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1000字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9 15:05:28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6-09 15:05:28   小编: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是一篇令人深感敬佩的读后感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深刻剖析了张一南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赞扬了他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深刻认识到好的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一)

张一南老师的本行是唐诗研究,故本书中所选的篇目除了《逍遥游》之外都是诗歌(诗词和楚辞都算诗歌),所以本书书名不妨改为《张一南北大诗词课》或者《张一南北大古诗文课》。估计本书和《年轻人的国文课》的缘起张老师被教研室分配去上全校通识的大一国文,对于非文史类专业而言,国文课总是枯燥的,为了提起大家的兴趣,张老师也是煞费苦心,尽量冲破传统观点的藩篱,结合自己的个人理解和网络热点,形成了这一段段颇具流行色彩的解读。

细细读来,本书中的大部分篇章都稍显浅陋,很多个人化的解读也属于“六经注我”,如果这些文字都来自课堂实录的话,那这门课就显得有些水了。

本书之所以还值得三星,完全是因为张老师对《孔雀东南飞》的精彩解读。从篇幅也可以看出,张老师对乐府双璧的解读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期待中的亮点,但对《木兰辞》的解读引申地太远了,很多论述都离文本太远了,这也不能完全怪张老师,毕竟木兰辞中的细节描写并不多,想要把“诗”读厚难读很大。而《孔雀东南飞》就不一样了,篇幅比《木兰辞》长很多,对应的细节描写也多了很多,阐释空间也大很多。

张老师把《孔雀东南飞》的成型时间从建安往后移到了东晋年代,这样能更好地解释焦刘两家的门第问题,虽然成型时间的确有很大的商榷空间,但这个操作的必要性并不是很高,因为把作者的理解放到建安的时代环境中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张老师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婆媳矛盾和焦刘两家的门第差异这一关键的社会背景问题,一下子就把整个故事情节盘活了,门第差异造成的婆媳矛盾,焦仲卿的妈宝男性格和刘兰芝的独立人格这些矛盾推动着剧情的开展,加上张老师的分集和个性化解读(估计来源于她自己的婚姻体会),都可以直接改写成电视剧本了。拍出来肯定会比潘粤明的那一版好看。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二)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张一南的新作,源自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的“大学国文”通识课讲义,作者通过解读先秦、六朝、唐宋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在诗词中感受中华文化,也此指引下思考我们的人生。

在作者的引领下,我们能够发掘出许多未曾发现的方面,而这些深入的剖析,让我们更透过诗词背后的故事去了解一个诗人和一个时代。在《楚辞》的《九歌》中,我们看到了上古的楚人对生死的思考,那也是屈原自身对生死的思考。在《庄子•逍遥游》中,当读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一段时,作者引出了电影《大鱼海棠》中的一句话“那就是有的鱼永远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属于天空”让我们有了更深的思考。在《孔雀东南飞》中,我们看到了刘兰芝在与焦仲卿的这份感情里的清醒、深情和决绝。在《木兰辞》中,从木兰的替父从军,我们看到了她的担当,看到了一个女儿对父亲的守护。而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她对于父母的爱源于父母对她的爱,而这份让她藏在心底的爱,让她变得更加坚韧,九死一生,荣归故里。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我们透过他的独具匠心感受他诗词的独特魅力。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三)

历史结束的地方,文学就开始了。

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故事的时代。比如,贵族社会里人们有身份焦虑,在这个框架里可以更好地理解出于上升阶层的焦母与处于下降阶层的刘兰芝;了解写故事的人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比如,庄子是孟子的“小号”,他不要责任而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

在这个基础上,像理解我们的朋友一样理解古人,像理解我们的生活一样理解古人的故事。

他们不直接写生死,而用爱情来写生死,用男人辜负女人的爱情,来写死者不会回来了,还要“君思我兮不得闲”。

他们写女性,“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这是有力量的女神;“子慕予兮善窈窕”,这是恋爱中的少女;“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是一个没有用但被爱的女儿。

他们写细腻的情感,“女婵媛兮为余太息”,“一个人真的特别执着的时候,她自己是不知道为自己叹息的,只有旁人替她叹息”;“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是刘兰芝在用最自信的方面自谦,达到碾压焦母的目的;木兰出征想的不是“虽远必诛”,而是“我不去怎么办啊”;“也无风雨也无晴”即是“扬弃了悲哀”,不是不悲哀,而是悲哀积攒地太多了。

他们写这个民族的生命体验和性格特性:“东风飘兮神灵雨”,亚热带深山里突然下了一场雨,令人感觉有神灵经过;有士族精神的人在被许下承诺的时候会无比忠诚,但一经背叛就无比坚决,殉节即是“所恶有大于死者”;中国的文化是为周围人着想的文化,为别人着想不是泯灭自我,为别人着想的主语就是“我”,只有自我特别强大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别人,为别人着想也不意味着要埋没自己的梦想,从几个梦想里,挑一个最为别人着想的去完成;“孝”不是父母板着脸压迫子女,而是子女对父母出于自然的爱,木兰不是因为压迫要离家,是因为爱离家。

形式与内容都很重要。格律就是要节制,乐府就是要放纵情感,乐府的精神就是娱乐至死;韵脚的选择对诗歌的表达效果是有影响的;《念奴娇》这个词牌是老虎收着爪子的感觉。“我们只有弄懂了他在形式上的小心思,才能看出他哪些没有说出口的独运匠心”,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最后,不要做麻瓜,要有士族精神。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四)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它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诗韵,是那样厚重又绚烂。在那悠远的岁月里,每一时空节点上的文化风采,都化作精彩的诗词,启发和升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精神,爆发出璀璨的光芒。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张一南的新作,源自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的“大学国文”通识课讲义,作者通过解读先秦、六朝、唐宋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在诗词中感受中华文化,也此指引下思考我们的人生。

