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难忘的实验经历。作者在实验室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合作,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次实验使作者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实验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作者表示这次实验将会成为自己一生中难忘的回忆。
第一篇
“科学不论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事物存在的观察预见,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每当听到这句名言,我都会想起那次难忘的实验。
记得那天放学后,我早早地完成了作业,立刻捧起一本刚买的《奇妙的溶解战术》,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着书中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实验小故事:一勺食盐溶入香喷喷的菜肴;当热水冲开杯中的冰糖……抓住了我的身心,我决定亲手去做一做。
我按照书里说的准备了做实验的工具:三个透明杯子,同等质量的盐、清洗干净的沙子、面粉,一把勺子,一根筷子。
实验开始了,我先在三个透明杯子中分别倒入100ml的清水,用勺子分别将同等质量的食盐、沙子、面粉,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搅拌。搅拌后,静置了一会儿,我仔细地观察着三个透明的杯子。装有盐的杯子里已经看不到盐了;一个杯子里明显可以看到沉在水底的沙子;另一个杯子里的水变成了白色,甚至水里还漂浮着一块块很小的面粉粒,在杯子的底部也沉淀着很多碎碎的面粉。
我好奇的用手指轻轻地沾了沾装有盐的透明杯子,放在嘴里吮了吮,发现水是咸的。原来像食盐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而面粉基本上是不溶于水的,它只是和水形成了混合溶液。
难忘那次实验,因为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二篇
今天阳光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空气是那么清鲜,世界是那么美好。而我躺在大床上,正美滋滋地听着歌儿,突然脑子一蹦,想起了科学老师在上节课给我们留下的悬念……
那就是乒乓球会“太空漫步”吗?我带着千万个疑问,在网上一搜,便看到了乒乓球太空漫步的小实验,说干就干,于是我便行动起来,借来妈妈的心爱之物——吹风机,找来今天的主角——乒乓球。好了,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于是我将吹风机调至“冷风”档,向上吹,然后轻轻地在风口处放上一个乒乓球。这时候奇迹发生了,乒乓球竟会在空中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上下、左右激烈地跳动,像一个疯子似的不受控制,胡乱颠簸,但就是不会落下来。如果改变吹风机的风向,乒乓球就会随着风向转移,此时此刻乒乓球像个跳广场舞大妈似的跳着悠美的舞蹈, 缓缓地舞动着优美的身姿,可爱极了。
突然我有了个疑问:为什么吹风机的出风口向上吹冷风,风口处乒乓球会上下左右激烈地跳动,却不会掉下来呢?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呢?为什么呢?真让人心急如焚……
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我眼前为之一亮,想到牛顿的吸引力,哦,应该是因为吹风机的风会不断将乒乓球往上推,但因为球自身的重量,它就会产生上下跳动;至于左右摇摆可能因为乒乓球旁边的气流速度不稳定而形成的。我查电脑,的确如此啊,真令人欣喜若狂,心里犹如吃了蜜似的!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明白我们要学会创新、肯于动手动脑,不耻下问,才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科学问题等着我们一起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走向那明天的成功!
第三篇
在我的生活中,做过的实验如同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但有一颗星星却格外的耀眼,那一次实验-------立鸡蛋让我终身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的早晨,妈妈给我煮了鸡蛋当早餐。我睡意朦胧,不想吃饭,手里拿着鸡蛋在桌子上转。突然,我脑袋里蹦出一个好奇的想法,鸡蛋怎样才能在桌子上立起来呢?
