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孟德尔传读后感摘抄

孟德尔传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0 12:55:32
孟德尔传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20 12:55:32   小编:

《孟德尔传》是一部描写著名生物学家孟德尔一生的传记。通过讲述他在实验室中的种种挑战和成功,以及他对遗传学的重大贡献,勾勒出了一个平凡人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和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的故事。这部传记让人深刻理解到科学家的辛勤付出和对知识的热爱。

《孟德尔传》读后感(一)

看到书的第一刻,我陷入了沉思,恍惚之中又回到了那个青葱岁月,回到了那个没有疫情,但是仍然倍感压力的年纪。没有哪个理科生会不明白孟德尔在生物中的含金量,就像文科生不明白遵义会议,不明白莎士比亚。 没有想象中的公式定理,没有被条条框框限制的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有的只是一个奥地利的少年,一步步成长的故事。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希腊著名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遗传是物质的,来自父亲和母亲,而不是精神和情感的东西。他甚至指出长颈鹿是豹子和骆驼的杂交! 但科学就是科学,不能说有了看似明显的事实就直接得到结果。其实,你如果深入的思考一下,就发现上面显而易见的事实也包含很多需要证实的东西,比如什么样的特性可以遗传?遗传特性可以传几代?是什么决定遗传的?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科学的试验。生物上孩子为什么像父母这样的遗传现象没有明确的科学解释,当时比较流行的融合说或者混合说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母方卵细胞与父方精子中存在的“某种液体”混合、是孩子继承父母两方特征的原因。与此相对,孟德尔自立粒子说提出并且预言,决定父母方性质的是某种单位化的粒子状物质。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的局限,孟德尔没能完全解释这里的粒子是什么,其实学过生物的我们知道这里的粒子指的就是遗传因子。可以说孟德尔为以后的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这一发现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可惜孟德尔生前他提出的学说并没有引得广泛关注,受限于时代,他没能享受科学的荣光,但是今天的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少不了像孟德尔这样的科学家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完整学术体系。就像牛顿说的那样:知识是无穷尽的宇宙,他只是在宇宙之海的沙滩上拾起了几个贝壳。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体系,而孟德尔被后世尊称为遗传学之父,其卓越贡献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孟德尔逝世16周年后,两位其他的科学家发现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在此基础上发表,把这个定律叫做孟德尔定律,至此开启了生物学的新世界。而孟德尔的故事也被流传的越来越广。

《孟德尔传》读后感(二)

200年前,人们都觉得生物的遗传就像调色一样简单粗暴,就是说红色的花和白色的花杂交后代就是粉红色的话,后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父母性状的平均值。

200年前,他出生了,并且在他长大以后,他对这种观点提出疑问:如果是混合遗传,平均遗传的话,那么照此重复下去,所有生物的性状都会趋于相同,也就是说,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大树只有一个高度,甚至人都会共用一张近似的脸,而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所以他展开了自己的研究。

这些研究后世被人称为“遗传学第一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第二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他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他就是孟德尔。

其实大部分人知道孟德尔就是因为他所做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所发现的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吧,但是,滑稽的是,当孟德尔在当时提出这些学说的时候,并不被世人所认可接纳,这些结论是在他逝世后16年才为人所重视,此时,已经距离这些学说发表35年了。今年是孟德尔诞辰200周年,200年前的孟德尔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豌豆杂交实验?让我们在《孟德尔传》中一起发现孟德尔!

孟德尔出生于奥地利一个贫穷的家庭,也正因为贫穷,他的求学生涯并不平坦。学费是东拼西凑来的,继续学业是校长劝说的,但是孟德尔本身是一个可造之才,所以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奥尔米茨哲学院学习;被教授推荐进入一座修道院,随多位杰出老师学习;后又获得去维也纳大学进修的机会……

1854年,他被委派担任物理学和植物学的代课教师直到1868年。则是他人生中最光辉的日子,也是他此后一直引以为傲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他发展出了著名的孟德尔遗传定律。