在作者的引领下,我们能够发掘出许多未曾发现的方面,而这些深入的剖析,让我们更透过诗词背后的故事去了解一个诗人和一个时代。在《楚辞》的《九歌》中,我们看到了上古的楚人对生死的思考,那也是屈原自身对生死的思考。在《庄子•逍遥游》中,当读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一段时,作者引出了电影《大鱼海棠》中的一句话“那就是有的鱼永远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属于天空”让我们有了更深的思考。在《孔雀东南飞》中,我们看到了刘兰芝在与焦仲卿的这份感情里的清醒、深情和决绝。在《木兰辞》中,从木兰的替父从军,我们看到了她的担当,看到了一个女儿对父亲的守护。而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她对于父母的爱源于父母对她的爱,而这份让她藏在心底的爱,让她变得更加坚韧,九死一生,荣归故里。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我们透过他的独具匠心感受他诗词的独特魅力。

作者说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特别迷苏东坡。我想真的是这样吧,因为我们好像不能不去喜欢他,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是诗词还是书画,他都是首屈一指。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一生并不顺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在中年连遭贬谪,每一次贬谪都将他推入政治生涯中的低谷,但他的精神却在一次次艰难中得到升华。当苏轼躬耕于东坡之上,当他穿行于竹林之间,他也在内心完成了与自己、与世界的和解,于是才有了他的潇洒、他的随性、他的自在。所以有人说,苏轼的魅力,不仅在于流传千古的诗句,更在于他将生活过成诗的洒脱。人生的大起大落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哪怕他的人生总是顶着一蓑烟雨,而我们看到的是他一路行来的豁达,生活也许充满坎坷,却让他实现了更多对于人生的思考。 诗词表达了文人的思想感情,更承载他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了解浩瀚的中华文化。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五)

张一南,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文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助理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室助理教授。 出版第一本书《年轻人的国文课》,大获好评,于是这次张一南老师带着《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再度来袭,将上次没来得及分享的,放在这本里。

这本国文课啊,乍一看不就是我们从小到大课本上的课文嘛,“老书新谈”?要想吸引大众目光可是有点难度啊。 1.用爱情来写生死 《九歌》里的《楚辞》的爱情与《巫师》的爱情,原来不仅仅是单单的关于爱情,还是关于生死。探秘进去,发现湘夫人对于湘君的寻不见,不愿面对现实时,宁愿相信这个男人,是背叛爱情,抛弃自己,也不想承认这个人永远找寻不见。 就像毛姆《月亮与六便士》里,丈夫麦克斯·斯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追寻自己的绘画梦想,妻子知道真相,宁愿承认这个男人是变心,喜欢上别人了,也不承认他是为了梦想一般。 在此,湘夫人对湘君的寻不见,也宁愿承认是其变心,可见“爱人变心”相较于其他,也是好接受的。 《巫师》中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在深山中,是与世界隔绝,是生与死,哪怕自己仍旧爱着俗世里的那个人,也跨越不了这条鸿沟。

2.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也是这样嘛? 原先课文里的《孔雀东南飞》,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绝世爱情。现在才发现,原来那些断骨绝肠的爱恨情仇,里面也掺杂着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与我们常人无二样。 刘兰芝与婆婆之间的互看不过眼,刘兰芝认为自己啥都好,婆婆还找茬——过分。婆婆看媳妇哪哪都好,但还是配不上自己儿子,自己儿子可是人中凤! 而焦仲卿这样一个文化人,在爱情中坚贞,在婆媳关系中体谅媳妇,也会与母亲说媳妇好。 但怎么又将爱情至于此地,走向终点? 假结婚哪有那么容易,就像以前为了买房假结婚,又有几个最后房子到手又去复婚呐?没有几个。 离婚后,刘兰芝身价似乎高涨,媒人踏破门槛,在第一次刘兰芝拒绝县令儿子时,焦仲卿还不行动,让刘兰芝走向绝望!第二次刘兰芝答应婚约,焦仲卿立刻“破口大骂”,二者之间毫无信任感可言。 作者在此所说的“麻瓜”世界的不自信,出自底层阶级的不安全感。自细想想,完全合理。现在“流行”的PUA不就正是这种麻瓜世界的世界观嘛,用破坏伤害,言语打击,贬低来留下你,让你认为这个世界对你最好的只有他/她。 但,真正爱你的人,是全心全意对你好,用爱挽留。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怎样美好,他就带你去看,他觉得你值得这一切。 文章《孔雀东南飞》的在此解读,所适用的时代性,哪怕拿到现在来解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婆媳关系!丈夫在婆媳关系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爱情与婚姻真就只关于两个人吗?爱情婚姻里的忠诚问题!门第关系——结婚要看门当户对吗?自以为只有自己痴情!不成熟的表现!母子关系!

