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文明中的疯癫读后感摘抄

文明中的疯癫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20 16:05:44
文明中的疯癫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7-20 16:05:44   小编:

《文明中的疯癫》是一篇探讨人类文明与疯癫之间微妙关系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历史上疯狂行为的描摹和分析,指出疯狂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文明的产物,并探讨了文明对疯狂行为的包容和定义。文章引人深思,让人反思文明与疯狂的边界与联系。

文明中的疯癫读后感第一篇

非常详细、有条理的医学疯癫史,作者开篇即定义了疯癫——理性、思维和情感出现了严重而持续的混乱。并解释用“疯癫”一词的用意:通俗易懂。二十世纪后,“精神病学”的称呼才被广泛接受,尽管目前多数人用医学角度看待疯癫,但这个古老的词汇蕴含多重意义,而且可以提示我们,不限于用纯粹的医学视角,也广泛看取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疯癫的共鸣。

事实上,疯癫与正常无法明确分界,医学诊断标准DSM多次修改,疾病无法用影像学手段确定,在艺术领域,非理性与想象力纠缠,超越医学范畴。全书也是从神话传说开始至现代精神病学,很多内容《文明与疯癫》中也有提到,但感觉这本说的更清晰全面一些。尤其是最后一章对现代医学的反思,医药公司绑协了机制研究?有点意思。

也很高兴这本书里看到了中国医学,而且还不是带有偏见的。虽然对疾病和健康的理解与希波克拉底类似,都是以整体性的思路,然而中医在疾病模型上的不同最终形成中西方医学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有意思的是中医认为疯癫也有社会影响因素,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应对疯癫造成破坏的法律,有些和现在的非常类似。

一直以为“脑白质切除术”是和放血、催泄、催吐一个时代的产物,没想到竟是在二十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再一次感慨精神病学任重而道远啊。

另外,也有对艺术(如立体主义)、文学、电影(《英国病人》、《穿越疯人院》等)有了更新的认识。

文明中的疯癫读后感第二篇

今天推荐的是“甲骨文”系列的另一本书——《文明中的疯癫》,作者是英国精神病史学家安德鲁·斯卡尔,译者是经雷。这本书有个副标题是,一部关于精神错乱的文化史。这就很吸引我去翻开它看看到底怎么写这个话题,而且还能写出一部史来。无疑,这个主副标题取的,成功了。

作者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一直到现代,把各个历史阶段精神病的表现形式,救治方式,世人的态度,以及在学术文化领域中的样态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解释,让读者从精神病这个角度上,重新回顾了一下人类文明发展史。大人物和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悉数登场,希罗多德的《历史》,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翁和易卜生的戏剧,梵高的画作,弗洛伊德的沙发。你会看到熟悉的面孔,听到熟悉的声音,然后感叹一句,没错,他们都是疯子。症状最为严重的人们基本上都是人间的翘楚,或是高高站立于观礼台上的,或是舞动在聚光灯下的。有很多学者认为“在人生的角逐中最为奋进,不断受到高强度竞争、投机和野心直接毒害的那些人...是最容易被疯癫的幽灵缠上的。向上层的突破有着最可怕的风险。”看来越优秀的人,越容易发疯。那么,我就安心在底层做一个心智健康的蝼蚁吧。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么我们就都错了。人类的精神病历史告诉我们,无论谁,都逃不过发疯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这病还没有办法医治。

从古至今,解决精神病的方法很多,耳熟能详的当然是从小说里,电影中经常能看到的,比如,电击疗法,休克疗法,药物治疗和最恐怖的额叶切断术。有人这时候会说,还有心理咨询疗法,其实那就是精神分析法,无论是弗洛伊德的正统学说,还是被他们称之为叛徒的其他学术流派。这一部分我们下一段说。这些方法都无法解决精神病的难题,甚至,靠着对大脑和人体的有限了解,人类都无法弄明白精神为什么会错乱。那些被人为分类的精神病,到底是怎么发源的。病因不知道,又怎么治病呢?历史告诉我们,医生们,神婆神棍们,都在试。碰着恢复正常的,就当做成功案例,然后添油加醋后大肆宣传。人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后,就会主动地无视大量的失败案例。人嘛,总是对美好有期许的。1949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就颁给了那位发明使用并推广了额叶切断术来治疗精神病人的医生。现在,当你在电影中,看到医生把病人的头骨打开,用刀伸进去去划拉划拉,然后告诉你,治好了。你觉不觉得荒谬和恐怖呢?但是,这样的方法,当时是官方认可的最有效的方法。

下面单独说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吧,这个是从诞生日起就没有被“科学界”所认可的方法,即便引入再多的实证数据和统计分析也没用。也许他的学说在解释某些问题的时候看上去是合理的。比如,对于经历过战争的士兵,他们的PTSD症状,是可以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去解释和解决的。在比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在解梦的时候,总是觉得比周公要科学一点。在好莱坞,大量的电影使用的是弗洛伊德或者其相关的潜意识理论创作的。我也不信萨尔瓦多·达利没有从这套理论中找到画作创作的灵感。这种无法说它是错的但又无法证明是对的学说,在“科学界”的处境就很尴尬。只能隔三差五的拿出来炒一炒,看看能不能炒出个新花样,风靡一阵,引一波流量。可能最多也就如此了。

