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无痛自律读后感100字

无痛自律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9 10:50:18
无痛自律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5-19 10:50:18   小编:

《无痛自律》是一本启发人心的书籍,通过作者生动的叙述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自律对于个人成长与成功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引用真实案例和心理学理论,指导读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培养自律的能力。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是一本必读之作,它将激励你追求更高的目标并获得真正的自由。

无痛自律读后感篇一

预防实验 1.但是啊......× 同意!那么.......✓ 2.做完该做的之后不玩手机 而是和喜欢的事物待在一起 3.不要定长远目标 先坚持四天试试 4.不说下次一定 说有意思! 5.分析在哪受挫寻找做得到的地方着手开始 时间紧迫的时候 先做五分钟试试看? 6.拖延不是心理问题 是身体的反应 (弄清什么情绪导致了拖延的行为) 7.大脑会为行为做出解释 把为自己为何拖延的解释转化为自己曾经为何可以不拖延的解释上 8.一起床就先开始做 9.在一天中植入 现在就要做 现在就可以做 10.找到开始拖延的时间点(发现离deadline还有时间的时候) 跑题型: 1.事先想好如何面对诱惑:①拒绝的套话 ②避免出现在会被邀约的场景 ③对自己说 现在我正有感觉呢 ④诱惑出现时如果无法继续工作 去上厕所喝水打断一下 然后回来继续工作 2.打开手机打开网页时 事先说出“我是来......的” 3.不在现在无法完成的时候查看需要完成的信息信件等 而是每天固定的时间查看并回复 按部就班型: 1.制定以自己为核心的行动计划 2.具体地描述 我完成了多少 deadline战士型: 1.在预设期限之前完成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 2.确定下来的工作要先开个头 最好立即开个头 3.逐一完成小任务 这类人可以通过每半天或每小时完成的成就感来克服拖延 偷懒型: 1.你要明白 你的情绪容易被他人的评价影响 从而构筑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 2.不要攀比 而要以自己是否感到了充实为评价标准

无痛自律读后感篇二

没有干劲/萎靡不振/效率低下/总是跑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 作者通过三步,试图帮我们实现无痛自律: ——第 一步:拖延型大脑自测 ——第二步:找到自己所属的拖延类型 ——第三步:对症下药变高效 虽然这本书看起来封面设计挺幼稚,加上土土的标题,容易劝退,但必须说,有干货!作者除了提出10个通用的办法,还针对8种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教条型 特征:列出了堆积如山的待办事项,却一个也完不成。 改进:完成该做的事之后,口头描述自己做了什么。不在工作环境中堆放杂物。创造便于行动的动线。不要想还有什么没做,想想明天要做什么。 在说“不做不行啦”之前,先确定好工作场所、需要的物品等。 2⃣跑题型 特征:一想到什么,就马上放下手头的事,转头去做刚刚想到的。 改进:决定好一天中最先做什么,并坚持完成这件事。准备一个抵抗诱惑的方法。缩减工作量。留意自己的冲动行为。不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按部就班型 特征:时间都花在摸索做法上了。 改进:制订以自己为核心的行动计划。不要在准备工作上花费过多时间。不要为还没出现的失败担忧,不要被他人语言所左右。感到不安时,试着向自己或身边的人汇报一下工作的进展。积极应对突然出现的工作。 4⃣好逞英雄型 特征:截止日期迫在眉睫了才开始行动。 改进:事前预估工作用时,事后记录实际用时。让行为保持连贯。不要把工作开个头儿之后就扔在一边。不要盲目乐观。适度健身,让身体变得轻盈。 5⃣偷懒型 特征: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做些有的没的。 改进:不被他人的评价影响。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比起地点和环境,更应该保持目标一致。成为被别人效仿的对象。 6⃣单一任务型 特征:总是先做那些一时半会儿做不完的工作,不知道如何妥善安排工作节奏。 改进 按时间划分任务。详细地报告进度。简化工作步骤。不向自己过度施压。不要总是对垃圾、杂物视而不见。 7⃣求表扬型 特征:满脑子都是完成工作之后的奖励。 改进:意识到自己对褒奖的依赖 改掉坏习惯,克服成瘾行为。不要以竞争为动机,要以分享为动机。明确自己在社会工作中的定位。 8⃣嗜睡型 特征:什么都不想做。 改进 提高睡眠质量。及时补水。下午两点到三点的时间用于专注思考。留出时间,输出观点。 反正都是拖延症患者,试试呗!