这本《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将课本课文重新的解读,似乎拉进我们与故事之间的距离,带入正常人的生活与世界,也完全合理。课本不再“束之高阁”,似乎更利于学习理解。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六)

原来,从《楚辞》和《诗经》里我可以学到如何去恋爱;原来,、“不说出来的爱情”是《诗经》式的爱情,“爱你一定要说出来”是《楚辞》式的爱情;原来,屈原其实是楚国最大的巫师;原来,《九歌》写的是人鬼情未了,是屈原用爱情的口吻写出他对生死的思考……

这本《张一南北大国文课》是《年轻人的国文课》的姐妹篇,这是一本备受大学生追捧的有料又有趣的国文课讲义书。

年轻人的视角,促膝长谈的语调,令人捧腹的脑洞……《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在手,如同亲临现场,远程上北大。从屈原到苏东坡,从《逍遥游》到《木兰辞》,跟北大张一南老师一起,读懂中国人的放飞,看透生活的真相。

张一南老师以轻松优雅的风格讲解中国古典文学,带读者一步步领略传统文化中的美妙风光。这本书里,张一南老师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讲《九歌》,用文体学的方法去解构李商隐的诗和苏东坡的词,以不同常人的理解去重新讲解《逍遥游》《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她解读了一个个先秦、六朝、唐宋三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他们的作品。在这本书里,她讲述的是一群“聪俊灵秀在万万人之上,乖僻邪缪在万万人之下”的人,也是一群“遇见所爱就是最深情的人,遇见不爱就做奇人逸士”的人。

最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高中三年背烂了的庄子的《逍遥游》由张一南老师讲出来却格外有趣。比如,“鲲之大,这可不止一锅炖不下的问题,人家是不止其几千里也”、“鹏之大,也不是需要两个烤架的问题”,张老师擅长网络热词,我们年轻人知道的梗她都知道,又用这些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词语去讲授古老的国文课程,自然是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逍遥游》结合《大鱼海棠》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张一南老师正是带领我们一边讲电影一边来理解《逍遥游》,通过各种具体的例子让我们理解究竟什么是“齐物”、什么是“逍遥”?

在讲述《逍遥游》的作者庄子时更没想到的是,一个对现实世界非常执着的孟子和一个非常超脱现实的庄子竟有相通之处?明明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人,居然可以在内在精神上通过庄子理解孟子,而通过孟子来理解庄子。

很喜欢张一南老师的国文课,国文课对于我来说向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能把如此枯燥无味的国文课讲的如此生动有趣,张一南老师真的很了不起。

“经典并非天生是经典,只有经过了检验的才是经典。”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认为十分学习国文课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国家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我们的根扎的深厚扎实。通过国文,我们可以迅速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国家的精髓与思想。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不少崇洋媚外的思想出现,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却少之又少。对于自己来说,学习国文课更是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好机会。

真心希望:国文可以漂洋过海,在地球上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扎根,希望国文最终能够走向世界,在寰宇里每一个有生命呼吸的地方绽放光芒。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七)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会跟父母说同学家庭的职业,因为这可帮我解释很多问题。比如小明妈妈是老师,所以他学习好;小花爸爸是开小卖店的,所以她有吃不完的零食。有时我跟同学吵架也用得上这个优势,“你爸是卖鞋的,看你那双脏鞋!” 没想到对方马上反驳,“你爸还修牙的呢,看你那豁牙露齿样。”

如今我发现了一个老师,和我有类似的爱好。不过他把范围延伸得更远,不限于同学,而是去探究古人是做什么的。在他的课堂上,古人都还原了自己的本职。屈原原来是一位大巫师,庄子居然是个替身,焦仲卿是个“官吏”。

这位老师就是——张一南,是不是非常有趣?她是北大文学博士,在北大她的国学课堂堂爆满,连站票都要售罄,因为过道也站满了听课的同学。为了能与更多同学分享她的课程,于是有了这本《张一南北大国文课》 。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导向都是从高大上的角度看待课本中的作家作品,无论是多么随意的一篇小品,都要学生分析出其背后深刻的含义。因此才有了作家分析不明白自己的作品的笑话。张老师与其他老师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国文课不以考点为目标,而以普及为目的。因此她的课堂毫无考试压力,轻松有趣,笑声不断。她通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而且是带有个性化和自我意识的思考。,

作为课堂讲稿精选,老师虽然不能把课堂的活跃气氛带到书中,但我们仍然可以透过文字体验到她那与众不同的讲课风格。先秦时期,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讲解屈原的《九歌》和庄子的《逍遥游》;六朝时期,她以都市剧风格类比解读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这两个故事;唐宋时期,她从文体学的角度深入文人内心世界,解构李商隐的诗和苏东坡的词。看张老师的书必须开大脑洞,否则跟不上她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在本书中,张老师对“乐府双璧”的解读最为彻底。通过这两部作品的逐句分析,针对时代背景和人物心理动态,她屡屡都能结合现代社会中的类似情景做出恰如其分的对比和解释。张老师甚至为我们讲出了人物内心的潜台词、事件背后的潜规则,其社会生态的体验和投射能力让人叹服。在《孔雀东南飞中》中,通过对“焦仲卿”家庭和身世的解析,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当时官职体制的了解非常透彻。在看过老师解释“刘兰芝”“离与不离”的心理状态后,很多人更会伸出大拇指,直呼精辟!

在《木兰辞》中,老师抽丝剥茧,得出一个让我们惊喜的结论,花家可能是东北人。针对花木兰未被发现“男扮女装”的问题,老师也给出了很多合理的解释。可以这么说,她的“未被发现”,“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通过老师多角度解读中古时代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冲突,花木兰在我们心中的伟大形象愈发突出了。

看到这里,有些人会觉得这其中有夹带私货的嫌疑。但我们需要这样的解读,它让经典变得更加鲜活,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让经典具有更大的魅力,更吸引大众的目光。

伴随着张老师对经典的讲解,我们对那些承载这些作品的缥缈时空充满了幻想和渴望,我想这也是她写书的目的。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八)

这本书基本上就是讲稿,课堂实录,读起来完全不会觉得疲惫。

这套书,是北大的国文通识课,什么是通识课呢,就相当于我们的“大学语文”,重要的是,老师上的好。

在我看来什么,是好的通识课,一要有趣,二有真材,三要深浅得当。做到普及和引导,引导喜欢的人更愿意深入,让每个中国学子在这样的课堂上,得到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有基本的认识和感知,甚至可以从中窥探到古人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也能给那些专业与文学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学生,也能感受。这是一种从“文”到“神”的传递,种子般的存在。