他在修道院后的一块空地里种下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豌豆,最后找到了14种、7对明显不同的性状,并继续杂交。最后他总结出杂交性状在后代的分离比是3:1,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865年,他大声的宣读自己的这一结论,但是他的学说没有为人所重视信赖,他又立即将40份抽印本寄给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其中有一人叫做“达尔文”,此时,达尔文已发表《物种起源》,正为找不到生物如何变异的证据而苦恼,孟德尔的这个发现其实刚好可以为他提供这份材料,可是,他并未阅读孟德尔所寄的论文,也因此失去了这个契机,孟德尔的发现也因此而沉入大海,直到16年后才终于为人所发现……

读完《孟德尔传》,你就会发现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孟德尔不只是那个做了豌豆杂交实验的人,他还做了许多其他的实验,他同时也还学习了物理学、气象学、化学……你也能看到他在自己实验结果不为人认可时的不放弃,专心科研,无问西东!

《孟德尔传》读后感(三)

在人文艺术领域,有许多大师生前默默无闻,悄然离世,直到多年后,世人才发现其伟大和不朽,文学领域如卡夫卡、狄金森,绘画领域如梵高、黄玉,但在自然科学领域,这类现象似乎很少,大概其成就很容易转化为生产力,被埋没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但稀少并不代表没有,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就是其中一位。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享有“现代遗传学之父” 的美誉,其最为重要的科学贡献,就是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就占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另一个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则为美国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托马斯·摩尔根所发现。

《孟德尔传:被忽视的巨人》作为孟德尔的传记,讲述了孟德尔不凡的一生,尤其是他对生物学的伟大贡献。具体而言,本书分为十二章,按照编年史的方法将孟德尔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重点自然是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出豌豆实验,其科学成就为何会被时人忽视以及更多不为人知的丰富细节——“作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的学习和科研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他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干过不少农活,因贫辍学的他没有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后来进入修道院,又因缘际会得以前往维也纳大学进修,回到修道院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豌豆杂交实验,但直到去世这一发现都并未得到世人的认可。”

在作者看来,相比于同时代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孟德尔的贡献一直没有达到科学界足够的重视,而本书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呈现一个真实的孟德尔。正如中科院院士周忠和所推荐的,作者凭借扎实的科学基础、驾轻就熟的语言技巧,为读者生动描绘了一位农民的儿子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巨人——现代遗传学的奠基者——然而,其发现却不幸地长期被科学界所忽视,直到去世多年才被追认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书中对人物、时间及社会背景的叙述不仅环环相扣,而且条理清晰,思维缜密,深刻并富有张力,令人爱不释卷。

《孟德尔传:被忽视的巨人》应该是国内唯一的孟德尔传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重新发现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孟德尔,这个被忽视的巨人和迟早会发光的金子,也重新认识孟德尔在生物科学的发展史上所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孟德尔传》读后感(四)

他是一名乡村苦少年,却一步步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巨人;

他自称“实验物理学教师”,却被后世称为遗传学之父;

他用近十年的时间完成豌豆杂交实验,却直到去世这一发现都得不到世人的认可;

他生前孤立于当时的科学界,身后却被疑造假,遭遇不公;

他唯一留存下的手稿,却在今日遭受质疑;

他是不逊于达尔文的科学家,却鲜少为人所知;

他的贡献是被严重低估的,他的遗物是留存最少的,他发现的理论是鲜少有人理解的,他所贡献的科学研究难以被认同,他孤独的一生更是不被人熟知的,他便是在生物遗传学界如神一般存在的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孟德尔传:被忽视的巨人》一书,将借由常年旅德免疫学学者、知识分子专栏作家商周,在拜访孟德尔工作过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和孟德尔纪念馆所获得的大量一手资料,为我们呈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孟德尔,用其一生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再现一代科学巨人的孤独人生。

在科学历史的进程中,有着许多生前不为人知的科学巨人,他们的科学研究在生前多不被人所重视,直到身后才被发现、被认可,很显然,孟德尔便是其中一位。只因他的研究发现看似简单,却无人能达到其智力高度,导致其成为当时孤立于科学界的巨人之一。