无痛自律读后感篇三

《无痛自律》

作者:[日]菅原洋平

你是否也曾注意到自己一再拖延的坏习惯?

如果你曾多次试图改正自己拖延的毛病,但总是不成功,最后干脆承认自己就是一个习惯拖延,不到最后一刻不动手的人,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它将拖延症分为了八个类型,并且通过这些类型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方便大家对号入座,改变拖延现状。

【教条型】:喜欢写待办事项,总是惦记着之后要做的事情。

【跑题型】:一想到什么就冲动去做,抵挡不了电子产品的诱惑。

【按部就班型】:害怕失败,需要别人的指示才能行动。

【好逞英雄型】:不到DDL就不干活,对自己踩线完成任务感到小得意。

【偷懒型】: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做点有的没的,拖拉后有罪恶感。

【单一任务型】:分不清轻重缓急,无法同时完成多项任务。

【求表扬型】:满脑子都是完成任务以后的奖励,逃避现实。

【嗜睡型】:只想不做,却很疲倦,虚度时光。

我们并不一定只是某一单一类型的拖延,很可能是几种类型都有的。

针对这种情况,书中先提出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基本实验方法:

1、做完了该做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或物待在一起,不要马上玩手机。

2、先坚持4天看看,不要告诉自己每天都需要认真执行。

3、事情做不到,要分解这个事情为几个步骤,看看自己是在哪里受挫的。

4、弄清楚自己不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

再根据你的具体类型,来执行解决办法。

我个人是【教条型】+【跑题型】+【偷懒型】为主,由于书中每个类型提供的方法较多,我只写了几个对我有用的:

【教条型】:

把新的行为穿插在日常行动之中,比如说我回家后想养成运动习惯,那就在穿上拖鞋和撸猫的行为之间,加上踩5分钟椭圆机这个动作,不让大脑发现我在进行新行动。

【跑题型】:

事先确定面对诱惑时要怎么做,比如我会在看书的时候不自觉去看手机,那么我就下载Forest这个软件,并且执行严格模式,限制自己。

【偷懒型】:

成为被别人效仿的对象,当有人关注我的时候,我会更注意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并分享经验,因此去参加一个团体学习小组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通过不断行动,积累微小的改变,就可以最终实现行为习惯的转变。

无痛自律读后感篇四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拖延症。有时候是因为懒,但是很多时候是因为某些原因不想做或者是下意识地去逃避某些问题。

刚好这次看到了日本职业治疗师菅原洋平所著的《无痛自律》,看到他将所有拖延症,分成了8种类型,心中不由得恍然大悟,如果一个人都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拖延,那又怎么能改正自己拖延的毛病呢?如果一个人努力错了方向,那或许只能摆烂,承认自己是个拖延症患者的事实了。

这八种分别是:

教条型——喜欢写待办事项却完不成;

跑题型——想到什么就马上去做什么;

按部就班型——没有别人指示就不会做;

好逞英雄型——为踩点完成任务沾沾自喜;

偷懒型——周围没别人就容易偷懒;

单一任务型——缺乏统筹各项工作的能力;

求表扬型——没有期待就没有动力;

嗜睡型——一干活就想睡觉。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期体验这八种不同的拖延症,而要解决这些拖延症,你则需要对症下药。《无痛自律》里提供了自测方式,当你了解了各种拖延症状的特点,你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应对方式。

就像和别人玩石头剪刀布,你知道对方会出什么,那你只要使用对应的解决方案,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克制对方的快乐了。

其实拖延症本质上是对待任务的逃避,这件事情让我们觉得害怕或者繁琐得让我们不想去完成,所以对于心态的调整非常重要。

就像动漫里的反派,心态就非常好,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啊,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