看这本书就能感受到了,那种北大课堂的味道。自由,漫谈,生动,但又让人有感动的起敬的严肃在里面。

如果大家还是没有感觉,建议去看看《觉醒年代》,北大的感觉就能找到。“自由”“包容”以及文人学者教师身上想要推致出去的“使命担当”。

来说说,这本书具体的内容,讲诗词会讲专业的词韵和体式,但也不会少了对诗词本身的理解,讲到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泪如雨下。人生如梦,他在赤壁之下,回忆起了少年得志的周瑜,如今突然醒来,感叹“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是有着特别特别深厚意蕴的句子,读过庄生晓梦的人,读过黄粱一梦的朋友,就能明白,梦承载了太多无奈苦涩的东西,最后你有没有参透这人生宇宙的真意呢?可能没有可能有,就是这“一樽还酹江月”。这种孤独,在我这里,就是人生的终极真意。

张一南老师讲《木兰诗》也讲的好极了,穿插着考证与故事,读来真是爽利又痛快,手不释卷。

这种课堂是四两拨千斤的,有扎实的底子在那里,才能讲得好。老师便是我的理想。

希望我有一天也可以,成为通识课的老师,给大家讲我所有爱的古代文学作品。

我做了一些笔记,算是把课认认真真过了。

真好,三个小时。完美。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九)

网上曾经流传着一个著名的鸡汤段子。说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这个时候过来一个度假的富翁,说,你干嘛不去努力工作?渔夫说,我努力工作干什么呢?富翁说可以挣钱啊。渔夫说,挣那么多钱干什么呢?富翁说,你有了钱,就可以舒舒服服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渔夫说,那我不是正在晒太阳吗? 初看这个段子总感觉哪里不对,这是懒汉逻辑啊,但好像又合情合理,直到我看到《张一南北大国文课》中的解读,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其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逻辑,看一下张一南是怎么说的:“富翁来沙滩是度假的,她今天在这里晒太阳,明天玩腻了就走了,就跑到原始森林探险去了。他因为有钱,所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在北海玩儿两天,再飞到南海玩儿两天,在海滩上晒太阳只是选择之一,只是他生命经验的一小部分,他的人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经验。而渔夫就没有自由的这样子自由,他只能在海滩上晒太阳,即使嗮腻了,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她不能去原始森林探险,也不能在大都市里声色犬马,也不能跟西方记者谈笑风生,因为没有钱,他的生命自由度就小多了。生命的自由度小,也可以获得美好的体验,但是这种体验就是你的唯一了,再美好的东西,美好而不丰富,天天如此,也就不美好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人生的自由度,人生选择的能力。如果没有选择的能力,就是一种被动的人生,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生,今天渔夫可以悠闲的晒太阳,看似很舒服,可如果出现意外呢?如果几天打不到鱼呢?如果阴天下雨呢?他连肚子都管不饱,还会有心情晒太阳吗?所有,这种懒汉逻辑还是看一下,笑一笑也就过去了,千万不能当真。 看着张一南这样的文字,也许很多人都会奇怪,这是国文课上所讲的内容吗?这不就是家长里短,不就是闲言碎语吗?这还是北大著名学者的国文课吗?但这就是《张一南北大国文课》的内容,而且还是她在讲述《楚辞》的内容。 张一南的国文课并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而且,可以说文本只是她讲课中最小的部分,她的解读,她的观点才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解读,在张一南这里都会有着颠覆性的观点。《楚辞》虽然是在讲述着各种关于的神的故事,但不也同样是有着最朴实生活的我们自己吗?

张一南讲别的文章也一样有着颠覆性的观点,也更关注于对于现代人的思想影响。她讲《庄子》,讲“鲲鹏之大不知几千里也”,讲为什么庄子会用最小的物种引申出如此巨大的论述呢?地球上任何物种,只有大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大才能生活的丰富,只有变大才可以增加更大的活动范围。鲸鱼如此,大象如此,恐龙即使灭绝了,也依然被人类所牢牢记住,这就是因为它足够大。人类在动物界的体型不占优势,我们的体型就这样了,相差不会太多,但人类的智力是有着无穷潜力的。所有,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也可以让自己更加强大起来。 在讲述《孔雀东南飞》时,张一南联想到了双面胶,联想到了一个男人在两个女人之间的那种痛苦,那种挣扎,当然也有着深深的无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一首乐府长诗就被张一南讲成了一部家庭伦理剧,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提到乐府,提到《孔雀东南风》就不能不让人想到另外一首乐府著作《木兰辞》,号称乐府双璧。这篇文章按照作者的说法是特定为了这本书而准备的文字。而这篇文章中更是旁征博引,从南北朝,从五胡乱华,从中国传统,从府兵制等等历史背景而展开,让我们回到了木兰所在的那个年代,回到她的生存环境之中,再来讲述《木兰辞》,一定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特别是对于女子出征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意外了,这本来就是府兵制的一个特点。而作为女性的张一南,讲述着女性的花木兰,一定别有一番风味,也许这就是张一南特别重视这篇文章的原因吧。 读着这一本《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听着一位有趣的灵魂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观点,岂不快哉!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十)

现代人学语文,恐怕最为头疼的就是古诗词,毕竟任何诗词的诞生都与其时代有着莫大的关系,更别说那些拗口的词句了。想要欣赏古诗词之美,更是难上加难。那么,究竟有没有较为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呢?