饶毅在序言中写到:孟德尔是超乎寻常的科学家,天生的才能、青年的果断、壮年的坚持,在困难中成长,在失败中获得机遇,最终在有限的环境做出了超越时代的发现。

在作者所掌握的一手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孟德尔用掉了近十年的时间,在修道院的后花院里开展植物杂交实验,并对杂交实验中所出现的隐性性状做出精确的统计和分析,以理解背后的遗传学第一定律(分离定律)。他通过7个实验结果从杂交种的内在属性上分解导出遗传学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并通过多对性状杂交实验获得遗传学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瑰宝无人鉴”,作者在书中提到:孟德尔的报告虽然讲得很有条理,推理也十分严密。但在场的听众,也就是布尔诺自然学会的会员,还是在孟德尔的一连串的数字和字符中迷失了。他们抓住了容易理解但不重要的部分,却对其中最关键的信息充耳不闻。而孟德尔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所研究出的遗传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就这样在布尔诺自然研究学会上被忽视了。

作者在书中用到了迷失、遗憾、忽视、不理解等词语来深度刻画孟德尔不被认同的科学研究,同时也用孟德尔果断、坚持的追寻,成就了最终的、超越时代的卓越发现。愿我们如饶毅在序言中所倡导的那样:让我们重读孟德尔,共同理解这位孤独的天才。

《孟德尔传》读后感(五)

这本《孟德尔传:被忽视的巨人》是免疫学家、旅德学者商周写就,在今年、也就是2022年,孟德尔诞辰200周年这一特殊具有纪念意义的节点出版的书籍。这是国内第一本孟德尔的传记出版,作者商周先生本人是一位工作在科研一线的学者,他以孟德尔的德文传记为底本,重新创作,仔细严谨地查阅了关于孟德尔的所有文献,甚至还奔波实地考察,补充了很多首次在中文世界呈现的内容,终于写成了这本像故事一样好读,但又因为真实显得沉重的孟德尔传记。

没读书的内容之前,只看到书名:被忽视的巨人,我大概知道了孟德尔又是一位生前未能得到承认的科学家。但实话说,并没有在心里引起太大的涟漪,因为历史上有太多生前不得志的伟人的故事了。但读完整本书,再看这个书名,忽然从内心里感觉:真的是太悲伤了。

孟德尔科研之路走的艰难、曲折,好不容易写就的本能改变推动生物史、轰动世界的论文却不被同行理解、承认和重视,一位生物学的巨人被质疑、在漫漫岁月里几乎无人问津……真的,太让人难过了。但是,孟德尔自己却说:“虽然我的生命里有过很多悲苦的时刻,我必须充满感激地承认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我的科学研究工作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开心和满足,而且我确信我的工作将很快得到全世界的承认。”看来,孟德尔终于还是释然了,因为他笃定、坚信,所以从容、坦然,先进于时代不是他的错。

此外,我还总结了孟德尔之所以能够科研成功的几大原因。

1.开明的家人的支持。孟德尔的父亲是一位农场主,他像那个时代所有的农场主父亲一样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土地,但他和孟德尔的母亲一样开明,竭尽全力支持儿子的梦想,孟德尔的妹妹,更是把所有嫁妆都拿出来支持哥哥求学。

2.越努力,越幸运。孟德尔天资聪颖,但刻苦努力的程度也是一般人赶不上的,他家里条件不好,他就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几度因为过度疲劳病倒不得不回家休养。但就算这样,他的成绩也全是优秀。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和优秀才让他遇见了他的几位伯乐,从而得以去到更大的平台,踩在更高的巨人肩膀上摘取成功的果实。

3.坚韧的意志。我们在中学课本上看到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做了整整十年。

《孟德尔传》读后感(六)

翻开书发现推荐序竟然是饶毅写的!虽然我并不从事生物学、神经学相关行业,但之前也算吃过科研界的瓜。当年饶毅和裴钢关于学术造假的论战,非常精彩。各种内幕不太了解,但光从书信往来,我觉得饶毅更为可信。有这样的人来作序,这本书在我心里的地位瞬间更高大了起来。

本书作者主要介绍了孟德尔的成就。做实验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等待、思考、重复,才可能获得一鸣惊人的成就。当然,大多数人都泯然众人,而孟德尔不是。“从开始挑选适合实验的豌豆品种的1854年算起,到完成整个系列实验的1864年结束,前后一共花了长达整整10年的时间。”孟德尔此前从未发表过植物学论文,可有了这样的成果,谁又会在意他是否发表过植物学论文呢?说到孟德尔,我们从小就知道他的名字,但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老学究形象。幼年的我完全不理解,为什么有一个人每天要在那边给豌豆杂交。现在才发现,能从这种枯燥重复的实验中获取生命性状的遗传规律,简直是天才!

