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仁慈的关系》读后感1000字

《仁慈的关系》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27 05:00:09
《仁慈的关系》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7-27 05:00:09   小编:

《仁慈的关系》是一篇让人深思的文章,作者通过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仁慈和理解的重要性。文章提倡在人际关系中要保持善良和宽容,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和亲情。读完后,让我深刻意识到,只有懂得尊重和体谅他人,我们才能拥有更加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仁慈的关系》读后感(一)

《仁慈的关系》是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中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拉斯洛独特的文学风格,更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深入探索了人性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首先,拉斯洛以其晦涩艰深、主题阴郁的笔法,成功地将后现代派小说的特点融入到了这部作品中。他的故事句型结构怪异,地点含糊,意思难以捉摸,情节跳跃性极强,结构常常呈放射性,叙事者总是模糊不清,结局充满神秘。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不仅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挑战,也让人在探索中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文学魅力。 其次,拉斯洛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总有着相似的怪诞。这些人物在某种异乎寻常的神经紧张中,追逐或对抗着某种难以言说的事物。他们仿佛充满激情的悲剧人物,却将一切夸张地演绎成了一出令人发笑的喜剧。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既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多面,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荒诞不经。 再者,这部作品的主题深刻而引人深思。通过一系列看似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故事,拉斯洛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爱与恨、欲望与节制等复杂情感。他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社会中的定位与角色。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仁慈的关系》虽然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但其难懂程度却堪比哲学作品。拉斯洛用自己独特的笔法叙述着他所看到的世界,用与众不同的文字讲述诞生于天马行空的想象中的故事。这种深度与广度并存的特点,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文学佳作。

《仁慈的关系》读后感(二)

拉斯洛在《手艺的终结——反三岛由纪夫》中呈现了一个极为有趣的图景:几个性倒错者渴望通过放纵、破坏的方式去定格永恒的完美。诸如玛丽埃塔,她为母亲即将死在自己出生时的床铺上而感到无比欣喜。这种欣喜源于倒错,源于将二元中的一极推演至极致以趋近反面的合一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快乐。而倒错的尝试在根本上属于空虚,属于存在之自由的痛苦。拉斯洛描绘的创痛正是三岛听闻战争结束那一刻所体会到的复杂的感受:他再也无法通过战争来描摹死亡的前景,并通过把死亡赋予美学意义上的价值来进行自我实现。按照三岛的想法,死的美学是精神性的虚构,现实不过是依托观念的踏板。他本人实际上无比痛恨现实上的战争。在面对战争时,三岛无疑是自我分裂的。这种分裂本身就代表了现实与精神这对二元组间激烈的对抗。于是,在生的痛苦中,三岛和玛丽埃塔一样选择了精神游戏,即被拉斯洛称作“完全释放想象力”的表现。他通过剖腹自杀同时实现了肉体的毁灭和精神强行赋予肉体的永恒,杜绝了《禁色》中桧俊辅和《天人五衰》中本多繁邦式的衰老与丑恶。但他真的成功了吗?在《手艺的终结》中,猎场看守何曼这位站在性倒错者们对立面的人物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他用捕兽夹无差别伤害生命的行为使恐惧无限制地扩张,这种破坏让性倒错者们“破坏=永恒”的精神游戏变得不堪一击。在何曼看来,逃避是不可能的,生命阴暗的巢穴无法被任何精神开辟出道路。“捕猎的手艺”这种需要深入动物习性,并与它们共同生活的职业,让他发觉自己能够与有害动物共感。这种共感和社会标准下的益害产生了冲突。何曼由此看穿了世界运作的机制:一切秩序都是对残忍的掩饰。利用观念将事物归类、赋予价值的行为,全都是为了“保护下面蠢蠢欲动的、充满罪恶的混乱”。于是,他选择脱离人类社会,并用捕兽夹向社会复仇。观念的虚伪就像一片薄膜,只要把它撕下来,剩下的就只有软弱和无能。但是,何曼渴求的是真正的秩序,他的破坏只让世界坠入了更阴暗的地狱。他最后把捕兽夹放在教堂红毯中央,既有可能是为了向宗教复仇,也有可能是向参拜者们复仇。精神与实践精神的人,都是何曼的敌人。玛丽埃塔这位三岛式的人物,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最后一个受害者。

《仁慈的关系》读后感(三)

第一次读拉斯洛的书,是因为这是著名翻译家余泽民所译。

余泽民的序言很长,感觉有点杂,不过,还是读过了。记住了“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长句、人与人隔绝式的依存”这样的词。

而之后读拉斯洛的这八篇短篇,才对余泽民的序言有了较深的体会。读完全书,想起的还是余泽民所说的“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长句、人与人隔绝式的依存”。

前者准确的表述了拉斯洛的文学风格,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长句的确非同一般,序言里有段话,很能体现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长句的力量:“延绵不断的阴湿,闷声不响的残忍,让人头皮发麻的绝望贯穿全书,一个个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的复杂长句接力,缠绞,确如火山爆发时殷红的熔岩顺着地势缓慢的流淌,流过哪里,哪里就有死亡。” 在这些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长句里,充满繁复的细节与思索,这些思索,实际上充满对人与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希望--绝望--希望--绝望,一个永不停息的人生,这其间,表达的是人与人隔绝式的依存。

对,人与人隔绝式的依存!这正是拉斯洛不断表述的人生思考,不断表述的对人世间人与人关系的终极判断。 在《甩掉埃勒•博格达诺维奇》中,是“我”与埃勒•博格达诺维奇的奇异关系;是《茹兹的陷阱》中A-B,B-C,C-D;是《火》中“我”与“瘦高的人”,……;这些人,都是孤独的,是互相隔绝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一个个故事表述的是人与人之间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不过,如果认为拉斯洛在不断重复自己,显然是错。在这八篇小说中,拉斯洛小心翼翼的探索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结构方式,充满新意,生机勃勃。

书名很奇妙,《仁慈的关系》,并不是取自书中任何一篇篇名。无疑,这个书名来自于拉斯洛,是这八篇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在拉斯洛看来,人与人隔绝式的依存正是一种仁慈的关系。更有意思的是,在正文前,拉斯洛标上了“大洪水之前”字样,不知道他认为大洪水会在何时来到?抑或是,这是大洪水之前人们的状态?谁知道。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