答案自然是有,因为我遇见了张一南老师。在她的《张一南的北大国文课》一书里,第一次认真地学起了国文课程。此书主要选取先秦、六朝、唐宋不同时期的最具代表的篇目或是最具代表的诗词作者进行讲述,将我们带入那个满是诗词歌赋的年代,体会诗词别样的美感。

值得欣喜的是,张一南在写作过程中,所用语言轻松诙谐,贴近现代生活,给人一种极为亲切之感。这就仿佛一瞬间,将远古时代的诗词带到了我们面前,它不再与我们有距离感,让人更容易接受。

她将《孔雀东南飞》类比为南朝的《双面胶》,虽然《孔雀东南飞》篇目中学已然学过,但是通过类比《双面胶》,则更容易让人理解其中的内容。在《张一南的北大国文课》一书中,张一南逐句将全篇解释出来,如果我们追随作者思路进行阅读,一个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便可跃然纸上,家境不错善良勤劳却性格坚韧的刘兰芝,执着爱情却处理不好婆媳关系的焦仲卿,嫌弃儿媳劝儿子休妻另娶的婆婆。

只不过,在张一南的国文课中,自然有她的独到之处。她写刘兰芝与焦仲卿诉苦,嘴上说让她休妻,实则是希望对方留住自己。这一点挺有着实有趣,结合现实,我们不难理解,如果夫妻或是情侣之间对对方已经绝望,不打算继续下去,找对方分手也不会抱怨对方的不是,总会从自身寻找原因。刘兰芝亦是如此,她其实不想离开,所以希望能与焦仲卿解决问题。然而问题真的解决了吗?自然是没有,即使她回到家,等待数日,依然没能等到丈夫的消息,此时的她应下新的婚约,实则是对一切都失望了,打算寻死了。

她分析楚辞里的《九歌》,分析出人与鬼之间的感情,同样也点出了屈原虽然写人与鬼的故事,实则是写生与死的故事。她分析《庄子》,分析出来庄子其实与老子之间亦有相通之处,特别信仰“心”的力量。她解读《逍遥游》,解读出真正的大与小之间的区别,小自然有小的坏处,大真的就有大的坏处吗?其实不过是你不够大而已。

对于《木兰辞》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句,似乎是说,木兰军中十多年,并无人知道她女子的身份。事实真是如此吗?张一南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她认为木兰女子身份是战友所知道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只是都不说而已,即使有人说了,也有其他人为之掩饰。而另外一个证据就是,在木兰归家之后,她的战友并没有回家,而是去木兰家等待看她女装的样子。细细品来,这一分析还真有理有据。

那么,木兰一个女子为何能够战胜归来?张一南的解释也很有趣。她认为有两点很重要:其一,“没有用”,其二,“被爱过”。“没有用”实则说了没有被寄予厚望,即使是木兰上战场之前也没想着能够回来,正是这样的心理,才促使她在战场上只想着作战,不想结果。“被爱过”这就容易理解了,木兰能替父从军,她想替父亲分忧解难,这前提是基于父亲从小对她很爱的前提。对于这一点,书中有很多分析出来的证据,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当然,除此之外,张一南还重点讲了李商隐与苏轼这两位诗人,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苏轼部分的分析。他年轻即中进士,原本是被当成未来宰相培养的,奈何他一生与宰相无缘,而他无论身居何地,自寻其乐的心态又让对手很生气,于是他的命运越发悲惨,一再被贬……而苏轼开始写词,居然是因为“乌台诗案”后的他不得已而为之,但苏轼就是苏轼,也正是这之后,他才得以成为苏轼,从此之后的苏轼无论是诗词特点,还是整个人的心态已然不同了。

读《张一南的北大国文课》,似乎自己真的上了这一课,它不再枯燥无味,它妙趣横生。

从这本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与《楚辞》描绘的爱情是不同的,

我们也可以看到婆媳问题自古至今都是存在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诗词独有的魅力。

它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即使经过时代变迁,我们依然可以从古诗词中读出新意。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十一)

最近在读北大张一南教授的《北大国文课》。与之前许子东的《现代文学课》的分析角度不同。私以为是因为作者是女性,更擅长从女性心理方面,细腻地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和形象吧。

本书包含三大块内容:先秦——巫师的歌唱,六朝——艺人的歌唱,唐宋——文人的歌唱。其中先秦时期,选取屈原的《九歌》和庄子的《逍遥游》,重点论述巫文化、老庄思想及其与玄学的关系;六朝时期,围绕“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两个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解读中古时代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冲突、中国伟大女性花木兰的形象;唐宋时期,从文体学角度解析李商隐的无题诗和苏轼的放逐词,深入文人的内心世界。读过本书,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中学时代那些经典篇目,了解古时人们生活情景、阶层文化。

本书不止于文本的详细解读,更关注古人的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深入分析其行为或创作的动机。将古人的人生代入我们的人生,古人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消除大家学习古代文学的隔膜感。从《孔雀东南飞》:南朝的《双面胶》,这一辑就可见一斑。

高中时候学《孔雀东南飞》,对刘兰芝的恶婆婆愤愤不平,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生离死别感到可惜和心疼。但是在再读书中引用的《孔雀东南飞》的原文时,就全然推翻了之前的感受。

读到第二段“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时,我就觉得刘兰芝绝非普通的受气小媳妇。我相信一般女性结婚后,有与老公,婆婆相处经历的都会有经验,也能看得出刘兰芝是在向焦仲卿抱怨。

有些妈宝男倾向的焦仲卿立即直接去问妈妈,谁知妈妈面对儿媳的指责没有台阶下,便说:“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焦仲卿不知道怎么办就开始敷衍,他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他犯了直男处理问题的大忌:冷处理。他以为让大家冷静一下,能处理好。可他不知道,女人是最不能冷的。冷落她的后果就是她寒心,下决心决绝。