孟德尔的工作极为重要,孟德尔的发现深深影响了人类生活,但是他的成就并不仅限于具体科研,精神上的追求也值得重视。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最终站到了山巅。

孟德尔的事业波澜壮阔。除去耳熟能详的植物学家身份,孟德尔竟然还是一位气象学家。突然感觉和大师离得更近了一些。细细看了他的生涯,发现孟德尔相当耐得住寂寞,无论是观察植物的杂交结果,还是进行气象观测,都是相当枯燥无聊的内容,他究竟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呢?这和志向有关。就像一颗苹果没有内核就无法成长为水灵灵的果实一般,孟德尔的内核从年少时起就茁壮成长。

少年的孟德尔已经立下志向,写出了“拥有思想和精神目标,也就注定崇高”这样的诗句。他家境贫苦,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名流青史的人。孟德尔的工作极为重要,孟德尔的发现深深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但是他的成就并不仅限于具体科研,精神上的追求也值得重视。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最终站到了山巅。

目录蛮有意思,看得出来是刻意为之,很妙——理学夹杂文学韵味。

詹姆斯·马奇曾经说过:你在人生中很早就做的几个决定,会影响到你是否成为一个领导者,它们的影响大于我们现在已知的任何其他因素。第一个决定是谁当你的父母。第二个决定是你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出生。第三个决定是你的性别是什么。这些决定说明了绝大部分的差异。其他因素只是个体差别而已。那么,出生贫寒还需要努力吗,既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行可行之事,见可见之人,探可得之果。只要不留遗憾地走完全程,世界会给你一份称心的成绩。

说是传记,其实并不算厚重。短短170页就已经讲完了孟德尔的整个人生。随后附上了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论文和通信、实验的具体进行、参考文献。以前的我并不喜欢看传记,心想伟人如此崇高,一定是智商过人、精力过人,方方面面都远超常人。既然他们注定是伟人,于我又有什么可借鉴的呢?事实并非如此。伟人种类众多,有人出身富裕,有人出身贫穷,但他们最终都度过了“忠实”的一生。无法模仿富翁,那么我们可以从“普通”的伟人看起。不要和别人比成功几率,要和自己比几率。

沉甸甸的书,沉甸甸的心情,沉甸甸的孟德尔,期待一部更加全面的传记出现。

对了,令我惊奇的是这本书竟然是彩色印刷,这在传记类图书中可并不常见啊(除去艺术类)。原力系列质量都太高了。

《孟德尔传》读后感(七)

几十年来,每一代中国初中生都曾听闻过孟德尔的大名,知道他在修道院里十年如一日地做豌豆杂交实验。可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毋宁说是一个尚未成形的故事:很少有人知晓孟德尔的生平、志趣,是什么使得这个“神父”对科学事业如此执着、如此坚毅,他的成果又是怎样被遗忘复被发现。

孟德尔是奥地利农民的儿子,1822年出生于奥得河上游一座小村庄里。在父亲和小学老师的熏陶之下,孟德尔从小就爱上了观察研究乡野田间的动植物。由于智力天赋突出,孟德尔一次又一次被尽职的师长们推荐到更大的城市、更好的学校,堪称19世纪的精英级“小镇做题家”。这个过程里,母亲和妹妹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身为长子的他。可惜孟德尔读中学时父亲在果园里意外受伤,令本就堪堪维持的家庭收入变得捉襟见肘。孟德尔没有钱继续上大学,只能选择加入修道院以养活自己。