有时候我们拖延是因为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了不太好的情绪,我们的身体条件反射般地抵触,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为什么。所以好好梳理这种厌烦情绪为什么会出现,也有助于改善我们的拖延症。

还有些事情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就比如请求别人的帮助,我们总害怕被拒绝,所以迟迟不敢开口。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开口,就很有可能收获别人的帮助。所以“先做起来”来代替多余的思考也是很好的方式。

《无痛自律》本质上是对我们行为模式的归纳总结,所有问题都会有解决方法,拖延症也不例外。只要掌握了拖延症的本质,那么自律也就不再痛苦了。

无痛自律读后感篇五

《无痛自律》

看看这是不是你?

一时心血来潮做了一堆的计划,好像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什么时间点完成什么,自己都做得一清二楚。花了一天的时间做了一个计划,脑子里想象着明天这样美好的场面。直到第二天的到来,才发现赖在床上的你,似乎早就忘记了这曾经的壮志。

在面对纷杂的事情的时候,自己内心早就做好了分类,在事件上,当我们正式面对的时候,这个什么时候做?那个什么时候做,让自己的脑子乱了套。导致事情没有完成,自己的拖延症反而越来越严重。

这样的事情一直循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导致对事物的感知都降低了,让自己也提不出多大的兴趣了,好像感觉一切都是枉然。也就容易自我放弃了。

在《无痛自律》中,列出了各种类型的拖延人物类型,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这8类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睡眠不足,过度兴奋,任务安排不当”等等,你想想你是这样的吗?

在《无痛自律》中,作者给出了所有类型通用的预防拖延的实验,那我们该如何做?

1-把“但是”也许换为同意会更为好些。

把“又搞砸了,下次一定”换为“啊!有意思!”

2-当把自己的事情做完了之后,请远离你的手机,把你自己和喜欢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提高你未来的积极率。

3-我们也许不需要有多长的时间一起去坚持,也许可以坚持四天看看。

4-自己情绪受挫在哪里?我们需要找出问题。(想想你任务没完成的时候,是因为什么事情阻止了你。)找到你拖延的时间点。

5-身体的习惯性的反应是我们某一个事物坚持做下来的结果。我们也要弄清楚这样的行为习惯的原因是什么?

6-早上起来也许一起来就可以选择工作,让我们的大脑保持清晰。

7-把外界的干扰都忽略,一切都从“先做了再说”

这样的通用法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行为,我们需要对拖延说“NO”,让我们重拳出击,做一个自律的人。

无痛自律读后感篇六

拖延症已经成了职场普遍疾病,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

市面上治疗方法比比皆是,总是觉得有点治标不治本。

用的时候好像有效,明天还是照样拖延。

没有人想过被动挨打的生活,谁都想轻轻松松,“一切尽在掌握”。

【日】菅原洋平这本《无痛自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作者深入剖析了八种类型的拖延症患者,并针对每种类型给出了解决方案。

最妙的是,你甚至有可能根本不需要看到解决方案那一部分,仅仅是在分析自己问题的过程中,就能自己把问题解决掉。

类型1教条型——列出了堆积如山的待办事项,却一个也完不成。

类型2跑题型——一想到什么,就马上放下手头的事,转头去做刚刚想到的。

类型3按部就班型——时间都花在摸索做法上了。

类型4好逞英雄型——截止日期迫在眉睫了才开始行动。

类型5偷懒型——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做些有的没的。

类型6单一任务型——总是先做那些一时半会儿做不完的工作,不知道如何妥善安排工作节奏。

类型7求表扬型——满脑子都是完成工作之后的奖励。

类型8嗜睡型——什么都不想做。

作者根据拖延症患者到底是“想得多”还是“做得多”划分了8种类型。

当然,理想型就是处理的事情多,但是人并不过分焦虑,也就是五角星那个位置。

2和7都是手脚利索型,2就是想得多、计划的事情多,7就是哪里给刺激去哪里,总体上都是表现为“乱七八糟”。

1、4、5都是做的事情不特别多,但是勉强可以完成基础任务。1就是想得多,反而耽误了做事的时间,5就是别人忙他也忙,周围没人了他就想偷懒,4就是挨到deadline,拼一下,能完成。