果真,什么都会的刘兰芝回家后便有人来提亲。一开始,她还期待与焦仲卿的誓言,然而在兄长的逼迫下,她破防了,至少她对焦仲卿没有信心了,于是答应了提亲。刘兰芝答应提亲后焦仲卿来了,俩人说了些气话气话,有了误会,伤得人心疼流泪之后,俩人一个投河,一个自挂东南枝。这正是现在家庭剧甚至爱情剧的套路,相爱的人有了误会不能在一起。从婆媳,夫妻相处的角度看,《孔雀东南飞》是古代版的《双面胶》,要是从剧情的角度来看,说《孔雀东南飞》是家庭剧甚至是很多爱情剧的鼻祖,一点也不为过。作者以女性视角重现刘兰芝的婚姻遭遇,让读者在叙事中体会到中古代不同阶层价值观的冲突。我们不禁感叹:以小见大的写法、《孔雀东南飞》不愧为乐府双璧之一。

而作者在解读乐府双璧另一篇《木兰辞》时,金句迭出,让读者看到古人价值观、亲情观及审美观。语言匮乏,大家看图。

本书语言轻松活泼,在讲故事过程中给当下年轻人以人生的启蒙,看透生活的真相的锐眼。所以,想深入、细腻地了解中古时代诗文深层含义的读者们,必读《张一南北大国文课》。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十二)

张一南是天才少女型,生于1984年,现在刚37岁,已经是北大中文系助理教授,博士、学者、诗人、老师诸多头衔。

张一南在北大担任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面向全体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课,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爱上古代文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这位八零后老师,也是活在当下的奇女子,喜欢听流行歌曲,喜欢追朱一龙的剧,为师生交流打下了交流无阻的效果。

张一南常用现代语言,思想清奇,古代与现代联系紧密,引得课堂上经常欢声笑语。去年张一南把课件整理成著《年轻人的国文课》,今年她把自己感兴趣的命题集结成册《张一南北大国文课》从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选了一些经典作品,用张一南式的方式讲解文学课。

张一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考了全年级第一。很多长辈都说女孩开始学习好,越到后来越没后劲儿,她就该看闲书看闲书,一路考到北大,研究生、博士生。

这样想着啥时候淘汰啥时候淘汰的心态,太“凡尔赛”了,让人羡慕嫉妒恨。

记得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在自传里也讲过类似的凡尔赛:“我从来就是好学生、乖孩子,学习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从来没有把学校教育当成一个高不可攀的关口,而是把它视为一种猫捉老鼠的游戏而已。”李银河一路考上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了社会学的硕士和博士,回国后在北大读博士后,师从费孝通。

如果总结李银河和张一南有一份考取名校的捷径路线,那就是多读书。

李银河内蒙古工农兵回北京闲赋在家半年之久,按照文学史时间线读了大量的国外名著,她说这段时间的集中阅读,给了她一张入场券,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在匹兹堡大学图书馆,她更是长时间躲在图书馆,知识都是从书籍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张一南亦如此,“我也不是躺着变成北大博士的,我一直没有停止读书。”读书没有功利心,反而接近学习本质状态,等到回头一看时,反超了那些她心中曾经很有知识的人。

她本人的考试故事出自讲解《木兰辞》的课上,她引出一段现代社会现象:学习好的女生越来越多,男生越来越不行,是因为“哀兵必胜”,在依旧重男轻女的现代社会,女孩就是“哀兵”,得到的关注没有男孩多,反而自由向上发展,男孩大多得天独厚,基于家庭众望,资源丰厚,反而顾此薄彼。

张一南的姥姥是东北人,小时候家里穷又没男孩,家里就把她当“假小子”养。姥姥从小不惜力,家里干得活不比同龄小伙子干得少,承担养家的责任。

姥姥的故事出于张一南解读《木兰辞》,她以重男轻女,女强自刚的文化氛围中解析花木兰从军的背景。

为了让学生更能理解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就是家庭伦理剧,那个时代的《双面胶》。她把流行歌曲成为“民间乐府”。

在她的课堂上,或者阅读她的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即用同理心去尽力理解古代文人的各种生活境地,又用古代文人墨客、文学典范人物、现象指导现代生活中矛盾。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已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及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修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表现之一是对他人的关怀,对人民的关爱,对民族疾苦的同情。

张一南的国文课,没有把瞻仰历史的谦卑态度放在首位,让学习的人虔诚以待,因为这样会丧失掉学习的乐趣,迷失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变通而为,造就出色的自己。

她的北大课堂上,年轻学生们挤得满满腾腾,喜欢张老师轻松诙谐的网络语言,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知识去解构古代文学。

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讲《九歌》,用文体学的方法去解构李商隐的诗和苏东坡的词。用女性角度赏析《孔雀东南飞》和《花木兰》,用新奇的角度去理解《逍遥游》庄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说到底,张一南的讲解方式,符合九零后、零零后学生们的语言习惯和思考方式,引导他们理解中国古人的处事智慧,启发当下世界更好地生活,珍惜个体的价值,学会爱人、做事和思考。

然而最珍贵的是,引发了更多的年轻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对古代历史的好奇,引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才是尊以为师带给学生的一生受益。

作者介绍:荣荣

每本书都认真读过,写书评,推荐好书!欢迎关注~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十三)

高中时学习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时,很是为焦仲卿与刘兰芝这对有情人感到痛惜,这么好的一对璧人怎么就这样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了呢?过去的人民群众想要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还真的是不容易,说到底还是旧的礼教与思想害死人啊!

