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传》是一部传记类作品,详细记录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但丁的一生。作者通过对但丁的生平、成就以及作品的详细描述,展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才华和对人生、信仰的深刻思考。这部传记激发了读者对于文学、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与探索。
《但丁传》读后感(一)
试问有几个人能在不了解但丁,不了解文艺复兴,不了解中世纪意大利的情况下,能读懂《神曲》这本书的?读完本书,并不能代表就能完全读懂《神曲》,因为读懂本书,首先便需要很多基础知识,但这不妨碍本书可以成为了解文艺复兴早期历史的读物之一。或许它并不适合作为入门读物,因为这里有非常多的学术内容,但是,他对于但丁与但丁的作品分析,是如此的细致同步,以至于,经常能在书里听到作者与但丁的隔空对话,他们心灵相通,无所不谈。
本书最令人烦恼的地方是频繁的描写党争。意大利城邦的与城邦之间,城邦内部,似乎无休止的陷入到了不稳定的状态。正如作者所说,当意大利的城邦首先必须树立外敌,如果外敌“不幸”被消灭了,那么内部必然会分裂成两派。但丁所处的圭尔夫甫派(支持教皇)是针对外敌吉伯伦派(支持皇帝)而言的。可当教皇如日中天之时,佛罗伦萨内部不幸分裂为白党与黑党。但丁所属的白党被流放,甚至与之前被流放的吉伯伦派媾和。但丁为了要回归故乡,不惜改变政治立场,他在《地狱篇》中猛烈抨击所有他的政敌,却在后期作品中,改换立场,只是为了讨好流放他的执政者。
乍一看,这这种功利性的思维方式,在现代人看来,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对于中世纪的西欧来说,却是一次伟大的飞跃。在文艺复兴仍在萌芽阶段的意大利,但丁用俗语写作,反对教皇,用文字大声呼唤现世的幸福,努力探索城邦国家佛罗伦萨的繁荣和稳定。但是但丁并不反对教权,更不反对天主教的基础,他在《神曲》中所想象的地狱和天堂依然处于基督教框架之下。但丁所希求的只是俗世的幸福方法,超越党派、城邦、教权与皇权的纷争。在这个胜者为王的世界,但丁甚至把希望寄托在了皇帝亨利七世身上。我们在但丁身上读到的无奈,他虽然没有找到破局的方法,就像他最终只能客死他乡一样,但他终究给了中世纪时代敲响了丧钟。
《但丁传》读后感(二)
“但丁”二字如今已无人不识,这位存在于中世纪的意大利诗人,亦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之一。提到他便又不得不说他的文学作品《神曲》,这部被称之为难读的“百科全书”,经典地位历久不衰。事实上,不管是研究但丁的学者还是文学经典爱好者,都知晓以“隐喻式叙事”呈现的《神曲》融入了不少但丁本人的人生轨迹。作为但丁和彼特拉克的研究专家,马可•桑塔伽塔(Marco Santagata,1947—2020)为但丁写就了一部皇皇巨著《但丁传》,这部传记在整合大量但丁与意大利中世纪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但丁的一生及其家族、同时代阶层、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抽丝剥茧,为读者呈现一个不局限于但丁本身的,中世纪尤其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大家族与党派的血腥斗争历史图景。如果但丁把他一生的见历作为创作《神曲》的养分,这其中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自然比《神曲》精彩得多(毕竟但丁也不可能把所有真相都毫无保留不加修饰直白地记录下来,那便不是文学创作,而是日记或自传了)。
与但丁一生相关的几个家族——阿利吉耶里、窦那蒂、圭迪(其中还有巴尼奥与巴蒂福勒、莫迪利亚纳-波尔恰诺、多瓦多拉、罗美纳)、马拉斯皮纳(其中包括其花刺、干刺族系)在但丁这部传记中都有重要的“戏份”,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或许会被错综复杂的家族或政治关系绕得头晕眼花,但书末附上了各家族树,有助于读者理解书中提及的内容。这又不得不赞叹著者为研究但丁所下的功夫,没有大量史料文献做基础,难以厘清这些家族成员间的恩怨情仇。
虽说《但丁传》整合了大量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但著者在书中亦坦言,关于但丁的详细且具体的信息其实并不多。一方面或许因为年代久远、资料缺失,另一方面则是但丁不愿对自身经历过多提及。例如他相当关注人的童年生活,却对自己的童年经历只字未提。这不能因此否认他的原生家庭对他而言不重要,恰恰相反。著者猜测,但丁有如此态度,大概率是因为他的健康状况不适宜透露太多。青少年时期的但丁与其他贵族公子一样,跟随老师学习知识,拉丁文与修辞的学习早在此时就开始。不过,但丁被称之为“某种对于佛罗伦萨人而言相当与众不同的知识人”,要在13世纪80年代末。在他人眼中,但丁精通俗语和拉丁文,但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只沉醉在自己喜欢的诗歌创作和修辞学研究中。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亦多以爱情为题材。