于是,我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一会儿把鸡蛋轻轻地直立在桌上,可还没两秒它就倒了;一会儿把鸡蛋用东西支撑住,等鸡蛋“站稳”了,就把用来支撑的东西拿掉。可鸡蛋又像刚学会走路的婴儿一样东倒西歪了。我用力按住鸡蛋,看它站稳了。手一松开,它又像醉汉喝醉酒似的摇头晃脑。唉,我束手无策了,正准备放弃。这时,我想到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做任何事情,如果半途而废,你永远也不会成功,但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希望。我立刻恢复了信心,重新开始实验。我把鸡蛋拿起,用手摇了摇又放在桌子上让鸡蛋学倒立,可鸡蛋不争气又摔了下来,我又把鸡蛋拿起……
过了半个钟头,我既没能把鸡蛋立起来,还憋了一肚子气。我怒气冲冲地对鸡蛋说:“你这个鸡蛋怎么这么没用呀?让你站一会儿也不行?”说着,就把鸡蛋用手拿起立在桌子上用力一转,鸡蛋竟然立起来了,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呀!后来,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鸡蛋在转动的时候重心变小,鸡蛋就立起来了。
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生活中,我们无论遇到任何事情,只要善于思考,坚持不懈,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四篇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攻到自然成。”每当听到这句名言,我都会想起那次难忘的实验。
那天,我在帮爸爸拿钳子时,不小心将一些螺丝钉打落在地上,我伏下身捡螺丝钉时,忽然发现有几个螺丝钉的表面上有一层像黄沙一样的物质。爸爸说那层物质是螺丝钉生的锈。我小心地将这几颗小小的螺丝钉捡起来,认真观察,心想:螺丝钉生了锈不好看,应该把它的这层“皮”洗掉。我便随手拿来了一杯爸爸喝剩的茶水,小心翼翼地将几颗螺丝钉放入杯中,盖上杯盖。第二天,我打开杯盖一看,发现茶水全变黑了就像平常用的墨水。望着这杯“墨水”,我又惊又喜,是什么原因使茶水变色呢?一个个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出现:是铁锈和茶叶产生反应还是铁跟茶叶产生反应?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开始做实验:我拿来两个一样大的杯子,分别倒入五十毫升的茶水,贴上号码,在一号杯中放入两颗没生锈的螺丝钉,在二号杯中放入两颗生锈的螺丝钉。一小时后,我发现,一号杯没有什么变化,二号杯里螺丝钉的周围有点变黑,但茶水还是没有完全变色。两小时以后, 一号杯还是没什么变化,而二号杯中的茶水完全变成墨水。看来铁锈才是“原凶”。铁锈为什么会让茶水变黑呢?我还是想追根究底,翻阅了许多科普书籍。最后得到答案:茶叶里含有一种叫单宁酸的物质,遇到铁锈就会产生化学反应,使茶水变成黑色的液体。
难忘的实验,使我理解了“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攻到自然成”这句名言,同时得到启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第五篇
周末里的一天,陈老师让我们回去做个小实验:一个空杯子装满水,盖上一张纸,再将杯子倒过来,纸会不会掉、水会流出来吗?能有这么神奇的事发生吗?我决定亲自做一个实验。
我回家后,我先找来一个小纸杯,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接着将杯子装满了水,将纸放在杯上。此时我十分紧张,有点担心实验会不成功。为了知道实验结果,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拿起杯子小心翼翼地倒过来。实验成功了!那张白纸紧紧地贴在杯子上,滴水不漏,真是太神奇了!
这为什么呢?为了揭开谜底,我在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是因为装满水的杯中,空气压力被堵住,压力就自然很小。加上水的表面有胀力,才能使杯中的水稳稳地被“固定”住,纸也能吸在上面。我恍然大悟,是空气和纸托住了杯子中的水!
科学的世界真是有趣!通过这次小实验,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科学是从每一件小事中表现出来的,只有你去发现,去研究,才能理解科学的秘密。
第六篇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爱默生
创新改变了世界,正如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过的:“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值得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是啊,如果实践出真知,凡事都需要大胆地去试验,去尝试。
小学五年级的时光,宛如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所做过的实验如天上的繁星不可计数,但令我最为难忘的,却是那次实验——
那是我上四年级那年寒假的一天,我回到老家,与善于科学探索的表哥一起做起了太阳光的聚集实验。
我们共同准备好实验的工具——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一盒火柴、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就乐呵呵地走向一块有阳光的空地,三下五除二地清理好空地上的杂草,拿出材料想“大干一场”。
我和表哥一起蹲在阳光底下,先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直射的阳光,再把白纸平放在它另一侧的地上,一直改变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到最小、最亮,表哥兴奋地叫到:“这个光斑就是焦点!”“没错,这个是它们的焦点!”我指着焦点附和着,接着,我们用直尺测量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焦距为7厘米。紧接着,我们又换了一个凹透镜,可是无论怎么改变距离,都不能在纸上得到哪怕是很小很亮的光斑,只有一个比透镜还要大的点,由此,可以看出凹透镜对光有散发作用。