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但是,平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感慨——“现在有病的人真多啊”或者“头脑不好的人太多了吧”。我想说的是,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大家都有病,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对其他人产生的危害不同而已。希腊认识论对此有一个积极的评价,它认为,“疯癫可能代表着另一种领悟的方式。”谁说通往知识的庄严之路只有一条呢?疯癫,也许正是能够打开藏有真理的神秘宝箱的另一把钥匙。

文明中的疯癫读后感第三篇

看过福柯的疯狂史,这本书前半部分显得平庸。但后半部分从福柯结束的古典时代接着论述。凭借近现代愈加丰富的各类记载,对于精神疾病的数据和讨论也更加”深入“的条件,成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可以作为疯狂史很好的补充。从这本书,你可以看到即使是鼓吹人道主义的今天,很难说对精神错乱者的权力剥夺有所收敛。如果你对人道存有幻想,对制度抱有天真的态度的话,这本与福柯相比已经很客观的书,在对待疯人这件事上可以打破你的乐观。

对于疯癫的历史,总归是呈现两方面论述:一是如何定义疯狂,二是如何对待疯狂。但字面上即可看出这两条主轴对历史的追问暗含着重大缺陷:从来都是非标出项对疯狂的评判,精神错乱者自身的主体叙述不见踪迹。疯狂曾在神话、艺术中闪烁过,但疯狂之人本身在历史流动中总是丧失了话语权力的。定义和对待某件事物总是意味着对此的支配与掌握,所以现实中这两条线交织的疯癫史也是一部健全人对精神错乱者的暴行史。

纵观历史,对于疯狂人们总是害怕将它看作一种随机现象,试图寻求一种合理解释。随着时代潮流,各种朴素的、神学的、理性的媒介不断登场,人们不仅对自己施加影响,也试图框住疯狂的不安力量。对疯狂的看法与人们的观念深深纠缠在一起,从时代的形而上思想生发。对疯狂的定义总是处在流变之中,同个时代往往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定义(今日依旧存在),也表明了疯狂本身的难以把握。通过这些方式回归疯狂的失败(此书也是一部对待疯狂的失败史,不论是理解、驯化还是治愈),似乎说明了疯狂本身并不具备凡此种种法则的属性,亦或是我们远远低估了其复杂性。我们似乎不愿相信和承认与我们同构的人竟有如此诡异且超越常理的一面。

轴心时代,疯狂会与其他疾病含混在一起,那时世界还未展现巨大的复杂性,人们执迷以一种大一统框架去解释。到了宗教的时代,人们很自然地把疯狂视作上帝对罪恶的惩罚、罪人入地狱的预示、魔鬼的附身。启蒙运动的开始,疯狂的因又转向了人与自然,心理的、社会的、生理的学说层出不穷。到了如今,民众对疯狂的认识多么受制于政府的政策、标榜科学的话语,而且带上时代风尚的色彩——自由、人道、理性,这些说法受到明显的偏好且被轻易接受。有点统计学基础的去了解下精神病学,就能明白此学科跟他们默认承诺的比,是多么得荒谬。徘徊在精神病学外的精神分析也好不到哪去。

在宗教时代,人们可以用上帝与魔鬼在正常与疯狂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如今,这条线已消失不见。自然地,两者间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地带。但这条线并未造成缺位,而是被另一条线幽暗地取代;虽以信念为界,但并不是大行其道的科学,而是另一则神话——关于社会的神话。说当今是宏大叙事丧失的时代,不过是个人主义、自由口号带来的错觉。如今几乎所有人都秉持着一种社会进步的思想,不管是科学成果的涌现、经济贸易数值的增长、更加便利的技术,这些直观体验都形成社会前进的景观。上帝的承诺被社会所取代,但不是来世的荣耀而是后世。后世通过亲缘这条纽带构成了共同体,形成一种现代观念里与来世相比不那么缥缈的认同。“社会是好的,是正当的,即使出现问题不过是暂时的缺陷”,这种想法自然地占据了现代人的头脑。自古,道德就是疯狂的重要区分。如今,社会适应成了最大的道德。但很多人对社会的另一个看法是效率、高压、忙碌,另一种体验是枯燥、焦虑、无意义感不断涌现与积累。在社会进步的信念下,人们很轻易地把这些负面情绪的矛头直指自身。自己反而成了失德的人,进而产生了羞耻、低落,成了一片现代人不愿提及的灰色地带。消费、玩乐成了现代人不可分割的释放手段。但有些人过度成瘾,酒精障碍、药物依赖、暴食症……;还有些人,无法靠这些手段缓解,抑郁、焦虑障碍、自杀倾向……种种被冠上了精神疾病之名。这种“疾病”又被各种力量侵入——科研人员、医师、医药公司,他们在此领域巩固权威、攥取权力。特别是如今以生理为基础的健康观深入人心,医药公司借此牟取暴利,书中展现的数据触目惊心。

我们现在觉得中世纪买卖赎罪券是个愚昧的行为,当时竟然还有人信。但我们凭着社会进步的神话,借社会适应之名,为自己的不适应斥巨资求医买药,为自己的失德罪恶买单赎罪,何尝不是一种愚蠢呢?(抗精神病药物是暴利行业,想到之前的疫苗你可以想象该行业有多混乱,销量前几的作用啥“症状”你可以猜下。)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