长大后再读品读这首长篇叙事诗,发觉原来有些事情并非是如过去所认为的那样,文中所讲述的一些情节,细细品来似乎另有一番玄机,或许其背后所隐藏的一些内容,并非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

张一南,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文学博士,主要教授中国中古文学史、大学国文、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诗词创作等课程。在这其中,她最为擅长的是大学国文通识教育课,几乎是堂堂爆满,经常一座难求。是什么原因让这位80后的北大女老师如此受欢迎?看完她对于《孔雀东南飞》的解读,或许会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在当下,学习古文国学是一种风尚,但是仍有人从心底有些排斥这些内容,其原因之一就是那些内容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来看,都有一定的距离,而这些距离让人难以接近并了解它们。

在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张一南教授了,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当下日常与曾经的古风国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讲解,走的既不是寻常之路,那么总会有一些新意被展现出来。

就像是前面提到的《孔雀东南飞》,在她看来这个故事就好像是一部我国古代南朝时期的家庭伦理剧《双面胶》,二者无论是从故事背景还是人物关系特点其实都有相似之处,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其实就是来自于两个价值观不同家庭的人能否拥有幸福家庭的探讨的古代版。

在原来语文教材的讲解中,一般来说焦母代表的是封建统治家长,欺负贫寒老实的媳妇刘兰芝。可是若是你看了张一楠的解读,会发现其实事情或许不像我们之前所想象的那样。

刘兰芝既然“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那么就表示她的出身绝不会是贫寒之家。在古时,许多一般人家饭都吃不饱,哪里来的闲钱闲工夫让一个女儿家学习这无关于吃穿用度的东西,刘兰芝既然什么都会,那么娘家的条件自然是不错的。

以往我们都认为是焦母逼迫焦仲卿休掉妻子,刘兰芝身不由己,是在封建礼教下被迫害的受害者。可是事实上“离婚”这件事最早是由刘兰芝提出来的。“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放今天的家庭剧中来看,颇有一种小媳妇向自己丈夫傲娇的感觉,其实在内心中是不想离婚的,虽然以她的出身即便是离了婚也不会孤苦无依,但她还是想要跟焦仲卿好好的过下去的,只是希望丈夫能够帮忙解决问题。没想到焦仲卿是个地道的妈宝男,不敢违逆母亲的命令,而焦母也是个一根筋的,既然儿媳妇自己都不想在这家里待了那就趁早走人,结果俩人就真的散了伙。

张一南教授在解读时可不是为了博人眼球而脑洞大开的胡写一气,而是通过有理有据的认真分析才得出的这些结论,其中还时不时涉及到一些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民间风俗、社会制度、人性伦理等内容。看完这些之后会不由地惊呼,原来这首不到两千字的叙事诗,背后居然还涵盖了那么多的内容,有那么多的深意是我们从前所不知道的。

在《张一南北大国文课》一书中,我们能看到的不仅仅只有对《孔雀东南飞》的解读,其中还收录了屈原的《九歌》,庄子的《逍遥游》,乐府双壁另一篇《木兰辞》以及李商隐的无题诗和苏东坡经典作品的讲解。

如此一看这国学古文中其实讲述的并非都是久远的传统,也有诸多的新意蕴藏其中。古人也是人,他们所经历的故事在今天我们也会遭遇到。不要因为时间的长远而将其拒之千里,寻一个如张一南这般会古意新讲的教授所写的内容来看一看,会发现其实这古代的文学还是挺有一番意思的。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读后感(十四)

张一南教授的头衔是北京大学教授,乍一听,想必大多数读者第一印象都是会觉得这是一位长者。于是她的著作也将是给大家讲述深沉而庄重的学院派的风格的讲义。事实上并未如此,首先她不算长者,她的讲课以及她的著作都是非常贴近年轻人的口味的,讲课行文的方式都是通俗易懂,毫无设门槛的,此外,她的著作中既有意趣盎然的古典文学授课讲义风格,也传承一种讲授中国优秀文化的使命感,于是乎她的北大国文课都是十分收到追捧的。

北大教授的课不是人人都很方便去听。但她的著作都是人人时时刻刻,空空间间都可可以一阅为快的。接风《年轻人的国文课》的热潮,张教授最近又推出了新作《张一南北大国文课》。虽然这本书定为大众读物的著作,在作者自谦地看来只是为了让读者图个乐,但拜读后是感觉作者委实是太谦虚了,因为此书不仅有趣味性,还有知识性,更有启智性,实为好书。

该书主要讲述的是想大家解读了先秦、六朝、唐宋三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思想家、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包括先秦时期,选取屈原的《九歌》和庄子的《逍遥游》;六朝时期,就围绕“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展开夹赏析夹议论夹叙事的两个故事;唐宋时期,就列举了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及苏轼的作品和生平,则展开一些关于古典诗词论的探讨。

其中,在讲授《九歌》部分,作者也结合年轻人的兴趣和理解,用有趣的网络语言说明了《诗经》和《楚辞》的区别,那就是今天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区别,作者这样说是非常读者很好理解。作者还引用了黄庭坚的观点,特出《诗经》和《楚辞》各自的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诗经》是有待发现它的美的编钟,而《楚辞》则是如受过挫折的,于是需要其平而鸣,犹如涧水。于是在《楚辞》中的《九歌》就有着抒发强烈情感的一面,但由于是有挫折的,于是在这样的诗作是有戏剧性的。说到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是非常欣赏香港某词人的,因为在该词人的作品中也有戏剧性,如《富士山下》就是一例,而这样的灵感来源,自然也是词人或多多少也受到《楚辞》的影响,而作者在下文将还会提到该词人的,因为该词人也是深受中国优秀诗词影响而作词的。这个部分我们先拭目以待。