好了,第一个实验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做的是另一个更加有趣的实验——我取出了一根火柴,把它放在地上,让表哥用双手死死地握住火柴柄,我拿起凸透镜,认真地在火柴头上寻找起了焦点,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将太阳光中的焦点聚集在火柴头上,我的心不禁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大约过了三秒,火柴终于燃烧起来,“嘢,我们又成功了!”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和表哥不约而同地击掌称快……
的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后,我们在学习的路上一定要好学多问肯钻研,将它运用到生活上去,长大之后才能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第七篇
“同学们,记住了,两个导体没有接触,电流是不会通过的……”科学课上,老师认真地讲着,我和同桌晓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懂非懂地听着……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我们迫不及待地冲出了教室,冲到了操场上疯玩起来。风雨跑道里的一个实验装置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一个由两个金属球、一个能转动的把手和蜂鸣器组成的装置。当一个人把两只手分别放在这两个金属球上,由另一个人摇动下面的把手,电流便会从你的身体经过,触动开关,蜂鸣器便“嘀嘀、嘀嘀”地叫起来。
我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玩得不亦乐乎。蜂鸣器的嘀嘀声和我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
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就有些玩腻了。“不如,我们换个新玩法吧。”有人提议道,“每个人单独摸一个金属球看看结果会是如何?”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我和晓玲各自把手轻轻地放在球上,手把摇起来,可是蜂鸣器却没发出任何声响。这是怎么回事?是手把摇得太慢了,还是我们的手没有摁紧金属球?大家冥思苦想,也没研究出个究竟来。接连试了好几次,还是没成功。
大家垂头丧气的,正准备打道回府,我和晓玲的胳膊不小心碰到了一起,蜂鸣器竟“嘀嘀,嘀嘀”地响个不停。我们两个人分开,蜂鸣器立刻就又归于沉默。我们又试了几次,发现只要我们两人身体接触,蜂鸣器便响起;没有身体接触,蜂鸣器便不响。
我恍然大悟:我们的身体就是个导体,把手放在两个金属球上就相当于接通了电流,蜂鸣器便响。而如果是两个人分别摸着两个金属球,由于身体没有接触,电流自然就不能通过,蜂鸣器也就不会响起。这不正是科学课上老师说的话吗?
今天的实验让我对课堂上、书本中的知识有了亲身的体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正像大诗人陆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让我知道了只有勤动脑,多动手,才能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八篇
那天,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科学实验王》,忽然,“茶水变墨水”这几个大字吸引了我的视线。我带着满腹疑问看了方法,里面说在茶水内放入铁锈便能制作成墨水,这让我很不可置信。有句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我决定自己动手试一试。
说干就干,我按照书上说的方法找来了茶叶,但是还需要铁锈,哪里有铁锈呢?我左思右想,突然想起好像在家里的工具箱里看到过生锈的铁钉,我急忙找出工具箱,里面果然有锈铁钉。接着,我把茶叶放入玻璃杯里,用开水冲泡,并把盖子盖住。过了一会儿,茶水的颜色变浓了,原先那些漂在水面上的茶叶也一片接一片地沉下去。我掀开盖子,把茶叶慢慢地夹出来,再小心翼翼地将几枚锈铁钉放入茶水中。
我仔细观察着茶水的变化,开始,茶水的颜色变深了,可是后来却没再发生变化,我以为是锈铁钉放得少,又投了几枚进去。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茶水仍然一点变化也没有。这下子,我有点气馁了,就随手把它放到了一边。
第二天,我已经没指望茶水能变成墨水了,正想着去把它倒掉。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茶水的颜色却变成了深灰色。我决定把茶水留下来,心想:也许再过一两天它就会变成墨水。
第三天,我一起床就迫不及待地去看茶水的变化。“哇!”我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茶水真的变成墨水了!我连忙找来毛笔,蘸了一点写了起来,没想到写出的字与墨水的效果一样。这时,我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胸膛!
不过,茶水怎么会变成墨水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上网查了一下答案,原来茶水里含有一种叫单宁酸的物质,它遇到铁锈会引起化学作用,因此茶水变成了酷似墨水的黑水。
这个简单却神奇的实验,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又捕到了一条小鱼,也让我领略到科学的神秘与未知,更让我明白了只有勇于实践,认真探索,锲而不舍,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