不仅如此,他在绘画艺术方面也有所长,尤其对色彩及其配制方式,有自己的见解。更重要的是,著者发现了但丁将其绘画才能融入于《神曲》的创作之中,以对绘画的敏感度来布局文学,这大概就是《神曲》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但丁传》的重点其实在第二部分,即但丁的流亡时期。但丁早年虽坚持不参与政治,或许应该这么理解:人在家族是身不由己的,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政争,总会让但丁肩负些什么。公元1300年,但丁担任佛罗伦萨的执政官,这一年他还不到35岁。然而,后来的他对此的评价却是这个职位是他遭遇所有劫难的原因和起始。切尔基家族在政治上的操作难以用三言两语说清,因此这本书对其花了不少篇幅来说明他们的举动来凸显但丁当时所处的形势。真正决定但丁后来的命运的——众所周知——是当时的黑党与白党之争,但丁被判放逐。在宣判下来之前,但丁早已将妻儿安置好,自行离开佛罗伦萨,开始独自一人的流亡生活。与此同时,但丁决定加入政治斗争,遗憾的是(这也是后来所见的),他再也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著者提醒我们,在但丁的作品中所感受到的种种不同程度的痛感以及阴郁的色彩,其实都来自但丁对他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的感知。那些逃不过父庸子弱的各国君主,使其统治着的欧洲变得越趋颓败。但丁有其乌托邦的政治理想,但残酷的现实总是让他不能实现理想,而那些政治斗争的走向往往朝着他所言的结果发展,以至于不管是他自称的,还是旁人所相信的(其实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并相信这一点),他就是一位预言者。既然但丁无力影响和改变那些已道德沦丧的野兽般的君主与政客,悲观的情绪也就萦绕在但丁的心中,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算是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书末有一句颇有意思的描述,它提到但丁被指示以拉文纳的使臣身份出使威尼斯,而后拉文纳与威尼斯达成和解,“但这并不是但丁的功劳”,而但丁却因为此次出行——返程时患上疟疾——撒手人寰。命运似乎总是爱与他开玩笑,让他过着并不苦难的生活,但总不让他如愿。他其中之一幸运的地方,或许是他拥有薄伽丘这样的一众追随者,让他的作品在他生前死后不断被传播,得以在后世发扬。只是,若要真正了解但丁笔下的诗歌和俗语作品,还是要好好了解但丁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好好品读《但丁传》。
《但丁传》读后感(三)
笔记,转自本人的XHS:
.
在人生的中途,旅人但丁醒转,发觉置身于一个黑林。(《神曲》)
~~~
《神曲(全三册)》
作者: 但丁·阿利格耶里
出品方: 理想国(黄国彬译本)
.
《但丁传》
作者: 马可·桑塔伽塔
出品方: 启真馆
.
《神曲》的叙事性很强,黄国彬的译文优美,我基本当它是中世纪神话,好看的故事。
.
有多好看呢?
前言:“《神曲》的一般读者,大概蕞喜欢《地y篇》,因为《地y篇》动魄惊心,万怪惶惑,冶哥特式小说、魔.幻、恐怖、动作、特技电影于一炉,仿佛是玛丽·雪莱、埃德加·坡、希区柯克、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伦的集体创作。”
不夸张,就是这样的。而译者认为,《地y篇》有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奥维德《变形记》的痕迹,到了《炼y篇》《天堂篇》,但丁的神思更像飞得正酣的大鹏,把翼展扩到至大至广。
.
这个版本注释翔实,丰富的文学和史料补充,多雷版画的氛围感真好。
.
梁文道导读、译者序、译者前言、译本说明、但丁简介,这些都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启真馆《但丁传》更是绝配。《神曲》为什么这么神?
.
读了传记,就懂了:“一部被认为是崇高的和包罗万象的史诗——居然是残酷的党.派斗争的产物,充斥着当地的丑闻……正是这本传记再现的那个纷争不断的世界以及维系其运转的价值观念照亮了这部伟大的史诗,帮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展开阅读。”(伦敦书评)
.
佛罗伦萨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各阶..层之间紧张微妙的张力,被快速的经济发展所抛弃的传统城邦价值,这一切要素构成了作品主人公展开批评和教化的土壤。
诗中叙述的种种事件令这部原本以佛罗伦萨人为受众群体、以拯救佛罗伦萨为创作目的的史诗蕞终演变成了一部抨击佛罗伦萨的作品,其激愤和严厉程度让人惊讶。
.
传记致力于揭示诗人的思维及其文学创意与真实经历之间的紧密联系:但丁是否真的挚爱贝阿特丽奇,流放的凄苦境遇促成的回归愿望与《神曲》的旅途有何共鸣,但丁为何时而卷入党.争撰写大量政论时而又强调自己作为诗人的个体性……
在但丁所有的作品中,对于何谓高.贵以及如何才算高.贵之人的反思是一条共有的主线。而这条线连接的是中世纪的信仰观念。
.
PS:启真馆这套传记的内封太好看了,布绒质感,端庄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