位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省首府布尔诺的圣托马斯修道院相当开明自由,孟德尔到此之时,其浓厚的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氛围已经延续了40多年,拥有植物标本馆、小型植物园、矿石标本馆。这里的许多神父具有博士学位,知识渊博、和蔼可亲,对后辈照顾有加。修道院院长是神父们背后最坚定的后盾,正是他推荐孟德尔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这段大学经历使孟德尔接触到了奥地利的科学精英们,他们大都是奥地利国家各个现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创始人、开拓者。除生物学和植物学之外,孟德尔也跟随多普勒、埃廷斯豪、雷登巴赫等人学习了物理学、气象学、化学,掌握了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规范。后见之明地说,孟德尔上大学时一定在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方面学到了很多。

结束大学学业回到修道院的孟德尔已年逾三十。他一边在一所中学担任教师,一边在修道院内开展多种实验,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豌豆实验之外,也对其他各类植物和小动物开展实验。孟德尔在大学期间特别关注豌豆,曾经发表过两篇简单的论文。作为当地重要的农作物,豌豆的品种、产量、病害、时令都是知识分子十分关心的问题。1854年,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设法揭露生物遗传的奥秘,这一漫长的实验结束于1864年。1865年孟德尔当众宣读了论文。

一开始,达尔文还没有发表《物种起源》,但市面上已经有许多类型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在一大群乱七八糟的理论中决定性地揭露了生物进化的外在规则,孟德尔则一举确定了生物进化的内在规则。这两个现代生物学中最伟大的发现,在时间上居然恰好重叠(一个发表于1859年,一个在1854-1864年实验、1865年发表),而命运却截然不同——前者以最快的速度夺得了世人最广泛的关注,后者在故纸堆中默默无闻三十多年。孟德尔长期被忽视,导致进化论直到20世纪以后才真正完善起来,形成了综合进化论。二战以后,DNA被发现,综合进化论才能进一步发展为形形色色的现代进化理论。回首百年,19世纪中后期科学界内外那些熙熙攘攘的论战,大都成了无意义的喧嚣。

既然孟德尔的发现如此重要,又为什么会长期被忽视呢?这既不是因为孟德尔是个“圈外人”,也不是当时的科学家刻意忽视他。原因只不过是生物现象如此丰富繁多,而社会通讯网络又没有发达到全球互联的地步。孟德尔的影响力所能触及的地方,没有科学家正确地把握住了孟德尔实验的本质和意义,就无法将这一成果传播扩散出去——幸运的是,19世纪的档案存放管理已经比较完善,所以相关的文本有一些被保存了下来。如果达尔文看到了孟德尔的论文,也许情况会大不一样。但今日看来,达尔文并没有这样的机会。

尽管孟德尔的科学成就没有在他在世时得到应有的承认,但孟德尔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剧。作为圣托马斯修道院的院长,孟德尔在摩拉维亚省的科学、宗教、农业、教育和政治事业上地位崇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去世之前不久,孟德尔对修道院里一位年轻的神父说:“虽然我的生命里有过很多悲苦的时刻,我必须充满感激地承认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我的科学研究工作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开心和满足,而且我确信我的工作将很快得到全世界的承认。”那是1884年,距离“发现孟德尔”只剩16年了。在这个遗憾里,是整个科学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孟德尔自我圆满、安宁平静,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喜悦是一种至高的幸福。

《孟德尔传》精练而完整地介绍了孟德尔的生平经历、科学活动和学术成就,客观专业地解读评价了孟德尔取得的成就,讲述了那些与此相关的人们或令人钦佩、或令人遗憾的故事。孟德尔的一生不算多么波澜壮阔,但也绝非乏善可陈。他少年奋力求学、青年投身修会、中年科研不辍、晚年积极活动,恰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凭借天赋和努力取得了世俗的成功。不一样的是,孟德尔对科学的热爱始终如一,对自己的信心毫不动摇,这或许正是科学伟人的特征。

孟德尔定律的数学论证

另外,孟德尔豌豆实验和遗传定律的细节、推理、意义书里都写得十分详细清晰,译者同时翻译了论文和相关信件附于文后。

《孟德尔传》读后感(八)

“时间的旋涡可能将几代人带入深渊。而天才出现的时刻,奇迹就将在废墟上出现变革风暴多么辉煌,欢乐之声久久回响!那将是如何的热情,庆祝伟大的工作 王的加冕!后人将如何地感激啊,一旦他们知道,向古登堡的艺术致敬!”