我们回到《九歌》,作者就开始在《湘君》中巫文化、其中作者也摘取了其中的诗句“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就写出了虽然湘夫人轻快划船,但因为失去了丈夫其痛苦也是深刻存在的。而这样优美的诗句,后来也影响了谢灵运的写作风格。而在《山鬼》部分,我们就读到了关于巫文化的特点,其中的哲学就是山代表死亡,河代表永恒。而这里作者在关于山鬼的山代表死亡部分,她就举了广西崇左的白头叶猴来说明山鬼的可爱的有趣的一面。而屈原的《山鬼》也通过写这种留恋写成了一个女性的山鬼对人间男子的留恋,就稀释了山鬼的恐怖,而赋予了山鬼的情感寄托和生机勃勃的可爱意趣。或者可以说,这是古老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当然,作为浪漫派的诗歌,作者也摘取了很多屈原与香草等植物的诗句,去说明会山鬼的自娱自乐的浪漫。这样的巫文化后者信仰的神鬼系统,自然就写出了当时楚人的真实感受。这就是楚辞的魅力。

接着来到讲《庄子》部分,作者讲故事的风格就更为轻松活泼和不失自己的对庄子思想的见解了。这篇中作者也用了年轻人喜欢的语言“麻瓜”(无欲望症候群,回避现实,活在自己的虚构世界里),这里读来我们可以读出庄子思想中的鄙视链的气质来,原来,庄子的思想就是超脱于“麻瓜”世界之外,庄子不是丧,而是不想与由世界组成的“麻瓜”为伍。这个思想是脱胎于儒家的“爱有差等”的。而在《我站大鸟,不站小鸟》中我们读到的是一种格局;《有的鱼是永远关不住的》则让我们读到了一种努力工作赚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度,更多有选择的机会,这是十分有励志读者和引人深思的功效的。而在《那就再变大一点吧!》

这说明齐物的概念在庄子看来,是和逍遥统一的,其讲的是逍遥,不将平等,作者这样的反驳评论是很符合庄子思想的。

再之后来就来到讲到六朝时期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我们就可以读到作者用简单而有趣的现代语境的语言讲述了《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也让我们理解了结发妻子和头婚的区别和背后爱情的意义。其中作者也摘取了其中优美的诗句如“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这写出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小女生的小心思,只为丈夫,不为其他女人。而《孔雀东南飞》要表达的是一种不是男女双方的冲突,而是女方与男方母亲的冲突,而这种冲突的根源是反映了当时一种士族的传统观念更上升阶层带来的市侩观念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一直贯穿至今,这就是《孔雀东南飞》的魅力所在。

而在《木兰辞》部分,我们不仅读到花木兰的故事,也读到了作者东北人姥姥的“假小子”的东北文化的故事,原来作者的姥姥一直是柜上管账单,承担儿子的责任,于是能干男人活的“假小子”,这是很有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气魄在的。说到这里,笔者不由得想起了最近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的故事,因为她得了金牌,她老家的全氏家族将全红婵的名字写上族谱,虽然这是很功利的表现,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全红婵的事迹又何尝不是当代花木兰的故事呢?因为全红婵的意义如花木兰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对家里的贡献是足够大了。另外回到花木兰本身,有写到花木兰不敢当官,作者就分析了表面上是男女有别,事实上是写军人和文官的互相回避。这么一出也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卖点。这样古代的文武官的回避文化的呈现,自然就是作者通过经典背后的深意,给当下年轻人以人生职场专业等方面是有所启蒙的。

之后就写到了李商隐的无题诗歌。作者一如既往地用生动的网络语言说李商隐是“六朝粉”来说明他的诗歌的特点是收到齐梁诗风的影响的。另外作者也为给大家带来国文课的干货,如介绍了齐梁五律诗歌特点是“体物”“缘情”,也写了李商隐的五律写物的持重,写歌行的豪放,写七律自然就有写物又写情结合的特点。还有干货那就是无题诗的原因是:不重视题目;由于印刷局限,当时诗人诗抄有选择性的原因而丢失了;故意不加。等等这些古典诗论干货是让读者受益匪浅的。既然李商隐是“小李杜”之一,他的诗风风格秾丽、含蓄、朦胧、缠绵悱恻、辞藻也富丽。自然就成为了后代文人学习的榜样,如就影响和促成了日本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枕草子》的写法。

最后就写到了坎坷、颠沛流离一生苏东坡的作品和生平之事。在苏东坡身上也的确让人该感觉到他因为被放逐了才成就他的政绩了得,有大学问;对禅宗也有贡献;对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还是豪放派豁达派的代表,诗艺还自成风格;他也是画家书法家,也懂音乐;还发明了东坡肉。于是他是备受大众喜欢的文人形象,因为他有趣。作者也是很有趣地给子瞻开了玩笑,叫他苏胖,因为他叫子瞻,自然与形体字儋相近,于是儋州就是他的一个中途站。此外,作者也通过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苏轼代表作的文学成就和特点,甚是让读者学到很多好东西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提到作者谈古诗词,会常常提到香港某个作词人,如在苏轼这部分,作者也列举了该作词人也深受苏轼的影响的。如在该词人的《再见二丁目》这首歌词中,就讲述了女主角因为失恋了,对爱人绝望了,绝望到最后就解脱了,于是轻松了,就感悟到“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的豁达,于是“我也可畅游异国放心吃喝”体现了一种苏轼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对于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尤其是古诗词的内容方面,相信大家都是认为该些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但喜欢读的确实是不多的。而如果你对古典文学很难理解的话,不妨看看这本《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及其其他作品。是会让我们通过作者那浅白的,有趣味的,还有知识性的和更有启智性的讲义风格,知道作者那意趣盎然的古典文学课的,自然定然是可以让我们读者与古人跨时空对话,映照当下的生活体验的。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