6、3、8都是做的事情很少了,6是只能卯着劲做一件事,通常做的还不是最应该做的,3是“拨一拨动一动”,8是也不想也不动,嗜睡型。

你是一种或是几种,其实都没关系。

重要的是,在这个自测的过程中,我们重新描述了自己的行为,并找寻问题的所在。

以前只知道自己是拖延症,总是做不完,总是很焦虑。

每天过完,都会说“今天什么都没做……”

但是通过看这个自测表,我们就可以学着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自己身上的问题。

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只会说“今天啥都没做”了。

这一步,也为之后的“对症下药”做好了铺垫。

无论你是哪种类型,基础配置先到位,按照作者的建议,小实验先做起来。

让调整自己行为这件事,变得“有意思起来”。

实验1:看到建议或者听到别人的建议,不要张嘴就说,“但是……”,改成说:“同意!那么,如果这样的话,要怎么办呢?”

实验2:事情做的不满意,拖延症没改掉,不要说“又搞砸了,下次一定……”,而要说“啊!有意思!”

实验3:不要一忙完,就玩手机,调整为,做完了该做的事之后,和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待在一起。

实验4:每做一次新的改变,给自己四天实习期,先试试看。

实验5:之前没有做到的事情,要拿出来分析,看看是哪个环节受挫。

实验6:不要觉得拖延是情绪问题,无从解决,把“感觉”和“情绪”区分开来。

实验7:找到自己拖延的真正原因

实验8:前一天晚上把工作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早上一起来就工作,而不是再花时间准备。

实验9:把脱口而出的话咽下去,先做再说。马上做起来,好过唠叨、嘟囔。

实验10:分析自己拖延开始的时间点,而不是只会说“不知不觉就拖延了”。

八种类型的拖延症,有不同的成因,也对应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行为模式,

作者就针对每种类型,都给出了对应的调整小实验。

针对个人特点,有的放矢,才更有效。

拖延症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放不下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不断地给自己加压。

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要过度的追求每个行动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注意观察、收集信息,也许下一个行动会更轻松。

无痛自律读后感篇七

在当下拖延症非常普遍,没有干劲/萎靡不振/效率低下/总是跑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什么是拖延?导致拖延症是一种心理机制:对痛苦的回避和对掌控感的需要。我们害怕学不会,这个问题太难了,所以我拖着不去做,而且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会失去掌控感,我们解决不了,这个时候也会变得拖延。

那么如何摆脱拖延让事情变得更高效,让自己变得自律?本书通过三步,帮你实现无痛自律:

——第一步:拖延型大脑自测

——第二步:找到自己所属的拖延类型

——第三步:对症下药变高效

8种拖延类型|10个通用实验|每种类型7~9个针对性实验。“打造一处没有杂物的工作环境/提前计划好面对诱惑时怎么做/冲动做决定前呼吸6秒/每小时补充180毫升水分……”轻松有趣的小实验,利用大脑惯性,合理分配脑力,就能发挥大作用。

这本小书可以说是非常简单易懂,而且容易上手。能够精准的找到我们的拖延类型,并利用轻松的小实验帮助我们改变拖延。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完全没有压力。

8种拖延类型:

1.教条型

2.跑题型

3.按部就班型

4.好逞英雄型

5.偷懒型

6.单一任务型

7.求表扬型

8.嗜睡型

由于篇幅问题,接下来我着重介绍一下前4种拖延类型,并告诉大家应对拖延的建议,同时针对性的对特定问题进行介绍。比如,对于开始一项新工作感到抵触怎么办;难以保持专注怎么办等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教条型拖延

教条型拖延就是列出了推积如山的待办事项,却一个也完不成。就是列了一堆待办事项,写了长长一条,因为要做的事太多了所以完不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就要从我们的大脑特征说起了。

