典,你是我最亲的人”,这就是曼德拉,这就是他最为温柔的一面。
《曼德拉狱中来信》还有着极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相信他会和中国流行的《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等书信体内容的书籍一样,成为改变我们认知,提高我们人文素养所必读的图书中的一本。
有一种心理学效应叫做“曼德拉效应”,这虽然与本书没有关系,但却可以从中看出曼德拉在世界人民心目中是有着特殊影响的存在。相信《曼德拉狱中来信》的出版发行,一定会让这种影响来得更加深远,更加长久。
《曼德拉狱中来信》读后感(篇六)
在我们这个和平的年代,生活在我们伟大的国家,像歌声中那样,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不管我们是哪一个民族的人,不管我们的肤色是什么颜色,我们都能够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很难想象,还会有人,曾经因为想要民族平等,而遭受牢狱之灾,而这个人就是,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曼德拉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铁窗面壁27年多(1962.8—1990.2)。最终,从阶下囚一跃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南非终身名誉总统。因脸上常带有笑容,被南非人民称之为“微笑大使”。
在曼德拉关押期间,写了成百上千封书信,这些信件是他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但是因为那所谓的“政治犯”信件限制,好多内容不被允许,所以删删减减,信件被改的面目全非,就这样,信件也不一定能到达收件人的手中。
而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书,《曼德拉狱中来信》,收录了曼德拉27年监狱生涯写下的255封信,首次展示曼德拉从未示人的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在那铁窗里,肉体行动失去了自由,但是他的精神是自由的,在监狱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与不公做斗争,曼德拉坚持的原则是,不管属于哪个民族,所有人都有权利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地生活。
曼德拉即使身在狱中,他还是坚持要在大学中学习相关课程,只是因为监狱里的信件不灵通,申请考试的相关学习书籍,订阅考试资料等等信息的不方便,而困难重重。在狱中生活的艰难,让我们很难想象,在1965年到1978年,每天在采石场工作近8个小时,辛劳的挖掘石灰,夜里还要苦读,以至于他的眼睛出现问题,想申请眼科医生来看都很艰难。但他还是在1989年,在获释前的几个月,他终于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学位。
曼德拉是南非国父,也是南非黑人总统第一人,他做出的贡献让他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他的精神被作者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而本书这收录的信件都有涉及。
一、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争取民主自由平等的崇高理想。
二、倡导大度包容,践行大慈悲宽容的和解理念。
三、维护非洲与世界和平,坚持国际正义的原则立场。
四、识时务适时应变,观潮流急流勇退的政治智慧。
五、常怀感恩之心,关爱弱势群体的高尚情操。
六、坦诚平等幽默,和蔼慈祥可亲的人格魅力。
黄家驹向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歌颂了曼德拉伟大而辉煌的一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种族歧视的厌恶与憎恨,创作了这首《光辉岁月》。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立即找人来翻译了歌词内容,当他听完歌词中的含义之后,不禁潸然泪下。
最后,纵暗夜漫漫,终会迎来光辉岁月。愿你也来看这本《曼德拉狱中来信》了解英雄。
《曼德拉狱中来信》读后感(篇七)
2020年是一个令人压抑的年份,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改写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声令下,忙碌的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人们被迫投入一种日复一日的类似封闭的生活状态…… 那段时间,不能出门,在方寸之间的压抑感真的达到了顶点。那段时间,看书,看电视成为了打发时间唯一的消遣。当我把疫情期间的那份压抑的情绪代入到《曼德拉狱中来信》这本书中去的时候,被纳尔逊·曼德拉的坚强和勇敢所撼动,27年的漫漫长日,是怎样的坚韧和信念才支撑他走过一个又一个的黑暗,迎来灿烂的曙光的。
书封设计
根据书中内容追溯一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明晰纳尔逊·曼德拉是在44岁时被南非种族隔离政府逮捕而入狱的,而他获得自由时已经71岁,他从没想过自己的之日竟来的如此漫漫。他在4家监狱服过刑,4家监狱承载了他27年的光阴。 他在狱中用科萨语、英语和南非语书写了很多信件。一笔一划间传递了不同的主题,原件图片中的字迹铿锵有力我们足以看出曼德拉对于一些不公正的现象的抵抗和控诉。
曼德拉
在那个2.4米乘2.1米的单人牢房里,躺下来的时候都会感受到十分的压迫和不适,因为头和脚随时都有可能碰到墙壁。在这个充满苦役、歧视和压迫的地方,曼德拉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他力尽所能的想要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想让自己的家人和世界听见他的声音。
压抑
难以接受
所以,在这255封信件中我们看到了曼德拉对监牢狱吏的残暴行为提出的抗议,看到了他对当时南非黑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无奈,看到了他争取平等权利的勇气与决心,看到了他对外界信息获取的敏感,以及对于妻子深深的爱意和没办法像父亲一样给予孩子呵护和陪伴的绝望之情。曼德拉的柔情、愤怒或痛苦在一封封信件中淋漓尽致的挥洒出来。
书中剪影
写给妻子的信
纵使暗夜漫漫,但时光流年,终于迎来这光辉岁月。《曼德拉狱中来信》书中陈列的255封信令人心碎不已却又赋予了每一位读者莫大的能量和勇气,它展现了曼德拉从未示人的一面,他的思想与感受都融入了一封封感情真挚深沉的信中。 曼德拉用笔化作了自己的武器抵御歧视、侮辱和仇恨的侵染,漫漫27年监狱生涯是家人的爱和强大的信念始终保持滋养着他伟大的心灵不曾枯萎。
装帧用心
他是20世纪最具感召力的人物之一; 他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韧性、挑战性和人类精神走过了27年的黑暗生活; 他身处黑暗,仍旧不忘写下光明; 他便是纳尔逊·曼德拉; 他的故事他的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