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现代遗传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约翰·孟德尔(1822.7.20-1884.1.6),不止是一名植物学家还是一名昆虫学家和气象学家。

他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因策道夫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

孟德尔童年时,在他父亲的农场果园里,耳儒目染他父亲对果树栽培和嫁接的热情,悄然滋生对园艺学和农学的兴趣。

后来,约翰·孟德尔的母亲支持他到更好的学校去上学,他的父亲为了供他上学筹集费用,将自己的农场卖给之前帮自己打理农场的大女婿。

孟德尔的妹妹特蕾西娅将自己嫁妆的钱也拿出来援助他。孟德尔由此得以完成中学学业,从家乡海因策道夫村走进布尔诺的修道院,最终进入维也纳的高等学府。

1843年体弱多病的孟德尔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以几乎全优的成绩从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的古典哲学专业毕业。

此时21岁的孟德尔为了继续上大学、深造,选择到布尔诺的圣托马斯修道院成为一名神职人员,道名为格雷戈尔(Gregor Johann Mendel)。

圣托马斯修道院是当时摩拉维亚省的科学文化中心之一。

1850年当孟德尔遭遇教师资格考试的失败后,在伯乐纳普教长和贵人考试委员会主任、贸易部长、奥地利帝国科学院院长鲍姆加特纳教授的引荐之下,孟德尔于1851年10月10日前往维也纳攻读为期两年的大学学位。

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生涯里,得到了诸多领域的科学家的指点,他学到了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理念方法,得到了基本和系统的科研训练,并在课堂之外开启了个人的科研实验生涯,为他后来能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在大学图书馆,阅读到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盖特纳在1849年出版的《关于植物王国里杂交种的研究和观察》一书,这部在植物杂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启发了他后来的豌豆杂交实验。

在1856年至1866年期间,孟德尔在无数次的豌豆杂交实验里,最终发现了现代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艰辛的科研工作给他带来了快乐和成就感。

孟德尔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有且只有一粒花粉让一个植物卵细胞受精的规律的人。

孟德尔46岁的时候,个人职业生涯步上了一个新的阶梯,被提拔为修道院的院长和教长。

阅读了孟德尔的这本传记书籍,看到年少时的孟德尔曾因家贫和生病而辍学,他家人从来都没有放弃或劝退他对知识的渴求之路,实在令人叹服。

孟德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坚韧的意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德才兼备的学术精神,恰如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所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之谓之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

《孟德尔传》读后感(九)

出身生物相关专业的我,对于孟德尔一点也不陌生。他是生物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用豌豆研究出了遗传学定律,他对于生物学的贡献巨大,然而他的研究成果,直到他离世后多年才被重新发现并重视起来。

至于他的生平经历,曾经也只是大致了解。直到读了商周所著《孟德尔传:被忽视的巨人》这本书,才对孟德尔有一个详细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国内首本孟德尔传记,作者商周常年旅德,对孟德尔有深入的了解,他还曾亲自拜访孟德尔工作过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和孟德尔纪念馆,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商周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生动饱满的孟德尔形象。

本书令人惊喜的有两点:其一,饶毅作序,他认为孟德尔的伟大贡献和精神价值非常值得关注;其二,本书附带的孟德尔发表的论文及通信,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孟德尔。

1、 曲折的求学之路

孟德尔于1822年7月份出生在海因岑多夫,一个位于奥德劳小镇南5公里左右的小村庄。在当时社会制度下,大多数农民都会觉得代代务农是农民天生的宿命,孟德尔的父亲也不例外。

孟德尔读小学时,海因岑多夫有一所小学,只有一个老师托马斯·马吉塔。为了不影响学生帮助家里干农活,海因岑多夫小学采取半天制,所以孟德尔每天一半时间上学,另外半天时间帮助父母干活。跟随父亲在果园劳作,孟德尔产生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

孟德尔成为马吉塔学生后不久,马吉塔发现了孟德尔身上超乎常人的天赋,推荐他去了莱普尼克的高等小学。由于这与父亲对孟德尔的规划背道而驰,父亲一直犹豫不决,幸好孟德尔的母亲不断劝说孟德尔的父亲,他最后才勉强接受这样的观点:时代将农民禁锢在土地上,只有教育才能帮助儿子摆脱这种命运。