1、大脑特征

明明知道该做什么,但就是拖着不做。因为列出的待办事项太多了,看着工作量非常多,光想想我们就会觉得累,更别说去实际行动了。就好比,你替换下来一屋子的衣服,等有一天你要去洗的时候,打开门一看,密密麻麻,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

对于工作也一样,当你看到一堆要做的事情,就已经打退堂鼓了,不知道该做哪一件。具有教条型拖延症的人,总是会说:“不做不行啦”,却又总是因为什么都没完成而苦恼。

请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种症状?其实我们的大脑会根据我们的行为作出预测,如果我们总是在心里说,“不做不行啦”会给大脑一个暗示,我不得不做这件事情,同时又不去行动,那么大脑就会产生一种疲倦感,也不能修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偏差,最后导致什么都不做。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5点方式:

1.完成该做的事情之后,口头描述一下自己做什么了。这样可以强化做这个行为,告诉大脑我行动了,这样就更容易接受要做的工作。

2.不在工作环境中推放杂物。因为杂物会影响我们心情,而且造成混乱。当你需要找一件东西的时候,往往会找不到,增加大脑的负担。

3.创造便于行动的动线。

4.不要想还有什么没做,想想明天要做什么。这样做的目地是避免因为事情多而影响行动力。

5.在说“不做不行啦”之前,先确定好工作场所,需要的物品等。这也是为了减轻大脑负担,避免无效精力消耗。

2、特定问题

接下来我们说说,教条型拖延症中的特定问题,也就是本书提到的一些小实验。作者在书中提到了7个小实验。我简单来为大家分享其中2个比较常见的。

第一,目标不对。将“列出待办事项”和“逐一画掉清单上的事项”作为目标。有教条型拖延症的人会觉得把待办清单上的事处理完,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看不到已经完成的工作,一心只想要赶快完成下一项工作。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完全体会不到这项工作带给我们的提升。而是会沉迷于列出更长的清单,然后想办法尽快都画掉,可做的事情还是推积如山。

所以,不要以画掉待办清单上的事项为目的,试着用语言描述“完成这项工作之后会怎么样”,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自己看清这项工作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价值,自己的能力有没有提升。

第二,抵触新任务。我们的大脑有有一个特性就是害怕麻烦的事情,而增加新任务对于大脑来说就是麻烦的事情,所以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或者比较困难的事情就会心跳变快,呼吸急促。这也就是我们会感觉到不安和抵触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新的行为穿插在日常的行为之间,让他们成为习惯,大脑和身体就会变得稳定,恢复稳定的心情和状态。

02跑题型拖延

好,我们说完了教条型拖延症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跑题型”拖延症。顾名思义,跑题就是一工作就跑题,结果什么也做不完,从而导致拖延。也就是说,要工作了,但是想到我还有衣服没洗,就会马上停下来去洗衣服,这就是跑题。

1、大脑特征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那什么是多巴胺呢?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用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在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和信息传递有很多条不同路径,每条路径叫做一种“通路”,把不同通路连接起来,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但是如果多巴胺大量分泌又马上消失,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失控了。该做的事情明明可以立即处理,可是转眼注意力又跑到了别的地方,像这种半途而废、事情做一半,那么我们的多巴胺就会马上消失。

因此,预防跑题型大脑的对策有5点:

1.决定好一天中最先做什么,并坚持完成这件事。

2.准备一个抵抗诱惑的方法。

3.缩减工作量。

4.留意自己的冲动行为。

5.不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2、特定问题

一到关键时刻就败给诱惑。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事先确定面对诱惑时要怎么做。诱惑无法预测,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做好预防。

面对突然遇到的突发情况,要提前想好对策。就拿饭局来说,可以事先固定套话:“抱歉,已经约好与家人吃饭,下次再叫我吧。”或者提前离开,避免出现在可能被邀约的场景中。

那如果是工作遇到诱惑,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避免诱惑。比如,跟自己说:“现在正有灵感的时候,一会儿忙完再说吧。”或者“直接断掉网络,不去看手机,直接工作。”