4年后,孟德尔父亲在果园干活时发生意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劳作,这意味着他不能继续为孟德尔提供学习和生活费用。孟德尔并没有放弃学业,他一边为别人做课外辅导,一边读书。虽然后来他自己也生病了,可他没有放弃学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妹妹特蕾西娅的帮助,最终完成中学课程。

2、 从修道院走上科研之路

中学毕业后,孟德尔已经21岁,虽然他优异的成绩可以读大学,但家里已经无力资助他。他还想追求知识的话,成为神职人员是一种选择。

于是,孟德尔凭借老师的推荐信,来到了圣托马斯修道院。修道院院长纳谱教长认为孟德尔更适合当教师,机缘巧合下,孟德尔成了兹奈姆文理中学的教师。只不过,他并没有通过考试,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于是他不得不离开兹奈姆文理中学。后来在鲍姆加特教授的推荐下,他有机会来到维也纳大学进修,作为一名编外学生,他却受到了最好的科学教育。

也是在维也纳学习期间,孟德尔遇到了奥地利帝国宫廷博物馆馆长文森·科勒博士,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启了自己的科研生涯。他第一篇学术论文《关于花园萝卜害虫的研究》就是在科勒博士指导下完成的。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开启个人科研实验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到布尔诺的孟德尔,后来成了布尔诺实验中学的代课教师,从此他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1853年,布尔诺地区暴发了豌豆象鼻虫灾害,孟德尔针对这种害虫进行研究并写成论文,也是在这一年,他开始了豌豆杂交实验的准备工作。

此后近十年时间,孟德尔才得以完成豌豆杂交实验,但直到去世这一发现都并未得到世人的认可。

3、为什么选择豌豆做实验?

孟德尔在维也纳学习期间,读到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盖特纳的《关于植物王国里的杂交种的研究和观察》,在此基础上,他认为要找到植物杂交所遵循的遗传学法则,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要利用表型变化丰富的植物来研究多个形状以探寻共同的规律,二是要利用数学方法来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有了实验方案,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植物。这种植物应该符合三个条件:拥有稳定的可区分性状,杂交种在开花期必须受到保护或容易受到保护,杂交种和后代在接下来几个世纪里繁殖力方面不会遭到明显变动。

符合上面三个条件的应该有多个物种,豌豆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最终孟德尔会选择豌豆呢?出上面三个理由,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豌豆的实用性。

孟德尔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他希望凭借自己的研究,能培育出更好的品种。

因此,他最终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物种。

至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在这里不再赘述,高中生物堂课都已经学过。在这里,只说一下孟德尔最大的贡献是把F2代中的3:1这个比例进一步分解成了1:2:1,正是这一分解,孟德尔从通过表型触摸到了基因型,从而发现了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不仅是遗传学第一定律,也是第二、第三定律的基石,因为前者涉及到的是基因的发现,后面二者涉及的只是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4、他终于被发现了

令人觉得可惜的是,孟德尔十年研究结果,在当时并未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在此后三十年中,孟德尔论文被引用此书屈指可数。

德国人维尔汉姆·奥尔伯斯·福克对孟德尔的论文起到了传播作用,他在《植物杂交》一书中提到孟德尔18次,但并没有对孟德尔的工作做出合适的解读。

终于在孟德尔去世16年后,荷兰植物学家胡戈·德·弗里斯、德国植物学家卡尔·科伦斯以及奥地利植物学家埃里克·切尔马克在1900年分别发表关于植物杂交的研究论文,各自部分重现了孟德尔的发现。

三人都以为自己做出了惊人的新发现,后来才明白,他们发现的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而是在这个世界里像高山一样屹立良久的孟德尔。

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

孟德尔去世之前,曾和修道院年轻的巴里纳神父谈过话,他这样总结自己的生活:

“虽然我的生命里有过很多悲苦的时刻,我必须充满感激地承认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我的科学研究工作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开心和满足,而且我确信我的工作将很快得到全世界的承认。”

由此来看,孟德尔其实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他的工作的确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

虽然他曾经被时代所忽视,但他的确是生物学领域不容忽视的巨人。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