03按部就班型拖延

按部就班型拖延就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变得拖延。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别人安排工作给自己。面对要独立负责的事情,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也就是说,按部就班的人过分依赖工作指导,为了摸索做法而在准备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总是忧心忡忡、小心谨慎,容易疲惫。

1、大脑特征

由于从各种媒介接收到的“没有实感的语言信息”太多了,因为他们行为抉择上往往依靠语言信息,而缺乏感官信息。当基于身体感觉的感官信息不足时,大脑就无法规划具体的行动。

那么对按部就班的大脑特点,我们有什么对策呢?作者分享了5点:

1.制定以自己为核心的行动计划。

2.不要在准备工作上花费过多时间。

3.不要为还没有出现的失败担忧,不要被他人的语言所左右。

4.感到不安时,试着向自己或身边的人汇报一下工作的进展。

5.积极应对突然出现的工作。

2、特定问题

误区:别人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应对方法是确保工作自始自终都在自己的主导下进行。很多按部就班的人接到一项任务的时候,如果对方没有交待具体的做法,就会不知所措。他们非常在意上司和家人的意见。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有事无巨细的指令,毕竟老板发你工资是让你解决问题的。

大家一定听说过“心流体验”。当自己能够主导自己的任务时,我们就容易产生心流体验。心流体验往往是不经意之间的,“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时,对注意力极度集中的需求就会增强,缓慢而大量消耗能量的外部系统(即有意识的活动)会被更快、更高效的潜意识活动(即内在系统)所取代。

当然,如果你确实不清楚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可以像交代你认为的人确认,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问:“我是这样考虑的,您觉得可以吗?”

选择一项不涉及别人看法的工作,试着从头坐到尾独立完成,或许有不一样的效果。

04好逞英雄型拖延

这种人的特点就是不到最后一刻就没有干劲儿,从而导致拖延。这种类型的拖延我们很常见,很多职场中的朋友都有这样问题,因此,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类型的拖延怎么解决。

1、大脑特征

他们会有一种心态,因为自己能够在截止日期完成工作,所以也不着急,觉得“还来得及,问题不大”,然后拖延。直到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开始工作。但是到这个时候他们又会觉得痛苦,焦虑,好不容易完成任务了,等过段时间,还是重蹈覆辙。

那么他们的大脑有什么特征呢?就是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临近截止日期时交感神经异常活跃,就意味着工作正在稳定推进中。但事实上,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反而会让我们工作效率越来越低。

通常情况下,只会在我们受到强烈刺激,或者非常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具体来说,交感神经系统活跃会导致代谢加速,人体体温升高。同时,身体还会释放一种叫皮质醇的压力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导致心跳加速。造成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持续紧绷。

当我们因为反作用,也就是因为着急赶快完成工作,变得焦虑而进入消极状态的时候,就会消耗我们大量的能力,原本能够轻松完成的事情就会变得拖延。

那么遇到这种类型的拖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作者的建议是:

1.事前预估工作用时,事后记录实际用时。这样可以合理安排工作计划,避免到了截止日期才开始工作。

2.让行为保持连贯。

3.不要工作开个头之后就扔在一边。要做好计划,逐一完成每个小任务。最好把它放在明显的位置,以防自己忘记,

4.不要盲目乐观。

5.适度健身,让身体变得轻盈。这样做可以稳定行动力,预防自己身体不想动,提升干劲儿。

2、特定问题

很多人遇到问题,会觉得自己能完成,直到没时间了才说完不成。这样会让领导觉得你逞能,而且影响整个团队的进度,让领导觉得我们是一个不靠谱的人。

作者认为,遇到问题要跟领导及时沟通,然后努力去做。提前预测可以抑制大脑因为自我保护而出现拖延。而且还能够挽回损失,还不会影响对工作的热情,让工作变得更顺利。

当我们能够提前告诉对方,并尽量变更后的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工作,后面的计划就更容易制订,也不会丧失干劲儿。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提前通知,提前预测,以防突发情况。

书中还介绍偷懒型拖延、单一任务型拖延、求表扬型拖延和嗜睡型拖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改变,书中的解决策略比较简单易行,希望大家可以试一试。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